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文释义.ppt_第1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文释义.ppt_第2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文释义.ppt_第3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文释义.ppt_第4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条文释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条文释义,谢 彦 军 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必要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优化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管理 实现药品风险控制,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历史沿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1999)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联合颁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 第七十一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004),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360号,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药品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进行再评价,根据药品再评价结果,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国家局第7号令),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历史沿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 (第81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陈 竺 二一一年五月四日,6,7,主要修订的内容,提高了对ADR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 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 增加了对严重报告、群体事件的调查、核实内容 引入重点监测,加强药品安全性监测和研究 进一步细化了法律责任 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管理的内容 与医疗机构相关的条目共26条。 新增或有变化的与医院相关的有11条,,8,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技术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第一章 总 则,9,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简摘), (四)提升药品安全监测预警水平。 加强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健全重点监测与日常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机制,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评价与预警。完善药品安全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药品安全预警信息。 加强特殊药品滥用监测。完善监测网络和制度,建立敏感人群用药调查监测机制,为特殊药品监管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 健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开展药品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重点加强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评价。 完善药品再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经再评价认定疗效不确切、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大于临床效益危及公众健康的药品,一律注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建立医疗器械再评价制度,组织开展高风险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10,山东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五)加强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 1.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建立重点监测与哨点监测、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强化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评价研究与预警。 专栏2 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体系建设工程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一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率达到9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区县报告率达到70%。全省建立180个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哨点。 完成应急平台和培训演练基地建设。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重大安全事故处置率达到100%。,11,2012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工作要点,2012年是我省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的“能力提升年”。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继续推进监测工作由信息收集为主向信息收集与信息利用并重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运行保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努力为药械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临床合理用药用械提供参考。,12,2012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工作要点,二、以优化监测网络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监测信息收集能力 (五)要深刻认识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与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联系,共同研究贯彻落实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使对监测工作的考核与医院质量管理评估相结合,形成工作合力。要抓住卫生部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中,把“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作为核心条目的有利契机,促进医疗机构监测工作走向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13,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 实施细则,一、执业与管理(200分) 二、质量与安全(600分) 三、知情与服务(100分) 四、效率与效益(100分),14,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 实施细则,二、质量与安全(600分) (一)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健全 (十一)检验专业质量与安全管理 (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二)病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三)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十三)医学影像专业质量与安全管理 (四)患者重点安全目标监测 (十四)药事质量与安全管理 (40分) (五)非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 (十五)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 (六)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十六)医院感染质量与安全管理 (七)门诊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 (十七)病历质量管理 (八)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 (十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九)重症监护病房质量与安全管理 (十九)饮食及营养治疗 (十)传染病管理 (二十)临终关怀与疼痛管理,15,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 实施细则,16,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 实施细则,17,核心条款,4156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重点) 41561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18,2012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工作要点,(十一)要进一步做好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重点开展高风险药品和高风险医疗器械品种的安全性监测和评价。突出监测工作服务监管、服务人民的方向性,确保我省监测工作由信息收集为主向信息收集与信息利用并重转型发展。,19,2012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工作要点,(十三)要进一步完善药械安全性信息反馈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将监测数据和本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等情况相结合,主动排查消除生产环节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主动采取修改说明书、召回等措施,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对生产企业监测机构登记备案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药品生产企业按规定开展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督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规定开展年度汇总报告工作。要加强对分析评价结果的利用,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用械,维护患者健康。,20,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技术工作 监测机构建设要求: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第一章 总 则,21,各部门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部门 设区的市级和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 国家ADR监测中心 省级ADR监测机构 设区的市级和县级ADR监测机构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第二章 职 责,22,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根据本办法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规定,并监督实施; 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影响较大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并发布相关信息;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药品依法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通报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培训工作,第二章 职 责,23,设区的市、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第八条)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培训工作。,第二章 职 责,24,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第九条) 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监督管理,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已确认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采取相关的紧急控制措施。,第二章 职 责,25,第十三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或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第十四条 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第二章 职 责,26,第一节,基本要求,第二节,个例药品不良反应,19-26条,第三节,药品群体不良事件,27-32条,第四节,境外发生的严重ADR,33-35条,第五节,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15-18条,36-40条,第二章 报告与处置,27,第一节 基本要求,第十五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六条 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和管理 。,28,第十七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资料。 第十八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第一节 基本要求,29,不同: 报表格式 报告单位 报告对象 报告要求,个例报告,PSUR,群体报告,境外报告,报告单位: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 疫苗的报告: 生产企业 ,第二章 报告与处置,30,与原办法报告要求比较: 报告单位不变(19条) ADR的报告范围不变(20条) ADR的报告时限有所变化(21条) 明确了各级监测机构对个例报告的评价责任和时限要求(24-26条) 增加了对死亡病例的调查评价要求(企业 22条、监测机构 24-25条),第二节 个例报告,31,报告单位及基本要求: 第十九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报告。