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的重要知识_第1页
金融学的重要知识_第2页
金融学的重要知识_第3页
金融学的重要知识_第4页
金融学的重要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总 论金融学课程地位与学习要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整个金融学科的基础,它既从宏观上研究信用创造与控制,又研究跨时期资金分配问题。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包括货币知识与信用知识,还应掌握金融学相关理论,主要是货币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理论等,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金融学科打下基础。总论部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国内外金融学科发展史 金融学学科体系 本学期所讲金融学内容 一、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金融反作用超过万亿(19460)的外汇储备并不能解决吃饭问题股票价格最终离不开公司业绩资本市场的发展、币值的变化取决于GDP规模财富不等于货币金融危机不如实体经济危机可怕二、国内外金融学科发展史:中国的管子、盐铁论亚当 斯密 “看不见的手”与史记1922年,30年代:货币银行学19世纪国外:英议会辩论与1844皮尔条例;1911希法亭金融资本与十月革命近二三十年:微观金融辞海:Currency Circulation2000年前后出现争论对金融的总括性定义:金融作为资金融通活动的一个系统,是以各个微观主体个体的投 融资行为为基础,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并与经济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三、金融学学科体系:1. 广义金融学包括货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Monetary Economics),研究货币、信用创造与控制,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倾向于中央银行行为;金融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是从时间、风险两个维度研究资源优化配置,包括公司财务和投资学,倾向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的调控以商业银行为中介,最终向市场提供流动性。2. 金融学又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宏观金融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分析、金融监管、以及国际金融学;微观金融研究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前者包括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后者包括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公司财务学。四、 本学期所讲金融学内容:这里将金融学分为货币和信用两个部分内容:货币部分研究货币的本质、职能、形式、货币制度、货币流通、货币供求、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 信用部分研究信用的本质、形式、信用价格、载体、中介及活动场所。第二讲 货币概述一、货币的产生1. 经济根源货币源于商品交换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arter System :条件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进步与局限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天然是金银2. 社会历史根源货币源于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二、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根本属性是普遍接受性 (Generally Acceptable)三、货币“量”的规定货币层次1. 货币层次划分依据: 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反映不同层次货币的货币属性 便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反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共同依据) 具体划分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2. 西方一般货币层次划分 M1=C+Dd M2=C+Dd+T(信用卡、旅行支票等) 或M2=C+Dd+Ds+Dt M3=M2+Dn(专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存款) M4=M3+L(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M=Y(收入)3.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我国2007年与2008年数据: *M0=30334.32亿元;34218.96亿元 *M1=.17亿元;.13亿元 *M2=.30亿元;.60亿元四、货币的职能 Standard of Value Medium of Exchange 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 Store of Wealth1. Standard of Value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外在表现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独占性通过价格来体现 价格标准的变化:*金属铸币时的“值”:“重如其文”到“文重分离” 1816年1英镑含成色11/12的黄金123.27447格令(7.97克)*无金流通的“金平价”:1934年US$1=0.888 671g*黄金非货币化之后的“值”:取决于购买力2. Medium of Exchange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无须足值,可用货币符号代替使交易存在危机的可能“卖加买”3. 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可服务于商品流通以外是跨期的购买4. Store of Wealth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在流通领域之外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自发调节货币量五、货币的形式 Commodity Money Full-Bodied Money Fiduciary MoneyRepresentative Full-Bodied Money Fiat MoneyCredit Money(现代货币) 需要立法及公众信心为保证 包括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本讲要点与习题:了解货币产生的原因掌握货币的本质与层次划分理解并掌握货币各职能熟悉货币的不同形式钱货币符号,好像身份证和本人的关系货币用来衡量交换的物质实体通货参与流通的货币符号,“通货膨胀”就是“身份证印的比人多”了现金通货的一部分银行卡电子通货物物交换的条件 三个双重巧合(Double coincidence)需求(Wants)时间(Time)交换比率(Exchange Rate)扩大价值形式的进步与局限之处进步之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交换经常发生且比例比较稳定局限:缺乏统一的价值表现形式货币天然是金银源于其属性Stable of ValueConsistent QualityPortableDivisibleFairly DurableRelatively Scarce第三讲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铸币流通过程中局限不断显现;铸币材料价值低;铸造分散;不断变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法令条理规范货币的流通:规定币材及货币单位;垄断货币发行二、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 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包括偿付能力的规定 准备制度金准备和外汇准备三、 货币制度演进1. 银本位制 (1)银本位制的发展 (2)银本位制的种类 银币本位制(特征) 银两本位制 (3)银本位制的崩溃 1803年法国、1865年意大利改行复本位制;1893年印度、1903年菲律宾、1905年墨西哥改行金汇兑本位制2. 