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_第1页
工艺技术_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_第2页
工艺技术_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_第3页
工艺技术_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_第4页
工艺技术_钢的热处理工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和正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 其它热处理 9.1 钢的退火与正火 9.1.1 退火操作及其应用 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 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的 温度,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例如随炉 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 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叫做“退火”。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 方法:方法:将亚共析钢加热到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随随 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干沙中自然冷却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干沙中自然冷却)到到500以下,取出空冷。以下,取出空冷。 目的:目的:先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缓慢冷先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缓慢冷 却转变基本接近相图描述转变过程,却转变基本接近相图描述转变过程, 得到接近平衡组织,降低硬度,便于得到接近平衡组织,降低硬度,便于 加工,消除内应力。加工,消除内应力。 用途:用途:碳钢和合金钢的锻、铸、轧制碳钢和合金钢的锻、铸、轧制 型材,可作为一般要求工件的最终热型材,可作为一般要求工件的最终热 处理,大多为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处理,大多为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 适用对象:适用对象:0.30.6%C。低碳或过共。低碳或过共 析钢不适用。析钢不适用。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t=KD (min),D为工件有为工件有 效厚度效厚度(mm),一般,一般K=1.52.0min/mm。 2等温退火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很长,尤其是 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可 以采用等温退火等温退火工艺取代完全退火。 方法方法:加热方法同上(将亚共析钢 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 定时间),在温度到珠光体转变开 始前快速冷却(打开炉门,甚至吹 风)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保温到珠 光体转变完毕后,取出空冷。 目的和用途目的和用途同完全退火,效率和组织控制较好。 3. 球化退火 方法: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 3050,保温2-4h,时间,冷 却到Ar1温度附近时要足够慢 的冷却(保温冷却,比随炉冷却 还要缓慢)。 目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的基体 上均匀分布颗粒状的渗碳体, 称为球状珠光体。 用途:降低过共析钢材料的硬度, 保证足够的韧性,便于进行机 械加工,均匀组织为以后淬火 作好组织准备。 4. 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 方法方法:将钢较慢将钢较慢(100150/hr) 加热到加热到500650(低于低于A1), 保温后随炉慢冷保温后随炉慢冷(50100/hr) 到到200300以下出炉。以下出炉。 目的:目的:无相变发生,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可完全消除残余内应力。无相变发生,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可完全消除残余内应力。 