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doc_第1页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doc_第2页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doc_第3页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doc_第4页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二六年五月目 次0 背景21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概念32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地位与作用3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43.1 编制目标43.2 编制原则44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成54.1 信息化标准体系分体系构成64.1.1 总体标准分体系64.1.2 数据标准分体系64.1.3 文档格式标准分体系74.1.4 数据交换标准分体系74.1.5 应用标准分体系74.1.6 网络标准分体系84.1.7 安全标准分体系84.1.8 管理标准分体系84.2 各标准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95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106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明细表107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维护和管理11附件一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12附件二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明细表13附件三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各类标准情况统计36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0 背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在国家工商总局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实施的一个纵向覆盖全国五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横向覆盖工商所有业务以及实现与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信息交换的大型信息系统,是一项发挥国家、地方各自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工作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工程。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实现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互操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当时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够具体、深入,因而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还未提到议事日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加快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相应,信息标准的建设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工商总局先后制定并下发了企业(内、外资)、私营、个体、公平交易、广告等数据库标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必备文档编制规范、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文档编制规范、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规范等技术标准。已连通46个副省级以上工商局节点的工商行政管理网工程,为工商系统数据传输、信息共享打下了基础。随着网络工程的建成并开通运行,总局以原有独立业务数据库标准为基础,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网共享与交换数据标准、IP地址划分标准、邮件地址命名规则、节点代码表、业务部门代码表等一系列网络应用标准。工商信息化标准建设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在遵循已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特点和信息化建设目标,重新规划、设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并逐步建立各类标准和规范,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概念标准化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标准、发布标准和实施标准,达到协调和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过程。因此,标准化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的过程。一般来说,信息化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三要素组成。标准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体系是指由一定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一幅包括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应予制定的标准的蓝图,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工具,通常用标准体系框架和明细表表达,由多个分体系组成。由上可知,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标准体系则是信息化建设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2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地位与作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 科学合理地确立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对标准的类目、内容的需求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者选用所需遵循的标准、掌握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提供翔实的信息,通过标准体系明细表,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全部标准的情况,能够发现它与国际、国内现状的差距以及短缺程度; 规划设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总体框架和发展蓝图,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内标准化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相关标准制修订计划依据,避免盲目和与实际脱节; 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逐渐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和实用化打下基础。3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3.1 编制目标本标准体系以信息化标准化理论为指导,以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体系为工作目标,在符合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发展状况,借鉴国际有关信息化标准化的成果和经验,按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安全保密”的要求,确定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编制目标是:1) 标准体系中要包括确保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应着手制定的各种标准;2) 标准体系应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分体系构成,最终要达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体系明确、标准齐全的要求;3) 标准体系中不仅要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而且要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国家标准;4) 标准体系中还可以包括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参考价值的标准;5) 标准体系中不仅应包括标准、与标准直接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与标准起到等同作用的各种技术规定也应包含在内;6) 标准体系中应给出每个标准的一系列属性信息,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方便用户使用。