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97-1993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pdf

GB50197-199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rar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22页)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GB50197-199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rar,50197-199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
编号:2024398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06-25 上传人:hon****an IP属地:江苏
3.6
积分
关 键 词:
50197-1993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 露天矿设计规范 GB50197
资源描述:
GB50197-199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rar,50197-199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
内容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197 2015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pen pit mine of coal industry 人人文库专用 2015 03 08 发布 2015 11 01 实施统一书号:1580242 749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定 价:42.00 元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openpitmineofcoalindustry GB50197-2015 主编部门:中 国 煤 炭 建 设 协 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5 年 1 1 月 1 日 人人文库专用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北 京 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GB50197-2015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 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 电话:(010)63906433 (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三河富华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 1/32 7印张 175千字 2015年10月第1版 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 人人文库专用统一书号:1580242749 定价:42.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770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为国家标准 ,编号为 GB501972015,自2015年11月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1.4、3.7.6、4.3.11、4.3.12、5.2.4、12.4.1、12.10.1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原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GB501972005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人文库专用2015年3月8日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勘察设计委员会和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6 章和 3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开采工艺,内部运输,排土场,边坡稳定工程,地下水控制,防水和排水,生产系统,总平面布置,机电设备维修,供配电,信息与自动化,地面建筑、给排水与供热通风,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褐煤、非焦煤、焦煤露天煤矿的经济剥采比分别由 6m3/t、10m3/t、15m3/t修订为采用计算分析方法确定; 2.增加特大型露天煤矿矿型划分档次; 3.补充单斗人人文库专用 自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开采工艺技术参数; 4.增加自卸卡车年有效作业时间; 5.带式输送机运输与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2008相协调; 6.将原规范“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章名改为“总平面布置”,并根据修订后内容对节名作了调整; 7.将原规范“电气”章名改为“供配电”,并根据修订后内容对 1节名作了调整; 8.将原规范“通信”和“集中控制、监测和计算机管理”两章合并为一章,章名改为“信息与自动化”; 9.增加“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一章; 10.附录 C 增加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内容; 11.删除原规范“技术经济”一章。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勘察设计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 河 区 先 农 坛 路 12 号;邮 政 编 码:110015;传 真:024-2481024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 编 单 位: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勘察设计委员会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马培忠 李汇致 郭振文 张振文 郑友毅 人人文库专用才庆祥 李克民 姬长生 杨朝阳 高 岩 刘 玲 王光武 吴顺从 李 静 师恩奎 张玉霖 刘 明 张万和 董光中 常富华 马志远 闫发尧 廖海鹰 董万江 王光荣 杨如曾 韩学增 张铁军 孙洪津 齐 颖 主要审查人:毕孔耜 刘 毅 王步云 董继斌 孟建华 刘志军 郭均生 鲍巍超 张晓四 曾 涛 2 李玉谨 沈 涓 邵一谋 冯景涛 张 泊 王荣相 刘延杰 李定明 张云禄 王耀文 陈 刚 孙光辉 唐明光 刘晓群 张世和 阎复志 吕昌民人人文库专用 3 目 次1 总 则 (1 )2 基本规定 (2 ) 2.1 开采境界 (2 ) 2.2 资源/储量 (2 ) 2.3 设计生产能力 (4 ) 2.4 开拓运输方式和开采程序 (6 )3 开采工艺 (8 ) 3.1 一般规定 (8 ) 3.2 间断开采工艺 (8 ) 3.3 连续开采工艺 (10) 3.4 半连续开采工艺 (13) 3.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14) 3.6 其他开采工艺 (17) 3.7 穿孔爆破 (18)4 内部运输 (20) 4.1 一般规定 (20) 4.2 卡车运输 (20) 4.3 带式输送机运输人人文库专用 (22) 4.4 铁路运输 (25)5 排土场 (29) 5.1 一般规定 (29) 5.2 排土线规格 (30) 5.3 排弃方式及设备选择 (31)6 边坡稳定工程 (33) 17 地下水控制 (35) 7.1 一般规定 (35) 7.2 地下水控制方法 (35) 7.3 水文地质计算 (36) 7.4 设备及附属设施 (37) 7.5 过滤器 (37)8 防水和排水 (39) 8.1 采掘场排水 (39) 8.2 地面防排水 (41)9 生产系统 (43) 9.1 生产能力 (43) 9.2 破碎 (43) 9.3 储煤 (44) 9.4 装车 (45)10 总平面布置 (46) 10.1 露天矿总布置 (46) 10.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48) 10.3 竖向设计及防洪排涝 (50) 10.4 场区道路 (51) 10.5 管线综合布置 (52)11 机电设备维修 (54) 11.1 一般规定 (54) 11.2 机械设备维修人人文库专用 (55) 11.3 电气设备维修 (59) 11.4 库房 (59)12 供配电 (62) 12.1 一般规定 (62) 12.2 供电电源 (62) 12.3 电压选择、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 (62) 2 12.4 电力负荷 (63) 12.5 地面配电 (63) 12.6 采掘场和排土场配电 (64) 12.7 疏干、排水配电 (64) 12.8 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动力配电 (65) 12.9 电力牵引供电 (65) 12.10 过电压和接地 (66)13 信息与自动化 (67) 13.1 一般规定 (67) 13.2 生产监控监测 (67) 13.3 信息管理 (68) 13.4 通信 (68) 13.5 有线电视系统 (70) 13.6 铁路信号 (70)14 地面建筑、给排水与供热通风 (72) 14.1 地面建筑一般规定 (72) 14.2 破碎站 (73) 14.3 机头站(驱动站、转载站)、分流站 (74) 14.4 带式输送机栈桥或地道 (74) 14.5 毛煤储煤场 (75) 14.6 行政、公共建筑 (75) 14.7 水源 (76) 14.8 给水人人文库专用 (76) 14.9 消防 (79) 14.10 排水 (79) 14.11 采暖 (79) 14.12 通风 (81) 14.13 供热 (81)15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 (83) 3 15.1 一般规定 (83) 15.2 开拓与开采节能 (83) 15.3 供配电节能 (84) 15.4 总图运输节能 (84) 15.5 建筑节能 (85) 15.6 给水排水及暖通节能 (85) 15.7 减排及综合利用 (87)16 环境保护 (88) 16.1 一般规定 (88) 16.2 污染防治 (88) 16.3 土地复垦及水土保持 (89)附录 A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91)附录 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92)附录 C 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源/ 储量分类及计算 (93)本规范用词说明 (97)引用标准名录 (98)附:条文说明 (101) 人人文库专用 4 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 (1 )2 Basicrequirements (2 ) 2.1 Mininglimits (2 ) 2.2 Resources/reserves (2 ) 2.3 Designedproductioncapacity (4 ) 2.4 Modeofdevelopmentandtransportationandmining procedures (6 )3 Miningtechnology (8 ) 3.1 Generalrequirements (8 ) 3.2 Intermittentminingtechnology (8 ) 3.3 Continuousminingtechnology (10) 3.4 Semi-continuousminingtechnology (13) 3.5 Draglinecastingminingtechnology (14) 3.6 Otherminingtechnology (17) 3.7 Blastingholedrillingandblasting (18)4 Internaltransportation (20) 4.1 Generalrequirements (20) 4.2 Truckhaula人人文库专用ge (20) 4.3 Beltconveying (22) 4.4 Railroadtransportation (25)5 Dump (29) 5.1 Generalrequirements (29) 5.2 Sizeofdumpingface (30) 5.3 Dumpingmethodandequipmentselection (31) 56 Slopestabilityengineering (33)7 Groundwatercontrol (35) 7.1 Generalrequirements (35) 7.2 Methodofgroundwatercontrol (35) 7.3 Hydrogeologicalcalculation (36) 7.4 Equipmentandaffiliatedfacilities (37) 7.5 Filter (37)8 Waterpreventionanddrainage (39) 8.1 Drainageinexcavationsite (39) 8.2 Surfacewaterpreventionanddrainage (41)9 Productionsystem (43) 9.1 Productioncapacity (43) 9.2 Crushing (43) 9.3 Coalstocking (44) 9.4 Loading (45)10 Generallayout (46) 10.1 Generallayoutofsurfacemine (46) 10.2 Generallayoutofindustrialsite (48) 10.3 Verticaldesignandfloodpreventionanddrainage (50) 10.4 Roadinindustrialsite (51) 10.5 Comprehensivelayoutofpipelines (52)11 Maintenance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 equipment人人文库专用 (54) 11.1 Generalrequirements (54) 11.2 Maintenanceofmechanicalequipment (55) 11.3 Maintenanceofelectricalequipment (59) 11.4 Warehouses (59)12 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 (62) 12.1 Generalrequirements (62) 6 12.2 Sourceofpowersupply (62) 12.3 Selectionofvoltage,qualityofpowersupplyandreactive powercompensation (62) 12.4 Powerload (63) 12.5 Powerdistributiononsurface (63) 12.6 Powerdistributiontoexcavationsiteanddump (64) 12.7 Powerdistributiontodewateringandpumping equipment (64) 12.8 Powerdistributiontoproductionsystemandaffiliated facilities (65) 12.9 Powersupplytoelectrictraction (65) 12.10 Overvoltageandearthing (66)13 Informationandautomation (67) 13.1 Generalrequirements (67) 13.2 Productionmonitoring (67) 13.3 Informationmanagement (68) 13.4 Communication (68) 13.5 CableTVsystem (70) 13.6 Railroadsignal (70)14 Buildingsonsurface,watersupplyanddrainage andheatsupplyandventilation (72) 14.1 Generalrequirements (72) 14.2 Crushin人人文库专用gstation (73) 14.3 Headstation (drivestation,transferstation),distributing station (74) 14.4 Trestleorunderpassofbeltconveyor (74) 14.5 Stockyardofrun-of-minecoal (75) 14.6 Administrativeandpublicbuildings (75) 14.7 Watersource (76) 7 14.8 Watersupply (76) 14.9 Firefighting (79) 14.10 Drainage (79) 14.11 Heating (79) 14.12 Ventilation (81) 14.13 Heatsupply (81)15 Energyconservation,emission-reductionand 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83) 15.1 Generalrequirements (83) 15.2 Energyconservationindevelopmentandmining (83) 15.3 Energyconservationin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 (84) 15.4 Energyconservationingenerallayoutandtransportation (84) 15.5 Energyconservationinarchitecture (85) 15.6 Energyconservationinwatersupplyanddrainageand heatsupplyandventilation (85) 15.7 Emissionreductionand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87)16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88) 16.1 Generalrequirements (88) 16.2 Pollutioncontrol (88) 16.3 Reclamationandwaterandsoilconservation (89)AppendixA Classificationofresources/reserves ofsolidmineral (91)AppendixB人人文库专用 Indexesforestimationofcoalresources (92)AppendixC Classificationandcalculationofresources/ reservesinpre-feasibilitystudy,feasibility studyandpreliminarydesign (9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97)Listofquotedstandards (98)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01) 8人人文库专用 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发展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广应用露天煤矿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绿色矿山,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实现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提高露天煤矿经济效益,推动科技进步,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特大型和大、中型露天煤矿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1.0.3 适宜露天开采的煤田应采用露天开采。1.0.4 露天煤矿初步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矿田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矿区总体规划及目标市场需求、可能采用的开采工艺、技术装备、地下水控制方法、资金筹措及投资效果等全面分析研究露天煤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合理性。1.0.5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应体现生产集中化、装备现代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和安全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行科学管理。1.0.6 露天煤矿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人人文库专用,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基 本 规 定 2.1 开 采 境 界2.1.1 露天煤矿经济剥采比的确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经济剥采比宜采用计算分析方法确定; 2 经济剥采比宜按项目经济评价计算期内预测的煤炭售价、剥离成本和采煤成本计算; 3 开采多种有用矿物的露天煤矿,应按加权综合售价和加权综合成本计算。2.1.2 露天开采地面境界不应超越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区划确定的范围。2.1.3 露天采掘场境界应按境界剥采比小于或等于经济剥采比确定。对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复杂的露天煤矿应以平均剥采比进行校核。2.1.4 露天煤矿设计应根据需求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论证露天和矿井结合开采的可行性。2.1.5 露天采掘场境界与相邻矿井开采境界之间应设置境界煤柱。2.1.6 采掘场占地面积,宜按开采最终地面境界以外50m 确定。当采掘场周围有输电线路人人文库专用、通信线路、道路、疏干降水孔及管网、防排水沟等设施时,可按需要增加相应的宽度。 2.2 资源/储量2.2.1 露天煤矿初步可行性研究,应以评审备案的矿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为依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以评审备案的矿田勘探地质报告为依据,设计应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煤质条件、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经济意义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议。2.2.2 露天煤矿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分别根据矿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资源量,按国家现行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划分露天煤矿资源/储量类型,并分别计算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露天煤矿设计可采储量和可采原煤量或毛煤量。2.2.3 煤层的选采原则应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台阶划分,工作线推进方向,技术装备,开采方法和用户对煤质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可计算煤层顶、底板分采和煤与夹矸层分采时的损失,可不计煤层顶、底板处岩石混入。2.2.4 煤层采出率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设计选用的开采方法、设备类型等,对各可采煤层分别确定,并应符合表2.2.4的规定。 表2.2.4 煤层采出率指标(%) 煤层倾斜分类 煤层厚度(m) 近水平、缓倾斜 倾斜 急倾斜 20 9598 8590 8595 1020 9095 8085 8590 10 8590 8085 8085 注:1 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5; 2 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510; 3 倾斜煤层人人文库专用,煤层倾角1045; 4 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45。2.2.5 设计开采地段内探明的、控制的资源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露天矿田详查阶段控制的 资 源 量 宜 占 总 资 源 量 的20% 30% ; 2 露天矿田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应达到表2.2.5规定的百分比。 3 表2.2.5 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地质开采条件 简单 中等 复杂 特大型及大型矿 中型矿 特大型及大型矿 中型矿 中型矿 90 80 80 70 无具体规定2.2.6 露天煤矿的剥离量,应包括开采境界内剥离土岩和煤层组内大于最低选采厚度的层间夹矸层。对小于最低选采厚度的独立分煤层,没有使用价值的风化煤和劣质煤以及开采损失的煤量等,均应计入剥离量。 2.3 设计生产能力2.3.1 露天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应根据煤炭市场需求、外部建设条件、降段延深速度、工作线推进速度、工作面数量、运输能力、设计服务年限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露天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应以原煤或毛煤产量计算。2.3.2 露天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应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类型划分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特大型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应等于或大于20Mt/a; 2 大型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应等于或大于4Mt/a至小于20Mt/a; 3 中型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应等于或大于1Mt/a至小于4Mt/a; 4 小型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应小于人人文库专用1Mt/a。2.3.3 露天煤矿投产时应有足够的备采煤量。备采煤量的可采期应以当年计划产量计算。备采煤量可采期应符合表2.3.3的规定。 表2.3.3 备采煤量可采期 开 采 工 艺 可采期(月) 铁路运输 23 卡车运输 12 4 续表2.3.3 开 采 工 艺 可采期(月) 连续开采工艺 12 综合开采工艺 13 注:1 近水平煤层取下限; 2 拉斗铲倒堆工艺取下限; 3 对低燃点煤或季节性作业的露天煤矿,其可采期可由工艺论证确定。2.3.4 露天煤矿投产当年的生产能力宜通过市场预测和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特大型、大型露天煤矿不宜低于设计生产能力的30%; 2 中型露天煤矿不宜低于设计生产能力的40%。2.3.5 露天煤矿从投产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过渡年限宜为1a3a。2.3.6 露天煤矿的设计服务年限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确定,并宜符合表2.3.6的规定。 表2.3.6 露天煤矿设计服务年限 设计服务年限(a) 矿型 设计生产能力 (Mt/a) 新建露天煤矿 改建扩建露天煤矿 特大型 20 40 35 大型 4且20 35 30 中型 1且4 20 15 注:1 以露天开采为主的矿区,经技术经济论证后,露天矿设计服务年限可适当 延长; 2 以露天方式回采矿井开采后的残煤或矿井无法开采的边角煤人人文库专用,露天煤矿设 计服务年限可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确定; 3 计算设计服务年限时,采用1.11.2的储量备用系数。2.3.7 露天煤矿设计年工作天数宜按330d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特殊气候地区需季节性工作或有特殊要求的露天煤矿,其设计年工作天数应在充分论证后确定; 5 2 设备的年工作时间,应以日历时间减去法定假日、气候影响、设备检修、工艺系统停运、设备故障等停产时间确定。 2.4 开拓运输方式和开采程序2.4.1 露天煤矿开拓运输方式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开采工艺、开采程序、煤层赋存条件、地形条件和总平面布置等因素,经多方案比选确定;可按不同开采地段、开采深度和煤岩物料性质,选择不同的开拓运输方式。2.4.2 对剥离量大、煤岩流向分散或分区开采的露天煤矿宜采用多出入沟开拓运输方式。2.4.3 开采程序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生产能力、开采工艺和采掘场特征,经多方案比选确定。对走向长度大的采掘场,在满足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宜采用分区开采;开采深度大的采掘场宜采用分期开采。2.4.4 首采区位置应按下列规定经综合比选后确定: 1 首采区应选在煤层埋藏较浅,且基建工程量少、初期生产剥采比较小的地段。 2 勘探程度应高,煤质应好。 3 内外排条件应好,运输距离宜小。 4 应有利于地面工业场地布置。 5 首采区设计服务年限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的特大型和大型露天煤矿宜大于 15a人人文库专用,中型露天煤矿宜大于10a; 2)倾斜及急倾斜煤层的特大型和大、中型露天煤矿首采区 设计服务年限,宜通过技术论证确定。 6 应有利于采区衔接过渡,并应便于矿山工程发展。2.4.5 露天煤矿采区宽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生产能力、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运距和内排重复剥离量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62.4.6 露天煤矿采区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和工业场地位置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重新拉沟过渡; 2 采用缓帮过渡; 3 采用扇形过渡。 人人文库专用 7 3 开 采 工 艺 3.1 一 般 规 定3.1.1 露天煤矿常用的开采工艺可分为间断开采工艺、连续开采工艺、半连续开采工艺、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和综合开采工艺。3.1.2 露天开采工艺的选择,应结合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开采规模等因素,本着因矿制宜的原则,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证剥、采系统的可靠性; 2 力求生产过程的简单化; 3 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 4 设备选型规格宜大型化、通用化、系列化。3.1.3 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配备备用设备。3.1.4 当采掘场内有矿井采空区时,应对采空区进行专门探查,并应配备探查装备。3.1.5 开采容易自燃的煤层,或采掘场有矿井的旧巷火区时,应设置煤层消防灭火设施,应确定水源并应采用矿坑积水或疏干排水。 人人文库专用 3.2 间断开采工艺3.2.1地质、地貌复杂和运输距离较短的露天煤矿,宜选用单斗挖掘机 卡车运输开采工艺;地质、地貌简单,当地土地资源价值相对较低,以及采掘场走向较长、运输距离较远的露天煤矿,宜选用单斗挖掘机 铁路运输开采工艺。3.2.2 单斗挖掘机和装载机采掘的台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 表土和不需爆破的软岩,不应大于采掘设备最大挖掘高度; 2 需要爆破的岩层,不应超过单斗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3 采用多排孔爆破或爆破后岩块较大时,台阶高度不应大于单斗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 4 采煤台阶高度,除应符合本条第1款第3款的规定外,尚应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及减少开采损失和夹矸混入等因素确定。3.2.3 采掘带宽度应根据岩性、煤岩分采要求、采掘设备规格和采掘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单斗挖掘机 铁路运输开采工艺时,表土及不需爆破岩层的采掘带宽度,不宜大于单斗挖掘机站立水平挖掘半径的1.5倍;需要爆破的岩层和煤层的采掘带宽度,应按爆堆宽度等于单斗挖掘机站立水平挖掘半径的1.5倍或按一次采掘宽度的整数倍确定; 2 当采用单斗挖掘机 卡车运输开采工艺时,采掘带宽度宜按调车方式和双面装车的要求确定。3.2.4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应根据采掘带宽度、爆堆伸出距离、工作面道路(或线路)宽度和辅助设施占用宽度及安全宽度等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当采用铁路运输移动干线时,尚应包括线路移设步距宽度。3.2.5 单斗挖掘机的合理工作线长度,应根据单斗挖掘机规格、岩性、工作线推进速度及运输设备类型确定人人文库专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铁路运输时,单斗挖掘机的工作线长度宜为1000m1200m; 2 当采用卡车运输时,单斗挖掘机的工作线长度不宜小于300m。3.2.6 单斗挖掘机每立方米斗容在籍年生产能力,不宜低于表3.2.6的规定。 9 表3.2.6 单斗挖掘机每立方米斗容在籍年生产能力(104m3/m3a) 岩 石 类 别 运输方式 坚硬岩石 中硬岩石 表土或不需爆破的岩层 卡车运输 20 24 27 铁路运输 16 20 233.2.7 在下列条件下,单斗挖掘机的生产能力应按本规范第3.2.6条规定值相应降低: 1 掘沟时,铁路运输降低 20% 30%,卡车运输降低10%15%; 2 煤层选采时,降低10%20%; 3 单斗挖掘机向上一台阶装车时,降低20%30%。3.2.8 采煤与剥离设备数量应分别计算。当采煤设备与剥离设备型号不一致时,其数量不宜少于2台。3.2.9 采用卡车运输的特大型、大型露天矿,宜按每个采掘工作面配备清理煤层顶、底板及平整工作面的推土机一台;采用铁路运输时,宜每两个采掘工作面配一台推土机。推土机功率可根据工作条件按表3.2.9选用。 表3.2.9 推土机功率(kW) 工 作 内 容 表土或不需爆破的岩层 中硬岩层 坚硬岩层 清理煤层顶底板及工作面 235303 303426 303426 配犁土器人人文库专用303 426 426 3.3 连续开采工艺3.3.1 采用连续开采工艺的特大型和大、中型露天煤矿,应进行工艺性的地质勘探和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开采物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含水率、切割阻力、承载力、硬岩或硬夹层的结构及分布; 2 当地气象资料、冬季地温及物料冻结强度试验; 01 3 提供大型设备设计、制造所需的技术参数、结构及技术要求; 4 按设备参数,修正有关开采工艺设计参数。3.3.2 当选择连续开采工艺时,对下列情况应与其他开采工艺进行技术比较确定: 1 含水率较大,可能出现摇融状态的砂质黏土层; 2 剥离层中含有厚度在0.5m 以上,单轴抗压强度在10MPa以上的夹层; 3 最低气温在-25以下的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地区。3.3.3 轮斗挖掘机、转载机和排土机选型,应根据开采规模、煤层赋存条件、物料性质、气候条件及开采工艺要求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轮斗挖掘机、转载机及排土机的理论生产能力宜相等。当物料松软易挖时,转载机和排土机的理论生产能力,可按轮斗挖掘机理论生产能力的1.05倍1.10倍选取; 2 轮斗挖掘机、转载机、排土机的线性参数应满足端帮开采或排土的要求。3.3.4 轮斗挖掘机最小选采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垂直切片时,选采厚度宜大于斗轮直径的0.4倍; 2 采用水平切片时,选采厚度宜大于斗轮直径的0.3倍。3.3.5 对寒冷地区当物料冻结难挖时,剥离连续开采工艺可采取季节性作业。3.3.6 在开采工艺初选阶段人人文库专用,可按表3.3.6的指标对轮斗挖掘机物料可挖性进行评价。 表3.3.6 轮斗挖掘机物料可挖性指标 岩 层 分 类 抗压强度(MPa) 可挖性评价 一类:松散或松软岩层 06 轮斗挖掘机直接挖掘 二类:软岩层 610 轮斗挖掘机直接挖掘 三类:稍硬岩层 1015 松动爆破,降低能力挖掘 11 3.3.7 确定连续开采工艺工作面参数以及设备布置图时,设备线性参数的利用率不宜超过95%。3.3.8 轮斗挖掘机的采掘台阶宜采用组合台阶。 组合台阶可按需要由主台阶、上分台阶、下分台阶和下下分台阶组成。组合台阶中的主台阶高度应根据轮斗挖掘机最大挖掘高度和选择的挖掘切片形式确定,各分台阶高度,应按转载机允许高度的 0.9倍确定。3.3.9 轮斗挖掘机的采掘带宽度,应按斗轮臂长度、台阶高度以及工作回转角确定。一般内侧回转角可取 7585,外侧回转角可取4045。3.3.10 轮斗挖掘机的工作平盘宽度,应根据采掘带宽度、设备行走宽度、带式输送机占用宽度和辅助设施占用宽度等因素确定;宜按采掘两个采掘带移一次带式输送机计算工作平盘宽度。3.3.11 轮斗挖掘机的年生产能力应根据小时实际生产能力和年有效工作时间确定。年有效工作时间应扣除下列停机时间: 1 停工时间,包括法定假日、计划检修、气候影响、地质影响、交接班检查及注油; 2 工艺系统停工时间,包括设备调动、带式输送机移设、开采中物料转换、切片调整等引起的设备停工时间; 3 临时故障停工时间,包括工艺系统设备临时故障和临时停电等时间。3.3.12 轮斗挖掘机的生产能力遇有下列情况时,应按正常生产能力相应降低人人文库专用: 1 新设备投入运行后,第一年降低 30%,第二年降低 15%,第三年达到正常生产能力; 2 开切口作业,降低30%40%; 3 挖掘升、降段斜坡道,降低20%30%; 4 挖掘开段沟,降低10%20%。