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论文_第1页
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论文_第2页
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论文_第3页
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论文_第4页
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城市老年人居住室外环境行为需求研究 姓名:赵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李兵营 20060601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老龄化问题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又是社会的重大挑战之一。从我国的老龄化 国情出发,对城市老年居住室外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老年人对居住室外环境的行 为需求,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设计理论,以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颐养天年的理想 为研究目的,其成果对于老年人安度晚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秩序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我国尊老传统的具体体现,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为 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居住室外环境,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行为需求,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社会调查结果和统计数字为理论依据,结合 统计学、老年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等,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资料分析 与整理,阐述了我国老龄化特征、国外养老模式、居住方式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养老模 式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室外环境的相关理论,并探讨了指导老年居住室外环境设计的理 论依据:通过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研究,探讨老年人对室外环境的需 求。其次,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对三个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研,从居住模式、室外环 境和公建设施三方面对老年人的居家心理做出调查,并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养老社区这 一居住模式给予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最后,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对居住 室外环境的行为需求,提出适宜老年人居住的高质量室外环境的特征以及设计要素,并 就如何改造和加强老年人的居住室外环境设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老年人特征:行为需求;室外环境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P o p u l a t i o na g i n gi sn o to n l yt h ei n e v i t a b l er e s u l t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e t y ,b u ta l s o o n eo f s o c i e t y Sg r e a tc h a l l e n g e s I nt h i sp a p e r ,b a s e do n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p o p u l a t i o n a g i n g i nC h i n a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a n ds t u d i e st h eo u t d o o r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s e n i o r c i t i z e n si nt h eu r b a na r e a ,t h e np r o p o s e sa d e s i g n i n gt h e o r ys u i t a b l et o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i n C h i n a T h es t u d yo ft h ea u t h o ra i m st or e a l i z i n gt h ei d e a lo ft h e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 f u l f i l l m e n ta n d h a p p i n e s s T h i sn o to n l ys h o w s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o fr e s p e c t i n gt h e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 ,b u ta l s oi sa 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e t y H o wt oc r e a t eag o o do u t d o o r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 t h e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i no r d e rt om e e tt h e i rb e h a v i o rd e m a n d so f c a r r y i n go no u t d o o r sa c t i v i t i e s h a sa l r e a d yb e c o m eaq u e s t i o nu r g e n tt os o l v e , F i r s t l y ,t h i sp a p e re m b a r k sf r o m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a n g l ea n dt a k e st h es o c i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r e s u l t sa n d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f i g u r e sa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T h ea u t h o ru s e ss o m e m e t h o d sa n dt h e o r i e so f s t a t i s t i c s ,g e r i a t r i c ,p s y c h o l o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b e h a v i o rs t u d y B y c o l l e c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as e to fr e l a t e dm a t e r i a l s ,t h ea