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_第1页
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_第2页
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_第3页
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_第4页
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 姓 名: 靳曙畅 指导教师: 刘焱 完成日期: 摘要投资行为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它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不仅提高了企业价值,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过程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低效投资行为。投资过度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投资不足将造成资金闲置,无法取得其应有的收益,使企业失去发展壮大的有利时机,降低企业的价值。企业进行低效投资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企业的不理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也有可能造成低效投资。从2006年开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文件,将内部控制制度提到了法制化的层面,成为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我国的里程碑。当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一方面,内部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进一步造成公司的低效投资;另一方面,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信息沟通会受到阻碍,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加剧,妨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导致公司产生低效投资行为。本文以内部控制缺陷为视角,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在梳理了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系统的探讨了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低效投资的现象。第二,内部控制缺陷不能全面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内部控制缺陷只对投资过度行为具有影响力,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本文在最后提出一些关于优化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减少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建议,以期减少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减少逆向选择发生的几率、降低道德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投资过度;投资不足AbstractInvestment behavi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ompanys financial management. Investment, as one of the major force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has increased the firms value as well 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for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bove all, Investment behavior influences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conomic is steady or not.China is on the way to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firms are always making the investment with low efficiency, such as over-investment and under-investment. The excessive investment behavior may cause a waste of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 making the firms in a serious position where input mismatching output. Whereas,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behavior will idle the funds, losing their opportunity for extra income. Further more, the firms can not hunt the chance of developing . What is worse, the firms value may be dropped off. Exploring the reasons of inefficient investment, a deciders irrational belief may not be the only one to blame. Changing to a new thought,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may be one of the chief culprits.Since 2006, a series of policies about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have been issued, which means Chinas internal control legal system has been formed. So far, Chinas firms have had great succes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nternal control. When it comes to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the following two side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may break out without effective restrictions by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To make matters worse, firms may make inefficient investment decisions.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a bad-quality internal control,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channel will be blocked. Then inefficiency investment behaviors may rise in response to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t brings.After analyzing the basic theorie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five core ele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are chosen to be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is paper, it is going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will influence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r not, depending on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Firstly, inefficient investment behaviors are popular among listed companies.Secondly,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will not have effects on firm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all directions. That is to say,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can only affect the excessive investment behavior, but it can not work when it comes to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behavior.Based on thes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t that time,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 will not work. Finally, the firms investment efficiency will be improved.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The Excessive Investment Behavior; The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Behavior III目 录一、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内容与方法2二、文献综述41. 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文献42. 投资效率的相关文献7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91. 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基础92. 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123. 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14四、研究设计161. 样本选择162. 变量设计173. 研究模型20五、实证结果与分析221. 投资效率度量模型的实证分析222. 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27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311. 研究结论312. 对策建议323. 研究不足34参考文献35致 谢37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一、 绪论投资行为成为企业获得收入、增加利润的“捷径”,同时投资的高风险性不容忽视。