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几何的发展看现代数学课件.ppt_第1页
从平面几何的发展看现代数学课件.ppt_第2页
从平面几何的发展看现代数学课件.ppt_第3页
从平面几何的发展看现代数学课件.ppt_第4页
从平面几何的发展看现代数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平面几何的发展看现代数学,谈胜利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一日,欧几里得几何( 公元前 300),总结了公元前 7 世纪至 4 世纪希腊的几何成果。 研究对象: 直线 和 圆,解析几何(17 世纪初),笛卡儿和费尔马引进了坐标后 几何问题 代数问题 研究对象: 直线 和 圆锥曲线,射影几何(17 世纪初),研究对象: 直线 和 二次曲线 的射影性质,坐标几何,Pappus 定理 (公元 300 350),Pascal 定理 (公元 1640),Brianchon 定理 ( 1800s),P,Q,R,P,Q,R,欧氏平面上的二次曲线,椭圆: 与无限远直线 L不相交的二次曲线 抛物线: 与 L 相切的二次曲线 双曲线: 与 L 相交两个点的二次曲线 圆: 与 L 相交于下述两个固定虚点的二次曲线 1, i, 0, 1, -i, 0 平行线: 相交于无限远处的两直线,将P和Q的连线移至无穷远,将过P的切线线移至无穷远,关于圆的定理,A,B,C,b,c,a,三次曲线的研究,牛顿证明在坐标变换下三次曲线有标准方程:,y2=x3+ax2+bx+c,曲线的相交(17 世纪开始) 牛顿 1665 年断言:如果虚点包含在内,m 次曲线 和 n 次曲线有 mn 个交点. f(x,y)=0, g(x,y)=0. 消元法(我国数学家于12世纪发现,Bezout 和欧拉 于 1764 发现明显的算法): r(x)=f(x,y) u(x,y) + g(x,y) v(x,y). Bezout 定理:牛顿的断言正确。 完整的证明在十九世纪末才找到。,圆锥曲线的定理的推广 Chasles定理:设两三次曲线交9个点,如果第三条三次曲线过其中8个点,那么它一定过第九个点。 这是 Pappus 定理和 Pascal 定理的推广。 欧拉给克莱姆的一封信中提到过此结果。,Cayley-Bacharach定理:设两曲线Cm和Cn交mn个点, 如果第三条曲线Cm+n-3过其中mn-1个点,那么它 一定过剩下的点。 定理(2000):设两曲线Cm和Cn交mn个点,如果第 三条曲线Cm+n-k过其中mn-(k-2)个点,那么它一 定过剩下的k-2个点。 注意:推广到曲面上。高维时为猜想,等价于代数 几何中著名的Fujita猜想,圆锥曲线和三次曲线的差异,二次曲线可以用有理函数参数化,三次不行。 x=x(t), y=y(t),曲线的复图形不同:,直线和二次曲线的图形是球, 三次曲线的图形是环面。,复曲线的想法来自 Riemann (1851), 他将多项式方程 f(w,z)=0 中的w看成是z的多值函数 w=h(z), 复曲线的图形就是复 z-平面的多层覆盖所形成的Riemann面。这导致了现代数学中流形概念的产生。Riemann面的图形为:,图形中洞的个数g成为亏格,三次曲线又叫椭圆曲线 y2 = 4x3+ax+b 因为它与椭圆积分有联系。椭圆积分大致上就是包含三次或四次多项式的平方根的积分,来自椭圆周长的计算。这种联系是由高斯、阿贝尔、Jacobi于1820年代发现,后来被 Riemann (1850年代)、Weierstrass (1863) 和 Poincare (1901) 进一步明朗化。 例:椭圆曲线可以由Weierstrass的 P函数参 数化。 x = P(u), y = P(u),椭圆曲线上的群结构(点之间可定义加法) P + 0 = P; P + V = 0; P + Q = Q + P; ( P + Q ) + R = P + ( Q + R ) .,椭圆曲线与现代数论,二次曲线上的有理点(坐标为有理数的点)可用参数化的方法完全求出。 Mordell (1950): 椭圆曲线上的有理点组成一个有限生成的交换子群。即从有限个有理点出发,通过 +,- 运算可求出所有的有理点。 Faltings (1986): 亏格 g1 的曲线上最多只有有限个有理点。 费尔马大定理:不存在非零整数 a, b, c 使得 (n2) an + bn = cn,关于费尔马定理的证明,可归结为 n=p4 为素数的情形。设 a, b, c 是其解. G. Frey (1985) 构造了一条椭圆曲线 (Frey 曲线): y2 =x ( x + ap ) ( x bp ). 他证明此椭圆曲线不是“模曲线” (即不能用“模函数” 参数化). Taniyama-Shimura猜测:任何椭圆曲线都是模曲线。 1995 年, Wiles (Taylor) 证明了上述猜测。,代数不变量的研究,十九世纪, 代数几何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 代数不变量理论。 f(x, y) = a0 xn + a1 x n-1 y + + an yn 判别式 D(a0, , an )、结式 R(f, g)、 不变量理论就是研究在坐标变换下“不变”的多项式。 D(a0, , an )=det()p D(a0, , an ),现代几何的研究,现代几何就是研究流形。 M = U1 U2 Un 我们希望通过那些在坐标变换下“不变”的几何量来 研究流形 M, 例如:微分形式。 实际上几何上的不变量都来自代数不变量。反之, 任何代数不变量也给出了几何上的一个不变量。,研究现状,几何上还有很多来自代数的不变量没有得到研究。 不变量理论 = 向量丛理论 Mumford (1960): 研究了部分代数不变量发现了几何现象“向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