u t h o rd e s c r i b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p o p u l a t i o na g i n gi nC h i n a ,t h es o c i a lw e l f a r es y s t e mf o r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i n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s o m ea d v a n c e de x p e r i e n c eo fl i v i n gp a t t e r n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d i r e c t i o no fs o c i a lw e l f a r e s y s t e mi nC h i n a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s o m et h e o r i e sr e l a t e dt ot h eo u t d o o r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t h e o r yg u i d i n gt h ed e s i g no ft h eo u t d o o r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s e n i o r c i t i z e n s A l s o t h r o u g h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 p h y s i c a l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a n db e h a v i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 t h ea u t h o rd i s c u s s e st h e i rr e q u e s to fo u t d o o r1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e c o n d l y g u i d e db y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i e s t h ea u t h o rc a r r i e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 t h r e en e i g h b o r h o o d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l i v i n gp s y c h o l o g yo f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 l i v i n gp a t t e r n ,p u b l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p u b l i cb u i l d i n gf a c i l i t i e s ,a n da l s op u t so u to b j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a n dc o m m e n t so nt h en e w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n e i g h b o r h o o dt h a th a sr e c e n t l ya p p e a r e d T h i r d l y ,b a s e do n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d i s c u s s i o n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a n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b e h a v i o r d e m a n d so ft h e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o fo u t d o o r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a u t h o rd e s c r i b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m p o r t a n td e s i g n i n ge l e m e n t so ft h eh i g h q u a l i t i e do u t d o o r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f o rt h e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a n dp r o p o s e so n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o u t d o o r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s e n i o rc i t i z e n s K e yW o r d s :p o p u l a t i o na g i n g ;s o c i a lw e l f a r es y s t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i t i z e n s ; b e h a v i o rd e m a n d s ;o u t d o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论题的起源 第1 章绪论 1 1 1 世界人口老龄化背景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国际通用标准,年满6 0 周岁及其以 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老年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有两 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 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 H O ( W o r l d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定义,6 0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 0 或6 5 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总 人口比率超过7 的社会便是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1 9 世纪5 0 年代的法国,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随 着西方经济危机的加深,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的实行,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引起社 会关注,而且越来越深远地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称之为一场“静悄悄的人口革命。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表的2 0 0 1 年世界人口状况显示,世界人口正以每年1 3 即7 7 0 0 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 0 5 0 年,将从目前的6 l 亿增加到9 3 亿。其中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6 国的 人口增长将占世界净增人口的一半。