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术语简要概述_第1页
金融学术语简要概述_第2页
金融学术语简要概述_第3页
金融学术语简要概述_第4页
金融学术语简要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寸百科名片头寸指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头寸是一种市场约定,承诺买卖外汇合约的最初部位,买进外汇合约者是多头,处于盼涨部位;卖出外汇合约为空头,处于盼跌部位。目录释义 简介 金融头寸 建立头寸注意事项 长头寸与短头寸 头寸管理编辑本段释义词目:头寸 拼音:tu cn 基本解释 1. money market中国旧时指银行钱庄等所拥有的款项。收多付少叫头寸多,收少付多叫头寸缺,结算收付差额叫轧(ga)头寸,借款弥补差额叫拆头寸 2. cash指市场上货币流通数量,即银根。如银根松说头寸松,银根紧也说头寸紧 详细解释 1. 方言。尺寸。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我的拜年:“特为定制了一顶小头寸的暖帽。” 2. 方言。指合适的人。海上花列传第二一回:“总寻着仔头寸来浪哉,想叫别人,阿晓得?” 3. 方言。指实际情况。 茅盾 夏夜一点钟:“大全毕竟有用。这一番话正是配着她的头寸定做的。” 4. 方言。比喻身分、地位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四:“ 冯永祥 不肯爽爽快快讲, 徐义德 知道 梅佐贤 头寸不够。” 5. 指银行、钱庄等所拥有的款项。 茅盾 多角关系五:“东家惟恐缺了头寸,那时叫天不应,岂不是要做了第二个裕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今天厂里需要点头寸,想到银行里取一亿元。” 6. 指银根。如银根松也说头寸松,银根紧也说头寸紧。 编辑本段简介position: the inventory of a market trader. “头寸”一词来源于中国,银行里用于日常支付的“袁大头”,十个袁大头摞起来刚好是一寸,因此 示意图叫“头寸” 例如:投资者买入了一笔欧元多头头寸合约,就称这个投资者持有了一笔欧元多头头寸;如果做空了一笔欧元,则称这个投资者持有了一笔欧元空头头寸。当投资者将手里持有的欧元空头头寸卖回给市场的时候,就称之为平仓。 编辑本段金融头寸1、头寸(position)也称为“头衬”就是款项的意思,是金融界及商业界的流行用语。如果银行在当日的全部收付款中收入大于支出款项,就称为“多头寸”,如果付出款项大于收入款项,就称为“缺头寸”。对预计这一类头寸的多与少的行为称为“轧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款项的行为称为“调头寸”。如果暂时未用的款项大于需用量时称为“头寸松”,如果资金需求量大于闲置量时就称为“头寸紧”。 2、头寸是金融行业常用到的一个词,在金融、证券、股票、期货交易中经常用到。 比如在期货开户交易中建仓时,买入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多头头寸,简称多头;卖出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空头头寸,简称空头。商品未平仓多头合约与未平仓空头合约之间的差额就叫做净头寸。只是在期货交易中有这种做法,在现货交易中还没有这种做法。 在外币交易中,“ 建立头寸”是开盘的意思。开盘也叫敞口,就是买进一种货币,同时卖出另一种货币的行为。开盘之后,长了(多头)一种货币,短了(空头)另一种货币。选择适当的汇率水平以及时机建立头寸是盈利的前提。如果入市时机较好,获利的机会就大;相反,如果入市的时机不当,就容易发生亏损。净头寸就是指开盘后获取的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交易差额。 另外在金融同业中还有扎平头寸、头寸拆借等说法。 头寸日有分很多种的:第一头寸日(期货交割过程的第一日)等等,多数就是指对款项动用的当日。 编辑本段建立头寸注意事项当您在分析基本面,技术面成熟以后,千万不要重仓,成熟的做手,也要少使用满仓,要严格控制头寸。我现在每次下单就在心里默念轻仓、轻仓、再轻仓,但赢利头寸可适度加仓,作反了也有回旋余地。如9次重仓赢利1次做错就完了,比如9次从1万赚到10万元,如把10万再重仓操作,作反后一次毙命10万没了,9次也前功尽弃。赢输有时不在做对做错,完全在于头寸管理上。 编辑本段长头寸与短头寸当金融机构购入某资产时,就拥有了长头寸;相反,如果金融机构向另一方售出某资产,并约定在未来某日交割,就获取了短头寸,金融机构同样会面临风险。风险的规避可以通过进行金融交易实现,这一交易可以是通过获取额外的短头寸来抵消长头寸,也可以是通过获取额外的长头寸来抵消短头寸。 编辑本段头寸管理第三章管理分工1 第十二条资金局负责以下工作: (一)总行资金头寸管理和资金调度; (二)总行资金预测及资金平衡工作; (三)运用金融市场工具筹集资金、运作资金。 第十三条清算中心负责以下工作: (一)总行账户开立与使用管理; (二)账户条件的通知。清算中心应在总行账户启用之日将账户条件(格式见附件二)抄送资金局。账户条件变更时,应事先通知资金局; (三)对账单的转送。总行账户启用之后,清算中心应将收到的账户行发送本行的对账单(副本或复印件)及时送资金局。每个营业日下午2点之前,清算中心应将上一营业日(或最新的)总行境外账户对账单(副本或复印件)转送资金局。 第十四条国际金融局负责以下工作: 定期对总行外币资金账户行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并调整账户行授信额度,做好账户行信用风险控制工作。 第四章头寸管理 第十五条资金局根据账户行授信额度、账户条件及账户资金流量,确定并定期调整各账户头寸控制额度。 第十六条资金局根据账户行对账单更新账户初始头寸,同时对各申报单位申报的收款及付款头寸进行核销;再将各申报单位报来的收款及付款头寸单进行分类汇总,按照账户、收款金额、付款金额、起息日进行登录,最后轧算各账户余额。头寸不平时,应通过拆入、拆出、调入、调出等措施,将账户头寸轧平。将各账户头寸控制在规定的额度之内。账户头寸汇总轧差平衡工作,必须经过复核人员复核。 第十七条账户头寸超过控制额度或账户头寸不足时,资金局确定头寸调度方案。资金局资金头寸管理部门委托资金交易室进行有关交易时,应填制交易委托书(格式见附件三)送资金交易室;资金交易室根据交易委托书办理交易。 第十八条资金头寸预测。资金局按季、按月、按旬对总行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发债资金需求的意见,并定期向主管行领导报告总行资金形势。利率市场化可分四步走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幕初启之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宗良博士向记者介绍了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并指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年代以来的利率市场化潮流据宗良介绍,全球利率市场化浪潮始自年代,多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利率自由化的过程。这中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日本、台湾和阿根廷等国家或地区。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代初到年代末,实行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场化第二阶段是年代末至年代初在丰富和完善票据市场的基础上实现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第三阶段是年代初至年代末随着金融创新和交易品种的小额化实施和完成借贷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四阶段是从年代初,随着日本央行停止“窗口指导”代之以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调节总供求出现了稳定的市场利率,到年月利率完全实现了市场化。 