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反思.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反思.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反思.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反思.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反思论文关键词:充分就业信息资源制度支持论文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高校的信息资源培育出现了机制不灵、运行不畅、效率不高、时效不强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实现与职业地位的获得。本文从制度支持的视角,着力探讨了信息资源培育机制的若干策略问题,以期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根据教育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人,预计今后几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前两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概括就业状况为“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由于我国遭受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但排除以上突发因素,我们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对人们的就业影响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新的就业制度下,我们面临许多挑战,如由于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就业信息信度不高,信息传递渠道不宽,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不强等问题非常突出,所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的供给机制、培育机制的创新与研究,是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迫切要求。由于2009届大学生还未毕业,我们只好根据2008年7月对湖南省1000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少量大三和已毕业的学生)进行的全面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当时的调查采用了随机原则,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学校、年级、性别、专业等变量随机抽取了1000个有效样本。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高校管理者、就业职能部门工作者的调查与访谈,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的拥有与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量不足,选择余地不大2008年7月,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56.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很大,根据对湖南省1000名大学生(本科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省的就业状况与全国水平相当,到7月底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3.2%,除了少数几个大学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好外,大学生人均就业信息资源量(工作岗位数量)较少,本次调查为1.21个。这说明很多大学生没有太多的就业单位或就业岗位可供选择。而2002年,湖南省大学毕业生人均就业信息资源量(可选择的工作岗位数量、有效就业机会)为2.15个,即每个大学生有2个以上工作岗位可以选择,扩招前后对比发现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资源较为缺乏。2就业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传统渠道仍占主导调查得知,你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选”通过学校获得信息”的占33.5%,“通过家庭、父母获得”占25.4%,“通过人才市场”占10.1%,“通过自己获得信息”的占9.2%,“通过社会关系获得信息”的占15.3%,选“其他渠道的”占4.4%。这说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渠道获得仍比较传统,大学生就业更喜欢,更信任传统的渠道,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是依靠高校、家庭(社会关系)的力量,大学生就业还是主动性不够。3就业信息的获取媒介不太丰富,信息化利用程度不高在调查中问到,“你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媒体、媒介是”,选“学校发布的信息”的占30.2%(主要是学校、学院的就业栏和就业通知),选报纸的占21%,选电视占12%,选广播占8%,选网络的占31%(主要是看学校的就业网站和教育部门提供的网站)。调查得知,学生运用网络媒介比例虽较高,但一般是学校、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些现成的就业信息,学生运用网络媒体寻找新的就业信息较少,实际上网络成为了一种电子文本,电子公告(通知),而没有发挥网络的应有功能。或者说学生就业更多地是运用了网络的形式,而没有发挥网络潜在的巨大功能,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4学生对学校就业部门,人才市场的服务评价不高62%的大学生对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评价为“不太满意”和“一般”,5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数量有限,6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质量不高,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的就业网站提供的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很多信息实际上没有多大的价值,技术含量不高,网站的管理不够规范,网站的内容比较陈旧,很多新的社会信息,政策未及时更新,就业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很少。另外,71%的大学生认为人才市场提供的信息不太可靠,提供的工作不够理想,人才市场比较混乱,有时还存在欺骗的现象。认为政府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力度不够。二、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的制度支持根据实证资料,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不能有效地获得就业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要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充分就业,就要致力于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培育机制,形成一个就业与信息资源双向沟通、高效生成、整合共享、合作长效的良性机制。需重点做好以下方面:1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建设,保障就业信息资源的实效性当前要加强就业信息的监督和审查,最大限度地保证毕业生的利益。无疑,没有质量的就业信息会给毕业生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如虚假信息、非法信息等。因此,政府要加大就业信息制度建设力度,为保障大学生的合法利益提供安全的政策支持,从源头上杜绝对大学生的非法侵害,要加强就业信息监管,对就业信息进行严格的甄别和核实,杜绝虚假和非法信息的进入,提高就业信息的质量。当前要优先建立就业信息的注册制度、用人单位资格审查制度、信息查询管理制度、学生注册规定、用人单位注册规定、用人单位信息发布规范等相关制度和规范。如果这些制度缺乏或不完善,一些不法组织和不法分子很容易蒙骗毕业生,对其进行人身、财产侵害,正如近几年来,毕业生被骗参加传销公司和传销团队的事情时有发生。2构建高效的内外沟通共享机制,充分挖掘显性、隐性的就业信息资源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应加强与外部的社会联系,同时疏通内部沟通机制,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寻找就业信息资源,开拓更大的就业市场,如对已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已毕业的学生对本校的评价、建议和期望调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实际表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对本校的评价和期望,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等;还应多开发新的就业信息资源,与潜在的用人地方,用人单位建立友好的关系,把最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他们;加强与本校校友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校友的力量,使就业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加强与学生家长(有一定就业信息资源的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充分调动每个教师为学生寻求就业信息的积极性,而不是单靠学校就业部门,学院就业办的力量,对提供就业信息资源的师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表扬、宣传、报道和政策支持(如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加强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3重拓信息来源渠道,完善就业信息资源供给网络化新机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载体,网络设备日益更新,手段不断完善,信息的时效性很强,组织和个人及时、准确地获取了就业信息,就抢占了就业先机。因此,高校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加快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开发网络数据资源是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当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其背后是一个大型数据库,存储着大量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单位需求、签约情况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就业服务机构应创新信息使用方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就业信息资源开发。要重点做好信息筛选工作,为毕业生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和毕业生个人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