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2012.2会计专业.ppt_第1页
会计学原理2012.2会计专业.ppt_第2页
会计学原理2012.2会计专业.ppt_第3页
会计学原理2012.2会计专业.ppt_第4页
会计学原理2012.2会计专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原理 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课程编号:110204010021 主讲教师:赵雪枝,授课年级 学生人数 人 考试方式 闭卷 学时 56(课堂讲授) 学分 3.5,教学目标: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理论科学,它主要研究会计的一般规律性以及指导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运用各种会计的基本方法,对会计的对象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为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所必须的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初级会计学的相关基础概念,领会会计基础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充分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熟练地运用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会计账簿的记录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和组织财产清查,继而能够编制和分析简单的会计报表。,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计的职能、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会计科目(账户)的概念、分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4、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5、会计凭证的概念及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关系; 6、会计账簿的登记、错账更正的方法、对账和结账; 7、资产成本的计算; 8、永续盘存制和定期盘存制、货币资金的清查; 9、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10、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内容及特点。,教材: 会计学原理 主编:李海波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3 主要参考书: 1.初级会计学,朱小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教案,中国人民大学 2005年3月。 3.会计学原理习题集李海波,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月 4.会计基本理论比较李孝林等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1月。 5.会计学,葛家澍、余绪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企业会计准则实用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2 7.会计研究论文.,一 专业课程框架,(一) 提供信息 1 对外提供 会计学原理 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2 对内提供 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二)运用信息 财务管理学 会计报表分析 (三)验证信息 审计学 (四)信息技术支持 计算机会计 (五)内部制度支持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二 学习方法,1 注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积累。 2 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 认真完成作业。 3 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三 课时分配,第一章 总论 理论授课4课时 第二章 会计科目、会计帐户和借贷记帐法 理论授课4课时 第三章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 理论授课8课时 第四章 帐户分类 理论授课2课时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理论授课3课时 实验 1 课时 第六章 会计帐簿 理论授课3课时 实验 1 课时 第七章 帐务处理程序 理论授课2课时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理论授课2课时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理论授课4课时 实验 2 课时 作业讲解 4课时,第一章 总论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 会计概述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章对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方法等进行概括地说明,概括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是会计学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从总体上理解什么是会计、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方法;认识会计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明确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任务。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会计的定义、职能、特点、对象和方法,难点是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讲解会计对象时,要着重讲清六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金运动两种形态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会计的产生:(过程的控制,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会计的起源很早,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契计数”反映了人们对生产过程和结果的数量方面进行记录的情况,可以说是会计最早的萌芽。,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生产者凭头脑的记忆、结绳记事、刻字记事等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期等等记载下来。 直接原因是管理的需要。间接原因是资源有限和相同产品所耗生产要素不同。,(一)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出现过“结绳记事”、“刻契记数”等 原始记录. *西周出现官厅会计,称为“司会” 唐、宋的“四柱结算法”: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明末清初的“龙门账”: “进”“缴”“存”“该” 进缴表相当于利润表,存该表相当 于资产负债表。 “ 四脚账”:来帐(上格)、往帐(下格),上下格金额相等,称“天地合”,2、会计的发展 (1)中国,清代以后的天地合账: 复式记账 20世纪初,借贷记账法引进中国.,(二)建国后会计的发展和改革(8个阶段) 1、19491957年:建国初期战后经济迅 速恢复,学前苏联 2、19581960年:会计人员树立三大观 点,财会革命 3、19611965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 例,增减记账法 4、19661975年:只算政治账,不算经 济账, 批管卡压 5、19761992年:1985年颁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2年颁发企业 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6、1993年至1999年:1993年开始会计大改 革,两次修订会计法 7、2000年2005年:颁发企业财务会 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年制度、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 度 8、2006年至今:发布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 体准则,初步形成会计准则体系,补充: 新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包括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职业判断的运用等方面。 包括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2006年 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自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将成为新的里程碑。,补充资料:会计之最,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 中国“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均起源于西周。中国会计机构最早设立于西周,设司会之职主管会计,为计官之长。 中国最早对会计进行论述与评价的著名人物的孔子,他曾主管仓库,提出“会计当而已矣”的名言。,中国最早的会计专著为唐朝的元和国计簿,由史官李吉甫撰写,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二月面世,共十卷。 我国第一位会计师是谢霖,他于1918年9月取得北洋政府农商部核发的第一号会计师证书。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张蕙生,她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 我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是1951年创刊的新会计。