我国的台湾省从年开始推动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突破口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而定,不受限制,并作为“中央银行”探索市场利率的指标之一。到年,台湾放宽利率管制,由“中央银行”和银行公会确定利率上下限,各商业银行在此范围内确定自己的利率,并可视市场银根松紧而灵活调整年又取消“中央银行”核定商业银行放款利率上下限加减幅度的制度,各商业银行可按客户等级制定差别待遇年取消由“中央银行”和银行公会制定利率上下限的制度,各金融机构可视市场资金供求自行制定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只运用再贴现、公开市场等工具,间接影响市场利率。 阿根廷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年,阿根廷大幅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实行私有化、鼓励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外资银行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资金供求情况自行决定利率。但由于当时宏观经济形势不好、通货膨胀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放开利率后,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上升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国内资金供不应求,本国商业银行和企业被迫向利率相对较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导致外债的过度膨胀和政府的重新干预,中央银行被迫发行万多亿比索,以挽救那些濒于破产的企业,这又加剧了通货膨胀企业的倒闭又反过来冲击了银行,大批银行相继破产。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只好放弃了利率的市场化。 经验值得总结宗良认为,总的来看,有关国家或地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有急进的,也有渐进的,采用急进的国家包括智利、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采取渐进方式的主要是亚洲的一些国家或地区。 从国际一般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的一般步骤包括四步:、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将利率调整到市场均衡状态附近,以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完善利率浮动制,扩大利率浮动范围,下放利率浮动权;、采取先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再借贷市场的方式,逐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成份。同业拆借市场所形成的利率是可以反映宏观资金供求状况的,也是可以作为宏观决策当局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的主要参考变量。国债市场的发展也为利率管制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同时以国债为基础的回购交易所形成的利率也是短期市场利率的主导性指标之一。此外,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品种、使得社会金融资产多样化,然后先使这类非存贷款品种利率自由化,通过它们与银行存贷款的竞争,最终放开贷款利率,进而放开存款利率;、实现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市场的基准利率基本形成,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包括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等),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进而影响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以及社会总供求,实现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目标。(国研网) 利率市场化:千万不能停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每一项改革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蕴藏的风险可通过其它配套改革来降低和化解。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不例外。那么,我们是等到其他配套改革均完成后才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各项改革同步进行呢?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共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等什么条件都成熟了再改;能快就快,不能快就慢一点,但千万不能停。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 从理论上来说,为防范市场化后利率过度上升带来的各种风险,改革的最佳时机应是资金供求较为均衡、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稳定和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候。大部分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主要理由,一是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银行存贷款利率较低,存差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不是十分强烈,资金已从严重短缺过渡到资金出现宽松;二是目前物价水平稳步走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这样一个宏观背景并不是经常具备的。因此,相当多的专家提出,目前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选择。 在我国经济改革方式的选择中,历来存在着激进和渐进之争。在利率市场化方式选择中同样如此。持激进态度的专家认为,持续改革可避免由于各方面改革步调不一致、政策效力相互冲突造成的福利损失。持渐进态度的专家则认为,目前最大难点是企业或投资人等市场的行为主体尚不具备对市场利率作出敏感反应的行为动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个逐步创造条件和启动投资需求的较长时期。从现实情况考察,渐进式改革的理由显然更为充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一致,渐进的改革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也应是我们的首选方案。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或突破口。 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市场分割的状况目前仍为根本改变。这样一个背景决定,我国难以象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以某一金融信贷品种为突破口(如美国和日本分别通过CD发行、交易市场化和国债发行、交易市场化实现利率市场化),相继引起其他利率的联动,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们可能需要在不同的金融市场或层次中选择多个突破口。