如果材料原始有大的弹性应变能存在,可发生再结晶,组织也会有对如果材料原始有大的弹性应变能存在,可发生再结晶,组织也会有对 应的变化。应的变化。 用途:用途:锻造冷却未全恢复塑性变形,铸件的冷却热应力,焊接构件锻造冷却未全恢复塑性变形,铸件的冷却热应力,焊接构件 的热应力,拉、拔、挤压的加工硬化等都会存在残余内应,利用去应的热应力,拉、拔、挤压的加工硬化等都会存在残余内应,利用去应 力退火可以消除变形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内应力。力退火可以消除变形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内应力。 9.1.2 正火正火 将钢加热到将钢加热到Ac3和和Accm以上以上3050,保温得到均匀的奥氏体后保温得到均匀的奥氏体后,从炉从炉 中取出自然空冷中取出自然空冷,发生珠光体型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发生珠光体型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 由于冷速大于退火,得到的珠光体组织较细,材料硬度和强度均比由于冷速大于退火,得到的珠光体组织较细,材料硬度和强度均比 退火要高。合金钢在空气中冷却可能发生珠光体型、贝氏体型甚至退火要高。合金钢在空气中冷却可能发生珠光体型、贝氏体型甚至 马氏体型相变,但正火一般是指空冷时珠光体转变的这一部分。马氏体型相变,但正火一般是指空冷时珠光体转变的这一部分。 用途:用途: 1)中低碳钢用正火代替退火进行预先热处理,改善加工性能。 2)普通结构钢(中碳钢)正火尽管未达到最佳性能,但可达到希望的 强度和韧性,可以进行机械加工,作为最终热处理的成本较低。 3)过共析钢正火时,可抑制二次渗碳体网状析出,对已经存在网状 碳化物的工具钢,利用正火先溶化后抑制,用来消除网状碳化物, 为下一部的球化处理作组织准备。 9.2 钢的淬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进行 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发生马氏 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叫作“淬火”。 目的: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可以提高钢的 高硬度,保证高的耐磨性和承受高的接触应力。 虽然马氏体不是热处理所要得到的最终组织,但 马氏体再经过适当的回火,可以得到需要的组织 和使用性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性能。 9.2.1 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应以获得晶粒 细小、成分均匀的奥氏体为原则, 以便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铁素 体可以全部溶解得到得到单一的奥 氏体,从而消除未溶铁素体而带来 的软相。也不宜过高,防止奥氏体 晶粒粗大带来马氏体粗大,并且温 度高带来的热变形也将严重。 过共析钢:含碳量在0.8以上时, Ac1以上3050。这时得到的马氏体 有了足够的硬度同时保持未溶解的颗粒状碳化物也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 和耐磨性。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淬火开裂的倾向加大,淬火后残余奥氏 体量增加反而降低硬度; 合金钢:合金元素大多可以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为了合金元素的均匀, 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都要比碳钢稍微提高一些。 9.2.2 淬火冷却介质 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为保证得到多的 马氏体,冷却速度应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 Vc;为防止零件变形、开裂,冷却应慢一 些。所以理想的冷却速度如图,开始冷却 慢一些,在快要发生组织转变时快冷,以 躲开鼻子尖,随后又慢冷让马氏体转变慢 慢的进行。 常用淬火介质 盐水、碱水 1015的NaCl水溶液是最强的冷却介质。 清水 直接冷却和沸腾的蒸汽冷却,冷却能力也很强。 碱浴、硝盐浴 熔融的氢氧化钠、硝酸盐、亚硝酸盐导热能力很强, 在120180以上的高温下有好的冷却能力。 矿物油 冷却能力约为水的1/41/8,用于奥氏体较稳定钢,如大多数 合金钢,可以有效防止零件的变形开裂。 9.2.3 淬火方法 1. 单液淬火直接放入某介质(水或油)中 冷却到室温。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2. 双液淬火(水淬油冷) 对复杂碳钢零 件,先在水或盐水中快速冷却,躲开鼻 子温度,估计温度低于500时立即转 入油中,放慢冷却速度继续冷却到室温。 3. 分级淬火淬入150260硝盐浴中躲过了鼻尖,停留一段时间 让表面和心部温度均匀,热应力松弛。取出空冷。 4. 