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2讲)_《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docx_第1页
初三语文(第2讲)_《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docx_第2页
初三语文(第2讲)_《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docx_第3页
初三语文(第2讲)_《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docx_第4页
初三语文(第2讲)_《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 三 语 文(第2讲)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一、 教学内容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二、 教学目的a)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自然,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b) 体会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c) 体会有详有略,有明有暗的多变手法。d) 体会白描和拟人、比喻等手法对表现景物的作用。知识重点和学习难点一、鼎湖山听泉1、 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样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2关于鼎湖山 景观 鼎湖山在七星岩东面,相距约15千米鼎湖山重山复岭,幽谷纵横,溪瀑争流,山由砂、页岩构成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千米,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的游览区,位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游鼎湖山从东麓的“幽胜牌坊”人口,即是天溪景区,沿着溪流一路上山,群峰夹峙,古树婆婆,满目苍翠,经寒翠桥至半山亭,亭前峭壁上刻有“鼎湖”两字,笔力浑厚,亭上有联: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原来鼎湖胜景还在前面,此联既是鼓励,也道出真意。 过了半山亭,前行几十米至三岔路口,道旁有新建的日僧荣睿碑亭 从荣睿碑亭三岔路口右拐继续沿溪上山,可经飞水潭、积水潭、响水潭三个瀑布和草塘湖,一路上瀑水飞泻,溪水激流,其景雄丽壮秀,是风景区精华所在。飞瀑潭瀑布从30米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如白练凌空,十分壮观,瀑下潭水清澈,是个好的游泳场所,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曾来此游泳,附近石壁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游泳处”,系孙夫人宋庆龄所书,崖上建有观瀑亭。积水潭在飞水潭以上不远,又名浴龙池,瀑水下泻,中途被巨石一击,分成数段,如雪如雾高空回旋,故崖上建观雪亭。再往上的响水潭,瀑声轰然,声震山谷,建有听瀑亭。瀑水之上有两桥飞架溪上,如彩虹飞堑。 从三岔路口左拐,经补山亭、倚山亭可至庆云寺,寺初建于明崇恢年间,清初扩建,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 12 000平方米,殿宇重重,堂室深透,是华南四大古寺之一,寺内保存有“千人锅”、大铜钟及三百多年的白茶花树,被称为“镇山三宝”。建国后,在其附近建有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鼎湖山地处北纬20o 10,靠近北回归线。在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雨量稀少,沙漠连片,惟独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南亚一些地区,因受到夏季海洋风影响,雨量丰富,植物繁茂。鼎湖山处在东南亚季风区内,离海又近,能接受充沛的水汽,故山地林木葱茏,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根据调查统计,鼎湖山面积达17 000亩,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其中原始林有 2 000亩以上,境内有高等植物 2 000种,结构复杂,层次分明,林中还生活着数以百计的飞禽走兽和爬行动物种类,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如、苏铁、格木等,还有鼎湖山特有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等。它处于南亚热带,属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森林类型,受到中外科学家的重视。 1956年鼎湖山建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1979年被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组织接纳为自然保护网中的一员,在此设立定位研究站,在世界17个热带生态系统研究站中,是处在最北沿的一个,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意义。 (陈浩然: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字音字义:1)雀跃(quyu)高兴得像雀儿一样地跳跃。2)楹联(ynglin)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泛指对联。(楹:堂屋前部的柱子)3)怅惆(chngwng)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4)肃穆(sm)严肃安静。5)迥然(jingrn)形容差别很大。6)礼遇(ly)尊敬有礼的待遇。7)万籁俱寂(wn ln j j)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8)新陈代谢(xn chn di xi)向原指生物体经常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现在也泛指一切事物经过内部的新旧斗争,必然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9)遐想(xi xing )悠远的思索或想像。 