有专家建议,要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货币市场利率(即货币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种的利率)放开和取消商业银行利率管制三方面同时寻找突破口。而这三个方面或层次的突破口分别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具体来说,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市场化方面,将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由目前的再贷款利率转变为同业拆借利率;在货币市场的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方面,通过限制券商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只能从事债券回购交易、同业拆借市场的信用拆借交易只对商业银行开放来实现同业拆借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形成,充分发挥同业拆借利率的基准利率作用;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放开中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利率。 4.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步骤。 利率市场化最终要放开对普通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一般步骤是先实现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然后将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货币市场与普通存贷款市场进行对接。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因此要按照这种一般模式可能需很长一段时间。总体思路可为: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与培育货币市场并举,提高货币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在放松商业银行不同货币的利率管制中,应当先放松对外币利率的管制,后放松对人民币利率的管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不同品种,应当依据不同市场主体对于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先放开贷款、后放开存款;在放松贷款利率管制的进程中,及时扩大利率浮动幅度、逐步简化利率种类;在贷款利率制定权安排方面,先由各商业银行总行根据企业信用评级确定全行统一利率标准,等条件成熟后,再将贷款利率制定权逐级下放;对于存款,先放开大额存款、后放开小额存款;在银行利率的安排上,先放开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银行利率,再放开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步骤是突破口选择的继续和总体思路的具体实施。目前人们这一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很多歧见。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如下。 观点一: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和直接融资市场利率,后放松银行利率,而在银行利率放松管制方面,先放开长期存贷款利率,后放开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 观点二:先放开同业拆借利率,贷款利率次之,资本市场利率再次之,存款利率殿后。 观点三:推进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取消存款准备金利率,将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由目前的再贷款利率转变为同业拆借利率;放开和完善同业拆借利率,使同业拆借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适时放开贷款利率,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的自主权;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行制定不同存款期限的利率;根据中国金融国际化进展和国际资金市场行情,逐步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有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 观点四:逐步放开企业债券利率;继续实行和完善贷款利率浮动制度,适当扩大利率浮动范围,取消根据不同的贷款发放人,不同的贷款接受人执行不同利率浮动标准的规定,统一商业银行利率浮动幅度,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浮,具体风险溢价由商业银行自主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利率决定权,逐步放开贷款利率;条件适当时,允许存款利率适当浮动,可先规定存款利率最高限,并逐步取消,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 观点五:推进货币市场的发展和统一,促进市场化利率信号的形成;跟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贷款利率,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对整个贷款利率的管制;动态调整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使其成为货币市场的主导利率,逐步降低并取消准备金利率,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交易和国债交易,推动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国债二级市场利率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体系;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从大额存单等品种开始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观点六:利率市场化应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调整阶段,二是存贷款利率自由化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应积极发展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定期存单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使其联系在一起,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代表利率。在第二阶段段,首先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然后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比较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这些意见的思路差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市场发展、完善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孰先孰后;二是人民币利率和外币利率放开孰先孰后。