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ppt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ppt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ppt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ppt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苗族风俗节,制作人:杨正发 任俊 查询资料:支玲玲 陈万娅 刘会 整理:方佳丽 杨茜茜 何胜 指导老师:李尧军,黔西南所辖地域殷朝为荆州西南裔,称为“鬼方”。周朝属越地,春秋时期属牂牁国,战国时期属夜郎国。秦朝设立郡县制、归象郡领属,秦末又属夜郎国。西汉时期分属牂牁郡和夜郎国所辖。三国时期分属牂牁郡和兴古郡。两晋时期分属夜郎郡和西平郡,隶属于宁州。南北朝时期,肖梁时属于爨蛮,又称“乌蛮”,陈、隋时,属于东爨。唐初,分别属于黔中道、剑南道及国。唐中、晚期,分别属于于矢部及罗甸国。宋朝中晚期分别属于自杞国及罗甸国。元代,分别属于云南行省曲靖宣慰司的普定路、普安路和湖广行省八番顺元宣慰司的泗城州。明代,分别属于贵州安顺军民府的普安卫、安南卫和广西布政司的泗城州安隆长官司。明末,南明永历王朝搬迁安龙,改安隆千户所为安龙府,属于云南行省。清代,属贵州行省,设有南笼厅、南笼府、兴义府、永丰州、普安县、安南县、兴义县。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末变更,府址设在今安龙县城,辖贞丰州(今贞丰县及望谟县一部分)、册亨州(今册亨县)、普安县(今普安)、新城县(今兴仁)、安南县(今晴隆)、兴义县(今兴义)和捧鲊巡检(今兴义捧鲊镇)。 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兴义府,设立贵西道,驻今安龙。民国九年(1920年),撤销贵西道,各县直属贵州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兴仁县。辖兴仁、兴义、盘县、安龙、贞丰、安南(今晴隆)、普安、册亨八县,称为“盘江八属”。直至解放。,历史背景,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 四月八、 龙舟节、 吃新节、 赶秋节、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 四月八、 龙舟节、 吃新节、 赶秋节、 花山节、 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花山节、 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苗年,苗年是苗族同胞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苗族人认为,一年只有热、冷两个季节,二者交替的农历十月,既是热季的结束、冷季的开始,也是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在苗族人口占83.6%的贵州省雷山县,你能看到最为隆重、盛大的苗年庆祝仪式。,居住在贵州苗岭主峰雷公山下的苗族同胞,至今仍然保留着“以十月为岁首”的周代纪年法,每到阴历十月,五谷入仓的苗家山寨一派欢腾。芦笙声、铜鼓声、酒歌声,此起彼伏。苗族的新年就在这声震山谷的欢乐声中开始了。 苗年延续的时间不尽一致。有的村寨过五天、九天,有的村寨过十三天,取单数。每年阴历十月上中旬的卯(兔)日开始过苗年,卯(兔)日的前一天属虎(寅),村民说虎克猪是杀猪的好日子。当天早晨,村民家家户户杀猪过年,主宾吃汤喝酒。,第二天属卯(兔)日,家家蒸糯米饭,打糍粑,一来自家吃,二来馈赠亲友。当天以糍粑和糯米饭作主食,相信吃糍粑,可以堵鼠洞。这天被视为旧年的最后一天,相当于除夕,到了夜间,神秘的祭祀活动开始 鸡叫时分,已进入第三天的辰(龙)日凌晨,当家的男人起床、杀鸡、煮饭,并用钱纸贴在室内的岩爹、岩妈、祖灵、保爷、门楣、炉灶、猪圈、牛圈、犁耙、碓磨以及村外的保爷桥、保爷凳、岩菩萨、保寨树等物上。特别还要由一老一少带上钱纸糯米饭摸黑出门祭果树。小孩爬到树上,给树贴纸、喂饭。大人站在地上敲击果树问道:“今年结不结?”小孩在树上大声回答:“结!”“大不大?”“大!”“甜不甜?”“甜!”“落不落?”“不落!”仪式结束,孩子就近捡块鹅卵石,用事先预备的草绳捆绑好,当做牲口拉回家,放在堂屋东壁下,虔诚地供起来。 做完上述一切,当家的男人唤醒家中女性,梳洗用餐。此时天已蒙蒙亮,挂在屋檐下的画眉叽叽喳喳叫了起来。被叫醒的姑娘和年轻媳妇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登上木梯梳头。向上登三级,背朝楼梯面向楼板,向下梳头,落下的头发要细心捡起来,捆好备用。据说:如此头发才能长得好,便于绾髻插银饰。,的劳作要注意,不扫地,不倒水,吃饭时也不能泡汤,不准吹气。如果泡汤、吹气,新的一年里,就会山水冲垮田地,山风吹倒庄稼。男主人凌晨杀鸡、杀鸭、开始做饭菜时,姑娘妇女急着起早抬水,起得越早,抬水越早的妇女越勤快。 