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ocx_第1页
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ocx_第2页
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ocx_第3页
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ocx_第4页
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2008-09-22修改稿)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目 录前 言11 总则21.1 制定规范的目的21.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对象21.3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机21.4 分类管理划分依据21.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31.6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32 环境评价因子识别43 评价范围的确定53.1 电磁环境评价范围53.2 声环境评价范围53.3 生态评价范围54 环境敏感目标54.1 环境敏感目标的划分54.2 环境敏感目标描述64.3 输电线路跨越环境敏感点分析65 环境影响评价65.1 环境现状评价65.1.1 电磁环境65.1.1.1 测量指标、环境及频次65.1.1.2 测量布点75.1.1.3 测量方法及仪器75.1.1.4 结果及结论85.1.2 声环境85.1.2.1 测量指标、环境及频次85.1.2.2 测量布点85.1.2.3 测量方法及仪器85.1.2.4结果和结论95.1.3 水环境95.2 环境影响分析95.2.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95.2.1.1 噪声影响95.2.1.2 施工扬尘95.2.1.3 施工污水和固体废弃物95.2.1.4 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105.2.1.5 拆迁安置105.2.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05.2.2.1 电磁环境影响105.2.2.2 噪声影响125.2.2.3 运营期废水125.2.3 环境风险分析13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36.1 污染控制措施分析136.2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13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主要章节内容148 公众参与办法148.1 公众参与的对象和形式148.2 公告环境信息及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148.3 选线选址过程中的相关单位意见及咨询专家意见148.4 公众参与结果及分析159 评价结论与建议1610 附图与附件要求16附录A 报告书主要章节内容17 前 言为规范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输变电工程的环境管理,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对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及相关输变电工程环境评价管理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本规范规定了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等技术要求和相关环境管理办法,适用于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及电力供应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规范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主要编写单位有:湖北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评价研究所。本规范是指导性规范。本规范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提出。本规范湖北省环境保护局200年月日批准,于200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解释。湖北省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 总则1.1 制定规范的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湖北省辐射环境管理条例(草案),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制定的目的是规范湖北省220kV以及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工作,对国家输变电工程环境管理中未作规定的方面进行规范,对部分已有的规定进一步详细约定。1.2 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对象本规范规定了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及相关环境管理要求,适用于湖北省220kV、110kV交流高压输变电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3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机建设单位应该在建设项目工程选址、选线方案设计完成后(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开展环境评价工作,接受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该在取得项目环评委托书和相关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殊情况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所涉法条摘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1.4 分类管理划分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20kV以及下输变电工程项目类别属于E 6,在项目评价区范围内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均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敏感区定义参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三条(一)、(三)款。所涉法条摘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七条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进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应以填表的形式为主,并附专项分析报告。