3.2 编制原则编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既要从总体上注重标准体系框架对所需标准分类的科学性、合理性,考虑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对标准的实际需要和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标准提出的不断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还要注重与现行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相互衔接。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兼容性、开放性、一致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是结合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状况,充分借鉴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构建的一个相对完整和合理的标准体系。它打破了从前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没有统一标准可循的局面,为中央、各行业、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标准的基本框架。因此,在本标准体系的构建中,应坚持充分遵循和继承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原则。4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构成根据前述原则和内容,借鉴国际相关领域信息化标准参考模型和国家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思路,并充分体现和突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有别于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确定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在图1中,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由八个分体系构成:总体标准、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总体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网络标准应用标准文档格式标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图1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一级)4.1 信息化标准体系分体系构成4.1.1 总体标准分体系总体标准分体系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框架以及信息化标准相关组织和制度。从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看,它的建设重点是根据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从框架性思路出发,制定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主题词表、标准体系、标准化指南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这一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高效、快速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本分体系下不设二级类目。4.1.2 数据标准分体系数据标准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采取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办法,从而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工商管理业务中的基本数据达成一致理解。数据标准本分体系下设3个二级类目,见图2:基础数据应用数据信息分类编码图2 数据标准分体系其中:1)“信息分类编码”是指工商管理各项业务用到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如已有国家标准,则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制定行业标准,比如商品与服务分类代码。2)“基础数据”是指不从业务的角度而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自然属性对工商基础数据的统一组织;该类标准所针对的数据是所有应用都可能会用到的共性数据,比如工商行政管理数据元。3)“应用数据”是按照工商某一业务领域或从某一业务应用出发,对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分层组织;该类标准是针对具体应用所制定的标准,标准中所规范的数据是非共性的数据,比如市场准入与退出数据规范。4.1.3 文档格式标准分体系文档格式标准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所有证照、登记表和文书格式的规范,比如广告许可文书格式规范。本分体系下不设二级类目。4.1.4 数据交换标准分体系数据交换标准对应于工商各应用系统之间或工商应用系统与其他行业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遵守的交换格式标准,比如工商行政管理行业内数据交换格式规范。本分体系下不设二级类目。4.1.5 应用标准分体系应用标准应用标准是工商各类应用系统应直接遵循或使用的标准与规范的集合。按照工商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本分体系下设4个二级类目,见图3。公共服务应用应用支撑政务管理应用工商业务应用图3 应用标准分体系其中:1)“工商业务应用”,包括工商管理各业务(如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市场监管)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2)“政务管理应用”,包括工商内部办公管理(如政务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3)“公共服务应用”,包括工商部门为企业、社会公众或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应用所涉及到的标准规范;4)“应用支撑”,包括为工商各类应用提供支撑技术(如消息传输服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4.1.6 网络标准分体系网络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政务内网、工商行政管理网和公共服务网所涉及的标准。它主要包括网络的总体规划、拓扑结构、接入和设备选型、互联要求、网络域名规划、网络IP地址分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分体系下不设二级类目。4.1.7 安全标准分体系安全标准主要涵盖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本分体系下设2个二级类目,见图4。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图4 安全标准分体系其中:1)“安全技术”,包括为工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等方面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2)“安全管理”,包括对工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和规范。4.1.8 管理标准分体系标准管理管理标准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管理标准为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本分体系下设3个二级类目,见图5。图5 管理标准分体系其中:1)“标准管理”,包括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所需的制度和办法;2)“项目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3)“系统运维管理”,包括工商信息化各类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标准和规范。4.2 各标准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的各分体系并不是孤立的,这八个分体系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1) 总体标准:在标准体系中处于牵头位置,为其他标准提供一个基础平台和总体指导,比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的总体规划,直接决定了其他类标准中所包含的具体标准明细。2) 数据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建设内容。它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实现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从而使得不同业务部门、不同级别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工商业务中的基本数据达成一致理解。3) 文档格式标准: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所有证照、登记表和文书格式应遵循的标准规范。由于证照、登记表和文书中的单个数据项必须符合数据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因此文档格式标准需要来自于数据标准的支撑;其次由于各种应用系统需要输出各种证照、登记表或文书,因此应用标准也要引用到文档格式标准。4) 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是系统与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重要方式。