3.3.13 剥离物在下列条件下可进行悬臂排土机倒堆方案比选: 21 1 煤层顶板岩层松软,可用轮斗挖掘机供料; 2 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小于10、厚度在20m 以下; 3 煤层顶板岩层较硬,需要爆破采用自移式破碎站供料。 3.4 半连续开采工艺3.4.1 露天煤矿在下列条件下宜采用半连续开采工艺: 1 煤层开采; 2 卡车运输距离在3km 以上; 3 使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具有经济优势; 4 燃油供应困难地区。3.4.2 当爆破后剥离物的块度大,不能满足带式输送机运输要求时,应对下列工艺组成方式进行优选: 1 在工作面采用自移动式破碎站,配以带式输送机运输; 2 在工作帮、端帮或地面设置半移动式破碎站,工作面至破碎站间用卡车运输。3.4.3 半移动式破碎站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开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2 缩短卡车运距; 3 便于移设; 4 对工作线推进和矿山工程发展影响较小。3.4.4 破碎站卸载平台的长度和宽度,应根据站台布置型式、卸载台位、调车方式、卡车技术规格、辅助设备和防排水设施占用宽度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人人文库专用。3.4.5 采用单斗 自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开采工艺时,工作面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斗挖掘机的台阶组成,可采用下列组合方式: 1)单一台阶; 2)由主台阶和下分台阶组成的组合台阶; 3)由主台阶、上分台阶和下分台阶组成的组合台阶; 31 4)由主台阶、上分台阶、下分台阶和下下分台阶组成的组合 台阶。 2 组合台阶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表土和不需要爆破的岩层,主台阶高度不宜大于单斗挖 掘机的最大挖掘高度; 2)需要爆破的煤岩层,主台阶高度不宜超过单斗挖掘机最 大挖掘高度的1.2倍; 3)分台阶高度,宜根据转载机或联结桥允许高度的0.9倍 确定。 3 采掘带宽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表土及不需要爆破的岩层,采掘带宽度不宜大于单斗挖 掘机站立水平挖掘机半径的1.5倍; 2)需要爆破的煤岩层,采掘带宽度宜按爆堆宽度不大于单 斗挖掘机站立水平挖掘半径的1.5倍确定。 4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宜根据采掘带宽度、爆堆伸出距离、破碎站、转载机、辅助设备等占用宽度,以及安全宽度等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可按采掘两个采掘带移一次带式输送机计算最小工作平盘宽度。3.4.6 采用单斗 自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开采工艺时,应根据系统中互相衔接的设备数量和每个设备的可利用率,计算全系统的实际利用率。3.4.7 使用自移式破碎站的工作面,宜配备转载设备。转载设备的线性参数人人文库专用,应根据转载高度、破碎站、工作面运输和采掘带宽度确定。3.4.8 选用带联结桥自移式破碎站时,其线性参数应根据开切口采掘作业要求确定。 3.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3.5.1 露天煤矿开采近水平或缓倾斜煤层时,应进行拉斗铲倒堆 41 开采方案比选。3.5.2 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应根据倒堆岩层及煤层厚度、拉斗铲线性参数、拉斗铲工作位置、作业方式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5.3 倒堆台阶高度,在保证台阶稳定的条件下,应根据倒堆物料岩性、拉斗铲线性参数、工作位置、工作面及排土场相关参数等条件经计算和方案比较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推土机推排倒堆台阶(爆堆)上部岩层,或采用扩展平台方式降低倒堆台阶(爆堆)高度; 2 拉斗铲倒堆不宜进行上挖作业。必要时,上挖台阶高度不宜超过拉斗铲导缆孔的高度。3.5.4 倒堆采掘带宽度应根据岩性、台阶高度、拉斗铲线性参数等条件确定。3.5.5 拉斗铲倒堆的工作线长度应根据工作线推进强度、设备作业安全距离、运煤通道设置,以及穿孔、爆破、采掘作业区段长度等需要确定,不宜小于1500m。3.5.6 拉斗铲倒堆工作面参数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性能参数: 1)设备线性参数宜按其技术参数的0.95倍0.97倍计; 2)铲斗满斗率宜取0.850.95。 2 工作面台阶参数: 1)台阶坡面角,倒堆台阶宜为 6580;排土台阶宜为 30人人文库专用38; 2)拉斗铲中心线至其工作台阶或爆堆坡顶线最小距离,宜 等于或大于拉斗铲底盘直径的0.75倍。3.5.7 当采掘场的上部采用其他开采工艺,下部采用拉斗铲倒堆时,在两种工艺结合部的工作平盘宽度应设缓冲带。缓冲带宽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利于调整两种工艺的开采工作面推进强度和采掘带宽 51 度的差异; 2 保证两种工艺各自的穿爆、开采和运输的独立性。3.5.8 端帮平盘宽度应根据拉斗铲的倒堆工作方式和剩余台阶、开切口的处理方式进行专门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拉斗铲在端帮工作时机体占用的宽度; 2 宜满足拉斗铲返程时悬臂回转的需要,悬臂下弦与有关台阶之间留有不小于0.5m 的安全间隙; 3 宜有足够的场地堆放开切口的剥离量。3.5.9 拉斗铲倒堆工艺开拓运输系统的安全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掘场或内排土场应留有发生重大滑坡事故的救援通道; 2 当拉斗铲出现重大事故或大修时应有备用的应急措施,并应具有足够的露煤量或其他储煤设施补充煤炭产量。3.5.10 拉斗铲选型应根据年倒堆量、工作面参数、工艺系统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采用的勺斗容积宜比计算值增加10%; 2 设计的拉斗铲悬吊载荷不应超过设备的允许值。3.5.11 拉斗铲在籍年生产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正常下挖条件下,每立方米斗容在籍年生产能力,应达到下列指标: 1)软岩石应为27104m3/m3a; 2)中硬岩石应为24104m3/m3a。 2 拉斗铲开切口作业时人人文库专用,其生产能力应按正常生产能力相应降低10%; 3 拉斗铲上挖作业时,其生产能力应按正常生产能力相应降低25%。3.5.12 拉斗铲年有效挖掘时间,应根据倒堆工艺系统、开采程序等条件,按下列因素计算: 1 法定假日、计划检修时间; 61 2 作业停工时间,包括设备调动走行、采至端部发生的等待、电缆车移动、清理工作面、停电、爆破、检查、午餐、空转等时间; 3 电气和机械故障影响时间; 4 拉斗铲年有效挖掘时间,宜为5800h6200h。3.5.13 拉斗铲倒堆台阶下部的煤炭运输方式,应根据采煤设备型号、煤炭运量、运距、倒堆工艺系统、开采程序等条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3.5.14 倒堆设备与采煤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一台倒堆设备时,倒堆设备与采煤设备间应留有保证安全作业的最小距离。倒堆设备与采煤设备间的安全作业最小距离,应按拉斗铲和采煤设备的最大挖掘(或卸载)半径之和加安全距离确定; 2 用两台以上倒堆设备时,应分别确定倒堆设备间安全作业最小距离和倒堆设备与采煤设备间安全作业最小距离。3.5.1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应配备大型推土机为拉斗铲准备工作面、推排倒堆台阶上部之剥离物和辅助作业。推土机型号和数量,应根据推排剥离物数量确定。 3.6 其他开采工艺3.6.1 近水平煤层或倾角小于 6的缓倾斜煤层,需要选择开采和夹矸层剥离,且抗压强度为 40MPa80MPa时,可选用露天采矿机开采工艺人人文库专用。3.6.2 对即将回填的采掘场边坡,或报废工程的基础煤柱以及低于可采厚度的薄煤层,在保证边坡安全条件下,可采用露天边帮采煤机回收残煤。3.6.3 对运输距离小于2km 的松散层的剥离,可选用铲运机开采工艺。3.6.4 对煤层埋藏较深或地面冲沟比较发育的矿田,采用露天 71 开采不经济时,可采用坑道式开采方式,利用露天边帮采煤机采煤。 3.7 穿 孔 爆 破3.7.1 露天煤矿各类爆破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3.7.2 露天煤矿爆破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计算爆破震动允许距离,并应确定一次最大起爆炸药量。3.7.3 爆破源至人员及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按地震、冲击波、飞散物等爆破效应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3.7.4 露天煤矿正常的剥离和采煤工作,宜采用深孔松动爆破法。 当拉斗铲倒堆岩层需预先爆破时,宜采用抛掷爆破方式。其爆堆沉降率和爆破有效抛掷率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特殊条件下,可采用硐室爆破法。煤层爆破不应超钻。3.7.5 对一次爆破后发生的大块岩石,可采用炮眼法进行二次爆破或进行机械破碎;不应使用裸露药包爆破法。单轴抗压强度低于30MPa的岩层爆破后,使用勺斗容积大于 10m3 的挖掘机挖掘时,可不采取二次破碎的措施。3.7.6 采用电雷管引爆时,应配备雷电预警装置。3.7.7 深孔爆破炸药类型应根据岩层强度、炮孔中地下水情况等因素选择。人人文库专用炮孔中无积水时宜采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炮孔中有积水时应采用乳化炸药。3.7.8 露天煤矿深孔爆破不应采用导火索起爆方式。3.7.9 爆破装药、运输应采用炸药混装车;充填工作应采用炮孔填塞机。3.7.10 钻机类型应根据岩层硬度、台阶高度及爆破孔径等因素选择。硬岩层宜选用牙轮钻机;中硬岩层宜选用牙轮或潜孔钻机; 81 软岩层宜选用回转钻机。3.7.11 钻孔直径应综合穿孔、爆破、总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的原则,进行优化确定。3.7.12 钻机台班生产能力,应根据钻机类型、岩层硬度及钻孔直径确定。 人人文库专用 91 4 内 部 运 输 4.1 一 般 规 定4.1.1 露天煤矿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开采规模和范围、开拓方式、采装设备类型及气候条件,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宜采用下列运输方式: 1 卡车运输; 2 带式输送机运输; 3 铁路运输; 4 本条第1款第3款方式的联合运输。4.1.2 运输设备选型应根据运量、物料种类、采掘设备技术规格,并结合矿区自然条件、动力供应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2 卡 车 运 输4.2.1 露天煤矿内部卡车运输道路路面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的有关规定。行驶载重 68t以上的大型卡车双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养路设备作业宽度,可按 3倍4倍车体宽度设计。4.2.2 露天煤矿矿山道路,在路堤和半路堑路段应设置安全防护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人人文库专用: 1 填方路堤路段应在路面两侧各设一条安全防护堤; 2 半路堑路段应在路面外侧设一条安全防护堤; 3 安全防护堤高度不应低于车轮直径的2/5倍。4.2.3 露天煤矿内部运输道路,最大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干线不宜超过8%; 2 生产支线不宜超过9%; 02 3 联络线不宜超过10%; 4 重车下坡地段宜按本条第 1 款 第 3 款的规定相应减少1%。4.2.4 露天煤矿内最高限制行车速度应根据运输道路系统中最险要地段的运输条件和车辆牵引特性确定,不宜超过40km/h。4.2.5 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应根据路况、运距及卡车牵引特性确定,可按表4.2.5选取。 表4.2.5 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 运距(km) 0.5 1.0 1.5 2.0 2.5 3.0 3.5 卡车平均速度(km/h) 14 16 18 20 22 24 254.2.6 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应根据卡车型号、运输条件等通过计算确定。对载重 68t以上的大型卡车,生产干线不宜低于40m,生产支线不宜低于25m。4.2.7 自卸卡车选型应与单斗挖掘机选型相匹配,宜按卡车载重量与单斗挖掘机勺斗装载量的比例为3161。4.2.8 自卸卡车的载重利用系数不宜小于0.90。4.2.9 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应对车流密度进行校验。同一方向车辆安全间隔,应按停车视距50m 计算。4.2.10 自卸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可根据矿山地质、气候、检修制度和机修设施、运输系统等条件确定。正常条件下,剥离物和煤炭运输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分别不宜低于4600h和4400h。困难条件下,剥离物和煤炭运输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分别不宜低于4200h和人人文库专用4000h。4.2.11 露天煤矿内部运输范围内的上部建筑限界,应按自卸卡车厢斗最大举升高度加0.5m0.8m 的安全距离确定。4.2.12 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干线道路应选择泥结碎石路面; 2 停车场地可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 3 采掘、排土工作面的生产支线道路路面材料宜就地取材。 12 4.2.13 露天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组织,并应按表4.2.13的规定配备道路养护设备。 表4.2.13 矿山道路养护设备设备名称 规 格 确 定 原 则 一、二、三级道路分别每隔 1h、2h、4h 清扫平整 平地机 93kW205kW 一次重车路面,空车路面清扫次数减半;采、排平 盘道路按三级道路确定,长度减半 推土机 162kW382kW 中型矿1台2台,特大型、大型矿2台3台 装载机 3m35m3 特大型、大型、中型矿1台2台 洒水车 15m3100m3 按矿区蒸发量确定自卸卡车 15t85t 按养路材料及运距确定 压路机 振动式 8t26t 特大型、大型、中型矿1台液压反铲 0.8m32.2m3 特大型、大型、中型矿1台2台4.2.14 辅助运输设备可按表4.2.14的规定确定。 表4.2.14 辅助运输设备 设备名称 计 算 原 则 油罐车 按运量及运距计算 通勤客车 运距在2.5km 以上时设通勤客车,数量按最大班人数在1h内送完确定 大客车 矿用1台 中客车 中型矿2台4台,特大型、大型矿6台8台 指挥车 按需要确定 救护车 人人文库专用1台 消防车 按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GB50465的规定执行 材料运输车 按爆破材料、检修材料(配件)每日运输量确定 4.3 带式输送机运输4.3.1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型式应根据露天矿开采工艺、带式输送机设置地点及移设方式等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 1 采掘工作面、排土工作面及移设频繁的带式输送机应为移置式; 2 采掘场端帮及需定期移设或延长和缩短的带式输送机可为半固定式; 3 工作位置固定或固定年限较长的带式输送机可为固定式; 4 对于同一条系统,当输送不同类别的物料并需进行分流时,宜采用分流带式输送机。4.3.2 半固定式和移置式带式输送机的机头站及机尾站,其移设结构型式应根据移设方式的要求确定。移设方式应根据输送机带宽、驱动装置数量、机头站及机尾站的重量等因素确定。4.3.3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与破碎站、给料机等供料设备能力相适应。连续开采工艺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应根据采掘物料的性质、带式输送机长度及轮斗挖掘机的理论能力进行确定。通常可按轮斗挖掘机1.0倍1.2倍理论生产能力确定带式输送机理论输送能力。4.3.4 带式输送机带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长距离、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应选择较高的带速; 2 下运或输送磨损性大及容易起尘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可降低带速。4.3.5 带式输送机带宽,应根据输送能力、带速和被输送物料的粒度进行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 的有关规定。大型带式输送机带宽应进行优化后确定。 人人文库专用4.3.6 带式输送机的功率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的有关规定。4.3.7 输送带应根据输送机长度、输送能力、输送带张力、物料性质、受料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宜采用钢丝绳芯输送带; 2 工作环境温度低于-25时,应选用耐寒输送带; 32 3 输送带覆盖层应根据输送物料堆积密度、粒度尺寸、磨耗性、受料高度等因素确定。4.3.8 输送带安全系数应根据输送带类型、接头效率、带式输送机起制动性能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棉织物芯输送带宜取 89,尼龙、聚酯织物芯输送带宜取1012; 2钢丝绳芯输送带可采用79,当对带式输送机采取可控软、制起动措施时可取57。4.3.9 带式输送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根据地形条件、工艺布置减少输送机转载点数量。当输送线路需避开障碍物和建筑物时,宜采用曲线等长距离带式输送机。 2 长距离输送机沿线应设维修通道,当多台输送机并列布置时,维修通道的布置应便于每条输送机的维修。维修通道应便于维修车辆的通过和作业。 3 当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沿地面设置并无横向通道或高架设置时,应设人行跨越梯。人行跨越梯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 4 当输送机跨越道路时,下部净空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的有关规定。当输送机跨越设备和人行道时,应设置防物料撒落的防护装置。4.3.10 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站、驱动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当无特殊要求时可不设封闭走廊。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宜设防雨罩等防护装置人人文库专用。 2 寒冷地区的带式输送机转载站或驱动站可不采暖。 3 转载站或驱动站的布置应便于设备安装和维修作业。4.3.11 带式输送机工程应设置设备运行和人身安全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的有关规定。4.3.12 倾斜带式输送机工程制动或逆止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 42 列规定: 1 发生逆转的向上输送的大型带式输送机,应同时装设制动装置和逆止装置;其他发生逆转的向上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应装设制动装置或逆止装置。 2 向下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必须装设制动装置。4.3.13 输送机的最大倾角应根据输送的物料性质、作业环境条件、输送机带速及给料方式等因素确定。当输送原煤及一般剥离物时,通用带式输送机最大倾角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上运输送机在水平段或缓倾斜段给料时,其最大倾角不宜大于17; 2 寒冷地区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当工作条件较差时宜降低角度。 4.4 铁 路 运 输4.4.1 露天煤矿外部的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GB146的规定。4.4.2 区间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开拓方式、运量、机车车辆类型、采掘场与排土场及卸料点的相对位置,结合地形及矿床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4.3 列车在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紧急制动距离应为400m。4.4.4 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不应大于表4.4.4的规定。 表4.4.4 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km/h) 最高行车速度 人人文库专用线 路 类 别 空 车 重 车 固定线 50 40 半固定线 40 30 采掘线 20 移动线 排土线 154.4.5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表4.4.5的规定。 52 表4.4.5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m) 固 定 线 半 固 定 线 移 动 线 空车 重车 空车 重车 采掘线 排土线 250 200 200 180 150 3004.4.6 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4.4.6的规定。 表4.4.6 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m) 线 路 间 距 线路间设有信号机或正架线电柱 5.3 第二线路与第三线路 5.3 线路间设有一旁弓电柱 6.5 线路间设有二旁弓电柱 8.54.4.7 车站线路的有效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线到发线应为最大列车长度加30m40m; 2 牵出线宜按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困难情况下应按机车长度加半个车列长再加25m; 3 三角线的尽头线供机车转向时,应为两台机车长度加10m; 4 推土犁停放线,应按机车和推土犁长度加10m; 5 安全线应为50m。4.4.8 车站应布置在线路的直线段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表4.4.8规定的同向曲线地段。无调车作业的车站,可设在半径不小于人人文库专用400m 的反向曲线地段。 表4.4.8 同向曲线半径(m) 配线等于或小于3股道的 车站作业性质及地点 困 难 地 段 特别困难地段 有调车作业的车站 400 300 无调车作业的车站 300 200 采场及排土场各水平的入换站 200 150 62 4.4.9 站内直线地段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应符合表4.4.9的规定。 表4.4.9 站内直线地段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m) 线 路 名 称 线 间 距 离 正线间、正线与其邻线间、到发线间、调车线间 5.3 牵出线与其邻线间 6.5 专供修理车辆的线路间及其相邻线间 6.0与7.5相间排列4.4.10 当机车车辆轴重不超过25t时,区间和分界点的轨道设计参数应符合表4.4.10的规定。 表4.4.10 区间和分界点的轨道设计参数 各级干线、站内 其他固定 移动线 线 路 类 别 正线及到发线 和半固定 固定线 半固定线 线路及站线 采掘线 排土线 钢轨类型(kg/m) 50或4350或43 43 43 50或43 轨枕 混凝土轨枕 1680 1440 根数(根/km) 木枕 1760 1680 1440 1760184018401920 非渗水 面层 20 20 15 道床 土路基 垫层 20 15 15 厚度 、 ( ) 岩石 cm 渗水土路基 30 25 204.4.11 在计算铁路线路的通过能力时人人文库专用,单线区间线路的利用系数应为0.7;双线区间线路的利用系数应为0.8。4.4.12 列车作业周期时间,除装车、运行及卸车作业时间应经计算确定外,其他时间可通过对运输系统和方式进行模拟或采用相似露天煤矿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其他时间可按周期时间的25%30%计算,运行条件较差时可按35%计算。4.4.13 露天煤矿机车、车辆的在籍台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72 1 机车在籍台数,可按工作台数乘以1.151.25系数确定; 2 车辆的在籍台数,可按工作台数乘以1.15系数确定。4.4.14 列车检查设施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列车检查设施应设在车流比较集中的车站内,并应布置在空载列车到发线外侧; 2 列车检查应设置列车检查线、检查坑、车辆待修线和修复车辆停放线,以及供水、给砂、注油、擦拭材料及简单的修理机具等设施; 3 在机车整备地点,应根据需要设置检查坑,化验以及供给润滑油、冷却水、砂、擦拭材料及简单的修理机具等设施。4.4.15 铁路运输辅助设备可根据矿山运量和运距配备。 人人文库专用 82 5 排 土 场 5.1 一 般 规 定5.1.1 排土场应首先选择内部排土场,当选择外部排土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位于无可采煤层及其他可采矿产资源的区域; 2 当必须压煤或位于露天开采境界内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 应与露天煤矿地面设施统一规划; 4 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确定排土场地高度,并应缩短运输距离; 5 应不占或少占耕地、经济山林、草地和村庄; 6 排土场基底应稳定; 7 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5.1.2 排土场位置的确定,应具备下列勘察资料: 1 排土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 排土场地下煤及其他有用矿物勘探资料; 3 环境评价报告。5.1.3 在剥离物排弃程序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剥离的表土人人文库专用、次生表土应分运、分排堆放; 2 暂时不能利用的低品位矿物、建筑材料应单独存放; 3 含有酸性、酚类以及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剥离物应采取特殊的排弃、处理措施; 4 电厂灰渣向露天矿排土场排弃时应采取剥离物与灰渣混排方式,并应排放在排土场的中部。5.1.4 排土场的总容量应保证容纳采掘场的全部剥离量,当选煤 92 厂选后矸石需排入排土场时,排土场总容量还应包括该排弃量。排土场总容量应留有10%的备用量。5.1.5 排土场的排弃总高度、排土帮坡角等技术参数,应结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地形坡度、排弃物料性质、排弃方式、设备类型以及降雨等条件确定。 必要时可采取确保排土场整体稳定的措施。5.1.6 当排土场地面顺向坡度大于10%或基底有弱层滑动时,应采取防止滑坡的措施。5.1.7 排土场最终坡底线与建(构)筑物或设施的距离,应根据排土场地基的稳定性及相邻建(构)筑物或设施的性质综合确定。5.1.8 非倒堆开采工艺,最下部台阶有采掘运输设备作业时,内排土场最下一个排土台阶的坡底线与最下部采煤台阶坡底线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5.1.9 排土场最终边坡,在边坡验算稳定的前提下,应按水土保持和土地复垦工程的需要进行修正。 5.2 排土线规格5.2.1 排土台阶高度应根据排弃物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运输及排弃方式、设备类型以及自然条件确定,并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 排土台阶的高度(m) 物 料 种 类 排弃方式 土、砂 软岩 中硬岩 坚硬岩 推土犁 人人文库专用810 1214 1520 2025 挖掘机 1014 1416 20 30 推土机 1517 2530 3550 40505.2.2 杂煤排弃线的台阶高度不宜超过10m。5.2.3 排土机排土时宜采用由上排台阶和下排台阶构成的组合台阶排弃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排台阶高度应根据排料臂长度、倾角、排弃物料抛出水 03 平距离,排土机中心线至排土台阶坡底线安全距离以及排土台阶坡面角等确定; 2 下排台阶高度应根据排料臂水平投影长度,排土机中心线至排土台阶坡顶线安全距离以及排土台阶坡面角等确定。软岩应对下排台阶进行稳定性验算; 3 上排台阶排土带宽度应根据排土机中心线与卸料臂间夹角,排土台阶坡面角等确定; 4 下排台阶排土带宽度应根据排土机卸载半径和排土机中心线至下排台阶坡顶线安全距离等确定。5.2.4 卡车运输排土工作面应建成不小于3%的反向坡度,并应在卸载区设置安全车挡,安全车挡的高度不应低于运输卡车车轮直径的2/5。5.2.5 排土场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铁路运输的排土场,应根据大块岩石的滚动距离、铁路线路、供电线路、移道步距、台阶边缘安全宽度等确定; 2 卡车运输排土场的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应根据设备的技术规格和大块岩石的滚动距离确定; 3 排土机排土场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应根据排土带宽度、排土机中心线至下排台阶坡顶线安全距离,排土机中心线至带式输送机中心线距离和带式输送机中心线至上排台阶坡底线的安全距离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5.2.6 排土线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铁路运输排土线长度宜为人人文库专用1000m1500m; 2 排土机排土线长度宜为1000m2000m。 5.3 排弃方式及设备选择5.3.1 排弃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运输方式、排弃量、物料性质、气候等条件确定。5.3.2 卡车运输排土场工作面的推土量可按排弃量的 30% 13 50%确定。5.3.3 卡车运输排土工作面推土机功率可按表5.3.3选取。 表5.3.3 排土工作面推土机功率 卡车载重量(t) 45 45108 108190 190推土机功率(kW) 88162 162235 235301 3014265.3.4 当采用单斗挖掘机排土时,其受料坑的长度应根据挖掘机作业半径确定,宜为1.0辆1.5辆自翻车长度。5.3.5 单斗挖掘机排土能力可按相同斗容的剥离单斗挖掘机能力的1.5倍1.6倍确定。5.3.6 当铁路或卡车运输的物料有粘车、冻车情况时应配备扫车设备。采用推土犁排弃时应设置扫车线。 人人文库专用 23 6 边坡稳定工程6.0.1 采掘场的边坡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最优边坡轮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有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岩体结构、构造、软弱夹层、地震、动载荷、爆破等因素时,尚应进行专门的边坡工程地质勘探及岩土物理力学试验。6.0.2 采掘场的边坡设计应确定采掘场最终边坡角及其与稳定系数 K 之间的曲线。必要时,应根据岩层的岩性、赋存条件、地质构造、边坡外形轮廓,对不同深度、不同部位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6.0.3 采掘场运输平盘或安全平盘的宽度,应根据风化岩石在平盘上的堆积宽度及运输设备要求和岩石风化后的自然安息角确定。对坚硬岩石尚应根据大块岩石在平盘上的滚落距离确定平盘宽度。安全平盘的宽度不应小于3m,且应每隔2个3个安全平盘设一个清扫平盘,清扫平盘的宽度应按清扫方式及运输设备要求确定。6.0.4 当采掘场和排土场的边坡有地下水压时,应对地下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6.0.5 当采场附近有河流经过时,应就河流对边坡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6.0.6 机修车间人人文库专用、选煤厂或其他重要建(构)筑物与采掘场地表境界的安全距离,应经采掘场边坡稳定验算后确定。当开采深度小于200m 时,安全距离不宜小于最大开采深度;当开采深度大于200m 时,安全距离不宜小于200m。6.0.7 机修车间、选煤厂或其他重要建(构)筑物与排土场境界的安全距离,宜大于排土场边坡高度的1.5倍。必要时,安全距离应经排土场边坡稳定验算后确定。 33 6.0.8 边坡稳定系数 K 可按表6.0.8选用。 表6.0.8 边坡稳定系数 K 边 坡 类 型 服 务 年 限(a) 稳定系数 K 边坡上有特别重要建筑物或边坡滑落 会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者 20 1.5 采掘场最终边坡 20 1.31.5 10 1.11.2 非工作帮边坡 1020 1.21.3 20 1.31.5 工作帮边坡 临时 1.051.2 外排土场边坡 20 1.21.5 内排土场边坡 10 1.2 10 1.36.0.9 最终边坡角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 2 对具有水压的边坡应计算水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有水压变化的边坡稳定性敏感度分析; 3 对弱层强度随不同含水率有明显变化的边坡,应进行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边坡稳定性敏感度分析; 4 对复杂形状边坡,应对其轮廊形状进行计算分析。6.0.10 倾斜煤层的采掘场,在非工作帮不应残留露头煤柱或护底煤柱。必须留煤柱时,应采取防止煤柱风化和自燃的措施,并应对煤柱的强度进行验算人人文库专用。6.0.11 采掘场除应对最终边坡进行设计外,还应对不同岩性的台阶坡面角进行设计;对设有重型设备的平盘还应计算出设备至台阶坡顶的安全距离。6.0.12 排土场的最大排弃高度和边坡角,应根据排土场基底的稳定性、地形坡度、排弃物性质确定。排土场边坡稳定系数可按本规范表6.0.8采用。 43 7 地下水控制 7.1 一 般 规 定7.1.1 当地下水疏干受地表水系补给影响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应对地表水系采取改移、防渗、堵截等措施。7.1.2 地下水对采掘 、运输 、排土有安全影响和地下水对边坡或煤层底板稳定有安全影响时 ,应采取疏干或堵截等控制措施 。7.1.3 当采用疏干方式降低地下水位时,应根据采掘进度采取超前降低水位的措施。超前时间和水位的降低深度,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7.1.4 地下水控制应包括观测地下水控制效果和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观测孔网。7.1.5 地下水位降低给民井和农田灌溉产生严重影响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7.2 地下水控制方法7.2.1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渗透系数大于2m/d的含水层,可采用垂直降水孔法; 2 对边坡的地下水降压人人文库专用,宜采用水平放水孔法; 3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含水层产状较稳定,埋深较浅的松散含水层,应采用明渠和暗沟法; 4 对以补给量为主,且补给来源丰富,底部有稳定的隔水层,深度为20m50m 的松散含水层,可采用地下隔水墙法; 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力联系不大的多含水层,或含水层厚度、水压及透水性变化较大,埋藏较深且不适用降水孔法的含水 53 层,应采用巷道法。7.2.2 永久性降水孔排应靠近被保护区,位于开采境界外的降水孔至采掘场地表境界线的距离不宜小于20m。7.2.3 当采用明渠或暗沟法时,应验算水对边坡机械潜蚀。必要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土渠的纵坡宜为23。7.2.4 采用隔水墙截水应准确确定隔水墙位置。7.2.5 地下水隔水墙的基础应布置在渗透系数小于510-8m/s的稳定隔水岩层上,其底部嵌入隔水岩层的深度不应小于1m。隔水墙应进行稳定性和渗漏计算。当采用混凝土隔水墙时,还应以墙两侧最大水位差进行隔水墙的强度计算。7.2.6 当采用巷道法时,巷道应设置在稳定的岩层或煤层内。当在松散含水层底板设置巷道时,巷道底部嵌入隔水岩层深度宜为0.5m1.0m。巷道的纵坡不宜小于2。 7.3 水文地质计算7.3.1 含水层原始流场水位应根据观测资料确定,连续观测时间不应少于一个水文年。7.3.2 水文地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被控制的含水层有补给量时,地下水控制设施的排水能力应大于地下水的补给量; 2 对地下水储存量(静储量)的排水能力应根据含水层、疏干范围、采掘进度确定; 3 地下水水位及水压应符合安全的水位及水压人人文库专用。7.3.3 在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的条件下,结合露天开采应采用数值法计算采掘场地下水涌出量和疏干影响范围。7.3.4 计算降水孔涌水量时,对无压含水层可不计算水跃值;当确定地下水的降落曲线时,应包括水跃值的因素。7.3.5 当煤层底板下含水层的水头与其上覆隔水层厚度比值大于2时,应进行突水涌水验算,并应采取降压措施。 63 7.4 设备及附属设施7.4.1 降水孔、巷道的排水泵宜选用深井潜水泵。巷道的排水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卧式水泵。7.4.2 降水孔排水泵的排水能力,应按一昼夜运转24h计算。降水孔的数量应为排水量计算的降水孔数量的1.2倍。降水孔排水泵的备用及检修台数,应为工作台数的 40% 50%;当工作台数小于10台时,不应小于工作台数的50%。7.4.3 巷道排水泵的数量、水仓的容积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有关规定。7.4.4 地面的固定排水管道,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或塑料管。经常移动的排水管道宜采用钢管或玻璃钢管。有条件时可采用明沟排水。7.4.5 在排水管道的最低处应设置排泥阀,最高处应设置排气阀。