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心理学,第三版,绪论,1、定义:是医学和心理学想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2 范围,1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2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健康保持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方法 5心理行为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其他方面,学科性质,1交叉科学 2基础科学 3应用科学,分支和相关科学,1 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a、大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b、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2 心理生理学 心理和行为如何和胜利变化相互作用 3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4、心身医学与心理生理医学 5、行为医学 6、心理健康和健康心理学 7、康复心理学和缺陷心理学 8、护理心理学 9、变态心理学,历史与现状,1、国外医学心理学史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物理实验室 1900年freud s创建心理动力学派 watson JB sinnerBF 行为心理学派 1930年美国成立心身医学会,创办心身医学会及心身医学杂志,1950年人本主义心理学 ROGERS C来访者中心 1976年行为行为医学 1978健康心理学 2、内容:冯特-结构主义- 弗洛伊德-格式塔-Watson JB心身医学-人本主义-行为医学-健康心理学,国内: 1979年医学心理学委员会 1980年医学心理学培训班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1990年行为医学会 1993年心身学会,医学模式及转变,模式:医学的主导思想,疾病观和健康观 生物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死亡谱结构变化 危险因子变化 心理应激 心理疾病增加 心理与社会适应要求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是完整系统 身心互相联系 人与环境联系 心理因素起能动作用,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存在问题 1基础理论问题 2定量主观性 3多学科交叉 影响因素 1目标不明确 2方法不当 3主观因素影响,医学心理学心理行为定量,一般描述 间接定量 直接定量,研究方法,1、观察法 主观观察法与客观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日常观察法与临床观察法 2、调查法 晤谈法或访问法 问卷法,3 心理测验法 4 实验法 实验技术 实验方式: a、实验室实验 b、现场实验 5 个案研究与抽样研究 6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1前瞻性研究 现在-未来 2回顾性研究 横向研究: 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第一章主要理论,第一节;行为学习理论 概念:1狭义概念:华生(WAST JB,1878-1954)行为可以观察,测量,可以观察的部分。 2广义概念:斯金纳认为:个体的内在和外在各种形式的运动,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研究。,3行为医学概念:,人不是自我封闭,是与大的生物系统,环境向结合。环境因素通过人的学习和条件作用影响行为。许多医生用医疗策略处理患者可能被环境因素所强化。行为科学的目标分析和描述环境刺激和症状之间的关系。行为操作技术用于处理强化生理症状的环境因素,4行为学习理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行为医学技术及其应用,反应性技术 操作性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 放松技术 认知技术 自我处理技术 示范作用,反应性技术和操作性技术原理,1非条件反射:生理性、遗传性、出汗、呕吐 2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反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3:本质:S-R理论,反应性技术,一 反应性条件作用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2原理:中性刺激配对一个引发刺激,中性刺激本身可以变成一个引发刺激。 3 例;声音配对一个柠檬液可以引起唾液分泌。 应用:Efron(1957)应用反应性条件作用技术处理癫痫。应用癫痫的先兆吸入茉莉气味抑制癫痫发作。 其他:控制不良情绪、行为等。,二 消除,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相结合,既取消强化作用,已经建立起来条件反射就会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消退(extinction) 步骤:逐步过程、非逐步过程 逐步过程:阶梯过程 非逐步过程:直接过程 举例:手术室焦虑消除,三 反条件化作用,Contercontioning 步骤:1 确定非适应性行为与情感反应的引 发因素。 2 确定引发非适应性行为拮抗性行为。 3 拮抗反应被条件化 4 减少非适应性行为,方式,阶梯方法 技术:1 放松是最常用的技术 举例:焦虑 血压心率 2系统减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操作性技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建立起来 1强化作用:斯金纳箱 动物实验 2回避强化作用:电击 本质:S-R反应,技术 增加期望性行为技术: 1正强化 2 Shaping 3 prompting 4 modeling示范作用 5 Assertiveness training 6 contingency contracting,减少非期望性行为的技术,1惩罚 2消除 3刺激控制 discriminative stimuli 刺激泛化 儿童病房:哭喊的控制。母亲存在作为差别性控制。,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米勒内脏学习动物实验: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现代行为学习理论:SO-R关系。