任何数据交换中的基础数据必须遵循现有的数据标准,因此,数据交换标准需要来自于数据标准的支撑;其次由于各种应用系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数据交换,因此在各种系统总体规范中需要引用不同的数据交换标准。5) 应用标准:是工商各类应用系统应遵循标准和规范的集合。如前所述,应用标准需要来自于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文档格式标准的支撑。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应用标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6来表示。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应用标准图6 四个分体系之间的关系6) 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网络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要想实现互联互通,必须要有网络建设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安全问题在工商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全面、科学的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转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网络标准、安全标准、管理标准分别为工商行政管理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和管理方面的支持服务。5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综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详细框架如附件一(图7)所示。6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明细表按照上述构建的标准体系框架,目前规划、整理和搜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各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构成如附件二所示的标准明细表。在标准明细表中,列出了目前所规划的标准体系各类目下的所有标准,包括直接参照引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文件以及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行业标准。对于每一个标准,详细说明了其“顺序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介绍/标准类别”等各项内容。顺序号:指该标准在本明细表中的按前后位置排列的总顺序号,便于统计标准的数量;分类号:标明了该标准在本分支中的序列号;序号用分支号加顺序号表示,中间用“.”分割。标准编号:该标准作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编号;如果没有以标准的形式发布,没有标准编号,可以用其发布的文件号代替。对正在编制中的或规划中的国家标准、电子政务标准或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该项为填写“研制中”或“待研制”。标准名称:标准的名称。内容简介: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简单介绍。标准类别:该标准的类别或级别,可以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标准明细表列出各类标准共162项,其中:国家或其他行业标准110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6项,工商管理行业标准46项(详见附件三)。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和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标准体系将不断扩充完善。7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维护和管理本标准体系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性技术文件,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经济信息中心负责维护和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适用的任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已经制定的标准计划项目,以及未来发布实施的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都应及时纳入本体系中。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均可向工商总局信息中心提出对本标准体系补充和完善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由信息中心组织专家审查后确定。本标准体系的最新版本将通过适当手段在工商系统及时公开发布。附件一图7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附件二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明细表1 总体标准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11.1待研制工商行政管理术语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基础业务术语及其定义,有助于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基本概念的统一。行业标准21.2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主题词表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所涉及到的主题词。行业标准31.3已发布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本体系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和信息化标准明细表。行业标准化文件41.4待研制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指南本指南主要按照一定的主题和层次结构,阐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行业标准的详细内容、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选用信息化建设中可能涉及到的国家标准或其他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化指南51.5已发布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1部分:总则本指南描述了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并给出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此外,本指南还给出了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以及我国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61.6研制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4部分:信息共享本指南描述了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业务流程模型化、基础数据标准化、信息分类规范化、电子文档格式化。给出了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基本原则,并围绕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标准化各个阶段所应关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重点分析。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71.7GB/T 5271.(1,4,6,8,9,11,12,2328)-2000信息技术 词汇本标准给出了与信息处理领域相关的概念的术语及其定义,并明确了各术语词条之间的关系;定义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81.8GB/T 5271.(2,3,5,7,10,1322)-2000数据处理 词汇本标准给出了与信息处理领域相关的概念的术语及其定义,并明确了各术语词条之间的关系;定义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91.9GB/T 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包括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主要内容有词表结构、选定词、参照系统、主题词款目格式、排序、主表、附表、索引、出版形式、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与专业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关系等。国家标准2 数据标准21 信息分类编码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1021.1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注册号编制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号编制规则。注册号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其分配的统一标识代码。注册号是各类市场主体所拥有一个全国唯一、终身不变的号码,其目的是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有效监管和信息化建设。