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综述_第1页
设备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综述_第2页
设备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综述_第3页
设备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综述_第4页
设备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设备管理制度及考核标准(试行)二一一年一月为搞好设备的精心维护和科学检修,不断提高维护检修质量,本规程以中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为基础,结合本公司所使用的设备,摘选录入相关内容。并根据实际使用经验,作了适当改动。对尚未使用的设备类型暂不录入,待以后修订。本规程作为公司设备检修工作的技术标准,对日常检修维护工作起指导作用。本规程输录人: 红岩 审批: 审核: 编制:目 录设备篇设备管理责任制度-2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4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8设备密封管理制度-11设备润滑管理制度-16设备巡检/包机管理制度-21备机管理制度-24特种设备管理制度-26设备检修管理制度-32供用电管理制度-39仪表管理制度-43计量分级管理制度-48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52备品备件管理制度-55修旧利废管理制度-58设备事故管理制度-60设备更新改造和报废管理制度-64设备检查评级管理标准-67附件三:设备管理考核标准-71设备管理责任制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总则2.1.1实行各级首长负责制,“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2.1.2搞好设备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2.2职责2.2.1编写、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实施。2.2.2编制专业计划、方案、预案,并监督检查实施。2.2.3协调处理装置中出现的相应问题,不断提升装置的运行质量。2.2.4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处理工作,对设备事故做到“四不放过”。2.2.5组织员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2.2.6组织开展日常性、季节性、专业性、综合性的检查,并进行评比考核。2.2.7根据需要,随时向上级汇报各种报表。2.2.8严格各项制度、各种规程、各条指令、各种票证管理,保持设备完好,保证装置的运转率、负荷率等经济指标。不断提升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档次。2.2.9 对本公司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安全运行负全面责任。及时消除装置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安全运行。2.2.10执行有关设备运行、操作的安全规定。负责因违章作业、维护不周造成的设备事故处理工作。按时填报设备事故报告。2.2.11负责制(修 )定设备操作规程,使设备在安全、稳定的工艺条件下运行。2.2.12组织开展设备检查评级工作,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现场跑、冒、滴、漏现象,提高设备完好水平。2.2.13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编写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方案,制定安全检修措施,实施设备安全检修。2.2.14严格检修票证制度,确保作业过程中员工和设备安全。2.2.15做好检修中的安全技术工作,加强安全技术教育,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安全检修。2.2.16做好检修过程管理,确保检修质量,杜绝返工现象,按时完成检修任务。2.2.17参与设备检修后的质量验收、性能考核工作和交接确认工作。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使用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的管理。2.2 设备标准2.2.1 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2.2.2 设备技术标准是指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的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和设备检修规程。2.2.3 设备管理标准是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并结合各级责任制,制定的相应工作标准。2.3 设备的定额管理2.3.1 设备定额管理包括: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备品配件定额、材料消耗和储备定额。2.3.2 应建立执行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进行统计,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2.4 技术资料档案。要根据本企业档案资料的分管情况建立设备技术资料、档案。2.4.1一览表。包括:设备一览表,建(构)筑物一览表。2.4.2设备技术档案2.4.2.1主管部门要健全本企业管控设备的技术档案,使用单位要有所辖设备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范,及时整理填写、归档、完善。