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ppt_第1页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ppt_第2页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ppt_第3页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ppt_第4页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一、 糖类检测,(一)血糖测定 参考值空腹葡萄糖检测 血清 3.9-6.4mmol/L,临床意义 1.生理性: 升高: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及情 绪激动等,常为一过性; 降低:饥饿等,2.病理性: 增高: (1)糖尿病 餐后8小时血糖7.0mmol/L可诊为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 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 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 (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高压、颅脑外伤、心肌梗塞等; (4)肝脏和胰腺疾病:如严重肝损害、胰腺癌、坏死性 胰腺炎 (5)其他:噻嗪类利尿剂、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 息等。,减低: (1)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细胞瘤或腺癌、胰岛素注 射过量; (2)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 素等; (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急性肝坏死、肝 癌、急性肝炎等; (4)急性酒精中毒时抑制糖原异生、胃大部切除术后营 养障碍。,(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适应症: 1.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空腹血糖异常 2.无糖尿病症状,有糖尿病家族史 3.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未达到诊断标准 4.有一过性或持续尿糖 5.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原因不明肾病或视 网膜病,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 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应停用。 3.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4.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 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 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 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参考值: 空腹血糖6.1mmol/L; 服糖后0.5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一般在 7.8 9.0mmol/L,应11.1mmol/L; 服糖后3小时后降至空腹水平。,临床意义: 1.诊断糖尿病:OGTT血糖峰值11.1mmol/L,2h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 2.诊断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7.0mmol/L,2h血糖在7.811.1mmol/L,且血糖达到高峰时间延长至1h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长2 3h后,同时伴尿糖阳性者为糖耐量异常,有1/3可发展为糖尿病,(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GHb) 原理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生成后以其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进行缩合反应而形成的酮氨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其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血红蛋白的接触时间。由于糖化过程较慢,且一旦形成不再解离,故GHb不受血糖暂时波动的影响,故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参考值 按GHb占总Hb的百分率计算。电泳法为5.6-7.5%;微柱法为4.1-6.8% 临床意义 1.评价糖尿病控制的程度: GHb升高表示近2-3个月糖尿病控制不良,故GHb水平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控制程度监测的指标。 2.区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有价值:糖尿病高血糖时GHb升高,而应激性高血糖时, GHb正常。,二 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原理:血清脂类物质包括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 (一 ) 总胆固醇测定(TC) 参考值 :成人2.9-6.0mmol/L 临床意义 : 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糖尿病、肾病 综合征、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 张或妊娠期。 2.降低: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严重的贫血、甲亢或营 养不良。,(二) 甘油三酯测定 (TG) 原理:甘油三酯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 贮存能量。因其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故应空腹送检。 参考值 :男性0.44-1.76mmol/L;女性0.39-1.49mmol/L 临床意义 : 1.增高: 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2.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退及严重肝衰竭。,(三)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测定 原理:脂蛋白是由脂质和特异蛋白(载脂蛋白)结 合而成。脂蛋白根据密度不同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 白(VLDL)和乳糜微粒(CM)。 载脂蛋白具有调控脂代谢有关酶的活力及识别脂 蛋白受体等重要功能,按载脂蛋白的成分不同分 为ApoA、B、C、D、E。,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原理: HDL所含磷脂最多,具有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逆向转运至肝脏并转化为胆汁酸从而清除的功能,因此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参考值: 沉淀法: 0.94-2.0mmol/L 临床意义:HDL-C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 HDL-L减低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损害和肾病综合征。,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原理:LDL是胆固醇的携带者,可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参考值:沉淀法: 2.07-3.12mmol/L 临床意义 :LDL-C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呈正相关, 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 险因素。,3.