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 陈敬敏【本课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得关爱别人。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搞“感恩”教育。这正好是一篇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促使孩子们都来为别人、为社会献爱心!本校的学生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特别是上网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本课中,学生对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了解得不多,可以鼓励大家借助网上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使之更多地了解有关内容,以及捐助的意义,从而对于“爱的奉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盲人的渴望永生的眼睛1.欣赏春天美景,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布,你们看到了什么? 2.(点击屏幕出示):“春天到了,可是”,同学们还记得这句话出自哪篇课文吗?绚丽多姿的春天在盲老人的眼中却是一片漆黑,老人会有怎样的心愿?要完成这一心愿,唯一的办法是什么? 3.师:永生的眼睛一课讲述的是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捐献了眼角膜。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都有谁捐献了眼角膜?(结合板书:琳达的爸爸、妈妈、女儿) 4.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二、爸爸的捐赠永生的眼睛1.师:首先让我们先走进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点击悲情音乐,指名读第一段。)2.这一年,琳达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当年十四岁的她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吗?(板书:不理解)当时她刚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不满、不理解)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伤心的琳达?(学生低沉地读)师:谁来读一读不满的琳达?(学生可带着焦急、生气的语气)师:咱们再一起读读不理解的琳达。(老师引读,领着学生“不理解”地齐读)3.师:同学们,面对父亲的做法,琳达不理解,很不满。假如你是琳达,你会同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爱就是互相理解。)4.师:琳达最终会不会同意器官捐赠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能够体现琳达同意“角膜捐赠”的语句,划出来。(学生读文)5.交流,引导质疑:课件出示两个句子:(父亲于1986年4月11日溘然长逝,我们遵从其遗愿捐赠了他的眼晴;那天我紧搂着温迪时,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6.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结合板书:理解、主动)7.是什么让琳达思想上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父亲)8.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4-7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父亲的话的相关句子,并读一读,想想读懂了什么?可以在相关语句旁边做上批注,或与同桌讨论一下。9.交流学生学习体会(点击屏幕出示父亲的话,学生齐读) 父亲有什么心愿? 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礼物会给盲童、给盲童的家庭、捐赠者家庭带来美妙、自豪和骄傲,这份礼物也就显得格外珍贵。) 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学生交流情况不好的话,可这样处理师:你们同意父亲的话吗?(同意!)为什么?(学生交流。)师:你们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要是让你给他人,会舍得吗?人的身体的一部分经刚才你们说的东西,谁更珍贵?还有比身体的一部分更珍贵的吗?(没有)你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了别人,是不是最大的奉献?(是)爸爸的做法有意义吗?(有!因为他让盲人重见了光明。)师:此时在你们的心中,对父亲更多的会是一种什么情感?(理解、骄傲、自豪)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理解敬佩之情读读这段话。、师: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透过父亲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想像)带着美妙的感觉,一起读读这句话。谁能从这句话中找出一组近义词?(骄傲自豪)让他们自豪骄傲的原因一样吗?师总结:身体的一部分这份礼物会给盲童、盲童的家庭、捐赠者的家庭带来美妙、自豪和骄傲,这份礼物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师:对于父亲捐赠眼睛,现在你理解支持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师:让我们再次走进父亲的内心,一齐读读他说的话。(学生齐读三段话。)】三、温迪的心愿永生的眼睛1.师:当听到外公要捐赠眼睛时,温迪的表现如何,谁来说说?(生读句,点击屏幕: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师:十四岁的温迪的表现与琳达当年的表现完全不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就是生答“天壤之别”2.此时,温迪可能会对外公说些什么?温迪眼中的泪是怎样的泪?(幸福骄傲自豪的泪)把自己当作温迪,用心地把这一句话再读一读。3.我们都为琳达的父亲感到自豪。同学们,琳达的妈妈走了,她留下了什么?(生:眼睛角膜。)师:她的爸爸也走了,也留下了(生:眼睛角膜。).师:除了眼睛角膜,他们是否还留下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同桌分角色对话。一个当琳达,一个当温迪。对话完,讨论如下两个问题。(屏幕出现合作学习单)合作学习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911段琳达和温迪的对话。想象:“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想想那些盲人是多么的痛苦,因为他们看不见五颜六色的鲜花,看不见 _,看不见_,也看不见 _ 讨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幅角膜!”琳达觉得父亲还留下了_。3.(男生当温迪,女生当琳达,角色对话。)女生:“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男生:“这令你骄傲吗?”女生:“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4.师:请看第二题,想象那些盲人是多么痛苦啊!他们看不见五颜六色的鲜花,他们还看不见5.师:好!看讨论三:“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幅角膜!”琳达觉得父亲还留下了什么?(板书:关爱他人、无私奉献)6.师: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幅角膜,还留下了对盲人无私的爱,奉献的精神,善良的品质!父亲的话永远地留在琳达的心中?相信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也一起牢牢地记住父亲的话。(学生齐读文中父亲说的四句话)7.师:我们都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故事说到这,你们是否知道温迪有没有实现她的美好心愿?(有)这是琳达写的一篇回忆文章。(爱的奉献音乐响起)在这篇文章里,琳达写到(屏幕出现琳达的文章,连同温迪的课文插图。老师深情地、伤心地地讲述温迪车祸的故事。)师: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仿佛还在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师:这就是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请提起你的笔,快速写下你的感受吧。(学生在爱的奉献的音乐中,抒写自己的感受)啊,永生的眼睛,你照亮了失明者生命的道路,你_,你_四、主题的升华永生的眼睛1.同学们,这可亲可敬的一家人,留下了宝贵的角膜,留下了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留下了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价值。这真是一双永远闪亮的永生的眼睛。让我们充满深情地朗读课题。(学生齐读) 2交流资料:温迪的一家只是许许多多捐赠者中的一部分,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人也为器官捐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看。(音乐爱的奉献伴奏,出示图片文字: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仅仅3岁半的杨帆死后,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给了两位盲人。小杨帆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爱心。37岁的著名歌手丛飞走了,却捐献了珍贵的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这是一位布依族青年,他走了,却捐献出宝贵的心脏、肾脏、皮肤等器官救了个人,年轻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延续。)3.师:同学们,他们的眼睛永生,他们的生命永恒,他们让我们的世界变成爱的人间!你们说,春天到了,盲老人的心愿能实现吗?最后希望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永生的眼睛。五、布置作业小套餐(任选二项完成)1. 以重见光明者角度写一首赞美诗。 2. 写一份号召社会捐献角膜的倡议书。3.复述故事给家人听。【附】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描写了“我”的父辈尽其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高尚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琳达一家人却对捐赠遗体器官这件事是那么的平静。在失去亲人的极度悲痛中还能够捐赠出器官给别人,并以此为骄傲。这怎能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呢?备课之时,我已经被文本深深的感动了,我要通过教学,把这份感动带给我的学生,我要让他们理解、懂得捐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从而升华主题:永生的眼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不能离开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空洞乏味的讲解,单纯的说教会使课堂失去本该有的灵动。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入情入境的体会。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