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时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时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5 - 02 - 23 作者简介:赵东升(1963 ,3 - ) ,男(汉 ) , 辽宁北宁,助理工程师 主要研究土木工程。 赵东升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第四医院 基建维修中心,沈阳110032) 摘 要:针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 第5. 1. 2条第三款及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一些建议。 关键词:时程分析;场地;地震动 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00928984(2006)0120022203 0 前言 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中,第 5.1. 2条第三款规定,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 建筑及8度区 、 类场地和7度区房屋高度大于 100m ,8度区 、 类场地高度大于80m和9度区房 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进行 补充计算。同时还规定,弹性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 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计算结果的65 %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 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 的80 %。本文就这一规定及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关于将时程分析法作为补充计算的 分析 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的规定 和该规范的条文说明中,还可以知道,利用时程计算 出来的结果还需与规范的其它方法在统计期望的意 义上相协调,否则就要调整输入地震动使之能达到 这一要求。这就给人们一个错觉,时程分析方法是 不精确的或是不可靠的,仅仅能作为其它方法的补 充,是次要的,不能作为一种主要方法。其实我们对 这些方法稍加分析出就可以看出,这些方法应该是 同等重要的。 1. 1 时程分析法 所谓时程分析,就是根据材料及构件的弹性(或 非弹性)性能对结构动力方程做积分求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地震动的振幅、 频谱和持时的3 个要素,也可以考虑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能 够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还可以计算能量损耗和 损伤等,可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可以说时程分析是 一个真正的动力分析方法。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 麻烦,工程经验还比较少。 1. 2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利用结构动力学振型分解 法的概念,将多自由度体系分解成若干担自由度系 统的组合,然后引用达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谱理论来 计算各振型的作用,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各振 型的作用进行组合。底部剪力法是根据反应谱理论 计算出作用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即作用于结构 底部的剪力,然后将总水平作用按照一定的规律分 配到各个质点上,从而得到各个质点的水平地震 作用。 这2种方法的理论依据都是反应谱理论,反应 谱理论仅反应了地震动的振幅、 频谱2个要素,而且 在设计中把地震惯性力看作是静力,所以说反应谱 理论仅是一种准动力法1,反应谱只能考虑平均场 地条件,很难考虑具体工程场地条件对地面加速度 的影响,但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广大工程设计人员比 较熟悉,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应该说时程分析方法是更 精确、 更可靠的方法。文献2在1983年对外国30 本抗震规范进行了统计,其中有15本规范对时程分 析方法有规定,在这15本规范中,有1本规范明确 规定它可取代一般的静力方法或动力法,有6本规 范采用与振型分析法并用,有7本没有具体规定,仅 有1本是做为振型分解法的补充。随着人们认识的 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 设 7/ 28 22224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第7卷 第1期 J. Changchun Inst. Tech. (Nat. Sci. Edi. ) ,2006,Vol.7 ,No.1 ISSN 100928984 CN 2221323/ N 计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利用时程方法工程经验的 积累,发展趋势应该是时程分析方法与其它方法并 用,甚至有可能取代其它方法。对于采用时程分析 方法与其它方法并用,即同时用2种方法对结构进 行分析计算,取得的2个结果应如何从安全的角度 作出取舍,应做专门研究确定。 2 采用时程分析方法中应该加以明确 的2个问题 时程分析方法可分为3部分 : (1) 地震动的输 入 ,(2) 选择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 ,(3) 实用的动力 分析方法。其中,第3部分,动力分析方法在理论上 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采用,有通用程序可以应用, 在这里不作讨论。不论我们进行理论分析和应用程 序进行计算,都要确定地震动输入和结构或构件的 计算模型。如果这2个问题不加以明确,就不好应 用这种方法。 2. 1 地震动的输入 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中,对 地震动的输入的规定是按照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 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 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 分解反应谱法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 一致。 这条规定过于笼统,选择地震动的原则不具体。 对于同一个结构输入不同的地震动进行时程分析 时,可能造成计算结果相差数倍至数十倍,这就使工 程师更无所适从了3。目前在工程界确定地震动的 方法通常有2种。 2. 1. 1 以规范反应谱为原则确定地震动的输入 这种方法是从规范的反应谱为基准,采用一定 的方法和手段来确定地震动,达到与规范其它方法 在统计期望的意义上相协调。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但有一些粗糙,因为这种方法的依据是规范反应谱, 规范反应谱是由烈度,震中距,场地类别来确定的。 烈度是指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 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4。我们工 程上应用的烈度是从我国地震区划图上得到的,这 个区划图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只能考虑大尺度, 它只能提供一定地区(不小于几十km2 ) , 在一定时 期内,在一定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 度6,它只能反映有代表性的或平均的地震和场地 条件,不可能反映地震破坏作用在小范围内的变动, 而且一个具体工程场地条件有时会与平均趋势有很 大差别。