根据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利率市场化的紧迫性,我们认为,应当在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的同时进行贷款利率市场化;而在人民币利率与外币利率放开方面,应当先取消对外币利率的管制,后取消对本币利率的管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放开外币利率管制的条件基本成熟,另一方面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有利于增强中资银行在外币贷款方面的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需要政策配合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很多专家认为,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和方案已经基本明晰,当务之急是积极创造条件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各种风险。从目前看,推进利率市场化应当有以下政策的配合。 1加快进行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与制度创新,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特别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投资效益、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的出资人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借贷行为的合理化。 2推进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强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体系内的有序竞争。 3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放宽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限制,以便发现资金的市场价格,并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利率政策操作的参照指标,依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灵活进行调整。 4加大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5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资信评估制度。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资信评估机构的散乱局面,必须通过资信评估立法和司法使评估机构真正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负无限连带责任,以从根本上建立资信评估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在此基础上培育全国性的资信评估机构,促进资信评估业的统一。 6把握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业开放的关系。吸收东亚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一定要把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节奏。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贷款开始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宏摘编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关键是应该在什么时机推进利率市场化?如何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低物价水平、低利率水平的经济状态创造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佳时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蔡鄂生在谈到下一步的改革措施时表示,人民银行一项突出的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商品的价格约束普遍不存在了,但是资金的价格却始终没有放开。 近年,央行出台了一些浮动利率政策,但还没有对利率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它的灵敏调节还受到限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利率体制,央行将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 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特殊资源,资金只有在市场定价的条件下,才能根据价格信号所反映的供求关系,实现自身及其所代表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进而产生最佳效益。事实上,利率杠杆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间接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但是,从近年的情况看,我们几乎用尽了货币政策的十八般武器,却依然未能改变资金周转率低、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的价格-利率没有市场化。 一、中外利率体系的不同点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林志远通过对中国的银行利率体系同当今的国外银行的比较,发现中外利率体系大不相同。 (一)以美英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外银行一般都计复利,而我国的银行只计单利,不计复利,这表明同样水平的名义利率,中国的银行比外国银行支付较低的利息。 (二)国外银行大约自8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实行利率浮动的做法,存款的计算也根据调整后的利率。我国银行的做法是利率固定不浮动,即存款利率在现金存入时确定,之后只能随国家政策作利率上调的变动,不能作下调的变动。这使得我国银行在利率下调时发生存贷款利率倒挂的现象,利息成本不能随利率下调而及时减少。 (三)国外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很少根据存款期限的长短,主要依据存款额度的大小和所开银行帐户的性质;我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主要依据存款期限的长短,没有根据存款额度大小的变化。这种差别不利于我国银行吸收大额的存款,从而降低资金成本和稳定资金来源。 (四)国外银行对居民开设的支票帐户一般不付利息,而且还要收取一定的年费或者月费,但是向居民个人提供各种及时高效的支票结算服务;而我国银行对企业和居民的活期存款帐户付比较高的利息,但是不向居民提供支票结算服务。 (五)在美国、日本和英国,财政部对于中央银行的利率和市场利率都有很大的监控权力,甚至于有最终的决定权,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选择也有很强的成本核算的约束,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既要为政府筹资降低成本,又要服务于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与之相比,我国财政部和商业银行各自的利率政策很少有筹资成本的考虑,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同财政部和商业银行也缺少互相协调的关系,导致国债发行的成本居高不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倒挂形成大量亏损。 