2.4.2.2设备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2.4.2.2.1档案目录;2.4.2.2.2安装使用说明书,制造合格证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监检证,产品质量证明书,设备安装、调试记录等;2.4.2.2.3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2.4.2.2.4设备参数表,主要内容包括:a设备的编号、位号、名称、主要规格、制造厂/商、安装地点、投产/投用时间、主要技术参数;b主要附属设备的名称、规格、制造厂商、主要技术参数;c主要零部件的名称、型号规格、材质、数量、厂家。2.4.2.2.5履历及故障、检修记录;2.4.2.2.6累计运转时间统计;2.4.2.2.7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2.4.2.2.8大修任务书及质量验收单;2.4.2.2.9检修安全技术方案;2.4.2.2.10变动、更新记录等。2.4.2.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2.4.2.4企业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企业管网图(包括地下管网图)、电缆图。2.4.3台账、报表2.4.3.1台帐2.4.3.1.1密封台帐,包含对漏点统计及消除记录;2.4.3.1.2润滑台账(润滑手册)。2.4.3.1.3 锅炉、压力容器台账;2.4.3.1.4 压力管道台帐;2.4.3.1.5 机会检修(待检修)台账;2.4.3.1.6设备隐患整改台账;2.4.3.1.7巡检记录。2.4.3.1.8安全附件台账及校验、更换记录;2.4.3.1.9计量器具台账及校验、更换记录;2.4.3.1.10修旧利废台账;2.4.3.1.11设备事故台账;2.4.3.2报表。有月报、季报、年报,主要内容包括:2.4.3.2.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包括:设备台数、完好率、泄漏率等;2.4.3.2.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包括:运转时间、运转率、负荷率、停机时间及原因(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待料停机)等;2.4.3.2.3检修情况汇总表。包括:计划检修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检修计划完成率等;2.4.3.2.4设备事故汇总表。包括:事故次数、原因、累计停机时间等。2.4.3.3计划2.4.3.3.1月检修项目及备件、材料计划;2.4.3.3.2临时停车抢修项目及备件、材料计划;2.4.3.3.3大修项目及备件、材料等物资计划;2.4.3.3.4年度大、中、小修项目及备件、材料等物资计划。2.5技术资料的保管2.5.1企业档案室负责图纸和设备随机资料的保管和借阅等管理工作。2.5.2使用单位负责测绘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并提供加工使用。2.5.3设备转移、调拨时,其档案随设备调出。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公司资料室存查。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使用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 设备的维护保养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的操作、巡检、诊断、清扫、加油、处理微小问题等来实现的,因此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必须制订(修订)设备维护保养规程。2.1.1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是设备维护人员的操作法规,必须贯彻执行。2.1.2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必须有下列内容:2.1.2.1 设备技术性能;2.1.2.2 维护内容和周期;2.1.2.3 维护方法及质量标准;2.1.2.4 实现设备维护工作闭环管理;2.1.2.5 维护中常见故障的处理。2.1.3 设备(装置)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规程。2.1.4 编制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的工作步骤:2.1.4.1 熟悉图纸、说明书等资料;2.1.4.2 查阅原始资料,参考有关技术资料;2.1.4.3 结合设备工艺操作条件,从设备操作、试运行准备、到正常运行和停车及备用整个过程中,结合现场环境条件等各方面进行实际调查,查找影响设备运行的各种因素,制定维护保养措施,形成设备维护保养规程。2.1.5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规程要作相应的修订,修订过程参照规程的制定步骤。2.2 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2.2.1 操作人员要爱护设备,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维护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2.2.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岗位操作法和设备维护保养规程。经过手指口述等岗位技术培训,对使用的设备达到“四懂”、“三会” (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排除故障、会维护保养),并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2.2.3 操作人员必须按以下要求开展工作: 2.2.3.1 严肃工艺纪律,严格操作规程和开停车方案,重要设备的开车实行开车确认,填写开车确认单。