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doc_第1页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doc_第2页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doc_第3页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doc_第4页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普高)6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1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5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9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22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28模具设备课程教学大纲30模具CAD/CAM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2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5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37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40钳工实习教学大纲43机械制图大作业教学大纲46计算机辅助绘图实训教学大纲48电工电子实习大纲50机械加工实习教学大纲52焊工实习教学大纲55机械设计基础认知实训大纲57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大纲59机械制造技术实训教学大纲60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大纲63模具CAD/CAM实训大纲65模具装配实训教学大纲67模具制造工艺实训大纲69注塑模具设计实训大纲71特种加工实训大纲73毕业设计教学大纲75毕业综合实习大纲76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对口)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对口)学时数: 118一、课 程 的 性 质 与 任 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着重介绍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用正投影法绘制图样的方法;3、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相关标准;4、掌握常用件、标准件(主要是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5、了解零件图、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掌握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7、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 题 和 课 时 分 配序号课题内容总课时讲授练习作业号1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制图的基本规定及平面图形的画法(1)1112投影基础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及截交线体的表面交线轴测图组合体(23)162248141125211233机械制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 (48)6121416510101012462、34、56、7、89、104计算机绘图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形绘制图形编辑精确绘图工程标注剖面线、图块、修改绘制一幅图的步骤上机作业 (38)244444448122222225122222223 115机动8总计1187040三、课 程 内 容课题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 了解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定。(2) 了解比例的规定。(3) 掌握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其画法。(4) 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2、常用几何图形画法(1)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原理和方法。(2)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以及作图步骤。练习题:抄画零件平面轮廓图(含尺寸标注)。作业1:画零件平面轮廓图,抄注尺寸,A3图纸。教学要求:了解制图的国家标准,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画法。课题二 投影基础1、正投影法和三视图(1) 了解投影法的概念(2) 熟悉正投影的特点(3)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及三视图的作图方法。(4) 对照模块画三视图。练习题:由三视图找对应的轴测图;对照轴测图补画所缺视图。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 熟悉点的三面投影及其规律、点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2) 熟悉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3) 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练习题:画和读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标出轴测图及三视图上的对应点。3、基本几何体的投影(1) 掌握基本体表面求点的方法。(2) 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标注。练习题:由基本体(包括1/2或1/4圆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徒手绘制基本体投影。4、体的表面交线(1) 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概念。(2) 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练习题:补全立体的三面投影;完成截断体的三面投影;完成相贯体的三面投影。5、轴测图(1) 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特性、常用轴测图的种类。(2) 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3) 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4) 了解轴测草图的画法。6、组合体(1) 掌握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分析法。(2)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3) 掌握组合体尺寸的标注。(4) 掌握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5) 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练习题:画组合体三视图;由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补画视图中的缺线;给已知视图标注尺寸;根据三视图绘制组合体的正等测轴测图;根据给出的俯视图,构想出物体的形状,并画出主、左视图。作业2:根据轴测图或模型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A3图纸。教学要求:了解投影基础知识,掌握投影方法。课题三 机械制图1、机件的表达方法(1) 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2) 掌握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3) 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画剖视图的方法和标注。(4) 掌握单一剖切面剖切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5) 了解几个相交剖切平面、几个平行剖切平面的剖切方法。(6) 掌握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和标注。(7) 了解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8) 掌握读剖视图的方法和步骤。练习题:由已知视图补画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把视图改画成指定的剖视图;读剖视图;由已知的视图补画剖视图及断面图。