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辨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doc_第1页
射频辨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doc_第2页
射频辨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doc_第3页
射频辨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doc_第4页
射频辨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射频辨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前言 首先考察国内的一些应用实例,了解应用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案及其优劣。 2003年伊拉克战争 1.为美军省下几十亿美元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RFID技术成了帮助美英联军打倒海珊政权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利用RFID技术建置的可视化后勤化网络,使美军的后勤补给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美军可以轻松掌握所有后勤补给的实时信息;英军也利用这个网络,让高达90的后勤物资能够有效率地运抵前线。这和1990年波湾战争时的情况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当时,美国国防部给前线陆军运送了4万多个集装箱,港口、机场、车站和调度场都堆满了等待处理及配送的货物。士兵和后勤负责人要在数以万计的集装箱中找到重要设备和补给品。最后,其中的2.5万多个集装箱被迫打开,仅仅因为人们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后来美军估计,如果当时采用了RFID技术,来追踪后勤物资的去向并获得集装箱的内容清单,将可能为国防部节省大约20亿美元的支出。因为无法得知货物运送的状况,军人不知道自己申请的物资是否已发出,所以常常超额申请。比如要申请一个汽车轮胎,前方部队在焦急等待中连续申请了好几次,而后勤单位也不知道物资是否已经送到士兵手中,最后就发来了四个轮胎。据战后统计,光是修理零件超额申请部分就高达了27亿美元。 图1 美英联军所使用之射频辨识设备 这场波湾战争给美军的后勤管理狠狠扇了一个耳光。战后,美国军方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省下这几十亿美金,于是美国国防部开始测试新的追踪技术,以掌握后勤物资的动向。从1994年到2003年,美国国防部连续建置美军的全球可视化后勤网络。通过运用RFID技术,帮助美军建成了可视化供应链,实现了实时管理,加快了从生产工厂到散兵坑的运送并改善了对运送的掌控,消除了超额的后勤补给,减少了人工失误。 2.事前布署及战时追踪 1994年起美国国防部持续采用射频辨识科技在军事后勤上产成极大之效用,并帮助美军完成以下任务: 1.透过自动化增加生产力并限制人工干涉,避免人为错误 2.达成供应链之完全可视化 3.消除超额库存(多余补给品的申请) 4.获得快速的后勤管理,取得实时的供应链动态数据 5.加速后勤物资由工厂到散兵坑的运送并改善对运送的掌握 6.减少多余的数据录入并且提高数据的正确性 因此美军在此次的波湾战争中,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土耳其、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卡达及也门的集结点,依所装置的射频辨识卷标来实时获取后勤的物资到位情况(图2)。在作战时,在美军的后勤补给线也以移动的射频辨识读取器来确保运往前线的补给可以准时到达,并且利用自动辨识的科技,缩短在交接物资及盘点的时间,将后勤补给的效益充分发挥(图)。 美军的集装箱在各港口、机场、铁道、堆场及物流中心皆装置有射频辨识读取装置来收集后勤补给之动态数据 美军在由物资集结点往前线运补的过程中,沿线布建移动式之射频辨识读取装置 . 3.战场上的实际效果 这次解放伊拉克战争验证了国防后勤局采用的新运作模式的有效性,从在仓库装货开始全程依赖科技及外包的厂商来提供必要的库存信息。美军在战后也表示RFID的技术的确有效,由于采用了这些产业先进技术,现在可以追踪从工厂到散兵坑的所有物资,在第一次波湾战争时要花费数日的工作,现在只要20分钟就搞定了,举例来说明,美国国防后勤局的军官在一次的任务中必须到码头为一批由工厂送到并准备运往东南亚的179个货柜进行点收并收集信息,这位由国防后勤局派来的军官利用一个手持的读取器收集货柜的信息且同时下载到陆军的后勤数据库中,这动作只花费了他20分钟的时间,这还包括了必须在码头上走动的时间,以往这样的工作必须动员一个排的兵力并花费二天的时间来完成。虽然这项技术的采用是由90年代中期开始,但是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率提升,在这次的解放伊拉克行动比起上次的沙漠风暴行动少了三分之一的军队以及使用少于90数量的货柜。 相较于1990年时的波斯湾战争,在整个后勤补给上给批评为过份补给,造成浪费。采用射频辨识标签及条形码在每一项出仓的在军事后勤物资上,成为一项主要的科技进步,因为透过上述的工具可以追踪每一个在后勤补给线中移动的货物。 军队利用这些射频辨识卷标所提供的信息来追踪每一项补给物资,同时也减少了因为不知道补给物资何时抵达及目前处理状况,而重复下单的浪费。 战场上正在读取货柜信息的士兵. 美军之后勤追踪系统采用自动辨识技术(AIT)和无线电射频辨识科技(RFID),几乎实时性的信息追踪技术,在军队供应链中后勤物资运送的位置,AIT/RFID追踪系统的整合,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如:主动式RFID卷标(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和线性(linear)条形码及二位条形码(2 dimensional bar codes),结合整体自动化的过程,来获取来源数据并保留、撷取、转换及整合所有的数据。这是一个强大的软件系统的整合,横跨许多的平台。传统上军队组织在供应链中使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MIS)运送及追踪后勤物资,必须在不同类型的系统上去处理相同的信息,因此花费了极大的时间在进行人工输入或是条形码扫瞄的工作,这都是因为不同的系统间无法分享这都是因为不同的系统间无法分享或整合数据,因此供应链中运送内容和到达/离开纪录等信息,持续在每个节点间被重新评估,而且每个节点的操作员很少具备处理早到或迟到货物的能力,因此为协助克服这些高成本及浪费时间的过程和问题,建立了可视化后勤网络的软件平台,使军方组织能完整控制后勤物资由挑选、包装、以及在补给站运送、经过海港到供应点的处理程序,并对现有MIS,累积并转译收集到的数据,变成有意义的信息。 直升机上安装之射频辨识标签 . 直升机运输. 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同步化 The Accuracy, Efficiency And Synchronization of Information 在后勤补给过程使用RFID,提供完全可视化的资产能力(Total Asset Visibility)及运输途中的监控(In-Transit Visibility),利用在后勤物资通过供应链的每个节点时,以固定的读取器从射频辨识卷标自动取得数据。让每一位后勤管理者可以实时地取得正确的后勤讯息,并追踪、记录及定位后勤物资在供应链中的移动。 码头上的读取器 . 由军事上的可视化后勤到全球商业供应链 因因特网是军事应用转型到商业应用的最成功的范例,而同样为美军所应用的可视化后勤网络,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实时供应链追踪系统,一旦这个技术在商业上也可以成熟应用,相信下一个网络热潮就在供应链上的实时追踪了。在美国发生911之恐怖攻击之后所成立的国土安全部,也在全球供应链中积极推广安全运输的观念,而美国国防部所建立的可视化后勤网络,正是在这一波反恐声中最重要的监视网络,如何有效地利用射频辨识技术,防堵恐怖活动的渗透,是目前各国在参与美国反恐行动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尤其在欧洲及亚太地区配合美国海关所推行的货柜安全计划,更是利用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