7.4.6 排水管道及材料应按不同品种及规格留有备用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石棉水泥管应为10%15%,铸铁管应为7%12%,钢管和连接用胶管应为5%10%。 7.5 过 滤 器7.5.1 降水孔过滤器的类型,应根据含水层岩石性质按表7.5.1选用。 人人文库专用表7.5.1 过滤器类型 含水层性质 过滤器类型 半坚硬较破碎不稳定岩层 骨架过滤器(圆孔或缝隙式) (无泥砂涌入) 涌泥砂的岩层 缠丝过滤器(骨架为金属、非金属)、桥式过滤器 卵石、砾石、砂砾、粗砂、中砂 缠丝过滤器、填砾过滤器、桥式过滤器 细砂、粉砂 缠丝过滤器、包网过滤器、填砾过滤器、桥式过滤器 73 7.5.2 对坚硬、半坚硬且较稳定的岩层,无泥沙涌入降水孔,可不设过滤器。7.5.3 填砾过滤器滤料规格、滤料厚度、骨架管孔眼或缝隙尺寸及缠丝过滤器缠丝面孔隙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有关规定。7.5.4 降水孔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不宜大于0.03m/s。7.5.5 过滤器的内径不得小于表7.5.5的规定。 表7.5.5 过滤器的内径 过滤器名称 过滤器的内径(mm) 降水孔过滤器 孔深小于90m 时,应大于水泵及电动机最大外径70mm; 孔深大于90m 时,应大于水泵及电动机最大外径100mm 穿透式过滤器 50 打入式过滤器 25 观测孔过滤器 507.5.6 过滤器筛管的孔隙率,钢管宜为20%35%,铸铁管宜为20%25%,钢筋混凝土管和石棉水泥管宜为15%20%。7.5.7 在松散含水层中的降水孔,应设置底部封闭的沉砂管,其长度不应小于表7.5.7的规定。 表7.5.7 沉砂管长度(m) 降水孔中含水层厚度 沉砂管长度 30 3 3090 5 人人文库专用90 710 83 8 防水和排水 8.1 采掘场排水8.1.1 采掘场排水应采用防、排、储及其组合的方式。当有地形高差时,应采用自流排水方式。8.1.2 采掘场排水,当有分段截流条件时宜采用分段截流排水方式。8.1.3 当采用水泵排水时,可采用移动或半固定泵站排水方式。排水泵宜采用潜水泵。8.1.4 当露天煤矿矿田内有旧巷可利用或可利用地下水控制中巷道法的巷道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井巷排水方式。8.1.5 井巷排水方式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有关规定。8.1.6 采掘场排水设计应采用当地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计算正常降雨量,应为 10a或以上的多年雨季月平均降雨量; 2 采掘场的径流量,应采用长历时暴雨量; 3 排水沟的径流量,应采用短历时暴雨量。8.1.7 采掘场排水计算的暴雨重现期人人文库专用,特大型、大型露天煤矿不应低于50a,中型露天煤矿不应低于20a。8.1.8 暴雨径流量形成的储水,其排出期限应小于表 8.1.8 的规定。 表8.1.8 排出期限 停产的采煤工作面(%) 30 50 70 100 储水排出时间(d) 15 7 5 3 93 8.1.9 计算暴雨径流量时,土岩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实测值。当缺乏实测值时可按表8.1.9选用。 表8.1.9 径流系数 岩 土 类 型 径 流 系 数 泥岩、砂质泥岩、凝灰岩、砂岩、石灰岩 0.60.7 重黏土 0.7 轻黏土、亚黏土、砂质黏土、腐殖土 0.50.6 煤、大孔性黄土、黄土 粉砂 0.20.5 细砂、中砂 00.4 粗砂、砾石 00.2 土壤为主的排土场 0.20.4 岩石为主的排土场 00.2 注:1 表中1行7行岩土的径流系数,当用于长历时暴雨径流量计算时,其值减 去0.10.2; 2 当煤岩有少量裂隙时,径流系数应减去0.10.2;当有中等裂隙时,径流系 数应减去0.30.4。8.1.10 正常降雨径流量和暴雨径流量人人文库专用,应采用径流系数法确定,当有地下水时排水量应包括地下水涌水量。8.1.11 排水设备应按排水分期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暴雨径流量较小时,设在同一水平上的暴雨排水泵和正常水泵,宜选择同型号的水泵; 2 当暴雨径流量为正常排水量的3倍及以上时,可分别选择不同型号的水泵; 04 3 排水泵工作时间应按每天20h计算; 4 正常排水泵应设备用泵,其数量应为工作水泵数量的50%; 5 暴雨排水泵可不设备用泵。8.1.12 正常排水泵站的水池容积,不宜小于正常排水泵0.5h的排水量。8.1.13 排水管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满足工作压力的要求; 2 正常排水管路的管径,应按经济流速选择;暴雨排水管的管径应按流速不大于3.5m/s确定; 3 排水管路数不应少于2条。8.1.14 排水泵房内的设备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8.2 地面防排水8.2.1 露天煤矿的防水和排水系统,应具备与当地的自然水体、防洪排涝及农业排灌等水利系统联网的可行性。8.2.2 当采掘场、排土场或地面设施受洪水威胁时,应设置防洪工程。防洪工程应避开不良工程地质地段。8.2.3 河流改道,防洪水库等规模较大的防洪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的规定。8.2.4 修筑防洪堤坝的材料应就地取材。有条件时,可利用剥离物修筑防洪堤坝。8.2.5 中小河流人人文库专用、天然沟壑等洪水流量,应根据当地水文站的实测资料确定。当缺乏当地水文站实测资料时,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计算,并应用另两种方法进行校核: 1 形态调查法; 2 公路科学研究所简化公式法; 3 当地经验公式法。8.2.6 防洪标准应根据露天煤矿的规模、服务年限等因素确定, 14 并应符合表8.2.6的规定。 表8.2.6 防洪标准 重 现 期(a) 排 水 沟 露天煤矿规模 小河改道及堤坝 类 类 设计 校核 设计 设计 大型 50100 100300 50100 2050 中型 2050 50100 2050 20 注:1 类排水沟系指洪水泛滥时危及采掘场安全的排水沟; 2 类排水沟系指洪水泛滥时不危及采掘场安全的排水沟; 3 服务年限短、受淹后果不严重,取下限值。8.2.7 当露天煤矿与矿井共用防洪工程时,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有关规定。8.2.8 排水沟的安全高度应根据设计水深确定。当水深小于2m时,安全高度不应小于0.3m;当水深大于2m 时,安全高度不应小于0.5m。防洪堤坝的安全高度,平原地区不应小于0.5m,丘陵地区不应小于1.0m。8.2.9 当采掘场或排土场有内涝水时应采取排涝措施。当地形条件适宜时应采取拦截方法或排土填平洼地。8.2.10 在采掘场、排土场范围内,应对自然纵坡较大的冲沟修筑临时拦水坝。其标准可按预计的剥离、排土计划确定。在积水不能自然蒸发的情况下人人文库专用,可采用移动泵站分散疏导。 24 9 生 产 系 统 9.1 生 产 能 力9.1.1 间断开采工艺和半连续开采工艺的生产系统,其生产能力应根据采用的工艺、系统布置和供料设备类型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卡车卸料的固定式、半移动式破碎站的生产系统,其生产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Am Qm =k1 (9.1.1) dh1式中:Qm 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t/h); Am 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t/a); k1不均衡系数,取1.21.5;当采用1套破碎输送系统 时,不均衡系数宜选大值;采用2套及多套破碎输送 系统,并对卡车作业组织较好时可选较小值; d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年工作日数,取330; h1生产系统每日有效工作小时数,取16。 2 铁路车辆或卡车卸料的受煤坑方式的生产系统,生产能力可按公式(9.1.1)的规定进行计算,k1值可取1.31.5; 3 由装载机或单斗挖掘机等设备供料的移动式破碎站系统人人文库专用 ,其生产能力不应小于供料设备额定小时生产能力。9.1.2 轮斗挖掘机连续开采工艺系统的带式输送机生产能力,应符合本规范第4.3.3条的规定。 9.2 破 碎9.2.1 破碎站型式应根据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及布置和对其移动 34 性能要求确定。半移动式破碎站,可为滑橇式或驮运式结构。移动式破碎站宜为自移式履带结构。9.2.2 破碎机类型应根据被破碎物料的硬度、水分、可碎性、最大入料粒度尺寸、排料尺寸和生产能力等因素确定。9.2.3 破碎站应设受料仓。受料仓的有效容积应根据破碎站型式、同时向受料仓供料设备的数量、供料间隔均衡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仅单台设备向受料仓供料时,受料仓的有效容积不宜小于供料设备一次供料量的1.5倍; 2 当2台设备同时供料时,受料仓的有效容积宜为一次总供料量的1.2倍1.3倍; 3 当3台设备同时供料时,受料仓的有效容积宜为总供料量的1.1倍1.2倍。9.2.4 破碎站卸车平台应设置卡车卸料的安全限位车挡和指示信号等安全装置。 9.3 储 煤9.3.1 露天煤矿应设储煤场,或与选煤厂、坑口电厂共建储煤场。储煤场容量应根据开采工艺、煤质、运输、气候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间断或半连续开采工艺时,储煤场容量应为 3d7d的露天矿生产能力;当运输条件较差、采煤设备检修影响生产时间较长、多品种储煤或有配煤要求时人人文库专用,可增大储煤场容量; 2 采用连续开采工艺时,储煤场容量应在采煤设备检修时保证后续生产环节的正常生产。9.3.2 储煤场型式应根据储煤量、煤质及混配煤要求、地形、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根据工程具体条件采用落煤塔式圆形储煤场、堆取料机圆形储煤场、堆取料机条形储煤场、槽型仓和圆筒仓等型式,并应 44 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储煤场; 2 采用露天储煤场时应满足当地环保条件的要求; 3 系统布置宜有储存及通过的灵活性。9.3.3 采用圆筒仓、槽型仓等仓式储煤或自溜式卸煤方式时,应采取防止物料堵仓、起拱措施。严寒地区应有预防煤的冻结、堵仓措施。9.3.4 露天储煤场应采取防尘和抑尘措施,多暴雨地区应设置排水设施。9.3.5 露天或室内储煤场及仓式储煤型式,当储存褐煤等容易自燃煤种时应采取预防及消除煤自燃的措施。露天储煤场和储存容易自燃煤种的室内储煤场,煤堆四周应设移动设备和消防通道。9.3.6 储煤场布置应设储煤设备检修场地和检修车辆的通道。当室内储煤场设有大型设备时,室内场地布置应便于起重检修车辆的通行,并应有足够的检修作业空间和场地。 9.4 装 车9.4.1 装车仓的型式应根据外运煤量、列车载重量、商品煤品种等因素进行经济比较确定;可采用带式输送机单点装车、跨线仓装车、定重仓装车等型式。特大型和大型露天煤矿及多品种外运煤,宜采用定重仓或跨线仓装车方式。9.4.2 跨线装车煤仓的有效总容量应为设计列车有效载重量的1.2倍1.5倍。9.4.3 采用带式输送机单点装车时人人文库专用,应在装载点设缓冲仓。缓冲仓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最大车厢容积的2倍。9.4.4 装车站应设轨道衡车辆计量系统或定重仓计量系统。9.4.5 商品煤外运装车前应有煤的采制样系统。 54 10 总平面布置 10.1 露天矿总布置10.1.1 露天矿总布置应以矿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和其他有关经济发展规划作为设计依据,并应具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达产时露天矿总布置平面图,可采用比例为15000120000地形图。10.1.2 露天矿总布置应根据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自然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综合各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及与相邻企业设施的关系,合理选择露天矿首采区、外排土场、工业场地、爆破器材库、混装炸药车地面制备站、综合利用项目等建设场地,协调露天矿铁路、公路、供水、供电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布局。10.1.3 当设计露天矿为发电厂、煤化工等企业对口供应煤炭时,露天矿工业场地应与对口企业场地统一规划、尽量靠近;煤炭运输方式宜采用带式输送机;宜共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宜联合布置单身宿舍区。10.1.4 工业场地选择,应结合露天矿开采工艺及采区划分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其他场地及地面设施的选择,应与露天矿工业场地选择同时进行、互相协调。10.1.5 露天矿建设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人人文库专用: 1 应满足必需的用地面积,并应根据法定文件要求为露天煤矿改建、扩建预留发展建设用地;应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应满足水源、电源和运输设施布置的要求。 2 宜布置在本露天矿的矿田范围内,宜利用荒地、劣地、坡地;应不占或少占农田、林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可避免占用时应 64 征得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并应取得用地预审文件;应减少村庄和其他地面设施的搬迁工程。 3 在尚未开发的露天煤矿开采境界内,不应设置永久性生产或生活设施,如需设置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 应布置在开采境界外无煤区地段,当条件不允许时,应少压煤,并应不压好煤和其他有开采价值的资源。 5 工业场地宜靠近首采区或二采区,并应根据采区的服务年限、地面运输及地形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 应布置在不受洪水和内涝水患威胁的地段,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7 在城镇规划区内时,应符合城镇规划对用地性质的规定。 8 选择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的地震区,应避开抗震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9 下列地段和地区不应选作露天矿建设场地: 1)抗震危险地段; 2)有污染源、泥石流、滑坡、岩溶、崩塌、沙害、采空区及开采 后工程地质条件变坏等不良工程地质地段,且采取治理 措施工程投资巨大; 3)露天矿开采后可能引发场地的环境地质问题; 4)爆破危险区界限内; 5)受到洪水威胁,而采取防洪措施的工程投资特别巨大; 6)法定的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卫生 防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人人文库专用; 7)航空、通信、气象地震观测、军事设施及其他重要设施的 影响范围内。10.1.6 爆破器材库应与外部运输道路及爆破现场联系方便,炸药运输应避免穿越城镇、居住区和经过其他重要设施;库址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的有关规定,并应得到当地公安部门的批准。 74 10.1.7 职工居住区宜依托当地城镇或矿区集中居住区;单身职工宿舍宜在露天矿工业场地集中设置或与邻近坑口电厂、煤化工项目单身宿舍联合布置。 10.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0.2.1 工业场地的平面布置,应有近期实测且有适宜比例的地形图和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及气象资料。地形图的比例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地形条件、设计规模及工程性质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可采用比例为 1100012000 地形图; 2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可采用比例为150012000实测地形图。10.2.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生产系统、外运条件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与矿区地面总体布置相协调,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GB50465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有关规定; 2 应根据地面建筑设施功能特点进行分区布置,并应简化设施、少压煤、节约用地、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宜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福利区规划布置; 3 有条件时宜联合布置人人文库专用,并宜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宜缩短各工程管线工程量; 4 对分期建设的工业场地用地项目应统筹规划,并应分期使用; 5 工业场地内各建设项目的厂(场)区之间,应符合防火、卫生、安全等要求,建(构)筑物的布置应按风向和朝向最佳确定; 6 总平面布置应减少土石方和护砌工程量,主要建(构)筑物 84 应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 7 场区内各工程项目建筑设施用地边界线及其平面和竖向布置,应按批准的露天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确定的平面坐标、出入口位置、建筑方位、设计场地高程、管(沟)线布置及地面排水系统等布置关系进行控制; 8 场区内的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车间、油库、加油站、变配电所(站)、炸药地面制备厂等建设项目的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9 爆破器材库距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居住区、变电所及高压输电线路、铁路专用线、公路、村庄及城镇、企业等地面建筑设施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的有关规定; 10 地面辅助设施应充分利用矿区或附近城镇的地面运输、仓储(爆破器材料库、材料库、油库等)、供电、供水、供暖、污水处理及中心区(文教卫生、商业服务、消防等)等的既有设施。10.2.3 选煤厂、变电所(站)、机电维修设施及其他重要建(构)筑物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采掘场地面境界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6.0.6条的规定,不应受采掘场爆破空气冲击波、地震波的影响; 2 与排土场境界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 6.0.7 条的规定。10.2.4 改建、扩建的露天煤矿,在工业场地内增设其他工程设施时,宜将新增设施布置在与其相同功能的分区内人人文库专用。10.2.5 场区内的建筑工程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固定式或半移动式破碎站,宜布置在采掘场内或靠近采掘场首采区运煤出入沟附近。 2 选煤厂或筛选厂,宜布置在邻近外运煤公路或铁路装车站一侧。 3 储煤场宜布置在对工业场地污染较小的地点。与室外变 94 配电装置、机电设备维修车间、矿本部、化验室等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30m。在不利风向位置时,不宜小于50m;储煤场周围宜设隔尘绿化带或防尘网。 4 变配电所(站),应便于输电线路布置和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并宜布置在受粉尘污染较小的地点且远离生活设施。 5 组装场应便于大型设备进入采掘场或排土场。 6 材料、配件库与机电维修、卡车保养设施的位置,应满足自卸卡车及大型工程机械调转,并应便于材料和配件的运输。 7 锅炉房应靠近供热负荷中心且位于场区建筑设施的下风向。 8 污水处理厂宜布置在工业场地以外。当需设在工业场地内时,宜布置在场区的最低侧和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9 矿本部、调度信息中心、区段办公室、食堂及浴室等行政福利设施,宜毗邻布置。场前区各建(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应统一布置、相互协调。矿本部应布置在场前区内外联络方便的位置。 10 油库、器材库的位置应便于铁路或公路运输,并宜减少至用户的运输距离。 10.3 竖向设计及防洪排涝10.3.1 工业场地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进行,且应与厂区外现有和规划的运输线路、排水系统等相协调;在保证防洪排涝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地形和满足各功能分区之间道路联系的高程要求。竖向设计应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人人文库专用。10.3.2 当改变场地自然地形时,应使填挖方和建(构)筑物基础、挡墙、护坡等工程量最少,并应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塌方、地下水位上升,采取防治措施。10.3.3 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平坡式布置; 2 自然地形坡度大于4%或受洪水危害的高填方工业场地, 05 宜采用阶梯式布置; 3 自然地形坡度小于1%且降雨量较大地区,工业场地宜采用填方,填方高度不宜低于1m,并宜满足排水要求; 4 场地平整方式宜采用连续式和重点式; 5 台阶的划分应与地形及总平面布置相适应,在满足生产运输、管线敷设等要求的条件下,宜减少台阶数量;台阶高度不宜低于1m,宜为3m6m。当安全需要时,应有防坠措施。10.3.4 工业场地各功能分区的地面排水系统,应统一规划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区地面应采用管道、明沟或明沟加盖板为主的排水系统。对场地位于岩石挖方地段、暴雨集中、流水夹带泥沙及场内边缘的排水地段,应采用矩形或梯形明沟排水系统。 2 排水明沟应进行铺砌,起点深度不应小于0.2m。矩形明沟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4m,梯形明沟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3m。 3 明沟沟底纵坡不应小于 3,在地形平坦的困难地段,不应小于2。 4 按流量计算的明沟,沟顶应高于计算水位0.2m 以上。 5 场区内排水管沟的布置应与道路相结合。10.3.5 工业场地受洪水或内涝威胁时,应设防洪及排涝设施,设计标准应符合本规范第8.2.8条的规定。 10.4 场 区 道 路10.4.1 工业场地场区道路网应线路短捷人人文库专用、人流和物流分开,并应与场区竖向设计相协调,同时应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10.4.2 场区道路的出入口位置,应便于与露天煤矿采掘场、排土场、城镇、厂矿企业、车站、居住区、变电所、爆破器材库及水源等外部道路的连接,可设主出入口和多个次出入口。10.4.3 场区道路应根据沿线各工程设施的不同功能与技术要求,确定其间距和高程。 15 10.4.4 场区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有关规定。 10.5 管线综合布置10.5.1 管线综合布置应与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管线之间及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应在平面和竖向布置协调、紧凑合理。管线带布置宜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10.5.2 管线综合布置应在满足生产、安全、施工和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共架、共沟布置。用地特别紧张或有特殊要求时,可设计综合管沟或采用城市综合管廊型式。地下管线、管沟,不得布置在建(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不得平行敷设在铁路下面,不宜平行敷设在道路车行道下面。直埋式的地下管线,不应平行重叠敷设。10.5.3 综合管沟(廊)内管线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共沟; 2 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 3 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和液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不得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4 凡有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10.5.4 管线综合布置应减少管线与铁路人人文库专用、道路及其他管线的交叉。管线与铁路、道路交叉应为正交,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10.5.5 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将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管线综合布置自建筑红线向道路方向,宜按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道、给水管道、污水管道、消防水管道、雨水排水管道、照明及电信杆柱的顺序布置。 25 10.5.6 地下管线交叉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管道应在排水管道上面; 2 可燃气体管道应在其他管道上面(热力管道除外); 3 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 4 热力管道应在可燃气体管道及给水管道上面。10.5.7 地下管线的管顶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及土壤冻结深度等条件确定。地下管线(或管沟)穿越铁路、道路时,管顶至铁路轨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1.2m;管顶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管沟。套管或管沟两端应伸出铁路路肩或路堤坡脚、城市型道路路面、公路型道路路肩或路堤坡脚以外,且不得小于1m。当铁路路基或道路路边有排水沟时,套管应延伸出排水沟沟边1m。10.5.8 各种埋地或架空的管线、管架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树木的最小水平间距和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有关规定。当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采取有效措施后适当减小。10.5.9 架空电力线路的敷设,不应跨越用可燃材料建造的屋顶及生产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类的建(构)筑物,以及甲、乙、丙类液体和液化石油气及可燃气体贮罐区。引入厂区内的35kV 以上的高压线如采用架空形式时,应减少高压线在厂区内的长度,并应沿厂区边缘布置。总平面设计时不应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布置建(构)筑物。人人文库专用 35 11 机电设备维修 11.1 一 般 规 定11.1.1 露天煤矿应设相应规模的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亦可由设备制造厂或专业维修公司承担矿机电设备总成维修和大修任务,并应统一规划维修场地。11.1.2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应承担矿山机械的小修,以及以下各修程的维修任务、矿山自卸卡车与工程机械的保养任务及其他设备的检修任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采用总成互换修理的露天煤矿,应设矿山机械、自卸卡车与工程机械总成互换设施。其设备总成的恢复性修理可由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或有修理能力的单位承担; 2 对协作条件差的露天煤矿,应根据设备事故复救需要,结合设备维修配备拆装和起吊设备。11.1.3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应根据矿机电设备维修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强化预防性检修体制的实施。11.1.4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的组成,应根据露天煤矿开采工艺进行确定,可包括矿山机械维修、矿山卡车保养、工程机械保养、带式输送机维修、准轨机车与自翻车检修、水泵修理、轮胎更换与修补、电气设备修理人人文库专用、清洗间、故障诊断中心等主要生产车间或工段,以及零配件和总成仓库、停车场、办公室及其他辅助设施等。11.1.5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的任务量,应根据露天煤矿使用的设备类型、数量、年工作小时数和设备的维修周期确定。11.1.6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与露天煤矿生产有关联的修理工作,其年工作日数应与露天煤矿工作日数相同。修理工作可为一班工作制或两班工作制。 45 11.2 机械设备维修11.2.1 露天煤矿机械设备修理宜采用总成互换,并应有与设备数量相适应的总成周转量。11.2.2 露天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可按设备制造厂建议的维修项目、内容、周期及维修方法进行。当无厂方资料时,各类设备的维修周期和工期,可按表11.2.2-1表11.2.2-5的参考值选取。当设备规格大、作业条件较差时,维修周期应取小值、工期应取大值。 表11.2.2-1 单斗挖掘机和钻机的维修周期和工期 维修周期 维修工期 设 备 规 格 (月数) (d) 小修 月检 小修 月检 单斗挖 机标准斗容 414 6 1 35 12 1532 6 1 46 12 (m3) 3356 6 1 57 12 回转钻机钻孔直径 150 3 1 12 1 (mm) 牙轮钻机钻孔直径 250310 3 1 23 12 (mm) 注:1 设备的维修周期按三班作业计算; 2 第二次小修时,检修内容可扩大,工期可取大值。 表11.2.2-2 轮斗挖掘机和排土机的维修周期和工期 人人文库专用维 修 周 期 维 修 工 期 理论生产能力 (d) ( 3/ ) m h 小修 月检 周检 小修 月检 周检 (月数) (月数) (周数) 4002000 12 1 1 23 12 1 20003600 12 1 1 35 24 2 36006600 12 1 1 58 46 2 55 表11.2.2-3 拉斗铲的维修周期和工期 维 修 周 期 维 修 工 期 斗 容 (月数) (d) ( 3) m 小修 月检 小修 月检 20100 6 1 46 12 表11.2.2-4 卡车和工程机械保养周期 保 养 周 期 设 备 规 格 (h) 四保 三保 二保 一保 卡车载重 2045 400600 100200 68172 20003000 8001500 500800 100200 (t) 172 40005000 15002000 1000 250 推土机功率 74103 10001200 400500 200250 132426 2000 1000 500 250 (kW) 426 2000 1000 500 250 装载机斗容 34 10001600 400500 200250 5 2000 1000 500 250 (m3) 5 2000 1000 500 250 注:保养周期小时数指发动机工作小时数。 表11.2.2-5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自翻车维修周期和工期 维 修 周 期 维 修 工 期 () 设 备人人文库专用 规 格 d 辅助修 轴检 定检 辅助修 轴检 定检 (月数) (月数) (d) 直流电机车(100t150t) 1520 1.5 自翻车(60t100t) 6 13 2 0.5 11.2.3 单斗挖掘机和钻机的月检、小修,可在设备作业现场进行,其零部件维修宜在矿山机械修理车间进行。在寒冷或大风地 65 区宜为维修作业设移动式保温棚及防护棚。11.2.4 轮斗挖掘机等连续开采工艺设备的月检、周检,应在设备作业现场进行。11.2.5 带式输送机托辊年更换量可按运行托辊总数的 15% 20%计算。当托辊有修复价值时,托辊应修复后使用。11.2.6 当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覆盖胶大面积损伤并有修复价值时,可在维修厂房内采用平板硫化机硫化修复或外委修复。11.2.7 矿山自卸卡车和工程机械的保养应在厂房内进行。 保养厂房宜采用横列尽头式台位工作间布置形式。保养厂房的主参数应根据卡车和工程机械的参数确定,亦可按表 11.2.7-1 和表11.2.7-2的厂房主参数选取。 表11.2.7-1 矿山自卸卡车保养厂房主参数 卡车载重量 跨 度 柱 距 起重机起重量 起重机轨面高度 (t) (m) (m) (t) (m) 20 15 6 5 7.5 32 15 9 10 8.4 68 18 12 15 10.5 100t级 21 12 20或22 12 200t级 21、24 13.5 50 1314 300t级 24或27 15 100 1416 350t级 24或27 18 100 1618 人人文库专用表11.2.7-2 工程机械的保养厂房主参数 设备名称及规格 跨 度 柱 距 起重机起重量 起重机轨面高度 (m) (m) (t) (m) 74103 12或15 9 3 6.67.2 推土机 132162 15 9 5 7.67.8 (kW) 235426 15 9 20 7.88.4 433634 18 12 32 10 75 续表11.2.7-2 设备名称及规格 跨 度 柱 距 起重机起重量 起重机轨面高度 (m) (m) (t) (m) 34 12或15 9 3 6.67.2 装载机 5 15 9 5 7.27.8 (m3) 5 24 9 32 12.012.611.2.8 车辆保养前应进行外部清洗。在寒冷地区的车辆清洗作业,应在室内进行。对清洗作业的污水,应进行油水分离,经沉淀处理后宜复用,不能完全复用时应达到排污标准后排放。11.2.9 矿山自卸卡车及轮式工程机械轮胎的更换、调面、修补等作业,宜在厂房内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轮胎间的厂房宜采用横列尽头式台位工作间; 2 轮胎间宜设轮胎更换设备、平衡试验设备、充气设备、轮胎局部修补设备; 3 轮胎间应设更换、修补轮胎的存放场地或仓库,存放周期应为0.5个月1.0个月。11.2.10 准轨直流电力机车的定检和自翻车辅助维修,应在厂房内进行。自翻车的轴检,可在露天作业检修线上或简易库房内进行。厂房的主要参数可按表11.2.10进行选取。 表11.2.10 机车车辆检修厂房内主参数 跨度(m) 起重机 起重机 修理主跨 设备及修程 厂房内铁路线布置 起重量 轨面高度 面积 人人文库专用单线 双线 (t) (m) (m2/台位) 电机车 100t 200290 9 18 10 8.0 定检 150t 250390 自翻车 60t 3 7.0 190 9 18辅助检修 100t 5 7.0 240 自翻车 60t 9 1518 轴检 100t 85 11.3 电气设备维修11.3.1 露天煤矿电修间,可按承担320kVA 及以下变压器和低压电机的小修任务进行布置。11.3.2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的维修可按制造厂建议的维修项目和周期进行。当无厂方资料时电机的小修周期可按表11.3.2确定,各种变压器的小修周期可为6个月。 表11.3.2 电机小修周期 电 机 类 型 小 修 周 期(月数) 连续运行电动机 6 短时运行频繁起停电动机 3 主变流机组和大型直交流电动机 6 中、小容量电动发电机组和直流电动机 311.3.3 露天煤矿机械设备上附带的电气设备小修周期,可按其主机小修周期确定。11.3.4 大中型露天煤矿可设置单独的电修间。当露天煤矿电气设备数量较少时,可在机械修理车间内附设电修间。11.3.5 电修间的建筑面积和定员应根据年维修量确定。建筑面积和修理量指标可按表11.3.5选用。 表11.3.5 建筑面积和修理量指标 名 称 单 位 数 值 车间建筑面积 m2/1000kW(kVA)年 4060 工人修理量人人文库专用kW(kVA)/人年 200250 注:大型露天煤矿取小值,中型露天煤矿取大值。 11.4 库 房11.4.1 机电设备的材料库和器材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库宜以多层为主,并应集中建设。库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和堆存引起灰尘污染的物品。 95 2 对大宗材料可设材料棚,在严寒地区宜设一侧敞开的材料棚。 3 库房建筑面积应按矿山设备的重量确定。钢材、综合材料、设备备件库的建筑面积指标,可按表11.4.1选用。 表11.4.1 库房建筑面积指标 仓 库 名 称 矿山设备重量(kt) 指标(m2/kt) 库房 2025 钢材库 库棚 3540 露天堆场 110120 综合材料库(包括金属制品、 1.53.0 400500 橡塑制品、电器材料、杂品劳保、 3.010.0 250400 、 ) 化工油漆 修旧利废等 10.0 150250 1.53.0 200250 设备备件库 3.010.0 150200 10.0 100150 注:1 当采用铁路运输时,钢材库的建筑面积指标取大值; 2 当设备重量小、供应条件差时,综合材料库和设备备件库的建筑面积指标 取大值; 3 设备库指标中60%70%为库房,30% 40% 为库棚,露天堆场为总面积 的2.5倍。11.4.2 卡车备件库建筑面积应按卡车载重量及数量确定。卡车备件库的建筑面积指标可按表11.4.2选择。 表11.4.2 卡车备件库的建筑面积指标 人人文库专用2 仓 库 名 称 卡车载重量(t) 车辆数(台) 指标(m /台) 30 4.55.5 520 30100 3.04.0 30 5.07.2 卡车备件库 3268 30100 3.45.6 30 8.013.0 68172 30100 6.311.3 注:当设备规格大或规格多时取大值。 06 11.4.3 桶装油库的建筑面积可根据生产消耗量确定。桶装油库的建筑面积指标可按表11.4.3选择。 表11.4.3 桶装油库的建筑面积指标 仓 库 名 称 储存期(月数) 指 标 机油、润滑脂 3 0.8桶/m2 桶装油库 洗桶间 20m2 发放间 8m210m2 注:每桶按200L计。11.4.4 氧气瓶库的建筑面积,可按每平方米存放11瓶计。11.4.5 木材堆场的占地面积,可根据生产及维修用量确定。储存期宜为3个月6个月,占地面积指标可按0.5m3/m21.0m3/m2计算。铁路进料时可取小值,机械化程度高时可取大值。11.4.6 建筑材料库的建筑面积应根据露天煤矿生产能力确定,可按表11.4.6选择。 表11.4.6 建筑材料库建筑面积指标 露天煤矿生产能力(Mt/a) 13 35 510 10 库房面积(m2/104t) 1.53 1.31.2 1.21.0 1.0 注:当生产剥采比较大时取大值。