,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由Freud S,18561939创立) 主要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方法学:内省 主要方法: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 主要理论内容: (一)心理结构 意识:与语言有关,人们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情绪活动,感知觉、情绪、意志 思维等 潜意识 :无意识 前意识 :介于两者之间经他人提醒可感知,会议室-门-前意识-意识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本我:潜意识中 动力力比多(me) 自我: 意识中 现实原则(I) 超我:意识中 良心 良知 理性,人格冲突理论:本我 自我 超我三者协调,否则产生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 心理动力理论:力比多动力,伊底浦斯情结 评论:贡献:潜意识 心理动力学 缺陷:1过分强调早期经验 2过多强调潜意识 3过多强调力比多 4不可测量性及重复性,认知理论,一 、概念:个体对感觉信号的接受、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 二、历史:1背景 20世纪2030年代行为主义强调SR理论,忽略认知。 2领袖人物 MILLER M BRUNNER JS,1970年形成认知理论 人类认知特点:多维性 相对性 联想性 先占性 整合性,评论,发展了行为医学理论 提出行为中介说,即SO-R说。有一定治疗学意义。,心理生物学理论,研究心理行为学变量与生物学变量之间关系 内容:1心理和行为为自变量 生理指标应变量观察各种不同个性和行为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关系 2生理干预为自变量,心理变化应变量研究脑心关系。,历史,Cannon WB 和BARD P1920年提出情绪丘脑说。 1950年情绪中枢 30年代加拿大 SELYE H 应激说 WOLFF H现代医学心理学领袖人物 现状 重视心身关系:1病因学 :生活方式-疾病关系 2目的:处理心理学问题 改善生活质量 3研究的进展:多层次 多学科 局限:人类心理复杂性与生物解释的局限性矛盾,其他理论 一 人本主义理论: 1代表人物 马斯洛(maslow A,1908-1970) 罗杰斯(Rogers CR,1902-1987) 潜能说 :潜能与环境矛盾说 自我论 :心理健康论 实际我与理想我差距论 层次需要论-马斯洛说,社会学与医学心理学心理学,探讨社会变量和社会心理学变量与心身变量关系 1跨文化研究 2社会行为因素与健康关系,传统中国医学心理学思想,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重视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 心理因素参与诊治之中 用心理学方法干预疾病 注重防病,普通心理学,第一节 心理的脑基础 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 ( 一 )脑的进化和 心理功能 鲁利亚比较解剖学 进化初级阶段动物只有简单的网状的神经结构 行为简单 反射性和功能性 脊椎动物出现脑,大脑皮层发育成为人脑 大脑皮层三级功能区 一级区 :初级区 功能感觉。中央前回初级运动区中央后回躯体感觉区及视觉中枢、听觉中 枢 二级区 参与知觉 三级区 各种信息整和区 并与注意有关,前额叶参与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 脑的基本技能系统 1调节张力 维持觉醒水平 2信息的加工、和存储系统 3 运动的计划、调节和控制的系统 4三个技能系统之间关系,大脑技能不对称性,Dax语言功能左脑优势 现已肯定不对称性 Wander 一侧颈动脉麻醉 测验侧性优势 左半球-语言 右半球-音乐 四 心理学的神经科学现状 研究心理活动的神经学基础 神经认知科学,心理的社会学基础,1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和能动的反映 2人的社会化 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学校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 3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第三节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动 一、感知觉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客观事物整体、外部联系 实验:著名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二 、感觉性极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域限 2感觉的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4感受性补偿与发展,三 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四 观察与观察效果 五 感知与医学临床,二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过程 1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 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保持 再认与再现 2信息加工过程,1编码 是将经历过的事情转化为表象 2储存保留信息的过程 3提取将记忆储存信息提取出来 记忆加工过程 1 感觉记忆 2.25-2秒 2短时记忆 20秒 3长时记忆,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遗忘 干扰 衰减 压抑 线索依赖性,记忆生理学基础 脑功能与学习记忆 条件反射理论与实验动物模型 Hebb的突触修饰理论 海兔动物学习模型 学习记忆神经生化研究 神经生物学与学习记忆,影响记忆的因素,目的性 性质、数量 遗忘 识记方法,三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过程:分析、中和、比较、抽象、概括 思维分类:按思维方式 1 动作思维1-3 2形象思维 3-6 3抽象思维 按指向性 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按思维的独立程度 习惯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解决问题的思维影响因素 定势 :解决问题具有一定倾向性 动机:内部动力 迁移:对一些问题解决影响另一些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 个性,想象与创造思维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创造思维 思维与医学临床,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种类: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注意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 