作业3:由模型或轴测图,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绘制图样,并标注尺寸,A3图纸。2、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1)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处,熟悉螺纹的要素,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标注和查表。 (2)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标记与查表,掌握螺栓连接画法,了解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的画法。 (3)了解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掌握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5) 了解平键及平键连接、销及销连接的规定画法。(5)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和规定画法、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规定画法。练习题:螺纹的画法与标记;典型螺纹紧固件的标记和查表;画螺栓连接图;补画齿轮轮齿部分所缺的投影以及键和销的连接图。作业4:根据给定条件,绘制螺栓连接的三视图。A3图纸。作业5:根据给定条件,绘制齿轮的零件图。A3图纸。3、零件图(1)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 熟悉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3) 熟悉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 了解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5) 了解零件上标注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为公差、材料等常见技术要求。(6) 了解简单零件的测绘方法。(7) 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练习题:测绘零件,画零件草图;读零件图。作业6:画零件图草图,A3图纸。作业7:画零件图草图,A2图纸。作业8:由零件草图画零件图,A2图纸。4、装配图(1)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 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3) 了解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4) 了解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5) 熟悉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6) 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练习题:读装配图。 作业9:由零件图画装配图,A2图纸。作业10:由零件图画装配图,A2图纸。教学要求:掌握常用机件的表达方法与画法,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课题四 计算机绘图 1、基本知识、用户界面的组成、基本操作方法2、绘图环境的设置3、图形绘制4、图形编辑5、精确绘图6、工程标注7、块、修改作业11: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一般图形的绘制。四、实 践 教 学(一)项目及课时分配序号项目课时基本要求1机械制图练习22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2计算机绘图上机38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二)齿轮减速箱测绘一周(专用周)掌握减速箱的测绘过程,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能力。(三)主要实验设备、仪器清单绘图常用工具CAD实训室齿轮减速箱五、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普高)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普高)学时数: 118一、课 程 的 性 质 与 任 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着重介绍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用正投影法绘制图样的方法; 3、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相关标准; 4、掌握常用件、标准件(主要是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5、了解零件图、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掌握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7、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 题 和 课 时 分 配序号课题内容总课时讲授练习作业号1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制图的基本规定及工具的使用尺寸标注及平面图形的画法(6)2423112投影基础正投影法和三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体的表面交线轴测图组合体(38)28484122646292223233机械制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 (42)101012107875325545、67、8、9104计算机绘图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方法绘图环境的设置图形绘制图形编辑精确绘图工程标注剖面线、图块、修改绘制一幅图的步骤 (24)24442422222212112221211 5机动8总计1187436三、课 程 内 容课题一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1)了解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定。(2)了解比例的规定。(3)了解长仿宋体字、阿拉伯数字和常用字母的规格和写法。(4)掌握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其画法。(5)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2 常用几何图形画法(1) 掌握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三、六等分)的方法。(2) 掌握线段连接的作图原理和方法。(3) 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以及作图步骤。练习题:写长仿宋体字、数字、字母;尺寸注法;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抄画零件平面轮廓图(含尺寸标注)。作业1:画零件平面轮廓图,抄注尺寸,A3图纸。教学要求:了解制图的国家标准,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画法。课题二 投影基础1 正投影法和三视图(1)了解投影法的概念。(2)熟悉正投影的特点。(3)初步掌握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及三视图的作图方法。(4)对照模块画三视图。练习题:由三视图找对应的轴测图;对照轴测图补画所缺视图。2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熟悉点的三面投影及其规律、点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2)熟悉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3)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练习题:画和读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标出轴测图及三视图上的对应点。3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1)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2)掌握圆柱、圆锥、圆球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3) 掌握基本体表面求点的方法。(4) 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标注。练习题:由基本体(包括1/2或1/4圆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徒手绘制基本体投影。4 体的表面交线(1)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概念。