等温淬火直接淬入硝盐浴中保温,发生贝氏体转变。 5. 局部淬火局部加热法或局部冷却法 6. 冷处理冷却到室温以下的过程称为“冷处理”。 9.2.4 淬火组织缺陷 1.加热缺陷 过热、过烧、氧化脱碳、奥氏体晶粒过大等。 2.硬度不足或出现软点 前者是整体硬度低于要求,后者是个 别部位硬度低于要求。产生原因有加热不足,冷却介质的 冷却能力不够,工件表面不干净,局部散热不良等。 3.变形与开裂 零件淬火后发生变形是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综合 作用的结构,完全不变形是困难的,但超量的变形甚至开 裂则是要防止的。减小变形的途径有:零件结构设计合理, 结构对称,避免过大的尺寸突变;淬火前组织要均匀,必 要时经过退火或正火;加热温度适当,不要过热;冷却介 质和方法适当,包括入水的角度;及时回火,防止当时未 裂在放置时开裂。 9.2.5 钢的淬透性 当试样尺寸较大时,从表面向内冷却速度逐渐减小,当冷却速度 低于Vc,就不能得到全部马氏体,随着深度的加深,马氏体的数 量愈来愈少,到达一定的深度后,冷却速度低于Vc,根本不能发 生马氏体相变。所以大尺寸试样想全部得到马氏体是不可能的, 随着马氏体数量的减少,对应的硬度也不断下降,通常把淬火钢 从表面到马氏体组织占50处的距离成为淬透层深度。实际淬透 层的深度除了与材料本身有关外,还与试样的大小、冷却方式有 密切的关系。 淬透层深度 1. 淬透性的概念 同样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同样加热和冷却条件下 淬火,由于钢种类不同,淬透层的深度将不同,把 钢在淬火后能获得淬透层深度的一种性质或获得马 氏体的能力叫淬透性。它是一种材料特性,与零件 的尺寸和淬火工艺无关,并不直接表明钢淬火能得 到多大的淬透层深度,同样淬透性的钢,用不同冷 却方法得到的淬透层深度是不一样的 。 淬透性 淬硬性淬硬性指在正常情况下,淬火后能得到多高的硬度,也就指在正常情况下,淬火后能得到多高的硬度,也就 是形成全部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显然它决定于淬火时是形成全部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显然它决定于淬火时 奥氏体的含碳量奥氏体的含碳量。淬火后的实际硬度决定于钢的淬硬性和实际。淬火后的实际硬度决定于钢的淬硬性和实际 获得的马氏体比例。获得的马氏体比例。 钢的淬透性好坏取决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即C曲线上 的临界冷却速度。总的来说有: 1)钢的含碳量,共析钢的淬透性最高; 2)合金元素中除Co外,绝大部分都使C曲线右移,提高淬透 性;钢的成分组织不均匀,或因含有某些微量杂质,组成 第二相质点存在,可促使奥氏体分解,降低钢的淬透性; 3)奥氏体化的温度、时间参数影响奥氏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影响淬透程度,但这不全部为材料特征。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2. 淬透性的测定方法淬透性的测定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末端淬火法”(简称端 淬)方法,按国家标准GB22563执行。 将f25100的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迅速 放在专门的设备中喷水冷却。喷水条件: 喷水管孔直径f12.5,水温23-30,自由 水柱高度655mm,喷水口到端面距离 12.5mm。测量出到端面不同距离的硬度, 作出硬度距离曲线,即淬透性曲线。 淬透性的表示方法:淬透性的表示方法:JHRC-d,其中J表示端淬法,HRC为硬度,d 到端面的距离。J40-6表示在淬透性带上距末端6mm处的硬度为 40HRC。显然J40-6比J35-6淬透性好。 3. 淬透性的意义淬透性的意义 钢的淬透性不同,淬火后表层和心部的组织、性能也有 一定的差别,在机械设计和施工工艺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1)重要零件对心部性能要求较高的,如连杆、锻模等,为保 证心部的性能需要淬透,选用淬透性较高的钢;对焊接件 为减小热影响区内出现淬火组织,造成变形开裂,应用淬 透性较低的钢为宜。 2)根据钢的淬透性不同,在淬火时选用合适的淬火冷却介质。 3)对于大尺寸、低淬透性的钢,反正淬不透,进行淬火后回 火的意义不大,经常直接用正火来代替调质,可以减少因 淬火带来的可能开裂,工艺简单经济。 9.3 钢的回火钢的回火 9.3.1 回火概念回火概念 消除内应力消除内应力 钢在淬火后,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加上淬 火马氏体性能较脆时,容易出现开裂,有的零件淬火 当时未裂,在大的内应力作用下,放置或稍有受力就 开裂。利用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小内应力,达到防止以 后变形开裂。 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 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操作叫“回 火”。 