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企业研究论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摘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支持,但担保体系的运行效率不高,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其功能定位不清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通过承担和管理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而获取收益、设计自身的发展模式,即演化式发展模式。关键词信用担保体系;功能定位;风险管理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始建于1993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成了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个地、市、州、盟,其中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区)、市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互助信用担保机构和商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机构体系。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首先是担保资金放大倍率远低于国际水平;其次是担保条件苛刻,企业申请担保门槛高,许多有效担保需求被拒之门外。据调查,多数担保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要求企业提供各种反担保抵押品,其条件几乎与银行的贷款条件相当,而能够符合担保公司要求的企业基本能从银行直接获取贷款,但真正有着临时困难却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得不到任何的信用支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功能定位不清晰,从而导致其发展模式偏离正常轨道。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功能定位这里所谓的功能定位指的是要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与地位,及其在担保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种类与程度。我国中小企业尚处初级发展阶段,资产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发展前景有好有坏,加之我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不稳定、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在信息极不对称条件下很难获取银行信任,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之外,还要能对中小企业进行过滤,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机制,让所有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有前景的中小企业都能得到融资支持,让没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自动退出信贷市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不仅是一座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还是一个过滤器,是银企关系良性循环的保证人。要真正起到上述作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需要承担两类风险企业道德风险(也可称为主观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也可称之为客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