11.4.7 总成部件库建筑面积,应按总成部件量及规格确定。总成部件存放量,当为国产设备时,可按3个月的总成部件消耗量计算;当为进口设备时,可按6个月的消耗量计算。11.4.8 机电设备库房,可在工业场地设置综合性分库。分库建筑面积可根据设备重量按人人文库专用50m2/kt100m2/kt计算。生产规模大时,应取下限值。距离矿仓库较远时,可适当加大面积。设置综合性分库应统筹矿仓库和分库的面积分配。备件库可设在矿机电设备维修间内。11.4.9 在严寒地区宜设防寒车库。车库面积可按自卸卡车和其他矿山生产卡车出动车数的20%30%设置,并应包括生产用客车的进库位置。3个以上库位可设检车沟、辅助间或值班室。 16 12 供 配 电 12.1 一 般 规 定12.1.1 供配电设计应根据露天煤矿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对主接线系统、主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短路容量、单相接地电容电流限制及无功补偿等,应采用统筹兼顾的合理方案;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可靠。12.1.2 供配电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选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和节能环保型的成套设备及定型产品。12.1.3 供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标准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等的有关规定。 12.2 供 电 电 源12.2.1 在确定供电电源时,应以矿区总体规划和地区电力系统规划为依据,并应结合当地电力系统现状合理地选取供电电源点。12.2.2 露天煤矿主变电所应有两回外部电源线路。 12.3 电压选择、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12.3.1 供电电压等级的选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电压GB156的规定。当露天矿有两种供电电压可供选择时,应做技术经济比较;人人文库专用当技术上可行,经济指标相差不多时,宜选取较高电压。12.3.2 正常运行情况下,露天煤矿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允许值(以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动机,在一般工作场所宜为5%; 2 照明设备,在一般工作场所宜为5%;对于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工作场所难以满足要求时,可为+5%,-10%; 3 其他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宜为5%。 26 12.3.3 露天煤矿配电系统内部耦合点的电磁兼容水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 环境 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GB/T18039.4中有关第3类工厂电磁环境的电磁兼容水平的规定。12.3.4 露天煤矿地面主变电所应采用集中和就地相结合的无功功率补偿措施,35kV110kV 变电所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5。 12.4 电 力 负 荷12.4.1 露天煤矿电力负荷等级的选择应符合表12.4.1的规定。 表12.4.1 电力负荷等级 负 荷 级 别 负荷及设备名称 一级负荷 露天矿集中排水泵站 采掘设备 地面生产系统 二级负荷 铁路装车系统 单台蒸发量为10t/h以上的锅炉 电力牵引 疏干排水 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用电负荷 注:表中不含露天煤矿建设范围内的民用建筑负荷。12.4.2 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任一回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回电源不应同时受到破坏,并应能担负全部负荷;两回路电源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12.4.3 二级负荷宜由两回路线路供电人人文库专用。 12.5 地 面 配 电12.5.1 地面固定式35kV 变电所,宜采用室内成套配电装置。12.5.2 露天煤矿变电所的操作电源,宜采用免维护铅酸电池直流屏。12.5.3 露天煤矿变电所 10kV、6kV 侧集中设置的无功功率补偿,宜采用自动补偿装置。 36 12.5.4 当采掘场工作线推进速度较快时,宜设移动变电站或户外组合式变电所。12.5.5 露天煤矿变电所的10kV、6kV 配电装置,应预留适当数量的备用位置。12.5.6 工业与民用配电线路应分别架设和分别计算用电量。 12.6 采掘场和排土场配电12.6.1 采掘场配电线路,可采用纵向或横向架设方式。采用大型挖掘机的采掘场配电线路,宜采用纵向架设方式或纵向电缆敷设方式。12.6.2 连续开采工艺的采掘场,当直接配电的高压电机较多,而其他配出线不多时,可全部采用电缆配电敷设方式。12.6.3 采掘场和排土场内的移动架空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掘场移动架空线路宜采用轻便型电杆和铝绞线,铝绞线的截面不应小于35mm2; 2 当移动架空线路在采掘场工作面时,宜采用底座式电杆和铜绞线,铜绞线的截面不应小于25mm2; 3 排土场的架空线路导线宜采用铝绞线; 4 移动线路的电杆间距不宜大于50m; 5 在采掘场内的架空导线对地安全距离,应按非居民区设计。当采用横向架设时,架空导线的高度应满足大型移动设备安全通过的要求。12.6.4 采用电缆配电时移动线路应用橡套软电缆人人文库专用;固定线路和半固定线路可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12.6.5 由矿变电所变压器二次侧到用户配电点的低压配电,电压等级不宜超过二级。 12.7 疏干、排水配电12.7.1 疏干水泵群的架空配电线路,宜采用单独回路的10kV、 46 6kV 环坑配线方式。疏干水泵数量较多时,架空配电线路可采用双环式或放射式。12.7.2 疏干水泵群的配电,应采用10kV、6kV 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在供电距离允许范围内,每台变压器应向多台疏干水泵配电。12.7.3 向疏干水泵群配电的设施,宜采用可移动式户外变电站。12.7.4 集中排水泵泵站,当主排水泵电压为 380V 时,10(6)/0.38kV变压器不应少于2台。当其中一台故障时,其余变压器应满足水泵电动机能正常起动和最大排水量时的负荷。 12.8 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动力配电12.8.1 生产系统宜单独设10kV、6kV 高压配电室,并宜与邻近的附属设施变配电室合并。12.8.2 生产系统变电所宜为室内式。生产系统和邻近的附属设施变配电所之间,必要时可设置低压联络线。12.8.3 负荷较大的低压配(变)电室,宜设可自动调节的低压静电电容器补偿装置。12.8.4 固定敷设的低压电缆可采用全塑电缆。当在厂房内架空或沿电缆沟敷设时,可采用无钢带铠装全塑电缆。室外埋地敷设时,应采用内钢带铠装全塑电缆;在严寒地区宜采用耐寒电缆。 12.9 电力牵引供电12.9.1 牵引变电所宜有两回电源供电人人文库专用。12.9.2 牵引变电所的整流设备不应少于2台。当其中一台故障时,其余整流设备应能承担全部负荷。12.9.3 计算牵引变电所的电能总耗量系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力机车自用电系数宜为1.15; 2 牵引网综合损耗系数宜为1.151.25; 3 其他能耗包括调车、杂作业、救援、试车、车库等电能损耗, 56 一般情况下宜为1.05,较复杂作业条件下宜为1.15。12.9.4 计算电压降时应计算下列附加电阻: 1 接触导线磨耗后所增加的电阻,应为接触导线正常电阻值的20%; 2 钢轨连接处增加的电阻,应为计算区段长度内同型号钢轨电阻的25%; 3 牵引网因发热而增加的电阻,应根据材质确定。12.9.5 牵引变电所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的有关规定。12.9.6 牵引变电所自用电变压器应设2台。每台容量应满足变电所正常工作时全部自用电的要求。当牵引变电所为单电源时,自用电变压器可设1台。12.9.7 牵引变电所的硅整流装置应设下列保护: 1 整流设备内部短路,应动作于跳闸; 2 直流侧短路,应动作于跳闸; 3 整流变压器重瓦斯,应动作于跳闸; 4 冷却设备故障,应动作于跳闸; 5 过负荷,应动作于信号; 6 整流变压器超过允许温度及轻瓦斯,应动作于信号; 7 整流装置内部温升超过允许值,应动作于信号。12.9.8 整流装置的辅助用电设备应由单独回路供电。12.9.9 牵引网总回流线应与所有靠近的轨道进行电气连接。总回流线的导线或电缆应设人人文库专用2根以上。 12.10 过电压和接地12.10.1 采掘场和排土场架空线路,应在电源入口处、分支处、移动设备的接电点及正常分断的开关两侧装设避雷器。12.10.2 当采掘场和排土场机电设备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时,低压侧每回出线应装设漏电自动开关或漏电继电器。 66 13 信息与自动化 13.1 一 般 规 定13.1.1 露天煤矿信息与自动化设计应采用行之有效、质量可靠的先进技术和设备。13.1.2 露天煤矿信息与自动化的装备标准应根据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开采技术条件、开采工艺,以及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经综合分析论证确定。 13.2 生产监控监测13.2.1 采用连续和半连续开采工艺的露天煤矿,应建立全矿工艺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监测系统;采用间断开采工艺系统的露天煤矿,可建立地面生产系统和主要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和监测系统。13.2.2 当疏干水泵数量较多时,宜对疏干水泵群的工作状态及有关参数建立集中控制和监测系统。13.2.3 露天煤矿应建立采掘场和排土场边坡监测网,并应即时对边坡稳定进行监测。13.2.4 露天煤矿应建立煤炭产量监测系统,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和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人人文库专用MT1080 的有关规定。13.2.5 露天煤矿地面各建(构)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5056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13.2.6 露天煤矿各建筑物的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的有关规定。 76 13.3 信 息 管 理13.3.1 露天煤矿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应采用基于标准TCP/IP协议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综合监控及自动化网路架构,同时应配备相应的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网管、网络安全和数据存储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等。13.3.2 露天煤矿信息管理网络设计应根据矿区总体规划实现与上级(矿区或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网络联网。13.3.3 露天煤矿地面公用建筑应建立综合布线系统,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 的有关规定。13.3.4 露天煤矿信息管理宜由露天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和露天矿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组成。13.3.5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对露天矿监控监测等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及故障诊断,并可实现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安全状态、设备性能、系统能耗及运营水平等安全生产信息的管理。13.3.6 露天煤矿建设项目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应根据项目管理单位的部门设置、综合管理水平及上级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方案,建立适宜的应用软件模块;内容应包括露天矿安全、生产、设备、技术、人力资源、计划统计、运销、物资供应、综合查询及物业等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并应实现与上级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信息的互通。 人人文库专用13.3.7 露天矿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电子账务、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网络会议、企业管理及信息数据库等功能。 13.4 通 信13.4.1 露天煤矿宜分别设置行政电话交换系统和调度电话交换系统。 86 13.4.2 露天煤矿行政电话交换系统应与矿区其他行政电话交换系统联网组成矿区行政通信系统;调度电话交换系统应与矿区其他调度电话交换系统联网组成矿区调度通信系统。13.4.3 生产调度室与急救、消防部门应设置直通的调度电话及外线电话。13.4.4 特大型、大型露天煤矿采用单斗挖掘机 卡车开采工艺时,宜设卡车调度计算机控制系统。13.4.5 露天煤矿主变所对上一级变电所应设有电力通信专线,宜采用光纤通信,并宜设点对点的无线通信作为应急备用。13.4.6 露天煤矿生产用移动设备的通信宜选用集群无线调度系统。集群无线调度系统的频率及功率,应符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13.4.7 矿生产调度交换机应选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其功能除应具备一般调度机应有的群呼、组呼、紧急呼叫、报警、强拆、强插等功能外,还应具备综合业务数字网功能、热线功能和语音、程控、特色服务、图像数据等功能,并应能带远端模块。13.4.8 矿生产调度交换机及矿行政交换机之间应采用数字中继。13.4.9 行政电话交换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矿行政电话交换机容量,应按露天矿地面公用建筑综合布线工作区语音信息点和单身宿舍房间数综合确定,并应留有20%的余量; 2 行政电话交换机制式应选用数字程控局用交换机人人文库专用,并应具备综合业务数字网功能功能、业务交换点功能和中继线双向计费功能等; 3 当露天煤矿选用独立机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当地市话局进网要求,对市话局中继方式应采用通信系统传呼的方式; 4 矿数字程控局用交换机与上级公司(或市话局)之间的中继线路,应采用数字光纤中继线路。 96 13.4.10 通信线路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内的通信线路,宜采用直埋电缆线路或通信管道电缆线路; 2 直埋电缆线路宜采用钢带铠装通信电缆,管道电缆线路宜采用全塑通信电缆; 3 沿带式输送机架敷设的通信电缆宜采用钢带铠装通信电缆,采用封闭式电缆桥架时可采用全塑电缆; 4 外部中继线路宜采用架空光缆线路,光缆宜采用单模光纤,光纤的芯数宜留有一定的备用量,光缆外护套宜选用防弹型。 13.5 有线电视系统13.5.1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内公共建筑和独身宿舍宜设有线电视系统。当露天煤矿工业场地距离城市有线电视台较近时,用户终端可接入当地有线电视台的有线网。13.5.2 距离城市较远的露天煤矿居住区宜自设有线电视系统。13.5.3 自设的有线电视系统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的有关规定。13.5.4 自设的有线电视系统的主干射频电缆(或光缆),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或与通信管道同管敷设,建筑物内的射频电缆应采用暗敷设。 人人文库专用13.6 铁 路 信 号13.6.1 接轨站、编组站、剥离站、选煤站以及其他固定车站均应采用电气集中联锁。13.6.2 半固定线路上的车站宜采用电气集中联锁,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电锁器联锁。13.6.3 移动线路区段的车站或信号所可采用电锁器联锁。13.6.4 当线路区间的运量大时宜采用自动闭塞,当运量不大时 07 可采用半自动闭塞,当区间长度小于列车制动距离时应采用区间照查闭塞。13.6.5 复线区段的自动闭塞或半自动闭塞应按单向运行设计。13.6.6 区间内正线上的道岔应与闭塞设备联锁。13.6.7 自动闭塞分区的最小长度应根据列车制动距离和自动停车装置作用过程中列车的走行距离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13.6.8 区间照查闭塞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间线路有车占用时,相邻两站均不得向该线路排列发车进路; 2 单线区间相邻两站不得同时排列向该区间的发车进路。13.6.9 车站或信号所通向采掘线、排土线的闭塞方法可采用一次闭塞法。13.6.10 信号设备应对雷电感应过电压进行防护,防护电路不应影响被防护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13.6.11 信号设备应设置测试 (自动或手动)和故障自动报警设备。 人人文库专用 17 14 地面建筑、给排水与供热通风 14.1 地面建筑一般规定14.1.1 地面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备建设场区地形图、气象、地震及工程地质资料; 2 地面建(构)筑物应布置在采掘场和排土场的边坡稳定线以外; 3 地面建(构)筑物应布置在采掘场爆破震动安全界线以外; 4 地面建(构)筑物布置应避开沟壑、滑坡、矿井采空区等不安全地段。14.1.2 建(构)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的有关规定。露天煤矿地面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4.1.2的规定。 表14.1.2 露天煤矿地面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 生产或 储存物品类别 建(构)筑物名称 耐火等级 甲 汽油库及其油泵房、灌油间、发油间 二级 破碎站、机头站 (驱动站、转载站)、分流站、运煤 二级 地道、运(卸)煤栈桥 丙 人人文库专用 柴油库及其油泵房、灌油间、发油间、润滑油库房 三级 丁 机电设备维修车间(包括卡车、工程机械、机车车 二级 辆的维修、保养厂房) 注:凡表中未列的建(构)筑物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确定 其类别和耐火等级。14.1.3 主要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可按表14.1.3的规定采用。 27 表14.1.3 地面建(构)筑物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组合值、 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 活荷载 组合值 频遇值 准永久 建(构)筑物名称 内容及说明 (kN/m2) 系数 系数 值系数 卸煤栈桥人行道 5 0.7 0.60 卸煤栈桥、 另按重载车的运输荷 卸车车位的桥面 载或卸货荷载核算 10 0.9 0.80 另按设备最大零件重 分流站、驱动站 10 0.7 0.60 的1.3倍核算有关的梁 0.9 带式 B1m 输送带、机架及物料 2.5 输送 的重量 (不包括驱动装机栈桥 B1m 置、拉紧装置重量) 3.0 0.9 0.85强力带 B1m 输送带、机架及物料 3.0式输送 1mB1.4m 的重量 (不包括驱动装 4.0 、 )机栈桥 1.4mB2.0m 置 拉紧装置重量 5.0 注:表中 B 为输送机输送带宽度。14.1.4 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与露天煤矿的设计服务年限一致。随露天开采而移设的破碎站、带式输送机栈桥等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可根据开采计划确定。 14.2 破 碎 站14.2.1 固定式破碎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半移动式破碎站应采用钢结构人人文库专用。14.2.2 固定式破碎站挡土墙可采用混凝土结构、肋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加筋土结构。可移动式破碎站的挡土墙可采用钢结构。挡土墙设计除应计算挡土墙外侧的主动土压力外,尚应计算自卸卡车卸载时的后轮压力作用(卸载处)或重载轮压的作用(有重车行走处)。14.2.3 卸车台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地面板,地面板可按弹性地基 37 上的板计算。板厚不宜小于0.5m。板的两端宜增加埋深,靠近料仓处应设卸车车挡。板面应有自车挡处向外的排水坡度。14.2.4 当在料仓上设铁箅子时,铁箅子及其支承构件应计算卸载时毛煤对铁箅子的冲击力或块体在铁箅子上的荷载。当在铁箅子上对块体破碎时尚应计算破碎时对铁箅子的附加荷载。14.2.5 破碎机基础应按动力机器基础进行设计。 14.3 机头站(驱动站、转载站)、分流站14.3.1 固定式机头站、分流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需移动的机头站应采用钢结构。14.3.2 机头站、分流站结构设计应计算带式输送机张力的作用。当多个输送机机头布置在同一机头站内时,应分别计算其各自的作用和共同作用。带式输送机与机头站斜交时,机头站结构应按空间计算。14.3.3 驱动电动机的支承梁应进行动力计算。 14.4 带式输送机栈桥或地道14.4.1 栈桥支承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高度在10m 以下可采用砌体结构。14.4.2 栈桥跨间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14.4.3 敞开式带式输送机栈桥,可将栈桥跨间结构与输送机支架合并设计。14.4.4 栈桥的支承结构不宜埋入煤中人人文库专用,当必须埋入煤中时,其支承结构宜采用筒体结构,并应计算煤对支承结构的压力,同时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碰撞、磨损、煤的自燃等因素采取措施。14.4.5 地道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道应有通风、防水措施。14.4.6 栈桥或地道垂直于斜面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2m,当为拱形结构时,其拱脚高度不应小于1.8m。14.4.7 栈桥或地道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0.7m,两条并列的带式输 47 送机中间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1.0m,检修道宽度不应小于0.5m。14.4.8 人行道和检修道的坡度大于5时应设防滑条,大于8时应设踏步。14.4.9 栈桥及地道两个相邻出口的距离宜小于或等于150m。 14.5 毛煤储煤场14.5.1 采用堆取料机的储煤场地基应满足最大堆煤高度时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堆取料机使用阶段基础的允许沉降值应按制造厂的要求控制,无明确要求时允许差异沉降纵向可取0.004,横向可取0.003。14.5.2 储煤场宜进行封闭围护。14.5.3 储煤场的落煤塔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筒形结构,且应分析计算煤的压力、磨损、自燃等作用。 14.6 行政、公共建筑14.6.1 露天煤矿行政、公共建筑面积指标如无特殊要求时,可按表14.6.1确定。 表14.6.1 行政、公共建筑面积指标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行政办公室 m2/人 18 按矿机关管理人员计 区(队)办公室 m2/人 1.50 按原煤生产人员计 夜班休息室 m2 200 浴室(包括更衣室) m2/人 1.30 按原煤生产人员计 食堂人人文库专用m2/人 0.75 按原煤生产人员计 保健站 m2 200 注:1 更衣室面积占浴室总面积的 50%;入浴人数按最大班人数计算;女职工为 总人数的10%20%,每3人4人设一个淋浴器;男职工每5人8人设 一个淋浴器; 2 调度室、计算机管理室、电话总机室、化验室等按实际需要确定; 3 食堂建筑面积不包括冷库面积。 57 14.7 水 源14.7.1 露天煤矿水源的选择应根据取水量、用水水质要求和水资源环境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水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 2 应选择符合卫生条件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疏干排水的水量和水质满足生产用水水源要求时,宜优先作为供水水源;有条件时,可利用城镇供水设施; 3 在干旱及沙化地区,应重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应防止因水源开采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 4 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应分析矿体开采对水源的影响。14.7.2 露天煤矿水资源设计应具备下列水文地质资料: 1 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地下水水源时,应有经过审批的供水水源地质普查报告;采用地表水水源时,应有实测的水文资料,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不应小于90%; 2 初步设计阶段,采用地下水水源时,应有经过审批的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采用地表水水源时,应有多年连续实测的水文资料,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不应小于97%; 3 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地下水水源时,应有经过审批的水源勘探勘察资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有关规定。14.7.3 水源的日供水能力,宜为最高日用水量的 1.2 倍 1.5倍。 人人文库专用 14.8 给 水14.8.1 露天煤矿供水系统应根据用户对水质、水量的不同要求采取分区、分质供水,并应通过设置回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14.8.2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生活用水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67 1 职工生活用水,可按30L/人班50L/人班、用水时间8h、小时变化系数1.52.5计算; 2 食堂生活用水,可按20L/人餐25L/人餐、用水时间12h、小时变化系数1.5计算,日用水量可按日出勤总人数每日每人两餐计算; 3 浴室用水,淋浴日用水量可按 3 班计。最大班淋浴用水量,可按每个淋浴器流量为540L/h计算;当淋浴用水由热水制备设施供水时,每班用水时间可按1h计算;当淋浴用水来自储水箱时,水箱充水时间可按2h计算,小时变化系数可取1;池浴每班用水量可按浴池面积乘以水深0.7m 计算,日用水量时间可按3班计算,充水时间可按每班0.5h1h计算。14.8.3 露天煤矿生产用水量应根据工艺和设备要求确定。当缺乏资料时,可按下列指标进行计算: 1 空压机、测功间的冷却补充水量,可按循环水量的 10%,用水时间16h计算。 2 锅炉补充水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暖蒸汽锅炉,可按锅炉总额定蒸发量的 20% 40% 计算; 2)采暖热水锅炉,可按总循环量的2%4%计算; 3)非采暖蒸汽锅炉,可按锅炉总蒸发量的 60% 80% 计算; 4)用水时间均按16h计算。 3 洗车用水量人人文库专用,可根据每天冲洗矿山车辆的数量计算,大型车辆可按每辆车每洗一次用水量1000L2000L、冲洗时间10min计算。 4 露天煤矿设置的受煤坑、破碎站、储煤场及带式输送机转载站,当被输送煤的外在水分小于7%时,应采取防尘措施。当采用喷雾除尘系统时,每天用水量应根据喷嘴数量、喷嘴用水定额及每天用水时间进行计算。 冲洗地板用水量可按每日 2 次、每次 77 5L/m210L/m2计算。 5 矿山道路每天需要洒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Sk2q QC = (14.8.3) 1000 3式中:QC每天需要的洒水量(m ); S洒水路面总面积(m2); k2系数,碎石、泥土路面取1;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 面及条石路面取0.33; q3个最大蒸发月份的每日每平方米平均蒸发量(L/ m2d),q 值按当地气象统计资料计算。当无气象 资料时,可取4.0L/m2d6.0L/m2d。14.8.4 露天煤矿其他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绿化用水可按 1.0L/m2 次 3.0L/m2 次、每日 2 次计。绿化用水与冬季采暖补充用水不应同时计算; 2 受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用水,应按因露天煤矿开采受影响的居民人数乘以居民用水定额计算; 3 其他用水量应按总用水量的10%20%计算。14.8.5 防尘洒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表14.8.5的规定。 表14.8.5 防尘洒水水质标准 项 目 标 准 悬浮物含量 不超过30mg/L 悬浮物粒度 不大于0.3mm pH 值 69 人人文库专用粪大肠菌群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14.8.6 水池(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日用水量确定,可按表14.8.6选取。 表14.8.6 水池(水箱)有效容量与日用水量的比例 用水量(m3/d) 有效容量与日用水量的比例(%) 500 5030 5001000 3025 1000 2520 87 14.9 消 防14.9.1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执行。14.9.2 建筑物室内消防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810 的有关规定。14.9.3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可根据地区消防条件采用低压制、高压制或临时高压制消防系统。当工业场地设消防站或附近有消防站且从接警起在 5min 内消防车能到达着火地点时,可采用低压制。 14.10 排 水14.10.1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排水量,可根据各项用水设施可能产生的污废水量确定。14.10.2 机修间、保养间、洗车间、油库等企业,应对含有油类、泥砂、煤渣等物质的废水及酸碱水进行预处理。14.10.3 机修间、保养间、停车场等场地,在有大型矿山车辆通过的区域内,给排水系统的管道检查井、阀门井、消火栓井和水表井的结构应满足车辆通过的要求。14.10.4 人人文库专用污水处理应根据工业场地的综合污水、采掘场排水及疏干排水的水质和环保或复用要求,选择处理级别和处理工艺。 14.11 采 暖14.11.1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地面建筑的暖通空调与供热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 97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14.11.2 机电设备维修与燃料油品等建筑物采暖的室内温度,可按表14.11.2选取。 表14.11.2 机电设备维修与燃料油品建筑物采暖的室内温度推荐值 厂 房 名 称 室内温度() 矿山机械维修间、矿山卡车保养间 工程机械保养间、准轨机车与自翻车检修间 15 带式输送机维修间、轮胎更换与修补间 水泵修理间 电气设备修理间、清洗间 16 汽油柴油库、汽油柴油泵房 润滑油库、润滑油泵房 10 油品洗桶间、发放间 运煤地道 5814.11.3 位于严寒或寒冷地区的机电设备维修保养间,宜采用散热器与暖风机或热空气幕相结合的采暖方式。14.11.4 机电设备维修保养间的采暖热耗指标,可按表14.11.4选取。 表14.11.4 维修保养间采暖热耗指标 厂 房 名 称 建筑体积 热耗指标 人人文库专用(km3) (W/m3) 3.05.0 1.41.2 5.07.0 1.20.9 矿山机械维修间、矿山卡车保养间 7.010.0 0.90.8 工程机械保养间、准轨机车与自翻车检修间 10.020.0 0.80.7 20.030.0 0.70.6 30.0 0.60.5 08 续表14.11.4 厂 房 名 称 建筑体积 热耗指标 (km3) (W/m3) 1.02.0 1.81.4 电气设备修理间、清洗间 2.04.0 1.41.2 4.06.0 1.21.014.11.5 露天煤矿工业建筑集中采暖热媒宜采用110/70高温热水;公共建筑集中采暖热媒宜采用95/70低温热水。 14.12 通 风14.12.1 对煤炭在破碎、筛分、转载和运输中易产生煤尘的环节,应采取防尘除尘措施。对散发煤尘的设备或出尘点应采取封闭、洒水喷雾等方法除尘,或根据要求设机械通风除尘。14.12.2 集中采暖的房间总排风量,每小时超过3次换气量时,应设进风加热装置,其送入的热风量可按排风量的50%70%计算。14.12.3 矿山卡车保养间、工程机械保养间的设备发动机排气,宜就地通过风管排至室外;屋顶通风机及其风阀应设电动控制开闭。14.12.4 露天煤矿集中控制室、调度室、大型变电所控制室等,宜设空调装置。 14.13 供 热14.13.1 人人文库专用集中采暖的热源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业场地有热电厂时,应由热电厂供热接管,矿厂应共同确定热媒参数及换热站的位置; 2 新建锅炉房,应根据本矿的煤种情况选择炉型。当燃用低热值煤时宜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14.13.2 室外供热管道宜直埋或地沟敷设。工业场地的地沟或管道检查井的结构应满足车辆通过的强度要求。 18 14.13.3 浴室热水温度及加热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浴水热水温度应为40,加热应为2h; 2 淋浴水,双管淋浴热水温度应为65,单管淋浴热水温度应为40,加热应为3h; 3 当浴水采用换热器且直流式供给时,池浴及淋浴水加热应为1h。 人人文库专用 28 15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 15.1 一 般 规 定15.1.1 节约能源应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统筹兼顾。15.1.2 露天煤矿应配置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计量、统计、监测等设施,并宜采用计算机监控信息系统。 15.2 开拓与开采节能15.2.1 露天煤矿设计应优化开拓部署、减少煤岩运输距离、节省基建投资和能源消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业场地宜靠近首采区或二采区; 2 外排土场宜靠近采掘场; 3 具备内排条件时应利用内排土场; 4 对剥离量大、煤岩流向分散或分区开采的露天煤矿,宜采用多出入沟、多排土场的分散布置的开拓运输系统。15.2.2 露天煤矿设计应通过方案比选,优化开采程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开采范围大、储量多的矿田宜采用分区开采; 2 首采区应选择在基建工程量少人人文库专用、生产剥采比小、勘探程度高和煤质好的地段; 3 初始拉沟位置应选在煤层埋藏浅、剥采比小的地段; 4 倾角大于10的煤层,宜采用沿煤层顶板拉沟露煤的降段延深方式。15.2.3 露天煤矿主要设备选型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选用电力驱动设备; 38 2 各生产环节的设备选型宜匹配合理; 3 自卸卡车载重利用系数不宜小于0.90; 4 宜根据运量、运距及提升高度等因素,确定带式输送机的带宽、带速及功率。 15.3 供配电节能15.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露天煤矿的电源线路宜采用分列运行的方式,导线的截面应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选取,线路末端电压偏差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的有关规定; 2 变电所二次侧应集中设置无功功率补偿,宜采用自动补偿装置; 3 供配电网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连接点,并应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 选取电缆截面; 2)应选择能耗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 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中规定的配电变压器; 3)网路线损值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企业供配电系统节 能监测方法GB/T16664的规定。15.3.2 电气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新型高效变压器; 2 应选用高效电动机; 3 照明应选择高光效照明灯具人人文库专用,并应与光源合理配套使用;宜采用时控、光控、声控和集中分组控制方式。 15.4 总图运输节能15.4.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气象等条件和建(构)筑物功能特点,合理分区,紧凑布局,联合建设厂(库)房,集中布置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 48 15.4.2 工业场地竖向布置应根据地形特点,合理确定竖向设计形式和场地平整方式。当地形坡度大于4%或受洪水危害的高填方场区,宜采用台阶式布置。15.4.3 工业场地道路网应顺直、短捷。