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_第1页
基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_第2页
基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_第3页
基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_第4页
基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农经济的现状,和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消费者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些措施建议。关键字:小农经济 农产品 质量安全 措施建议一、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长期以来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肥料、动植物激素等的使用,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中的残留问题。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了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突出问题。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一)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所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侧重于关注农产品中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化学物品的残留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因此,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入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农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为基本指标来反映农产品质量的优劣程度,对农产品中这些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就成为当前控制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残留量的指标也就成为评判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准。(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影响因素农业部自2002年7月在全国推进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通过这一行动计划的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监测体系、认证体系以及生产体系等各方面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完善,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得到了较快发展,有利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进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上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产品外观还是内在品质、安全卫生、加工包装都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尤其是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而由此引发的食用农产品急性中毒事件在各类媒体上也时有报道。近入新世纪以来,毒大米、毒蔬菜造成的中毒事故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6年,河北的“红心鸭蛋”事件、北京的“福寿螺”事件,2008年含蛆虫柑橘事件,2010年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 屡禁不止的“瘦肉精”事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1、我国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分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散、规模小、经营独立、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产销严重脱节。这种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也不容易统一产品质量,生产操作管理很难规范统一,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绝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都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既没有加工、分级包装,也没有品牌商标、产地,品种、品质等特点无法体现,质量没有要求。农产品粗放采收,散装散卖,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影响产品质量。2、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重,整治难度大。由于工业“三废”不合理地排放和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施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虽然近几年实施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综合或专项整治活动,由于环境整治和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涉及经贸、质检、工商、农业等多个部门,开展综合整治组织工作难度大。3、缺乏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监管不力。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与实际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很不完善、实施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很不健全,检测技术和方法不过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缺乏、转化不力,缺乏一部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我国现阶段虽然对农产品的认证已建立起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三大认证体系,但社会的认可度不高,社会监督没有形成。分散生产的农民不是企业法人,也不具备自我监督检验能力。二、我国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一)什么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指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或者说,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这是我国学者根据马克思对小农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小农经济所作的概念上的界定。土地的小规模、个体家庭的小生产、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以及劳动的独立性构成了小农经济的核心特征。(二)我国小农经济的主要表现根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目前我国共有25223万个农村住户,农村人口数为94908万人,按照当年全国耕地面积2千公顷计算,则每户拥有耕地面积052公顷,落实到每个农户,则每人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为014公顷,约合21亩:而同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88亩,即我国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73,人均耕地资源明显不足,而这一状况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资源的日益减少而逐步加剧,从而使得农户生产固化在超小规模的经营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农地分配政策和平均分配机制带来的耕地的细碎化,使得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不仅规模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分散化、细碎化。这种以单家独户为经营主体的农民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捕捉市场信息、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产品质量检查,生产操作管理难以规范统一,从而使得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低,产品质量不容易控制,稳定性较差。 农户的生产行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在传统的增产增收的观念的引导下,依靠化肥、农药等增产作用显著的农用生产资料的密集型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就成为农户的必然选择。而在利益驱使下,农户会购买并使用剧毒农药,在饲料中非法添加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等以及部分菜农为追求眼前效益,打过农药的蔬菜未过休药期即采摘上市销售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严重。(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影响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构成食品的主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近年来,毒大米、毒木耳、毒面粉、毒肉、毒油、膨大剂水果等层出不穷,由于食品污染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7年,国家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06起,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在中毒死亡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食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的甲胺磷、双氟磷、氟乙酞胺、毒鼠强、盐酸克伦特罗等农、兽药引起,隐性中毒更是无法统计。2001年2月浙江杭州60多人因食用含有“瘦肉精”猪肉中毒,6月,广东中山市有78人因食用残留有机磷农药的空心菜而中毒,2009年2月广东省近70名市民又因“瘦肉精”猪肉集体中毒。(四)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建立切合小农经济生产特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模式,无疑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加强质量评价认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1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抓紧完善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办法。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我国生产实际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并形成规范和制度。1.2要对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名优农产品和推荐出口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应建立抽检制度进行认真检验。1.3要将名优农产品的认定工作与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管理,对于通过认证已经认定的产品,要研究探索出有效的经营方法,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面,尽快形成知名品牌,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生产主体的发展壮大,加快产销衔接,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建立完善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实现问题产品可迅速召回通过建立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可追溯制度,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户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1提高技术基础。建立完整有效的可追溯系统,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欧盟正是依靠其先进的可追溯技术实现可追溯制度的良好运行。我国应该进一步建立有关食品安全的编码、技术信息、物流技术标准,当前小农经济背景下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并且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对可追溯技术的采用造成很大障碍,因此应该实施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为可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2.2要选择一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或者企业进行试点,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与欧盟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多数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程度都还比较低,还不能够按照国际标准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因此应该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或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2.3当前可以依托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形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要使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不仅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而且成为广大农民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方式。3、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支撑力度,走技术替代型的道路。3.1要着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抓好产前产中产后3个生产安全节点,积极开展产地环境主导影响因子研究,加强无公害产地环境条件的改善,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调控技术体系。各农业生产企业、农场要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可能,加强对生产场地的保护和养护技术的使用,为规模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行“增效、降耗、节能、减污、安全”的清洁生产技术,科学限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并加速环保型、生态型肥料、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力求最终达到零污染和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的研究。研制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验相关技术、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开发准确、便捷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建立产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相关的技术开发标准,要大力推广减免耕法、退耕还草还林、实行节水灌溉等技术。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针对大宗农产品生产中和常见有害生物、微生物、疫病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状况,建立危害预测模型,不断提高科学分析和检测手段,强化安全风险处理和防范的技术攻关。3.2要积极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近年来中国虽然已制定了涉及农产品质量的200余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及1000余项省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涉及农业环保、农业机械、肥料、农药、兽药等方面标准300项,但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应加快制定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品质技术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和基础技术标准的进程,并努力与国际GMP、GAP、HACCP、ISO系列标准接轨,在加强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适合不同层次检测的技术和方法,最终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重点是要加快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多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3.3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推广。首先,建设一支掌握质量安全知识与技术的推广队伍,并积极为培训、实践、深造等条件,使其掌握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技术,以加快技术的转化。其次,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为媒介,加强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等方面的宣传与培训,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最后,要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大力引进开发农产品安全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养殖等技术,为发展安全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要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