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西湖.doc_第1页
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西湖.doc_第2页
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西湖.doc_第3页
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西湖.doc_第4页
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西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泥河洼湿地 打造漯河“西湖”漯河市城乡规划局 曹启华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米的海域地带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也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一公约于1975年12月正式生效。目前,湿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缔约方达158个,全球有1831块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对湿地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成立了湿地保护机构和中国履行湿地保护公约国家委员会,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实施规划。目前,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8处,面积27万公顷;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模式正在形成。我于2009年第二次来漯河挂职,有幸参与到漯河建设“两个名城”的伟大实践中;2009年11月,我邀请了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教授和水利厅的相关专家对泥河洼滞洪区进行了实地勘察,并就建设泥河洼滞洪区湿地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论证,我们一致认为泥河洼滞洪区具有改造成为生态湿地的天然条件。一、 泥河洼滞洪区概况泥河洼滞洪区位于漯河市以西20km的舞阳县境内沙、澧河之间低洼易涝地带,1955年基本建成,控制沙澧河流域面积11900km2,设计滞洪水位68.00m(废黄标高,下同),设计淹没面积103km2,滞洪库容2.36亿m3。滞洪区现有工程由水闸、蓄洪大堤、保庄圩堤及附属设施等组成。水闸工程:有沙河马湾拦河闸、进水闸、纸房退水闸及澧河罗湾进水闸等4座。其中,马湾拦河闸1959年基本建成,设计7孔,每孔宽10m,闸上最高设计水位70.00m,最大泄洪量3000 m3/ s;马湾进水闸1955年7月建成,设计12孔,每孔宽10m,闸上最高设计水位70.00m,最大分洪流量1730 m3/ s;纸房退水闸1955年7月建成,设计3孔,每孔宽10m,闸上设计水位68.00m,最大泄量700 m3/ s;澧河罗湾进水闸1971年建成,设计15孔,每孔宽4.0m,闸上设计水位69.70m,相应最大分洪流量500 m3/ s。堤防工程:用蓄洪大堤和保庄圩堤两部分组成。蓄洪大堤1955年建成,由马湾进水闸起到包庄止全场19.6km,设计堤顶高程69.50m,顶宽56m,内外边坡均为1:3,堤身高56.5m,为均质土堤或粘土心墙土堤,通过该堤有越堤生产路45条;保庄圩共18座,圩堤高25m,总长31.68km,堤顶高程69.50m,顶宽4m,边坡1:2.5。泥河洼滞洪区运用条件是:当沙河马湾进水闸上水位达到69.10m或预报沙河漯河站流量将会超过3000m3/s时,开启马湾进水闸分滞洪水,最大进洪流量1730m3/s;当澧河罗湾水位达到69.70m时,开启罗湾进水闸分滞洪水,最大进洪流量500m3/s。滞洪区的运用机遇约为3年一遇,主要为保证漯河市区和京广铁路安全。泥河洼滞洪区涉及舞阳县的北舞渡镇、姜店乡、马村乡、莲花镇和章化乡5个乡镇的66个行政村,耕地13.09万亩;由于历史上是滞洪区,在滞洪区内居住人口较少,是理想的建立生态湿地和生态湖泊的区域。二、建设泥河洼湿地对漯河打造时尚之都的重要意义开发建设泥河洼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漯河西湖”,把泥河洼建设成集生态湖泊、居住、休闲旅游、滞洪和备用水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区,对优化漯河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建设两个名城、打造时尚之都、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西湖,丰满漯河水城形象建设生态水域城已经成为我市各级领导和市民的共识,两河改造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初现漯河水城风采;可以想见,随着西城区规划、新区规划水城特色的充分体现,两河交汇区域、凤凰岛、香陈湾以及东北部节制闸区域的开发建设必将使漯河水城特色更加突出。然而,要把漯河的“水文章”做到极致,进而打造“东方威尼斯”,开发建设泥河洼生态湿地,打造漯河“西湖”,举足轻重。2、建设泥河洼湿地,彰显湿地生态效应,提升漯河城市品味世界生态环境最著名的城市都是水生态系统良好的水都。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能量流、物资流、信息流四项,其中,生产功能体现了人类在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活动中具有的主体作用。城市水生态是依托于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在城市这一特定区域内,水体中生存着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将泥河洼滞洪区建设成生态湿地,能有效地改善漯河市的气候环境,同时,当洪水到达湿地时,它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并将其固含在土壤中,缓慢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另外,湿地上密集的植物系统增加了洪水流动的摩擦阻力,也能消减洪峰。因此,泥河洼生态湿地的建设将有效地改观漯河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地下水漏斗,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居住、生产的绿色空间,必将使我们的城市宜居易业、吸引人才、可持续发展。3、建设泥河洼湿地,打造漯河备用水缸,实现洪水资源化 目前,漯河市市区供水主要以澧河地表水(一、四水厂)以及地下水(二、三水厂)为水源。水厂情况见表1。漯河市城市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供水安全可靠性较差,缺乏紧急备用水源;(2)配水管网逐年延伸或并敷,不同管径的管道交叉连接,布设较混乱;(3)市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已达81%,中深层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形成一定量的地下水漏斗区。表1 城市水厂调查表水 源位 置设计能力出水水压一水厂澧河地表水泰山路西7万吨/日0.34MPa二水厂地 下 水湘江路南2万吨/日0.3 MPa三水厂地 下 水嵩山路西2万吨/日0.3 MPa四水厂澧河地表水东京路西6万吨/日0.34 MPa郾城水厂地 下 水孟南开发区6万吨/日0.3 MPa洪水具有水害和水利的双重属性,既会造成淹没、冲刷、侵蚀等灾害,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避免汛期洪水资源的浪费,将洪水资源化,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近年来,我国在洪水资源化方面做了许多的研究和实践。洪水资源化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充分利用汛期的洪水,进行水量调配;二是利用汛期发生洪水时机引用干流水;三是跨地域配置洪水资源;四是加强管理调度,调蓄洪水;五是利用滞洪区分蓄洪水。