4、全文结构: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岸边一寒翠桥山中一补山亭一庆云寺(半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出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地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一晚饭后一夜间。我们不妨把游踪(空间变化)看做纬线,把时间推移看做经线,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成为纵横交叉式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雨意尚未全消时登岸,初闻泉声如见泉影。第二部分(第23段),进山以后,见泉引发联想,爱上山泉。为后面的听泉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部分(第47段),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庭园漫步回旋或宕开。第四部分(第810段),借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5、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但是它不是直线前行,而是有着起伏跌宕的。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强有力的语言表达:6、文章工于取材。鼎湖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范围很广,可以写的内容相当之多,作者仅仅选取了第一天初到那个时段所见所闻所感,集中笔力去写山泉,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表现,而把树木、寺院、亭子放在从属的地位。不是像旅游指南或某些写景文章把景区中所有的景点和所有具有特色的地方都写到。 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膻变的历程,因而文章感情升华到顶点就显得相当自然。本文一开始时表现出来的心态有些怅然,七星岩之游“走得匆匆,看得蒙蒙”,想来鼎湖山也未必会有太多的收获。登桥以后泉声扑面而来,闻声如见泉影,“顿生雀跃之心”,心情一变。转下去,见泉思女,萌生爱意。观之不得,转而求听。听之中,生感,生悟,生愿,一切都很自然。 7、本文的话语运用追求典雅凝重,多用书面语,整散句夹杂,有变化,又有节律感。如“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再如“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前句中“非止一脉”,后句中“无可驻目之处点头会意”都是浅近的文言语句。在这两句之中,四字句占主体。8、拟人、比喻等修辞法的运用。 本文描摹泉形、泉声杂用拟人手法,如把泉水的时隐时现比做绕膝的女儿和自己撒娇,再如把钟声和泉声相应答比做老人呼唤忘返的孩子,比拟很得体,能够传情。 第8段用乐声来比喻泉声。交响乐,一般由管弦乐、铜管乐、弹拨乐组成,这些乐器,要分为各种声部,作者用提琴、弹拨乐器、铜管、低音提琴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符合了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再辨,最后才想像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二、林中小溪1、作者作品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计文(18731954)是20世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普里计文出生于俄罗斯奥廖尔省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童年时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乡村度过。曾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卢加地区做农艺师,后受著名民俗学家翁丘科夫委派,到当时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罗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泽地带进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1902年以后的10多年中,普里计文的多数时间都在路途、山水中度过,行吟漫游成为他一系列探求的开端。别列捷伊之泉的创作,具有转折意义,标志着普里什文咱然与人创作思想的生成。四五十年代是普里计文创作的全盛时期,没有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一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更广泛的声誉。本文就选自他的林中水滴。 在20世纪初,高尔基就认识到普里计文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性。他夸赞普里什文的作品言之有物、结构严整、内容丰富、真实可感,达到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未曾有过的完美。他在论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中赞叹道:“在您的作品中,对大地的热爱和关于大地的知识结合得十分完美,这一点,我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都还未曾见过。海尔基甚至将普里计文作为苏联文学的范本加以提倡:“通过他,我看到了似乎还不尽完善,却被一双天才之手描画的文学家的形象,苏联文学就应该是这样。”2、写作背景 普里什文在他81年的岁月中,用他那一双慧眼,观察开花的草,水滴和石头,水的歌声,白桦、秋叶、树根,乌鸦、田鼠、啄木鸟,幼芽发光的晚上,最高的一片树叶,感到冷的小白杨,有记性的松鼠他几乎总是在俄罗斯大地上旅行,他献给世界的,是一串串自然的珍珠。他告诉世人:“我的亲爱的人们,只要回想起自己的小径,真有说不完的话,我的脚踏遍了森林、草原、山庄,到处都有我的家”他的林中水滴便是他亲近自然,理解自然,描摩大自然的著作。3、重点字词1 )障碍(zhngi)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阻碍。2)毫不在乎(ho b zi hu)一点儿也不在意。3)涟漪( lin y)细小的波纹。4)乏味(f wi)没有趣味;缺少情趣。5)和煦(h x)温暖。6)寂寞(j m)孤单,冷清。7)洼地(w d)低洼的地方。8)干涸(gn h)(河道、池塘等)没水了。9)留连(li lin)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10)纹丝不动(wn s b dng)一点儿也不动。