2 0 5 0 年,世界人口的8 5 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司长约瑟夫夏米于2 0 0 2 年4 月宣布,目前全世 界6 0 岁及其以上的老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 0 ,老龄人口总数已达6 2 9 亿,人口老 龄化趋势日益增强。根据这一统计数字预测,到2 0 5 0 年,老年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 2 1 ,老龄人口总数将接近2 0 亿,并超过1 4 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其中,世界经济 发达地区的老人总数将由目前的2 3 6 亿增加到3 9 5 亿,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 前的2 0 增加到3 3 。经济欠发达地区将从目前的8 增加到1 9 。按洲划分,亚洲老人 将由目前的3 3 8 亿增加到1 2 2 7 亿,从目前的9 增加到2 3 ;欧洲则由目前的2 0 增加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3 7 ;拉丁美洲由8 增加到2 2 ;非洲由目前的5 增加到1 0 ;大洋洲由1 4 增加到 2 3 。到2 0 5 0 年,全球将有2 1 的老龄人口在8 0 岁以上,全球百岁老人将从2 0 0 2 年的 约2 1 万增长到3 2 0 万。 1 1 2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及特点 ( 1 )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民政部1 9 9 9 年统计资料,我国总人口近1 3 亿,其中6 0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为 1 2 3 亿,占全国总人口9 7 ,并且以年平均3 3 2 的速度迅速递增。截至2 0 0 0 年1 1 月1 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老龄人口已达1 3 2 亿,超过全国总人口1 0 ,我国进入老 龄化国家行列。 国际上,把人口年龄结构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再发展到老年型,即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表现,也 是测定人口老龄化的一种尺度。近五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口结 构经历了从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人 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设施、食品营养等) ,年寿延长; 2 ) 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抵御疾病能力增加; 3 ) 计划生育实施“一孩儿”政策,出生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使人口结构发生变 化,老年人比例增加; 4 ) 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反传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抛弃传统的“多子多福” 的观念,少要或不要小孩。 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都是 前所未有的。这种人口老龄化形势,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 社会生活保障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 2 )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前景和展望,尽管不同单位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但是 大家对发展趋势的看法是一致的。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一方 面把总和生育率分别下降到2 0 0 0 年的2 1 和2 0 1 0 年的1 8 ,然后把这一水平保持到2 0 5 0 年,另一方面假定男性和女性出生预期寿命,分别从1 9 9 0 年的6 7 5 8 岁和7 0 9 1 岁延 长到2 0 5 0 年的7 5 岁和8 0 岁,那么到2 0 5 0 年6 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 1 2 亿,6 5 岁及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人口将达到3 0 6 亿。1 9 9 1 2 0 5 0 年的6 0 年内,各年龄组人数和所占比例的统计和 预测( 见表卜1 ) 。 表卜1 1 9 9 1 - - 2 0 5 0 年中国各年龄组人口及相关比例的统计和预测 警番 l 1 9 9 1 l 2 0 0 0 l 2 0 1 0l2 0 2 0I2 0 3 0 2 0 4 0I - _ _ _ _ “_ o _ _ _ _ _ - _ _ _ - _ _ -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 l - - _ _ - - _ - _ - - _ _ - _ _ _ _ _ - _ _ _ - _ - _ J L ,_ - _ _ _ _ 一 人口赣百万) 墓入日 靠岁 耋5 转箩 朝岁鼹黻 酗岁晟掰点 11 6 1 3 1 9 ,毒 嚣钆6 1 0 1 6 稀。l I 瓣7 f l 擀6 1 钍驯:1S Z 9 。11 1 嬲。7 I l5 0 1 。8 躺。1I 奎盼。4I 耄豫3i2 7 S 8 I2 唾s | 2 4 0 s 鑫勰。3l 鼢氘4I 啪0l 9 1 7 孽i5 9 8 。5l8 4 9 4 1 2 8 。3 l 1 6 4 。8l 孺。6I3 3 5 4I 冀磊 4 1 1 9 8 7 。I1 0 7 ,9l1 6 0 8f2 9I 獬9I3 0 1 5 。8 警謦椅成陡镌舔 0 - 4 4 箩 2 7 S 5 勰鹩2 1 4 01 9 O | 1 8 。O 1 6 。孵蟮。O l 1 5 - - 辍妻甜静酗瓣6 6 救 酗4 1 6 0 。0 3S 蠢;客l 酶+ 躺 鳓岁置鹱上8 嚣9 斟1 1 。前l S 鲻2 1 。好 筠,I l 2 “ 。4 :1 舒岁及敝蠹 S 。秘鑫 l7 7 重 1 0 麟l 。螽1 9 ,瓣,船 鬣I I 麓藏 O - l t 乡 舔泓4 2 。鲥数。 2 9 。l O3 0 , 2 3 2 S 3 l 幻箩蔗谶上1 3 钰1 5 融l _ 7 。醌2 3 。竹3 6 奠4 2 。弛4 8 。4 9 基健井纛数 5 6 锵 鳙:辫4 9 6 55 2 8 7 6 6 。,9 7 0 7 毒抛 根据上述的统计和预测数据,可以把2 0 世纪8 0 年代至2 l 世纪上半叶的人口老龄 化进程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 ) 第一阶段:1 9 8 2 年到2 0 0 0 年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在这期间,7 0 年代生 育率下降对总体年龄结构的影响作用刚刚开始,因此老龄化的速度不是很快,老龄化的 程度也不是很高,老年人口从0 7 7 亿已增加到1 2 8 亿,老年人口比重从7 6 3 上升到 9 8 4 ,年均上升0 1 2 个百分点,接近老年型的标准,因此称之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 2 ) 第二阶段:2 0 0 0 年到2 0 3 0 年为高速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生育率下降对人口 年龄结构的作用和影响己充分显示出来,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速度加快,在 2 0 年代开始进入峰值期。预计老年人口将从2 0 0 0 年的1 2 8 亿,增加到2 0 3 0 年的3 3 5 亿,年均增长6 6 8 万;老年人口比重从9 8 4 上升到2 1 9 3 ,年均上升0 3 9 个百分点。 