(2)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练习题:补全立体的三面投影;完成截断体的三面投影;完成相贯体的三面投影。5 轴测图(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特性、常用轴测图的种类。(2)掌握正等轴测图的画法。(3)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4)了解轴测草图的画法。作业2:由已知视图画轴测图(包括轴测草图)。6 组合体(1) 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分析法。(2) 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3) 了解组合体尺寸的标注。(4) 掌握组合体轴测图的画法。(5) 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练习题:画组合体三视图;由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补画视图中的缺线;给已知视图标注尺寸;根据三视图绘制组合体的正等测轴测图;根据给出的俯视图,构想出物体的形状,并画出主、左视图。作业3:根据轴测图或模型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A3图纸。教学要求:了解投影基础知识,掌握投影方法。课题三 机械制图1 机件的表达方法(1) 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2) 掌握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3) 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画剖视图的方法和标注。(4) 掌握单一剖切面剖切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5) 了解几个相交剖切平面、几个平行剖切平面的剖切方法。(6) 掌握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和标注。(7) 了解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8) 掌握读剖视图的方法和步骤。练习题:由已知视图补画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把视图改画成指定的剖视图;读剖视图;由已知的视图补画剖视图及断面图。作业4:由模型或轴测图,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绘制图样,并标注尺寸,A3图纸。2 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1)了解螺纹形成、种类和用处,熟悉螺纹的要素,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标注和查表。 (2)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标记与查表,掌握螺栓连接画法,了解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的画法。 (3)了解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掌握单个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的画法。(4)了解平键及平键连接、销及销连接的规定画法。(5)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简化和规定画法、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规定画法。练习题:螺纹的画法与标记;典型螺纹紧固件的标记和查表;画螺栓连接图;补画齿轮轮齿部分所缺的投影以及键和销的连接图。作业5:根据给定条件,绘制螺栓连接的三视图。A3图纸。作业6:根据给定条件,绘制齿轮的零件图。A3图纸。3 零件图(1)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2) 熟悉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3) 熟悉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 了解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5) 了解零件上标注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为公差、材料等常见技术要求。(6) 了解简单零件的测绘方法。(7) 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练习题:测绘零件,画零件草图;读零件图。作业7:画零件草图,A3图纸。作业8:画零件草图,A2图纸。作业9:由零件草图画零件工作图,A2图纸。4 装配图(1)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 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3) 了解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4) 了解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5) 熟悉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6) 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作业10:由零件图画装配图,A2图纸。教学要求:掌握常用机件的表达方法与画法,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课题四 计算机绘图 1、基本知识、用户界面的组成、基本操作方法2、绘图环境的设置3、图形绘制4、图形编辑5、精确绘图6、工程标注7、块、修改作业11:绘制零件图。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一般图形的绘制。四、实 践 教 学(一)项目及课时分配序号项目课时基本要求1机械制图练习25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2计算机绘图上机24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二)齿轮减速箱测绘一周(专用周)掌握减速箱的测绘过程,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能力。(三)主要实验设备、仪器清单绘图常用工具CAD实训室齿轮减速箱五、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时数: 84 一、 课 程 的 性 质 与 任 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模具生产工作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电工技术: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性质。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及计算。掌握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和方法。4、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三相负载作星形、三角形联结的分析及计算。掌握三相电功率的计算。5、了解串、并联电路的谐振特点及性质。6、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7、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8、了解安全用电常识。9、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构造与工作原理,熟悉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与常用测量方法;具有使用常见电工仪表的技能;具有观察分析电路运行现象,实施实验过程的能力;具有应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的能力。电子技术: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特性、主要参数。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器件选择。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特性、主要参数。掌握共射、共集电路的组成、静态和动态分析及性能特点。3、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合理选用或换代器件的能力。二、课 题 及 课 时 分 配课程内容课时课时分配讲课实验1、直流电路121022、单相交流电路141043、三相交流电路8624、磁路与变压器862期中测验25、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12126、安全用电227、半导体二极管及应用4228、直流稳压电源449、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14122机动4合计846414三、课 程 教 学 内 容 和 要 求课题一 直流电路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电源的外特性。