4、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起,点出小溪与森林的关系,交代了“我”这次小溪之行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自己见到的那条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抒发自己从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这是文章的主体,按照小溪的流程来划分又 可以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2一6段),溪水在小的和大的障碍面前夺关而行的情景以及作者感悟到的水声所表述的信念:一定会到达自由水域。 第二层(第713段),水流汇聚,彼此招呼,表示了对障碍的蔑视。 第三层(第1425段),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就是充满持续搏斗的道 第四层(第26一29段),在林中小路上所见到的景色:春草、白烨树的嫩 芽、春花,倾吐了自己对森林的深情。 第五层(第30一32段),小溪冲刷倒百年云杉,流到空地上,再分流然后合聚,揭示出小溪的信念:“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这是全文的高峰。 这五个层次,是顺着“我”的小溪之行逐渐展示出来的,作者以自己的感官去领略小溪奔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第三部分(第 33、34段),“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小溪终于到达了大洋。5、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人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6、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我”是目击者、见证人,“我”述说了小溪流经树林全程每一段中变化着的情态,所描写的景物也无不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和美学评价。他把我们拉进了作品,我们也仿佛随同他作了一次小溪之行。7、诗的深警和反复回荡的旋律。一般认为普里什文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属于散文诗,也有人认为是抒情哲理散文(如苏联版百科全书),作家自己喜。欢称为诗体随笔。尽管三者的说法有差异,但是都承认其作品有着共同的特征诗的因素很浓。本文的诗的因素首先表现在所揭示的道理的深刻上,作品不是止于赞颂小溪的冲击力上,而是深入下去表现它对障碍的看法,表现它对光明未来的信念,表现它对很琐生活的批判。文章用相形相比的方式赞颂了美的、代表前进力量的事物,从普普通通的道理上升到哲理的层面;其次是节奏的跳荡回旋上,文章不是步步进逼,衔接得很紧,有的地方常常跳开,在隔离了一段的地方又遥遥接上,如“早晚”前后重复了五次,呈现出回旋式上升的趋势。8、文章的语言活泼自然,带有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一, 带有口语色彩。就像是和你对话似的。比如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和一个相识已久的朋友谈活,没有一点做作。第二, 直接现实性。高尔基说过,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一切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写水急,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等一类泛泛的字眼,反而是把它活化,写它的情态变化,“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约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先写溪水的心态满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最后再作比拟。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灵气。和林区的自然环境密切交融赋予了作家睿智、深沉的性格,这些性格特点自然地融入其作品。比如第33段关于密林里空地的描写,把一些小生物写得灵动可爱,作家不是用世俗的眼光,不是从功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来审视自然的。结尾一段写得回肠荡气,表现出自我思想的升华。 9、难句理解。1)“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这一段话是对水塘的景色描写。上面一段话中写了,溪水“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透露出作者是蔑视这种平庸生活的。被冬雪压弯的大树,显得老态龙钟,枝条又果像蜘蛛一详细特的腿爬在水面上,显得很丑陋。不难看出,这些是象征着平庸的生活。2)“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 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这个语段包含两句话,彼此之间是承接关系。前一句是说,搏斗才创造出时间;后一句是说,搏斗的持续不断时间构成生活和我的意识。这里所说的生活和意识都是指有意义的。 3)“此情此景我觉得再好也没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赶到哪儿去了。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那和煦的太阳,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 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这段话的前一句,表示对这一方土地的深情留恋。后一句是解释如此留恋的原因自我摆脱了孤独感、失望情绪,融入了社会,感到温暖和幸福。“最后一名的我”是指被生活所抛弃。 同步练习一、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lin y ( ) h x( ) 洼( )地 干涸( )jing rn( ) xi xing( )二、 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1、万籁俱寂2、怅惆三、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遥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 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2、 “这万般泉声”中的“这”指代哪些声音?3、 通读选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4、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这句话写得好吗?为什么?(二) 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