开车过程严禁过快升温、升压;运行后,严禁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若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安全。2.2.3.2 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规定。根据需要身带“三件宝”(抹布、扳手、听诊器),执行“五字操作法“(听、摸、查、看、闻),定时、定点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并认真填写设备巡回检查记录;2.2.3.3 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做到润滑器具完整、齐全、好用;2.2.3.4 认真填写运行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2.2.3.5 保持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管线、仪表盘、支架、基础、地面、房屋建筑的清洁和防腐保温的完好,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2.2.4 机、电、仪专业检维修人员对分管范围内的设备负有巡检、维护保养责任,应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并主动向操作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发现设备微小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2.2.5 大力开展“完好设备”、“完好岗位”及“无泄漏”活动,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实行专机专责制和以化工为主的化,机、电、仪各专业人员结合的设备包机制,包机制要有活动计划,定时由负责人组织会议,及时解决设备缺陷。2.2.6 备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经常保持清洁。动设备按岗位操作法的规定,定期盘车和切换,使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2.7 对所辖区域设备、管道、支架、厂房、建筑物、设备基础,定期检查、测定,并采取防潮、防汛、防冻、防尘、防腐措施,保持完整。对设备、管道的仪表和安全装置保证齐全完好,并按规定做定期检验、调整。2.2.8 发现设备不正常情况,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并向生产调度报告;原因不清,故障未排除不得擅自开车;对已处理、正在处理和未处理的问题应认真记录,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2.2.9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及故障。2.2.10按专业规定和要求,做好设备、装置停车期间的保护、管理工作。设备密封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分工与职责2.1.1管理部门职责2.1.1.1负责本企业设备密封的技术管理工作。2.1.1.2组织建立密封管理台帐。2.1.1.3定期进行密封管理及其泄漏情况的检查。2.1.1.4组织对重大漏点的消除。2.1.1.5组织推广应用密封新技术、新材料。2.1.1.6负责机、电、仪、化密封点的管理划分。2.1.2使用单位职责2.1.2.1对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建立静密封点的统计并建立台帐,根据生产装置的变化,每年及装置大修后对密封点进行一次清查、调整、统计。2.1.2.2随时检查密封点的泄漏情况,发现漏点及时配合、监护处理。对暂时不能消除的漏点进行挂牌,并列入机会检修台帐。2.1.2.3建立查漏消漏记录,月末对泄漏率进行统计并上报。2.1.2.4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搞好设备密封管理工作。2.1.3机、电、仪、维修单位职责2.1.3.1对所辖密封点的统计、台账建立,检查、消漏和记录,并对暂时不能消除的漏点挂牌并列入机会检修台帐。2.1.3.2及时有效的消除各相关装置中的漏点。2.1.3.3应用密封新技术、新材料消漏、堵漏。2.2 密封管理区域划分2.2.1使用单位负责所辖区域内设备(包括设备上的压力表),管线及冲洗、消防水系统的动、静密封点的统计、检查与消漏配合、监护。2.2.2 电气部门负责企业电气系统,如变压器、油开关、事故发电机等设备的密封点的统计、检查与消漏。2.2.3仪表部门负责企业仪表取压及伴热管线管路、仪表气源管线、调节阀、仪表本身及附件等静密封点的统计、检查与消漏。2.2.4分析取样管及阀门,都由所辖单位负责维护管理。2.3密封点分类,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2.3.1密封点分类2.3.1.1密封点分为动密封点和静密封点。2.3.1.2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动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2.3.1.3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区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无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气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附属引线以及其它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做静密封点统计。2.3.2密封点计算方法2.3.1.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一对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2.3.1.