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三种状态。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路的暂态过程分析。课题二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单相交流串联电路。单相交流并联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意义。电功率。课题三 三相交流电路三相电源的产生及联结。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中线的作用。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三相电功率。课题四 磁路与变压器磁路的基本概念。磁路欧姆定律。铁磁材料的磁化。交流铁心线圈。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外特性及电压调整率。变压器的同极性端概念及判别方法。自耦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特殊变压器。课题五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磁转矩和机械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和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及选用。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正反转控制电路。*行程控制及时间控制。课题六 安全用电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触电方式。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安全用电常识。课题七 半导体二极管及应用PN结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简介特殊二极管及其应用。课题八 直流稳压电源单相半波、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器件选择。电感、电容、复式滤波电路组成及作用。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器件选择。三端集成稳压器件及其应用电路。课题九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1、三极管基本知识结构,符号,电流放大作用,特性曲线,管脚识别,主要参数及其受温度的影响。2、共射极放大电路基本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共射电路图解分析法简介,静态工作点对输出失真的影响。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原理,静态工作点估算。简化微变等效电路,用公式估算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共集电路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共基电路简介。4、多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器的组成框图,级间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估算,应用举例。四、实 践 教 学1、实验序号实验内容课时1直流电源外特性测试及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测绘22RLC串联电路分析23日光灯电路的接线及功率因数的提高24三相负载的联结25单相变压器26常用电子仪器27单管共射放大电路2合 计142、专用周一周(实训)五、大 纲 说 明1、教学建议:为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建议采用课堂教学、上网自学、习题课、实验课、实训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电化教学、CAI等现代教学手段。2、评价学生成绩应以学生平时的上课情况、课后习题、考试成绩、讨论发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新的学习评价体系。3、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 时 数:78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质点、刚体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和平衡规律以及变形体在受力后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1、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2、会正确分析简单机械零部件的受力,会画受力图,并会计算力的大小。3、会对质点和刚体进行简单运动分析。4、会应用力学基本知识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计算。5、会对构件的受力状态和内力分布进行图形表达。6、了解简单的工程力学实验知识。二、 课题及课时分配序号课程内容课时课时分配讲课习题课实验绪论11(一)静力学(23)1静力学概念、公理552平面汇交力系223力矩与力偶224平面任意力系10825空间力系与重心44(二)运动力学(12)1质点运动力学442刚体运动力学663动静法22(三)材料力学(36)绪论111轴向拉压9722剪切223扭转6424弯曲128225组合变形446压杆稳定44机动6合计786246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 理论力学课题一 绪论了解机械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课题二 静力学1、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静力学的研究对象;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合力矩定理(掌握);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理解);主动力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形式(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分离体(理解);受力图(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投影(掌握);几何法求合力(掌握);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了解)。2、平面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了解);主矢与主矩(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均布载荷及载荷集度(理解);静定与超静定问题(了解);物体系平衡(了解);滑动摩擦概念(理解);考虑滑动时的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理解);摩擦角与自锁的概念(了解);简单物体系统摩擦平衡问题(了解);滚动摩擦概念(了解)。3、空间力系与重心空间力系平衡问题(了解);简单轮轴类零部件的受力分析(理解);斜齿轮与锥齿轮轴的受力分析(了解);重心的概念、重心位置坐标公式(了解);确定重心位置的方法(了解);简单组合图形形心坐标计算(掌握)。课题三 运动学与动力学1、质点运动力学点的运动分析:直角坐标和自然坐标法(了解);点的速度加速度概念(了解);点的运动方程(了解);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了解);惯性力概念(理解);质点动静法(了解)。2、刚体运动力学平动及其特性(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特征(掌握);刚体角速度,角加速度(掌握);定轴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了解);转动惯量(理解); 第二部分 材料力学1、绪论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内容: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基本假设(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2、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概念(理解)、内力 截面法及轴力图(掌握);正应力(掌握);斜截面上的应力,剪应力互等运律(了解);线应变,泊松比(了解);胡克定律(理解);金属材料拉压时的基本力学性能(理解);强度指标,塑性指标(理解);材料的两种典型失效形式(理解)。安全系数,许用应力(了解);拉压杆的变形计算及强度计算(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了解);低碳钢拉伸和铸铁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测定实验(理解)。