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4章生产论.ppt_第1页
微观经济学第4章生产论.ppt_第2页
微观经济学第4章生产论.ppt_第3页
微观经济学第4章生产论.ppt_第4页
微观经济学第4章生产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一、厂商(生产者) 1定义:指能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的经济单位。 2. 组织形式: (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2)合伙企业: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组织。 (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 公司由股东所有,由总经理经营,但受董事会监督。 3. 厂商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A.个人企业 优势:(1)规模小,易于管理,没有沉重的行政管理和费用负担。 (2)业主就是老板,具有很大的自由决策权。 (3)业主具有强烈的利润动机,尽力有效的管理企业。 劣势(1)资金来源有限 (2)企业管理的专门化程度低,影响决策质量。 (3)业主需要承担无限责任。,B.合伙企业 优势(1)规模不大,便于管理 (2)合伙使得管理专门化成为可能。 (3)资金来源较前者多。 劣势(1)多人参与管理,导致不协调性和不一致性。 (2)资金来源依然有限,限制企业发展。 (3)连续性差,一个合伙人退出,通常会使企业散伙重组。 (4)无限责任。,C.公司制企业 优势(1)可以利用发行股票债券来筹集资金。 (2)有限责任。股东仅对投资于公司的资金承担 责任。 (3)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生产,管理专门化。 (4)公司的连续性强。 劣势(1)成立公司的手续繁琐。 (2)双重征税。 (3)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出现的问题。 股东用脚投票。,二、 生产函数,1.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f ( X1,X2,-Xn ) X1,X2-Xn:生产某产品过程中投入的n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Q 最大产量 2. 简化的生产函数 假定生产中只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生产函数是 Q = f (L, K),三、 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即要加大产量,L和K必须按固定比例增加。 如L/K=1:3 ,那么要增大产量,L增加一倍为2, K必须增至6. 2.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指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3.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提出 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 (2)形式 Q=ALK 其中 A、是三个常数,0,1。 (3)经济含义 当+=1时, 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劳动的贡献), 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份额 (资本的贡献). 两人对美国18991922年间统计资料分析得出 =0.75,=0.25, A=1.01,说明在此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的贡献占75%,资本的贡献占25%。,(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用途 根据+的和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 若+1, 为规模报酬递增, +=1, 为规模报酬不变, +1时, 说明规模报酬递增, +=1时,说明规模报酬不变, +1时, 说明规模报酬递减。,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短期和长期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三、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五、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六、生产的三个阶段,一、短期和长期 1.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只能调整可变生产要素,无法调整不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短期内生产要素分为: 可变要素:如劳动,原材料、燃料; 不变要素:机器、设备、厂房。 2.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要素投入,生产者可以缩小或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加入或退出一个行业。,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Q= f (L, K)且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只有劳动投入可变, 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 Q= f (L, K) 。,三、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 概念 (1)劳动的总产量TPL: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 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TPL=f(L,K)=21L + 9L2 - L3 。 (2)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总产量与可变要素劳动 投入量之比。 APL=TPL/L =21 + 9L - L2 (3)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 所增加的产量。 MPL=TP/L =dTP/dL MPL=21+18L-3L2,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如图16,横-劳动投入量L,纵-产量Q,,TPL , APL ,MPL 都是上升达到各自最大值后下降。,四、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内容: 在技术不变条件下,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要素上去的过程中,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递增;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定值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原因,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 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组合比例。 开始,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未达到最佳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渐接近最佳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 一旦生产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佳组合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投入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呈递减趋势。,注意: (1)边际产量最终会呈现递减特征。 (2)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3)这一规律是以其他要素不变为前提的, 若是所有要素同时变化引起产量变动,属规模报酬问题。,五、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MPL=dTP/dL , 过TPL 曲线任一点作切线,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如图17 (1)OLL4,TPL曲线的斜率为正,处于上升阶段,MPL 为正值。,TPL上升段可以分三小段:, OLL2, TPL向上凹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TPL曲线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则MPL 曲线上升。 L=L2时,TPL曲线斜率最大,B点叫拐点。 B点是TPL曲线的斜率由递增转递减的转折点。 MPL 在拐点对应的L2上产量达到最高点。B也是MPL 由递增转入递减的转折点。 L2LL4,TPL向下凹 TPL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MPL 曲线在B点以后随着TPL曲线斜率的递减而下降,直到在TPL曲线的D点处的斜率降为零。