,补充: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可以从法律来源上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如会计法;二是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 ;三是由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 企业会计制度由国家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统一制定的.,(2)国外,1、古代会计:从会计的产生复式账簿运用前 2、近代会计:从复式账簿运用开始20世纪50年代 标志(1)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出版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2)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成立 3、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至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事后的反映和监督,并定期地编制会计报表,为有关各方提供财务信息。 管理会计则不同于财务会计,它不受财务会计法规的约束,而是通过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二、会计的含义 会计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 综观各种会计定义,大致有: 会计工具论 会计信息论 会计管理论 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分析: 1、会计记录是文字和数字的结合,但文字说明总是寄托在数量的基础上。 2、计量单位有三种,即实物计量、劳动计量、货币计量。,三、会计的特点 第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采用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 第三,会计管理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四、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含义及其内容 基本含义: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基本内容: 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纳为两种:核算(反映)职能与监督(控制)职能。,会计基本职能的外延 除了上述基本职能,会计还具有: 控制经济过程 分析经济效果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等职能,1、会计的核算职能 基本内容: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指会计利用自身的特有方法,反映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它包含三层意义: 1、反映形式 2、反映过程 3、反映内容,重要作用: 形成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服务。,2、会计的监督职能 基本含义: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能对本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和合理进行审查。 特点: 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基本内容: 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重要作用: 与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构成了会计的控制系统,确保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3、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 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五、会计目标,企业会计的目标,决策有用观,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所确定的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受托责任观,返 回,六、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只有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 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原材料,现金,产成品,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商品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现金,商品,商品采购过程,商品销售过程,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现金为核心的企业资金运动,经营活动,现金 (企业),原材料,产成品,供应过程,生 产 过 程,销售过程,偿债、分红等,发行股票、债券等,被投资者 (资本市场),购入股票、债券等,转让股票、债券等,投资者、债权人 (资本市场),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会计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和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二、基本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用以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对经济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也称审计,检查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性、真实准确性的方法,基础方法 研究重点,会计核算就是指主要运用价值量数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系列工作。会计核算方法包括确认、计量 、记录和报告整个核算过程所运用的一系列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 1、会计核算是综合性的价值核算 2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系统性 3、 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三、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填制和审核 会计凭证,设置会计 科目与账户,登记账簿,复式记账,编制会 计报表,财产清查,成本计算,会计核算的步骤,(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科学的确定会计对象分类项目的过程,是分类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的专门方法。,(二)复式记账 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的专门方法。,(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 审查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性的方法; 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人员的职责。,(四)登记账簿 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在账户的载体账簿中记录的专门方法。,(五)成本计算 归集一定计算对象上的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六)财产清查 通过盘点实物等查明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方法。,(七)编制财务报告 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的方法。,三、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程序,记账凭证,经济 业务,取得,转换,原始凭证,登记,登记账簿,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财务报告,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编制,资料收集转换阶段,储存计算阶段,整理报出阶段,经济业务发生后,先要取得合法凭证;,根据设置的账户,按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在账实相符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通常也叫做基本会计假设(Accounting Assumption),它是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假定,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根据现代会计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的定义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简单地说,为“谁”做账,“谁”就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对象,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主要界定会计的空间范围。 作用:会计主体使会计对象落到实处,界定会计活动空间范围,进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各项会计要素。,1、 会计主体具有空间性 2、 会计主体具有独立性 3、 会计主体不等于法律主体 4、 会计主体具有整体性,理解会计主体的四个要点,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原则建立的基础。, 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 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只核算自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投资者、关联方企业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准确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思考问题,你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洗衣店。但这两家独资企业是分开经营的,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你购买了一辆私人汽车,此项交易是否与两家企业有关?为什么? 会计上把企业看成是独立于业主之外的个体,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会计主体的界定: 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企业经营活动; 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中的内部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或企业设立的事务部; 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如由若干个子公司和母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等。