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后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个;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2.3.1.3泄漏点统计方法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2.3.1.4泄漏率统计方法静(动)密封点泄漏率()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总数1000 2.4 动(静)密封检验标准2.4.1动密封检验标准2.4.1.1各种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2.4.1.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mm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2.4.1.3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2.4.1.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为每2分钟不超过一滴。2.4.1.5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微渗,并应随时擦净。2.4.1.6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一个月,中修三个月)。2.4.1.7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多于15滴。2.4.1.8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2.4.2静密封检验标准2.4.2.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2.4.2.2仪表设备及仪表空气管线、焊接及其它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吸薄纸条的方法)。2.4.2.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结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2.4.2.4 乙炔气、天然气、乙烯、氨、氯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2.4.2.5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长100mm、宽10mm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2.4.2.6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汽、无水垢。2.4.2.7酸、碱化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2.4.2.8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漏痕、无水垢。2.4.2.9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机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2.4.3对不能及时消除的有害性、有腐蚀性介质的泄漏点,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设备润滑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3.2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管理职责2.1.1管理部门职责2.1.1.1组织编制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建立润滑台账(手册)。2.1.1.2指导监督使用单位的润滑工作,督促各车间贯彻润滑的“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和润滑“三级过滤”(油桶、油壶、加油点)并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做到合理节约用油。2.1.1.3监督本企业润滑油(脂)的选购、储存、保管、发放、使用、质量检查、监定和器具的管理工作。2.1.1.4协助质量检验部门作好润滑油(脂)的质量检验和鉴定工作,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意见。2.1.1.5参加设备事故和油品质量事故分析会。2.2.使用单位职责2.2.1制定本单位润滑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润滑台账。2.2.2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做好润滑器具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润滑管理工作自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2.3制定本单位润滑油(脂)的消耗定额,按规定时间提出本单位年、季、月润滑油(脂) 使用计划,并报主管部门审批。2.2.4落实润滑“五定”:a定点:统计润滑点,规定加油部位;b定质:严格品种和牌号;c定量:保持规定的油位;d定人:指定加油人员和润滑情况检查人员;e定时:规定各润滑点加油、换油、检查油质的时间和频率。2.2.5 坚持“三级过滤”,保持滤网清洁完好。“三级过滤”标准:a齿轮油、汽缸油用铜丝网过滤:一级为40目,二级为60目,三级为80目;b压缩机油、冷冻机油、机械油、专用机油用铜丝网或不锈钢丝网过滤:一级为60目,二级为80目,三级为100目;c液力传动油、汽轮机油三级过滤均为100目-200目;d特殊油品按特殊规定执行。