15.4.4 露天煤矿外部运输应根据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运输流向、外部运输条件,以及交通发展规划等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中型以上露天煤矿宜采用标准轨距铁路运输方式为主; 2 煤炭运输距离在 10km 以内时,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 3 露天煤矿铁路专用线技术标准宜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并宜采用重载技术和直达运输方式。 15.5 建 筑 节 能15.5.1 行政、办公、车间办公、食堂及浴室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等的有关规定。15.5.2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应采取下列节能措施: 1 建筑主朝向应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2 应减小外表面积、外墙混凝土出挑构件; 3 严寒及寒冷地区应设门斗;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及寒冷地区制冷负荷大的工业建筑人人文库专用,外窗应设遮阳体; 4 工业建筑装饰标准应根据使用功能和工艺特性区别对待,应按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适度装饰。 15.6 给水排水及暖通节能15.6.1 露天煤矿水源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疏干排水的水量、水质满足要求时,可作为供水水源; 58 2 有条件时可利用矿区附近城镇、企业供水设施供水; 3 经处理后符合回用水质要求的露天煤矿正常降雨排水、生活污水,可作为生产用水水源。15.6.2 给水排水设备及管材设计节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用高效率的水泵,水泵运行时的工况点应位于水泵特性曲线高效率段; 2 在地形复杂的条件下,应采用压力分区措施; 3 供水设备应采用变频等自动控制措施; 4 应选用慥率低的管材,管道规格应按经济流速设计; 5 给水系统中各重要用水点应有用水量计量措施。15.6.3 采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中采暖系统热媒宜采用热水; 2 集中采暖系统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应选择运行阻力较小的系统形式。15.6.4 空气调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建筑物规模、使用功能和空调负荷合理确定空调系统形式; 2 房间空调器或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等级,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和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的有关规定。15.6.5 采暖系统的热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暖系统的热源宜采用各种余热人人文库专用; 2 燃煤、燃气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规定的最低设计热效率,或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工业锅炉技术条件JB/T10094的有关规定; 3 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集中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 68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15.6.6 室外管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供热管网主干线布置应短直、沿热负荷较集中的区域敷设; 2 室外供热管网应根据热用户的负荷及经济比摩阻确定最不利环路的管径; 3 应根据不同气候分区、管道的敷设方式、介质温度等技术经济因素选择管道保温材料及厚度。 15.7 减排及综合利用15.7.1 露天煤矿设计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分析共生、伴生的其他矿产资源有无利用价值,对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应论述其利用方向和采取的措施。15.7.2 露天开采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四系表土剥离物应分采、分运,并应单独堆放; 2 对有利用价值的煤矸石可建煤矸石电厂或烧结空心砖、轻骨料等新型建筑材料; 3 对含富腐殖酸的风化煤应进行加工综合利用; 4 对坚硬的岩石剥离物有条件时可加工利用; 5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应根据市场需求量确定。15.7.3 露天煤矿水资源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疏干排水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干排水的水量人人文库专用、水质满足供水要求时,应作为矿山供水 水源; 2)疏干排水量较大时可作为电厂水源。 2 采掘场的正常降雨排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应用于生产和绿化。 78 16 环 境 保 护 16.1 一 般 规 定16.1.1 露天煤矿生产工艺和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能耗小、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和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的清洁生产工艺; 2 不应采用污染严重和资源大量浪费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3 不应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16.1.2 对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可根据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采取“以新带老”措施。16.1.3 露天煤矿不应开采含放射性、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16.2 污 染 防 治16.2.1 露天煤矿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应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16.2.2 污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案应根据当地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和环境综合论证后确定人人文库专用。16.2.3 露天煤矿机修车间、保养间、洗车间、油库等产生的废水,其排放标准应符合本规范第14.10.2条的规定。16.2.4 对可能发生自燃的储煤场和排土场,应采取预防和治理自燃的措施。16.2.5 露天煤矿采、剥、排土作业区内道路及辅助道路,应定期洒水或喷洒抑尘剂。 88 16.2.6 对露天煤矿剥离物应综合利用,需排放时应选用内排土场。16.2.7 不具有危险特性的选煤矸石及炉渣可与剥离物一起排入排土场。当选煤矸石易自燃时,应采用分类堆放、注石灰乳、覆盖黄土及碾压等措施。16.2.8 生活垃圾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环境卫生的有关规定,当条件不具备时应进行单独选址处置。生活垃圾不应混入排土场排弃。16.2.9 露天煤矿应选择低噪声生产设备,并应对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采取隔声、消声、吸声和减振等措施。16.2.10 对影响采掘场周围建(构)筑物安全的生产爆破,应采取控制总药量或一次起爆药量等措施。 16.3 土地复垦及水土保持16.3.1 露天煤矿建设或生产中破坏的土地,应及时复垦治理。16.3.2 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标准,应结合环境保护工程的需要,按林地、草地的标准实施,并应配足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对有明确、肯定的土地复用要求的,可协议确定。16.3.3 对排土场、采掘场及道路施工等取土用地应进行全面复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地复垦工艺应与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相统一,并应纳入露天煤矿生产统一管理。 2 复垦后的地形人人文库专用,应与周边环境和小区域地表水系保持协调;地面坡度,应按水土保持和岩体稳定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质边坡稳定角为2040; 2)石质边坡稳定角为3050。 3 土地复垦地表宜采用表土铺设。16.3.4 露天煤矿水土保持设计,应按项目所在地国家或地方划 98 分的水土流失区域,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建设项目特点等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和生物防护措施。16.3.5 场外道路及铁路专用线两侧应进行护坡和土地整治,对建设形成的裸露土地应及时恢复林草植被。16.3.6 工业场地绿化系数不宜小于 15%;除有规定要求外,居住区绿化系数不宜小于20%。 人人文库专用 09 附录 A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表 A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经济意义 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 可采储量 (111) 基础储量 (111b) 经济的 预可采储量 预可采储量 (121) (122)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 (121b) (122b) 基础储量 (2M11)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 (2M21) (2M22) 资源量 (2S11)次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 资源量 (2S21) (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人人文库专用(331) (332) (333) (334)? 注:表中所用编码: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 3=内蕴经济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初步可行性研究,3=概 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 1= 探明的,2= 控制的,3= 推断的,4= 预测 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 =经济意义未定的。 19 附录 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表 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煤 类 长焰煤、 项 目 、 炼焦 不粘煤 无烟煤 褐煤 用煤 弱粘煤、 贫煤 25 0.7 0.8 1.5 煤层 井采 倾角 2545 0.6 0.7 1.4 厚度 45 0.5 0.6 1.3 (m) 露天开采 1.0 1.5 最高灰分 Ad(%) 40 最高硫分St.d(%) 3 最低发热量 Qnet.d(MJ/kg) 17.0 22.1 15.7 人人文库专用 29 附录 C 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和初步设计资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C.1 详查地质报告为基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源/ 储量分类及计算C.1.1 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应为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适于露天开采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应包括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C.1.2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应为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中控制的资源量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储量 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M22,连同地质资源量中推断的资源量 333 的大部分。C.1.3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图 C.1.3)应根据本规范附录 A和附录 B的分类原则和指标,对控制的资源量进行初步可行性综合评价和经济意义分类,对推断的资源量可只作资源可靠性评价,可直接采用详查地质报告中的该类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可信度系数kx应取0.80.9。地质结构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露天煤矿kx值可取0.9;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露天煤矿kx值可取0.8。人人文库专用 图 C.1.3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的归类框架 注:kx可信度系数。 39 C.1.4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应按下式计算: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 =122b+2M22+333kx (C.1.4)C.1.5 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应为露天煤矿设计开采境界内的资源/储量,并应等于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减去各边帮下煤柱、河道煤柱和地面建(构)筑物下煤柱损失煤量后的资源/储量。C.1.6 露天煤矿设计可采储量应为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减去采区过渡时端帮煤柱煤量后乘以煤层采出率。 设计可采储量应按下式计算: 设计可采储量 =(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采区过渡时端帮煤柱煤量) 煤层采出率 (C.1.6)C.2 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分类及计算C.2.1 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应以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适于露天开采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应包括勘探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C.2.2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应为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中探明的资源量331和控制的资源量 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和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M21 和 2M22,连同地质资源量中推断的资源量人人文库专用333。C.2.3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图 C.2.3)应根据本规范附录 A和附录 B的分类原则和指标,对探明和控制的资源量进行初步可行性综合评价和经济意义分类;对推断的资源量可只作资源可靠性评价,可直接采用勘探地质报告中的该类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kx。可信度系数kx应取0.80.9。地质结构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露天煤矿kx 值可取 0.9;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 49 露天煤矿kx 值可取0.8。 图 C.2.3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的归类框架 注:kx可信度系数。C.2.4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应按下式计算: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 =121b+122b+2M21+2M22+333kx (C.2.4)C.2.5 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的归类和计算原则应符合本规范 C.1.5的规定。C.2.6 露天煤矿设计可采储量的归类和计算原则应符合本规范C.1.5的规定。 C.3 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源/ 储量分类及计算C.3.1 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的归类和计算原则应符合本规范 C.2.1的规定。C.3.2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应为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中探明的资源量人人文库专用331和控制的资源量 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和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M11 和 2M22,连同地质资源量中推断的资源量333的大部分。C.3.3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图 C.3.3)应根据本规范附录 A和附录 B的分类原则和指标,对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进行可行性综合评价和经济意义分类;对推断的资源量可只作资源可靠性评价,可直接采用勘探地质报告中的该类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 59 kx。可信度系数kx应取0.80.9。地质结构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露天煤矿kx值可取0.9;地质结构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露天煤矿kx值可取0.8。 图 C.3.3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的归类框架 注:kx可信度系数。C.3.4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应按下式计算: 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 =111b+122b+2M11+2M22+333kx (C.3.4)C.3.5 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的归类和计算原则应符合本规范 C.1.5的规定。C.3.6 露天煤矿设计可采储量的归类和计算原则应符合本规范C.1.6的规定。 人人文库专用 69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人人文库专用 79 引用标准名录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防洪标准GB50201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人人文库专用GB50311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GB5046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5056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 89 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810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GB146标准电压GB15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带式输送机安全规程GB14784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GB/T1666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电磁兼容 环境 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GB/T18039.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工业企业锅炉技术条件JB/T1009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节能设计标准JGJ26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MT1080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 人人文库专用 99 人人文库专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GB50197-2015 条 文 说 明人人文库专用人人文库专用 修 订 说 明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15,经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3月8日以第77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 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是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煤矿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是郑友毅、马培忠、张铁军、李汇致、王振平、董宝弟、杨涧国、罗德权 、佟吉栋、郭振文、才庆祥、李克民、姬长生、杨朝阳、高岩、王光武、刘建华、董光中、王光荣、李静、师恩奎、张振文、刘勤福、闫发尧、董万江、马志远、柴书斌、常富华、杨如曾、张玉霖、吴顺从、韩学增 、齐颖、张万和、孙洪津。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露天煤矿设计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则和技术标准。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和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人人文库专用。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301 人人文库专用 目 次1 总 则 (109)2 基本规定 (111) 2.1 开采境界 (111) 2.2 资源/储量 (113) 2.3 设计生产能力 (116) 2.4 开拓运输方式和开采程序 (119)3 开采工艺 (121) 3.1 一般规定 (121) 3.2 间断开采工艺 (122) 3.3 连续开采工艺 (124) 3.4 半连续开采工艺 (127) 3.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128) 3.6 其他开采工艺 (132) 3.7 穿孔爆破 (133)4 内部运输 (136) 4.1 一般规定 (136) 4.2 卡车运输 (136) 4.3 带式输送机运输人人文库专用 (139) 4.4 铁路运输 (142)5 排土场 (149) 5.1 一般规定 (149) 5.2 排土线规格 (151) 5.3 排弃方式及设备选择 (158)6 边坡稳定工程 (160) 501 7 地下水控制 (162) 7.1 一般规定 (162) 7.2 地下水控制方法 (162) 7.3 水文地质计算 (164) 7.4 设备及附属设施 (166) 7.5 过滤器 (166)8 防水和排水 (168) 8.1 采掘场排水 (168) 8.2 地面防排水 (169)9 生产系统 (171) 9.1 生产能力 (171) 9.2 破碎 (171) 9.3 储煤 (172) 9.4 装车 (174)10 总平面布置 (175) 10.1 露天矿总布置 (175) 10.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176) 10.3 竖向设计及防洪排涝 (177) 10.4 场区道路 (177) 10.5 管线综合布置 (177)11 机电设备维修 (178) 11.1 一般规定 (178) 11.2 机械设备维修人人文库专用 (179) 11.3 电气设备维修 (181) 11.4 库房 (182)12 供配电 (183) 12.1 一般规定 (183) 12.2 供电电源 (183) 12.3 电压选择、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 (183) 601 12.4 电力负荷 (183) 12.5 地面配电 (184) 12.6 采掘场和排土场配电 (185) 12.7 疏干、排水配电 (185) 12.8 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动力配电 (186) 12.9 电力牵引供电 (186) 12.10 过电压和接地 (187)13 信息与自动化 (188) 13.1 一般规定 (188) 13.2 生产监控监测 (188) 13.3 信息管理 (189) 13.4 通信 (189) 13.5 有线电视系统 (191) 13.6 铁路信号 (191)14 地面建筑、给排水与供热通风 (194) 14.1 地面建筑一般规定 (194) 14.2 破碎站 (194) 14.3 机头站(驱动站、转载站)、分流站 (195) 14.4 带式输送机栈桥或地道 (195) 14.5 毛煤储煤场 (195) 14.6 行政、公共建筑 (196) 14.7 水源 (196) 14.8 给水人人文库专用 (197) 14.9 消防 (198) 14.10 排水 (198) 14.11 采暖 (198) 14.12 通风 (199) 14.13 供热 (199)15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 (200) 701 15.1 一般规定 (200) 15.2 开拓与开采节能 (200) 15.3 供配电节能 (200) 15.4 总图运输节能 (200) 15.5 建筑节能 (201) 15.6 给水排水及暖通节能 (201) 15.7 减排及综合利用 (201)16 环境保护 (203) 16.1 一般规定 (203) 16.2 污染防治 (203) 16.3 土地复垦及水土保持 (204) 人人文库专用 801 1 总 则1.0.1 本条阐明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主要有五方面: (1)贯彻执行国家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落实科学发展观; (3)推广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实现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 (5)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科技进步,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1.0.2 本次修订将原规范中“小型露天煤矿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一段删除。其原因如下: (1)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应规定参照执行的范围”; (2)小型露天煤矿条件比较复杂和特殊,目前正在制定煤炭工业小型露天矿设计规范。 根据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科书要求,将原规范的“预可行性研究”改为“初步可行性研究”。1.0.3 本条是依据原规范实施中的反馈意见和煤炭产业政策第二十二条而增加的条文。众所周知,露天开采具有以下优点: (1)煤层采出率高人人文库专用,可达到90%以上; (2)安全生产条件好; (3)作业空间大,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 (4)可进行土地复垦,容易实现露天采矿与生态环境重建一体化。 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露天开采产量比例均较高:如印度占90%,德国占76.6%,澳大利亚占71.2%,美国占67%,俄罗斯占 901 58.2%,中国目前只占10% 左右。为贯彻执行煤炭产业政策,发展露天矿开采技术,提高露天开采产量比例,增加本条。1.0.4、1.0.5 阐明了露天煤矿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露天煤矿初步可行性研究是为露天煤矿建设项目能否立项提供决策咨询,可行性研究是为露天煤矿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两者的目的都是为露天煤矿建设前期提供立项和投资决策依据。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编制的原则: 1)通过市场调查分析,遵照国家对煤炭资源开发和配置的宏观指导,综合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通过对资源和外部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和露天煤矿开发设计方案的论证比较,经综合研究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通过对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分析研究和财务评价,提出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2)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应根据经批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露天煤矿各系统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优化,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应注重贯彻现代化、集中化、机械化、安全高效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 人人文库专用 011 2 基 本 规 定 2.1 开 采 境 界2.1.1 经济剥采比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露天开采经济上合理的最大剥采比,也是确定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界限的重要指标。原规范是按经验数值法规定了褐煤、非焦煤和焦煤露天煤矿的经济剥采比,分别为 6m3/t、10m3/t、15m3/t,是个固定值。 自2013年以来煤的售价急剧变化,而且不同地区同一煤种售价差别较大,因此再用经验数值法确定经济剥采比不符合当前煤价变化的趋势,为此,相关领导和露天矿专家就本规范修订中的经济剥采比的确定条款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在煤炭售价多变的条件下,建议采用计算分析方法确定经济剥采比,这也是非煤露天矿确定经济剥采比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经济剥采比计算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价格法。以露天开采单位原煤成本等于该产品售价为计算基础,并考虑一定利润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Dl -a0 nj = (1) b0 3式中:nj经济剥采比(m/t); ( / ); Dl 人人文库专用露天开采原煤售价 元 t a0露天开采原煤成本(元/t); 3 b0露天剥离成本(元/m )。当采用不同开采工艺时,应 分别按有关开采工艺完成的剥离量百分比和成本,求 算平均剥离成本。 (2)盈利比较法。以露天开采和矿井开采相同煤炭资源/储量所得的盈利相等为计算基础,计算公式如下: 111 ( l 0) ( k 0) l D -a -k D -c nj = (2) b0式中: 露天开采煤层采出率(%); l 矿井开采煤层采出率(%); k Dk矿井开采原煤售价(元/t); c0矿井开采原煤成本(元/t)。 (3)原煤成本比较法。以露天开采和矿井开采单位原煤成本为计算基础,计算公式如下: c0 -a0 nj = (3) b02.1.2 本条系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1999 号的规定“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要求而增补的。同时考虑国土资源部取消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或备案校准制度的最新精神。2.1.3 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复杂的露天煤矿,某一工程位置的境界剥采比,因受煤层或地形复杂性的影响,不能反映真实境界剥采比情况,所以规定以平均剥采比校核。2.1.4 随市场经济发展,为充分利用已有工程条件,有些露天煤矿已经实施露天和矿井开采相结合。如准格尔矿区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平朔矿区安家岭露天煤矿在采掘场端帮已用井工开采端帮煤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减少大量井巷工程费用,故在露天煤矿工程设计中可根据矿山具体条件人人文库专用,考虑露天和矿井结合开采的可行性。2.1.5 露天煤矿采掘场境界与相邻矿井间设置境界煤柱,是为了防止地面水和火灾影响矿井,防止矿井漏风和顶板塌落波及采掘场的边坡,减少相互干扰起到隔离作用。这类煤柱尺寸,目前还是一个探讨的问题,只能结合具体条件酌情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露天开采比矿井的条件优越,所以在安排开采 211 顺序时,应先露天后矿井,尽量避免同时开采。2.1.6 为避免过多地占用土地和统一计算标准,本条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指导原则和要求,考虑施工误差,地质情况的变化和局部地段的可能滑坡以及管线、道路工程占用的范围等因素,提出采掘场占地面积的计算标准。应指出,占地范围并不等于采掘场安全防范范围。因为安全范围是指警戒和控制范围,而不是长期占用范围。 2.2 资源/储量2.2.1 地质勘探资料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条是依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露天矿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22010 第 3.1.1 条和现行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有关规定制定的。 地质风险是煤矿建设中的最大风险,过去我国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规定的地质勘探程度偏低。很多工程项目不得不进行多次“补充勘探”和“最终勘探”。为防止上述问题,设计对地质报告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评价是必要的。2.2.2 本次修订根据实施反馈意见 ,增加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内容 ,增加理由是以前露天开采境界是以勘探界作为深部界 ,再按设计的稳定边坡角上推确定地表境界 ,这样不存在留边帮煤柱问题 。 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制定勘探权界和采矿权界时均以地表为界 ,再按设计的稳定边坡角下推确定深部境界 ,为此出现边帮煤柱人人文库专用,所以本次修订增加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内容 。 本条规定四个资源/储量的意义如下: (1)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地质勘探报告所提供的适于露天开采查明的矿区煤炭资源量(包括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该资源量仅经过概略研究,未经过初步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未按经济意义划分出类型。其所表达的是矿田地质 311 勘查程度和煤炭资源量赋存程度的总体概念。 (2)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露天煤矿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 将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的大部分划入工业资源/储量的主要理由为: 1)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其勘查程度已达到详查或勘探程度,而经济意义虽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当时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平衡点;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其勘查程度只达到了普查程度,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低,还不能通过可行性评价按经济意义划分类型,但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如不计入或全部计入,均不能全面地反映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的实际,同时还应考虑到,在一般情况下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经过进一步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所占比例,和控制的、探明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按经济意义分类出的基础储量所占比例不会相差太大。 鉴于上述情况,将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纳入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中。 (3)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减去各边帮煤柱、河道煤柱和地面建(构)筑物下煤柱损失量。 (4)露天煤矿设计可采储量:露天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减去采区过渡时端帮煤柱煤量后人人文库专用,乘以煤层采出率。 本次修订将“回采率”改为“煤层采出率”。 关于推断的资源量333可信度系数取值问题:推断的资源量333,勘查程度属普查,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尚未查明,还不能对其按经济意义分出类型,而详查和勘探阶段提交的推断的资源量333,占露天煤矿总资源量比例较大,如不加分析把推断的资源量333的可信度系数取值过大,则工业资源/储量 411 可能偏离实际较多,导致计算的露天煤矿可采储量偏大;如果可信度系数取值过小,则造成露天煤矿可采储量过少,以致造成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论证的不合理性。 根据上述分析和以往设计经验,并考虑地质勘查情况,认为在详查和勘探阶段提交的推断的资源量333中,有80%90%达到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是可以成立的,故可信度系数取0.8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露天煤矿取 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露天煤矿取0.8。2.2.3 煤层的选采原则是指设计确定的最低选采厚度、开采损失及矸石混入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最低选采厚度。 (2)开采损失: 1)煤层和顶、底板分采时的损失; 2)煤和夹矸层分采的损失; 3)开采过程的其他损失。 (3)矸石混入: 1)煤和顶、底板分采时的岩石混入; 2)夹矸层分采时的混入; 3)厚度小于最低选采厚度的夹矸层混入。 为提高煤质,减少矸石混入,一般情况只考虑开采损失,不计煤层顶、底板岩石混入。2.2.4 本条是根据实施反馈意见增加的。煤层采出率是露天矿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人人文库专用,煤层采出率与煤层厚度、倾角等赋存条件相关,也与选采方法、设备类型有关。从节能减排角度考虑,应尽量提高煤层采出率。本条煤层采出率指标是根据对设计和生产露天矿的统计结果制定的。2.2.5 为保证露天煤矿建设投资的可靠性,本条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资源/储量的比例。 511 2.2.6 因为剥离量是露天煤矿的一个基本指标,为统一标准,所以有必要加以规定。 2.3 设计生产能力2.3.1 关于露天煤矿生产能力的产量计算标准,原规范规定“应以原煤或毛煤产量计算”,在执行过程中未出现太多异议,在本规范修订(送审稿)审查会议上与会专家又对此问题进行了复议,同意按原规范的规定计算露天煤矿生产能力,故本次修订仍采用原规范的规定。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煤矿科技术语选煤 GB/T71861998的有关规定“毛煤”定义为“煤矿生产出来,未经任何筛分、破碎和分选的煤”;“原煤”定义为“仅可能经过筛分、破碎和手选处理的煤”。2.3.2 原规范将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划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本次修订增加了“特大型”,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种类型。 增加“特大型”露天煤矿的主要原因如下: (1)随着露天开采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 2000万吨级以上的露天矿,露天矿规模有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的趋势; (2)“特大型”露天矿是技术最先进的露天矿标志,也代表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3)“特大型”露天矿在设计服务年限上与大型露天矿应有所差异。 人人文库专用 关于“特大型”露天矿生产能力划分的下限,在本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议中经研究确定为等于20Mt/a。 关于各类矿型设计生产能力的划分,根据对国内现有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随意性很大,很难界定某个露天矿的设计生产能力,尤其是坑口电厂型露天矿是根据电厂建设规模所需煤量确定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的,为 611 此,本次修订对生产能力的划分不设特定能力的约束,只对各类矿型设计生产能力的上限和下限值作了规定。2.3.3 备采煤量是露天煤矿保持剥采平衡,保证产量接续的重要条件。近水平及缓倾斜煤层,由于不需要降段延深,只有备采煤量就可以满足产量接续要求。 备采煤量是指已完成了运输通路,在开采时不需要进行剥离的煤量。备采煤量的划分范围如下: (1)上部境界以剥离露出的煤面最小平盘宽度为界; (2)煤层顶板侧各台阶境界以设计的台阶高度和最小平盘宽度(不含采宽)为界; (3)煤层底板侧境界以煤层底板为界。 备采煤量的各种开采工艺可采期是根据国内露天煤矿设计、生产经验确定的。2.3.4 露天煤矿投产当年的生产能力是露天煤矿投产标准一项重要指标。投产当年生产能力过大,将使初期投资增加;相反,投产当年生产能力较小,又使从投产至达到设计产量时期增长。本条根据国内露天煤矿设计、生产经验,规定了移交生产当年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的比例值。2.3.5 露天煤矿从移交生产至达到设计产量时期安排生产过渡期的主要目的在于: (1)满足采运排工程发展的需要。移交生产时采运排工程只是初步建立,采运排工作面数量和工作线长度均未达到设计要求,需随采运排工程不断发展人人文库专用,逐步达到设计产量时期的要求,因此,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 (2)满足采运排设备投入时间的需要。移交生产时采运排设备是根据工程要求投入的,随产量的扩大和工作面数量的增加,需逐步投入采运排设备。 (3)辅助生产设施建设的需要。辅助生产设施如生产系统、防排水、地下水控制、供配电、机电设备维修、建筑等工程均需从移交 711 生产至达到设计产量时期有一个过渡时间。 生产过渡期限与所采用的开采工艺、煤炭市场需求等有关,根据国内五大露天煤矿设计和建设经验,对生产过渡期限作了规定。2.3.6 原规范是将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划分和设计服务年限作为一条制定的,为应用方便,本次修订划分为两条。 本次修订大、中型露天矿设计服务年限保持不变;特大型露天矿新建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40a,改建、扩建不小于35a;小型露天矿设计服务年限,因正在编制小型露天矿设计规范,本规范不作规定。 本次修订对设计服务年限增加两条附注: (1)近年来通过编制以露天开采为主的矿区总体规划发现,由于露天煤矿设计服务年限较矿井服务年限短,给矿区服务年限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满足矿区总体规划要求,以附注规定了露天开采为主的矿区设计服务年限,经技术经济论证后适当延长。 (2)以露天方式回采矿井开采后的残煤或矿井无法开采的边角煤,属特殊矿山,其目的是回收煤炭资源,储量是有限的,故以附注规定其设计服务年限可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确定。2.3.7 露天煤矿的设计工作制度是指对生产时间管理的规定,因此,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开采工艺装备类型、工作岗位的业务性质和经营管理体制有关。尽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露天煤矿都是全年工作,但由于设备检修、天气变化以及偶然性事故等影响,生产能力必然是波动的。所以,在设计中通常综合各种因素,按下述原则确定人人文库专用: (1)设计年工作日取330d; (2)严寒、酷热多雨地区,可以规定季节性生产; (3)设备修理、矿山防排水和铁路装车外运系统,根据工种需要,应当采取全年连续工作制; (4)每日工作班数,一般为3班。特殊情况下,采煤工作可以采用两班制。爆破工作必须一班作业。 811 2.4 开拓运输方式和开采程序2.4.1 我国露天煤矿一般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均较大,所开采的物料性质差异亦很大,因地制宜选择开拓运输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如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一期工程,上部黄土层采用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排土机开采工艺,初期采用组沟开拓外排土场,后期转为内排土场。煤层顶板以上岩石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初期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多排土场排弃,后期转为内排土场。煤采用单斗卡车地面破碎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元宝山露天煤矿上部第四系砂砾层采用连续开采工艺,组沟开拓,外排土场。岩石采用单斗卡车破碎分流排土机半连续开采工艺。煤采用单斗卡车破碎分流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2.4.2 开拓运输方式与地形、地面总布置和开采条件等因素有关。如排土场分散布置的平庄、铜川焦坪及前河、霍林河和准格尔黑岱沟等露天煤矿,以及因货运量大及煤岩流向不相同的抚顺西露天煤矿,均采用了多出入沟开拓。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为了缩短运距,便于施工和为西区扩采创造条件,增设了东部出入沟。经验证明,多出入沟虽然增加了投资,但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4.3 对大型煤田走向长度大的采掘场采用分区开采程序,这是国内外大型露天矿建设的重要经验,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基建工程量、煤岩运输距离和提前内排。2.4.4 首采区是建设项目的根据地人人文库专用,选择合理的首采区位置的目的在于减少基建工程量,提高露天矿初期经济效益。由于决定首采区位置的因素较多,应经综合比选确定。根据近年来设计经验,本次修订对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的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露天煤矿设计服务年限作了规定。对倾斜及急倾斜煤层由于煤层倾角较大,剥采比随露天降深增加较快,为此规定首采区设计服务年限宜通过技术论证确定。 911 2.4.5 采区宽度是采区划分一项主要参数,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露天矿经济效益。由于影响采区宽度因素较多,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工作线推进速度是确定采区宽度一项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经验,不同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可参考下列指标: (1)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400m/a; (2)单斗铁路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120m/a;当采用移动坑线时,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100m/a; (3)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300m/a; (4)轮斗带式输送机连续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250m/a。2.4.6 采区过渡方式是分区开采中一项主要设计内容,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露天矿经济效益,由于影响采区过渡方式因素较多,因此应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本条根据我国五大露天煤矿设计经验,提出了三种采区过渡方式。 人人文库专用 021 3 开 采 工 艺 3.1 一 般 规 定3.1.1 露天开采工艺是一种模糊分类,目前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岩层本身就是模糊分类。开采工艺分类的基础是以剥离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标志,原因是剥离工作占露天煤矿的主导地位。本条根据国内外经验,对开采工艺进行了分类。3.1.2 露天开采工艺的选择是一项重大技术决策,其选择合理与否对建设投资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影响露天开采工艺选择的因素众多,应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 按多年来我国建成的大型露天煤矿装备水平及其直接生产指标评价,与国外同类型露天煤矿比较差距不大,这说明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今后的露天煤矿设备选型可以实现优化选择的能力。3.1.3 因为露天煤矿的大型设备(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拉斗铲、钻机、采矿机、破碎机)价格很高,而且在设备能力计算中已考虑了各种停工因素,特别是辅助设备工作强度不大,通用性强,数量多,因此不应另加备用设备。3.1.4 露天煤矿采掘场内存在矿井采空区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尤其是小煤窑的开采人人文库专用,由于分布范围广、生产管理不严格的许多历史的因素,很难找到比较准确的井上、井下开采对照等资料,给露天开采在安全方面遗留下重大隐患。如东北和新疆等地区均发生过多起事故。因此,这些矿山均成立了空巷管理机构,采用图纸对照、穿孔探查、爆破方法崩落填实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鉴于上述情况,在设计新露天煤矿时,尽管在地质勘探阶段对 121 矿井采空区有所发现,但为了可靠起见,在生产期间仍需安排探查处理人员和设备。这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问题,故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3.1.5 火灾是露天煤矿一项主要灾害。从以往事故情况看,抚顺和阜新等矿区火灾主要是因井下旧巷引起的;小龙潭和扎赉诺尔等地火灾是因褐煤本身燃点低引起的。因为这些火灾的火源强而范围广,所以采用一般的社会公共消防办法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就近利用矿坑积水或疏干排水灭火。 3.2 间断开采工艺3.2.1 间断开采工艺是指从采掘、运输到排弃(或储存)过程中整个物料的货流是间断的,因此其范围相当广泛。如使用周期性工作的单斗挖掘机、装载机等采装设备,配合各种非连续运输的铁路车辆或自卸卡车,可以组合成多种形式的间断开采工艺。 本条根据我国目前装备条件 ,仅就采用单斗挖掘机或装载机 ,配合铁路或自卸卡车运输工艺中的有关内容作了某些规定 。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对各种运输方式归纳出某些合理的应用范围,并按这种规律加以选择。实践证明,由于各种条件不同,很难形成固定法则。只有结合工程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所以本条只能作一般原则规定。3.2.2 台阶高度的规定主要是从单斗挖掘机和装载机作业安全方面考虑的人人文库专用。 多排孔爆破是指3排孔以上的爆破,爆破后爆堆高度将大于台阶高度,在采掘过程中可能形成伞岩或大块岩石滚落,故规定台阶高度不应大于设备最大挖掘高度。3.2.3 铁路运输时采掘带宽度是按单斗挖掘机采装面在125角内活动确定的,使装车时间缩短,以利发挥设备效能。如果工作面一次爆破后爆堆很宽,必须二次或多次移路采装,因此规定为一次 221 采掘宽度的整数倍,是为了最后一次采装工作面的坡根不留岩石浮碴影响下次爆破。 卡车运输时,卡车可停在单斗挖掘机左右侧或后部,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采掘带宽度。3.2.4 根据反馈意见本次修订增加“及安全宽度”内容,其他内容不变。3.2.5 根据反馈意见本次修订将“单斗挖掘机的工作线长度”改为“单斗挖掘机的合理工作线长度”。3.2.6 影响单斗挖掘机台年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设备检修能力及备件供应情况; (2)运输设备类型; (3)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 (4)操作技术水平; (5)组织管理水平。 由于上述因素,不同矿山的挖掘机能力相差很大,很难通过计算确定。但为了新建露天煤矿选用,参照生产矿山统计的实际资料和设计经验,规定了不同岩性单斗挖掘机每立方米斗容在籍年生产能力指标。对于寒冷或高寒地区可根据具体条件适当降低。3.2.7 在特殊工作条件下,单斗挖掘机能力降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铁路运输掘沟时,挖掘机能力降低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尽头处供车不足或在低台阶作业人人文库专用。卡车运输时,由于机动灵活,影响较小。但因开段沟内场地窄小,卡车停在挖掘机的后方,回转时间略有增加。 2 煤层选采时遇到煤层顶、底板及半煤岩时需要选择开采,致使装车时间增长。 3 向上一台阶装车时,因瞭望条件差,铲车对中时间长影响效率。 321 3.2.8 当采煤设备与剥离设备型号一致,采煤设备检修或出现故障时,可调用剥离设备采煤。当采煤设备与剥离设备型号不一致时,考虑采煤挖掘机的台数较少,一旦检修或出现故障时将影响煤产量,故应有一定备用能力,不宜少于2台,一台停产时,另一台可以担负一半以上的产量。3.2.9 辅助设备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但也出现了选型过大和数量过多的倾向。工作面平整工作的工作量很难预计,因此本条规定了大型露天煤矿宜按工作面数量配备。 3.3 连续开采工艺3.3.1 露天煤矿的连续开采工艺,系指在采掘、运输和排弃(或储存)过程中开采物料的货流是连续的。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排土机、轮斗挖掘机运输排土桥(或悬臂排土机)和水力开采等,均属连续开采工艺。目前,我国后两种开采工艺应用的可能不大,故本规范指的是第一种形式。 物料硬度和气象资料是决定能否采用连续开采工艺的基本条件,影响连续开采工艺的经济性,其他资料是为了研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3.3.2 砂质黏土当含水量增加时,经挖掘、运输、转载等过程的倒转、颠簸容易形成黏糊状态,黏塞铲斗、输送机托辊及转载漏斗等,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停产。此外,排弃时难于形成台阶。 在岩层中含有硬质夹层人人文库专用,虽然可以采取爆破方法处理,但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另一方面,对夹层的分布状态以及数量很难查清,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据资料介绍,低温对连续开采工艺的影响表现在如下方面: (1)设备性能不能发挥。气温在 -10 时,设备能力明显变化;气温在 -10 -20 时,能力下降 15% 20%;气温在-20-30时,能力下降20%40%;气温在-30时,应停 421 止作业。气温在-25以下时,材质需用耐寒材质。 (2)物料力学性质有所改变。据测定平庄西露天煤矿,气温-14.5时砂岩切割阻力比常温高 3.8 倍,泥岩高 2.8 倍,煤高1.05倍。所以,在严寒地区需季节性作业或不宜采用这种开采工艺。3.3.3 连续开采工艺设备专用性很强,设备系列型号较多,为此,应结合开采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 根据国内外设计经验,轮斗挖掘机、转载机和排土机的生产能力宜按相等选择。对开采易挖松散物料,轮斗挖掘机易超载挖掘,转载机和排土机理论生产能力可按轮斗挖掘机理论能力的 1.05倍1.10倍选取。 轮斗挖掘机、转载机、排土机在端部开采或排土时所需参数最大,为此,在设备选型时应使其参数满足最不利条件的要求。3.3.4 轮斗挖掘机生产能力与切片高度和切片方式有关,为使选采时轮斗挖掘机生产能力不降低或少降低,本条参照国外资料规定了垂直切片和水平切片时的选采厚度。3.3.5 为研究连续开采工艺在冬季作业的条件,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有关部门曾多次考察加拿大、德国以及苏联的露天煤矿,得到的共识如下: (1)当气温在-20以下时设备能力很低; (2)物料切割阻力随气温下降而增加,当气温为-20时切割阻力增加到2.0倍2.5倍; (3)机械维护困难人人文库专用,事故增多。 德国为我国伊敏、元宝山、霍林河等露天煤矿设计的连续开采工艺在剥离系统均为季节性作业。3.3.6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轮斗挖掘机的物料可挖性的土岩分类并没有形成公认的准则。大多数还是以经验方法为主的模糊分类。即使在生产中出现某些处理特殊问题成功的实例,如对硬岩层的爆破,改变斗轮工作参数等,但很难作为某种规范 521 行为。 为维护正常生产程序,工程设计不应以个案为基础。提出以岩体抗压强度为标志的分类原则,分类标准是参考国外资料确定的。3.3.7 连续开采工艺的机械联系,在全运行过程中都接近“硬连接”状态。即使在工作面中发生任何小规模滑坡、塌方都会造成工作中断,为此应留有适当的调整余地。3.3.8 轮斗挖掘机的最大挖掘高度是指臂架仰角最大时斗轮中心至地面高度加0.5倍0.7倍斗轮直径。这是制造厂确定其技术能力和验收的标准。分台阶高度按转载机允许高度 0.9 倍确定,是为使用时留有调整余地。3.3.9 轮斗挖掘机工作面内侧回转角过小时,斗轮回转方向变换频繁,效率下降;过大时,轮斗挖掘机平均满斗率降低,综合能力降低,应综合考虑内外回转角值。3.3.10 按采掘两个采掘带移设一次带式输送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带式输送机移设时间,提高连续开采工艺系统能力。本次修订将“一般可”改为“宜”。3.3.11 轮斗挖掘机小时实际生产能力是考虑了具体矿山地质、气候、工作组织和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轮斗挖掘机年有效工作时间是指从日历时间扣除各种停工时间后,轮斗挖掘机的纯挖掘作业时间。各种停工时间各矿条件差别很大,本条只规定了各项停工因素人人文库专用,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3.3.12 轮斗挖掘机生产能力的降低率是参照国外资料确定的。3.3.13 现代大型悬臂式排土机臂长度可达260m,完全有条件用作倒堆设备。采用大型悬臂式排土机倒堆工艺,系统简单,省去了运输环节,效率高、成本低。 621 3.4 半连续开采工艺3.4.1 半连续开采工艺的核心,在于改善间断开采工艺的运输环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可能采用轮斗挖掘机装载各种车辆的运输方案,所以半连续开采工艺的重点,仅是针对工作面或干线运输实现连续化的问题。 对采煤系统而言,即使需要在采场内进行机械破碎,也无任何损失,因为进入选煤厂也需要这种过程,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都适宜采用半连续工艺。 对剥离物而言,存在如何选择运输连续化的范围问题,一是从工作面开始,或是从转载站开始。其次是实现的时间问题。一般认为,剥离初期运输高差或水平距离不大,半连续工艺效果不显著,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期。根据实施反馈意见,本次局部修订增补第4款“燃油供应困难地区”宜采用半连续开采工艺。3.4.2 半连续开采工艺的效果,首先是取决于能否通过爆破手段实现岩石块度组成的最优化。相对而言,爆破破碎是工序简单,成本最低的措施,但爆破质量很难保持稳定。否则必然被迫采用机械破碎方法,就必须慎重对待。3.4.3 本次修订对第4款进行调整。3.4.4 破碎站卸载平台的长度和宽度,根据卸载台位、调车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一个台位正面卸载; (2)两个台位人人文库专用,一个正面卸载,一个侧面卸载; (3)两个台位,两个侧面卸载; (4)三个台位,一个正面卸载,两个侧面卸载。3.4.5 原规范只对半连续开采工艺工作面参数的确定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实施中,由于单斗 自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开采工艺系统中工作面设备数量较多,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又处于刚性连接,对工作面参数要求严格,故本次修订对工作面参数的确定作了具体的 721 规定。3.4.6 单斗 自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开采工艺为挖掘机间断式采掘,连续式运输,生产环节较多,只要一个生产环节出现故障,全系统都要停止运转,为此本条规定应根据系统中互相衔接的设备数量和每个设备的利用率,计算全系统的利用率。影响设备利用率的因素很多,除和设备本身可靠性有关外,还和生产管理、设备维修以及系统配置有关。 根据国外经验,系统利用率和系统配置的环节数量成反比,即系统配置的环节越多,则系统利用率越低,因此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半连续开采工艺系统配置的数量。3.4.7 当工作面使用自移动式破碎站时,配备自行式转载机的目的在于减少工作面带式输送机数量和实现组合台阶作业。3.4.8 本条是根据近年来自移式破碎站新产品制定的。目前很多国外自移式破碎站制造商为减少系统环节数量,不采用转载设备增加线性参数,而采用在自移式破碎站上设置连接桥来增加线性参数。由于开切口作业对线性参数要求严格,故规定其线性参数应根据开切口的采掘作业要求确定。 3.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3.5.1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又称无运输倒堆)是指拉斗铲将剥离物从工作面挖掘后直接倒排至采空区。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是技术成熟、设备可靠、经济性好的开采工艺,在美国人人文库专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成功的应用。在我国适宜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的煤田很多,如神府东胜煤田的柠条塔、武家塔、准格尔黑岱沟、哈尔乌素、胜利煤田一号露天煤矿等。 国外倒堆所用设备有拉斗铲、机械铲和这两种设备的联合使用。由于拉斗铲具有勺斗容积大、线性参数大、对地比压小、作业机动灵活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 821 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适宜倒堆开采工艺煤田的赋存条件,本条仅就采用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作了某些规定。3.5.2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根据倒堆次数分为简单倒堆工艺系统和复杂倒堆工艺系统。 简单倒堆工艺系统也称直接倒堆,是指拉斗铲将剥离物直接倒排至排土场。 复杂倒堆工艺系也称多次倒堆。当剥离物厚度超过一定范围后,所选倒堆设备参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将已排在采空区的剥离物再倒一次或数次,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容纳剥离物。俄罗斯规定最多可倒排4次。 拉斗铲倒堆工艺系统,对倒堆工艺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而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又很多,因此,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5.3 倒堆台阶高度是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的最主要参数。台阶高度与拉斗铲作业工作位置有直接关系,而拉斗铲工作位置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是拉斗铲站在台阶(爆堆)顶上下挖作业,还有拉斗铲站在下分台阶顶上进行上挖和下挖作业以及拉斗铲站在排土场进行下挖作业等,故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方案比较确定。 拉斗铲上挖满斗率较低,司机瞭望条件不好,上挖高度不宜太大,本次局部修订将“上挖高度不宜超过12m”改为“不宜超过拉斗铲导缆孔的高度”。因为原条文不分设备大小规定一个上挖高度不合理,所以进行修订。3.5.4 倒堆采掘带宽度人人文库专用,受设备规格限制较严,最大采掘带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max w( ) () A =R sin1 + sin2 4式中:Amax最大采掘带宽度(m); Rw拉斗铲最大挖掘(卸载)半径(m); 拉斗铲挖掘时的外转角, =3045; 1 1 拉斗铲挖掘时的内转角, =3045。 2 2 921 3.5.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一个重要特点是倒堆设备和采煤设备在同一采掘带内处于追尾采掘。工作线过长可以保证设备之间的作业安全距离,设备作业有缓冲的余地,工作线推进强度较低;其缺点是导致基建剥离量增大,投资增加,影响露天矿初期经济效益。工作线过短固然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是将使备采煤量、穿孔、爆破、采掘区段长度减少,推进强度增大。一般工作线长度是参考国外经验确定的。3.5.6 拉斗铲倒堆工作面参数是根据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条件和国内外设计经验给定了参考值,设计中可根据具体矿山条件确定。3.5.7 我国露天煤矿一般开采深度较大,全部剥离物采用倒堆开采工艺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是上部采用其他开采工艺,下部采用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实质上是综合开采工艺。为解决两种工艺结合部开采中出现的不同步、干扰和等待,在两种工艺结合部的工作平盘宽度上设置缓冲带,可起到缓冲作用,保证两种开采工艺的独立性。3.5.8 端帮平盘宽度是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的主要和紧凑的工作场地,决定端帮平盘宽度因素较多,因此应进行专门设计。3.5.9 在我国地质条件下,使用拉斗铲倒堆的情况多是在采掘场最深的地带。出于安全和简化操作程序的需要,应留有发生重大滑坡事故的救援通道。3.5.10 拉斗铲选型参数主要指勺斗容积、线性参数和悬吊载荷的选择。由于设备选型和工作面参数、工艺系统布置等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结合矿山具体条件人人文库专用,通过多方案比较才可选择出重量轻、购置费少的拉斗铲。 选择拉斗铲勺斗容积时,应考虑设置运输通道引起的重复倒堆量和产量增长因素,两项因素各取5%,故设计的勺斗容积宜比计算值增加10%。3.5.11 影响拉斗铲台年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设备检修技术水平及备件供应情况; 031 (2)拉斗铲的作业条件; (3)倒堆工作面地质条件; (4)操作技术水平; (5)组织管理水平。 由于上述因素,不同矿山差异性很大,很难通过计算确定。为了设计露天煤矿的选用,参考国外有关技术考察报告和技术座谈资料,规定了拉斗铲每立方米斗容的在籍年生产能力。 国内外部分露天煤矿拉斗铲每立方米斗容的在籍年生产能力见表1。 表1 国内外部分露天煤矿拉斗铲每立方米斗容在籍年生产能力 拉斗铲 台年能力 勺斗容积 每立方米斗容的 矿 名 在籍年生产能力 型号 (104m3/a) (m3) (104m3/m3a) 加拿大安斯坦露天煤矿 2570W 2808 96 29 2570WS 3440 130 26 美国黑雷露天煤矿 1570W 2064 60 34 M8750 2829 99 28 1300W 1132 34 33 美国南温飞德露天煤矿 1350 1400 40 35 2570 2100 80 26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可研 2570WS 2250 85 26 拉斗铲作开切口时,作业场地受限制,移动频繁,有的还需倒排几次,故生产能力需降低人人文库专用。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实施反馈意见增加第3款“拉斗铲上挖作业时,其生产能力应按正常生产能力相应降低25%”的规定。3.5.12 拉斗铲有效挖掘时间参考国外资料确定如下: 1 年计划停工时间: (1)法定假日,264h,占日历时间3%; (2)计划检修,每年为 276h476h,占日历时间 3.1% 131 5.4%。 2 作业停工时间,占日历时间11%12%,为960h1050h; 3 电气和机械故障影响时间,占日历时间 12% 13%,为1050h1140h; 4 年有效挖掘时间,占日历时 间 70.9% 66.6%,为6210h5830h。3.5.13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煤炭运输方式主要有: (1)卡车破碎带式输送机运输; (2)卡车破碎溜井平巷斜井运输; (3)卡车破碎端帮巷道平巷斜井运输。 以上几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应结合矿山具体条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3.5.14 由于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的剥采设备在同一采掘带内追尾采掘,规定设备安全作业最小距离是很必要的,这是安全作业的首要条件,也是布置剥采设备的主要依据。3.5.1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配备充足的大型推土机为拉斗铲准备工作面,推排台阶上部的剥离物,以减少拉斗铲挖掘量,降低倒堆台阶高度,是国外一项重要经验。如美国黑雷露天煤矿,用推土机的推排量,占拉斗铲倒堆量的 10%,我国在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拉斗铲倒堆可研中也采用了推土机推排倒堆台阶上部部分剥离物。 人人文库专用3.6 其他开采工艺3.6.1 露天采矿机具有较高的切割力,选采性能好,机动灵活,可省去穿孔爆破和破碎环节,在20世纪80年代各国露天煤矿均有采用。 露天采矿机分为前端式和卧式两种,前端式的切割机构设在采矿机的前端,因此采高可以大一些;卧式的切割机构设在采矿机的下部,所以采高受到限制。 231 目前,前端式的代表性产品有奥钢联生产的 VASM 和克虏伯生产的 KSM 系列。前者最小采高为0.15m,最大可到4m7m;后者采高在 0.40m2.74m。 卧式采矿机采高多为 0.5m0.6m。卧式有维亚特根SM 系列,采高在0.50m0.60m;塔克拉夫 MTS系列,采高在1.20m1.40m。3.6.2 原规范对基础煤柱以及低于可采厚度的薄煤层的回收规定可采用螺旋采煤机,目前美国制造商已生产一种露天边帮采煤机,使用效果较好,为此本次修订将螺旋采煤机改为露天边帮采煤机,并在条文中增加了在保证边坡安全条件下的内容。3.6.3 本条内容是参考美国露天煤矿的经验而引用的,铲运机具有装载、运输双重功能,投资、成本较低。如作为剥离设备,同时具有良好的土地复垦效果。 现代的铲运机厢容已达到 30m3,完全可以作为主机成套使用。在中小型露天煤矿,可以与单斗挖掘机 卡车工艺相媲美。3.6.4 本条为新增条文,根据实施反馈意见和露天边帮采煤机性能规定对煤层埋藏较深或地面冲沟比较发育的矿田,采用露天开采不经济时,可采用坑道方式,利用露天边帮采煤机采煤。 3.7 穿 孔 爆 破3.7.2 原规范只规定露天煤矿爆破设计,应按正常秩序确定一次最大起爆炸药量,没有规定确定方法,本次修订规定爆破振动允许距离和一次最大起爆炸药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第人人文库专用6.2.3条公式(1)计算。3.7.4 根据国外经验,拉斗铲倒堆对中硬岩石需预先爆破,宜采用抛掷爆破法,可将部分剥离物抛至采空区,减少倒堆量。根据对美国一些拉斗铲倒堆开采的露天煤矿考察报告及美国一些制造厂的经验,抛掷爆破的爆堆形状由梯形和三角形组成,其沉降率一般为20%30%。如美国某露天煤矿的拉斗铲倒堆高度为46m,爆堆沉降高度为15m20m,沉降率为32.1%43.5%。 331 爆破有效抛掷率是指爆破抛掷到排土场不需倒堆的剥离物体积与爆破带剥离物体积的百分比。 目前国内外露天煤矿,剥离和采煤普遍采用深孔爆破法,在下列特殊条件下可采用硐室爆破法: (1)地形复杂的山坡露天矿,开拓初期设备上山困难; (2)岩层裂隙发育和塌孔严重,难以用钻机钻孔的地段; (3)台阶高度很高,钻孔装药难以满足要求的地段。 煤层爆破不应超钻的原因: (1)避免矸石混入煤中和减少煤的损失; (2)防止破坏深部煤层底板,增加处理地下水工作的难度。3.7.5 “大块岩石”的标准与所选用的采装设备的勺斗参数有关。目前的爆破技术水平,对特殊大块岩石的控制已有一定经验。对单轴抗压强度低于30MPa的岩层爆破后,当勺斗容积在 10m3 以上时,一般的大块均可直接装载,可不进行二次破碎。3.7.6 由于雷电触发电雷管早爆事故各国都有报道,国内也有发生。为防止此类突发性事故,应配备必要的设备。