,(二)持续经营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1、 持续经营具有时间性 2、 持续经营具有内容性,理解持续经营的两个要点,(二)持续经营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 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主要界定会计主体的活动内容(经营)和活动时间(持续),是会计主体的深化和补充,为会计核算的确认和计量提供理论依据。,(三)会计分期假设 1.会计分期假设的定义 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运动)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理解会计分期的两个要点,1、 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必要补充 2、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常见的会计年度有: 历年制: 1月1日至12月31日 4月制: 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7月制: 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10月制: 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三)会计分期假设 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为会计表述奠定了基础,并为会计核算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产生了“应计”、“递延”、“预提”、“待摊”等特殊会计方法,使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四)货币计量假设 1.货币计量假设的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或者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作用 :决定了会计是价值核算,使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可比基础,价值符号成为最普遍的会计符号。在会计分期的条件下进行货币计量,既为会计表述奠定了基础,又为会计表述提供了手段。 货币计量的局限性:不能记录和传递相关的非货币信息,解决的办法是在财务报告之外,另行披露一些非货币性的指标。,1、 货币计量决定了会计是价值核算 2、 货币计量的条件是币值稳定 3、 货币计量要求选择本位币,理解货币计量的三个要点,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会计主体,时间和内容属性,期间属性,价值属性,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其余三个前提的承载物,处于主导地位,其余三个都是围绕它进行界定,属于从属前提。,4个会计前提的关系可归纳如下:,第四节 会计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与确认计量相关的原则,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事务的基本依据,我国在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章中规范了八个确认原则: 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 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会计的角度,从其所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看,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内容。 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表示的经济业务,即企业的资金运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其表现为会计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那些性质,也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它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础 它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行为的指南 它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依据或标准,1可靠性原则(Reliability)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即企业不得虚构、歪曲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 客观性原则是实现会计其他原则的基础,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2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不同,因为他们各自所进行的经济决策有所不同。如果会计核算的信息不符合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即使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也毫无价值。,3明晰性原则(Understandability) 也称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这个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要求“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使用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会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经济实质,法律形式,经济业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二者统一,二者分离,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在租赁期内并非属于企业,但它已经是企业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6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可适当简化处理。”,7谨慎性原则(Conservatism)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要义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8及时性原则(Timeliness)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收集、加工和传递会计信息。 如果会计核算不及时,就很难准确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如果企业要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费用来人为地调节利润,造成会计后息失真,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及时性原则包括两个含义: 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会计核算必须首先迅速记录、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初步信息; 其次要把这些初步信息及时加工,以便尽快输送出去,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决策,以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会计确认就是在大量的经济信息中进行甄别、确定、辨认和认可,从中筛选出会计核算所需要的信息,是会计核算的定性阶段。 会计确认的内容 会计确认涉及确认步骤、确认标准、确认条件和确认原则。,二、 会计确认,确认步骤是指确认的环节,分初 始确认和再次确认,初始确认是再次确认的基础,再次确认是初始确认的继续。 1、初始确认 2、再次确认,(一)确认步骤,确认标准是指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时的定义,这些定义往往表现为各会计要素的概念,即每一个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都是可以准确定义的。 确认标准的可定义性 1、 六个会计要素本身都具有可定义性 2、 交易或事项本身也具有可定义性,因而它总是可以通过确认,最终归属于有关会计要素,(二)确认标准,确认条件是指确认时要满足的要求。一方面,不同的会计要素具有不同的确认条件。另一方面,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总有一些带规律性的共同特点。 确认条件的共同特点 1、 可计量性:指价值可以量化,能确 定准确的金额 2、 可靠性:指信息真实,可以信赖, 靠得住,(三)确认条件,(一)计量尺度 计量尺度是指会计计量时选择的币种量度单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计量尺度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成为会计计量的主要量度单位。 一般情况下,会计计量均以法定货币作为计量尺度,称之为记账本位币。也可以选择某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财务报告要折合为法定货币。 会计还有辅助计量尺度:实物和劳动计量尺度。,三、 会计计量,指会计计量确定金额时所运用的方法,是会计计量的技术方法。,(二)计量方法,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 净值,现值,公允 价值,历史成本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形成的成本,是真实的交易价格,为交易双方所认可,并有合法的凭证为依据,因而具有客观性,被广泛使用。,重置成本也称现行成本或现时投入成本,即重新购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这 是现在时点的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两者计量的时点不同。,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也称预期脱手价值,一般用于计量预期的交易或事项。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现值是指现在的价值,即对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入价值的贴现值。