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_第1页
论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_第2页
论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_第3页
论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_第4页
论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分校(站、点): 高职院校学生姓名: 陈莉学号: 指导老师: 孔敏完稿日期: 2011年6月15号浅析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一、绪论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健全的内部控制又为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保证,两者存在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必须要相应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内控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以及内控评审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本论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两者的存在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2.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3.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4.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的建设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现状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约束 2. 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制度建设落后 三、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2. 完善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监督机构 3.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4. 完善内控评审制度,定期形成内控报告 四、结论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必须要相应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内控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以及内控评审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浅析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内容摘要】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健全的内部控制又为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保证,两者存在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必须要相应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内控机制,激励与监督机制以及内控评审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制度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健全的内部控制又为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保证,两者存在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公司治理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一定的制衡关系,体现的是一定的治理结构。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根据国际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9年的定义,公司治理明确了公司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并清楚地说明就公司事务进行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广义的公司治理是超越治理结构的一种治理机制,其核心是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相关者的利益。2.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表并于1994年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整体框架的新阶段,并被世界上许多企业所采用。它具体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个要素。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制框架有些局限性,如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2004年10月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称ERM)就是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扩展研究得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一个在战略决策以及在整个企业中贯穿实施的过程,用于识别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偏好的范围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ERM代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1.两者的存在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是产权结构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就变成了剩余索取权与决策权,公司控制问题就变成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保证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和要求。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代理人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人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行为,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它与法人财产相关的各方权责利制度安排,因委托代理制而产生,同时又为解决公司中委托代理问题而服务。内部控制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的监控和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控制,其最终目的也是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2.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在于确保公司恰当地经营;确保公司不会有财务违规现象,使董事会能提供一个“真实而公平”的公司财务业绩;确保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见,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3.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企业资本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要求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目标,但由于他们相对独立于经营者之外,所以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经营决策加以监督,完善的内部控制能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通过检查和改进有关的管理政策和程序,有效控制企业运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实现投资人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内部控制是其保证公司能按既定的管理政策安全运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营者可以通过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文件记录控制,经营业绩与薪酬控制等方式,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加以激励和约束,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确保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确保各种管理信息资料真实可靠和保护财产安全完整。 4.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的建设 内部控制的建立一方面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同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又离不开公司治理的引导和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在所有者,董事会及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责,权,利,以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企业利益相关者中谁来实施控制,如何实施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重大问题,是内部控制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从法人治理结构视角看,公司内部控制应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以股东为主体控制董事会生成的源头控制;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关键控制;以经理人为主体的内部控制;以监事会为主体的监督控制。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现状(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约束公司治理主体的核心是董事会,董事会能否承担起受托责任,对于上市公司至关重要。我国董事会制度存在亟待改进之处:1、从董事会的构成上看,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合格的独立董事。2、从董事会成员产生的方式看,绝大多数都是由股东单位的上级干部主管部门委派的。具有董事和公司经理双重身份的人员较少是由人才市场竞争产生的。另外,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例过高,流通股比例过低,董事会被“内部人”控制,外部治理欠缺等特点。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形同虚设,国有资本实质上无人负责,经营风险无人承担,不少经营者借机中饱私囊,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我国现有治理结构下,公司内部责权利不明确,出资者财务约束软化,经营者存在短期行为等造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扭曲。(二)内部控制理念缺乏,制度建设落后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重视不够。具体表现在:1、管理者认识不足,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象比较突出。2、我国企业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宣传。3、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4、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另外,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构成,我国仍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并没有明确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将内部控制的设置限定在业务内容层次上进行。例如,现行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均以具体内容而非要素形式存在,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按照业务内容来设置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须制定各个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会出现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复,并且不易被企业及企业各个部门所理解。 三、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 (一)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基于公司治理设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建立所有者层次和经营者层次内部控制组织。通过向股东会委派财务董事,财务监事或财务总监,主要债务人列席董事会,董事会中建立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或内部控制委员会,设立独立董事等,建立财务委员会作为投资中心的核心组织,对财务负责人实施制衡,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建立的审计委员会与经营者相互独立,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避免或减少信息不对称。公司存在各类弱势群体,在公司控制设计和财务组织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对大股东或内部人形成制衡。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设计与监督机构 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监督机构的安排和运行效果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成败。各机构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公司治理决定的,各级机构的职责与工作应该充分体现公司治理要求,达到各利益相关方制衡的目的,不同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不同作用,形成各自之间的制约。企业必须指定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产生了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系统中的监督机构一般可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正常运作可以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公司治理结构都非常重视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使公司的内部组织,岗位乃至整体的行为及其结果始终保持与公司的目标一致,就必须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法。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只有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以后,才能根据企业业绩的好坏进行奖惩。另外就是要有科学的目标管理体制,组织全体员工分别参加有关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将公司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员工尤其是让其参与公司长远目标的制定,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司的目标。 (四).完善内控评审制度,定期形成内控报告 由于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在很多情况下会失去应有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内部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及相关信息都有很高的可信度,企业应定期组织内审部门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完善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把评价的内容向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报告,以便引起相应的重视,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参考文献】1、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5期2、李维安: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载会计研究2004年4月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4、戴彦;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 2006年01期5高一斌、王宏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会计研究 2005年02期6、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会计研究 2005年02期7、刘典芳; 浅谈内部控制与公司的关系.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年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