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分工、企业组织演进与企业集团重组分析.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分工、企业组织演进与企业集团重组分析.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分工、企业组织演进与企业集团重组分析.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分工、企业组织演进与企业集团重组分析.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分工、企业组织演进与企业集团重组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分工、企业组织演进与企业集团重组分析分工理论是管理学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斯密、马歇尔等人都曾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以及经济学家们对边际分析方法的偏爱,分工问题长久以来未受到主流学派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古典经济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成功地分析了分工问题,将分工理论纳入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过程,分工理论正重新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是将分工理论应用于企业集团研究领域的一个尝试。一、分工演进与企业的集团化趋势1分工的演进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分工经济与专业化经济,从而得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在带来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的同时,也会由于分工层次的增加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加。分工与专业化的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的两难构成了分工演进的基本约束。在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作用下,当交易费用和生产函数参数到达一定的临界值时,一般均衡会发生非连续性的跃变。当实际交易效率逐步提高并超过临界交易效率时,就会出现分工,市场也会从无到有。经济组织结构由于分工水平的提高而出现非连续性的跃变。2对企业组织演进的理解一结合新兴古典企业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间接定价理论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种用劳动市场代替产品市场的分工协调组织,当劳动的交易效率足够高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时,分工会通过劳动市场和企业进行组织(杨小凯,1998)。企业的作对称剩余控制权和收益权,可用来将最低交易效率的活动卷入分工,同时又避免对这类活动的产出和投入直接定价,而剩余收益就是这类活动的间接价格。这一理论对于研究企业组织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为了获得分工产生的专业化经济,其内部往往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分工,这些分工是由企业来组织的。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单元负责特定的生产。生产单元由企业统管理,其前提是劳动的交易效率高于中间产品的交易效率。但是,当企业分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开始不足以弥补内部组织成本的增加,企业的分工层次就此固定下来,企业无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而当科学技术发生进步时,比如信息技术的应用,某些交易的交易效率可能提高,企业发现如果将这些交易用市场方式来组织可能效率更高,那么企业可能将这些交易外部化。这种行为增加了市场的分工层次,减少了企业内部的分工层次,使得企业可以对依然保留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实行进一步的分工,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这种必须保留在企业内部,无法外部化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生产过程。能力理论认为,一种能力要具有战略意义,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要、比较独特并且难以模仿,那些可以以设定价格,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实物都不具有战略意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组织、获得那些不能通过市场得到的资源的能力(Teece,1997)。也就是说,一种能力的交易效率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呈反比,具备较低的交易效率是一种能力具有战略意义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企业核心能力作为种对于企业有用的、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中间产品,由于其市场交易效率极低,很难通过市场对其生产进行组织,而必须通过企业来组织其生产。企业内部真正的核心在于创造核心能力的那一部分,而那些不体现核心能力的部分可以放到企业的边缘,其生产活动可以部分或全部交由市场进行组织。3企业组织的演进趋势企业集团化企业组织演进的依据在于企业根据不同中间产品交易效率的变化,将核心能力保留在企业内部,而那些并不重要的业务则由市场进行组织。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得适合市场交易的产品范围扩大,由企业间接定价的范围有所缩小,由市场直接定价的范围有所扩大,企业组织出现了网络化的趋势。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必须不断地动态调整其组织边界,以核心能力为依托。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合作网络,企业组织因此出现了动态化的趋势。我们认为,这种网络化和动态化的趋势导致了企业的集团化趋势。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经济、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内部组织费用和企业能力的分析框架来解释企业集团的产生。由于存在分工和专业化经济,企业内部的分工深化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企业的能力。在市场交易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企业的运作,企业内部需要协调很多层次的分工活动,这些分工活动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有些涉及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有一些涉及企业的基础能力。这样便造成企业组织内部复杂程度的增加,使企业组织费用有较大的增加。当企业内分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单纯通过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已很难保证企业运行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由此,企业有引入市场机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模拟市场运行的动机。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就是这一要求的反映。但是事业部制只是对市场的一种模拟,事业部并非独立法人,不可能像企业法人那样受到市场的直接激励。但如果单纯通过市场来协调这些分工关系,则由于这些分工活动所处的核心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交易效率,越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生产活动交易效率越低,就越不适合在市场上交易。企业的集团化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集团可以将企业的分工活动按照其核心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市场化,即将这些活动分散到集团内位居不同层次的企业中去,重里的活动交由核心企业完成,而相对次要的活动交给半紧密层或是松散层完成。在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的交易中,与核心层企业之间交易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而与半紧密层、松散层企业之间交易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要注意的是,这种市场化只是部分的市场化,即集团成员之间既有市场关系又有组织关系。其市场关系体现在企业成员之间存在着产品交易关系,而组织关系体现在集团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通过资金、技术等经济纽带存在劳动上的交易,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易兼有产品交易和劳动交易。这样,企业集团的能力核心由于依然保持在核心公司内部而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集团中的每个子企业也可以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可能由于专业化经济的存在形成一群各有特色的企业。原本在总公司中并不处于非常核心地位的能力分化到新的子公司,可能成为子企业的新的核心能力,使企业集团的整体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这也是一个能力专业化的过程。4.对政府在企业集团发展中作用的思考企业的集团化发展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在企业集团的组建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作用的体现方式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是相对于市场规律而言,政府是顺市场之势还是逆市场之势。所谓的顺市场之势即相对于身处市场中的企业而言,政府作为旁观者,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一定的前瞻性指导企业集团的组建,促进新的分工体系的形成,形成新的企业协作网络。而逆市场之势则是政府置市场规律而不顾,盲目进行“拉郎配”,组建出一些根本不存在任何分工协作的非常牵强的企业集团。二是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