二、利率市场化从贷款开始 有关专家认为,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利率市场化宜选择渐进改革方式,沿着放开同业拆借利率、逐步放开贷款直至存款利率的路径,循序推进。事实上,1996年,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已实现市场化。之后,金融债券利率也开始走向市场。当前的任务则是放松贷款利率。有专家提出,可不分所有制和企业大小,统一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更有专家提出,可放开贷款利率上下限管制,由银行和企业双方自行商议贷款利率。 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看,放松贷款利率的条件基本具备。(1)物价水平稳中有跌,因而不会出现人们担心的通货膨胀问题。(2)伴随商品的相对过剩,目前我国资金相对过剩局面已经出现,加上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和内在约束的增强,不大可能再出现以往那种无节制的信贷扩张,利率失控的可能性也不大。(3)近两年中央银行已扩大了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范围,1999年更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统一扩大到3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实行贷款利率浮动的企业覆盖面已相当广,这实际上已为进一步放松贷款利率奠定了基础。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林志远根据中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当前利率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提出如下建议: 1、停止对万元以下的活期存款帐户付息,严格禁止商业银行的高息揽储行为,促使其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增强对外国银行的竞争力。 2、定期存款的利率要按照存款金额作适当调整,继续下调每笔五万元以下存款各个期限的利率水平,以一年期为例,可继续下调11.5个百分点,五万元金额以上,允许商业银行作一定幅度的调整,但是上浮不应该比五万元之下的存款帐户超过1.2个百分点。 3、允许银行对居民个人新设一个基金帐户,对金额超过20万的个人资金,应鼓励转入基金帐户,利率可以随行就市。 4、较大幅度增加证券市场的国债流通量,充分降低国债的发行成本,适当提高债券二级市场的收益率,吸引银行及各类基金帐户的资金投资债券市场。 5、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应该尽快调低至零,因此节省的利息支出全部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今后准备金制度不再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利率政策的作用主要通过贴现窗口和中央银行的抵押贷款来发挥。 6、加快居民住房改革,特别是中央各部委和北京市的住房改革,年内抓紧时间完成所有权移交和货币化分房措施的出台,并且积极推进住房二级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提高房产权的市场流动性,促进住房消费的需求。 林志远认为,现在还不要求银行实行复利计息和利率浮动的改革,但是鼓励有条件的银行积极试点。复利计算有利于银行争取居民客户,是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利率浮动可以克服银行存贷款利率倒挂的问题,避免高利率的政策造成银行亏损。利率水平普遍调低之后,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市场,改进服务,努力以优质高水平和全面的金融服务作为主要的市场竞争手段。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恰当时机 从我国目前的资金供求状况来看,当前这种资金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正是难得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机遇。 在资金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下,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逐步适当地放松利率管制,不会引起利率水平的剧烈波动,不会导致利率水平失控。 事实上,中央银行一直在认真研究这一问题。此外,我国有可能在今年正式入世,市场要求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尽快开始。 人行强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发挥利率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商业银行改革中的作用,保障金融的平稳运行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搞好本外币政策的协调,继续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戴相龙主持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000年第四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 会议提出,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既要促进经济进一步回升,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改组,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彻底扭转通货紧缩的趋势,又要密切关注货币供应量与贷款增加较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超前预防今后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趋势。 会议认为,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回升的良好态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宏观决策,是促进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同时,微观经济的改革,特别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今年一至八月份,中国消费物价上涨百分之零点二,生产资料价格在石油价格的拉动下升势明显。 会议分析认为,当前中国金融运行平稳。今年前八个月,广义货币M2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三,狭义货币M1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九,金融机构贷款增加八千一百零六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多增二千三百九十三亿元。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住房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和农业生产及电网改造等方面,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 会议预测,今年全年广义货币M2增长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十四,狭义货币M1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现金M0将控制在一千五百亿元以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预计增加一万三千亿元,比上年多增二千亿元以上。