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等低效投资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损失;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会使管理层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投资效率及其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及结论。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美国相继爆发的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案件震惊了全球,各大资本市场及行业组织开始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2002年7月,美国率先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要求上市公司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Paul Sarbanes, Mike Oxley. Sarbanes-Oxley ActS.2002。SOX 404条款明确地对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做出了强制性要求。2008年,我国的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共同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一要求的提出,将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大众的利益;2010年,五部委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目的在于帮助中国企业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舞弊、欺诈的风险。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法规体系的日臻完善,并为学术界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管理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节约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显得至关重要。在现代经济体制下,相对于经营好企业的主营业务,投资成为企业取得收入、增加利润的“捷径”。然而,投资行为涉及企业的大量现金流,其资金占用量大、占用时间长,增加了投资行为的风险性。如若采取因噎废食的极端做法不进行投资,这种投资不足的局面将会降低资金的流动性,有可能错失正确的发展机会,造成企业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如若盲目追求企业多元化发展、跟风追逐投资热点项目而造成过度投资,有可能使企业的资金浪费在毫无发展前景、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低等项目上,较低的投资回报率将造成公司业绩下滑甚至破产。逐步引起重视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盈利的“捷径”投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将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不难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二者的目的相同合理保证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其次,两者产生的根源相同委托代理的产生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若要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避免低效投资,可以从内部控制入手;投资效率的数据反馈,可以用来检验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本文着力于寻找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使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投资效率。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与框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投资成为公司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投资效率的高低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在我国尚未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低效投资的行为已屡见不鲜。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的视角,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进行阐述。其次,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投资效率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再次,本文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减少内部控制缺陷、提高投资效率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相关概念研究假设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样本选择内部控制陷方面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投资效率的分析研究内容与方法投资效率方面研究设计研究结论与建议投资效率模型的分析投资效率理论内部控制缺陷理论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研究模型变量设计实证结果与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效率关系模型的分析图1.1 本文的研究框架(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文根据研究目的,检索、搜集、查阅、汇总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和投资效率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具备所必需的理论基础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规范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规范研究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合理的理论预期;实证研究法使文章的理论框架得到验证,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释更有说服力。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研究法建立内部控制缺陷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并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基于规范研究法所提出的研究假设给予佐证,检验真伪,两种方法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使问题阐述变得完整清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文献的了解,对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内部控制缺陷量表,对内部控制缺陷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二、 文献综述1. 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文献(1)国外相关文献国外内部控制的起源早于国内,其研究较为深入。在内部控制缺陷方面,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信息含量、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等方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特征存在一定的关系;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其规模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经营状况稳定、财务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其内部控制相对健全,不存在缺陷。反之,那些小规模的新生企业更容易因为经营状况不稳定、财务管理混乱而存在内部控制缺陷。Johnstone (2012)通过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高层管理层的特征改善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Johnstone, Rani Hoitash. Internal Control Material and CFO Compensation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Song Xiaowen(2012)通过对2009年深市A股647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营效益好、资产流动性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而负债率高、同时发行B股的公司却不愿意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与此同时,公司规模大小、是否由四大进行审计则对披露与否无重大影响Song Xiaowen.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Annual Reports in 2009 of Listed Companies in Shenzhen Stock ExchangeJ.Physics Procedia,2012(25)。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的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经常伴随着较高的审计费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难理解。优秀的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费用较高,与此同时,它们的高质量、独立性强、专业水平高,能够敏锐的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进行披露,当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缺陷时,审计人员一般会通过增加实质性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存在增加审计费用的可能性。低质量的外部审计由于其审计能力不足、审计程序遗漏等原因而不能准确的辨别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从而发表不正确的评价。