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芝罘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doc_第1页
烟台芝罘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doc_第2页
烟台芝罘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doc_第3页
烟台芝罘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doc_第4页
烟台芝罘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烟台市芝罘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烟台市规划局芝罘分局烟台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二O一四年六月一、规划背景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本次规划任务为烟台市芝罘区分区规划。芝罘区是“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之一烟台市的中心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612125,北纬37243738。东北和北部濒临黄海,北与辽宁省大连市隔海相对,系渤海之门户,东和东南与烟台市莱山区接壤,西、西南与福山区、西北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内与山东腹地相联,外与韩国、朝鲜和日本隔海相望。全区面积约1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公里。芝罘区辖黄务(含卧龙园)、幸福、只楚、世回尧、东山、毓璜顶、向阳、通伸、凤凰台、奇山、白石、芝罘岛12个街道办事处。芝罘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属低山丘陵区,呈现低山、丘陵、准平原、平原和海岸等多种地貌类型。西北部的芝罘岛丘陵起伏;中部奇山山脉横亘,境内最高峰大王山海拔401.70米;南、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北部沿海地带属山地港湾型海岸,岸线曲折,山与湾相间,形成较大自然港湾4个。陆地北端的芝罘岛为全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北部海域岛屿如屏,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6个。岛岸与陆岸北南对峙,中间水面广阔、波流缓稳的浅海区,滩涂广阔。整个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呈辐射流向。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和工作布署,烟台将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建设大城市需要进一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而芝罘区作为烟台市中心城区更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之一;另一方面,随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的建成,为芝罘发展提供了对外交通的支撑。 芝罘区因为长期没有系统的分区规划,以致于辖区内的控规编制以及众多建设项目没有有效的规划依据,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规划指标自由裁量权较大。本次分区规划的编制,力求通过强制性内容控制,确保整个芝罘区的环境品质和建设质量,实现总体规划的定位目标。二、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为芝罘区辖区全部用地。总规划面积约为174平方公里,具体见规划范围图示。规划的期限为20142020年。三、设计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实施细则(四)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五)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六)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七)烟台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八)烟台市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九)烟台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十)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十一)其他法律、法规及已批准的各种专项、专业规划四、规划设计目标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区域内的土地和景观资源,根据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功能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价值,使该区域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体现烟台中心城区特色,促进芝罘区乃至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共赢。五、规划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烟台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发展的需求,完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和城市景观,形成高效、便捷、宜人的城市中心区。(二)统筹兼顾原则。注重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衔接,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注重与周边其他城区的衔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充分重视规划区域与城市的肌理关系,注重规划区城市景观与山体、大海的呼应与融合,从而创造一个有机、协调的城市环境。(三)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区域内外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条件的优势和限制,合理进行分区、分片控制,根据实际要求制定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达到“定性、定量、定位、定界、可实施”的控制要求。六、规划主要内容(一)基础资料研究。规划应在对区域现状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现状城市存在的的主要问题,并确定规划目标和指导思想。对规划区域内原规划用地结构、道路交通结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景观风貌等提出相应修改意见,并进一步进行深化完善。对功能组织结构、建筑空间形象、景观环境体系等方面规划进行研究论证。(二)分区定位。在基础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总体规划和市区两级对本区的规划定位,确实本区的产业功能定位、空间发展定位、景观形象定位、土地综合利用的目标和方向等战略目标。(三)划定功能分区。确定区域内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根据城市建设的要求,确定各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四)街坊划分及指标控制。合理进行街坊划分并明确各项控制指标,土地使用和规划管理导则,街坊的划分应充分考虑与已有控规单元的协调衔接。主要包括主导属性、人口规模、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为下一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建筑高度的确定在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限定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周围自然山体的协调要求和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的艺术性要求。(五)道路交通规划。在对基础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内外的道路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完整的道路系统,同时做好与周边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六)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规划。按照烟台市相关规划的要求,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同时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七)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明确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做好环境保护规划。(八)绿地系统规划和景观规划。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提出绿地配置要求,根据城市“六线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要求,合理配置规划区内各类绿地。同时对区域内景观资源进行整合与调配,既能突出区域景观特色,又能与城市景观系统相协调。(九)地下空间规划和防灾规划。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针;做好综合防灾规划。(十)城市设计导则。根据城市景观和城市天际线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导则,对于规划区域内的重点地段、主要空间节点、主要道路的沿街立面进行城市设计,根据城市特色和相关要求提出该区域的建筑风格,并对规划区域内建筑高度、体量、造型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十一)分期建设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以及区域发展优势,制定分期实施原则,明确近、远期分期建设的区域和项目,提出近期重点建设地段的位置与界限,并作出相应城市设计意象图。七、规划成果(各规划数据、图层设置需满足烟台市“规划一张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成果数据标准相关要求)(一)文字部分1、规划文本;2、规划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二)图纸部分1、区位图; 2、分区现状图,比例1:50003、空间结构规划图; 4、土地利用规划图,比例1:5000;5、片区街坊规划图 6、建筑容量规划图; 7、居民点安置规划; 8、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9、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图;10、景观风貌规划图; 11、环境保护规划图; 12、给水工程规划图;13、排水工程规划图;14、供电工程规划图;15、电信工程规划图;16、燃气工程规划图;17、供热工程规划图;18、综合防灾规划图;19、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20、文物保护规划图;21、岸线利用规划图;22、分期建设规划图;23、中心区域或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图;24、体现规划意图的其他图纸八、规划成果提交要求(各规划数据、图层设置需满足烟台市“规划一张图”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成果数据标准相关要求)(一)阶段性成果提交:1、调查研究阶段:规划单位提出工作大纲及初步设想,提供必要的文字说明、方案图及相应的表格,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2、基本方案阶段:规划单位提出总体的规划构架,进行方案咨询。 3、方案深化修改阶段:规划单位根据专家及相关部门意见,进行方案深化,提供阶段成果。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包括所有图纸的电子文件1套(主要图纸必须有CAD格式,图形文件除各种分析图、示意图外均应采用DWG、JPG两种格式保存,图纸比例尺按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定,文本文件采用word格式文件),A3文本10套,根据评审要求提供A0图板1套(必须包括的图有: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片区街坊规划图、建筑容量规划图),多媒体演示文件1套(带配音,能自动播放,时间15分钟内)。(二)最终成果提交:包括所有规划成果图纸的电子文件12套(主要图纸必须有CAD格式,文本文件采用word2003以上的格式文件,多媒体演示文件时间15分钟内),A3文本12套(文本、图则、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九、工作要求(一)设计单位要充分了解现状情况,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并听取有关部门意见。(二)设计单位向甲方进行中间汇报和讨论不得少于2次,一般安排在初步方案阶段和论证成果阶段。十、设计周期(一)准备与调研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