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区域创新能力的构建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类经济客体通过他们之间及其与区外各类经济客体间相互协调、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等行为,实现该区域内各类可得生产要素(包括新要素、区域外要素)的新组合并获得经济社会效益的能力。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区域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持续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对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深刻。一、区域创新能力的界定根据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包括发明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取新原料、实现新的产业组织等五种形式。从中可见,创新是包含技术进步和制度、组织变迁的有机综合体,是技术进步商业化并伴随组织、制度创新的过程。一批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者等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要从正式、非正式制度及组织结构变迁和技术结构演进的基础上来理解创新,认识到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相辅相成性,成功的创新是一个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相互匹配的过程。这种看法丰富了创新的内涵,逐步形成了创新系统理论,并于1980年代末兴盛起来。尽管目前关于创新系统的研究难以纳人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但是这种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性的分析对于更好的理解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融合制度、组织结构变迁和技术结构演进的创新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尤为重要。一个区域发生了一次成功的创新,将至少在这种创新完全扩散之前带来拥有竞争优势和市场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新经济活动,这类活动为所在的企业提供了新的、独特的机会,促进区域市场份额扩张、利润率提升、就业率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而且,知识的创造依赖于创新体系内知识的积累,这意味着依赖于知识创造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存在着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自我强化的机制会通过相应的机理传递至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使有较高创新水平的地区获得一个更快速度的增长。另外,我国学者顾新(2002)将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总结为以下三个方而一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主导产业有序转换的过程,往往需要创新来提供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或者是在旧范式中进一步的发展二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区域竟争力直接表现为一区域的产品建立在成本、质量、档次、种类等差异上的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这种差异及区域竞争力建立在该区域持久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之匕三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对于后发地区来说,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增强该区域对先进技术、制度的模仿创新能力,甚至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跨越获得区域经济“蛙跳式”的发展。这里所强调的区域创新能力是指包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其两者之间相互匹配关系的广义上的创新能力,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实证分析上大致等同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根据大量的实证分析(胡祖六,1996;李京文,1996;翟凡,1998;世界银行,1997;Bosworthesta1,1995;张军,2003),改革开放以来,TFP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各类研究所得估计值的平均值达到43.3%,张军所作的估计值最低,但也在30%左右,而翟凡的估计值高达58.2%较高的TFP的贡献率实际上证明了创新育助对于中国经澎曾长的贡献是显著的。此外,李纪建(2001)根据1997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发现,以知识发展能力指标来表现的区域创新能力(技术意义上的)和以非国有企业产值比重来衡量的市场化程度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市场化的改革取向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与区域技术创新共同组成了我国的区域创新,这也就意味着广义上的区域创新能力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时代,一个区域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持续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对于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深刻。那么,我们在考虑中部地区崛起时是无法回避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探讨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一是问题的提出;二是对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现状的描述三是对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落后原因的探诚四是对于构建中部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些看法、建议。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根据熊彼特对于创新的定义和新熊彼特主义经济学者对于创新概念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类经济客体通过他们之间及其与区外各类经济客体间相互协调、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等行为,实现该区域内各类可得生产要素(包括新要素、区域外要素)的新组合并获得经济社会效益的能力,是关乎某一区域的制度变迁与技术创新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能力。笔者倾向于弗里曼(Freeman,1987)所说的,创新的成败取决于国家(区域)调整其经济社会范式以适应技术经济范式的要求和可能睦的能力,也就是说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制度、组织的变迁是伴随于技术创新能动的环境创新。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涉及到分项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方法。1、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选择早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较少,主要集中在科研投人、专利、技术贸易、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出和输出等几个方面,这种指标选择实际上是受到技术推动或需求拉动的线性创新模式的影响。在线性创新模式下,创新过程如图1所示,它凸现了一个科学走向市场的发展过程,考虑如何加大对研发的投人来刺激创新。但是,它将创新过程线性化,即流程中的各环节只存在着前后向关系,这一点饱受80年代兴起的非线性创新模式的抨击。非线性模式认为,竞争程度的加深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研发阶段和创新的其他阶段更紧密的一体化,强调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图2所示,创新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上游阶段和下游阶段之间的复杂的反馈机制对于适应各方面需求、迅速实现创新极为关键。由于在反馈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难以编码化的知识的转移和扩散、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缺陷以及垂直一体化模式带来的体制僵化等原因,这种反馈机制依赖于一种介于企业内部组织和市场的制度形式创新网络。创新网络是一个建立在各类联系基础之上的不断演进的相互依赖的系统,以互动的结果、过程、程序、制度化为特征,合作伙伴通过正式、非正式的联系从事创新、联合、交易、转移等活动(Tijssen,1998)。由于存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性,以诚信为基础的富有弹性的区域网络对于避免市场和垂直一体化组织的缺陷显得尤为重要。这让学者们的注意力从加大研发投人转移到如何形成这种相互作用的反馈机制,进而关注如何营造区域创新网络这一制度环境因素。所以,在非线性创新模式的影响下,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更为广泛,十分关注对这种创新网络的评价,加强了对互动联系强度、管理和制度等环境创新、网络中SMEs(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测度(见表一)。2、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分析方法关于分析方法,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主观分析法,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拓告为代表。该报告请在国内科技政策管理研究方面有较杯造诣和对国外类似报告有较深了解的专家事先打分确定杠重,然后根据各分项指标值来确定各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这种主观分析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遵循专家的意见,有较高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但是毕竟是人为打分,受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另一类是客观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根据相关指标来评价区域创新能力。邵云飞等(2003)利用SPSS软件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多元聚类州卿寸各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对同一类地区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做出排序。孙中震等(2003)、郑伯红(2003)等认为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各分项指标值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为了消除自变量的共线性问题,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从标准化后的各项分指标中提取代表整体状况的几个主成分,然后以各主成分得分为变量、各主成分贡献率为权数,用加权求和得出各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甄峰等(2000)、翁才银(2003)运用的因子分析方法类似于主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