金银复本位制(1)特征(2)种类:平行本位与双本位(主要形式)*平行本位:金币与银币按实际价值流通,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决定。两种价格各自波动不利于交易。*双本位:国家规定金银之间的法定比价,但违反了价值规律。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使银币成为实际上的辅币 。3. 金本位制19世纪从英国开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纸币有含金量规定;银行券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黄金(1925英镑1700,1928法郎21.5万),1930年后英法比荷瑞等先后放弃。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19世纪末的殖民地如印度菲律宾,一战后的德国与意大利4. 信用货币制度由央行发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并由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货币与贵金属失去联系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是一种有管理的货币制度(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银行存款被纳入货币范围四、我国的货币制度1. 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在大陆人民币是唯一合法的通货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 2. 人民币的发行和回收 人民币的发行 发行原则:统一;经济;计划 发行程序:发行库;业务库 人民币的回收 *特定版别的人民币停止流通,应报国务院批准,并由人民银行公告 *办理人民币存取款的金融机构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 *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回收销毁五、国际货币制度(略)1.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2. 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3. 区域货币制度本讲要点与习题:掌握货币制度概念和构成要素熟悉货币制度发展过程掌握银本位与金本位的特点格雷欣法则理解信用货币制度与金属货币制度的区别了解我国货币制度及国际货币制度业务库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业务库的库存现金是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属于流通中的货币业务库的管理原则是:保证业务收付,节约现金使用业务库库存限额=每天平均现金支付数-当天收入可抵用数+当天收入中尚未清点数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主币(standard money):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地区)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也是法定的价格标准。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不足值;垄断铸造;有限法偿。纸币:一是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19世纪中叶后由央行统一发行,1929-33年危机使其演化为不兑现纸币。二是不兑现纸币,是国家财政发行的依靠国家政权力量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通过信贷程序进入流通。银本位制的发展纪元前后开始,16-17世纪盛行我国汉代开始白银流通,但直到1910年币制条例正式银本位制,元两并行,1“圆”重为七钱二分,统一垄断铸造*1914年国币条例,12月发行“袁大头”*1927年改铸中山开国纪念币“孙币”“船币”*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圆”重26.6971克,含纯银23.克,自由铸造*1935年“法币改革”,改行金汇兑本位(发行不兑换纸币) 银币本位制的特征白银为法定货币金属银币自由铸造与熔化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或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又称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实例:1791年美国金银法定比价1比15,法国1比15.5,使黄金向法国输出,白银输入美国,而1834年美国法定比价变为1比16,导致反向流动。金币本位制特点崩溃:一战破坏,战后1924-1928年曾恢复,但1929-33年危机使其彻底崩溃崩溃原因 *黄金存量的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法德俄五国拥有世界2/3 *战争滥发纸币削弱了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 *各国限制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发行库与发行基金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发行基金是国家银行储备的用于发行而尚未发行的准备基金,是处于准备状态的货币。包括:原封新券和回笼券。发行基金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 。第四讲 货币流通一、货币流通的含义及特点 1. 含义 货币流通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 动。或者说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同商品不断换位的运动。它源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2. 货币流通的特点 作为流通主体的货币形态始终不变 作为媒介的货币不会退出流通 取决于交换的发展程度和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程度 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量1. 货币需要量 含义:即货币必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生产和流通的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基本公式 M=f(P,Q,V)=QP/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公式左边单纯地由右边决定;在纸币流通下公式左边也影响右边, 即M有外生性。2. 货币流通量 指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又称货币供给量。三、货币流通的形式1.现金流通:指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即以现款直接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2. 非现金流通:指各经济主体在银行存款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账户上转移存款的办法v 来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关系:相互转化,性质上同属信用货币;服务对象有大小之分,受银行调控有强弱之分。四、货币流通的渠道1.现金流通:通过央行出库,以商业银行为中介,通过微观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而进出市场。2.非现金流通:以银行为中介,主要通过财政账户与其他存款账户实现收付。五、衡量货币流通的指标 直接指标(主体指标) 间接指标(辅助指标) 潜伏指标(参考指标)1. 衡量货币流通的直接指标 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购买力之比 社会商品零售额与市场货币量之比 商品库存额与货币流通量之比 国民收入与货币量之比 物价总水平的变化2. 衡量货币流通的间接指标 货币分布 货币流通速度 储蓄存款 信贷投入 财政收支和凭票凭证供应限购范围3. 衡量货币流通的潜伏指标 财政向银行透支 动用财政节余 挖商品库存 发行国库券 举借外债六、货币流通规律1. 金属货币制度下:M= QP/V2. 纸币流通下:纸币价值的决定商品价格的决定纸币数量的决定(纸币需要量)纸币供给(纸币价值)3.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和商品的价值决定货币数量,通过贮藏手段职能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在纸币流通下,纸币流通量决定于它所代替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纸币代表的价值又决定于纸币的发行量。