目的目的 9.3.5 回火种类及其应用回火种类及其应用 回火温度为回火温度为150250,得到的组织为,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 保留淬火时的高硬度,消除淬火的残余应力。这时钢保留淬火时的高硬度,消除淬火的残余应力。这时钢 有好的耐磨性,常用于轴承、冷作模具的热处理,回有好的耐磨性,常用于轴承、冷作模具的热处理,回 火温度低于火温度低于200时,硬度可达到时,硬度可达到5864HRC。 低温回火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为回火温度为350500,得到的组织是 回火屈氏体,在具有一定韧性的同时, 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主要用于 弹簧类和要求较高强度硬度又要一定韧 性的工件,如刀杆、轴套等。 中温回火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为500650,得到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目的是使钢得到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有良好配合 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高,且可以直接进 行机械加工。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的工艺通常称为 “调质”处理。主要用于承受较大应力,特别是有冲 击应力场合下的结构零件,如各种轴、连杆、齿轮等, 对具有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注意回火后应在水或油中 冷却。 高温回火 9.4 钢的表面热处理 机械零件在服役时,常常要求表面与心部具有不同的力学性 能,能更好的发挥材料的潜力作用。例如在机械中常用的齿 轮,表面承受巨大的接触应力,希望有高的硬度来提高其耐 磨性和接触疲劳抗力,同时又要传递动力,齿部经受弯曲疲 劳,要求材料有高的韧性,但一般材料当硬度高时韧性就差, 然而若材料表面具有高硬度,心部有高的韧性就可以兼顾二 者的需求,内燃机的曲轴也是同样的情况,传递动力且轴颈 处耐磨。达到材料表面和心部具有不同性能的方法可能多种: 一种是相同的材料,表面和心部经过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另 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成分的方法来达到具有不同的 性能。 9.4.1 表面淬火表面淬火 1.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首先对零件进行整体热处理,让零件心部达到首先对零件进行整体热处理,让零件心部达到 要求的性能,例如轴、机床齿轮类先进行调质,再利用快要求的性能,例如轴、机床齿轮类先进行调质,再利用快 速加热的方法,只将工件的部分表层奥氏体化,然后淬火。速加热的方法,只将工件的部分表层奥氏体化,然后淬火。 表面淬火不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只表面获得马氏体组织,表面淬火不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只表面获得马氏体组织, 得到强化和硬化心部组织并不发生变化,保持高的韧性。得到强化和硬化心部组织并不发生变化,保持高的韧性。 2.淬火组织:淬火组织: 加热时,从表面到心部的温度不同,淬火后组加热时,从表面到心部的温度不同,淬火后组 织也不同,最表层加热温度到织也不同,最表层加热温度到 Ac3以上,为细小的马氏体,以上,为细小的马氏体, 可能有少量未溶的铁素体;次表层温度在可能有少量未溶的铁素体;次表层温度在Ac1Ac3之间,之间, 加热组织为铁素体加奥氏体,淬火组织为铁素体加马氏体加热组织为铁素体加奥氏体,淬火组织为铁素体加马氏体 或铁素体加屈氏体;里层温度在或铁素体加屈氏体;里层温度在 Ac1以下,未奥氏体化,不以下,未奥氏体化,不 可能形成马氏体,心部依然保留原始组织。可能形成马氏体,心部依然保留原始组织。 3. 加热方法加热方法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工件置于中频或高频工件置于中频或高频(500-500kHz)的交的交 变磁场中,在工件上有感应电流,由于变磁场中,在工件上有感应电流,由于 电流的集肤效应,电流集中于表层,大电流的集肤效应,电流集中于表层,大 的电流产生的热量将工件表面迅速达到的电流产生的热量将工件表面迅速达到 8001000,然后迅速置于水中或喷,然后迅速置于水中或喷 水冷却,达到表层淬硬的结果。由于加水冷却,达到表层淬硬的结果。由于加 热速度快,温度高,奥氏体晶粒细,硬热速度快,温度高,奥氏体晶粒细,硬 度高于普通淬火硬度度高于普通淬火硬度23HRC,象,象45、 40Cr、40MnB经正火或调质后表面淬火,经正火或调质后表面淬火, 表层硬度大于表层硬度大于50HRC。