报告表各章节填写主要内容和结论,必要的分析过程以专项分析报告的形式附于报告表之后。1.6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进行评审,评审形式可以是会审或函审。评审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邀请的出席方包括:专家组、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以及其他必要的协作单位,评审会形成评审意见。函审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函审者名单,并出具书面通知,由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负责评审材料及评审意见的传递。环评单位按评审意见对报告书、报告表修改完成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6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3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5日内,分别做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以下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1)工程最高电压等级提高;(2)站址、线路路径发生变更导致其环境敏感程度提高;(3)变电站主变压器数量、主变容量增加;(4)变电站布置形式由室内布置或地埋式布置变更为室外布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原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所涉法条摘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2 环境评价因子识别输变电工程建设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噪声、生态破坏、废水和废气;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和废水。不同建设性质、建设规模的工程其环境影响有所不同。典型输变电工程的环境评价因子参见表2-1。表2-1 典型输变电工程环境评价因子一览表评价因子220kV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及电缆变电站输电线路及电缆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征地不征地有挖填方无挖填方新征地不征地有挖填方无挖填方施工期噪声-地表水-生态环境-运营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地表水-环境风险-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3 评价范围的确定3.1 电磁环境评价范围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参见表3-1。表3-1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评价范围电压等级评价范围变电站输电线路输电电缆110kV围墙外30m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边电缆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220kV围墙外40m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边电缆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注:如果变电站没有专设围墙,则以其征地红线代替。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3.2 声环境评价范围变电站的噪声评价范围应遵照HJ/T2.4中的规定确定,输电线路工程声环境评价范围为电力线路保护区两侧各30m的带状区域,输电电缆运行期无噪声影响,可不作评价。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3.3 生态评价范围生态评价范围应遵照HJ/T19中的规定确定。对影响到HJ/T19中确定的敏感区时,生态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是能够说明该敏感区的生态整体性特点;如不影响到敏感区,生态评价范围为电力线路两侧各100m带状区域和变电站围墙外100m的区域。线路工程生态评价范围的确定应掌握“点线结合、以点带线、以点为主、重点突出”的原则。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4 环境敏感目标4.1 环境敏感目标的划分环境敏感目标指可能受到项目带来的环境影响的对象,主要包括居民区、文教区、医院及疗养区等人群长时间居住、工作和停留的场所,以及重要水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表示上以地理名称、行政区名称等命名。环境敏感点主要指环境敏感目标区域中具体的居民,表示上以户名、楼房号等命名。4.2 环境敏感目标描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列表并附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保护目标名称、类型、受影响人口及其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对重要的环境敏感目标应给出图像资料。下表为一典型的环境敏感目标统计表。表4-1 某工程环境敏感目标统计表序号名称相对位置关系类型/功能特点描述人口影响因子其他1距工程的距离,方位居民、学校、医院、政府机关、水体、保护区,等等房屋楼层数、高度、结构、房顶形式等;水体类型、水质、用途等;保护区类型、范围等;人口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污水、固体废物、交通影响、生态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24.3 输电线路跨越环境敏感点分析对于拟建线路跨越环境敏感点,如果敏感点占地范围较小,环保措施中应建议线路避让,避免跨越敏感点;如果无法避让必须跨越敏感点,应分析线路跨越时应保持的最低净空距离。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5 环境影响评价5.1 环境现状评价5.1.1 电磁环境5.1.1.1 测量指标、环境及频次监测指标为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监测工作应在无雨、无雾、无雪的好天气条件下进行,在确定的监测点位或监测路径昼间测量一次。5.1.1.2 测量布点测量点位包括:(1)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对于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电磁环境敏感点进行定点测量。测量应选在目标朝向建设项目的一侧,并与周围建筑物的空间距离保持在1.5米以上。