载脂蛋白 A 1 (Apo-A1)测定 原理: Apo-A1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咸亨分,可将组织 细胞内的多余胆固醇运至肝脏处理,对防止动脉硬 化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值 ELISA法:男为1.420.17g/L; 女为1.450.14g/L 临床意义 血清Apo- A 1 是诊断冠心病一种较敏感的指 标,其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Apo-A 1 水平越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越高。,4.载脂蛋白 B(Apo-B)测定 原理: Apo-B是LDL和VLDL的主要载脂蛋白。 参考值 ELISA法:男为1.010.21g/L; 女为1.070.23g/L 临床意义: 血清Apo-B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Apo-B1.2g/L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三 无机离子检测 (一)血钾测定 原理: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参与维持细胞新陈代谢,保持细胞静息电位,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血清钾的测定实为细胞外液钾离子的测定。 参考值: 3.55.5mmol/L .,临床意义: 1.降低: 摄取不足:长期低钾饮食、禁食等 。 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恶性肿瘤等。 分布异常: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液体,使细胞外液稀释;大量应用胰岛素、碱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甲亢等,钾过多转入细胞内。,2.增高: 摄入过多:摄入或注射大量的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 排泄减少: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红细胞或组织内的钾大量释放入细胞外液。 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大量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液。pH值可迅速改变血钾水平,血浆 pH降低0.1,血钾升高0.6-0.8mmol/L。,(二)血钠测定 原理:钠是血浆中的阳离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从食物摄入的钠远远超过生理需要量,一般不会缺乏,90%从尿排除。 参考值: 135145mmol/L 临床意义:增高:少见,可因过多的输入含 钠的液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血钠降低:较常见 胃肠道失钠:如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 尿钠排出增多: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应用利尿剂治疗等。 皮肤失钠: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及创伤等。 抗利尿激素过多: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及右心衰等。,(三)血钙测定: 原理: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99%存在骨骼,血钙含量不及总钙1%,但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2.维持心肌传到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3.参与肌肉收缩机神经传导;4.参与凝血等重要作用。 参考值 2.252.58mmol/L,临床意义: 血钙降低:临床较多见 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如长期低钙饮食、腹泻、阻塞性黄疸等; 成骨作用增加: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钙吸收障碍:如维生素D缺乏,使钙吸收障碍,血清钙磷均偏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 妊娠后期; 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累及肾小管时影响钙的回吸收,血磷升高而血钙降低。,血钙增高: 摄入钙过多及静脉用钙过量; 溶骨作用增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及骨折后和肢体麻痹引起的急性骨萎缩等,促进骨盐溶解或引起骨质破坏,骨钙释放,血钙升高; 大量应用VitD治疗使肠钙吸收增加和骨钙溶解致血钙升高。,(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原理:血清磷是指血中的无机磷。血磷的生功能包括:1.调节酸碱平衡;2.参与酶促反应和糖、脂类及氨基酸的代谢;3.在保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是骨盐的主要成分。 参考值:成人1.01.6 mmol/L 儿童1.31.9mmol/L,临床意义: 血磷降低: 摄入不足:慢性酒精中毒、长期腹泻、长期静脉营养而未补磷等; 吸收减少和排除增加:如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磷减少而肾脏排磷增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磷从肾脏排出增多; 磷丢失:如血液透析、肾小管酸中毒及应用噻嗪类利尿剂等; 其他:如佝偻病活动期、骨质软化症及糖尿病等。,血磷增高: 磷排泄减少:如肾功能不全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肾脏排泄磷减少; 吸收增加:如维生素D中毒时,小肠磷吸收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加; 磷从细胞内释出:如酸中毒、急性肝坏死及白血病、淋巴瘤等化疗后; 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血磷升高。,(六)血清镁测定 原理:血清中的镁包括三个部分,即离子化镁、复合物镁、蛋白结合镁。镁的作用是1.对神经肌肉兴奋性有协同的抑制作用;2.是许多酶系统的激活剂;3.对维持心肌的正常结构,维持肌原纤维的收缩功能和心肌的电生理平衡方面有重要意义。 参考值:0.8-1.2mmol/L,临床意义: 血镁增高:少见 急、慢性肾衰竭时镁排出减少; 内分泌疾病:如甲减、甲旁减、Addison病及未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等; 镁剂治疗过量等。,血镁降低: 摄入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禁食、厌食或长期静脉营养又未注意补镁者; 消化道丢失过多:如严重的呕吐、腹泻,持续胃肠引流及脂肪泻,小肠切除等; 经肾排出过多,如大量使用利尿剂及肾炎多尿期等;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使镁过多丢失等。 注:血镁降低常伴有血钾降低,此时单纯补钾无效,必须补镁才能纠正低钾。,(八) 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 1.血清铁测定 原理:血清铁含量甚微,一部分与转铁蛋白结合,另一部分呈游离状态。当贮铁较多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时,细胞内铁逸出,血清铁增加。血清铁反映游离状态的铁。 血清铁即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 参考值:男性11-30mol/L 女性9-27mol/L,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 幼细胞贫血及肝细胞损害、铅中毒、铁 剂治疗时。 降低:慢性失血、慢性感染继发的贫血及幼儿 生长期和妇女妊娠、哺乳期等。,2.总铁结合力检测 原理:铁吸收入血后,迅速与转铁蛋白结合进行转运或贮存。正常情况下血清铁未能与全部的转铁蛋白结合(仅结合1/3)。每升血清中的全部转铁蛋白所能 结合的最大铁量称为总铁结合力。 参考值:男性50-77mol/L 女性54-77mol/L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新生儿减低,2岁以后达到成人水平; 青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可增高。,病理性: 增高: 慢性缺铁早期,在血清铁降低之前,血清总铁结合力即可增高; 转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缺铁性贫血、妊娠后期及铁蛋白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增加,如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降低: 铁蛋白减少,如肝硬化、血色病 转铁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脓毒症 转铁蛋白合成不足,如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 肿瘤、非缺铁性性贫血、慢性感染等。