全年金融调控目标将顺利实现。(中新社) 为何要推进利率市场化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价格领域,尤其是商品价格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要素价格领域,约束依然存在,比如作为重要要素价格的资金价格-利率仍然受到管制。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它的灵敏调节还受到限制。利率管制首先造成这一重要的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方面受到严重约束,利率调整对投融资行为及公众消费导向作用不明显;其次,利率机制的僵化使宏观调控受到约束,导致宏观当局很难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再次是利率结构扭曲,拆借市场利率导向作用有限,主要表现为国库券利率比一些企业债券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高,拆借市场利率高于再贷款利率,受参与主体较少、交易规模偏小制约,拆借市场利率导向作用很难发挥;最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客观要求。(中经网聿文) 利率市场化期待新突破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进入2001年后,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将如何迈进,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执行稳键的货币政策,积极发挥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利率杠杆作为资金的价格,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魔力,其作用与地位无法替代。如何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作用效力,找准金融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讨论则最为热烈。 利率市场化不断趋于完善 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自“二战”以后,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进化过程。从发达国家看,主要是科技和产业的调整,原有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汹涌的金融创新浪潮在规避传统利率管制的同时,自然地否定了旧的利率管制方式。从发展中国家看,为追求经济超常发展,往往实行低利率管理政策,通过强制储蓄方式集中工业化资金,长此以往,降低了储蓄积极性,同时,又刺激了投资需求,出现了资金紧缺与资金低效使用并存的现象,金融压制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的发挥。 由此可见,完全管制利率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现代利率体制并不是完全放开不管。研究表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放开利率,由供求双方自由决定一般不会有危险。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不加控制,则可能导致危机和混乱,30年代初的大危机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严格来讲,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创造没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也不具备资源稀缺的天性,也就是说在决定货币的价格利率时,除受市场供求双方的力量外,还有第三只手政府在影响货币价格。最简单的例子是,通常在讨论利率时,区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其中就包含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政策因素。正因为如此,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无一例外是实行政府影响下,由市场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利率体系。完全放开由市场来决定,不施加一定影响的利率制度是不存在的。 现代利率体系的基本框架 由于各国经济基础和体制背景的差异,加上调控方式的差异,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利率体系具体构成也不尽相同,但在政府调控和影响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制是大同小异的。 利率体系比较经典的是“利率通道”管理模式。其基本框架是:以央行的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的最后贷款利率作为上、下限,形成利率调控通道。上、下限的经济意义是:商业银行将多余的头寸存入中央银行,安全风险系数为零,如果商业银行对某一经济实体放款时,其收益低于或等于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利率水平,则商业银行宁愿将资金存入于央行,而不愿放款,因此,准备金利率是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收益参考线,也是最低收益底线;当商业银行头寸不足时,在一定条件下,它可向中央银行申请最后贷款,最后贷款的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筹资成本的重要参考价格。如果从市场的筹资成本超过了向央行借款的成本,则商业银行宁愿从央行借款,而不愿从市场借款。而同业拆借利率,反映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余缺状况,其水平界于“上下通道”之间,央行盯住此目标,通过公开市场吸收或吐出基础货币,使同业借款的利率水平在“上下通道”之内上下波动,以此来调剂市场货币需求,维护上下线利率的权威,影响商业银行借贷行为。 中央银行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合理确定“上下通道”,即根据贷款市场双方供求的实际水平,确定准备金存款利率;根据存款市场双方供求的实际水平,确定“贷款便利”的利率水平。这种模式的一个前提是,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自然探底后,通过充分的市场均衡达到真实水平,央行据此确定“上下通道”,并通过调控同业拆借的市场水平,综合实现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意图。 尽早完成利率市场化 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是必须正视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回顾历史,金融结构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小手工生产时代的票据融资阶段、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货币融资阶段、现代市场经济的证券融资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第二阶段以银行信用中介为主;第三阶段以证券融资为主。