行业标准1121.2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商品与服务分类代码本标准对消费领域所涉及的消费产品与服务规定了分类代码,适用于消费信息的标识与交流,并为消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行业标准1221.3GS 2-2005经纪执业人员统一备案号码编码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编制经纪执业人员统一备案号码的规则,使每个经纪执业人员获得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号码,适用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经纪执业人员统一备案号码的编制,也适用于与经纪执业人员的管理有关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行业标准1321.4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基础代码集本标准涵盖了工商行政管理各业务所使用的信息分类编码。本标准是一个代码标准的集合。行业标准1421.5GB/T 20001.3-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 信息分类编码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国家标准1521.6GB/T 17710-1999数据处理 校验码系统本标准提供了对键入和抄录数据时发生的错误进行校验的方法,目的是满足各系统之间对交换数据的校验。国家标准1621.7GB/T 14946-2002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干部(含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分类代码和指标项说明。国家标准1721.8GB 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本标准规定了公民身份号码的编码对象、号码的结构和表示形式,使每个编码对象获得一个唯一的、不变的法定号码。国家标准1821.9GB/T 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1部分: 人的性别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代码人的性别代码,适用于个人基本信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1921.10GB/T 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 婚姻状况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代码婚姻状况代码,适用于个人基本信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021.11GB/T 2261.3-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3部分: 健康状况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代码健康状况代码,适用于个人基本信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121.12GB/T 2261.4-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4部分: 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代码从业状况(个人身份)代码,适用于个人基本信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221.13GB/T 2261.5-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5部分: 港澳台侨属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代码港澳台侨属代码,适用于个人基本信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321.14GB/T 2261.6-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6部分: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代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码,适用于个人基本信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421.15GB/T 4658-1984文化程度代码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人员的文化程度代码,任何信息处理和情报交换工作。国家标准2521.16GB/T 6565-1999职业分类与代码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职业的分类结构、类别和代码,并附有相应说明。国家标准2621.17GB/T 8561-2001专业技术职务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代码,对原标准中的部分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适用于人事管理、统计等领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721.18GB/T 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本标准规定了政治面貌的代码,适用于适用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社会调查、公安户籍管理等方面工作时信息处理之间的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821.19GB/T 4763-1984党、派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党、派名称的代码,适用于使用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社会调查、统计、公安户籍等方面工作时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国家标准2921.20GB/T 12403-1990干部职务名称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军队干部职务名称代码。国家标准3021.21GB/T 12407-1990干部职务级别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干部职务级别代码。适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本标准采用两位数字顺序编码。国家标准3121.22GB/T 6865-1986语种熟练程度代码本标准规定了语种熟练程度的表示方法,语言熟练程度是指某人对除本国主要语种和本人使用的主要语种之外的其他语种的掌握程度,适用于任何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国家标准3221.23GB/T 6864-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适用于相关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按学科门类和专业学位类型授予。本标准中所使用的学位级别、称号和学科门类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确定。国家标准3321.24GB/T 12408-1990社会兼职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县级以上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科协(国家一级为副部以上的人民团体)、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以上的兼职职务及代码。国家标准3421.25GB/T 8563.1-2005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编码 第1部分:奖励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奖励代码,适用于任何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国家标准3521.26GB/T 8563.2-2005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编码 第2部分: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本标准规定了荣誉称号和荣誉奖章代码,适用于任何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国家标准3621.27GB/T 8563.3-2005奖励、纪律处分信息分类与编码 第3部分:纪律处分代码本标准规定了纪律处分代码,适用于任何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国家标准3721.28GB 11714-1997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码方法,使全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以适应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和业务单位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需要。国家标准3821.29GB/T 4657-2002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中央一级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的代码。国家标准3921.30GB/T 14885-1994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分类、代码及计算单位。国家标准4021.31GB/T 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还规定了行政区划名称的字母缩写代码。