,3.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检测 以血清铁占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率来表示 正常值为:33-55%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铁利用障碍(再障、铁粒幼细胞贫血),血色病; 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感染性贫血。,四.酶学检查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并能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是一种高效、特异的生物催化剂,参与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生长发育等过程。血清酶的变化可作为诊断某器官或组织损害的敏感指标。 (一)肝脏疾病常用血清酶的检测 见第十四章 肝脏病常见的实验室检查,(二)胰腺疾病的常用酶的检测 1.淀粉酶的测定(AMS) 原理: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并排入消化道,是一种水解酶,能促进淀粉和糖原的水解。正常血中淀粉酶含量较低,胰腺疾病时,淀粉酶可直接从胰的血管、淋巴管溢出胰体后经腹膜吸收入血循环,使血中淀粉酶增高。 参考值:血清800-1800U/L; 尿液1000-12000U/L,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多数病例于发病后6-12小时血清AMS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2-5天后恢复正常。如达到3500U/L怀疑此病,超过5000U/L即有诊断价值。尿中AMS于起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此时由于肾脏对AMS清除率增强,因而尿中AMS活性可高于血清中的一倍以上,多数病人3-10天后恢复正常。 .慢性胰腺炎:血、尿AMS活性一般不增高,有急性发作时中等升高。 .其他:胆囊炎、胆石症等。,2.脂肪酶检测( LPS) 原理: LPS主要由胰腺分泌而入消化道。正常血液中,含量很少,且易被肾脏清除。当胰腺分泌亢进、胰腺受损或胰管梗阻时, 脂肪酶入血,使血清LPS升高。 参考值:比色法:0-79U/L 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胰腺炎明显升高,但与AMS比较升高较晚而持续时间长,故对急性胰腺炎后期诊断意义更大;血清LPS组织来源比AMS少,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优于AMS,两者同时测定可使敏感性达95%。其他: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肠梗阻等亦可出现升高,(三)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 1.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原理: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其次是脑、平滑肌等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正常人血清中CK活性甚低,当上述组织受损时,CK进入血中,使血中CK随即上升。 参考值:男性38-174U/L 女性26-140U/L,临床意义: 1.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4-10小时升高,12-36小时达高峰,72-96小时恢复正常,是心梗早期敏感指标之一。 病毒性心肌炎 2.其他: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心脏或非心脏手术及心导管术、电复律等。,2.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原理:CK分子含两个亚单位即M(肌型)和B(脑型),这两个亚单位组成三种CK的同工异构酶,即CK-BB、CK-MB、CK-MM。 CK-BB主要存在脑、前列腺、肠和肺等组织;CK-MB存在于心肌中;CK-MM存在骨骼肌和心肌中。 参考值: CK-MM活性94-96% CK-MB活性5% CK-BB极少或0,临床意义: CK-MB升高对急性心肌梗塞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是目前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佳的血清学指标。其他心肌损害、骨骼肌病变。 CK-MM升高急性心肌梗死骨骼肌损伤的特异指标。 CK-BB升高神经系统疾病肺、肠、胆囊、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五.心肌蛋白检测 原理:心肌蛋白和酶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标志物。肌钙蛋白是横纹肌的结构蛋白,通过影响钙的代谢调节肌肉的收缩,有三个亚基组成: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 (Tn-I) 、肌钙蛋白C (Tn-C) 。 Tn-T 和Tn-I是心肌细胞的特有成分,尤其是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真正标志物。肌红蛋白是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含亚铁的蛋白,有贮存和输氧的功能,当心肌和骨骼肌损害时,肌红蛋白升高可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一)肌钙蛋白T测定(Tn-T) 参考值:0.02-0.13g/L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高峰,10-15恢复正常。其灵敏度是50-59%,特异性为74-96%,明显优于CK-MB和LDH。 2.不稳定型心绞痛: Tn-T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梗死的可能。此外,骨骼肌疾病和肾衰竭也升高。,(二)肌钙蛋白I测定(Tn-I) 参考值: 0. 2g/L , 诊断临界值 1. 5g/L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4-20小时达到高峰,5-7恢复正常。其灵敏度是6-44%,特异性为93-99%,故较LDH1/LDH2比值更敏感。 2.不稳定型心绞痛: Tn-T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梗死的可能。,(三)肌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50-85g/L 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0min-2小时开始升高,5-12小时达到高峰,18-30小时恢复正常。其灵敏度是50-59%,故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 2.骨骼肌损伤、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六.内分泌激素检查 (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和17-酮皮质类固醇(17-KS)测定 原理: 17-OHCS和17-KS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中间产物及代谢物。 17-OHCS在男女均来源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代谢物,其高低主要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 17-KS在女性几乎全部来自肾上腺皮质,而在成年男性约2/3来自肾上腺皮质,1/3来自睾丸,儿童则主要来自肾上腺皮质。故尿17-KS测定对女性或儿童基本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对成年男性则反映肾上腺皮质或睾丸的功能。,参考值: 17-OHCS 男性13.8-41.4mol/L 女性11-27.6mol/L 17-KS 男性37.4-69.4mol/L 女性17.5-52.5mol/L,临床意义: 1.尿17-OHCS 增高: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异位ACTH综合征、甲亢。 减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 2.尿17-KS 增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