3 ) 第三阶段:2 0 3 0 年到2 0 5 0 年为高水平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 减慢,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幅度由上一阶段的年均增长6 6 8 万下降到3 6 4 万,但是,由于 少儿人口比例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同时下降,因此老年人口比例从2 1 9 3 上升到 2 7 4 3 ,始终长期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如图卜l 所示) 。 ( 3 ) 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1 )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比所有发达国 家都晚了许多,但是老龄化的进程已经显 示出比发达国家速度快、势头猛的特点。 现在中国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 2 亿,预计今后4 0 年间将以年平均3 的速 度递增,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 度1 6 8 ,也高出世界平均和欧美各国的 发展速度。据联合国预测,1 9 9 52 0 0 0 年 图卜11 9 8 2 - - 2 0 5 0 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变化图 世界老年人口增长1 7 6 ,中国增长2 1 7 ; 2 0 0 0 2 0 2 5 年,世界老年人口增长9 0 ,中国增长1 1 1 。 2 )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上世纪后期,为控制人 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 龄化的进程。由于本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 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我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 0 0 0 0 美 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 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 0 0 0 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 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因而形成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 济发展。 3 ) 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发展差异大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低在全国范围内很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我国东部发 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已相继进入人1 3 老龄化地区和城市。2 0 0 0 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已达 2 3 8 万,占总人口1 8 5 ,至2 0 2 5 年老年人口达到最高峰4 6 8 8 万,占总人口3 2 7 。 北京2 0 0 0 年老年人口达到1 8 8 万,占总人口的1 4 6 ,到2 0 2 5 年时,北京的老年人将 会猛增到4 1 6 万,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 0 。大大超过世界上发达国家现在的老龄化程度, 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讲,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压力还不那么突出。 4 ) 高龄化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挑战是高龄化趋势的到来。据统计,我国8 0 岁以上高龄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老年人每年以5 4 左右的速度增长。高龄老人已从1 9 9 0 年的8 0 0 万增到2 0 0 0 年11 0 0 万,到2 0 1 0 年达到1 7 0 0 万,到2 0 2 0 年达到2 7 8 0 万,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年龄组。 1 1 3 国内外的养老模式 养老模式通常有三种形式: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个人、家庭、社会结合的 养老模式。 世界各国对养老居住模式的选择既有差异性又有趋同性。家庭观念、亲子关系和社 会经济条件是养老社会居住模式选择的主要社会条件,也决定着选择的差异性。当代社 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是使家庭养老功能普遍严重削弱的社会背景,老年人相似的生理 与心理变化规律是养老居住模式改变的家庭条件,也决定着选择的趋同性。差异性主要 反映着家庭在养老功能上的地位和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趋同性则表现在社会需要不断 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和建立更加科学完整的社会养老设施体系。 ( 1 )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 中国的社会基础源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家庭养老“ 观 念根深蒂固,延伸至今,但随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大家庭必然要解体,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独生子女成年的组织的家庭形成 4 + 2 + 1 的结构关系,全家人很难生活在一起,最多也只能2 + 2 + 1 结构模式,并且2 + 1 结 构模式会成主流。家庭已在向核心化和小型化转变,但老年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同时 老年人家庭空巢化( 老年单身户和老年夫妇户) 比例提高的特点也是比较突出的。 ( 2 ) 国内养老模式 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社会养老设施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集体办福利 设施为主,多种居住类型设施并存的设施网络。根据调查,我国现有城市养老设施包括 下列几种类型: 1 ) 社会福利院:是指市、区级,由民政部门投资兴建管理的,主要收养无依无靠 无生活来源的“三无“ 孤寡老人的城市社会养老设施。建筑形式类似集体宿舍,以多床 间和双床间为主,并配以一定的公共活动室。收养的老人一般在此度过余生,因此健康 能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和生命垂危老人都有,且随时间其比例动态变化。所以这类 设施的功能包括一定护理成分。 2 ) 敬老院:是指由街道、居委会管理的收养本地区孤寡老人的城市社会养老设施。 所收养的老人一般较健康能自理。一般规模较小,建筑形式与社会福利院相比更为简单。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敬老院近年来也收养自费寄养老人,其入住老人中孤寡老人比例逐年下降,渐渐向自费 老年公寓过渡。 3 ) 老年公寓:是指近年由国家和集体兴办、以接收健康老人自费寄养为主的城市 社会养老设施。建筑组成以居室和公用部门为主,其医护内容和服务水平根据经营管理 状况和设施条件而有较大差别,规模上也有不同。 4 ) 托老所:是指由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居民组织设立并管理的对社区内老年人进 行日间照料的设施。 5 ) 干休所:地方民政局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其功能组成与普通居民楼 相似,身体健康的老人和老年夫妇居于一个住宅单元内。