MPL 与横轴交于D点。, L= L4时,TPL的斜率=0,MPL =0, MPL 与横轴相交于D点,TPL在D点达到最高点。 LL4时,TPL的斜率为负,TPL递减, MPL0,在横轴下方。,B,拐点,2、平均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根据APL=TPL/L可知,连接TPL 曲线上任一点和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 如图,当劳动投入量为L1时,连接TPL 上的A点和原点的线段OA的斜率=AL1/OL1,就是该点的APL值,等于A”L1的高度。 A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时,TPL 曲线必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峭的切线,切点在C点。 OL3时, APL 递减。,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两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C点, C点以前,MPL 曲线高于APL 曲线, 即MPLAPL ,则MPL 将APL 拉上,APL 递增。 C点上,MPL 曲线相交于APL 曲线的最高点,即MPL = APL 。 C点以后,MPL 曲线低于APL 曲线, 即MPL APL ,则MPL 将APL 拉下,APL 递减。 MPL 曲线的变动快于APL 线的变动,更敏感。,举例,一个篮球队5人平均身高为1.85,如果新增加一个队员的身高为1.90(边际量), 那么整个队的平均身高就会增加; 相反,如新队员身高1.80(边际量), 那么,整个队的平均身高就会下降。 因此,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当 MPL APL时, APL 曲线上升。 当 MPL = APL时, APL 达到最大值。 当 MPL APL时, APL 曲线下降。,六、生产的三个阶段,1. 第阶段,原点到 MPL 和 APL 交点C处,,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上升,且达到最大值; 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始终上升。 说明:在这一阶段,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只要增加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 厂商连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将生产扩大到阶段。,六、生产的三个阶段,2. 第阶段,MPL与横轴相交处D之后,劳动的TPL 呈下降趋势, 劳动的APL 继续下降, MPL 降为负值。 说明,这一阶段,劳动投入相对过多,生产者会减少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并退回到第阶段。,3.第阶段,是生产者短期生产的合理决策区间。 TPL 增加,虽然增幅小了,但仍增加。直到 TPL 达到最大值。 在此,生产者可以得到由于第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投入增加到第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练 习,1.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A劳动的平均产量递减 B劳动的平均产量为0 C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 2.当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正但递减时,劳动的边际产量() A递减 B负的 C 0 D上述任何一种。,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种是()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限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4.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我们是处于() A对劳动的第一阶段 B对资本的第三阶段 C对劳动的第二阶段 D以上都不是。,5.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A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不能变化的。 C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相等。 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相等。,第三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变。 一、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曲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 四、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一、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L劳动投入量 K资本投入 Q产量 二、等产量曲线 1. 定义:在技术不变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点的轨迹。,2、等产量曲线图形: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如图18,如Q=(LK)1/2 , 若Q1=50, 则L=25,K=100; 则L=50,K=50, 50单位的产量既可以用A点的要素组合生产出来,也可以用B点的要素组合生产出来。 Q2=100是代表产量为100的两种要素的各种组合。,3、等产量曲线的特点,(1)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越高。 (2)同一坐标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 (3)一般来说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 (4)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递减。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5)由等产量曲线图的原点出发引出的一条射线代表两种可变要素投入比例固定不变。 如B、D、E三点,K/L相同,等于射线的斜率。,三、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1. 概念: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所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MRTSLK = -K/L = - dK/dL 如图19,MRTSLK 研究增加一单位劳动L必须减少几单位资本K,或一单位劳动可以替代几单位资本。,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MRTSLK 就是 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1)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该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如图,两要素投入组合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0 由 a-b-c-d运动,劳动投入等量增加,每一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数量递减。,(2)原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在L投入很少而资本投入的很多情况下,很容易用劳动替代K,使用较少的L就可以替代K,以维持原来的产量水平。 随着L投入不断增加,资本投入不断减少,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劳动的MPL 递减,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愈来愈困难,只能替代较少资本。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等产量曲线一般凸向原点。,3.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进一步分析,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MRTSLK = MPL / MPK 证明:对于任一条给定的等产量曲线,当用劳动去替代资本投入时,要维持产量不变,由增加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和由减少资本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减少量是应相等的,即 |L*MPL|=|K*MPK| 又有 -K/L= MPL / MPK = MRTSLK 所以,MRTSLK =-K/L= MPL / MPK,四、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直角状,左图:为产出10单位产量,L:K=1:1。如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意味着L与K之间完全缺乏替代性,即MRTSLK =0 ,等产量曲线是直角状,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的斜率表示L与K的固定比例。 