Raghunandan(2006)通过统计分析2004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所支付的审计费用与没有披露缺陷的公司所支付的审计费用发现,前者的审计费用比后者高出43%Raghunandan. Auditor decision-making in different litigation environments: The 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audit reports and audit firm siz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6。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信息含量的研究。研究证明,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包含着有用的信息。Catherine Shakespeare(2011)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审计能力等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制定正确的决策Catherine Shakespeare.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gains from asset securitizations: A convenient earnings management tool with compensation side-benef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的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会带来负的股票收益,并会使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异常上升。Doyle,Ge (2007)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相对于没有披露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前几年的应计项目质量更低;相对于披露账户层面缺陷的公司,那些披露公司层面缺陷的公司的应计项目质量更低Jeffrey Doyle,Weili Ge,Sarah Mcvay.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2)国内相关文献在我国,2010年1月之前,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上市公司处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认定报告和审计师评价意见的阶段。数据的缺失形成了这一阶段我国大部分文献是研究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及其信息披露等理论问题的现状。2010年1月之后,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认定报告和审计师评价意见报告进入了强制披露阶段,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样本数据,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其信息披露这一研究方向更是成为主流,继续霸占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初露头角。综上,我国内部控制尚未成熟,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视角尚未开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划分、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等领域。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李若山(2007)发现,如果上市公司必须进行财务报告重述,那么公司管理层有较为强烈的动机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以向市场传递其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决心李若山,周洋.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特征和市场反应J.审计研究,2007。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从内部控制实施、评价和审计师鉴证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和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对比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进行着较为复杂的经营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此外,如果一家公司变更了审计师,则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田高良、齐保垒、李留闯,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信号失灵和甄别J.南开管理评论,2011。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划分的研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分别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质、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设计缺陷、运行缺陷和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划分标准,其操作缺乏严谨性与说服力,因此,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了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划分的探索。杨有红(2011)借鉴SOX法案,并结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三类:报告缺陷、经营控制缺陷和战略控制缺陷杨有红,李宇立.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王惠芳(2011)从制度、理论、操作三个层面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解析,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界定存在争议、理论层面上对会计层面、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区分不清晰、操作层面上对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缺乏定量化的界定王惠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困境破解及框架构建J.审计研究,2011。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蔡丛光(2010)研究表明,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蔡丛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J.财务与金融,2010。林钟高、王书珍(2007)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模型发现,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林钟高,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李寿喜(2013)以沪市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李寿喜.刘佳.基于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3。2. 投资效率的相关文献回顾国内外关于投资效率方面文献的可以发现,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投资效率的衡量方法。(1)关于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的研究研究发现(Holmstrom B,1985),经理普遍都有构筑商业帝国的倾向,他们会将所有可获得的资金都用于投资,从而造成过度投资,但是,也有可能因为代理问题而导致投资不足Holmstrom, B., and L .Weiss. Managerial Incentives, Investment and Aggregate Implication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5。从投资效率问题的根源出发,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股权结构。Klaus Gugler(2003)通过对不同股权结构公司的投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投资过度行为,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过度投资倾向Klaus Gugler.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Investment Return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3。负债水平。Jensen(1986)经研究发现,公司的负债水平可以通过减少经理人可支配的现金量而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低效投资行为Jensen.Jensens reaction-time studies: A reply to LongstrethM. Intelligence,1986。现金流。张中华 (2006) 运用综合模型框架,对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证实,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对现金流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为严重张中华,王治.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研究:一个综合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公司治理结构。唐雪松等(2007)通过对存在投资过度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将带来投资过度的后果,公司治理能够有效抑制投资过度行为,但是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并不能发挥抑制作用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会计信息质量。Verdi(2006)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能够影响投资效率,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企业投资不足抑或是投资过度的程度都会加重Verdi,R,S.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tialZ.working paper of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6。李青原(2009)研究发现,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且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性在具有较高审计质量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9。