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为什么GDP增长率的魅力越来越弱外汇储备之谜。外汇储备在2002年达到了2864亿美元,相当亍GDP的23,其中当年新增的外汇储备就达到740多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的120,更相当于当年GDP增量的84。也就是说,如果收入分配格局没有大的变化,那么2002年的10万亿中,9.2万亿让我们能维持2001年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准,而0.8万亿中其实有大部分并没有变成民众占有的财富分配形式,而是最终变成了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结果国内生活水准难以提高。我无意否定GDP指标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指标要具有能真实反应民众生活的微观基础,例如就业率和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必须和GDP增长率结合起来考察。否则,为GDP多增长零点几个百分点的预测和争论,就变成了经济圈的自娱自乐。面临严峻就业压力要不要调整思路目前城镇失业率4这个指标基本可以不看,统计口径看来还需要反映现实。目前就城镇来讲,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国企下岗职工共1400万人,约相当于城镇从业人口的5.8。如果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大概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当于城镇从业人口的8.3。但根据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从19982001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有2500万人。应该注意到,这些下岗人数,还只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者,并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下岗者。目前中国城镇至少有2500万人等待饭碗,相当于城镇中每10个人有一个人失业,这已经十分接近国际警戒线。比较令人警惕的是,现在不是工人失业,而是“企业失业”,就是某一类型某一行业的企业垮掉;甚至“城市失业”,就是基地型,资源型城市的垮掉,这对社会稳定的伤害相当大。如果考虑到中国农村尚有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另寻出路,那么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中国城镇失业率为10.2,农村失业率为30.6,全社会从业人员失业率为23.8。并且这个状况在未来20年不会有根本性好转。更为严峻的是,国有企业工人的下岗通常是以强行买断工龄的形式进行的,作为弱势群体的工人在遭遇解除劳动合同时基本上不具备谈判能力,只有默默忍受;而农村流动人口的就业不仅广受歧视,辛勤劳作一年也并不一定会拿到工钱,没有工作而带来经济压力并同社会角色上的屈辱感。在就业问题上,政府可能存在两个失误,一是重视再就业甚于重视就业。其实全面小康最主要的地区必然是农村的小康,目前城乡间每年的人口流动次数已接近2亿人次,不将就业的中心工作从再就业的视野中转移出来,抓就业是失去了主线。二是重视正式就业甚于重视非正式就业。所谓非正式就业,就是用工合同不周全,用人时社会保险费用缴纳不齐的雇佣方式。这一块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呢?还是善意引导,保证起码的劳工人身安全和薪酬发放?不去引导和重视非正式就业,在今天还仅仅是年末民工追讨薪酬的集中潮,在明天就会演变成就业压力而没有泄洪口,并且黑工黑人的惨剧就会越严重。农村税费改革如何评价农村税费改革出现了强烈的反弹趋势。人们一度期望税费改革后,能将农业税调整在600亿左右,而三提五统调整在1200亿左右。设置农业税本身究竟有什么法理依据?若说是流转税,农业税并非在货物和服务流转过程中征收,而是农作物收获时征收。若说是所得税,那么绝大部分中国农民的纯收入水准根本不足以让其成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若说是资源税,恐怕也莫名其妙。农业税是个和税收常识相悖的“四不象”税。从法理依据看,征收农业税的法律依据是1954年毛泽东签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和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前者是1958年实施严格的城乡分割式户籍管理制度的前奏,而后者不是通过人大认可的法律。至于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以上“条例”、“规定”制订的“细则”、“办法”,更不足道。农业税缺乏合法性依据,只能是摊丁入亩的延续思路,何况税费改革本身就有加重粮食重点产区和产粮大户的负担之虞。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农村税费改革无非就是将附属在农业税上的苛捐杂费规范化,以免民怨沸腾,不堪收拾,但并税式改革千年来没有成功的先例。例如在安徽进行的税费改革的大体做法,就是把原有的多达数百项的各种收费,合并为农业税和农产品特产税,这两者称为“正税”,上交给县乡两级基层政府。