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情感过程,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 情绪与生理需要满足感有关 情绪具有情景性 情绪比情感强烈,情绪和情感类型,情绪类型: 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情绪状态,心境 激情 应激 社会性情感: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情绪理论与生理机制,詹姆斯-兰格理论: 情绪是身体先发生反映 坎怒-巴德理论 丘脑理论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脑机制:网状结构说,情绪情感的内部机制,神经 内分泌 电学,情绪与行为和健康,情绪有积极与消极意义 情绪调节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情绪的适应作用 情绪与健康 情绪调节 行为目标 改变认知评价 转换环境 心理防御 自我控制,意志过程,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 表现与行动中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阶段 动机斗争与目的确定 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二、执行决定阶段 1不和目标动机可能出现 2出现新情况 3新动机 4克服消极品质,第六节 个性,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与人格一致 个性特征 : 稳定性与可变性 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整体性 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个性心理结构,有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组成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感知 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需要,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需要 自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精神性需要与物质性需要 需要层次论,动机与挫折,动机:驱使人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 双避 冲突 趋避冲突,挫折,动机受阻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影响因素:抱负水平 个人容忍力 外部因素,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分类 :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贯彻里、思维能力、记忆力、言语能力、操作能力,智力,一般能力 ,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个体早期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情、脾气、秉性综合,是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气质类型:西氏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特征: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朔性、兴奋性、外倾与内倾性,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特征: 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性格类型,一对立型模型: 外倾性与内倾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A型和B型 多元模型:个性纬度理论-艾森克 卡特尔人格问卷,自我意识,自我 有目的有意识的主体意识 自我意识的特性 社会性 能动性 同一性 内部与外部环境 自我调控: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第三章 心理应激,1 概念:英文 STRESS 紧张刺激 紧张反应 紧张状态 心理压力 2 历史:1936年 塞里提出应激学说 ,提出适应综合征GAS概念,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全身性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机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生理变化,分期: 警戒期: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整体防御能力 阻抗期: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提 高体内结构和机能水平唤起体内整体防御水平 衰竭期:继续有害刺激机体失去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应激概念的发展,1应激是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2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3应激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 4现代概念:应激是多变量的概念,应激心理过程,应激源 应集中间(介)变量 应激反应 健康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社会支持 个性等等 生理反应 疾病,生活事件,应激定义,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应激研究意义,1心理应激已成为多因素集合概念 包括:生活事件 认知因素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个 性特点 心身反应 心理社会 生物学因素 应激源 : 生物 心理 文化 应激反应 :生理 心理 行为 应激过程 :多种内外因素影响 认知评价在应激中起作用,应激干预策略,控制或回避应激源 改变认知评价 提供或寻求社会支持 应对指导 松弛训练或药物,生活事件,概念: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STRESS) 分类 : 按生物 -心理 -社会属性分类 躯体性应激源 高低温度 噪音 外伤 心理性应激源 心理冲突 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 自然灾害 战争 政治制度变革 文化性应激源 文化冲突,按事件现象学分类,工作问题 恋爱 婚姻 家庭 人际关系 经济问题 个人健康 自我实现 自尊 