这天早上因是辰(龙)日,先在自家吃饭后,开始喝“串寨酒”这也是必须遵守的,喝“串寨酒”时,男主人先登门(先从本房族亲兄弟开始),一来兄弟祝贺新年,叙之一年来的劳动所得,二来是加强兄弟之间与寨邻间的团结,以示来年家庭五谷丰登,全寨团结和睦。“串寨酒”男主人先到,“唧担”祭祀后,女主人随后参与,可以一起喝串寨酒。从前,串寨不唱酒歌,原因大概是同一家族互不嬉戏。可如今改革开放了,不唱敬酒歌,酒兴上不来,也就破例了。他们唱歌敬客人,彼此也互唱互敬,但敬婶子与敬兄弟姊妹还是有些不同,敬前者似乎活跃一些。敬酒可有规矩,由家中女主人先从最老的辈份最大的或客人敬起,敬到最后一个人,那个人得站起来与敬酒的女主人一起喝交杯酒,否则,你就失礼了。 第四天已(蛇)日开始斗牛,又称“牛打架”,也有斗鸡的,即是家族、寨邻都拉牛(或鸡)到规定的场地进行斗牛(斗鸡)。男女老少都集拢于此看热闹,亲朋好友也集中于此,共叙情谊,互邀喝酒(不限于亲兄弟),一派喜庆丰收,团结和睦景象。 申(猴)日是苗年第7天,活动有了新内容。前几天主要是吃喝,往后转为娱乐了。“猴”日午后,保管铜鼓的“文化寨老”,用香纸、鞭炮、米酒、鲤鱼等“唧担”祭祀“醒鼓”,先在旧鼓坪上跳几圈,后移至新鼓坪上继续跳。他们家人跳过后,全寨男女老少、寨外来客才能跟着跳。众人身着节日盛装,在芒筒、芦笙伴奏下踩铜鼓的节拍,围着鼓柱跳舞,这叫“踩铜鼓”。入夜,寨中姑娘与寨外青年在寨边、村头或河边寨子规定的游方场上对唱情歌,苗话叫“游方”。踩鼓、游方,延续到子(鼠)日才结束。,四月八,苗族四月八是 苗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每逢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 人们在一起吹 笙、跳舞、唱山歌、荡秋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于四月初八光荣牺牲。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龙舟节,苗族人划龙舟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也流传著几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都与龙图腾和祈福有关。龙舟造好之后,要祭祀和庆祝一番。由全寨每户视其家境情况凑钱物进行,全寨老少于龙船棚内欢宴,并击鼓跳舞唱歌,兴尽始散,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或七月十三日,雷公山区一带的苗族人民都欢度一年一度“脑戛列”或“脑戛先”(吃新节),且以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昼歌夜舞,人山人海,不亚于过苗年。 为什么苗族人民隆重欢度吃新节?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生活在世间的人只好在深山老林里打野兽、猎飞禽、摘野果、野菜度日,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得谷种,住在南天门下的苗族祖先耇先、老里动尽脑子,想尽办法苦苦思索,耇里灵机一动,给耇先出个主意:世间地广物博,珍禽异兽多。煮先脑子开窍,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与耇嚆调换得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木板仓库里,等开春播种。没想到一天晚上,手杆很长很长的尼者(耗子)于攀着天边边,借着灯光,踩着石堆,不停地舂着蕨粑根,一时不小心,碰了天灯,恰恰掉落到木板仓库顶上,顿时谷仓起了火,越烧越大,无法扑灭。谷子在仓里乱蹦乱闯,最后乘着火烟飞上天,跑回耇嚆家去了。 花很大代价换来的谷种跑了,耇先很苦恼。想来想去,决定重找耇嚆,请他劝回谷种。哪知耇嚆死活不认帐。硬讲谷种没上天。耇先耐心劝说,把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耇嚆还是不承认。没法子只好再拿珍禽异兽去换谷种。不通情理的耇嚆仍死活不答应。耇先连续九天九夜苦思苦想,想出了一条妙计;等谷子成熟时候,派一只狗到谷田里去打几个滚,让谷种粘在狗毛上带回来。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正要出发时,耇先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穗有五尺长的谷种。但狗因心情太急,走到南天门下,不小心绊倒石头,跌了一跤,打了好几个滚,待起来时,却把耇先交待的话记颠倒了。结果,狗跑到一块禾穗只有五寸长的田里,赶忙打了几个滚就往回跑。耇嚆得知了派狗取谷种的消息,早派九十九个彪壮的武士把守在桥头,当狗回到天桥时,被打落天河里,武士们都以为天河宽,深得没底,狗只有死路一条,量它有十二条命也泅不过河回去,谷粒也早被水冲洗光了。这样一想,都乐哈哈地向耇嚆报功领赏去了。但万万没想到,狗会泅水,落入天河后把尾巴高高地翘在水面上,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泅过了天河,回到了人间。尾巴上恰恰还粘有九颗谷种。 