本讲要点与习题:理解货币流通含义掌握货币流通量与货币必要量的含义熟悉货币流通的形式了解衡量货币流通的指标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的表现第五讲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一、货币需求的含义1. 含义: 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包括个人、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者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2. 对货币需求概念的理解 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具有客观性 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 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对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是与货币供给直接相对应的一个范畴二、货币需求的分类1. 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 (1)主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单位在主观上希望拥有货币的欲望。 (2)客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单位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能满足经发展客观需要的货币需求。客观货币需求为我们研究对象。2. 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1)微观货币需求是个人、家庭或企业单位在既定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注重静态的主观的研究,主要研究货币贮藏手段职能。 (2)宏观货币需求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注重动态的客观的研究,主要研究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3. 名义货币需求与真实货币需求 (1)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一般用Md表示。 (2)真实货币需求:是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货币需要量,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通常可记为Md/P。*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区分这两种货币需求是非常必要的。三、货币需求与资金需求的关系1.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在现实性上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2. 资金:是指在社会再生产中不断占用和周转的、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可以增值的一定价值量。它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资本”。 资金的特点:*存在形态:有货币形态,也有实物形态*运动过程:“G-WP(生产)W-G”*需要量规律:产品生产总值除以资金周转次数*具有双重性:货币形态的资金既是作为资金的货币,又是作为货币的货币四、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 费雪交易方程式:P、T、V费雪1911年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交易方程式:MVPT因货币的外生性,费雪交易方程式又可表达为:P=MV/T变形后得到货币需求方程式:MPT/V ,即名义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2. 剑桥方程式:P、Y、(i)庇古将现金余额理论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即剑桥方程式:MdkPY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也是P;而且包含了利率因素,但未在公式中体现3. 凯恩斯的三动机说:Y、i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主要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也与利率有关)投机动机是凯恩斯的独创,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4. 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Y、i、Po(1)第一类是商业性动机。包括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和金融流量动机 。该类货币需求与收入紧密相关。 (2)第二类是投机性动机。包括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以及弥补通货膨胀损失动机。取决于预期与利率。 (3)第三类是公共权利动机,又称政府需求扩张动机 。取决于政府经济政策。5. 鲍莫尔、惠伦和托宾:i鲍莫尔 :货币的交易需求同时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惠伦 :变现手续费、利率和收入与支出状况共同决定着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大小托宾 :利率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 共同影响货币投机需求6. 弗里德曼:财富 、机会成本 、效用(1)总财富水平 :即永恒收入(正比),其中与人力财富的比重成正比,与非人力财富比重成反比(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债券、股票收益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反比)(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正比)即其他(如嗜好、兴趣等 )五、货币需求的测量1. 权变法 凯恩斯学派主张根据经济周期干预经济。在货币政策上,权变法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也称之为“逆风向而行”或简称“顶风”的货币政策)2. 规则法:主张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应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理由:国民经济有内在稳定性,经济波动来自货币部门经济政策制定中有许多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目标是多重的 货币管理当局不可信 规则法在实际执行时会面临一定困难:一是如何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二是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货币增长百分比。3. 挂钩法 (1).三项挂钩法:与实际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挂钩 Rm=(1+Re)(1+Rp)/(1+Rv)-1 *日本 :名义经济增长与货币流通速度 *简化: Rm Re + Rp Rv *存在问题:一是经济增长率用什么指标表示;二是如何确定合理的预期经济增长率;三是采用什么样的物价上涨率;四是如何确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 (1) 单项挂钩法:挂钩于经济增长率 Rm=aRe a:货币供应系数,一般是大于1 ,因为: *经济的增长需要货币供应超前增长(经济 “推动器”) *货币流通速度不断变慢(我国 GDP / M2从1978年3降到2005年0.6左右) *货币供应的超前增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时间上 *经济的增长并非货币增加的唯一原因4. 经验法与定额法“1:8”经验数据:其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定额法 :中央银行确定一个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绝对额指标,作为计划期的货币供应依据,年度货币调节的任务就是努力使货币供应增量不突破这个指标。如1984年,我国现金发行计划为80亿元,1985年为150亿元,1986年为180亿元等。