喜庆事件,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正性生活事件: 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时间 负性生活事件: 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事件,按事件主客观性质分类,客观事件:生、老、病、死、地震灾难等 主观事件:人际矛盾、负担过重等 重测信度低,生活事件研究,生活事件与健康:影响健康的心理事件之一 三类事件影响大 过度紧张的学习或工作 人际关系不协调 亲人意外死亡或事故,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1967年HOLME RAHE 制定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 HOLME发现:LCU年累计300,第二年86%人会患病;150-300,第二年50%患病;150,可能健康 相关性低,认知因素 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可能起作用,自己估分。,第三节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概念及若干问题 心身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与健康,应激反应的量化,量表 SCL 90量表,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一应激的情绪反应 1焦虑 2恐惧 3抑郁 4愤怒,应激的行为反应,1逃避与回避:逃避是已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事先已知应激源,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采取行动远离应激员 2退化与依赖:退化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应对方式而使用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欲望。 3敌对与攻击:攻击他人与攻击自己 4无助与自怜:自己怜悯自己,哀叹。 5物质滥用:饮酒、吸烟、镇静药物。,三 应激的生理反应,1 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 心理神经免疫机制:心理应激对免疫系统有影响,第四节 认知评价,1概念: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影响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是中介因素之一。,认知评价研究,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认知因素的量化问题:自我估分量表量化认知因素,第五节 应对方式,1应对概念和种类(COPING):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2问题关注应对与情绪关注应对 3应对过程: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心身反应 4可能存在与个性特质有关的相对稳定的 习惯化的应对风格或特质应对。,应对方式研究,一、 应对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与性别、年龄、文化、职业、身体素质有关。 二、应对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肿瘤患者的应对方式。 三、应对的量化研究FOLKMAN和LAZARUS1980年编制,1985年修订的应对量表将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分别划归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应对指导,1指导个体通过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消除应激源 2改变认知评价 3寻求社会支持 4分散注意采用转移方式指导个体放松训练。,三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冲突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防御机制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1自恋型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2神经症性 合理化 反向作用 转移隔离 3不成熟型 4成熟型,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否认 2退化 3幻想 4转移 5合理化 6反向 7升华 8幽默 9潜抑,第六节 社会支持,一 社会支持的概念: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BLUMENTHAL领悟社会支持量表SPSS将社会支持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社会支持研究,社会支持与心理应激因素的关系 社会支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机制 缓冲假说 独立假说,第七节 个性与应激,一、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联系 二、个性在应激与疾病关系中的作用,第四章 心理评估,第一节 总论 一、心理评估概述 心理评估定义和目的 定义:多种方法如观察、晤谈、心理测验等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临床心理评估目的,1单独或辅助作出心理或医学诊断 2指导制订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的防治措施 3为评估心理障碍或医学疾病预后提供依据 4医学科学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5其他,预测个体未来成就,人才选拔、司法鉴定,二 评估者的条件,技术上要求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健康与疾病知识 心理上接纳性、通情。 