(2)拟新建的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输电电缆沿线环境新建变电站站址处监测点位可选取在站址中心处,若站址附近存在其他电磁环境干扰源及环境敏感目标,还应增设靠近电磁环境干扰源及环境敏感目标的站址围墙处点位。对拟新建输电线路、输电电缆沿线环境进行监测,可根据区域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设测量点位。在线路交叉跨越、跨越或临近环境敏感点、线路拐点处应增设点位。对于输电电缆可只监测工频磁场强度。(3)拟改扩建的变电站、输电线路、输电电缆对于拟扩建的变电站,应该在变电站围墙四周围墙外垂直于围墙1m处各布设一个点进行测量,并在高压侧或距带电构架较近的围墙外侧选择一条监测路径(避开进出线),垂直于围墙方向并以距离围墙1m 处为起点进行衰减监测,在距围墙20m 内测点间距为2m、距围墙20m 外为5m,依次测至评价范围边界止。若站址外环境不能满足上述布点条件时,可适当修改布点方案,并说明理由。对于拟改建的输电线路,若线路在带电运行情况下,应选择远离变电站处杆塔间导线进行衰减监测,监测路径应以导线弧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量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在距原点10m 内测点间距为2m、之外为5m,依次测至评价范围边界止。一般一条线路可布设12条监测路径。在线路已停用,以及拟建线路与旧线不同路径段,可参照上述新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现状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在线路交叉跨越、跨越或临近环境敏感点处应增设监测路径或监测点。对于输电电缆,可只监测工频磁场强度,方式参照上述输电线路监测方法。5.1.1.3 测量方法及仪器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监测应遵照HJ/T10.2 及DL/T988 中的规定。5.1.1.4 结果及结论环评报告中应附照片和图片说明监测点位及监测路径的环境及布设情况,列表给出监测结果,同时也可用图线形式给出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对监测结果,采用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监测应该由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或通过计量部门计量认证的单位监测,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相关资质证明应附在监测报告中。5.1.2 声环境5.1.2.1 测量指标、环境及频次测量指标为等效连续A 声级。测量的气象条件应无雨、无雪、风力小于四级(5.5m/s)。在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应加防风罩。每个确定的测量点位应在昼、夜各测量一次。5.1.2.2 测量布点测量点位包括:(1)声环境敏感目标对于环境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点进行定点测量。(2)拟新建的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沿线环境新建变电站站址处监测点位可选取在站址中心处,若站址附近存在其他噪声源,还应增设靠近噪声源的站址围墙处点位。对拟新建输电线路沿线环境进行监测,可根据线路长度进行均匀布点,一般每20km应设一个点位,在线路交叉跨越、跨越或临近环境敏感点处应增设点位。(3)拟改扩建的变电站、输电线路对于拟扩建的变电站,应该在变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各布设一个点进行测量。若站址外环境不能满足上述布点条件时,可适当修改布点方案,并说明理由。对于拟改建的输电线路,监测方式参照上述新建输电线路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法。5.1.2.3 测量方法及仪器测量方法应遵照GB/T14623、GB12349 的规定,并应给出测量仪器及实施过程的记录。5.1.2.4结果和结论列表给出监测结果,并采用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5.1.3 水环境概要说明输变电工程污水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现状。5.2 环境影响分析5.2.1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5.2.1.1 噪声影响变电站工程建设期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应遵照HJ/T2.4 中的规定,执行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规定的各种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应根据机械的噪声源强及作业强度对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噪声强度及达标距离进行预测,提出具体的施工过程降噪措施。工程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实测值及达标计算值可参照表5-1。表5-1 施工机械噪声实测值及达标计算值施工机械测点与噪声源距离 (m)实测值dB(A)GB12523-90标准dB(A)达标距离 (m)昼夜昼夜挖掘机1591755590950推土机1587755560600搅拌机7.581705527150振荡器7.581705527100线路工程建设期噪声影响主要从对周边噪声敏感目标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时间分布、时间长度及控制作业时段等方面进行分析。5.2.1.2 施工扬尘变电站新建工程建设期长、施工区域集中、开挖面积大、施工堆料多,易产生扬尘影响。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和线路工程不易产生扬尘影响。建设期扬尘影响主要从文明施工、控制物料裸露、合理堆料、定期洒水等施工管理及临时预防措施方面进行分析。5.2.1.3 施工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变电站新建工程由于建设期长、施工人员多、物料冲洗多,建设期会产生污水。线路工程在跨越地表水体时施工期可能对被跨越的地表水体产生环境污染。变电站改扩建工程施工污水影响较小。建设期污水影响主要从文明施工、合理排水、防止漫排等施工管理及临时预防措施方面进行分析。变电站新建工程涉及挖填方、基础建设及房屋构建,会产生施工废料;线路工程的塔基建筑、拆除也会产生一定施工废料;同时施工人员也会带来少量生活垃圾。建设期的固体废弃物影响主要从文明施工、合理安排废料去向、垃圾集中堆放及时清运、防止随意抛弃等施工管理及临时预防措施方面进行分析。5.2.1.4 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变电站场地平整、线路塔基地表的开挖而改变地表植被状态和环境外观,以及为运输需要而临时占用土地,改变植被状态。输变电工程中的线路工程属于点位间隔式占地,对生态环境的连通程度不构成不可逆的影响,且其中的大部分占地属于施工临时性占地,生态影响较小并且是可逆的。