2.2.6组织员工学习掌握设备润滑基本知识和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润滑管理水平,并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对润滑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2.2.7 制定本单位废油回收措施,认真搞好废油的回收工作。2.2.8 油库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和必要的保温措施,要设置消防器材,树立“严禁烟火”的标志牌。严禁露天堆放。2.2.9 贮油容器应标明油品名称、牌号、入库时间,并分类、分组存放,大型油罐每年清洗一次,执行有关专项规定。2.2.11 贮存高粘度油的容器,应视具体情况,设置加热设备,严禁使用明火加热,以免引起油品变质或造成火灾。2.3 润滑油品库应存有下述资料:2.3.1 设备润滑管理规定;2.3.2 润滑油供应管理制度;2.3.3润滑油品台账;2.3.4各类油品质量指标和使用说明书;2.3.5油品“合格证书”和“化验分析报告单”;2.3.6贮存和发放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记录;2.3.7保管人员必须熟知并保管好上述资料。2.4 发油、领油注意事项2.4.1核对、确认领料单与油品标签;2.4.2确认所用油器具标记清晰正确、清洁、完好;2.4.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2.5 器具管理与过滤标准2.5.1根据各单位用油实际情况,按岗位配齐应发的油具,如固定式油槽、油抽子、油壶、油桶、接油盘、干油桶等。2.5.2 各种润滑油具应标记清晰、保持清洁、专具专用。2.5.3 操作岗位的润滑油具专人管理。交班时进行交接。2.5.4“三级过滤”用的器具一定按规定配有良好的过滤网,并按规定检查清洗,发现缺陷及时处理。2.5.5各类器具均应定置摆放,设有防尘,防火措施。2.5.6 设备上的润滑装置,润滑工艺条件和选用的润滑油,必须符合规定,不得乱用、混用;季节换油时,必须将器具或润滑装置清洗干净。2.5.7 润滑油“三级过滤”的滤网,要符合下列规定:2.5.7.1 透平机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车用油所有过滤网。一级过滤网为60目,二级过滤网80目,三级过滤网为100目,其中冷冻机油需用非铜过滤网;2.5.7.2 气缸油、齿轮油所用滤网:一级过滤网40目,二级过滤网为60目,三级过滤网为80目;2.5.7.3汽轮机油或其它粘度相近油,所用过滤网一级过滤网为100目,二级过滤网为150目,三级过滤网为200目;2.5.7.4特殊用油的过滤,按油品说明书的要求并按程序审批。2.6 润滑油的使用2.6.1设备所有润滑油的牌号、数量、润滑点、加油时间及换油周期等,必须严格按润滑手册执行。2.6.2 使用代用油品或变质油品时,必须提前呈报设备主管部门,在呈报时,应附该润滑油的化验结果报告单。2.6.3 主要转动设备(压缩机、透平压缩机)大中修后,应在开车前两天,对油箱中的润滑油进行化验,并保留资料。压缩机油应化验粘度、水分、机械杂质、闪点、酸值等;透平压缩机油应化验抗乳化性、水溶解度、酸值等。2.6.4 大型运转设备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化验,如有一项以上指标不合格,应立即换油或进行过滤等处理。2.6.5 不准使用无合格证或无分析化验单的润滑油。2.6.6 企业管控设备的换油,必须彻底清洗油系统,并有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并按规定填入设备档案。特种油品的更换,应按程序报批。2.5.7 自动注油的润滑点要经常检查滤网、油压、油位、油温、油泵注油量及轴承温度,发现异常现象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2.5.8 设备润滑装置、润滑工艺条件及选用的润滑油品必须符合规定,设备更换油种应按程序报批。2.5.9除加油、换油、清洗油箱外,油箱要处于封闭状态,防止灰尘落入。2.5.10发现跑油、漏油时要及时查出原因,立即消除,禁止漏、跑油现象。2.5.11 对阀门的丝杆与丝母,各种螺栓连接处要定期加油润滑,不常用的要用油封死,避免锈死。设备巡检/包机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 职责2.1.1 设备管理部门2.1.1 负责编制本部门设备巡检和设备包机管理制度,并建立设备巡检和设备包机管理台账。2.1.1.2 负责审核电气、仪表维护管理,设备巡检和设备包机管理制度。2.1.1.3 负责检查考核使用单位设备巡检及设备包机制执行情况,纠正存在的问题。2.1.1.4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工作,负责协调处理或跟踪缺陷。2.1.2 生产管理部门2.1.2.1 负责编制本部门设备巡检和设备包机管理制度。建立巡检记录。2.1.2.2 负责审核各使用单位巡检制度,并督促落实。2.1.2.3 负责检查考核各使用单位设备巡检及包机制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办法。2.1.2.4 按照职责范围进行设备巡检工作,负责对缺陷的检查确认,并协调处理并记录。2.1.3使用单位2.1.3.1 负责编制本单位各级设备巡检和设备包机管理制度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2.1.3.2制订巡检线路图和巡检频率,划分包机范围,明确分工、内容与考核标准;2.1.3.3 严格按照设备巡检和设备包机管理制度执行,并检查考核;2.1.3.4 建立设备巡检记录。2.2巡检的主要内容2.2.1 设备运行状况。包括运行参数、工艺指标、设备密封状况等。2.2.2 操作规程指令、拨牌等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的执行情况。2.2.3 设备完好状况及润滑、卫生、备机状况,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运行是否正常,及安全附件是否完整可靠。2.2.4运转设备的关键部位温度、响声,振动值的变化,并检查电动机的空气进风口有无堵塞现象。2.2.5电气、仪表设备的巡检由电仪专业人员按要求制定相应的巡检制度和巡检办法。2.2.6 及时处理、上报所发现的其它问题。