良好的协调关系,三、心理评估者职业要求,严肃 保守被试者利益 管理好评估工具,观察法与晤谈法,一、观察法 1目标行为 2观察时间 3资料记录 4观察者条件,二 、晤谈技术,1用词 2提问 3记录 4倾听 5非语词沟通,三、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定义:心理测验与心理量表同义是指在标准的情景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内容: 1 行为样本 2标准情景 3结果描述 4心理测验工具,分类,方法上分类: 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团体测验与个人测验 计算机辅助测验,按内容分类,1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 心理发展量表 2人格测验 MMPI 艾森克个性量表 3神经心理测验 4评定量表 5职业咨询测验 职业兴趣问卷,标准化心理测验特征,标准程序建立测验内容 制定评分标准 固定实施方法 具备测量学指标 国际公认,主要技术指标,1 常模 是指某一实验在某一人群中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1样本 标准化常模样本 全国 、地区常模 2常模形式: 均数 标准分 Z分=(X-X)/SD 3百分位数 4划界分 及格 不及格 5比率,2 信度,是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 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内容误差 时间误差 评分误差,效度,是指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 内容关联效度 系统评估测验项目反映所测验内容的 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 所编制的测验是否能预测被试特定情景中的行为 关键选择效标 结构关联效度 编制的测验所依据理论的程度,四 心理测验的选择原则与合理使用,根据目的 常模样本能代表被试者条件的测验 标准化程度高 国外引进的测验尽可能经过再修订和再标准化 主试熟悉和经验,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 智商 比率智商 TERMAN提出,计算方法:IQ=MA/CA*100 MA为智龄,即智力测验上所取得的成绩;CA为实龄,即测验时的年龄;设定MA与CA相等时为100。 离差智商 比率智商是建立在智力水平与年龄成正比的基础之上,实际上智力有平台期。威斯克勒提出了离差智商。IQ=100+15(X-X均)/SD,智力分类和分级,极优秀 130以上 优秀 120-129 中上 110119 中等 90-109 中下 80-89 边缘 70-79 轻度智力缺陷 5569 中度智力缺陷 40-54 重度智力缺陷 2539 极重度智力缺陷 25,三、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一、常用智力量表 国际通用的有 韦氏智力量表 斯坦弗比奈量表 KAUFMAN儿童能力测验 韦氏智力量表 包括成人(16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三个版本,中国修订本有城市和村版本 WAIS-RC分11个分测验,6个分测验组成言语量表,5个分测验组成操作量表,韦氏智力量表分测验,知识测验 领悟测验 算术测验 相似性测验 背数测验 词汇测验 数字符号测验 添图测验 积木测验 图片排列测验 拼物测验,斯坦弗-比奈量表,1905年法国比奈和西蒙编制比奈量表(B-S)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1916年TERMAN根据B-S提出比率智商概念,量表称斯坦弗-比奈量表,考夫曼儿童能力成套测验,主要应用于2-12。5岁儿童,(二)儿童发展量表,包括身体生长和心理发展两大内容 常用的量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丹佛发展筛查测验、盖塞尔发展诊断量表等。,三、适应行为量表,广泛应用于智力低下的诊断、分类、训练及特殊教育领域。 早期有DOLL编制的VINELAND社会成熟量表,随后有美国智力低下协会适应行为量表,第三节 人格测验,方法:问卷法和投射法 问卷法 :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艾森克人格问卷 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 卡特尔人格测验 投射法: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1940年编制,应用广泛,中国有修订本。 量表 1 、效度表 1(?)(Q)不能回答的问题超过30,结果不可靠。 2掩饰(L)高分,反映防御、天真、思想单纯 3效度(F)高分表示任意回答、诈病、偏执 4校正分(K)高分对测试持防卫态度 2、 临床量表 1 疑病量表 2抑郁量表 3癔病量表 4精神病态性偏倚量表,男子气或女子气量表 妄想量表 精神衰弱量表 精神分裂症量表 躁狂症量表 社会内向量表,结果和应用,各量表结果采用T分 量表T分70分符合所反映的精神病理症状 结合各量表分析 本量表应用于病理心理研究,二、艾森克人格问卷,英国EYSENCK HJ根据人格三个纬度理论1975年编制而成 应用广泛 由人格三个纬度和一个效量表组成 神经质纬度 内-外向纬度 精神质纬度 掩饰量表,结果和应用,标准T分表示 ,根据T分高低判断人格倾向和特征 特点 :自陈量表,实施方便,可作团体用,三、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卡特尔根据特质学说,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而成。 卡特尔认为16个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内在基础,测量16个人格根源特质即可知道其人格特征 版本:两种: 1、16岁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2、阅读水平低下人设计,结果与意义,4分为低分 7分为高分 说明相应人格特征,洛夏测验,是现代心理学中最主要投射实验 通常是指观察个体对一些模糊的或者无结构材料所作出的反应,通过被试者的想象而将其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或投射出来的一种测验,从而使检查者得以了解被试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冲突。 洛夏1921年设计和出版该实验,对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作出鉴别,也用于感知觉和想象力 1940年作为人格检验工具。 国内有修订本及常模。 10张墨迹图组成。要被试说出图意义。分联想阶段和询问阶段,然后结果分析。,神经心理测验,测查人脑功能包括感觉、知觉、运动、言语、记忆、思维 分类:单项和成套实验 神经心理筛选测验 (BENDER)格式塔测验,BENDER L1938年编制,测查空间能力。要求被时一张纸上9个几何图形临摹图形,我国有常模。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实验:分类、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能力。,本顿视觉保持实验 BENTON 1955年所创,试用于5成人 测验视知觉、视觉记忆、视空间结构能力评估 快速神经学甄别实验 MUTTI 主要用于神经学测量与学习有关的工具。主要测查运动发展控制粗大与精细运动技巧、运动运动与计划的顺序性,速度与节奏感,空间组织,视知觉和听觉,平衡和小脑前庭功能,注意障碍等与学习有关的功能。