几栋住宅楼形成一个区域并设 定一定活动用房和车库等附属设施,由服务管理机构管理,负责组织活动,提供生活服 务。 6 ) 老年护理院:国家和集体兴办的以收养不能自理的患病老人为主的老年安养设 施,提供住宿饮食和医疗护理服务。目前的老年护理院主要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更接近 于临终关怀设施。这种设旌功能在各类综合医院中由老年护理病床提供,专门的老年护 理院的设立,一方面更好地满足老人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也释放了被挤占的医疗能力。 7 ) 单位和行业系统内部办的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其收住对象范围限于企事业单位 和行业系统内部职工,其功能与社会办的老年公寓、敬老院类似。 根据上述养老设旌现状,结合调研,我国现有的设施系统存在这样一些不足之处: 1 ) 城市社会养老设施网络上不健全,现有设施分布不均衡,有些类型设施如养老 院、护理院等发展较少。 2 ) 各类设施的功能不规范,同样类型设旋,其收住者状况与设施水平差别很大; 不同的类型设施之间,设施功能又过于雷同。 3 ) 缺少服务水平、设施标准、服务范围的差别,难以满足老人对设施不同标准、 不同层次的需求。 4 ) 多数设施规模偏小,街道、居委会一级设施仅为1 0 床左右的规模,难以提供更 好服务形成规模经营。 5 ) 多数设施缺乏医疗保健功能。 6 ) 公办社会福利设施一般兼收住孤儿、残疾人和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设施内健康 的养老环境,老人容易受到精神上和情绪上的消极影响。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龄社会初期,国家大规模兴办机构。这种 模式有两个缺陷,一是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二是造成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比较 淡漠。而养老并不是说仅仅针对老人的生活需求问题,还应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经济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意识到机构养老对老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伤害,养老要回归家庭, 但不能一下子回归,就先回到社区;最后回归家庭,形成以家庭为主的养老体系。 建国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体系,仍将会是我 国近期内养老方式的主导。但这一转变理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人为的、超越经 济发展水平的、过急地去实现社会养老将会给社会的良性循环带来不良影响。这一方式 之所以在目前面临困难,并不在于方式本身,而在于实施这一方式的具体形式不能适应 现代生活需求。因此,解决现有养老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具体形式、措旌上的改善,建构 新的养老对策。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达不到由国家全面负责养老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家庭中颐 养天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有利于减少老人精神上的孤独感。所以,尽管机构养 老有其优势,大规模开展对我们来说是不现实的。但是,像过去那样完全由家庭承担养 老责任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家庭普遍小型化,子女能力有限,不大可能把老人的事 都包下来。只有将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才能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有效解决我国 的养老问题。 中国要建立怎样的养老模式呢? 有关专家概括了三句话: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 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养老回归家庭是趋势,国际的普遍状况来看, 9 0 以上的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儿女绕膝、 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以社区为单位的照顾同样重要,像宁波社区里的老年之 家和上f - J N 务,就是居家养老的必要补充,老人们在自己的社区或是在家里就能享受服 务,更具人性化。机构养老虽是一种补充,也不可或缺,机构的专业护理,专门的服务 人员所运用的专业手法和技能,是前两者不能比的。一个成熟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要 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有的老人愿意住机构,有的无子女也只能住机构。老人的需求是 多样化且不断升级的,养老模式也不可能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如今各地出现了探索 “售房养老”、“异地养老”、“老年公寓”的新型养老模式等。但不管怎么变化,有一点 必须遵守: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为标准,以让老人舒适为标准。 所谓“居家养老”,是指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龄下岗女职工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实现再就业,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 居,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居家养老”由大连 市首创,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 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 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和多方受益 的良好模式。这一模式优点在于: 1 ) 具有人文色彩,使许多老人的人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由于中国传统习惯所致, 一些老人不愿意进入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老人在得到 必要的照顾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2 ) 解决了一些大龄下岗女工的就业问题。 3 ) “居家养老“ 相对于一些社会养老机构来说费用较低,解决了现阶段中低收入老 人家庭的社会养老问题。 4 ) 整合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些服务组织,可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入到社会 化养老事业中来。 5 )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老年福利事业中来,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6 ) 可以在社区内形成一种尊老和助老的优良风气,提高社会道德风尚。 这种社区照料的“居家养老“ 在宁波、青岛、上海等地也得到了推广,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效果。 ( 3 ) 国外养老模式 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天年,老有所终,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如今, 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他们在老年 人居住规划与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中亚洲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历史文化和 经济发展背景,更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1 ) 美国养老模式 美国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进入老龄化社会,1 9 6 5 年制定“美国老人法”。美国老年 人普遍比青壮年富有,仅6 5 7 5 岁的老年人就拥有全国私有资产的4 0 。因此,改善老 年居住环境的需求不仅仅意味着增加社会负担,还蕴涵着巨大的商业潜力。美国老年居 住设施的类型,按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年龄和意愿大致分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 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在各类社会养老设施中,重点开发为高龄老人所迫切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需要的护理院,优惠和鼓励私营企业投资经营。在社区计划方面,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实 施“多目标老人中心”计划,提供健康、教育、社会参与和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综合性 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1 9 8 0 年开始的老年社区的开发是美国老年住宅供 应的重要特色,出现了所谓“太阳系”的社区空间结构,把老年住宅、餐馆、商店、娱 乐中心和医疗保健机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老年人能不受外部交通干扰而方便安全地到达 各种服务设施娩1 。不同的养老机构,主要根据老人的身心健康程度和社交的需求而建立 和划分。老人们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精神和社交需求、个人的财力以及能够得到的政 府资助,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和适合于自己的居住环境。 2 ) 英国养老模式“社区照顾”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养老模 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根据资料显示,上世纪初,英国老年人仅为1 8 0 万,老龄 人口比重只有4 7 。而今天,英国6 5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 0 0 0 万,约占全国总人口 的1 8 ,7 5 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 7 0 万。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从2 0 世纪9 0 年代 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所谓社区照顾, 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去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 居民的生活素质。这里的“有需要的人士”涵盖的面非常广,主要是指老弱病残者及儿 童。社区照顾的概念产生于二战后,与英国的非住院化运动息息相关。国家对孤老、孤 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式照顾,即将他们安置在由政府出资兴办的,与生活社区隔 离的福利院舍中进行精心而细致的照顾。虽然,这一做法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而又无依 无靠的老年人来说,具有相当的成效。然而经过学者们调查发现,长期的住院照顾容易 使受助者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环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并逐渐失去了适应 社会、进行正常生活的能力,加之某些住院者受到了非人道的待遇,于是人们发出了让 住院者回归社会的呼声。随着福利国家的逐步衰退,政府顺势倡导,英国社区照顾的方 法便应运而生。可见,社区照顾是英国推行社会服务的一项内容,也是英国在福利国家 政策变化下倡导的一种社会工作模式。目前,社区照顾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社会服务的各 个领域。虽然,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并非仅仅是老年人,但是,在养老问题上最能体现 其特色。就老年人而言,社区照顾已成为区别于传统养老的一种新型模式。英国有关社 区照顾的法令明确指出,要在社区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氧,以便使他们尽可能过上 独立的生活。其目标是在他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受到帮助。社区照顾实际上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包含社区内的照顾和社区照顾两个概念。社区内的照顾就是运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内由 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照顾。如利用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对孤老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 行开放式的院舍照顾,老年人可以随时走出院舍,进入他生活的社区。社区照顾就是由 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顾。如为有各种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 这样老年人便不用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社区,过正常人的生活。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 统的家庭养老与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仁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 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真正体现了老有所 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当然,我们也要看到, 随着英国福利国家的衰弱,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深入发展,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英国在 实施社区照顾的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政府投入的资金愈显不足,受到培训 的专业人员日显短缺,家庭照顾的能力有所减弱。 3 ) 法国养老模式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老年人口有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 为老年人提供居住保障的福利设施,相关的老年居住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经验较多。近 年来,除了满足老年人丰富的物质需求外,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情感心理需求。法国老 年人平均生活水平高于在职人员,据1 9 8 6 年统计,将近4 0 的老年人拥有私人住房,其 中大多数与子女分居。养老设施大体分为四类: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和中长期老 年医院,这些设施一般都有完善的医疗生活设施。