,第二节 个例报告,32,ADR的报告时限有所变化,第十三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33,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市县监测机构,严重: 3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 其他: 15个工作日内审核评价,个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评价程序,严重: 7个工作日评价,死亡: 评价,SFDA / MOH,省级监测机构,国家监测中心,报告时限(21条) 死亡:立即 严重:15日 新的:15日 一般:30日 随访:及时,第二节 个例报告,个例评价要求(24-26条),34,市县卫生,市县ADR,省卫生,国家ADR,卫生部,医疗机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调查 15个工作日报告,及时评价,必要时现场调查,调查报告 15日内,死亡病例调查及评价程序(第22、24-26条),市县药监,国家局,省级ADR,省级药监,第二节 个例报告,35,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36,基本要求: 第二十七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见附表2),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37,调查结果 7日内报告,电话、传真、在线,立即报告,组织现场调查 立即报告,督导/评价/现场调查(影响较大)立即报告,开展调查(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省级ADR,组织现场调查 立即报告,所在地ADR,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38,第二十九条 药品生产企业获知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开展调查,详细了解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发生、药品使用、患者诊治以及药品生产、储存、流通、既往类似不良事件等情况,在7日内完成调查报告,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应当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相关药品,并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药品经营企业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告知药品生产企业,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必要时应当暂停药品的销售,并协助药品生产企业采取相关控制措施。,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39,第31条 医疗机构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第32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召回药品等控制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积极组织救治患者。,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40,第三十三条 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自发报告系统收集的、上市后临床研究发现的、文献报道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填写境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自获知之日起30日内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提供原始报表及相关信息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5日内提交。 第三十四条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每半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报告,发现提示药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 第三十五条 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获知后24小时内书面报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四节 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41,基本要求 第三十六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本企业生产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定期汇总分析,汇总国内外安全性信息,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撰写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撰写规范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制定。,第五节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42,PSUR撰写规范目录: 1.产品基本信息 2.国内外上市情况 3.因药品安全原因而采取措施的情况 4.产品安全性信息的变更 5.估算用药人数 6.个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提交 7.研究 8.其他信息 9.药品安全性全面评价 10.结论 11.附录 12.名词解释与其他,第五节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43,报告时限: 第三十七条 设立新药监测期的国产药品,应当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1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直至首次再注册,之后每5年报告一次;其他国产药品,每5年报告一次。 首次进口的药品,自取得进口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之日起每满一年提交一次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直至首次再注册,之后每5年报告一次。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的汇总时间以取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日期为起点计,上报日期应当在汇总数据截止日期后60日内。,第五节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44,报告和评价程序(第38-40条):,省级ADR中心,国家ADR中心,进口药品PSUR,国家局/卫生部,省级药监部门,第五节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45,药品重点监测定义: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第四章 药品重点监测,46,2012年药品重点监测工作方案 ,确定22个重点品种, 1基本药物品种7个:维生素K1注射剂、头孢曲松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丹参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 2. 化药品种10个:氨溴索注射剂、莫西沙星注射剂、酮康唑口服制剂、细辛脑注射剂、胸腺肽注射剂、碘普罗胺注射剂、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炎琥宁注射剂、鹿瓜多肽注射剂、尼美舒利口服制剂。 3. 中药品种5个:黄芪注射剂、红花注射剂、热毒宁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骨康胶囊。,47,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重点监测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经常考察本企业生产药品的安全性,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应当开展重点监测,并按要求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报告;对本企业生产的其他药品,应当根据安全性情况主动开展重点监测。 省以上药监部门启动重点监测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 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可以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对特定药品进行重点监测;必要时,也可以直接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开展药品重点监测。,第四章 药品重点监测,48,2009年医院3种中药注射剂(炎琥宁、热毒宁、痰热清)发生多起不良反应,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 临床药师汇总分析3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及法规,认真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 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871号)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49,省以上ADR监测机构在药品重点监测中的职责 第四十三条 省级以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的重点监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监测报告进行技术评价。 医疗机构在药品重点监测中的作用 第四十四条 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机构作为监测点,承担药品重点监测工作。,第四章 药品重点监测,50,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第二十二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应经常对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第二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及时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核实,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分析,提出关联性评价意见,并将分析评价意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第二十四条 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予以公布。(旧),51,与原办法比较: 提高了对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和研究工作的要求; 对监测机构开展以品种为基础的评价工作进行了规定; 进一步明确了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采取的药品风险控制手段。,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52,评价 药品生产企业(45条):应当对收集到的ADR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并主动开展药品安全性研究。 (49条:SFDA可要求企业开展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研究) 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46条):应当对收集到的ADR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53,评价 国家和省级ADR监测中心(47-48条): 应当每季度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提取需要关注的安全性信息,并进行评价,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及时上报。 根据分析评价工作需要,可以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资料,相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54,控制 药品生产企业(45条):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应当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ADR、合理用药信息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采取修改标签和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减少和防止ADR的重复发生。对不良反应大的药品,应当主动申请注销其批准证明文件。 药品经营企业(46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ADR的重复发生。,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55,控制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部门(47条):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可以采取暂停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并监督检查,同时将采取的措施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49条):根据药品分析评价结果,可以要求企业开展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研究。必要时,应当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和召回药品等措施,对不良反应大的药品,应当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将有关措施及时通报卫生部。,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56,信息反馈(第51条) 各级ADR监测机构: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适当形式反馈。,第六章 信息管理,57,信息发布 国家ADR监测中心(第52条) :应当根据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及时发布药品不良反应警示信息。 省以上药品监管部门(第53条):应当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国家局和卫生部(第54条):对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其他重要的ADR信息和认为需要统一发布的信息实行统一发布。也可以授权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第六章 信息管理,58,其他规定 第五十五条 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患者和报告者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五十六条 鼓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之间共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第五十七条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第六章 信息管理,59,执法主体: 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 处罚对象: 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人员,第七章 法律责任,60,报告单位违规情形: 药品生产企业:7项 第五十八条第二款 药品生产企业有前款规定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相应药品不予再注册。 药品经营企业:3项 医疗机构:3项,未按要求提交PSUR,未按要求开展重点监测,第七章 法律责任,61,处罚措施: 第五十八条 药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药品生产企业有前款规定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相应药品不予再注册。 第五十九条 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七章 法律责任,62,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六十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专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