有了谷种,耇先欢喜不得了,便把原先准备拿去换回谷种的珍禽异兽杀给狗吃,以作酬劳。同时,犁田播种。他用山坳做牛轭,山岭做犁腿,岩山做犁柱,石头做犁脚,山头做犁把,捉来旋风做犁索,架着犀牛,犁东又耙西,犁了九天九夜,犁遍了天下旮旮旯旯。播种后,耇先日夜细心管理,那只狗也一直守卫在田坎边,不准麻雀害鸟及耗子等挨边。古历六月初六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五寸长的谷穗。一个月后,谷穗变成金闪闪,黄澄澄,胀鼓鼓的谷粒。古历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种一周年的日子,耇先乐融融地摘了九升谷子,剥去壳壳,煮一锅白米饭,一尝,很香。这时,耇先和耇里想到谷种是狗冒着性命危险取来的,便先舀三大碗给狗先吃,自己才尝新。剩下的谷子,留来做种,年年撒种栽插,使旮旮旯旯都有了谷种,人们都吃上了白米饭。七月十三日前后谷子已成熟了,为了记住这个日子,耇先便把这天定为“吃新节”,一直传下来。后来一部分苗族人民提前过节,把“脑戛先”改为“脑戛列”(即吃秧包),节日改在古历六月八日(卯日)过。为隆重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一到节日,苗族人民就举行各种聚会,赶热闹场、跳芦笙、跳铜鼓,辄夜欢歌,热烈庆祝,吃新节,苗族赶秋节每年“立秋”这一天是湘西苗族人民传统的“赶秋”。赶秋节赶秋原来的意思是赶秋“千”,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英俊苗族青年。他不仅聪明勇敢为人正直,而且乐于帮助别人,苗家人很喜欢他。巴贵达惹还没婚配,媒人们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说亲,九十九寨的姑娘们都暗暗地爱着他,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中意的。他心中的姑娘在哪里呢?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巴贵达惹正在山里打猎,忽然他看到一只老鹰抓着一件东西飞了,便弯弓拉箭将老鹰射下,仔细一看,原来老鹰抓的是一只漂亮的绣花鞋。巴贵达惹想,能绣这么漂亮鞋子的姑娘,一定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巴贵达惹便决心要娶到这位群威群胆。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制造了一种可坐人的秋千,让附近的姑娘们来荡秋千玩。这时,他拿着花鞋到秋千场去逐一核对,终于找到了这位美丽的姑娘,于是和她结为连理。巴贵达惹寻找姑娘的秋千演变成了人们有趣的娱乐工具。 古代湘西和贵州松桃地区农业生产还不发达。在秋收之前,大家还得上山打猎以补充粮食的不足。当人们抬着猎物回来,正是禾谷收获之时。于是大家架起巴贵达惹发明的秋千,于农历立秋这一天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坝子里、山沟上,一来欢迎捕猎的人归来,二来祝贺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在秋场上,人们以兽皮作的鼓、兽骨作的锤,击鼓行乐。于是巴贵达惹发起的赶秋,赋予了新的节日意义,赶秋(千)变成了赶秋,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赶秋节的主要活动是玩秋千。这种秋千很特殊,其状如纺车高约十余米,在轮辐上系着八个或十二个秋千。站在秋千架迦上的人,用手推动它旋转。旋转加快秋千架上下一片欢呼声。赶秋节有个规矩:凡是上秋千的人都要会唱歌。当快速旋转的秋千突然停下来时,谁停在最上面谁就要独唱。有的姑娘和小伙子总愿停在顶上,愉快地亮歌喉以博得众人的喝采,赢得异性的爱慕。赶秋节上的舞彩狮彩龙球赛歌舞等活动也深深吸引着不少观众。贸易摊前人们可以选购所需的物品。赶秋节快结束时按苗族的俗,要推选两位有名望的苗民,扮“秋老人”向人们预祝丰收和幸福,苗族赶秋节,花山节是马关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又称“踩花山”,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杆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彩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 花山节最重要的活动是倒爬花杆。爬杆者须背贴花杆,双手向上反扳,头朝下脚在上,一纵一纵地向上跃,谁爬到杆顶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是“花杆王”。 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民国时期编撰的马关县志风俗志就有如下记述:每到正月“踩花山”,山场一开,“众苗女遥立场外作羞涩不前态,有苗男子以油脂涂予长绳,两人拉其端围之,故作欲污女衣之状,诸苗女乃被迫入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