国家标准4121.32GB/T 2659-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本标准规定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的代码。国家标准4221.33GB/T 12406-199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本标准提供了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三位字母型代码结构和相应的三位数字型代码结构。对有辅助单位的货币,也给出了辅助单位与本币的十进制关系。本标准还确立了维护机构的程序并规定了申请代码的方法。国家标准4321.34GB/T 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国家标准4421.35GB/T 12402-2000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本标准规定了我国经济类型的分类和代码。经济类型:按不同资本(资金)来源和资本组合方式划分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机构的类别。本标准的类别划分以我国各类组织机构现存的资本(资金)来源和资本组合方式为依据。采用线分类法,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国家标准4521.36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标准规定了我国经济活动的行业分类及代码。国家标准22 基础数据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4622.1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各业务所使用的数据元的规范,包括每一个数据元的名称、说明、字段名、数据类型、值域等属性。行业标准4722.2待研制工商行政管理元数据本标准规定工商行政管理中涉及的元数据具体规范,具体包含元数据结构、元数据元素规范、限定词及编目方式。行业标准4822.3GB/T 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电子政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并给出了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制机制。国家标准4922.4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本标准规定了公历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它包括:a)用年、月和月中的日表示的日历日期;b)用年和年中的日表示的顺序日期;c)用年、星期数和天数表示的日期;d)基于24小时计时制的一天的时间;e)当地时间与协调世界时间(UTC)之间的时差;f)日期和时间的组合;g)含有起始和终止点或仅有其中一点或无起始和终止点的时间段。本标准不包括日期和时间表示法中用文字描述的日期和时间。国家标准23 应用数据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5023.1研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数据规范 市场主体分册本标准共包括:企业登记管理数据规范(包括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4类企业的登记管理数据规范);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数据规范;商标注册管理数据规范。行业标准5123.2研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数据规范 广告分册本标准是广告许可管理的数据规范。行业标准5223.3研制中市场监管数据规范本标准包括企业监管管理、个体工商户监管管理、无照经营查处、合同监督管理、市场规范管理、广告监督管理、商标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企业监督管理中涵盖了工商所对本辖区内的企业进行日常监管的数据指标,即企业回查、巡查、检查、调查等业务数据。行业标准5323.4研制中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规范本标准包括12315申(投)诉、举报业务的数据规范。行业标准5423.5研制中行政执法数据规范本标准包含广告、市场、公平交易、企业登记、个体私营等各个部门与行政执法案件相关的数据规范。行业标准5523.6GS/T 1-2004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数据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开展信用分类监管时应遵循的企业信用等级分类方法。本标准还规定了每一指标项和相关数据元的详细规范以及所使用的代码。本标准中的企业只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本标准适用于“金信工程”中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以及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本标准对与企业信用有关的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行业标准5623.7待研制工商行政管理数据中心建设规范本标准规定工商总局级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的统一要求,具体包括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环境建设、灾难备份环境;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总局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表结构;省级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表结构;数据中心的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行业标准5723.8GS 3-2005外资登记管理监测分析用数据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在外资登记管理中进行监测分析所用到数据的相关要求。行业标准3 文档格式标准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583.1研制中工商纸面文件格式设计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使用的各类纸面文件格式的设计规则,为工商行政管理各类纸面文件提供统一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业务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之间所涉及到的纸面文件格式的设计。本标准中所指的纸面文件主要包括证照、申请书、通知书、意见书和审核表等。行业标准593.2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证照格式规范本标准主要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各项对外业务时所使用的证照的具体格式规范,适用于各类证照的缮制、打印和计算机处理。行业标准603.3研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文书格式规范 市场主体分册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中各类市场主题概念,以及对市场主体进行准入和退出时的文书格式。行业标准613.4研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文书格式规范 广告分册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在广告许可业务中所用到的文书的格式。行业标准623.5研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文书格式规范 商标分册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在商标注册业务中所用到的文书的格式。行业标准633.6研制中市场监管文书格式规范本标准规定工商行政管理在了市场监管业务中所用到的文书的格式。行业标准643.7研制中行政执法文书格式规范本标准规定了与工商行政执法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书的格式。行业标准653.8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本标准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国家标准663.9GB/T 826-1989发文稿纸格式本标准规定了发文稿的标准格式。适用于国家各机关、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文件生成、传递和处理过程。国家标准673.10GB/T 9705-1988文书档案案卷格式规定了案卷卷皮格式(包括硬卷皮格式、软卷皮格式、卷盒格式、填写要求)、卷内文件目录格式、卷内备考表格式、案卷各部分的排列格式、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监制。国家标准683.11GB/T 17298-1998单证标准编制规则本标准规定了单证标准的编制原则及方法。单证(单据):通常具有永久性,可被人或机器阅读并带有数据记录的数据载体。本标准适用于单证标准的编制过程。国家标准4 数据交换标准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694.1GS/T 4-2006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格式设计指南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设计XML格式的数据交换格式时应遵循的方法和原则,适用于设计工商行政管理行业内或工商行政管理与其他行业间XML数据交换格式。