进行时程分析时,我们是用加速度时程,烈 度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比较差,同一烈度的地点实 测到的地震加速度常常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同 一烈度下近震的加速度值很高,而远震的加速度值 很低,烈度是一个粗略简化量7。 我们再从规范反应谱的确定来作一下分析,还 可以看出反应谱也是一个相当离散的量,规范反应 谱仅是一个平均值,规范中的反应谱,=k ,式中 为地震影响系数, K为地震系数,表示地面最大加 速度a与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为动力系数,表示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水平地面运动作用的最大质点加 速度Sa与地面最大加速度a的比值。文献8曾对 同烈度下,地面最大加速度作过统计分析,发现离散 很大,其最大与最小的差可达百倍。文献9将255 个7度以上的强震记录,按近、 远震和场地类别划分 来统计,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烈度下,同样的震中距的 情况下,不同场地类别条件的平均值还有相当的离 散。由于场地条件对a的影响比较复杂,最后规范 上就没有考虑场地的影响取一个平均值,那么K也 就是一个相当范围的一个离散量 ( K =a/ g)。文献 1011也对作了统计研究,也是一个离散量, 我们可以想象,=K,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离散 量,规范上仅是平均值。那么以此为标准选择出来 的实际地震动记录或人工合成地震动,是很难准确 反应出来在小范围内场地条件的变化的。根据实际 震害经验,人们早已认识到地震破坏作用在几百m 以至几十m以内也可能出现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 场地条件不同引起的。所以对在特定工程场地进行 抗震设计时,考虑这种场地差异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 1. 2 基于地震动小区划方法 地震小区划的目的是估计城市或厂矿范围内可 能遭遇的地震破坏作用的分布,为工程结构抗震设 计提供依据,并为城市和厂矿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 行震害预测和制定减轻地震灾害计划提供基础资 料6。其中为结构抗震提供依据就是地震小区划的 重要目的之一。地震小区划专门针对城市和厂矿研 究了地震环境,利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确定了 基岩地震动。在小区划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基岩地 震动的变化是不会太大的,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基 岩地震动的资料,再加上建筑物所在场地上的工程 地质资料,利用土层反应计算,就可以获得地面运动 的地震动,该地震动就可以作为时程分析输入的地 震动。这种方法可比较充分地反应场地条件的变 化,针对性比较强,土层反应计算有通用程序,计算 也比较简单,工程地质勘探也不会增加很多内容,在 抗震设防区内的大、 中城市基本上都已经作过了小 32赵东升:时程分析方法的几点思考 区划,甚至有一些县级城镇都已经作了小区划,一般 来讲,需要进行时程分析的建筑大部分都坐落在大、 中城市,具备了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在 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 B500112001中1. 0. 5条中也有规定, 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 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地 震小区划,在我们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 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果对这些宝贵的资料不充 分发挥其作用,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同时,将地 震小区划结果应用到结构抗震中,将是地震工作者 与结构工程师结合的一个典范。 2. 2 结构或构件的动力模型 进行时程分析的第2部分,就是选择合适的结 构或构件的动力模型,规范中也没有规定。而模型 的种类又很多,工程师只好凭自己的工程经验加以 选取,这样就可能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如果 说当时制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 时,这方面研究还不成熟的话,那么又经过10多年 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文献3对 计算模型作过一些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应当及时反 应到规范中。 3 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建议: (1)规范中应将时程分析方法作为补充计算的 规定改为与其它方法同时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加 以限制。 (2)应充分利用工程地震的研究成果,对于作过 地震动小区划的城市,将可采用小区划的成果,改为 应采用地震小区划的结果确定地震动输入。对于没 有做过小区划的城市可按反应谱为标准来确定时程 分析的地震动输入。 (3)充分吸收成熟的科研成果,对结构或构件的 动力模型加以规定,以便工程师具体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1 2 戴国莹.抗震规范中关于逐步积分法的规定J .地震 工程动态,1983 ,(3 ,4) :80811 3 王亚勇.关于设计反应谱、 时程法和能量方法的探讨 J .建筑结构学报,2000 ,(1) :21281 4 刘恢先.修订我国地震烈度表的一个建议方案A.中 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 1 地震工程研究报告集,第4 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 5 王亚勇.建筑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研究J . 建筑结构学报,1991 ,(2) :51601 6 廖振鹏,地震小区划理论与实践M1 北京:地震出版 社,19891 7 胡聿贤.关于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J1189 的几点讨论J .建筑结构学报,1993 ,(3) :291 8 陈达生.抗震设计反应谱A1 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 究所 1 地震工程研究报告集,第3集C.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71 9 王广军.我国抗震设计反应谱的研究及其在规范中的 应用J .世界地震工程,1985 ,(1) :8141 10 陈达生.关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的 若干资料A.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 研究报告集第二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 11 薛素铎,赵均,高向宇 1 建筑抗震设计M1 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31 Some considerations for time history analysis ZHAO Dong2sheng ( The 4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