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随着金融结构的这种提升,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效力会不会有所下降?国外历史否定了这一点。唯一变化的是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过去金融调控主要通过货币增量来调控经济,成本大、效率低、风险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差。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总数和市值数额越来越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日益成为一条重要的渠道。适应这种融资结构的深刻变化,为金融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基础。由于资产价格和货币市场利率存在一种长期比价关系,投资者在银行储蓄存款和证券投资之间进行比价规划,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自然流动,达到均衡状态。反过来,利率一旦变化,将通过这种比价机制敏感地影响资本市场。而且,市场化程度越高,各种利率关系越合理,这种影响越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格林斯潘的利率“指挥棒”能对美国甚至世界金融市场“指点江山”。在未来的金融格局中,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扩大利率影响范围,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最终向达到影响公众预期的信号型调控,从而达到金融宏观调控的最高境界。 利率和汇率作为同一货币对内、对外的资金价格,它们之间也存在一种内在的比价关系。在不同汇率机制下,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也不一样,需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结售汇体制下,汇率具有制度稳定的基础。随着汇率定价的市场基础的进一步提高,汇率目标的实现和维持,将日益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时,中央银行将通过“两只眼睛”盯市场。一只眼睛盯利率,另一只眼睛盯汇率。 总之,尽早完成利率市场化,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把握货币政策的主动权,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日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邓智毅) 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先行一步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利率是“焊牢”的、不变的。这种一层不变的利率体系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到了中央银行的议事日程。那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蓝图是什么呢?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突破口又在哪里呢?为此,我们请教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投资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大楷。 杨大楷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的目标蓝图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将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 据介绍,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公开业务市场等子市场。货币市场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贯彻其货币政策,控制经济起伏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市场能否为其提供一个有效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工具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及利率水平。货币市场利率包括同业拆借利率、商业票据利率、国债回购利率、国债现货利率、外汇比价等。从利率形成的机制看,货币市场利率对社会资金供求关系有着灵敏性和高效性,是反映市场资金状况、衡量金融产品收益率的重要指标。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利率市场化都是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通过增加短期金融工具产品和扩大货币市场规模来完善货币市场,使非贷款类短期金融资产利率自由化,从而产生一个可靠的货币利率信号,形成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促动,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体系。 杨大楷认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为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我国货币市场建设始于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在年月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基础上,人民银行相继开放了债券回购市场利率、现券市场利率以及债券发行利率,先后启动了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市场、公开业务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等。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完善,我国统一的货币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入市主体呈多元化,不仅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有证券投资基金、外资银行、财务公司等,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交易也日趋活跃,目前信用拆借、债券回购、债券买卖三项累计交易量已突破万亿元,短期资金融通的速度明显加快等等。货币市场的发展为推动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那么,怎样进一步推进货币市场上市场利率化的形成?杨大楷建议,首先要协调发展货币市场的各子市场。目前在各子市场中,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相对完善,而票据市场等相对滞后,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其次,扩充市场主体,参与货币市场的金融机构越多,形成的货币市场利率就越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越能贴近市场的真实价格。要进一步完善代理制和做市商制度,使没有市场资格的金融机构找到进入货币市场的途径,使市场的价格更具普遍性。丰富和充实交易工具,国家可适量增加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数量,丰富票据种类,引进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增加货币市场的交易工具。