这是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3.7.7 露天煤矿炸药消耗量较多,炸药费用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我国目前生产的炸药品种很多,为此,根据爆破对象和条件,合理地选择炸药品种是有现实意义的。我国大部分露天煤矿开采深度较大,钻孔中积水较多,为提高爆破效率,对此类钻孔应选用防水炸药。3.7.8 本条为新增条文人人文库专用,是根据国家标准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第4.9.4条制定的。3.7.9 目前国内外露天煤矿基本上以铵油爆破剂为主要爆破材料,运输时多以混装车为主,同时也实现了机械化装药。我国目前已生产钻孔填塞机,为减轻体力劳动,钻孔充填工作应采用机械化。3.7.10 硬岩层、中硬岩层及软岩层所用钻机类型,是根据国内外 431 露天矿生产经验确定的。3.7.11 钻孔直径是露天矿爆破工作主要参数,其大小不但影响钻孔效率,还影响穿爆成本,因此应进行优化。 人人文库专用 531 4 内 部 运 输 4.1 一 般 规 定4.1.2 露天煤矿运输设备类型对矿山开发的经济效益影响甚大,而其设备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又很多。因此,应根据设计的矿山具体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2 卡 车 运 输4.2.1 为确保露天矿道路的质量,减少卡车的燃油和轮胎消耗及零部件的损伤,提高卡车运行速度和生产效率以及运输经济效益,普遍采用机械化养路。因卡车及养路机械的宽度规格较多,本规范根据国内外不同卡车类型给出与之相匹配的养路设备作业所占用的路面、路肩宽度,见表2和表3。 表2 露天矿山道路路面宽度(m)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卡 车 类 别 154t 3.5t15t 20t 32t 45t 68t 85t 108t 218t 177t 计算车宽 2.3 2.5 3.0 3.5 4.0 5.0 5.5 6.0 7.0 7.5 一级 7.0 9.011.012.014.518.020.024.028.030.0 双车道路 人人文库专用 面宽度 二级 6.5 8.510.511.513.516.018.022.026.528.5 三级 6.0 8.010.011.012.514.016.020.025.027.0 单车道路 一、二级 4.0 5.0 6.5 7.0 8.0 9.010.012.515.016.0 面宽度 三级 3.5 4.5 6.0 6.5 7.5 8.5 9.512.014.015.0 631 表3 露天矿山道路路肩宽度(m) 车 宽 类 别 一、二 三 四、五 六、七 八 九、十 挖方地段 0.50 0.75 0.75 1.00 1.00 1.50 路肩宽度 填方地段 1.00 1.50 2.00 2.50 3.00 5.004.2.3 最大纵坡是为了使卡车按一定速度在该坡道上行驶的设计控制值,是一般情况下的极限值。 生产干线是运量集中的地段,也是整个露天矿的咽喉。为使这类道路有较大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运输设备生产效率,要求道路的平、纵面应有较好的技术条件。为此,规定最大纵坡值不宜超过8%。 生产支线运量较小,为此规定最大纵坡值比生产干线增加1%。 纵坡加大对重车下坡运行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规定重车下坡地段,最大纵坡相应减少1%。4.2.5 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是卡车数量计算主要参数,本条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是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资料确定的。4.2.6 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平面圆曲线宜采用较大半径,以提高道路使用质量。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经验,规定了生产干线和生产支线最小平面圆曲线半径值。4.2.7 为充分发挥挖掘机和卡车的能力,提高其作业效率和综合效益。根据国内外露天矿经验,卡车的载重量与挖掘机的勺斗的装载量之比一般为3161,个别为2181。运距较近,物料密度较大时宜取小值人人文库专用;运距较远,物料密度较小时宜取大值。4.2.8 为充分发挥卡车的运输能力,减少卡车使用台数,应尽量提高卡车载重利用系数。当装车次数不能为整数或不能发挥设备额定效率时,可采用变形车厢或变形勺斗。4.2.9 原规范规定校验车流密度时车辆间隔应按制动距离加10m20m 安全间隔计算。在实施中认为车辆制动距离不好掌握,建议改两车追踪距离。本次修订改为“同一方向车辆安全间 731 隔,应按停车视距50m 计算”。其制定依据如下: (1)依据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第2.4.11条表2.4.11规定,一级矿山道路停车视距为40m; (2)煤矿安全规程(2011 年版)第六百二十条“冬季应及时清除路面的积雪或结冰,并采取防滑措施,前、后车距不得小于50m”; (3)1983年中国矿业学院主编的露天采矿手册(第三册)第166页表8-2-5规定一级道路停车视距为50m。4.2.10 原规范规定的自卸卡车有效作业时间,是根据2004年生产经验确定的,从实施情况看有些偏低,本次修订针对我国露天煤矿使用的自卸卡车性能质量比过去有较大提高,设备维修及时,矿山运输管理改善等实际,将自卸卡车年有效作业时间在原规范规定的基础上相应提高10%。4.2.11 根据经验,卡车在运行中经常出现控制失灵导致车厢误举的事故,以致破坏厂房大门、电缆门架、装车仓、隧道和桥梁等事件,因此,露天煤矿内部运输范围内的上部建筑限界应予以保证。4.2.12 经验证明,生产运输用道路路面,使用沥青混凝土不仅造价昂贵,而且效果不好。一是当车辆撒料时,遇水后容易使轮胎打滑发生事故;二是路面破损后不易修复。特别是在坡道上更不应使用。4.2.13 路面状态对车体机件磨损和轮胎、燃油消耗都有很大影响,甚至对运输效率及行车安全都有直接关系人人文库专用。所以采用卡车运输的露天煤矿,道路养护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道路洒水不仅是养路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降尘的需要。本次局部修订对某些矿山道路养护设备的规格和数量进行了调整。4.2.14 辅助运输设备是采用卡车运输时不可缺少的设备。辅助运输设备种类及数量是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经验确定的。本次修订对辅助运输设备中的中客车数量进行调整。因为中客车用于 831 将工人从通勤车转送至作业地点,属中转通勤设施,数量少不能满足要求。 4.3 带式输送机运输4.3.1 露天煤矿带式输送机结构型式,与露天煤矿所采用的开采工艺、输送机工作地点及其对移动性能要求有关。 1 连续开采工艺系统的采掘工作面及排土工作面,半连续开采工艺系统的排土工作面及与移动式破碎站配套的采掘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因需随工作面的推进较频繁地进行移设,其结构应为移置式,以满足移设的要求。 2 采掘场端帮带式输送机通常需定期搬迁或延长和缩短,其结构可采用半固定式,以减少搬迁时间。半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机头、机尾站,应便于整体移设,中间机架可拆迁搬运。 3 工作位置固定或虽需搬迁但间隔时间较长的带式输送机,如固定干线、部分输煤线路的输送机,可采用固定式结构型式。 4 对连续开采工艺和半连续开采工艺系统,当采掘的煤与剥离物通过同一输送系统进行输送时,需设分流站对煤、剥离物进行分流,将煤与剥离物分别转载至各自系统。分流站分流带式输送机亦可起输送量的分配和调节作用。 本次局部修订将条文中的移动式带式输送机改为移置式带式输送机。4.3.2 根据国外设计经验及我国小龙潭布昭坝、元宝山、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多年使用经验人人文库专用,半固定式和移置式带式输送机机头站和机尾站为便于移设的钢结构;小型输送机的机头站和机尾站,其重量较轻,可采用滑橇式支承结构;带宽较大或带有多滚筒、多电机驱动的机头站,其重量较大,宜采用驮运搬迁结构。4.3.3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取决于给料设备的给料能力。对连续开采工艺系统,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与轮斗挖掘机理论能力相匹配,避免撒料或过大。根据德国等国外轮斗挖掘机制造厂的 931 经验和国内外露天矿山实践经验,带式输送机理论输送能力(最大断面通过能力)应不小于轮斗挖掘机的理论能力。本次局部修订将“按轮斗挖掘机0.8倍1.0倍理论生产能力进行带式输送机功率计算”一段删除。4.3.4 带速是影响带式输送机经济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露天煤矿输送机一般运距长、运量大,应选择较高的带速,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国外高速输送机通常为5.0m/s6.0m/s,最高达 10m/s。我国大型露天煤矿随着带式输送机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也在向高速发展。如元宝山露天煤矿带速为 5.85m/s,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为5m/s,小龙潭布沼坝露天煤矿为4m/s,霍林河一号露天煤矿为4m/s。4.3.5 输送机带宽,除根据输送能力、带速确定外,还受被输送物料粒度的影响。按能力选择的带宽,还应按被输送物料的粒度尺寸进行校核。4.3.6 原规范规定带式输送机的功率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搬运设备 带承载托辊的带式输送机 进行功率和张力的计算GB/T17119的规定,本次修订改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的有关规定”。4.3.7 本规范针对露天煤矿产量较大、物料种类不同、输送岩石类物料较多的情况,增加了对输送带类型和覆盖层性能选择的要求。 1 露天煤矿大运量、长距离输送机,一般输送带张力较大,宜采用有较大张力和较小伸长率的钢丝绳芯输送带人人文库专用; 2 输送机工作环境温度低于-25时,为保证低温作业时输送带能正常工作,应提出工作温度要求; 3 根据露天煤矿输送物料种类多和性能差异大的特点,在设计中应提出输送带覆盖层厚度和性能参数要求。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GB/T9770和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GB/T7984对覆盖层的等级划分规定,设计应根据被输送 041 物料的性质选择输送带覆盖层。岩石类剥离物对输送带冲击大而且易撕裂输送带,宜选用“H”级覆盖层有较好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能,并应选用较厚的上覆盖层。输送一般剥离物和中小块煤及原煤时,可选用“L”级覆盖层。4.3.8 输送带安全系数除取决于输送带类型外,还与采用的接头方法和输送机起制动性能有关。 德国工业标准 连续搬运设备 输送散料的带式输送机计算与设计基础DIN22101:2002将钢丝绳芯输送带的安全系数由 1982 年版规定的 6.79.5,改为考虑输送带接头运行条件、接头特征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相当于将安全系数降至6以下。美国的一些公司认为,安全系数可降至5.5以下。而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在运行的一些大型输送机,输送带安全系数已降为4.55.5。在我国随着输送带接头技术的提高和输送机起制动性能的改善,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2008的有关规定,对有较好起制动性能的输送机取较小的安全系数,可取57。对短带式输送机通常取79。4.3.9 露天煤矿带式输送机布置应尽量简化和减少环节。当输送线路有障碍物或建筑物等影响直线布置,而输送线路具备带式输送机的空间转弯的技术条件,宜采用曲线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或管状带式输送机,以减少带式输送机的台数和转载环节。输送机布置应考虑输送机安装、检修要求,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应有检修车辆通道,当多条输送机并列布置,并在输送线之间设检修通道时,检修通道的布置应能保证每条输送机的安装人人文库专用、检修所需的通道宽度和检修、调车空间。4.3.10 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由于敞开式栈桥结构简单、投资少,在国内外沿海码头、露天矿应用越来越多。 在寒冷地区的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黑岱沟等露天煤矿,也在大量使用敞开式栈桥。 如无特殊要求,可不设封闭式走廊。 为避免雨雪对输送物料的影响和防止环境污染,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宜 141 设防雨罩。 原苏联、加拿大等高寒地区和国内严寒地区的露天矿山,带式输送机运输已有成熟的经验。国内带式输送机的材质、驱动装置、润滑系统、输送带等主要部件的技术性能可满足低温作业条件的要求,严寒地区的带式输送机转载站或驱动站可不采暖。4.3.11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安全规程GB14784的规定,带式输送机应设防止输送带跑偏、物料堵塞、溢料等监测装置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等安全防护措施。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3.1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安全规程GB14784和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的有关规定,对发生逆转的倾斜输送机应装设防止输送机逆转的制动装置或逆止装置。参照美国 CEMA 标准规定,大型和重要的发生逆转的上运输送机,应装设逆止装置,同时装设制动装置,以保证设备安全和检修方便。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3.13 输送机最大倾角应综合考虑输送的物料性质、环境条件、工作参数、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启动和制动性能等因素确定。 通用带式输送机(槽角35时)的上运最大倾角可达1617,是输送通常物料的经验,但对于输送块煤、条件较差的高速输送机宜减小倾角。对粉状比例较多、静堆积角较大的物料,当给料条件较好时可适当增大倾斜角度。另外,托辊的槽角影响输送机的输送角度,适当增加托辊的槽角可增加输送机的角度,如将承载托辊的角度变大的深槽带式输送机的提升角度已达到人人文库专用2530。根据目前的使用经验,下运带式输送机的最大角度远远超出了常规规定,本次修改取消了在寒冷地区露天作业的输送机“上运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14,下运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12”的规定。 4.4 铁 路 运 输4.4.2 限制坡度是铁路运输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一,其对线路的工 241 程投资和运营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一经修建就不易改动。因此,应根据开拓运输方式、机车车辆类型、运量等因素,并考虑充分发挥采掘、排土设备效率,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我国部分露天矿山的限制坡度见表4。 表4 我国部分露天矿山的限制坡度 限 制 坡 度() 矿 山 名 称 重车上坡 重车下坡 海州露天煤矿 20 抚顺西露天煤矿 15 岭北露天煤矿 20 茂名油母页岩露天矿 15 水厂露天铁矿 28 凹山露天铁矿 35 攀枝花露天铁矿 35 海南露天铁矿 35 东鞍山露天铁矿 36.54.4.3 列车制动距离是指列车于使用制动前以最大规定速度在限制下坡道上运行,由开始使用紧急制动至列车完全停止的最长距离,煤炭部门统一规定为400m。限制下坡道是指在规定的列车重量下,列车运行速度受闸瓦压力限制的下坡道。4.4.4 最高行车速度是确定各级线路技术标准和运营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人人文库专用,直接影响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工程造价、运输成本等一系列技术运营指标。行车速度受机车功率、铁路平纵断面与轨道标准、区间长度、行车密度、通信信号装备水平、运输调度及行车组织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本条规定的最高行车速度是根据我国采用电力牵引的现有露天煤矿多年的实践经验制订的。 海州露天煤矿规定的列车运行的最高速度如表5。 341 表5 海州露天煤矿列车最高行车速度 最高速度 线 路 类 别 区 段 (km/h) 剥离站300站;剥离站、采煤站102、110站 50 空车干线 102站38站;38站10折返站 40 剥离站200水平2站及4站;杂煤205采煤站 45固定线 重车干线 所有正架线区段、采煤环线、列车转向线 35 孙家湾高德线 40 其他 运矸干线 35 采砂干线 35 290站300站(级线) 40 半固定线 正架线区段 35 旁架线区段 30 站线 30 挖掘机 装车线 20 挖掘机移动线 排土线 25 推土犁 排土线 154.4.5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是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其与线路等级、行车速度、地形条件、工程投资、养路维修、运输设备类型及矿山工程要求等关系密切人人文库专用,特别是钢轨磨耗和线路养护工程量以及运输成本随曲线半径的减少而增加。因此,合理地选用曲线半径,以使曲线半径既能适应地形、地质条件,减少工程量,又有利于养护维修,满足行车速度和设置建筑物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只有在受条件限制时,才可采用规定的最小曲线半径。4.4.6 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是按铁路直线建筑限界计算 441 确定的。可按下列几种条件进行计算: (1)线间设有信号机或正架线电柱的间距及第二线与第三线间距: LC1=2AC+AZ (5)式中:LC1线间设有信号机或正架线电柱的间距及第二线与第 三线间距(m); AC区间直线通行超限列车的直线建筑接近限界(m), AC=2.44; AZ信号机柱或电柱宽度(m),AZ=0.4。 (2)线间设有一旁弓电柱的线间距: LC2=BC+AC (6)式中:LC2线间设有一旁弓电柱的线间距(m); BC旁弓电柱突出部分至线路中心距离(m),BC= 4。 (3)线间设有二旁弓电柱的线间距: LC3= BC+CC+BC (7)式中:LC3线间设有二旁弓电柱的线间距(m); CC 二旁弓间的安全间隙(m),CC= 0.5。4.4.7 车站线路的有效长度,系指站线内停留列车或机车车辆后,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长度。正线及到发线有效长度,系指一端为出站信号机与另一端为警冲标或折返线车挡之间的长度。 1 正线及到发线有效长度,除应满足最大列车停车要求外,尚应考虑下列因素而增加30m40m 的附加长度: (1)保行车安全考虑的停车不准确的附加长度人人文库专用; (2)考虑生产实践中可能发生加挂而增加的长度; (3)考虑救援工作需要加挂救援机车的长度。 2 牵出线的有效长度,一般应满足列车长度,使到发线与编组线间的列车能整列转线,以提高车站的编组能力和通过能力。在困难情况下,可将编、解组列车分成两次转线,为此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可缩短为机车长度加半个车列长度及25m 停车安全距离。 541 3 供机车转向的三角线尽头线部分的有效长度,可按两台机车长度加10m 设计(一台机车牵引一台坏机车进库)。 4 推土犁停放线的有效长度,一般按机车长度加推土犁长度加10m 设计。 5 安全线的有效长度,是考虑在最不利情况下,列车的机车和两辆自翻车脱轨时不能起复时,不致妨碍其他列车的安全通过。规定其有效长度为50m。4.4.8 车站应布置在直线段上,因设在曲线地段上有下列主要缺点: (1)站内瞭望条件差,造成车站值班员照顾整个车站困难,同时影响司机瞭望信号及与司旗或调车员的联系,降低作业效率,容易误认信号造成事故; (2)增加列车起动阻力和钢轨磨耗; (3)在曲线地段调车作业不宜使用铁鞋制动,使调车作业受到限制; (4)曲线车站加铺股道和改建困难; (5)曲线车站的线间距需要加宽,引起站场路基加宽,使设计、施工和养护复杂化。 根据上述原因,只有在地形困难或受其他条件限制时,才允许将车站设在曲线上。 条文中表4.4.8规定的曲线车站的最小半径,系根据车站性质、位置、配线数量,结合地形条件和现有矿山的实际运营经验而确定的。若车站设在反向曲线上人人文库专用,上述缺点更加突出,可能危及行车和调车作业安全。因此规定在困难条件下,可将无调车作业的车站设在半径不小于400m 的反向曲线上。 车站道岔设在直线上,列车进出站的瞭望条件和行车条件好,对运营有利,可以避免采用曲线道岔。4.4.9 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系根据直线建筑接近限界及作业要求等需要制定的。站内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在满足 641 建筑接近限界的前提下,除货物直接换装线外,一般习惯采用5m,只有在不能满足建筑限界要求或作业需要时,才采用大于5m 的线间距离。4.4.10 轨道标准是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标准之一。本条所规定的轨道标准未做线路强度计算,主要是根据露天煤矿运营实践经验确定的。 (1)钢轨类型。 目前露天煤矿铁路采用的钢轨类型,多为43kg/m 或50kg/m 的钢轨。由于较重的轨型可以减少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和延长钢轨更换周期,因此固定干线的轨型有逐步加强到50kg/m 的趋势。 (2)轨枕数量。主要根据目前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一定的级差制定的。由于混凝土轨枕的寿命长、失效极少,每节钢轨下的轨枕都能起到支撑钢轨的作用,而木枕则不然,根据国家铁路对混凝土轨枕与木枕的不同特点分析后认为,混凝土轨枕的配置标准可比木枕低一级,故本规范规定混凝土轨枕较木枕少80根。此外,根据理论计算当轨枕数少于或等于1360根/km 时,钢轨的应力、道床顶面压力以及路基面应力均明显增加,因此本规范规定其他站线的轨枕数量,混凝土轨枕均采用1440根/km。 (3)道床厚度。道床厚度系指轨枕底面至路基面的道床高度。新建铁路非渗水土的路基应普遍采用双层道床,因垫层可更均匀地分布载荷,防止面渣压入路基而形成翻浆冒泥,并有反滤作用,防止面渣被路基土污染,故应普遍设置。只有在垫层材料供应困难,且不致因单层造成路基病害的情况下人人文库专用,方可采用单层道床。其他站线的行车速度低,轨型亦轻,故采用15/15标准。4.4.11 由于各生产环节存在相互联系与制约,加之交接班、线路养护、机车与线路及架线故障、停电、组织管理水平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线路通过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根据上述情况,为生产留有余地,应考虑线路利用系数。4.4.12 根据我国各露天煤矿以往统计资料分析,其他时间是列 741 车作业的周期中除装车、运行及卸车作业外的可能或必然存在的其他作业所发生的时间的总和,其包括机车、车辆及装载设备可能发生的各种临时故障时间,而其又与列检、整备、列车类型、配线方式、行车密度、运距长短、列检设施等有关。在诸影响因素中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上述诸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即可通过模拟的方法计算和分析其所占用的时间。这样确定的其他时间更近于实际,具有合理性。在难以采用模拟方法的情况下,可采用相似露天矿统计资料分析确定。根据近年来一些露天矿的统计资料,原规范确定的其他时间可按周期时间的25%计、条件较差时按30%计,略为偏低,因此本次修改确定为一般情况可按 25% 30% 计算,条件较差时可按35%计算。4.4.13 机车车辆的在籍系数,主要取决于机修体制和管理水平,以及设备的检修质量和日常保养状况。另外还取决于矿山的生产规模。根据机车检修规程规定,机车固定检修的修程,蒸汽机车分为大修、架修和洗修,另外还要进行中间技术检查和春秋季鉴定;电力机车分为大修、年修和定检。各种修程的年检修台数和次数是根据检修周期确定的,根据分析,小型矿山在一年中同时发生检修的设备数量相对较少,但其所占设备总数的比率却相对较大,大型矿山则相反,因此在确定在籍系数时应分别取值。4.4.15 铁路运输辅助设备包括:铺轨、移道、架线、救援、检修、炸药、材料、供水、通勤及选后矸石等运输专用机车车辆和轨道摩托车。 人人文库专用 841 5 排 土 场 5.1 一 般 规 定5.1.1 内部排土场可少占地、缩短运距、降低成本,故应首先选择。 外排土场选在露天开采境界范围之内时,应进行境界外部与境界内部排土场的技术经济比较,确认二次剥离有利,方可选择在境界之内。其位置应注意与地面设施相协调以及二次剥离时的运输通路和生产安全。 当排土场设在矿井开采区时应避免煤层顶板压力过大而无法开采。同时,还需要兼顾矿井规划井口及其工业场地的布置,注意前后期的衔接,不应造成总体布置的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合理利用每一块国土资源,在排土场位置选择时,尤其应注意珍惜土地,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条件可能时,宜就近选择排土场位置,以降低运输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采矿藏资源要防止恶化环境和破坏资源。排土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矿山工业场地以及居住区最小风频的下风侧。 排土场排矸和杂煤引起的发火,对大气污染严重,设计时要考虑避免发火或灭火的措施人人文库专用。以某露天煤矿为例,排弃的页岩长期发火,造成烟尘污染,尤其在冬、春干燥季节更为突出。对附近村庄和本矿居住区危害严重,究其原因,一是排土场位置不合理,二是页岩发火没有得到妥善处理。5.1.2 排土场基底是否稳定是选择排土场位置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排土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勘探资料是排土场设计所必需的基础资料。 941 对排土场进行资源勘探是为避免将有开采价值的煤及其他有用矿物压在排土场下,造成后期开采的困难。 对排土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生态、农田水利规划、建(构)筑物设施及道路交通、供电通信线路等的改移搬迁等可能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供设计时综合考虑、统筹安排。5.1.3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人居安全和谐政策的加强,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露天煤矿剥离物的管理和研究利用,用一种新的理念进行排土场的设计。本条所列内容基本是按政策性的要求提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要求,对暂不利用的低品位矿物、建筑材料应单独存放。5.1.4 排土场留有10%的容量备用系数,主要是考虑给生产留有余地,其中包括地质及设计计算误差以及排土场可能的失稳滑坡时对容积的影响。5.1.5 排土场设计必须将稳定与安全放在首位。对基底承载力不足,可能形成泥石流、大量的汇水冲刷台阶坡脚等,均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安全措施。 当排土场基底为软弱层时,由于地基承载力低,基底软弱层被挤出,而使排土场整体失稳。 排土场无论是整体不稳定,还是台阶滑坡,往往是由于排水不良,大气降水或积水渗入排弃物料与基底之间,使其强度指标急剧下降所致。我国排土场滑坡约有50%是浸水所引起的。 采取在排土场上方坡地设截水设施、排土场内设排水坡(沟)、在坡脚修筑反坡工程人人文库专用,清除地表弱层,底层排弃大块坚硬岩石,在沟底设反滤层排水设施等措施,一般都起到了稳固排土场的作用。 当遇到有池塘或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排弃石块等措施,以保证基底的稳固。5.1.6 排土场地面坡度是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基底弱层则是引起坡体下滑的直接原因,当地面顺向坡度大于 10% 时,排土场可能发生失稳现象。设计应采取防止滑坡的措施。 051 5.1.7 排土场最终坡底线与其他建(构)筑物及设施的安全距离,应在排土场整体稳定前提下,考虑大块岩石滚动,可能产生泥石流及生产事故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5.1.8 非倒堆开采工艺,内部排土场最下一个排土台阶的坡底线与最下部采煤台阶坡底线的安全距离,在保证底板稳定的前提下,应包括大块岩石滚动距离及运输通道宽度。根据国内露天煤矿的内排经验,卡车运输时,按 30m 排土台阶高度,大块滚动距离为17m,运输通道宽度为25m30m,通道边缘距坡底线距离为3m,计算距离为45m50m,带式输送机运输时,一般最下一个台阶不设运输通道,仅有辅助设备作业,其宽度可与卡车运输相同,当底板倾角较大时,可设挡土堆防止大块岩石滚到运输通道上。5.1.9 排土场最终边坡是按稳定条件确定的,而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是在排土场平盘和边坡上实施的,所以排土场最终边坡,应根据这两项工程技术要求进行修正。 5.2 排 土 线 规 格5.2.1 排土台阶高度应根据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排弃物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设备类型、排弃方式以及地形地物等因素确定。 排土台阶高度的规定是根据国内露天矿生产、设计资料确定的。国内部分露天矿排土台阶高度见表6。 表6 部分露天矿排土台阶高度地 台 阶 高 度(m) 矿 名 排 弃 方 式 备注区 人人文库专用土砂 岩石 混排 小龙潭布沼坝 上排10/ 带式输送机排土机 露天煤矿 下排15 多 昆阳磷矿 卡车推土机 35 雨 达10m 茂名油页岩露天矿 铁路推土犁 8 810 则下沉 大冶铁矿 铁路推土犁 810 50 1012 151 续表6地 台 阶 高 度(m) 矿 名 排 弃 方 式 备注区 土砂 岩石 混排 安家岭露天煤矿 卡车推土机 20 30 20 上排20/ 带式输送机排土机 黑岱沟露天煤矿 下排25干 卡车推土机 15 30 20 旱 武家塔露天煤矿 卡车推土机 1520 20 20 三道岭露天煤矿 铁路推土犁 18 25 白银露天矿 卡车推土机 2025 高90m 大峰沟露天煤矿 卡车推土机 20 60 30 义马北露天煤矿 铁路推土犁 1214 岭北露天煤矿 铁路推土犁 1415 2025 下沉大 平庄西露天煤矿 铁路推土犁 12 38 14 挖掘机 海州露天煤矿 铁路挖掘机 1520 为主一 铁路挖掘机、 新邱露天煤矿 推土犁 10 15 般 抚顺露天煤矿 铁路推土犁 10 1315 12 伊敏露天煤矿 卡车推土机 1020 1520 霍林河露天煤矿 卡车推土机 1520 上排15/ 元宝山露天煤矿 带式输送机排土机 人人文库专用下排15 胜利露天煤矿 卡车推土机 1520 5.2.2 为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和人工拣煤的生产安全,所以杂煤排弃线的台阶高度不宜过高。5.2.3 排土机排土采用上下组合台阶每次排弃量大,带式输送机移设次数少,效率高。台阶高度按排土机排料臂长计算,但要结合排弃物料的性质并考虑排土场的稳定条件。 251 5.2.4 卡车运输排土工作面建反向坡度和设安全车挡,是根据国内露天煤矿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卡车卸载时滑至排土台阶下发生事故制定的。关于安全车挡高度不应低于运输卡车车轮直径的2/5倍的规定,是由于露天煤矿采用的运输卡车类型较多,最大车轮直径为3m 多,最小为1m 多,所以安全车挡高度不宜采用一个固定值,根据国内露天煤矿生产实践经验采用了运输卡车车轮直径的2/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5.2.5 排土场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应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在保证上下台阶互不影响工作及有效利用空间的原则下加以确定。 不同排土设备的最小工作平盘宽度组成要素如下: (1)铁路运输推土犁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按下式计算,见图1: B1=c+a+x+f+e (8)式中:c 排土线中心至台阶坡顶线距离,一般取2m; a 排土线至干线中心距离,一般取7m; x 干线中心至移道步距边线或滚动大块岩石之间的距 离,一般取3m; f 一次移道步距,一般取4m; e 大块滚动距离(m),按表7选取。 人人文库专用 图1 推土犁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2)铁路运输挖掘机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按下式计算,见图2: B2=b+a+x+e (9) 351 式中:b 挖掘机排土作业宽度(m),依据挖掘机技术规格及作 业条件确定。 图2 挖掘机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表7 排土台阶大块岩石滚动距离实测记录 排土台阶高度 大块滚动距离 矿 名 位置 备 注 (m) (m) 阜新海州露天矿 21 10.70 240 1 阜新海州露天矿 27 15.30 260 4 阜新海州露天矿 18 8.45 200 4 阜新海州露天矿 20 8.95 220 1 阜新海州露天矿 23 23.80 260 3 1971年事故记录 阜新海州露天矿人人文库专用16 9.13 220 1 1969年事故记录 1969年事故记录, 抚顺西露天矿 14 20.00 其地面为顺坡 霍林河露天矿 15 14.5 1980年实测 霍林河露天矿 15 16.7 1980年实测 451 (3)卡车运输推土机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按下式计算,见图3: B3=L1+L2+L3+L4+L5+e (10)式中:L1台阶边缘安全宽度,一般取2m; L2料堆占用宽度,一般取5m10m; L3计算卡车全长(m); L4计算卡车调头回转宽度(m); L5双车道路面宽度(m)。 图3 卡车运输推土机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露天煤矿的排土台阶大块岩石滚动距离实测记录见表7。 大块岩石的滚动距离,当坡脚处为水平时,一般不大于排土台阶高度,台阶高度较小时,坡面短,克服重力及卸载动能的阻力小,相对台阶高度值滚动距离大。 (4)排土机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按下式计算,见图4: B4=A2+D1+R1+C1 (11) : ( );式中 A2 人人文库专用下排土带宽度 m D1排土机中心线至下排台阶坡顶线安全距离(m),一般 取15m20m,但松软地段需要通过稳定计算确定; R1排土机中心线至带式输送机中心线的距离,其值应 保证受料臂与带式输送机间夹角下 的要求; C1带式输送机中心线至上排台阶坡底线的安全距离, C1值可参照表8选取。 551 图4 排土机排土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表8 不同台阶高度C1值 台阶高度(m) 10 12 16 20 25 30 40 C1 人人文库专用15 16 18 20 22 24 275.2.6 排土线长度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1 铁路运输时排土线长度过短,则收容量能力小,移道次数频繁,排土线利用率降低,维修工程量大,这在多雨或寒冷地区更为突出。排土线长度过长,列车进出线走行时间长,会降低排土线效率,增加排弃成本。根据国内外露天煤矿的调查资料,铁路运输排土线长度宜为1000m1500m。 651 我国主要露天煤矿铁路运输排土线长度的调查资料见表9。 表9 国内露天矿排土线实际长度 平均每列车 有效长度 矿 名 运输方式 排弃方式 编组辆数 (m) 抚顺西露天煤矿 直流电机车 12 12001600 推土犁 海州露天煤矿 直流电机车 10 10001100 挖掘机为主 茂名油页岩露天矿 直流电机车 89 10001200 挖掘机与推土犁 三道岭露天煤矿 蒸汽机车 89 12001300 推土犁 平庄西露天煤矿 蒸汽机车 8 8001300 推土犁 义马北露天煤矿 蒸汽机车 8 8001000 推土犁 岭北露天煤矿 直流电机车 8 8001200 推土犁 2 排土机排土时排土线长度过短,每个排土带排弃量少,排土工作面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次数增加,排土能力降低;排土线长度过长,导致排土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增长,投资增加,而且空载运行部分比例增大,造成无用功消耗。根据国内外露天煤矿的经验,排土机排土线长度宜为1000m2000m。 国内外部分露天煤矿排土机排土线长度及排土参数见表10。 表10 国内外部分露天煤矿排土机排土线长度及排土参数 露天煤矿 排土线 排土台阶高度 排土带 平盘 生产能力 名称 排土机型号 长度 (m) 宽度 宽度 (实方) 备注 (km) 上排 下排 (m) (m) (104m3/a) 小龙潭 布昭坝 人人文库专用PS-2000 1.52.0 10 15 20 63 300 1800 ARS 21.5 1.7 15 15 40 147 1300 元宝山 48+70 准格尔 1800 ARS 22 1.5 20 25 40 110 900 黑岱沟 50+50 2400 国外 霍林河 ARS 252.02.5 20 40 42 142 2000 55+60 设计 751 续表10 排土台阶高度露天煤矿 排土线 排土带 平盘 生产能力 名称 排土机型号 长度 (m) 宽度 宽度 (实方) 备注 (km) 上排 下排 (m) (m) (104m3/a)罗马尼亚 鲁包亚 A2RS630095 2.32.6 25 15 80 169 罗马尼亚蒂斯玛纳 A2RS440060 20 15 42 139 600 罗马尼亚 罗希亚 A2RS1250095 1.5 25 17 50 17012001800 5.3 排弃方式及设备选择5.3.1 各种运输与排弃方式的匹配,在国内露天煤矿已形成常规型式。目前在我国,铁路运输时主要用推土犁排土,其次是挖掘机排土。在国外,以苏联为例,几十年来主要是采用单斗挖掘机排土,其次是拉斗铲,前者排土量达86%,后者为9%10%。 根据我国国情和露天煤矿的生产经验,采用综合排土工艺能使各种排弃方式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果。如挖掘机排土具有能力大,线路质量好,移道步距大以及便于清扫粘车等一系列优点。但在设备投资、能量消耗和作业机动性等方面,则不如推土犁排土。在采用挖掘机排土的露天煤矿,考虑到特殊需要(人工拣煤线、储煤线等),宜部分采用推土犁排土。反之亦然。所以在采用推土犁排土为主的露天煤矿人人文库专用,为排弃部分松软物料,处理粘车和冻车帮以及修筑排土线的初始路堤等有必要辅以少量的挖掘机排土线。