此外还有一笔附加税,实际上就是往年的村提留,这笔收入留在村里,用以维持村级财务的日常开支。历史上类似改革也许可能在短期内使“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然而它的结局却毫无例外地与初哀相反。原因很简单:“名目”之果虽减,“巧立”之因不绝。所以,再税费改革难不在税费,而在理顺财政和整顿吏治。其实,税费改革反映了财政本身的举步维艰。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最终只是确定在安徽及其他新增的16个省份试行,就是因为国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资助地方财政,农民的税费负担暂时有所减轻了,可县、乡(镇)两级政府却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压力。县级财政保证乡(镇)、村不留资金缺口,过去由乡村自行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部分教师工资,改由县级财政承担;过去的“五统”被要求纳入预算管理;对于“五保户”、军烈属的补助也一律由县级财政支持。此外,乡以下编制名义上虽然缩减了,并不代表着财政供养的人员就减少了,县乡财政仍在或明或暗地供养着他们。县财政支出因此出现了大幅的增长。鉴于税费改革主要靠县乡村的基层干部推动,可是财政可支配收入剧减,既导致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大为下降,还直接影响到基层干部的可支配财力,有的县乡甚至连干部的工资也发不出来,这自然会影响他们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欲动税费而吏治不改,既动税费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却不足以弥补基层财政的缺口。在我看来,出路有几条。一是农村税费改革不如一刀切。所谓一刀切就是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制定农民的年均缴纳农业税总额并长期不变。例如,某省可以宣布省内农民人均缴纳农业税180元,一定20年不变,从村乡到省乃至中央不再另外收取任何费用,就将农民作为缴纳固定税的小额纳税人来看待。这样简易行之,天下皆知,政府违之就视为行政抢劫。二是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市场要建立。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包括土地流转在内的多种要素市场,土地承包法是重要的,农民失地失业当然困苦不堪,但最为重要的是给予农民选择权,森得诺奖的关于贫困的研究其实就是一句话:贫困往往是人祸甚于天灾,农民贫困在于选择权被剥夺。十六大报告中也说要通过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这就意味着农村自发的互助小组、农业协会都可以办,村一级已经开始直选,在农民组织化程度渐进提高的同时,乡以下其实最缺乏的是有效的合法暴力的提供,而不是乡作为行政机构的存在。中国公众从社会经济改革中共享繁荣程度是否不足从日韩的经验看,日本和韩国分别经过近20年的高速经济成长期后,人均收入分别从数百美元达到了大约5000美元的水平。而中国经济从19781996年间的年均GDP增幅为9.5,19972002年间年均增幅达到了7.8,较之当年的韩日并不逊色,但是人均收入仅仅上升到不足1000千美元。以全国工资总额看,目前大约仅在11.2万亿之间,改革开放24年来,全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7下降到12,其中有16年工资总额/CDP的比重是下降的,上升或持平的仅有8年。那么中国繁荣的巨大财富何在呢?至少从工资总额上不能看出来。更为令人惊讶的是,目前中国出现了居民储蓄增长额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的情况,例如2002年工资总额大约是1.2万亿,而居民储蓄却增长了1.5万亿。有统计局的同志说工资总额不能反映中国民众的生活,如果按他的数据,2002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6800多元,农村是2400多元。那么,城里4.5亿人年可支配收入就有3.1万亿,城市就业人口不过2亿多,这样城镇居民工资就差不多月均2000元了,这不大可能,现在全国范围看,人均月工资1000元就不错了。那么,工作外的其他形形色色的收入能和工资持平吗?同样是不可能。早在1997年,国家统计局、劳动部、全国总工会、民政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组织了“中国职工生活进步调查”,在这次民意调查中,81的被调查者表示,近5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工作单位”发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只有8的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兼职收入有关。如果城市居民主要还是由国有部门供养,那么这些城市中的“小康”就是政府发放的,而不是市场孕育的。现在一些缺乏活力的城市之所以能够继续维系其表面的稳定和繁荣,部分原因在于向农村“吸血”,所出现的结果自然就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城市和一个相对萧条的农村。可以说,城市的繁华建立在国有部门的支撑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