建设期生态影响主要从方案比选、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进行分析。输变电新建工程涉及挖填方,可能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应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说明工程涉及区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输变电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治理效果。5.2.1.5 拆迁安置拆迁对象主要是指民房。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的拆迁内容,给出拆迁面积、拆迁户数及人口等情况。5.2.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5.2.2.1 电磁环境影响输变电工程按照不同分类管理等级划分进行不同深度的电磁环境评价工作内容,具体参见表10-1。表10-1 报告书、表、登记表电磁环境评价工作内容输电线路变电站现状评价类比评价模式预测现状评价类比评价模式预测报告书覆盖全部敏感目标覆盖全部敏感目标报告表典型敏感目标典型敏感目标登记表可利用资料数据可利用资料数据简要分析注:表格中表示进行该项评价工作,表示不进行。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22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运营期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类比分析或模式预测的方式进行,对于运营后电磁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可只进行简单分析。典型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预测方法可参见表10-1。表10-1 典型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预测方法选择项目类型预测方法变电站输电线路输电电缆220kV110kV220kV110kV220kV110kV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新建改扩建类比分析模式预测简单分析(1)类比分析采用类比分析对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时,应列表论述选择的类比工程与原工程项目的可比性。变电站的类比分析应选择电压等级相同、布置形式相同(户外/半室内/室内/地埋式)、主变容量相近、外部环境相似的同类站进行比较;输电线路的类比分析应选择电压等级相同、回数相同、线高相近、杆塔形式和导线型号相近、所处环境相似的线路进行比较。类比的数据应以表格、趋势图线等方式表达,并对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范围、满足对应标准或要求的范围、最大值出现的区域范围进行分析。采用类比分析进行评价时,如果现有同类型工程资料不满足类比的条件,可选取适合的类似工程进行现状监测以取得类比数据,监测方法可参照10.1中“测量点位及布点方法”和“监测方法及仪器”。(2)输电线路工程模式预测根据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线高、线距、导线形式、额定工况等参数,可计算其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其影响范围,从而预测其环境影响。预测可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的推荐方法计算交流架空输电线路非畸变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具体内容参见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附录A、附录B。预测结果应以表格和等值线图、趋势线图的方式表述。预测结果应给出最大值、符合标准的值以及对应位置。5.2.2.2 噪声影响输电线路运行期的噪声影响可用类比分析的方式进行评价,变电站运行期的噪声影响可用模式预测的方式进行评价,输电电缆运行期噪声影响不进行评价。(1)输电线路工程类比评价采用类比分析对输电线路工程的噪声影响进行预测时,应列表论述选择的类比线路与原工程线路的可比性,选择电压等级相同、回数相同、线高相近、杆塔形式和导线型号相近、外部环境条件及运行工况相似的线路进行比较。采用类比分析进行评价时,如果现有同类型工程资料不满足类比的条件,可选取适合的类似工程进行现状监测以取得类比数据。对类比线路的噪声进行监测,应以导线弧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量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5m,依次测量至评价范围外侧1m 止。对环境噪声敏感目标进行监测,应在目标靠近线路侧围墙外1m处布点进行定点测量。类比结果应以表格或图线等方式表达。根据线路工程噪声源强类比测量结果,分析线路工程噪声源强,预测线路工程噪声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满足对应标准的范围、最大值出现的区域范围,以及可能采取的减缓和回避措施。测量方法及仪器应遵照GB/T14623 中的规定执行。(2)模式预测评价对于变电站的噪声评价,可采用HJ/T2.4 中的室外工业噪声预测模式预测其噪声影响。主要声源的源强可选用设计值,也可通过类比测量确定。按照HJ/T2.4 的要求,结合工程的具体运行工况和总平面布置,先计算各倍频程声压级的距离衰减,合成后确定厂界噪声的声级值、或与现状值叠加后确定敏感点的声级值。预测结果应以表格或等声级图的方式表述。通过对照标准,评价预测结果。5.2.2.3 运营期废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以及区域水体功能区划,主要从水量、处理方式、排放去向以及受纳水体情况等方面对变电站、换流站工程的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或分析评价。5.2.3 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评价主要考察的指标包括:变电站集油沟、池容量能否满足变压器检修及事故中的泄漏油排放;变压器检修及事故中的泄漏油最终处置措施;变电站SF6断路器事故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6.1 污染控制措施分析评价中应根据对工程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对工程设计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完备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指出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补充和完善建议。环保措施建议包括选线的要求、避让具体居民区的要求、抬高线高的要求等。如需划定规划控制范围,应论述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并给出输变电工程依据法规和标准确定的规划保护范围的图示。生态保护措施应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点位上,并特别注意施工建设期的环保措施。