2.2.7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记录。2.2.8 对于带病运行设备、检修后刚投用的设备、切换运行时间不常的设备,要增加巡检次数;恶劣天气(如雨、雪、雷电等)期间,要扩大巡检范围、增加巡检次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相应汇报。2.3 包机制分工2.3.1 电气专业单位按照维护、巡检、检修、运行等专业班组分工对电气设备进行分包。2.3.2仪表专业单按照现场管理、金工、计量、综合等专业班组分工对仪表设备进行分包。2.3.3生产使用单位及其它单位按照检修、工艺操作运行等专业分工对本单位设备进行分包管理。2.4 包机的主要内容2.4.1 包卫生,包括设备本体及基础卫生和地面及周围卫生。2.4.2 包润滑,按设备润滑管理规定执行。2.4.3 包运行设备微小问题及故障的发现、排除及维护。2.4.4 包运行设备的操作调整,使其合理稳定地运行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2.4.5 包备用设备。做到备机定期切换,备机完好并备用,定期盘车等。备机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管理部门2.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备用设备管理制度2.1.2检查、掌握使用单位备机管理情况和完好情况。2.2 使用单位2.2.1定期检查、维护,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2.2.2备用设备均应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出现备机不备的问题。2.2.3转动设备应定期进行盘车,每周至少对备机作一次全面检查,确认备机状况,并做好记录。若不能正常备机,要及时联系处理。2.2.4备机切换。合理安排、交替运行,但不提倡频繁切换。2.2.4.1小机泵,连续运行超过两个月时应安排一次倒泵;2.2.4.2大机泵,若连续运行超过四个月应安排一次倒泵;2.2.4.3压缩机润滑油泵,因倒泵时易发生油压波动,主要利用停车机会和检修后的试车机会进行倒泵;2.2.4.4系统停车后的开车,如无特殊情况,应启动备用泵运行;设备检修、试车无问题后,一般是原来运行时间较长的作为备机。2.3电气专业每周对与机泵相联的备用电机作一次全面检查,每月对备用电机摇一次绝缘,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并做好记录。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 职责1.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 各使用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 管理职责范围2.1.1 各级设备主管领导,对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技术负全面责任。负责特种设备重大安全技术决策,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管理规定和制定的各种管理规程。2.1.2 各级管理部门2.1.2.1 负责贯彻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规程、规定、文件和管理工作,并有专业人员负责特种设备技术及管理工作。2.1.2.2 负责特种设备注册登记。2.1.2.3 负责编审、汇总和上报所在单位特种设备的年、季度检验计划和统计年报,并落实计划的执行情况。2.1.2.4 负责或督促对新增特种设备的安装按规定报批、检验工作。2.1.2.5 组织开展压力容器的定检和年度检验工作,提高检验完成率。2.1.2.6 参加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分析并负责上报工作。2.1.2.7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压力容器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负责组织对特种设备焊接人员、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2.1.2.8 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上报特种设备的各类统计报表。2.1.3 使用单位2.1.3.1 各使用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工作,编制本单位特种设备的检验计划并落实执行情况。2.1.3.2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方面的规定。2.1.3.3 参与特种设备的安装、检修后的验收及试车工作。2.1.3.4 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管理和统计上报工作。2.1.3.5 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安全使用工作,定期进行巡检和检查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保证安全运行和使用。2.1.3.6 负责填报特种设备年度变更情况及申请办理新增特种设备使用证工作。2.1.3.7 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原因调查分析和事故上报工作。2.1.3.8 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日常技术学习和培训。2.1.3.9 按规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装置、安全附件进行检查校验,确保安全附件灵敏可靠。2.1.3.10负 责编写有关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术规程,并按规程操作,确保安全。2.2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2.2.1 特种设备必须完好,资料齐全,经检验合格,报上级技术监督安全管理部门办理使用证后,方可投入运行。