本讲要点与习题:掌握并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货币需求的分类熟悉不同理论中货币需求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的货币需求测量方法第六讲 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内容 所谓货币需求理论,是研究货币需求的动机、构成和数量的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一国经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货币需要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一个经济单位(企业、个人或家庭)在现实的收入水平、利率和商品供求等经济背景下保持多少货币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等问题。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 古典经济学派(Quality Theory of Money) i. 创始人为法国重商主义者波丹(1530-1596) ii. 威廉配第(1623-1687)较早提到货币需要量的决定 iii. 18世纪斯图亚特: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决定于商品价格而不是相反,流通中的货币量同富有者的消费和贫穷者的劳动成比例。马克思称他是第一个提出货币流通规律的人。 iv. 货币金属论者亚当斯密: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取决于该国每年所流通的商品的价值;货币流通速度影响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v. 货币数量论的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一国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货币的价值,铸币需要量或纸币所代替的金银数量,决定于金属的价值、支付数额以及支付时对支付手段的节约程度。 2.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PQ/V(1)金币(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是流通中的商品量、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是既定的,价格决定货币量)(2)纸币流通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所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投入越多,则纸币贬值,物价就上涨(货币数量决定了价格) 3.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与庇古的剑桥方程式 (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1911货币购买力)MVPT,从货币流通速度开始研究,主要说明M决定P(V由交易制度决定,短期稳定,Y因充分就业而短期稳定,所以价格源于货币量变动),但当把P视为给定的价格水平时,得出货币需求的函数:M=PT/V。 (2)庇古(1877-1959)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1917年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 )MdkPY,用收入代替交易量(短期稳定),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较稳定,取决于:持币便利;机会成本;效用) (3)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区别: *前者重视研究交易媒介(主要是现金),后者重视贮藏手段(购买力的暂栖所)*前者重视货币流通速度,后者重视货币资产比重 *前者重视制度因素,后者重视主观预期及收益因素*重视整个经济角度研究,后者重视微观主体行为 4.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vv(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2)货币需求有三大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影响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而影响投机动机的因素主要是利率(包括当前市场利率、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以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最重要的是当前市场利率) 函数为:M=M1+M2L1(Y)+L2(r)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曲线(既定收入下) (3)贡献:将利率引入货币需求函数,强调了货币作为资产或价值贮藏的重要性;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无限大。 5.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鲍莫尔、惠伦、托宾等 (1)鲍莫尔的平方根定律(1952,交易性需求) b表示交易费用即变现手续费,Y表示交易量最适度的现金存量对交易量的弹性为0.5,对利率的弹性为-0.5。 (2)惠伦的立方根定律 (1966,预防性需求) S净支出分布的方差; C转换现金的手续费。预防性货币需求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对利率的弹性为-1/3。 (3)托宾模型 1958年托宾用资产选择理论(资产组合总效用最大时,风险负效用与收益正效用之和等于零)说明了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利率越高,预期收益越高,则货币持有量比例越小,即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1956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 M/P=f(Y;W;rm,rb,re;1/pdp/dt;U) *Y:恒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比率 *rm:货币名义收益率 *rb和re:证券收益率 *l/pdp/dt: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 *U: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 三、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价 1. 考察对象不断拓宽。马克思以及前人:贵金属;费雪:开始注意存款通货;凯恩斯:现钞和支票存款;弗里德曼:M2 2. 考察范围不断扩大。费雪及其前人从宏观总量上考察货币需求,剑桥学派开始转向微观主体行为的持币动机3. 对影响货币需求变量分析的深化.费雪:未考察利率利率;剑桥学派: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成比例,且不排除利率的影响;凯恩斯: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流动性偏好),交易成分和预防成分同收入成比例,投机成分对利率及利率预期极为敏感;弗里德曼:将货币视作一种资产(资产需求理论),货币的需求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恒久性收入的函数。 本讲要点与习题:熟悉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与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内容及其区别重点掌握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掌握货币主义提出的货币需求影响因素 了解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特点 第七讲 货币供给概述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1. 货币供给研究的内容 货币供给主要研究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等。 2. 货币供给的含义 所谓货币供给,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货币范畴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是一个存量概念 是一个现实的客观存量 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内生变量(Internal-oriented Variable)即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External-oriented Variable)又叫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由经济循环外部因素,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二、货币供给的形成1. 