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良性资助体系的建立摘要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制约了资助目标的实现。通过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实践,分析了资助体系在其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银行、贫困生与高校三个方面,就如何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性措施,强化基础性工作,完善与创新资助体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良性1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要矛盾与问题11资助资源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是贫困学生资助困难的客观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大学生上学由国家包揽一切,这使国家财力不堪重负,也使高等学校失去活力,而且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对其投入实际上却无增长。这样,在教育资源和入学率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收费也就成了高校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于是相继出台的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同时明示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学生就学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从此,国家对教育投入中改变了原来一直延用的完全福利型教育模式,老百姓接受教育也要承担相应的教育费用。然而交费上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完成大学学业又是谈何容易。这就是说,国家政策职能的转变,加大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这就是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难问题的客观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在校学生规模进一步增加,贫困生数量会越来越多,需要的资助资源越来越大。尤其在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受阻的情况下,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12银行缺乏贷款助学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贫困生资助问题的解决自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允许银行开展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助学贷款开始成为解决学生入学困难的主要方式。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助学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政府虽然给予财政贴息、免交营业税、呆坏账核销等政策上的支持,但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均由银行自行筹措,还贷风险由银行承担。再说,国家助学贷款笔数多、金额小,相对经营成本过高,贷后无相应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保守意见,认为开办此项业务只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银行执行国家法定利率,利润很难保证。但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商业银行又不能不贷,因而表现被动应付,在办理贷款中能拖则拖,能不贷的则不贷,有的甚至出现了停贷现象。13学校对贫困生资助工作不到位,乃是目前资助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