(2)关于投资效率的计量方法的研究FHP(1988)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Fazzari S.M.,Hubbard R.G.,Petersen B.C.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Are Useful J.Quarterly Journal ,20001988年,FHP首次系统的提出了投资效率的计量方法,即使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来度量过度投资。他们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使用从外部融资获得的资金的成本要高于其使用内部资金的成本,这样就使得投资对企业内部资金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反映在模型中,则表现为更大的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Vogt(1994)的现金流与投资机会交乘项判别模型Vogt.The role of internal financial sources in firm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J.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4Vogt(1994)认为,每个企业的特征不尽相同,其所面临的投资机会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产生的原因也不同,基于此,他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机会、企业所掌握的现金流及其交互项为变量,构建了一个判别模型,可以根据交互项系数的符号来判断公司是存在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如果交互项系数为正,则表明投资不足,如果交互项系数为正,则说明投资过度。Richardson(2006)的残差度量模型Richardson S,Over-inves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2006Richardson(2006)将企业的新增投资支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期的投资支出,它与企业所面临的成长机会、所持有的现金量、财务杠杆、上一年的投资支出等有关;另一部分是企业的非正常投资收支,非正常投资支出代表投资过度,非正常投资收入则代表投资不足。在对企业投资支出进行界定之后,运用模型预测出企业的预期投资水平,并将其与企业的实际投资水平进行比较。当企业的实际投资水平大于预期投资水平时,模型的残差为正值,表明企业存在投资过度行为,且残差越大,公司过度投资程度越大;当模型的残差为负值时,表明企业的实际投资水平小于预期投资水平,存在投资不足行为。Richardson(2006)的残差度量模型使得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度量变得简单,其残差所代表的过度投资抑或投资不足更是一目了然,其因简单明了而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 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执行未达到预期标准,不能及时防范和控制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张立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简单的说,内部控制缺陷就是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点,它们将可能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实现其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关于内部控制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S.2010:(1)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划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盲点或者已经存在的措施设计不恰当并造成无法实现目标的局面;运行缺陷是指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执行者不具备专业能力、或者不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而导致内部控制目标无法实现。(2)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划分此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又将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并防范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情形;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其导致的偏离程度依然重大;一般缺陷是指除重要缺陷、重大缺陷以外的其他缺陷。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识别,但是,基于内部控制缺陷本质的分类过于笼统,不利于寻找缺陷进而对症下药进行修正;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的方法缺少严格的划分标准,仅依靠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显得不够严谨。因此,本文将以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出发点,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3)按照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划分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是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不仅存在于制度建设方面,内部控制程序更是一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因此,本文从贯穿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着手,能够更加敏锐、全面的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以此来划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而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计量。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对帮助企业实现正常生产运营、内部控制贯彻执行的所有环境因素的总体概括。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制约着其他四个要素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是其他四个要素的保护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控制环境方面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有:a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四委设立不健全;股东大会的功能缺失;董事会的审议决策功能低下;公司人力资源政策不透明;大股东与企业管理层没有实现资产、人员、财务的分开;关联交易不规范。b权责分配体系不明确。严密的权责分配体系明确划分管理层各方的权利责任,可以有效限制管理层作出不恰当投资行为的机会。权责分配体系不明确会有如下表现:战略规划权责、资本运营权责、财务预算权责、业绩管理权责、人力资源管理权责、运营协调权责等划分不清;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独立董事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作用;职权运行流程不畅;各部门之间缺乏制衡。c内部审计不健全。内部审计有助于对企业投资决策相关机制设计的科学性、过程的合规性、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进行实时控制与客观评价,确保对投资项目的实施与开展情况进行全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起到发现、矫正低效投资行为的作用。内部审计不健全表现为:不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或使其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执行人员能力不足,内部审计执行力度较低,不能及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指的是企业应该对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进行及早确认并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具有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作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债权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对其的风险评价,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风险评估方面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有:a公司的风险评估意识不强。公司较少开展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活动,员工认为风险评估只是风险评估部门的职责,对自身的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b公司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不力。公司缺乏具备专业能力的风险评估人才,不能及时对各个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致使公司不能有效地对内部、外部风险进行披露与预防;公司缺少风险预警机制,没有财务预警机制、经营预警机制,致使突发危机不能得到妥善处理。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以风险评估为基础,辨识并采取必要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将各个风险控制点上的风险降至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其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有:a控制活动不全面。完整的控制活动应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始终,然而,有的企业并没有在必要的环节设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控制活动缺乏完整性,内部控制存在空白点。b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授权审批制度不清晰、缺乏可行性;授权审批程序没有很好的履行,不能发挥控制作用。c内部牵制被忽视。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难以预防串通舞弊行为。