右图表示L:K=1:2的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第四节 等成本线,一、等成本线的概念 指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假定劳动的价格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利率为r,厂商的成本支出为C, 则等成本方程为 C = wL + rK, 有 K = -(w/r)*L+C/r 斜率= -w/r。,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的L和K的各种数量组合,是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二、等成本线的移动,在C、w和r变动时,等成本线变动。 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要素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A,B,B,A,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要素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2.等成本线围绕着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旋转表明() A要素K的价格上升了 B要素L的价格上升了 C要素L的价格下降了 D要素K的价格下降了,A,B,B,第五节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一、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 1. 假设条件 使用两种要素L与K,其价格w与r已知,总成本C已知,从而一条等成本线已知。 反映不同产量水平的等产量曲线图已知。 2.最优要素组合点 如图22 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3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其中一条等产量线Q2相切于E点,E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 它表示:在既定成本C下,厂商按照E点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分别为OL1和OK1, 厂商就会获得最大产量。,为什么E点是最优的要素组合点? 先看Q3, Q3与AB无交点也无切点,表明Q3 的产量无法实现。 再看Q1,Q1与AB交于a和b点,但代表的产量较低,生产效率低。 厂商不增加总成本,只沿着AB改变要素来组合就可以增加产量。 所以只有AB与Q2的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3.最优要素组合条件 等产量曲线Q2上E点的斜率=-MRTSLK =-MPL / MPK 等成本线AB上E点的斜率 =- w/r 厂商在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均衡条件: 厂商选择的最优要素组合若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则生产者均衡。 即 MRTSLK =w/r , 又MRTSLK = MPL/MPK =MPL/w= MPK /r 表示当厂商调整要素投入量时,若使得最后一单位货币成本购买任何一种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则实现了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即生产者均衡。,现在看非均衡点a点, MRTSLK w/r = MPL / MPK w/r =MPL /w MPK /r 意味着多花一元钱买劳动所能增加的产量MPL大于少花一元钱买资本所减少的产量MPK, 所以少花一元钱买资本,多花一元钱买劳动会使总产量增加。用劳动替代资本,a点向E点运动。 再看b点,MRTSLK MPL/w MPK/r 意味着多花一元钱买K所增加的产量 MPK大于少花一元钱买L所损失的产量MPL, 则多花一元钱买K,少花一元钱买L使总产量增加,所以用资本替代劳动,b点向E运动。 直到E点上 MRTSLK = w/r = MPL / MPK MPL/w= MPK /r,二、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1、假定条件 表示某一固定产量的一条等产量线已知。 生产要素价格已知,从而表示每一总成本的等成本曲线图已知。 2、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点 如图23,一条等产量曲线和3条等成本线代表3种不同总成本。等产量曲线Q与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即生产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 表示在既定产量下,生产者应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OL1,OK1),才能实现最小成本。,为什么E点是最优的要素组合点?,因为A”B”虽成本较低,与Q无切点,也无交点,无法实现产量Q; 等成本线AB虽与Q有两交点,但代表成本过高。由a点沿着Q向E点运动,不减少产量使成本下降。所以,E才是最优要素组合点。 3.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条件 MRTSLK = MPL / MPK =w/r 即厂商在既定产量下所费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是 厂商选择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或花费在每一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在非均衡点a点,MRTSLK = MPL / MPK w/r =MPL /w MPK /r ,意味着多花一元钱买进L所能增加的产量MPL大于少花一元钱买进K所减少的产量MPL , 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补偿少花一元钱买K所损失的产量,所需增加购买劳动所费将小于一元钱,因此增加L同时减少K投入可使总成本减少,产量不变。 所以在MRTSLKw/r,厂商会用劳动代替资本。aE 在非均衡点b点,MPL /w E 在 MRTSLK =w/r时,实现既定产量Q下C最小的要素最优组合。,练 习,1.若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相交,则要生产等产量曲线需要的产量() A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加成本支出 C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2.若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则要生产等产量曲线需要的产量() A增加投入 B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D都不对,第六节 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的含义 二、规模报酬三阶段 三、扩展线 四、规模报酬三阶段的图形描述 五、规模报酬原理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区别,一、规模报酬的含义,指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二、规模报酬三阶段 1、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1)定义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的比例 Q/Q L/L= K/K, 即生产规模扩大时,厂房设备增加一倍,劳动、原材料增加一倍,带来的产量增加大于一倍,叫规模报酬递增。,(2)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 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企业能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而小规模企业则无法利用。 随着对较多劳动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更加合理和专业化。 各种生产规模都需要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规模小时,无法充分利用,规模扩大不用增加管理人员,也可以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综合利用资源,对副产品再利用,降低成本。,2、规模报酬不变阶段,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要素增加的比例。 例如:两个相同的工人使用两台相同机器的日产量,是一个这样的工人使用一台这样的机器所生产的产量的两倍。 这时,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获得了专业化的充分利益。,3、 规模报酬递减阶段,(1)定义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要素增加的比例。 (2)原因 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使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