货币供给的来源 中央银行产生之前,货币供给来源是分散的;央行产生后,货币主要来源于银行。2. 货币供给的渠道与运行机制 全国所有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及简化表A1+A2 + A3 + A4 = M+L1 + L2 + L3 + L4 简化为“贷款=存款+现金”, 因此货币大多数是由贷款这一渠道注入流通 现金出库渠道:一是央行收兑金银外汇;二是以商业银行为中介 银行存款运行特点:一是在银行体系内进行;二是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行扩大3.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M1或M2=CDd(或CD) =(A1L1)(A2L2)(A3A4L3)L4 由此得出影响货币供应的一般因素:信贷收支财政收支国际收支银行资本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M1或M2=CDd(或CD) =(A1L1)(A2L2)(A3A4L3)L4 由此得出影响货币供应的一般因素: * 信贷收支 * 财政收支 * 国际收支 * 银行资本三、货币供给模型货币创造 以Ms表示货币供应量,以m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来源),那么整个货币供给模型为: Ms=mB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构成货币供给的三要素。其中,基础货币是货币创造的基础,货币乘数是货币创造的能力或倍数。 1. 几个重要概念(1)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的现 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是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理解准备金的构成:库存现金加央行存款;法定准备加超额准备) (2)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以一定量的原始存款为基础 *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内直接形成 *是由贷款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的存款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相互转化 (3)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通常被定义为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之和。 *“质”的规定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流通性很强;具有派生性;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口径 基础货币 = 银行准备金; 基础货币 =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 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 =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 商行库存现金 + 法定储备; 基础货币 = 手持现金 +库存现金 + 法定储备 + 超额储备基础货币的一般公式为:B = R + C (4)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Monetary Multiple),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是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时货币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也就是是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m=Ms/Bm=Ms/B =(C+D)/(C+R),分子、分母均乘以D/CR m=(D/R+D2/CR)/(D/R+D/C) =(D/R(1+D/C)/(D/R+D/C) D/R为准备存款比率,它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D/C为现金比重,它取决于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行为。 (5)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法定存款比率(r): r主要受三类因素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政策放松,则r低;政策紧v 缩,则r高;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定期存款比例高,则综合r低;活期存款比例高,则综合r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和处所(有可能实行差别的r政策)。 *现金比率(c): c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c是Y的递增函数;非银行部门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Pc,c是Pc的递减函数;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Fm,c是Fm的递减函数;其他非经济因素u。一般情况下,社会不稳定,c上升;社会稳定,c平稳。 *超额准备比率(e): e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持有e的机会成本Pe,e是Pe的递减函数。商业银行借入准备金的代价Ie,e是Ie的递减函数。非银行部门对现金的偏好Ce,e是Ce的递减函数。非银行部门对定期存款的偏好Te,e是Te的递减函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即央行采取紧缩政策,e上升;采取放松政策则e下降。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传统,如果银行注重安全,则e较高;敢于冒险,e较低。 *定期存款比率(t): t的高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非银行部门的可支配收入Y,t是Y的递增函数;持有定期存款的机会成本Pt,t是Pt的递减函数;定期存款的利率I,t是I的递增函数。 (6)关于货币乘数的计算 *因素法:美联储:m=1/(r+e+c+trt)我国:m=1/r+e+c+h-(r+e)(c+h) 其中h为财政性存款比率 *倒推法: 2. 货币创造的过程 (1)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 *一是银行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二是非现金放款,即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 (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 货币创造的限制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率(r)现金漏损率(c)超额准备率(e)定期存款比率(t)及其准备金率(rt)其他:如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国家宏观政策、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财政存款比率等等 一般:m =1/(r+c+e+rtt) 本讲要点与习题:了解货币供应的来源渠道名词:货币供给、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创造的前提条件及其限制因素第八讲 货币供给理论一、研究内容及背景 1. 货币供给理论主要研究货币供给量的规定性、供给渠道或程序、决定因素以及中央银行调控等2. 金属货币流通时期因货币自动调节机制的存在而不需要研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货币理论产生的宏观经济背景:中央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货币发行多少适宜的问题;中央银行还有一个对货币量的调节问题二、货币供给理论的演变特点 1. 货币供给口径不断扩大20世纪50年代以前彭迪生、费雪、凯恩斯等:M1=C+D弗里德曼和施瓦茨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和美国的货币统计等书:M2=M1+Ds+Dt 托宾、格利和肖:M3=M2+Dn 1959年拉德克利夫报告:M4=M3+L2. 