这在抚顺西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的生产实践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5.3.2 推土机推土量的多少,各矿差异较大。抚顺西露天煤矿、霍林河露天煤矿在非雨季推土量只占排弃量的 10% 20%。但霍林河露天煤矿推土量也出现过高达 70% 80% 的情况。推土 851 量不仅与卡车的载重量、排土台阶的稳定情况有关,组织管理工作亦十分重要。根据冶金露天矿的经验,只要能够分区作业,配备指挥工,推土量按排弃量的30%50%计算,是能够实现的。5.3.3 卡车运输排土工作面推土机功率与卡车载重量有关。本条排土工作面推土机功率是根据国内露天煤矿生产、设计经验选取的。5.3.4 单斗挖掘机排土受料坑长度是按单斗挖掘机作业半径及一列车装载量确定的。5.3.5 单斗挖掘机排土能力增加的原因是挖掘松散物料,满斗率高,挖掘循环周期时间短等。5.3.6 本条是根据国内生产露天煤矿经验制定的。 人人文库专用 951 6 边坡稳定工程6.0.1 采掘场边坡角度直接影响着矿建工程量和生产剥采比的大小,其对评价一个露天煤矿的经济合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边坡设计应以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为基础。否则,将会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或给生产上造成灾难性事故。 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及边坡稳定性条件较差的露天煤矿,因现行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中所规定的勘探工作量不能满足边坡稳定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应补充部分勘探工作或进行专门边坡工程地质勘探。6.0.2 由于实际边坡形状较复杂应对不同轮廓形状的边坡进行稳定验算。6.0.4 具有较高水压的含水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疏干措施,才能提高边坡稳定性。6.0.6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建筑物与采掘场境界的距离是根据我国现有露天煤矿实际滑坡资料加以理论分析综合确定的。考虑到当边坡设计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也不致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开采深度在200m 及以上的安全距离是根据实际资料及计算确定的。以开采深度人人文库专用300m 的露天矿为例,200m 的安全距离可以保证边坡角达5的误差。必要时,可进行地面、地下监测工作。6.0.8 原规范表6.0.8中规定“工作帮边坡”临时稳定系数 K 为1.01.2,复审认为 K 值 1.0 为临界状态,为此本次修订改为1.051.2。6.0.9 国际上通用的极限平衡法是指江布毕肖普、费先科萨尔玛等计算方法。 061 6.0.10 倾斜煤层是指倾角大于10至小于45的煤层,根据国内露天开采经验,非工作帮残留此类煤柱是容易风化和自燃,加上倾角较大,风化和自燃后的煤柱容易产生滑坡,为此规定不应残留此类煤柱,必须留此类煤柱时,应采取防止煤柱风化和自燃的措施,并对煤柱的强度进行验算。6.0.11 设备在平盘上的安全距离是指在稳定系数符合要求的条件下,预想滑面在平盘上出现垂直裂隙至台阶坡顶的距离。 人人文库专用 161 7 地下水控制 7.1 一 般 规 定7.1.2 地下水沿采掘工作面的边坡或底部出露时,将给穿爆、采掘、运输工作带来困难。 严寒地区,每至冬季地下水出露将形成大片冰包,当煤层底板赋存有承压含水层时,如其浮托力大于底板岩石重量将发生突水。 露天煤矿边坡的岩土,受地下水浸润后内聚力显著减弱;地下水流动产生动水压力,地下水水头则产生静水压力。这些都是边坡稳定的不利因素。从我国抚顺、阜新和三道岭等露天矿煤矿的历次滑坡情况分析,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原因。7.1.3 为保证开拓延伸和采矿工作面正常作业,要求地下水超前降深一定时间。时间过短可能满足不了上述要求;过长即超前降深过多,在经济上不合理,故应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确定超前时间。7.1.4 根据露天煤矿生产实践,将原规范规定的“并应设置地表变形观测网”一段删除。7.1.5 由于地下水疏排引起地下水位降低,对民井和农田灌溉产生严重影响的地区应采取补救措施是根据近年来露天煤矿地下水控制的实践制定的人人文库专用。 7.2 地下水控制方法7.2.1 降水孔方法要求渗透系数大于 2m/d是针对采掘场疏干而言,当为采掘场边坡稳定对地下水采取降压措施时,渗透系数不受此限制。 关于渗透系数的适用规定,是参照国内外地下水控制经验确定的。例如,茂名露天矿第 含水层渗透系数 K 为 0.55m/d 261 2.5m/d,该值已接近降水孔疏干的下限值。实践证明,其降压漏斗影响范围不大,一般距孔排30m 以外其水位下降值很小。 疏水明渠及暗沟要求含水层透水性良好是和岩土状态相联系的。对于细小颗粒组成的边坡,用明渠疏水时,由于颗粒细,透水性不好,其水力坡度大,容易产生机械潜蚀,因此对边坡不容易维护。 由于明渠一般都位于开采境界以内,并在隔水层上,如果含水层底板不稳定,则不能保证滑坡地段内的岩土疏干,因而也不能保证边坡稳定。 巷道方法:可配合多种手段进行疏水,例如设在含水层底板上的巷道,配合滤水孔和滤水缝,可基本截流地下水(如海州露天煤矿、平庄西露天煤矿的巷道)。还可配合穿透式过滤器(如抚顺西露天煤矿 A 煤层疏干巷道)、打入式过滤器及放水孔等,对巷道上部、下部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与降水孔相比,由于采用疏水手段多,疏水效果好,因此适应性较强,但是由于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工期长,只宜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采用。本条中提出的几种疏排方法仅适用于重力水易于排出的含水层,而对于重力水不易疏出的、渗透系数较小的含水层,需要用特殊的疏排方法才能完成,如针状过滤器、喷射井点等。7.2.2 降水孔随采掘工程移设时,其使用年限根据年推进强度和过滤器的寿命确定。过滤器的缠丝通常采用镀锌铁丝,其使用寿命一般多在10年左右。另一方面,打井的成本很高,所以应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年限人人文库专用。 降水孔距开采边界的最小距离根据下述情况确定:根据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矿以来30余次台阶滑坡调查,其滑坡体切入地表境界外的水平距离一般都在20m 左右。另外,考虑降水孔附近可能出现塌陷问题,如果距离太近可能破坏边界轮廊。同时,考虑到降水孔应尽量靠近被保护区,以便充分发挥降水孔的作用。因此,距露天边界距离又不宜太远。例如,广东某铜矿降水孔距露天边 361 界距离仅为15m20m。7.2.3 地下水由边坡渗出时的流速,是受地下水的水力坡度控制的,而松散岩土视其颗粒组成特征,本身具有一个极限水力坡度值(允许水力坡度),当地下水流的水力坡度大于该值时,即产生颗粒流失现象(机械潜蚀)。为此应采取预防措施,通常采用反滤结构加以处理。抚顺西露天煤矿西帮疏水明沟是用木桩,其后部背以板条进行防护。有关疏水明沟最小纵坡的限制是按一般排水沟不淤积控制的。根据现有露天矿排水沟的调查,纵坡如小于 2 容易淤积。但考虑到当明渠较长时,其下游挖方深度较大,或含砂量较少时,其最小纵坡可以放宽控制,所以定为最小纵坡不小于2。当水流速度大,土岩性质差或纵坡大时,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护砌类型。7.2.4 由于在采掘场边坡外侧设置隔水墙,改变了地层土岩的平衡状态,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因此,在采用隔水墙截水时,一定要准确确定隔水墙的位置,保证边坡稳定性。7.2.5 目前,我国露天煤矿尚无实施隔水墙截水工程,隔水岩层渗透系数系根据德国隔水墙截水的成功经验确定的。隔水墙嵌入隔水岩层以利隔水墙稳定及起到防渗漏作用。隔水墙两侧的水头差最大时,隔水墙处于受力最不利状态,所以对混凝土隔水墙应做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对黏土隔水墙和混凝土隔水墙均应做渗透性计算。7.2.6 当岩层较破碎时,巷道嵌入隔水层的深度取大值。巷道排水时,因水中携砂最少人人文库专用,其最小纵向坡度不小于2是适宜的。 7.3 水文地质计算7.3.1 地下水水位是水文地质计算的基础资料,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年里,地下水水位经历了一个起伏波动的周期,依此资料才能较准确地确定所需的枯水、丰水的水位值。这种连续水文年资料越多,则其准确性越高,从矿区地下水控制与供水的可靠性出发,地 461 下水丰水季节的水位是全年最高值,以此基础确定的地下水控制设施能力,足以保证预期的控制作用,相反,正常的水源供水可靠性是受地下水枯季水位控制的。7.3.2 地下水储量可分为储存量与补给量,前者是岩土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容积,后者是由地下水补给源流来的水流量,从水的平衡角度出发,各采矿时期地下水控制设施的排水能力,只有等于(或大于)相应时期地下水动力涌水量 (补给量),才能形成各相应时期的稳定降落漏斗。 在地下水控制工作初期,其排水能力仅满足这一条件是不够的。 所以,当被控制的含水层为无压或承压一无压状态时,在所要求的降落漏斗范围内岩土中的储存量,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排出,才能保证初期降落漏斗的持续下降,直至稳定。这部分排水能力必须在初期的排水设备中予以考虑。 因此,对于以储存量为赋存特征的含水层的排水设备能力,如果保证在既定时间内排除这部分水量,即能达到地下水控制的目的。7.3.4 本条是为提高地下水控制效果的可靠性而制订的,承压含水层中的降水孔(或穿透式过滤器)不存在水跃值问题。对于无压含水层,不计水跃值即意味着所取的水位降深值可能比实际大,因而所得涌水量偏高,偏于安全。 降落曲线是表现地下水控制效果的最终形式,计算时考虑水跃值,就是将钻孔外部比钻孔内部实际抬高的水位,真实地反映到降落曲线中去人人文库专用。7.3.5 煤层底板下的承压含水层,由于静水压力作用,对其上覆隔水岩层产生上推力,当隔水岩层暴露面积较大时,为安全起见,估计其抵抗力时对摩擦力及岩石强度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按岩石重量与静水压力(从隔水层底板算起的水头值)相平衡计算,如取水的相对密度为 1,岩石的相对密度为 2 左右,对单位面积而言,其平衡时的水头值与岩石厚度的比值约等于2左右。 561 7.4 设备及附属设施7.4.1 由于深井潜水泵电机潜入水下,省去了原深井泵与电机间的传动轴,从而带来一系列优点,如效率高,维修间单,简化或省去泵房等。现在产品已系列化且批量生产,所以可优先选用。 巷道中优先采用深井潜水泵,是由于该种泵的泵房可移至地表,操作维护简单,改善了工人工作条件,减少了井下工程量,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卧式泵便宜,效率较高等原因,两种排水方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7.4.2 根据伊敏露天煤矿和某油页岩露天矿深井泵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总台数都在10台以上,其实际备用及检修台数,占使用总台数的比值分别为50%和30%40%。故本条规定使用总台数大于10台时,该值为 40% 50%,总台数多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7.4.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价格低、使用寿命较长,而且采用承插式胶圈接头,安装较方便。近年来,高性能塑料管作为钢管、混凝土管换代产品,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可优先使用。7.4.6 在设计中所计算的排水管材数量,是从地形图上量取的,因精度有限量取的数值会有误差,故应考虑备用量。水泥管和石棉水泥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5% 以内属于正常运输中的损坏,厂方不负责赔偿),所以最大备用量定为15%。 人人文库专用7.5 过 滤 器7.5.1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本次修订对表7.5.1中的“涌泥砂的岩层”,“卵石、砾石、砂砾、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等含水层,增补了“桥式过滤器”内容。7.5.3、7.5.4 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考虑到供水管井与露天煤矿降水孔技术要求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条文对相同之处采用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661 GB50296的有关规定。7.5.5 本条规定的过滤器内径是根据设备安装及进水条件要求确定的。7.5.6 为保证进水条件及骨架强度,本条规定了各种管材过滤器筛管的孔隙率值。 人人文库专用 761 8 防水和排水 8.1 采掘场排水8.1.1 为防止采掘场受洪水威胁,应根据地形条件设置地面防洪系统。从经济观点出发,尽量在地面截住洪水,避免流入坑底。同时,还应在采掘场各平盘设置平盘排水沟,防止工作面被淹或冲垮。 自流排水方式安全可靠,施工、管理和维护均较方便,运营费用低,故有条件时应优先选用。8.1.2 在降雨量及受雨面积较大的采掘场,采用单一的排水系统往往是不经济的,所以宜采用多种排水系统分段截流。8.1.3 选择的采掘场排水方式必须确保采掘场不受水害,并能为采掘工作创造良好作业条件。因此,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排水方式是采掘场排水设计中的首要条件。 半固定泵站排水方式,系指排水泵站随采掘平盘降深移动的排水方式。 移动泵站排水方式,系指水泵船、潜水泵等排水方式。8.1.4 井巷排水方式的优点是管理方便,排水效果好,可使采掘场经常保持无水状态,能为采掘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其缺点是井巷工程量大人人文库专用,建设时间长,投资多,且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因此,使用井巷排水方式时,应尽量利用旧巷,改善其经济效益。8.1.6 多年雨季月平均降雨量,取当地历年雨季降雨量的算术平均值。当有10a以上的降雨资料时,其计算精度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当有20a以上降雨资料时,可采用数理统计法推求不同历时的暴雨量。 短历时暴雨量系指历时小于24h的暴雨量,长历时暴雨量常 861 用1d、3d、7d、15d的暴雨量。8.1.7 原规范暴雨排水计算采用暴雨“频率”,本次修订为了和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相协调,将原规范的“暴雨频率”改为“重现期”。 本规范采用的重现期标准是根据我国露天煤矿多年设计标准及实践经验确定的。8.1.8 采用坑底储水方式时,排出天数的界限主要考虑:在坑底储水不致淹没主要采掘设备,工作面积水影响采煤工作的程度。本规范对坑底储水排出天数只作了下限规定,在选择排水天数时,可结合采掘工作要求和各矿具体情况确定。8.1.10 正常降雨径流量按下式计算: aH1F Q = (12) 3020式中:Q 径流量(m3/h); a 径流系数; H1多年雨季月平均降雨量(m); F 汇水面积(m2)。 暴雨径流量按下式计算: Q=H2iFi (13)式中:Q时段 T 的暴雨径流量(m3); H2设计频率时段 T 的暴雨量(m); i各地段的径流系数; ( 2)。 Fi 人人文库专用各地段的汇水面积 m8.1.11 当暴雨排水量超过正常排水量3倍以上时,暴雨排水泵如选与正常排水同型号泵,会造成设备数量多,管理不便等缺点。8.1.12 水池容积过小时,会因设备启动频繁而缩短设备寿命。 8.2 地面防排水8.2.4 利用剥离物修筑堤坝在许多露天煤矿已有成功经验。这 961 样既解决废弃物利用,又节省了投资。 这也是露天开采的一个特点。8.2.5 河流、小溪等洪水流量,应尽量采用当地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进行推算,并用其他计算方法校核,由于新矿区往往没有水文站或有水文站而资料系列短,不能使用,所以设计中常用几种公式计算其流量,经多年设计防洪工程的实践总结,推荐了一些比较适用的计算方法,当推荐的计算方法不合适时,可采用推理公式等方法进行计算。8.2.6 防洪标准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标准,亦是防排水设计中比较重要参数之一。关于防洪标准表述方式,按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的有关规定,按“重现期”表示。8.2.7 矿井与露天煤矿相比,矿井的防洪要求高,所以,共用的防洪工程应服从矿井标准。 人人文库专用 071 9 生 产 系 统 9.1 生 产 能 力9.1.1 露天煤矿生产系统生产能力,除取决于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及设计生产能力外,还受卡车等供料设备的类型、工艺方式及输送系统数量等因素影响。 (1)露天煤矿的卡车或铁路车辆向破碎站或受煤坑卸料为间断不连续、卸车频率波动较大,确定生产系统小时生产能力时应避免车辆等待卸料,同时也应避免生产系统能力过于富余,造成设备规格过大,使投资增加。由于露天煤矿条件差异较大,本次修改对生产系统生产能力系数选取进行了细化。 根据国外露天矿山设计经验及我国露天煤矿多年生产实践,生产系统不均衡系数一般在1.5以内。但如运距较长、卡车卸料频率波动较大,并采用单套输送系统时,可采用高于1.5的不平衡系数值。当工作条件好并对车辆卸车组织较好时,不均衡系数可采用较小值。 (2)在采掘工作面采用移动式破碎站时,其移动式破碎站生产能力应与供料设备能力相适应。其移动式破碎站实际生产能力取决于供料设备生产能力。供料设备额定小时生产能力为供料设备在工作参数较好时计算出的额定生产能力人人文库专用。 9.2 破 碎9.2.1 按破碎站可移动性能,破碎站型式可分类为固定式、半移动式和移动式。固定式破碎站适用于工作位置长期不动,其结构可按固定结构进行设计。对半连续开采工艺系统,破碎站一般每3a5a需改换位置,应采用半移动式型式。重量较轻的半移动式 171 破碎站,可采用滑橇式支承结构。利用推土机等牵引设备进行整体或分部拖牵搬迁。较重的大型半移动式破碎站,根据设备配套情况及工作条件,可采用驮运式结构,通过履带运输车或大型专用平板运输车进行驮运搬迁。移动式破碎站适用于移动频繁的工作条件,本身带有履带等自行装置。9.2.3 露天煤矿破碎站,通常采用齿辊式、反击式、喂给式等类型破碎机,上述破碎机需要均匀给料,应设受料仓,并在仓下设均匀给料设备。 受料仓的容积,不仅考虑供料设备一次供料量,还应考虑破碎站型式,自移式破碎站为移动式设备,受料仓容积备用系数(一次供料量的倍数)可相对小些,固定式破碎站可大些;单台设备供料的受料仓容积备用系数相对大些,3 台可相对小些。因多台供料设备同时供料时的概率较低,本次修订将原规范“多台同时供料时,宜为一次总供料量的1.2倍1.4倍”改为按供料设备数量分别选取系数。 9.3 储 煤9.3.1 露天煤矿储煤的作用是缓冲露天煤矿采煤与装车外运、选煤厂之间能力不平衡,露天煤矿采煤、选煤或外运系统的故障储煤及混配煤,提高生产环节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保证系统的正常生产。 储煤场容量,应根据诸多因素综合确定。当露天煤矿采煤设备及输送系统可靠性高人人文库专用、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外运系统及选煤条件较好时,储煤场容量可小于5d露天矿生产能力,否则应取7d甚至更大的容量。当多品种煤储存,有混配煤要求时,应根据储存及配煤工艺的要求确定所需的储存容量。 连续开采工艺系统,采煤轮斗挖掘机的台数一般较少,设备停产检修时间长,应根据设备检修停产具体情况及采煤设备台数确定储煤场容量。一般采用较大的储煤场。根据国外经验,连续开 271 采工艺的储煤场容量一般为 7d15d,通常采用堆取料机堆取工艺。9.3.2 储煤场型式应根据露天煤矿规模、对储煤场功能要求及煤质、气候、地形地质及环保条件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储煤容量大、有混配煤要求及连续开采工艺的露天煤矿宜采用堆取料机条形储煤场。储量小时可采用露天或室内储煤场。 对距居民区较近等环保要求较高的环境条件,在储煤型式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应采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型式的储煤方式,防止煤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 当采用露天储煤方式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地防止煤尘对环境的污染。 为减少运营费用,系统布置宜具有露天煤矿来煤在储煤场不储存而直接通过的灵活性。 本条文的修改增加了对环保条件的内容要求。9.3.3 根据使用经验,圆筒仓、槽型仓等仓式储煤方式,易出现堵仓或起拱现象。对褐煤等易粘仓的煤种,在仓储设计时应采取避免物料堵仓的合理仓口布置。严寒地区煤的外水较高时易出现煤的冻结、堵仓现象,应有预防措施。9.3.5 储煤场设计应有防煤的自燃及灭火措施。当采用露天储存褐煤等容易自燃的煤种时,应有防止并及时处理自燃煤或灭火等措施;采用室内、仓式储煤时,应采取避免出现煤的自燃和消除自燃的措施。根据国内电厂、码头及煤矿的生产经验,露天储煤场和室内储煤场都有发生煤自燃的教训人人文库专用,特别是室内储煤,自燃后处理不便,后果严重。因此,本规范规定储存容易自燃煤种时,除必须设消防灭火系统外,还应在煤堆四周设移动设备和消防通道。9.3.6 储煤场大型堆取料机等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大,储煤场布置应有检修设备进出通道,便于检修车辆的靠近和作业,保证设备临时故障和检修时及时方便地进行作业。 371 9.4 装 车9.4.1 特大型、大型露天煤矿装车系统,跨线仓式装车方式应用广泛。定重仓装车方式装车、计量精度较高,在平朔、准格尔、霍林河等大型露天矿应用较好,是特大型、大型露天煤矿宜采用的自动化计量装车型式。对中型以下露天煤矿可采用带式输送机单点装车方式。9.4.3 带式输送机单点装车和定重仓装车方式,其缓冲仓的容量应考虑装车闸门开闭时间内输送机输送量、装车速度波动的影响,以保证正常装车。为给带式输送机创造较好工作条件,以及满足不同外运品种要求,装车带式输送机在装车接近结束时宜卸空。9.4.5 商品煤外运,应设置煤质采制样系统。根据我国露天煤矿的使用情况及我国商品煤销售的有关规定,商品煤的采样系统宜为机械化采样。商品煤采样系统设置位置应根据输送系统具体情况确定,可在装车系统的带式输送机上刮取煤样或在输送机头部卸料点采样。采用快速装车系统或条件适宜的装车系统,宜在装车站设商品煤采样。 人人文库专用 471 10 总平面布置 10.1 露天矿总布置10.1.1 本条提出露天矿总布置的设计依据和基础资料要求。经过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露天矿设计时必须遵守;其他经济发展规划也对露天矿建设起到限制和支持的作用,因此,均是露天矿总布置的设计依据。10.1.2 本条明确了露天矿总布置的主要工作和基本要求,特别强调与上一层规划衔接协调。10.1.3 目前,煤 电、煤 煤化工一体化的建设项目较多,在这些项目中,露天矿总布置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如何与相关电厂、煤化工企业协调布置、共用基础设施、统筹布置单身宿舍作出规定。10.1.4 本条提出工业场地选址与开采工艺及采区划分一并进行的目的是达到工业场地位置与采矿主体工程相协调;其他场地及地面设施的选择,应与工业场地选择同时进行,互相协调。10.1.5 本条为露天矿建设场地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露天煤矿建设场地的选择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由于露天煤矿建设场地具有地面设施及建(构)筑物类型多,占地及破坏土地面积大,布置较分散、地域广、场地功能分区不规则,并以采人人文库专用、选系统和剥离系统为中心环节等特点,场址选择时,除应遵守基本要求外,还强调了应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范围,系指采掘场、排土场以外由破碎站、选煤厂或筛选厂、转载站、储煤场及铁路装车站等生产系统和为采、排系统服务联系密切的机电维修设施、组装场、供电、通信、供热、给排水等供应工程系统的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由矿本部为中心组成的行政福利设施等工程场地。 571 10.1.6 本条文规定了爆破器材库选址要求。10.1.7 本条文规定了职工居住区、单身职工宿舍布置要求。 10.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0.2.1 工业场地设计地形图比例的规定是根据设计实践和建设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的,设计应搜集和采用近期实测的地形图。10.2.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规定,是根据露天煤矿设计实践经验和已投产的露天煤矿所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具有用地多、自然地形高差大、单位工程项目多,功能各异等特点,总平面布置应统一规划,使露天煤矿总平面布置图既能指导场区内各单位工程工业场地的布置设计,又能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在露天煤矿设计中需有“露天煤矿总布置平面图”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总布置平面图应与矿区地面总体布置相协调;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 GB504652008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当露天煤矿改建、扩建或矿区开发建设有露天和地下开采的煤矿(或矿群)时,简化地面设施,节约用地和减少建设投资。 工业场地的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福利区,宜按下列规定分区: (1)生产区:采掘场、排土场、地面固定式或半移动破碎站、选煤厂(或筛选厂)、储煤场、转载站及带式输送机等地面生产系统及铁路装车站等人人文库专用; (2)辅助生产区:机电设备维修设施、组装场、临时停车场、充气加油站、加水站、供电设施(变配电所或变配电站)、供热设施(锅炉房及其上煤出灰系统)、通信设施、材料库(棚)、设备库、供水设施(配水厂、加压站房、水塔)及污水处理设施等; (3)行政福利区:矿本部、消防队、食堂、浴室及化验室等设施。10.2.3 根据爆破理论和现场爆破实例,爆破后产生空气冲击波、 671 地震波、粉尘、飞石以及噪声对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浅部开采爆破,其破坏性更大。如河南省义马露天煤矿,首采区采掘场距村庄民宅不足200m,爆破所产生的飞石和尘土给附近的村庄民房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证地面重要建(构)筑物与采掘场地面境界的安全距离,应考虑采掘场爆破空气冲击波和地震波的影响,尽量远离布置。 10.3 竖向设计及防洪排涝10.3.5 工业场地防洪及排涝工程,因与露天煤矿的水文和气候条件相同,故规定其设计标准应符合本规范8.2.8条的规定。 10.4 场 区 道 路10.4.2 露天煤矿工业场地有多个不同功能的工程建筑,物流和人流方向不一,要求工业场地除应设置主出入口外,还需考虑设几个次出入口,以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 10.5 管线综合布置10.5.1、10.5.2 这两条为管线综合布置的设计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引入城市综合管廊概念。10.5.3 管线共沟布置的规定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提出执行新国家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10.5.410.5.9人人文库专用 管线综合布置的具体规定均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771 11 机电设备维修 11.1 一 般 规 定11.1.1 近年来,采掘、运输、排土、工程机械向大型化、重型化发展,液压系统、集控和自动检测系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设备零、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发展的趋势,由设备制造厂或代理商提供零配件、总成部件,或设立区域性维修中心承担专业性总成部件维修和供应配件,或将主要大型设备委托代理商负责维修,是发展方向,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和设备的出动率。因此露天煤矿维修车间的设置应统筹规划。11.1.2 为改革机修体制,提高机修质量和机修设施的利用率,当由维修中心或制造厂家设点承担总成部件的维修工作时,宜在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内或工作现场自行承担总成互换工作。11.1.3 预防性检修体制在国外是成熟的经验,在我国过去多沿用计划检修体制,向预防性检修体制过渡是必然的趋势。对新建矿山机电设备维修设计,应根据矿山情况,充分考虑故障诊断分析系统设备的配备。11.1.4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的组成,应根据露天矿开采工艺所采用的设备类型、数量、工作内容等确定。各主要修理车间或工段和相应的辅助设施单独设置还是合并设置应视其规模或专业化条人人文库专用件而定。 矿山机械修理车间,承担挖掘机、排土机、钻机、带式输送机、水泵、储装设备机械部件的小修、月检的维修任务。配合有修理能力的单位或自行承担大、中型挖掘机的大、中修的总成互换任务。 矿山卡车保养车间,承担 20t45t级卡车的一、二级保养;68t360t级卡车的一至四级保养和小修任务;配合制造厂或维修中 871 心或自行承担68t360t级卡车的大修和五级保养的总成互换任务。 电机车修理车间承担电机车定检和临修任务。 自翻车修理车间承担自翻车辅助修、轴检任务。 工程机械保养车间承担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压路机的各级保养和小修任务。 带式输送机修理车间承担输送机输送带的局部修补和托辊修理等工作。 轮胎车间承担轮胎更换、调面和局部挖补修理任务。 电修车间配合上述车间进行设备修理,对设备上的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设备实施相应的检修。 清洗间承担整机外表面的清洗。 零配件仓库承担所有维修设备的零、配件储备保管和总成部件的存放。11.1.5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任务量的确定应考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条件。11.1.6 矿机电设备维修车间工作制度可按露天矿年工作日和工作量确定。 11.2 机械设备维修11.2.1 为保证露天煤矿设备的出动率,应有一定数量的总成部件周转量,其周转量可按下式计算: GpH3MKC N = (14) 人人文库专用12hp式中:N各总成部件的周转量(台); Gp设备年工作小时数,为设备年工作日,每天工作小时 数,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的乘积; hp总成部件大、中修间隔周期(h),可按设备制造厂建议 的修理周期计算; H3总成部件修理时间及运输交接时间(月); 971 M设备的工作台数(台); KC周转不均衡系数,KC=1.1。 总成的修理间隔时间应参照制造厂提供的资料执行。11.2.2 机械设备,由于零件结构不同,寿命不同,因此维修与保养的项目和周期也不同,应参照制造厂提供的维修手册所要求的内容作为维护和保养的依据。 当无厂方资料时,可参考表11.2.2-1表11.2.2-5规定的维修周期参考值计算保修工作量。 单斗挖掘机修程和维修周期,是根据有关规定与国内露天煤矿实际执行情况并参照苏联规定制定的。 回转钻机、牙轮钻机的维修周期,是参照冶金矿山和露天煤矿的经验制定的。 轮斗挖掘机等连续工艺设备的维修周期和工期,是参考苏联、罗马尼亚和德国等国家的检修要求,并结合国内挖掘机维修经验制定的。 20t45t与68t360t级卡车、工程机械保养级别、周期是综合了国内制造厂家的建议、使用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确定的。172t以上的卡车参考了设备制造厂对维修的规定。11.2.3 单斗挖掘机、钻机的小修和月检作业以检查为主,对故障零部件可采取现场处理和更换,不需进维修车间。零部件修理在厂房内进行。 小修和月检所需起重设备的起重量,可按制造厂家提供的更换斗杆的要求确定人人文库专用。11.2.4 轮斗挖掘机等连续工艺设备的检修作业以检查为主,对零部件的修理一般采取互换法进行,应在设备作业现场进行。轮斗挖掘机检修所需的起重设备,可按拆卸斗轮驱动减速机时所需重量进行确定。11.2.5 带式输送机托辊更换量是按托辊使用寿命计算的,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技术条件GB10595的有关规定,托辊 081 使用寿命不应低于20000h,约 4a5a。进口托辊,当保证的使用寿命增加时,可减少托辊的年更换量。11.2.7 矿山卡车和工程机械保养,采用大厅式工作间,横列尽头式台位工作间布置,有利于卡车进出,占位之间不干扰,工作安全性较好。 卡车保养厂房跨度及柱距,应根据卡车的长度和宽度确定。室内起重机的最低轨面高度,应以保养小修作业厢斗举升到极限位置时,起重机能自由通过为原则进行确定。 卡车保养厂房内起重机的起重量,应按保养、小修时起吊厢斗重量确定。 工程机械保养厂房跨度和柱距,可根据设备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推土机保养间室内起重机轨面高度,可按设备高度确定;装载机可按铲斗举升到极限位置时的高度确定。 保养间起重设备起重量,可根据设备小修时起吊发动机或推土铲,或装载机铲斗的需要确定。 本次修订根据目前露天煤矿所用自卸卡车和工程机械现状,增补载重量184t360t(200t级 350t级)自卸卡车和大型推土机和装载机保养厂房主参数。11.2.10 铁路机车车辆检修厂房跨度,可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和厂房内铁路线的布置确定。 当电机车定检在厂房内承担临修任务时,有时需要吊装机车轮对。厂房内起重机的起重量可按电机车轮对重量确定。 自翻车辅助修的厂房内起重设备起重量人人文库专用,应根据处理一般事故的需要确定。 自翻车轴检的厂房长度,应根据不摘钩进厂房检查时的车辆数确定。 11.3 电气设备维修11.3.1 大型变压器及电动机的大、中修,一般外委修理。目前露 181 天煤矿数量较多的变压器为320kVA 及以下,可按 320kVA作为进车间小修的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容量标准。11.3.2 本规定参照露天煤矿、冶金矿山企业规定的检修周期,并考虑到露天煤矿条件较差,工作环境恶劣制定的,小修周期短些有利。11.3.3 主机小修的同时,一般对附带电气设备进行小修,可不单列小修周期。11.3.4 现有露天煤矿大多不设单独的电修车间,只设电修间。考虑到特大型、大型、中型露天煤矿发展,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电动机、变压器要求也越来越高。露天煤矿可设单独的电修车间。11.3.5 电修车间建筑面积和定员指标,是根据我国露天煤矿的实践经验,结合露天煤矿设备的特点和电修工作要求制定的。 11.4 库 房11.4.1 库房面积以设备重量进行划分,有关指标参照冶金系统统计资料确定。11.4.2 卡车备件库面积,参照冶金系统统计资料及露天煤矿与国外合作设计资料制定。11.4.311.4.5 油料、氧气、木材库房(堆场)面积根据消耗量,可通过计算确定。储存期及占用面积指标为经验数据。11.4.6 建筑材料库系用于储存正常生产时的维修及工程用建筑材料。面积指标按露天煤矿规模划分人人文库专用,库房面积为经验数据。11.4.7 总成部件除周转量外,还应有储备量,如维修机制发生变化,由代理商进行承包时应另外考虑。11.4.9 严寒地区设防寒车库,可保证设备及时出动,便于临时处理故障。 281 12 供 配 电 12.1 一 般 规 定12.1.1 新增条文。对露天煤矿供配电系统设计提出原则要求。12.1.2 新增条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气设备和器材也不断改进及更新,为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设计中所选用的产品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新技术及新设备必须经过国家正式鉴定,设备选型应优先采用节能型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12.1.3 新增条文。进行供配电设计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电气的设计标准的规定。 12.2 供 电 电 源12.2.1 新增条文。明确了供电电源选择依据。12.2.2 露天煤矿主要生产设备的供电多属一、二级负荷,应有两回电源线路供电。 12.3 电压选择、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12.3.4 新增加条文。本条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的规定:“35kV220kV 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应低于人人文库专用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应高于0.95”而制定的。 12.4 电 力 负 荷12.4.1 新增加条文。负荷分级主要是从安全和经济损失两个方面来确定的,安全包括了人身生命安全和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安全;对于中断供电将会产生人身伤害及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的 381 用电负荷视为一级负荷;对于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等的负荷视为二级负荷。12.4.2 新增条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和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 的有关规定,对一级负荷两回电源供电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即两个电源不能同时损坏,因为只有满足这个基本条件,才可能维持其中一个电源继续供电。两回电源可一用一备,亦可同时工作,各供一部分负荷。12.4.3 新增条文。规定了二级负荷的电源要求。露天矿内二级负荷,因其停电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GB50197-199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rar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024398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