,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认可的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权责 发生制,收付 实现制,指计量金额归属的 会计期,即应该计入哪个会计期间,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出发点,是会计计量的思想方法,与会计分期相适应。计量基础也称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的目的是为了正确核算各期财务成果,从权责角度,以应收、应付为标准,将发生期作为归属期,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计量基础。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收付实现制的目的是为了正确核算各期现金流量,从现金角度,以实收、实付为标准,将收付期作为归属期,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计量基础。也称实收实付制、现收现付制、现金收付制、现金制,四、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当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期与收付期不一致时,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才会产生计量差异。但从一个足够长的会计期间观察时,我们会发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差异将会越来越小。当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期与收付期相同时,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不会产生计量差异。,注意,1、权责发生制原则 为了正确划分并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标准来确认计量当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内容: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是以款项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内容:凡是在当期收到的现金记为收入,付出的现金记为费用。,例: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售出产品5000元,其中2000元货款收到。 分析:权责发生制 应计收入5000元 收付实现制应计收入2000元 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的书报费600元 分析:权责发生制为0,因是明年的书报费 收付实现制计费用600元。 收到上月销货款1000元。 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财产保险费(去年已付300元。 ) 用存款预付明年的房租费5000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的区别,2、配比原则 将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 两层含义: 一:因果配比 二:时间配比 3、历史成本原则 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概念:凡支出的效益只与本会计年度 相关的,属于收益性支出,表现为成本、费用的增加;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则属于资本性支出,表现为有关资产价值的增加。,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例:A公司某会计年度购买一台不必安装投入使用的设备价值50,000元,估计该设备使用期为5年,本期摊销10,000元。同时购买并领用配套的低值易耗品1,000元。A公司该会计年度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如下表。,在上表中,当误作收益性支出时,该设备就不存在分期摊销了;当误作资本性支出时,该设备就要按51,000分五年每年摊10,200元。,例1、购置一台计算机7000元。 分析:本题应是资本性支出。 例2、购买办公用品500元。 本题应属于收益性支出 例3、购买原材料10000元。 本题应属于收益性支出 例4、购买专利一项10000元。 本题属于资本性支出 如将收益性支出列入资本性支出,则会 虚增资本,少记费用,多记当期盈利。 如将资本性支出列作收益性支出,则会 少记资本,多记费用,少记当期盈利。,第五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一、会计学的概念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 会计学是从会计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会计知识体系,专门研究会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门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二、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学科组成,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不完全相同,大致有两种。 一是按研究的内容,把会计学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分支。,基础会计:主要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即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会计入门问题。,财务会计:主要阐明企业单位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编制财务报告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会计如何提供信息,以及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问题。,成本会计:主要阐述企业产品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企业实际成本的计算,目标成本的确定,成本计算的编制、成本的控制、分析、考核等问题。,管理会计:主要阐述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如何为内部管理决策层提供服务信息的问题。,财务管理: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的问题。,审计学:主要阐述对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以及对会计资料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检查的理论和方法。,会计学还包括其他一些分支学科,如:税务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租赁会计等。,二是按国民经济部门中资金运动的特点,把会计学分为: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专业会计包括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农业会计、交通运输会计、预算会计等。,会计学 研究对象,会计史、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等。,本章结束,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涵义、会计的职能、特点、目标、对象,会计核算的七个专门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本期售出产品8000元,其中收到货款3000元。 2、 上月赊销,本月收到现金2000元。 3、本月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300元。 4、本月支付明年书报费5000元。 5、预提本月大修理费800元。 6、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保险费500元。,收付实现制 权债发生制 3000 8000 2000 0 收入 5000 8000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300 300 5000 0 0 800 0 500 支出 5300 1600,第二章 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三、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恒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影响;,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会计要素的内容、特征及有关要素之间的等量关系,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分析了会计恒等式。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分类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要求,重点掌握会计等式及其理论意义,理解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会计要素的含义、内容、特点,会计恒等式。难点是货币资金循环的过程,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第一节 会计要素,(一)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一是与该资源的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等,(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确认条件:一是与该义务的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两类。 1、流动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新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包括: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确认条件:一是由日常活动中形成;二是经济利益总流入。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要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确认条件:一是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二是经济利益的流出。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要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1、营业成本 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2、期间费用 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六)利润 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包括营业利润、利得、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部分组成。