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doc_第1页
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doc_第2页
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doc_第3页
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doc_第4页
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一、学科简介本学科创建于1951年,198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中央军委批准为军队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本学科是我军唯一培养舰船总体设计制造人才的学科专业。至今已培养本科生41届,计2000余人,培养博士、硕士生21届,计150余人,并为越南、朝鲜、坦桑尼亚等6国培养留学生30余人。海军舰船装备建设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大都来自本专业,两名博士研究生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提名奖。本学科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具有学术优势和海军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教师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3.8%),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先后有3人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本学科紧紧围绕海军舰船装备发展的需要,在高性能复合船型开发,潜艇强度、低噪声推进器、舰船结构防护装甲及复合材料应用、气层减阻降噪技术、舰船模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海军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担国家863计划、军队973计划、总装探索一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十一五”预研,以及海军型号科研等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约5300万元。二、研究方向1、船舶流体力学围绕新型舰船研制以及影响舰艇战术技术指标的水动力学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水陆空三介质多航态气幕地效复合船型研究”、总装探索一代,总装重点基金、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等70多项科研项目。首次创建了舰船和拖缆运动为整体的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拖曳系统在风浪中运动特性的模拟。对高速艇及平底船、水下回转体采用气层减阻技术分别取得了总阻力减少25%、15%的效果,并提出了实施措施,阐述了气层减阻的机理,提出了气层作用下高速艇相似模型间总阻力的换算方法。在高速舰艇气幕减阻及水下航行体气幕条纹复合减阻降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跟踪螺旋桨声学理论的前沿技术,在俄罗斯人Gutin的理论和美国人Hanson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螺旋桨声学预报方法,提出了潜艇低噪声组合式推进器的新概念,并创新性开展了运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相结合方法预报潜艇整体辐射噪声的研究工作。在螺旋桨非定常水动力、空泡及其诱导的脉动压力和辐射噪声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2、船舶结构力学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973项目、总装预研项目等多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在潜艇耐压壳体“锥-环-柱”连接结构、“新型导流罩结构与工艺研究”、“上层建筑振动治理研究”、“舰艇尾部及机舱减振和潜艇结构辐射噪声的传递和评估”等方面,在国内开创了新的研究途径,取得了国内领先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方向还紧密结合军舰作战毁伤的防护问题,以国内造船院校中唯一具有的爆炸筒实验室为依托,研制开发了舰艇轻型防护装甲结构,并已应用于各型主战舰艇;对爆炸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的破损和剩余强度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并已为相关部门所采用。该领域在全国造船界独树一职,在国内同行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本学科已成为海军及造船院校结构抗爆的研究基地。3、船舶设计制造维修曾经主持完成海军第一代4艘高速护卫艇的论证、设计工作并参与了建造工作,在我国海军舰艇的自主研发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近年来,完成了多型现役舰船的整体或局部设计工作,主持设计了核潜艇污水接纳船,并已建造服役,其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关键技术在远洋拖船等舰船的设计建造中得到了应用。主持开展了舰艇火灾防护研究,建立和提出了火灾预报模型和防护措施,其成果已在部分舰艇火灾防护设计中得到应用。开展了舰船模块化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应用在主战舰艇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方向还紧密结合海军舰船维修实际,完成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舰船维修虚拟训练系统开发、舰船维修条例和大纲的修订等方面的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4、船用材料与应用工程本方向在先进焊接材料药芯焊丝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依托所获得的4项发明专利技术,为舰艇用高强度钢材研制成功了一系列低氢、高强度、高韧性药芯焊丝,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HH907FCW药芯焊丝已成功应用于多艘导弹护卫舰的建造,大大提升了我国舰艇建造焊接技术水平,项目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新技术与新产品专项奖等各种奖项。本方向还结合舰艇需要,主持设计了玻璃钢导流罩与钢构件的新型连接结构、研制开发了舰艇轻型复合材料防弹装甲,研究成果均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应用于海军多型主战舰艇。在潜艇声隐身新型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的接合(焊接)、金属材料表面陶瓷化等前沿性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开拓性研究成果。5、海洋结构物运用工程本方向包含海防工程设施健康监测、海防工程设施抢修抢建、海防工程设施耐久性技术和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丰富了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研究领域,将其延伸到港口工程和土木工程学科领域,形成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拓展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服务范围,将其延伸到海军后勤部门,为海防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并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本方向拥有军队唯一的军港码头抢修抢建和健康监测研究单位,在全军最早开展工程设施抢修抢建科研工作,在抢修抢建和组合结构学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于保证海防工程设施施工正确设计和正常施工、保障其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延长工程设施的服役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军事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三、梯队人员熊鹰,1958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流体力学,长期从事船舶流体力学的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了“螺旋桨空泡噪声及尾部振动预报方法与控制技术研究”、“螺旋桨空泡诱导水面船尾脉动压力试验研究”、“舰船模块化设计研究及应用”、“ 潜艇尾迹隐身机理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实用新型专利1项。