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简要概述_第1页
金融资产简要概述_第2页
金融资产简要概述_第3页
金融资产简要概述_第4页
金融资产简要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金融资产第一节 金融资产概述一、金融资产的概念1、定义: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2、特征:金融资产最大特征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3、内容: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利息、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金融衍生资产等。衍生金融资产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属于本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内容。二、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P33-34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交易性金融资产。 取得资产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将某些金融资产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含有效套期工具。(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避免计量基础不同导致的利得或损失的差异;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所作的指定。例如为了避免涉及复杂的套期有效性测试而直接指定。2. 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例如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3. 贷款和应收款项 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例如一般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有报价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也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提示】概括来讲,这四类的划分应该体现管理者的意图,根据管理者的意图对金融资产做出不同的分类,这就意味着同一项债券投资可能因管理者的意图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例】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多选)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E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答案】AC【解析】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金融资产确认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 对金融资产进行不同的分类,其目的是为了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1)初始计量:第一类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三类有区别:第一类金融资产用其买价(即公允价值)入账,作为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不计入投资成本,应是计入投资收益。后三类都应是用其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来确认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2)后续计量:第一类金融资产应以其公允价值来计量,直接调整相关资产账户。第二类和第三类应按照摊余成本来进行后续计量;第四类金融资产应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四、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金融资产的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不得随意重分类。第二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种。(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1、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1)定义: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的金融资产。(2)基本特征:持有目的:近期出售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获得(3)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属于金融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将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即:如果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衍生工具,则不确认为金融资产)。【提示】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衍生工具的目的有两种:投机(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套期保值(按套期保值准则进行核算)。(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而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和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2.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后续计量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科目的设置1、“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为交易目的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2、“应收利息”科目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因债券投资而收取的利息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利息”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应收债券利息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利息;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到的债券投资的利息。3、“应收股利”科目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因股票投资而收取的股利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股利”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其借方登记应收股利的增加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股利;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到的股利。4、“投资收益”科目为了总括地核算和监督企业对外投资的损益情况,企业应设置“投资收益”科目,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其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期末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表示投资的收益或损失的净额,年终时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可按投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说明】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的手续费、佣金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分录】 按其公允价值(不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即: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例】2007年3月20日,甲公司委托某证券公司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买A上市公司股票100万股,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该笔股票在购买时公允价值1000万元。(A公司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在购买股票时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2.5万元。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3月20日,购买A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支付相关交易费用时: 借:投资收益25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25000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并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分录。(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说明:之所以这样结转是因为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实际上是没有引起经济利益流入的,只有出售后赚取了价差,才真正实现了投资收益,所以出售时做这样的结转是为了反映真正实现投资收益的这个业务实质,这样得出的投资收益是最合理的。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投资收益”科目可以反映原始取得成本(初始计量金额)与出售所得款项之间的差额,从而全面反映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累计收益。【例】:甲企业所持丙公司债券,“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借方余额50000元。2008年1月15日甲公司出售了该批债券,售价为元。不考虑其他费用,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50000 投资收益30000 同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余额,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录如下: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 【例】p36-38【例】207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60 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60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 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甲公司其他相关资料如下:(1)5月23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2)6月30日,乙公司股票价格涨到每股13元;(3)8月15日,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全部售出,每股售价15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1)5月13日,购入乙公司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应收股利 60 000 投资收益 1 000 借:银行存款 1 061 000(2)5月23日, 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0 000 贷:应收股利 60 000(3)6月30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4)8月15日,乙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借:银行存款 1 5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300 000 投资收益 200 000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000贷:投资收益 300 000【例】207年1月1日,ABC企业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 020 000元(含已到付息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20 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20 000元。该债券面值1 000 0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一次,ABC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ABC企业的其他资料如下:(1)2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6年下半年利息20 000元;(2)207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0 000元(不含利息);(3)2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4)2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00 000元(不含利息);(5)2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7年下半年利息;(6)208年3月31日,ABC企业将该债券出售,取得价款1 180 000元(含1季度利息10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BC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1)2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应收利息 20 000 投资收益 2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40 000(2)2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6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利息 20 000(3)207年6月30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000 借:应收利息 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4)2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应收利息 20 000(5)2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000 借:应收利息 20 000 贷:投资收益 20 000(6)2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7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20 000 贷:应收利息20 000(7)2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 借:应收利息 10 000 贷:投资收益 10 000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应收利息 10 000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000 投资收益 70 000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000 贷:投资收益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定义及特征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所以股票就被排除在外了。