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国物流概念的考证与探讨.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国物流概念的考证与探讨.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国物流概念的考证与探讨.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国物流概念的考证与探讨.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国物流概念的考证与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对中国物流概念的考证与探讨摘要:文章考证了中国物流概念的由来,分析了中国物流概念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当前如何正确认识物流以及未来物流新概念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思考。关键词:物流;基本概念;问题;建议自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事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大江南北出现,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商界、政府、传媒及公众不约而同地对物流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但是,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新的物流理念的不断引入以及入世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无论在术语和概念的接口上,还是在对现实物流业发展的指导上,我国的物流概念正日益显露出其“捉襟见肘”的窘境,以致在物流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今天,许多人却对物流的基本内涵产生了困惑与迷茫:“物流到底是什么?”一、“物流”一词的由来追根溯源,物流概念的发源地在美国。1915年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肖(ArchW.Show)在一本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为“SomeProblemsinMarketingDistribution”的书中指出,在市场营销中存在两类活动:一类叫做创造需求,一类叫做物资实体分配(physicaldistributionofgoods)。其中提到的“physicaldistribution”就是最早的物流概念,其实质是“分销物流”。1929年,著名营销学家FredEClark在他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因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流通机能划分为“交换机能”、“物流机能”和“辅助机能”三部分,将物流活动真正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和分析。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正式使用了“physicaldistribution”这一术语,进一步阐述了物流的概念。二战后,“PD”(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在西方更加系统化、普遍化。1956年,日本生产省派出了一个由12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赴美考察,在回国后的考察报告中,直接引用了“PD”。1958年该团又对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大大推动了日本对物流的研究。1964年,日通综合研究所所长金谷璋在输送展望杂志上刊登了“物的流通新动向”,正式用“物的流通”概念取代PD。1965年“物的流通”已为理论界和产业界所普遍接受,20世纪70年代初简称为“物流”。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了“物流”这一术语。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在物资经济研究通讯发表了“物流浅谈”一文,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结构、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等内容。从此在国内的报刊、杂志、词典以及论著中,开始出现物流一词。1983年成立了中国物流研究会,朱镕基为研究会顾问,当时的物资部长柳随年任会长。二、我国物流概念面临的问题中国物流标准术语(GB/T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归结起来,我国的物流概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与国外概念接口的“冲突”当前,我国物流概念在与国外接口时处于“一对多”的状态。一面要对应英语的“PhysicalDistribution”和“LogisticsManagement”(后勤管理,或Logistics);另一面还要与日语汉字的“物的流通”、“供应物流”和1985年以后片假名的“Logistics”相对应。此外,还要对应英语“LogisticsManagement”概念在后来20多年中一系列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来的“PhysicalDistribution”已不能很确切的描述物流了。因为它只能描述分销物流,而实际的物流不仅包含分销,还包括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再生物流等,应该是一个循环的全过程,与后勤管理即“Logistics”的内涵比较接近。于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汉语虽然还叫“物流”没有变,但是翻译成英文时一般都用“Logistics”,很少再用“PhysicalDistribution”。众所周知,Logistics在汉语里的意思是“后勤”或“后勤学”,这是一种具有明确的战略战术目标的资源组织管理活动。根据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组词原则,用汉语的“物流”去对应“Logistics”总有些概念错位和关系不顺的感觉。其实,英语的“MaterialsFlow”或“GoodsFlow”对应的汉语意思却是不折不扣的“物流”(物品的流动)。当然,这只是一种外在现象或状态的描述,没有揭示物流的实质。(二)我国物流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细究起来,我国物流概念本身很值得推敲。1、我国物流概念中的“物”到底指何物?“物流”中的“物”应当是抽象为一般的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那么,这个物资资料的范畴究竟如何界定呢?长期以来,我国不同部门对物质资料存在着不同习惯的叫法:商业部门经营的生活资料,称之为“商品”;物资部门经营的生产资料称之为“物资”,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把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之为“产品”,而把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协作件以及生产过程的废旧物,统称为“物料”;在交通运输部门,又把经营的对象称之为“货物”等。中国物流标准术语将物流定义成“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这里的“物品”究竟包含哪一些,没有指示明确,令人费解。其实,“物品”是我国生产、办工、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名词。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直接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等过程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物流中所指之“物”,显然不止这一些。此外,我国物流概念中的“物”显然没有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服务及信息等要素包含进去。而从国外最新理念来看,这些也应属于物质范畴。所以我国物流概念中的“物”指向不明,内涵不深。2、怎样理解我国物流概念中的“流”?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物流中的“流”应是上述物质资料的一种物理性运动形式。这种运动由一系列的环节所组成,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这种“流”应该广泛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生产领域的“流”是与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相适应的,除了对机器设备进行直接操作外,其它相当一部分活动,诸如装卸搬运、半成品和制成品在车间的存储等都属于物流活动;流通领域的“流”是指为了实现物质资料(商品)从供应者(包括供应商、生产商)所在地向消费者(包括生产消费、生活消费)所在地的转移所发生的空间位移过程。除了商品交易活动,还有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等许多物流活动;在消费领域里,生产消费中的物流活动属于生产物流,生活消费中,尤其是社会集团的消费中,物流活动也广泛存在。从中国物流标准术语给物流所作的定义来看,汉语物流概念对“流”的阐释无疑还是局限于流通领域。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汉语物流概念只是重点阐述了正向物流,即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向接收者的实体流动,而忽视了现代物流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逆向物流。在现代生活中,“逆向物流”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其实它不但影响着物流服务的水平,还牵涉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保等重大社会问题。三、应该怎样认识“物流”面对物流理念不断丰富发展,物流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