行业标准704.2待研制工商行政管理行业内数据交换格式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各类业务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它是一个数据交换格式标准的集合。本标准将以重点需求为切入点,先以急需交换的信息为研究对象,编制交换格式,然后逐步完善。行业标准714.3待研制工商与相关行业间数据交换格式规范本标准规定工商与税务、外贸、海关、银行或质检等行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所必须遵循的格式规范。本标准应以急迫需求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工商需要其他行业的什么信息,工商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什么信息,制定数据交换格式,然后再逐步完善。行业标准5 应用标准51 工商业务应用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7251.1研制中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系统规范 市场主体分册本标准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登记业务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等内容。行业标准7351.2待研制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系统规范 广告分册本标准包括广告经营单位许可和广告许可业务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等业务系统规范。行业标准7451.3待研制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系统规范 商标分册本标准包括商标注册业务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等业务系统规范。行业标准7551.4待研制市场监管系统规范本标准包括企业监管、个体工商户监管、公平交易、合同监督管理、市场规范管理、广告监督管理、商标监督管理等业务的业务系统规范,其中企业监管部分包括工商所对本辖区内的企业进行日常监管的业务系统规范,包括企业回查、巡查、检查、调查等。行业标准7651.5待研制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规范本标准包括与案件相关的各业务的系统规范,包含广告、市场、公平交易、企业登记、个体工商户等。行业标准7751.6待研制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系统规范本标准包括12315申(投)诉、举报受理、12315指挥调度等业务系统规范。行业标准7851.7GB/T 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本标准的业务建模技术为如下方面提供了描述方法:a)为形成规范化管理文件提供图示化手段;b)为业务建模、需求建模和软件建模平滑过渡减少交流差错提供手段;c)为提取数据元、设计电子文档、实现数据标准化提供手段。本标准适用于描述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可程序化的业务流程。国家标准52 政务管理应用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7952.1研制中工商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政务办公的业务流程、工商政务办公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性能、可靠性、可扩展性等具体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政务办公系统的开发。行业标准8052.2GB/T 19667.122005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公文体本标准为系列标准,预计包括7个部分,分别规定了基于XML的电子公文的总则、公文体、显现、办理、交换、归档、安全等内容。国家标准53 公共服务应用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8153.1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建设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公共服务的模式、服务内容、建设要求、技术要求及管理维护的要求,适用于参与工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建设的业主方、咨询公司或业主方特邀的专家组、招标公司、承建方、监理方、系统测试方及其他相关单位,是建设公共服务系统的指导性文件。行业标准54 应用支撑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8254.1待研制工商行政管理应用支撑平台总体规范本标准包括应用支撑平台的总体技术框架、应用支撑平台功能要求、统一接入与认证要求、数据传输服务要求、目录服务要求、安全电子邮件系统要求、可信视频会议系统要求等。行业标准8354.2待研制工商信息接口规范本标准解决各类应用服务中间件的数据接口的规范化问题,以帮助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主要内容包括工商信息交换的不同模式和工商信息交换的消息格式。行业标准8454.3研制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5部分:支撑技术本指南从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架构平台、面向应用的公共服务等层面入手,简要阐明了电子政务标准支撑技术体系的参考模型、技术体系和构建框架,并对相关的应用支撑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了简要的规范性的说明。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8554.4GB/Z 19669-2005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本标准对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规定。国家标准6 网络标准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866.1研制中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建设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总体结构、各级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择、IP地址划分、VLAN的划分、网络管理等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网络建设。行业标准876.2研制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3部分:网络建设本指南汇集了为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所需要的有关标准及其使用说明,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者和维护者参考。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7 安全标准71 安全技术流水号分类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内容简介标准类别8871.1GS/T 6-2006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安全技术,具体包括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主机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方案设计和实现规范,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开发。行业标准8971.2GS 5-2006工商行政管理信任服务建设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工商行业信任服务系统的建设标准与规范,规定了证书申请、证书签发、证书管理、证书吊销、证书分发、证书格式和密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同时,规定了基于数字证书的信任服务系统如何为应用系统提供资源访问控制、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以及密码服务方面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工商行业信任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为工商行业信任服务系统建设提供统一遵循的方法和规则。行业标准9071.3研制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6部分:信息安全本指南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要求,按照技术最大兼容性的原则,提出使用指南和标准研制规划。本指南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政务的特点、可以直接使用的信息安全标准,直接采用;无法直接使用或缺乏的标准,则提出修订和制定的要求。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9171.4GB/T 9387.2-1995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本标准确立了与安全体系结构有关的一般要素。本标准的任务是:a)提供安全服务与有关机制的一般描述,这些服务与机制可以为GB 9387.141995、1995、1996、1998参考模型所配备;b)确定在参考模型内部可以提供这些服务与机制的位置。国家标准9271.5GB/T 18237.1-2000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通用高层安全 第1部分:概述、模型和记法本标准定义了如下内容:a)基于OSI高层安全模型(GB/T 17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