,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一般含有多个分测验 常用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内容测验感知觉、运动、注意、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谚语功能 我国龚耀先有修订本 有幼儿 、儿童和成人三式 1范畴测验册查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 触摸操作测验 感知不同木块放于槽中,回忆位置、形状。测查感知觉、记忆和手的协调性 节律测验 手指敲击测验 HALSTEAD-WEPMAN失语甄别测验 语声知觉测验 侧性优势检查 握力测验 连线测验 感知觉障碍检查,第五节 评定量表,一、量化评估健康情况、心理应激情况 常用的量表:症状评定评定量表 生活事件量表 应对方式量表 社会支持量表,一、症状评定量表,(一)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90个项目组成,反映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 其中10个症状因子反映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每项目后设 没有 、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级15分 意义 反映 :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意 恐怖 妄想 精神病性,(二)抑郁自评量表,20个与抑郁症状条目组成 用于抑郁症状极其严重程度 常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 超过41分阳性抑郁严重程度指数:总分/80范围0、25-1、0越高抑郁越重。,焦虑自评量表,有20个焦虑症状有关条目组成 反映焦虑症状极其严重程度 适用于焦虑病人 常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二、应激应对有关量表,生活事件量表 48条我国常见生活事件组成 三个方面家庭生活方面,工作方面,社交和其他方面 生活事件刺激量越高个体承受精神压力越大 正性事件刺激量 单项事件刺激量 负性事件刺激量 生活事件刺激总量,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应对是心理应激重要中介过程 特质应对量表是自陈量表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PSSS是自评量表 分数越高,社会支持越高,三、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该问卷60个条目组成 TH25题反映时间匆忙感 CH25题反映争强好胜 敌意 缺乏耐心 L 10题真实性检测题 行为总分36分视为A型行为 2835中间偏A型行为 18 B型行为 19-26 中间偏B行为 27 为极端偏B行为。,第五章 心理治疗,第一节 总 论 概念、简史、流派 概念:每种定义与相应理论有关 目前定义 :以医学心理学为指导,一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治疗流派,治疗与理论相结合 折衷心理治疗或方法任选 心理理论与治疗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 13、73% 患者治疗中心理论 12、53% 家庭理论 2、65% 行为理论 6、75% 认知行为理论13、02% 折衷主义理论 41、20% 其他10、12%,心理治疗原则,(一)关系的和谐性 (二)问题的针对性 (三)治疗的计划性 (四)手段的综合性 (五)严格的保密性 (六)方法的灵活性 (七)立场的中立性 (八)亲友的回避性,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一)综合性医院有关病人 急性疾病病人 慢性疾病病人 心身疾病病人 (二)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 (三)各类行为问题 (四)社会适应不良,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一)问题探索阶段 问题行为的表现 问题行为的病因 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 (二)分析认识阶段 1测量和记录 2功能分析 (三)治疗行动阶段 选择治疗方法 指导和实施治疗 (四)疗效评价阶段 (五)结束巩固阶段,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一、经典精神分析疗法 (一)概况精神分析疗法由弗洛伊德创于十九世纪 强调潜意识中早年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心身症状 通过内省挖掘潜意识,改变行为模式消除不良防御模式。,(二)精神分析治疗一般内容,1自由联想 2抗拒 3移情 4发泄 5释梦 6解释,(三)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简介,每次 50分,每周35次,一般300-500次 少则半年,长则24年心理分析医 生受严格精神分析训练。 适应症 ;各种神经症病人,二、领悟疗法,钟友彬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心理分析方法,第三节 行为治疗,一、概况 (一)定义与历史 行为治疗是一类根据学习理论原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方法。 始于1950年,行为分析原则,分析 量化地描述问题的性质、程度、诱因、促发因素 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确立靶症状或靶行为 实践和练习,二、方法,(一)系统脱敏 是由WOLPE J所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症病人 步骤 : 放松训练 等级脱敏表 脱敏,二 满灌疗法 三 逐级暴露 四 参与示范 五 自信心及社交技巧训练 六 厌恶疗法 七 行为辅助工具 八 正强化和消退法 九 治疗协议或临时合同,逐级暴露,适应症和评价,疗效肯定 焦虑症 精神分裂症 心身障碍 基本有效 心境障碍 可能有效 惊恐障碍 哮喘 无效 双相或精神病性抑郁 分离性障 碍,第四节认知治疗,概况 定义 :它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总称。,(二)理论假设,重视不良认知或认知歪曲,并且把自我挫败行为看成是患者认知不良行为。 