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一 会计恒等式的静态表现形式,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企业,资金,现金,存货,长期投资,机器设备,资 产,投资者,债权人,所有者权益,负债,资金来源,资金占用,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机器设备、厂房、专利技术等,资金的运用 (资金的占用形式),资金的来源,向银行借 向社会公众借 向供货方借,原始投入 留存收益,=,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含义:1.在会计期间的某一日(通常指期初、期末)企业的资产总额等于其当日的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合计。,会计等式的含义:2.作为企业资金占用形式的资产与作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同一资金整体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会计等式的含义: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之间的变动具有内在联系,企业的经济活动最终体现在会计要素的变动上。,二 会计恒等式的动态表现形式,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现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现金,费用(投入),收入(产出),利润,收入 费用 = 利润,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利润计算(收益决定)的基本模式。其基本含义: 1.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直接影响企业期间利润的确定; 2.来自于特定会计期间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可以进而确定该期间企业的利润数额; 3.利润是收入与相关费用比较的结果。,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下列数量关系:(资金运动在静态下) 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之间存在下列数量关系: (资金运动在动态下) 收入-费用=利润,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三 会计恒等式的扩展(动静结合的会计方程式) 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必然影响该期间终了时的财务状况,因此,以上两类要素之间存在着下列数量关系:,四 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各种经济活动,而且能够用货币加以表现,也称会计事项。,1.类型一:资产增加、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 例:(1)接受投资者以货币资金70万投资; (2)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70万,资产30万,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30万,资产 100万,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同时增加,金额相等,引起资金总额增加。,2.类型二:资产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 例:(1)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上月赊购款10万元; (2)经股东大会批准,减少注册资本20万元,以存款支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同时减少,金额相等,引起资金总额减少。,3.类型三: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的变动(资金总额不变) 例:企业以银行存款15万元购入原材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30万,等式左边的会计要素一增一减,金额相等,资金总额不变。,4.类型四: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的变动(资金总额不变) 例:将企业的应付债券10万元转换为企业的股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右边的会计要素一增一减,金额相等,资金总额不变。,5.类型五:收入增加、资产同时增加 例:企业销售商品,售价20万,货款已存入银行。,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30万,资产100万,资产20万,收入20万,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同时增加,金额相等,引起资金总额增加。,6.类型六:费用增加、资产同时减少 例:以银行存款15万元支付新产品展览费。,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30万,资产100万,等式左边的会计要素一增一减,金额相等,资金总额不变。,经济业务变化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资产、费用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一增一减,一增一减,同增,同减,规律1:涉及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变化的,要么同增,要么同减。增减金额相等,会引起资金总额的变化。,资产、费用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减少,规律2:只涉及等式左边或右边会计要素变化的,只能是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不会引起资金总额的变化。,规律3: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关系。,第三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 (4学时) 主要内容 一、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 二、设置会计账户的必要性;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章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和掌握会计科目和帐户的含义、分类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帐户的基本结构;重点理解掌握复式记帐原理和复式记帐法的有关内容;重点掌握借贷复式记帐法的基本内容和技能;明确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帐户的关系;掌握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平行登记的概念、要点、方法和平行登记的结果。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内容是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含义及分类;复式记帐原理(会计等式);复式记帐法的含义和优点;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内容;平行登记的要点和方法。难点是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复合会计分录的编制和多借多贷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上述重点、难点的教学,既要给予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督促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体会这些理论知识。,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2、应当体现财务制度和经济管理的要求。 3、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4、会计科目的名称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5、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性。,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一)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会计科目。如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库存商品等。 2、负债类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 3、所有者权益科目。如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 4、成本类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5、损益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费用等。,(二)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如现金、原材料、应付账款等会计科目就属于总分类科目。 如“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下,可按对方单位设“A公司”、“B公司”等明细科目。 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较多,可以增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又称子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如 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生铁。,第二节 会计账户,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 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 例:原材料-A材料 根据“原材料”开设的账簿为总分类账,根据“A材料”开设的账簿为明细分类账。,登账时采用“平行登记法”。 平行登记法的要点: 同时登记、同方向登记、同金额登记。,三、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左方和右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2、账户包括的内容: 账户的名称: 即会计科目。 日期和摘要。 金额。包括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一定时点上的余额。 凭证号数。指记账凭证的号数,用以说明账户记录的资料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