货币供给模型不断复杂化体现在对货币乘数定义的变化:菲利普斯将货币乘数简化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倒数,后来将货币乘数不断进行演化的经济学家有萨缪尔森、米德、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卡甘、乔顿、贝尔格、文特劳布、泰根及史密斯等 3. 对货币可控性争论不断 货币口径的不断扩大使货币可控性越来越差(外生转向内生):主张狭义货币说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外生货币供应论者,如费雪、凯恩斯等。主张广义货币说的经济学家大都认同内生货币供应论,如格利、肖、托宾、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作者们 三、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1. 萌芽期菲利普斯(Phillips)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用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和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概念 2. 成长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1)米德的贡献 :1952年发表货币数量与银行体系一文,阐述了在各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2)丁伯根的研究:研究美国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认为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有:中央银行可以操作的存款准备率、黄金存量及政府债券持有量、商业银行可以操作的对中央银行的净负债及库存现金,以及一般公众愿意持有的通货量。 (3)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理论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模型:M=HD/R(1D/C)/D/RD/C*决定货币存量有三个因素: H:取决于政府的行为 D/R:取决于银行体系 D/C:既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同时还受到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 *实证结论: 高能货币量的变化是广义货币量长期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D/R比率和D/C比率的变化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货币运动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D/C比率的变化还对货币存量长期缓慢的周期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4)菲利普卡甘的研究 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模型:M=HC/MR/DR/DC/M *结论: H:是货币存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原因 C/M:决定货币存量的周期性波动 通货比率长期有下降趋势,这归因于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与城市化;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归因于法定准备率的变化。 本讲要点与习题: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货币供给理论菲利普卡甘的货币供给理论第十讲 货币均衡(上)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1. 货币供给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与货币需求相适应构成货币均衡。货币市场的平衡作为经济平衡的一部分,对经济的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Ms=Md;如果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 货币均衡的实际意义应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相适应 货币均衡包括静态上的均衡,但通常指动态上的均衡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1. 社会总供求的涵义 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的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是一定时期全社会有支付能力的全部购买支出。 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也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 2. 对社会总供求的理解现实需求指有现实购买力的需求,即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市场上按一定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货币量,以及人们为持有一定的其它金融资产所支付的货币量;潜在的需求,是社会节余的购买力,即尚未实现的需求或将要实现的需求。 现实的总供给指现实中社会各生产部门所提供的商品量;潜在的总供给是指一国的生产能力,即可能提供给市场的能力。3. 社会总供求平衡 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 是市场的总体均衡,它既包括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包括商品市场的平衡 是动态的均衡 4. 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 三、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模型 货币供求均衡图(货币供给内生时) 货币供求均衡图(货币供给外生时)四、一般经济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ISLM模型 本讲要点与习题:理解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理解货币均衡与一般经济均衡的关系第10讲 货币均衡(下)一、货币失衡及其原因 1. 货币失衡: 如果货币的供给偏离了货币需求,即货币供给大于或小于货币的需求,MsMd或MsMd,则称之为货币供求失衡。由于货币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是一个从均衡到失衡,再到新的均衡的动态过程,因此,货币供求的失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2. 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货币供给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货币当局采取紧缩政策(顶风政策) 3. 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 财政、信贷再分配失灵(赤字、虚假收入、信贷膨胀) 国际收支的影响 二、货币失衡的调节(供大于求为例)供应型调节:财政货币政策 需求型调节:动用物资储备;动用外汇储备增加进口;提高商品价格 混合型调节 逆向型调节:增加货币供给,使闲置生产力进入生产 三、开放经济中的经济均衡 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 开放经济中的经济均衡 均衡模型(加FE曲线) 政策搭配 四、货币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含义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本讲要点与习题:货币失衡的原因货币失衡的调节第11讲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上)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1. 通货膨胀通常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指在一定时间内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 按表现形式公开型(开放的)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 )物价自由浮动抑制型(隐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