对变电站产生的危险废物的收集、管理和处置,因依据GB18484 和GB18597的规定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对各项环保措施应明确责任方和完成要求,对于承包工程的单位应明确其环保职责。6.2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技术可行、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对于关键性、创新性的环境保护设施,应调查国内外同类措施实际运行结果,分析、论证该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论证工程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实现达标、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可行性。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主要章节内容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章节框架见附录A。8 公众参与办法8.1 公众参与的对象和形式公众参与的对象应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区域均衡性和随机性,包括直接受影响的居民、单位、拆迁对象、利益相关公众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应列出公众参与对象的名单及其基本情况。公众参与可根据输变电工程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选择采取公告、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参与过程中宜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文件,正确宣传、引导公众全面、正确地理解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8.2 公告环境信息及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公告环境信息的方式包括发布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等。公告环境信息的内容应包括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地点、线路路径、主要污染因子(电磁环境、噪声、占地等)的影响范围、所采取的环保措施及预期效果、对公众的环保承诺、与工程相关的其他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步结论等,并应说明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时限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应包括对工程的态度、对选线选址的态度、对主要环境影响的认识、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与要求等。8.3 选线选址过程中的相关单位意见及咨询专家意见相关单位以法人形式参与输变电工程的选线选址或对输变电工程发表意见也是一种公众参与形式。在工程审批、技术评估或其他过程中环境保护专家、特定专业的专家、关心工程建设的专家,对工程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一种公众参与形式。咨询专家意见主要以文件或会议纪要为主。调查公众意见(1)调查方法调查公众意见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或者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以及其他等形式。调查公众意见宜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便于对调查对象的意见作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应简洁明了,以选项为主,辅以必要的意见与建议的征询内容。(2)样本数对于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根据直接涉及到的人口数量,调查样本总数一般不小于100份、单个变电站一般不少于50份,对于人口稀少地区可适当减少。同时,调查样本中评价范围内的样本数应不少于总数的70%。(3)调查内容调查应包括对工程实施的态度,还可包括如下内容:对工程的了解程度、对当地环境问题的认识与评价、对工程选线选址的态度、对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包括相关特征因子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土地占用、景观等因素的影响)的认识及态度、对工程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议、对工程拆迁、扰民问题的态度与要求、不支持工程建设的原因等。调查问卷中还应包含工程基本情况简介、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搜集(如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地址、与工程的关系)、调查人员的联系方式等内容。项目环境影响调查问卷样卷参见附录C。(4)调查结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简述调查样本数、有效样本数、调查对象的数量、基本资料统计情况、相关团体及基层组织的数量、受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数量等。可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统计调查对象对各调查内容表达意见的人数及其比例、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情况。8.4 公众参与结果及分析按有关单位、咨询专家意见、调查公众意见、公告反馈意见等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对每一类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给出采纳或未采纳的建议并说明理由。对公众不支持工程建设的要给出原因分析,并给出处理建议。该项内容依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2008年1月29日稿)9 评价结论与建议编写评价结论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输变电工程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编写结论与编写报告书其他部分一样,应文字简洁、准确,宜分条叙述,以便阅读。评价结论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污染因子超过了标准,某些重要的生态破坏现象等。(2)根据工程分析结果,简要说明输变电工程的影响源和污染源的位置、数量,污染因子的种类、浓度、强度、量、产生或排放方式、去向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