收容所收费较低,为生活能自理的老 人而建,提供食宿和一般的保健、文化和生活服务。老年公寓基本与收容所相同,但自 由度更大。护理院有较完善的医疗服务设施,主要收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中长 期老年医院以治疗为主,收住有可能恢复自理能力的老年患者,但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 还要靠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则靠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来 解决,拥有社区家庭服务员制度、社区膳食中心、老年俱乐部等各种社区服务,已形成 完善的网络系统。 4 ) 瑞典养老模式 瑞典的老年家庭和老年福利对策,在北欧国家中具有典型意义。瑞典老少两代在法 律上和道义上均没有供养对方的责任,这是因为瑞典的退休制度和各种社会保险为老年 人及其生活提供了足够独立的条件。老年居住福利对策的重点在于确保提供适合老年人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居住的各种住宅,并为在宅老人提供健全的社区服务。为老人提供的住宅有普通型和专 用型两种。普通住宅由社会福利委员会提供看护、帮助和其他服务,并享受政府拨给的 住宅改造津贴。专用住宅是地方政府专为老年人建造的配有若干公用服务设施的住宅, 又有分散和集中两种管理模式,多是集中管理的公寓式住宅,也可得到家庭服务员的照 料。除老年住宅外,还有少量养老院建筑,配有质量更高的居室和受过专f - N 练的职员。 5 ) 日本老年居住保持居家养老模式的同时,突出老年住宅自助自理性 日本作为富裕的东南亚国家的典型代表,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进入老龄化社会。 日本的“老人福利法”是具有东方传统文化色彩的居住福利法案,它分为住宅养老和老 人之家两种。在住宅供应方面采取倾斜政策,提出从收入保障、福利保健、社会生活和 居住环境四个体系综合推进的方针,其中居住环境体系提出了“适应终生生活设计”的 基本原则1 。日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由 于日本的人工费昂贵,使得日本住宅的技术和电器化程度很高。这特别体现在老年人住 宅和为老年人提供的公用设施上,让老年人能够在生活中充分实现自助和自理。比如, 提供无障碍设旌的老年人住宅产品,提供具有看护性质的老年人住宅产品,提供能和家 人共同生活的( 二代居) 住宅产品。通过这三种老龄住宅产品在社区内的共存,形成满 足各类型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老年人生活社区。由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相对单调,使 得他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和满足显得十分重要。在社区内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邻 里交往场所,用于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回顾日本养老事业的发展,学术界对老年人居住问题的有关研究自八十年代以来日 益增加。研究的重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前期主要集中在养老院;八十年代后期主要 进行老年人保健设施的研究:到了九十年代主要转向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居住 环境设计,以及以痴呆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设施。由此可见,其研究的内容重点与社会 时代的需求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6 ) 新加坡养老模式“乐龄公寓” 八十年代中期新加坡成为老龄化国家。新加坡实行以强制储蓄模式为特色的社会保 障制度,称为公积金制度。对老年人具有较好的社会保障职能,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 多代同居或父母与已婚子女近邻居住。新加坡称5 5 岁以上的公民为乐龄人士。为应对 人口老龄化问题,建屋局在1 9 9 8 年3 月推出在成熟社区中兴建“乐龄公寓”,这些社区 有乐龄家庭,也有由年轻夫妇组成的家庭,区内有完备的社区及商业设施,而且有便利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公共交通设施。开发出多种类型的“多代同堂组屋“ ,其空间关系基本相同,分为主 体房和单房公寓,以起居室连通,两户既分又合,适应两代和谐共处。这种模式延续了 亚洲人两代以至多代同堂的文化传统。 相对欧美等国而言,日本和新加坡的养老环境对策对我们似乎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更重视家庭传统观念,大力开发供几代人合住的住房,以改善 家庭养老环境。鼓励老年人同子女或亲属共同居住,同时也重视各类社会养老设施的建 设。日本的养老政策核心是增强家庭传统的养老功能和改善家庭的养老居住环境,并以 国家行政法规和措施直接参与,以确保实施。在住宅形式上,鼓励开发可供多代同居的 新型住宅体系,并在市场分配上给与优惠。在社区结构上创造适合老少几代之间建立亲 密联系的空间格局。同时,在社区结构上设立社会性服务支持系统,以帮助现代家庭发 挥照顾老人的传统功能。以上这些对策对建设我国的社会养老环境显然有着极强的借鉴 意义。 1 2 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均寿命在逐 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9 9 9 年被确定为“国际老年人年”,这 表明,老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件大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新世纪 国际老龄联合会提出了养老的新理念:一是养的概念,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方面转换; 二是养的原则,从过去的经验养生向现在的科学养生转换;三是养的目标,从追求生活 质量向追求生命质量转换,养老目标是动态的,可以说追求长寿是古老的目标,追求健 康是现在的目标,而追求尊严则是未来的新目标;四是养的意义,从过去的安身立命之 本向现在的情感心理依托转变。进入2 1 世纪养老将逐步摆脱过去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低 层次的需求,迈向情感联络和心理依托的殿堂。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要兴建与之相适应的居住和公共设施,将 会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在我国的现有经济条件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旧体制下传统的 养老模式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趋向独立,自 主意识增强,传统的养老观念将受到时代的冲击,养老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社 会上老年年龄段的比例的不断增大,老年人以及与老年人利益相关的团体在社会经济和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政治生活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年人既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又是特殊的社会群体, 有其特殊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活动特点。如何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居住室外环境,是现 实社会急于解决的重要课题。老年居住环境建设应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从我国的老龄化国情出发,对城市的老年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