BECK归纳认知不良形式 任意推断 选择性概括 过度引申 夸大或缩小 “全和无”思维,二、方 法,(一)认知治疗基本技术 识别自动性想法 识别认知性错误 真实性检验 去注意 检查苦闷或焦虑水平,常用认知治疗种类,合理情绪疗法 自我指导训练 应对技巧训练 隐匿示范 解决问题的技术 BECK认知转变法,(三)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建立求助动机 适应不良性认知的识别 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适应症和评价,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自杀及自杀企图 强迫症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成隐问题 婚姻冲突和家庭矛盾,60%门诊精神科患者是给予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疗法正被临床接受 面临问题 :发展更可靠评价认知过程的方法 认识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的相 互关系 确立认知发生、维持和改变的影 响因素 上述变量应用于临床 不断重新评价认知理论和适用范围,第五节 来访者中心疗法,定义和理论假设: 来访者治疗中心 ROGER C 1940年创立 强调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挖掘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 治疗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 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他把人的意识经验视为人的行为基础,认为人是具有潜能和成长的个体。,(二)人本疗法的特点,强调促进患者的成长,基本假设 :患者发挥 潜能就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患者和医生是平等的角色 医患关系是成长的动力 治疗的重点是会谈时的直接体验 医生力图按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患者的问题,不主张给患者诊断,基本方法,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与接纳 同情或设身处地的理解 和睦关系 适应症和评价 :针对正常人群的普通心理咨询,第六节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日本森田正马创造、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 基本理论包括 : 神经质的发生机制 : 神经质 自我内省 理智 疑病 癔症质 情感过敏 外向 自我中心 生的欲望 不想生病 不想死 想好好活着 想有知识 想发 展 疑病性基调 病人素质 精神相互作用 对某种感觉过度注意 敏感,二、方法,准备阶段 读森田疗法小册子 与病人详谈 认识自己病症 可以签订合同 环境和家庭一样,实施阶段,绝对卧床阶段 工作治疗阶段 1轻工作活动期 扫地 室内卫生等简单工作 重工作活动期 砍柴 种菜 等 要求专注于自己工作 ,不要求改善症状 生活训练阶段 40天不能见家属 住院期为60-120天 记日记 读日记 医护人员无回答疗法,三 、适应症和评价,15-40岁 住院为主 门诊轻症 强迫思维 疑病症 焦虑神经症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癔症不和适,第七节 支持疗法,基本原则 : 有针对性的支持 认知调整 善用各种资源 排除生活事件 提高应对能力 方法 询问 检查 倾诉 分析,三、适应症和评价,遭受挫折 压力和紧张 灾难 一般人群心理问题,第八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暗示是简单化、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疗法 可以分 :实施暗示与接受暗示两方面 实施是动机的直接移植 接受是不加批判地遵照执行,一、暗示疗法,概况 机制不清 暗示性的测试方法 1 嗅觉法 三个试管装有清水 分辨出哪个装有清水、淡醋、稀酒精 2平衡法 面墙而立语言暗示 手臂法 被试者闭眼伸右手 暗示手越来越重,二 方法,方法分觉醒状态与非觉醒状态两种 觉醒状态有直接与间接之分。 直接暗示是指医生直接面对患者暗示性语言治疗 间接治疗:借助与仪器配合并用语言强化 非觉醒状态下的暗示疗法是指催眠状态下治疗,1言语暗示 通过言语的形式将暗示的信息传递给受暗示者 2操作暗示 对某些对暗示者的操作如仪器而引起心理行为改变的过程。 3药物暗示 :给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利用药物的作用而进行的暗示 4其他方法 环境暗示 自我暗示 适应症和评价 :癔症 及其它神经症 疼痛 哮喘 心动过速,二催眠疗法,概况 催眠疗法是应用一定的催眠技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用积极的按时控制患者的心身状态和行为,以解除和治愈患者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催眠也是一种暗示治疗,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对催眠术进行了研究 布来德提出了催眠术的概念 本质探讨: 精神分析学说 生理心理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方法,1准备工作 1充分掌握患者的背景资料 2选择环境 安静 温暖 静适 昏暗房间 3进行暗示敏感性测定 2催眠诱导 语言诱导 语言准确 清晰简单 坚定 方法 凝视法 是通过刺激被催眠者的视觉器官而使其 注意力集中的方法,治疗的实施,目的接触症状 祛除疾病 适应症 神经症 心身疾病 戒酒 戒烟,第九节 松驰疗法,定义 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特别是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原理 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分类 根据放松的方法的不同分为 :对照法 直接法 传统法,二 方 法,一 对照法 渐进性放松 美国雅可布森20-30年代提出 对肌肉收缩-放松循环训练 每次训练20-30分钟 收缩510秒钟 放松30-40秒钟 握你的右手 从1数到5 ,然后很快放松右手,注意放松时的感觉 某一肌群放松后,再转换到另一肌群 经过反复训练被试能自动放松全身。,直接法 也称自主训练 1安静的环境下,在舒适的体位下进行 2自生训练要在指导语的暗示下进行 传统法 静默法 也称空幻想象训练 1东方静默法 调心 挑身 挑息 2 松弛反应 3超觉静坐,三 适应症和评价 紧张性焦虑 头疼 心率过速均有效,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定义 :生物反馈是借助于仪器,将人体内各系统、个器官许多人们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感知到的各种生物活动变化的信息,例如肌电图、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 、血压、胃肠PH值和脑电等加以记录处理、放大并转换成能被人们理解的信息,如以听觉和视觉的信号显示出来的过程。,生物反馈疗法: 就是个体通过对这些反馈出来的活动变化的信号加以认识和体验,学会有意识地自我调控这些生物活动,从而达到调整肌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质 :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内脏反应的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内脏操作条件反射和信息论 控制论。