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船舶推进及空泡学组组长,总装备部舰艇总体技术专业组成员,海军水面舰艇总体预研专家组副组长、船舶力学和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编委等职。郭日修,1946年6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曾在清华大学任教。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国家科委船舶组组员,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名誉委员,中国造船特邀编委。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暂缓离休。我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创建人之一,参加创建新中国第一个舰船工程系,在船舶结构力学领域多有创新,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全军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董文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编著的弹性力学与张量分析入选“教育部推荐研究生用书”。张纬康,1939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军舰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发表论文50余篇,有十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培养研究生成绩突出,被评为海军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6年所指导博士研究生杜度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993年至2003年代表海军工程大学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1998至2003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朱锡,1961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委员,武汉造船学会理事,中国海洋钢结构协会理事。海军工程大学优秀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银奖。200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78篇,其中EI收录18篇,主持承担海军装备建设和国防重点工程科研项目21项,总研究经费1376.5万元。编著出版海军重点教材2部。获本领域发明专利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担任爆炸与冲击编委会委员,振动与冲击编委会委员。朱晓军,1960年6月出生,教授。任中国造船学会修船委员会、全国高校船舶工程教材委员会委员等职,多年来一直从事舰船维修领域教学、科研工作。曾多次获学校教学评比一等奖、优秀教员,并被学校评为“十佳教员标兵”;有六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桂赤斌,1949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做访问研究。2001年以来主持国防预研、军内、地方纵向科研项目8项。获发明专利4项,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银奖2项、军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新产品新技术专项奖(均排名第一)。2001年以来撰写专著2部(分别排名1,2)。发表论文多篇。周其斗,1962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曾两次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留学,并获得振动与声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总装备部水动力学专家组成员,海军装备部潜艇声隐身专家咨询组成员。在国内外发表有关声学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核心期刊两篇,主持总装备部“探索一代”、“十一五”预研等重要项目。董文才,1968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863计划“水陆空三介质多航态气幕地效复合船型研究”等科研项目7项,在中国造船、船舶力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0篇,有9篇被EI收录。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仲晨华,1961年8月出生,副教授。主要从事舰船设计制造维修方向教学科研工作、舰船火灾安全性研究工作。担任舰船设计、舰船概论、毕业设计等多项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主持和参加了海军多艘特种舰船的设计工作;参加了海军主要舰艇设计审图任务;主持了十余项舰船火灾安全防火研究课题;编写教材5本;发表论文50余篇。四、已有成果近五年来,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推荐研究生用书”,出版专著、教材7部。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56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65篇。近五年来,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主要科研成果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完成人(*)获奖时间获奖等级1水面舰艇新型声纳导流罩结构及工艺研究朱 锡(1)2003.10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型舰用轻型复合装甲结构及工艺研究朱 锡(1)2005.09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舰船模块化设计研究熊 鹰(1)2007.09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程忠庆(9)2004.0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坑道节能型换气装置程忠庆(9)2003.05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HH907FCW药芯焊丝研制与应用桂赤斌(1)2006.09军队科学进步二等奖7军港机场混凝土局部破损应急维修技术研究韦灼彬(1)2004.09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新型自润滑密封材料王源升(3)2006.09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人才培养序号项目名称获奖人(*)获奖名称、等级、时间1滑行艇及平板气层减阻的研究董文才(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092弹性力学与张量分析郭日修(1)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2003.103Ship welding网络课程宗 培(1)全军网络课程一等奖,2006.124系泊拖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杜 度(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6.095开展军事后勤任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蒋凯辉(1)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