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将是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根据沙澧河水利工程实际,进一步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洪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滞洪区的拦洪、蓄水、供水作用,不仅可以减轻洪水灾害,也能使洪水资源化,这对缓解我市水资源危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泥河洼滞洪区生态湿地水源将作为我市备用水源,在遇到突发水污染事件时,保证我市的生产生活用水供应。 4、建设泥河洼湿地,调整产业结构,开辟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途径开发建设泥河洼生态湿地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发展。 首先,建设泥河洼湿地可以改变当地单一的农业种植的产业结构,走生态高效农业、水产养殖和观光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复合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乡村发展。其次,建设泥河洼湿地,可以拉大城市框架,克服“摊大饼”发展方式带来的一些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土地供给瓶颈,为城市多极化发展开辟新途径。第三,开发建设泥河洼湿地,把泥河洼作为一个省级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园来规划建设,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城市与乡村共处,产业与城市互动,推动城乡一体化,这是对不以牺牲农业和生态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积极探索。三、泥河洼湿地建设的思路及建议1、准确定位,高端谋划要把泥河洼湿地建设摆到百年漯河发展战略的层面来谋划,承接中原经济区生态产业示范区的角度来布局,作为 “两个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部署。市委市政府应迅速成立泥河洼湿地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认真研究国际、国家关于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条例,争取国际及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确定泥河洼湿地开发建设策略,协调指挥泥河洼湿地建设的项目申报、规划和建设。2、创新体制,健全机制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成立泥河洼省级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组织协调机构,县级规格,下辖泥河洼周边五个乡镇,作为漯河市的一个“飞地区”,隶属市政府,统筹负责开发建设泥河洼。要研究设计好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立制衡、科学、高水平的决策机制,严格依法依规操作办事。二是创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按照泥河洼示范区功能、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把建设泥河洼生态湿地和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协调起来,把湿地开发与休闲观光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把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统一起来,优化土地配置,协调三大产业布局,调剂开发资金分配,探索建立企业、项目跨区域、跨行业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合作,形成漯河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创新节约集约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探索科学惠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办法,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和安置新机制,开展土地使用权入股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征地模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现实利益和发展权利。四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湿地和生态这个资源,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走出一条以湿地养湿地,以湿地带产业,以湿地促区域城乡发展的新路子。五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要充分研究湿地建设的国际国家政策,争取资金支持;充分研究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政策,创造条件获取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要搞好土地整理和项目策划,无论是土地供应还是项目策划,都要严格实行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一律实行招拍挂,提高土地和项目的效益。六是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体制机制。泥河洼湿地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际国内政策,涉及社会、经济、水利、环境、生物、农业、工业、城建等领域的专业技术,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就是生产力,人才问题决定成败,要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平台,要建立人才使用的公平竞争机制,要创造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3、规划先行,分段实施规划是城乡发展建设的龙头,规划出生产力、规划出竞争力、规划出吸引力,因此,泥河洼湿地建设必须搞好规划,依照规划搞好项目策划,分阶段实施。首先,泥河洼湿地概念性及总体规划要具有战略视野。要把泥河洼湿地建设同承接中原经济区相关产业联系起来,同漯河“两个名城”建设协调起来,同漯河市的产业规划结合起来,并成为建设时尚之都的重要内容。未来漯河的总体布局应该是:食品企业向临颍集聚,化工企业向舞阳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向东城产业集聚区集聚,生态农业及商贸向市区集聚,泥河洼湿地建设的目标就是城市的西花园、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其次,泥河洼地区的规划要坚持复合、集聚发展理念。要充分体现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复合,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体现城市、乡村发展一体;通过把核心城区和卫星区域的一体化规划,组团布局,集聚产业,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解决群众生活成本高、不便利等“城市病”。通过服务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快捷的交通来实现中心城区与各卫星区域的相互衔接、竞相发展。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