,种类,肌电反馈 皮肤电反馈 心率血压反馈 皮肤温度反馈 括约肌张力反馈 脑电反馈,方法,一 生物反馈仪 特异性信息 了解病人情况 二 病人和环境的准备 三 治疗过程,适应症和评价,临床内科 精神神经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与紧张应激有关疾病,健康心理学,第一节 总 论 一、人的发展和生命周期 1 定义 :人的发展 有两层涵义:1 是只人类种族在地球种系发生中的有关过程;2 是个体从生物学受孕到生理死亡整个时期所经理的变化过程。 2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童年、青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观点,1发展是毕生的观点:个体的发展是一生的过程。 2发展是多维的:发展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因行为的种类而异。 例如:智力领域:液态智力:指人通过掌握文化知识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能力。晶态智力:是指不依据于人的文化知识经验的能力,表现为空间定向、知觉操作等方面。 两者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3发展是获得(成长)和丧失(衰退)的结合 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 :健康新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1840年成立时: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二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是只一积极友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心理健康的目标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目标:是指预防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广义目标:是指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一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 初级预防是人们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尽早发现心理疾患并提供心理及医学的干预; 三级预防是设法减轻慢性精神病人的残疾程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意义 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与米特而曼十条 :有充分的适应力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情况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在不违背社会规定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能恰当的满足。,国内观点: 智力正常 情绪良好 人际和谐 适应环境 人格完整,儿童及少年期心理健康,孕期及新生儿 作好孕妇保健 孕妇营养要全面合理 孕妇的情绪要乐观稳定 孕妇要避免烟酒各种有害刺激 孕妇注意保健,减少疾病 母爱与母乳喂养 适宜的信息刺激 促进动作及言语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幼儿期,特点: 脑已成人3/4 感知觉发展迅速 情感强烈易变 意志行为有发展 个性初步形成 幼儿期心理健康 幼儿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玩耍与游戏 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 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三 学龄期,特点 : 脑发育成熟 智力发育最快期 富于热情,情绪直接 个性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 小学生入学的适应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 注意开拓创造性的思维 注意情商的培养,四 青春期,特点: 初中生阶段 第二性征出现 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精确性和概括性 自我意识的矛盾 心理健康: 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 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 消除心理代沟,五、青年期,特点: 生理发育成熟 认知语言能力成熟 情绪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 意志发展迅速 人格逐渐成熟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问题 正确认识自己 适当的奋斗目标 相互交往 情绪情感问题 期望值适当 增加愉快生活体验 情绪有适当的发泄机会 行动转移法 性心理问题 引导和教育,六、中年期,特点: 生理功能逐步衰弱 心理能力继续发展: 智力发展最佳年龄 情绪稳定 意志坚定 个性稳定突出 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超负荷 量力而行 淡泊名利 学会放松 人际关系复杂 调整认知结构 改善个性品质 提高交往技能 家庭与婚姻矛盾 改进夫妻间交流 教育子女方式,更年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特点 : 性腺衰退 心理健康 认识更年期心身反映 规律生活习惯 家庭与社会关心,老年期,特点 : 生理功能衰退 心理变化 : 记忆能力下降 智力改变 情绪改变 性格改变 心理健康: 孤独心理 认识孤独 加强交际 权威心理 善于急流勇退 找回自己兴趣和爱好 坚持用脑 恐惧心理 确立生存意义 维持适当 的性生活 家庭与婚姻的和睦,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第一节 总论 异常心理概述 概念: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有称变态心理,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判断标准: 经验标准 统计学标准 医学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式,医学理论模式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行为理论模式 人本主义模式 社会文化理论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理论模式 认知理论模式,异常心理的分类,现象学分类: 认识过程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