2.2.2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特种作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2.2.3 特种设备应逐台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出厂及随机资料、安装试运行验收资料、检验报告、修理改造验收资料等,由管理部门负责保管。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交接班记录、运行记录、操作规程、巡检、检查,问题整改等资料的管理。2.2.4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压力,温度操作,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如需变动工艺条件,须严格按程序审批。2.2.5 压力管道标识清晰,准确,保证外表防腐层保温层完好,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2.3 特种设备的检验2.3.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检验2.3.1.1按照蒸汽锅炉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在用锅炉的检验工作包括外部检验、内部检验和水压试验。外部检验每年一次,内部检验每两年一次,每六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2.3.1.2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在用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包括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和耐压试验。外部检查是指,在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定期检验是指在压力容器停机时进行的检验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后3年内进行首次定期检验。下次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进行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一般36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监控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年,在监控使用期间,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继续使用;耐压试验,是指超出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或气压试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6年进行一次,固定式压力容器,对每两次内外部检验周期内,至少进行一次。2.3.1.3锅炉、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做好定期检验工作。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执行者,在保证安全运行情况上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部门备案。同时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实施定检。2.3.1.4 在用压力管道的检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3.1 5 各单位按照特种设备的具体情况,将到检验周期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制定出检验计划,分季度月度进行实施。2.3.1.6 各使用单位对所属特种设备的检验完成率负责。结合生产检修情况,有计划安排停车检验。配合检验人员,落实检验中所需采取的措施,使检验工作保证质量,安全进行。2.3.1.7 各使用单位应按时完成特种设备检验后问题的整改工作,保证在下一检验周期内安全运行。2.4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管理2.4.1 安全阀管理2.4.1.1 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安全阀台帐,记录有关安全阀的技术参数和使用的工艺参数,登记校验日期等内容。2.4.1.2 按照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的规定,对安全阀进行调校。2.4.1.3 超压未起跳的安全阀必须立即检查校验。2.4.1.4 已停用的装置或设备上的安全阀报停。2.4.1.5 安全阀前后装有截止阀的,截止阀应处于全开状态,并打铅封对手柄进行固定,铅封应完好,铅封时应有工艺人员确认的签字。2.4.1.6 按校验规定上报当年校验计划并按期实施。2.4.1.7 安全阀校验报告保存在安全管理部门。安全阀台帐要真实记录校验时间及结果,以备检查。2.4.1.8 安全阀校验参数改变时,须严格按程序审批。2.4.1.9按规定的周期调校,中途因故启跳失灵时,必须再次调校。2.4.1.10起跳压力应调整为操作压力的 1.05-1.10倍或按设计规定。不得擅自更改安全阀的调校压力。2.4.1.11需要现场定压的安全阀,必须有检修单位、设备主管部门、同安全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人员共同确认。2.4.1.12新安全阀使用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使用前需经校验合格。2.4.1.13调校时,应填写安全阀调校单并归档。