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功率越大,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浅。如感应功率越大,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浅。如20-500kHz 获得的淬硬层获得的淬硬层2mm,而,而0.510kHz下淬硬层为下淬硬层为2 6mm。此外感应圈的形状和结构对淬火质量也有很大。此外感应圈的形状和结构对淬火质量也有很大 的影响。的影响。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用氧乙炔用氧乙炔(或其它燃料气或其它燃料气)的高温火焰,可达近的高温火焰,可达近3000, 快速加热工件的表面,使表层迅速达到淬火温度,喷水冷快速加热工件的表面,使表层迅速达到淬火温度,喷水冷 却,也能达到表面淬火的目的。根据操作者控制,淬硬层却,也能达到表面淬火的目的。根据操作者控制,淬硬层 深度可在深度可在0.86mm范围。优点是简单、方便、价廉,特范围。优点是简单、方便、价廉,特 别是大型工件,但质量的控制完全决定于操作者。别是大型工件,但质量的控制完全决定于操作者。 9.4.2 化学热处理简介化学热处理简介 化学热处理是将材料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化学热处理是将材料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 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以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以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和 组织结构,来获得心部和表层兼顾有不同性能要求的热处理方法。组织结构,来获得心部和表层兼顾有不同性能要求的热处理方法。 过程过程: 1)介质分解出活性原子介质分解出活性原子 介质加热分解释放出待渗活性原子;介质加热分解释放出待渗活性原子; 2)界面上的原子交换界面上的原子交换 活性原子被材料表面吸收和溶解;活性原子被材料表面吸收和溶解; 3)材料内原子的扩散材料内原子的扩散 吸收渗入的原子向内部扩散,形成一定的扩吸收渗入的原子向内部扩散,形成一定的扩 散层,以保温时间来控制扩散层的深度。散层,以保温时间来控制扩散层的深度。 种类种类:钢利用化学热处理能改变的成分有钢利用化学热处理能改变的成分有C、N、O、H、B等原子等原子 尺寸较小的元素或少数活性元素,如尺寸较小的元素或少数活性元素,如Al。在热处理中无论有意或。在热处理中无论有意或 无意使钢表层发生成分变化的有氧化还原、脱碳、无意使钢表层发生成分变化的有氧化还原、脱碳、渗碳渗碳、氮化、氮化、 渗硼、渗铝等。渗硼、渗铝等。 9.4.3 渗渗 碳碳 1.目的及用途:目的及用途:提高钢制工件表面的含碳量然后淬火,达到提高工件提高钢制工件表面的含碳量然后淬火,达到提高工件 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并使心部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并使心部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 性。主要用于承受强摩擦、冲击应力及易发生接触疲劳损伤的零件,性。主要用于承受强摩擦、冲击应力及易发生接触疲劳损伤的零件, 如汽车齿轮、销轴、链条、套筒、摩擦片等。如汽车齿轮、销轴、链条、套筒、摩擦片等。 2. 渗碳用钢渗碳用钢 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心部得到低碳马氏体,保持好的塑性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淬火后心部得到低碳马氏体,保持好的塑性 和韧性。和韧性。 3.渗碳方法渗碳方法: 为了环保和便于控制,目前基本上都采用气体渗碳法。通入炉内的为了环保和便于控制,目前基本上都采用气体渗碳法。通入炉内的 有丙烷、天然气或滴入甲醇、乙醇、丙酮、煤油等,经过一次高温有丙烷、天然气或滴入甲醇、乙醇、丙酮、煤油等,经过一次高温 分解后,气体的主要成分有分解后,气体的主要成分有CO、CO2、H2、H2O、CH4、N2等。按等。按 化学平衡原理,存在一定量的活性碳化学平衡原理,存在一定量的活性碳C,可以向奥氏体中溶解。,可以向奥氏体中溶解。 4.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分解、吸附、扩散 三过程 a. 活性原子的产生活性原子的产生 2COCO2+C;CH4 2H2+C; CO+H2 H2O+C 对于渗氮: 2NH33H2+2N ; 由于活性原子处于高能状态,能 克服钢件表面铁原子的结合力进入其表层晶格。加入催化剂促进活性 原子的产生 ,如Na2CO3、BaCO3等分解放出CO2, CO2再和碳粒反应 生成CO, CO在钢表面反应分解出 C。 b. 活性原子的吸附和扩散活性原子的吸附和扩散 钢件表面存在很多位错和晶界露头,为活性原子渗入提供了通道。 表面越干净、越新鲜,粗糙度高,吸附能力越强。一般渗前对钢件 表面采用化学方法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