再次,确定货币市场利率管理原则。货币市场利率应当由市场自主决定,但并非完全由市场自主决定,只是加大了由市场决定的比重。中央银行不直接干涉利率价格水平的形成,但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及利率水平,从而体现政府的意愿和政策导向。最后是选择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选择和确定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步骤。基准利率的特征是市场化的利率、基础性利率、传导性利率,应该从具备市场化特征的货币市场利率中确定对象。 杨大楷强调,货币市场利率是包含多种利率品种在内的利率体系,在促进整个利率体系市场化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点带面地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而在目前,可以选择最能反映资金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人民网) 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四个因素2001年04月24日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利率市场化不是想什么时候市场化就什么时候市场化,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可以说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创造利率市场化条件的过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利率市场化要顺利实现,必须尽快完善四个方面的条件。 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 金融(利率)自由化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重塑金融监管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在总结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经验时,学者们普遍都谈到了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自由化成功实现的前提。 金融监管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如何呢?一方面,金融监管出现了喜人的变化。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使我国在近年大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例如,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域分行的设立;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出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力度,等等。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又存在多方困境,如分业监管形成监管真空;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等。 目前的监管状况相对于前几年而言,无疑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它使利率主体行为更为规范,这对利率市场化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尽快使金融监管摆脱困境,为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推进创造条件更显迫切。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完全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不完善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利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 宏观经济稳定 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实现利率市场化二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大多数学者认为,利率管制放开后,宏观经济环境是引起利率水平异常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环境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银行和企业来进行的。当宏观经济稳定时,有助于银行和企业间维持稳定的关系,降低了信息不完全对双方行为的约束。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利于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降低波动幅度,这显然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了重要条件。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利率一旦放开,在无完善监管机制时,银行就会出现道德风险,为追求高收益而提高利率,容易引发借款人的冒险行为,而且宏观经济不稳定会使企业投资的不确性增加,还会引起企业对短期信贷的过度需求,易导致短期利率骤升,对利率市场化极为不利。 宏观经济稳定与否,可通过有关指标来反映,如通货膨胀率、GDP增长速度、企业承受能力、资本产出效率等。我国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状况对利率市场化形成不同的影响。1996年以前,我国通货膨胀一直很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也一直较高,经济过热时有发生,加之资本产出效率低下,利率市场化无法在我国推行。1996年,我国总体实行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多年困扰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得以抑制,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小幅下调。199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在遭受内外交困情况下,通过采取灵活有效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使全年GDP增长速度达78。1999年我国GDP仍保持了71,但物价一直是负增长。今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高达82,物价也从今年起开始止跌缓慢回升。由于经济形势好转,我国利率市场化也有了相应进展,1996年开放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97、1998年部分放开了国债市场利率和其它债券利率。今后几年,如何增加有效供给,调整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刺激经济并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是宏观经济面临的难点。从根本而言,要加快和深化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微观基础的完善 此处的微观基础是指经营性金融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