3、剪切剪切概念(理解);剪切胡克定律(了解);剪切面(理解);挤压概念,挤压面,挤压应力(理解);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掌握)。4、圆轴的扭转:扭转概念(理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扭矩图(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及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扭转角及刚度计算(掌握);低碳钢,铸铁的扭转破坏实验(理解)5、弯曲梁的概念(了解);梁的种类(了解); 平面弯曲的概念(理解);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及剪力图,弯矩图(掌握);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掌握);切应力(了解);惯性矩(了解);简单图形惯性矩(理解);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的变形(理解);叠加法,积分法求梁的变形(理解);梁的刚度计算(理解);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理解)。6、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组合变形的概念(了解);直杆拉(压)与弯曲组合的强度计算(掌握);点的应力状态的概念(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四个强度理论的应用(了解);弯、扭组合时强度计算(掌握)。7、压杆稳定压杆稳定的概念(了解);临界力得概念(了解);三类压杆临界力公式(掌握);压杆稳定性校核(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掌握)。8、交变应力的概念动荷应力、交变应力的概念(了解);疲劳破坏及其特点(了解);对称循环持久极限的概念(了解);影响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理解);应力集中(了解)。第三部分 习题课1、构件及简单系统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2、受平面力作用时平衡方程的应用。3、梁的剪力图,弯矩图。4、杆与轴的强度计算。第四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1、认识实践约束的认识:几种约束类型及受力特点(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录相)。机械中的典型机构与零部件的受力特点。2、实验课低碳钢拉伸、铸铁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的测定实验;圆轴(低碳钢、铸铁)扭转破坏实验;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四、大纲说明(一)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关于程度层次由高到低的用语为:知识概念、理论方面-掌握,理解,了解;方法计算,能力要求-掌握、会用、知道。了解:指学习后能初步把握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含义。理解:指学习后能比较全面把握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基本内容,并能说明和分析相关内容及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指能全面深入地把握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基本内容,并牢记这些概念、原理和方法。(二)教学建议1、提倡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推广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与训练型教学软件。2、习题课主旨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选择典型例题或就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组织探讨和讲评。3、实验课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以利培养撰写相关技术文件的初步能力。(三)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 时 数:78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金属切削基本规律及控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理论、机床夹具设计理论及应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悉金属切削基本规律及控制措施;2、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标准的主要内容与应用;3、熟悉常用机械加工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的选用等基本知识;4、熟练典型零件加工的常规工艺及加工质量的检验技术;5、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6、初步具有设计工艺规程和专用夹具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质量问题的能力。二、课题及课时分配序号课题名称课时课时分配讲授实验习题现场教学1绪论222零件技术要求141043金属切削基本规律及控制措施161424切削加工10825工艺规程设计8626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887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448工件的装夹原理及通用夹具12129机 动40合 计7864622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课题一 绪论1、机械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机械制造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地位;3、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任务及方法。教学要求: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地位,基本内容。课题二 零件的技术要求1、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2、尺寸公差和配合的基本知识;3、形状和位置公差;4、齿轮公差;5、表面质量;6、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教学要求:掌握尺寸公差和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质量。课题三 金属切削基本规律及控制措施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2、金属切削过程;3、应用切削规律改善切削加工条件。教学要求:掌握刀具几何角度和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课题四 切削加工 1、车削加工;2、铣削加工;3、钻削加工;4、磨削加工;5、精密加工方法综述。教学要求:了解常用加工方法及表面加工方案。课题五 工艺规程设计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零件图的工艺分析;3、生产类型的确定;4、工艺路线的拟定与示例;5、工序余量和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6、时间定额的确定;7、工艺方案的经济分析。教学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工序尺寸及切削用量的确定。课题六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1、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精度检验;2、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精度检验;3、圆柱齿轮加工工艺与精度检验。教学要求:常用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艺分析。课题七 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1、机械加工精度及分析;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与振动。教学要求: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分析。课题八 工件的装夹原理及通用夹具 1、基本概念;2、毛坯的选择;3、工件的装夹及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4、工件加工前的定位及定位元件;5、工件加工前的夹紧及夹紧机构;6、通用夹具的使用。教学要求:掌握工件的装夹原理、定位及夹紧方案、元件等。