因为股票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形式一定是债券。(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体现了划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标准。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四)非衍生金融资产因为衍生金融资产我们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已经提到,持有目的就两种:投机目的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套期保值目的的,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有关规定。所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就是非衍生金融资产。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1、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初始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是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给发行企业的购买价格、支付给券商等中介机构的佣金、手续费、税金等相关费用。 购买价格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收到的本金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另一部分是各期利息收入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财务管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关交易费用在性质上属于投资成本,计入初始确认金额,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期间,采用与债券溢、折价捆绑的方式分期摊销,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收益。2、在多数情况下,企业购入债券不是在付息日,因此在债券购买价格中通常包含了自上一付息日至购买日的应计未到期利息。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计入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在实际支付价款中包括应付未到期的利息,应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也采用与债券溢、折价捆绑的方式分期摊销,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各期的收益。3、在进行初始确认,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财务管理(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在持有期间还应对投资收益进行计量。平价购入按票面价值购入债券,称为平价购入。 溢价购入购入价格高于票面价值,称为溢价购入。溢价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债券溢价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以后各期多得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 折价购入购入价格低于票面价值,称为折价购。折价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债券折价对投资者而言,则是为以后各期少得利息而预先求得的补偿。 各期投资收益=各期票面利息+折价摊销额 (各期利息收入)各期投资收益=各期票面利息-溢价摊销额 (各期利息收入) 实际利率法下:某一期间摊销额=本期利息收入-本期应收利息 =本期投资收益-本期票面利息 =本期应收利息-本期利息收入(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 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将所取得价款与该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其中,交易费用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核算 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 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处置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一)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会计科目的设置 1、“持有之到期投资”科目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在“持有之到期投资”科目中核算。该科目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其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持有之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按持有之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1)“成本”明细科目 取得时按债券面值计入“成本”明细科目借方,到期收回时将该明细科目的余额从贷方予以冲销(此明细科目只核算债券的面值)。 (2)“应计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票面利息)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该明细科目的借方,到期收回时从贷方予以冲销。 (3)“利息调整”明细科目(此科目核算债券的溢、折价) 溢价或折价总额=初始投资成本相关费用尚未到期的债券利息债券面值利息调整总额=实际支付的全部款项-(债券面值+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 各期摊销额=各期实际利息收入-各期票面利息收入 =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溢价在借方,摊销的溢价在贷方;折价在贷方,摊销的折价在借方。【注意问题】实际支付的交易费用不应计入“成本”明细科目,而应计入“利息调整”科目,经过持有期间的摊销,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该明细科目无余额。 2、“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债券) 1.借方核算内容 (1)认购时买价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而尚未支付的利息。 (2)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2.贷方核算内容:收回的利息 3、“投资收益”科目 4、“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1.核算期末摊余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 2.已提减值以后可以转回。(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1、取得时-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的会计处理(即初始计量)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借或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额)2、持有期间-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企业在持有期间主要是: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利息计算。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本期收回利息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例1】按面值购入-教材P40【例2】按溢价购入-教材P41 加:课堂练习: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 D.41600【答案】C【解析】(1)20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4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贷:存款 41 486 2008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1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1 244.58(41 1486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55.42挤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 =41486-355.42=41130.58(万元)(2)2008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1 233.92(4 1130.58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6.08挤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366.08=40 764.50(万元)(3)2009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1 222.93(40 764.5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77.07挤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377.07=40 387.43(万元)(4)2009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1212.57(倒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87.43(1486-355.42-366.08-377.07)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借:银行存款4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40000【例3】按折价购入200年1月1日,XYZ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1250*4.72%=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XYZ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XYZ公司债券利息与收益计算调整表 金额单位:元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息(b)(按10%计算)现金流入(c)(应收利息)期末摊余成本(d=a+b-c)200年1000100591041201年1041104591086202年1086109591136203年1136114*591191204年1191118*13090*数字四舍五入取整;*数字考虑了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尾差。根据上述数据,XYZ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l250(面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贷:银行存款 l000折价总额=250元【摊余成本=1000】(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1250*4.72%)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l(=100-59、挤) 贷:投资收益l00(=10001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此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余额为209(=250-41);摊余成本=1250-209=1041】(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12504.72%)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5(=104-59、挤) 贷:投资收益 l04(=10411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 59【此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余额为164(=209-45);摊余成本=1250-164=1086】(4)20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59(=1250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109-59、挤) 贷:投资收益l09(10861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 59【此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余额为114(=164-50);摊余成本=1250-114=1136】(5)203年l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1250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114-59、挤) 贷:投资收益ll4(1136*10%)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此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余额为59(114-55);摊余成本=1250-59=1191】(6)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9(25041455055) 贷:投资收益 ll8(1191*10%)挤 借:银行存款59 贷:应收利息59 借:银行存款等1250 贷: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