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及时完整地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准确高效地沟通传递。信息与沟通为明确履行职能和控制制度贯彻执行提供信息平台,以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沟通能够畅通无阻。信息与沟通方面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有:a企业所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可靠性。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信息披露制度,导致信息质量低。b企业信息与沟通系统不健全。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制度、信息传递通道,使利益相关者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由此产生的信息的不对称将造成低效投资。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对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予以纠正。内部监督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有:a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因缺乏监督而不健全地长期存在抑或是逐渐消失。b内部监督的反馈效率低。内部监督人员的散漫、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差致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而无实际功效,不能按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监督人员在检查监督的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和管理层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不能及时对董事会、监事会关于内部控制的评价意见进行反馈。2. 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投资效率是指企业投资行为所获得的收益与其对应的投资支出的比率。本文将投资效率分为投资效率分为两类:适度投资和低效投资。适度投资是指在不存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的情况下,公司投资了所有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并且没有投资任何净现值为负的项目(Verdi2006)。当资本的边际成本不等于边际收益时,资本的收益率不能达到最大化,则意味着低效投资的出现。低效投资包括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投资过度是指企业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的一种投资行为,将资源投放于生产能力过剩、盈利水平低下的项目,导致资源浪费,降低投资效率。投资不足是指企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的一种投资行为,不能充分利用资本,造成资金闲置,无法获得收益的同时,使企业失去发展的有利时机。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投资效率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1)委托代理理论与投资效率两权分离之后,委托代理理论逐步引起大家的重视,现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委托代理是指委托人通过委托代理人,使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或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向委托人授予决策权的一种契约关系。在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搭便车”的现象普遍存在,股东的监督权力不能有效发挥,这样,代理人就掌握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如果代理人的行为违背了委托人的意愿,便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就会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进而造成企业的低效投资。委托代理与投资过度经理人可能为了当期业绩而选择近期投资回报率较高、长远来看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这种投资过度的行为追求了经理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却偏离了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此外,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却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这是因为控股股东承担着企业经营投资的全部风险,却要同中小股东一起分享其承受风险所获得的收益。委托代理与投资不足投资行为存在极大的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需要多方面的考虑。经理人、控股股东的风险规避态度可能会使企业放弃净资产为正的投资项目,或者可能利用其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造成企业投资不足。(2)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投资效率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交易双方对交易信息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信息充分的一方往往占据着较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反之,信息匮乏的一方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产生不公平。在不完全市场上,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存在成本的,这就必然导致信息难以透明化。如果信息严重不对称,就有可能引发交易双方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引起投资的低效。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过度一般情况下,经理人掌握着比股东多的信息资源,基于道德风险理论,处于信息不对称有利一方的经理人可能将公司的资源投资于净现值为负、但对其自己有利的项目中去,处于信息不对称不利一方的股东因无法获取关于公司的真实、完整的信息而不能有效的实施监督与补救,从而造成了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此外,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由于控制权力大小的悬殊、对经理人监督力度的不同,控股股东掌握的信息多于中小股东。这就为其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过度投资决策提供了便利条件。信息不对称与投资不足经理人掌握着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基于逆向选择,经理人有利用信息不对称来高价出售公司股票的动机,但理性的投资者则能够洞察经理人的企图,合理的怀疑该公司的股票价格被高估,他们为了降低投资风险而降低所购买股票的价格。如此为之,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时,可能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可能被控股股东利用,隐瞒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可能会采用违规担保、关联方交易等行为将资金用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无益于公司的项目;控股股东可能会害怕其控股权的稀释而较少的进行融资,当遇到净现值为正的良好投资机会时,因资金缺乏而无法投资,造成投资不足。3. 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提出两权分离之后,产生了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激化了利益矛盾,难以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得公司目标难以实现。基于此,内部控制、投资效率问题应运而生。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其监督、激励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产生的代理问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首先,作为管理者的经理人可能基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作出不利于股东的行为。一方面,进行一项投资,会引起行业内部的关注,在收回投资收益的漫长过程中,经理人的威望、声誉已经被慢慢建立起来,为其在投资效益显现之前的跳槽奠定了基础。所以,经理人可能进行过度投资,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使自己获得利益;另一方面,进行一项投资项目,对于经理人来说是时间与精力的双重投入,投资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他职业生涯的一大败笔的出现,所以经理人可能采取投资不足行为,利用职权肆意挥霍公司财产来获得短期的享受。其次,控股股东可能利用其控股权影响投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一方面,控股股东的风险偏好决策类型、强烈的成就感需求可能使其为扩大企业规模而盲目进行投资,将资金投放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造成投资过度的现象。另一方面,控股股东可能采取低效投资行为,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可能通过不正当的关联方交易,将企业资金进行转移进而不得不放弃对企业来说净现值为正的优秀项目,导致企业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信息与沟通环节会受到阻碍,信息不对称的加剧将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如果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信息与沟通环节存在缺陷,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大打折扣,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干扰了潜在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定价,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力,进而直接妨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导致低效投资。此外,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股东对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