四、实践教学1、实验项目序号实验内容课时1常用量具量仪用法;常用形位公差测量22齿轮误差测量23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24切削加工现场教学2合 计82、专用周二周(实训)五、主要实验设备、仪器1、立式光学计1台;2、跳动检查仪1台;3、齿轮双面啮合仪1台;4、万能测齿仪1台;5、刀具角度测量仪1台;6、普通车床1台;7、卧式铣床1台;8、磨床1台;9、微型车床40台;10、微型钻铣床10台。六、大纲使用说明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学时数: 104 一、课 程 的 性 质 与 任 务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工程材料的性质、处理方法及加工成形工艺方法、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的基本原理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机械设计基础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了数学、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掌握一般机械传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工程材料的机械制造过程。2、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处理方法。3、熟悉金属材料的基本热成形工艺。4、熟悉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5、了解材料成形工艺的选择原则。6、初步具有分析和选择材料及成形工艺的能力。7、了解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基本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8、 掌握常用机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通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9、具有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二、课 题 及 课 时 分 配序号课题名称总课时课时分配讲课实验习题1绪论222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223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强化处理方法介绍6424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型材料665金属材料的基本热加工成形工艺666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227材料与成形工艺选择228机械设计概述229平面机构64210平面连杆机构8811凸轮机构4412间歇运动机构2213螺蚊联接与螺旋传动2214带传动3315链传动3316齿轮机构和齿轮传动1412217蜗杆机构和蜗杆传动4418齿轮系传动6619轴和轴毂联接6620轴承86221联轴器和离合器2222平衡与调速2223课程设计一周24实训一周25机动66合计1081049662三、课 程 教 学 内 容 和 要 求课题一 绪论1、材料及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任务及方法。教学要求:了解材料及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任务及方法。课题二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1、材料及成形工艺。2、材料及成形其工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3、工程材料的生产过程。教学要求:了解工程材料种类、成型过程及发展趋势。课题三 工程材料的性能及其强化处理方法1、材料的力学、物理、化学、工艺性能与经济性。2、钢铁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教学要求: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目的和方法。课题四 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新型材料1、金属材料的分类。2、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3、金属材料:合金钢、非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材料4、新型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教学要求:了解各种材料成分、命名、特性。课题五 金属材料的基本热加工成形工艺1、铸造成形工艺。2、锻压成形工艺。3、焊接与胶接成形工艺。教学要求:了解金属材料的热成形工艺基本知识。课题六 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1、工程塑料的成型。2、橡胶成型。3、复合材料成型。教学要求:了解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基本知识。课题七 材料与成形工艺选择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2、材料及成形工艺选择原则与方法。教学要求:了解材料失效形式、成形工艺选择原则与方法。课题八 机械设计概述本章介绍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性质与任务;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与通用化。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2、理解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课题九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本章介绍了: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教学要求:1、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课题十 平面连杆机构 本章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与应用;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演化。2、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3、会进行运动分析和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课题十一 凸轮机构 本章介绍了:凸轮机构的特点、类型与应用;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设计与加工以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教学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3、会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课题十二 间歇运动机构 本章介绍了:常用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组成、运动原理、特点、应用以及有关参数。教学要求:1、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2、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课题十三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本章介绍:螺纹与螺纹联接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应用及选用;螺纹联接预紧和防松。教学要求:1、了解螺纹与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2、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3、了解螺旋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课题十四 带传动本章介绍了: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与应用;V带与V带轮的结构与标准;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教学要求:1、了解V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与带轮的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2、掌握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3、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课题十五 链传动本章介绍了:链传动的特点、类型与应用;链传动的运动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