2.4.1.13安全阀不准紧死,如在不得己情况下紧死,或在安全阀(防爆板)前加装截止阀和改动管道,以及关闭安全阀(防爆板)前截止阀时,都必须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按程序报审、报批同意且相关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2.4.2爆破片管理2.4.2.1防爆压力一般为操作压力的1.15倍,最高不得超过容器设计压力。2.4.2.2防爆板应定期更换,并建立记录台帐。2.4.2.3防爆板需有合格证,如无合格证时,应在每批防爆板中抽23片来实标测定,如有一片不合格,则这批防爆板不能使用。2.4.3压力表应定期校验,检验合格的应铅封并有确认记录。2.5特种设备的修理、改造、新增和报废管理2.5.1锅炉、压力容器的修理和改造、新增、判废2.5.1.1 锅炉、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和新增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有资格单位实施。2.5.1.2 锅炉、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及安装,实施单位必须编制修理方案,经批准后方可进行。2.5.1.3 锅炉、压力容器重大修理改造后,修理改造施工单位应向设备主管部门提供检验合格报告、图纸及质量证明书等技术资料。2.5.1.4 压力容器的报废由检验单位向使用单位出具书面报告,使用单位报主管部门备案办理注销手续,判废后的压力容器不得继续使用。2.5.2 压力管道修理、改造和新建2.5.2.1 新建或技改增加的压力管道图纸,必须经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并盖设计专用章。2.5.2.2 修理、改造、安装压力管道要有完整的施工方案,并经主管技术人员签字。2.5.2.3 负责修理、改造、新建压力管道的施工单位应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部门颁发的许可证。2.5.2.4 修理、改造、新建后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的压力管道,方可投入使用。2.5.2.5 经质监部门检验判废的压力管道不得投用。2.5.2.6 所有特种设备的修理、改造、新增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2.5.2.7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按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和集团公司的相关制度、规定执行。设备检修管理制度1 职责1.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制度,督促检查、考核本制度的执行情况。1.2各使用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按要求执行本制度。2 管理内容及方法2.1检修分类2.1.1装置(系统)年度停车大修。按年度安排的停车检修,以处理装置中必须停车才能进行的检修项目、实施重大技改项目、完成新项目的碰头、甩头等。2.1.2月度维修。按月检修计划安排实施的设备检修任务。2.1.3临时停车检修。因设备缺陷或事故,工艺故障或外界因素(原料、水、电、产品市场等)影响等原因造成装置正常运行的中断,而安排的设备或系统停车抢修。2.2职责2.2.1由企业主管领导负责审批生产装置停工检修、大修理(含设备更新、设备动力方面的技措和动力生产、平衡供应、检验等)等项目计划的审批及检修执行情况。2.2.2设备主管部门,具体职责如下:2.2.2.1组织编制检修计划,包括项目、备件、材料、劳动力、施工机具的平衡落实。2.2.2.2组织编制、审定检修方案、检修总体进度网络图,负责各专业的协调工作。2.2.2.3组织进行对专用工机具、特种工机具的检查、检修。2.2.2.4参加对技措、安措、环保等项目的论证。2.2.2.5联系落实外委施工(专业)单位,并对其进行厂级安全教育。2.2.2.6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安全、优质、高效、文明、节省的完成检修任务,实现预期目标。2.2.2.7参与项目验收和检修后的试、开车。2.2.2.8组织进行相应资料的整理、归档、总结评比。2.2.3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职责2.2.3.1组织编制系统停车及交出、开车方案和总体进度网络图的制定与审定并组织实施。2.2.3.2组织进行对技改、技措项目的论证、立项,参加对安措、环保等项目的论证。2.2.3.3组织停车、置换交出、试车、开车的综合进度,协调其过程中的水、电、气、汽平衡。2.2.3.4参与项目验收和检修后的试车。2.2.3.5组织相应资料的整理、归档、总结。2.2.5.1负责外借特殊工种的联系落实,并对其进行厂级安全教育。2.2.5.2负责临时劳动力的调配。2.3 使用单位职责2.3.1 编制所管辖设备检修项目计划、所需物资计划、检修安全技术方案及任务书并进行技术交底。2.3.2 填写办理相关票证。2.3.3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2.3.4安全交出,进行检修。2.3.5配合、跟踪、检查、监督施工过程及质量。2.3.6参与项目验收,记录、整理相应资料并归档。写出检修总结并评比。2.4 承修单位职责2.4.1 熟悉掌握项目,落实安全技术方案。2.4.2 做好人力、材料配件和工器具(特别是专用工具、特殊工机具)的具体落实工作。2.4.3 负责对相应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2.4.4 严格按规程和技术方案,科学检修,文明施工。2.4.5 保证检修过程安全、保证检修质量、保证检修进度。2.4.6 规范检修现场,做到:a“三不见天”(油脂、铅粉不见天、清洗过的零部件不见天、精密量具不见天);b“三不落地”(工具、零配件、油污油物不落地);c“三条线”(工机具、零配件、材料成行成线);d工完、料净、场地清,余料废物去向明。2.4.7参与项目验收,记录、总结相应资料并归档。2.4 检修管理程序与内容2.4.1月度检修及抢修2.4.1.1月度检修及抢修计划由使用单位编制,并按时上报设备主管部门审核。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