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心理测量学.ppt_第1页
新教材-心理测量学.ppt_第2页
新教材-心理测量学.ppt_第3页
新教材-心理测量学.ppt_第4页
新教材-心理测量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知识,关于测量,物理测量:长度、重量、面积、速度等。 生理测量:化学成分、生理机能等。 社会测量:人口普查、经济统计、民意调查等。 心理测量:智力、人格、成就、职业兴趣、态度等。,理解心理测量的要素,迷信与科学 (例:缘分测试) 差异与误差,心理测量与心理科学,心 理 学,基本理论,应用心理学,一般心理学,差异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跨文化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课程目标需要建立的框架,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它的定义、编制、施测、记分、解释以及评价,熟练掌握常见量表的使用方法,树立科学的测量观。,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界定。 该定义的三个元素:事物、数字、法则(理论) 二、测量要素 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绝对零点(轻重、长度、温度);相对零点(海拔高度、温度) 2.单位:意义确定、单位等距,三、测量量表:有单位和参照点能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连续体称量表。(量尺) 如:内倾外倾 1.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代号、类别)。如:学号、考号、性别、职业类别。 特点:无大小之分、无零点、无单位、不能运算。 2.顺序量表:同时指明类别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如:名次、级别等。 特点:有大小关系、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不能运算。 3.等距量表:如:温度(0摄氏度,0K)、相对高度 特点:有大小关系、有相等单位、有相对零 点、只能进行加减运算。 4.等比量表:如:长度、重量、时间。 特点:具有绝对零点、有相等的单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0,摄氏度,-273.15,10,20,厘米,0,90,180,考试成绩 心理量表 属于什么水平?,真题(单),53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 A相等单位 B等级 C绝对零点 D等比,真题(单),50 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真题(多),102、好的测量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是( )。 (A)确定的大小 (B)相同的意义 (C)确定的意义 (D)相同的价值,第二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刺激反应 2.行为样本 3.标准化:编制、施测、评分和解释等。 4.常模:某一标准化的样组在某一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平均分数和标准差),二、心理测验的特点 1.间接性:项目反应心理特质(个体特有的、 稳定的、可辨别的特征) 2.相对性:看每个人在参照系(行为系列)上的相 对位置;测量解释的相对性(文化环境) 3.客观性:标准化 A.测验项目、施测说明、施测言语、态度及施测 时的物理环境。 B.评分、计分原则。 C.分数的转换、解释。 其它附属属性:艰巨性、顺序性、可行性。,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2.特殊能力测验 3.人格测验:性格、气质、兴趣、品德、情绪、动机、信念等。MMPI、16PF、EPQ等。,二、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文字测验 2.操作测验,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1.客观测验 2.投射测验 (见视频材料),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 2.典型作为测验,真题(多),104、人格测验包括( )。 (A)EPQ (B)MMPI (C)16PF (D)CRT,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 1.测验万能论测验狂热 2.测验无用论侵犯个人隐私、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测验风波) 3.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测验观 1.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决策的辅助工具 2.尚不完善理论基础有争议、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心理评定量表,第六单元 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中国心理测验思想商周、汉唐公务员制度 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发展 1.(英)高尔顿:通过生理特点测量人格(优生论者)、提出“相关”概念1880s 2.(美)卡特尔:1890年,心理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提倡标准化、常模。1890s 3.(法)比内:1905年发表第一个智力量表,世称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00s,高尔顿,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F. Galton),因此他的工作被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此外,高尔顿也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即首先提出了相关的概念。,Francis Galton(1822-1911),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并提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比内和西蒙,1905年,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Afred Binet(1857-1911),Alfred Binet In 1905 French psychologist Alfred Binet and colleague Thodore Simon devised one of the first tests of general intelligence. The test sought to identify French children likely to have difficulty in ordinary schools so that they could receive special education. An American version of Binets test, the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 is still used today.,20世纪比内以来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克雷丕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1920年罗夏最早使用投射测验。 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始于1914年前后,1979年大力恢复,致力于本土化。,真题(单),55、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 )变量。 (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的界定: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等。 编制者: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使用者:现有常模的适用性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1.构成明确:小团体常模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样本的大小要合适:全国性常模2000-3000为宜。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地域性、时效性。,三、取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可使用随机数表 2.系统抽样:总体数目为N时,选k分之一的被试 3.分组抽样:分组组内随机抽样。 4.分层抽样: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 四、常模分数与常模 1.常模分数:原始分数导出分数 2.常模: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真题(单),55常模分数又叫( )。 A导出分数 B原始分数 C总体分数 D粗分数 51.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 ) (A)样本量 (B)总体 (C)随机数 (D)组距,真题(多),105、导出分数的特性是( )。 (A)与原始分数等值 (B)等单位 (C)具有意义 (D)具有参照点,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一、发展模型年龄量表 1.发展顺序表:葛塞尔发展程序表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大致水平(郑日昌的研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2.智力年龄: 题目与智龄对应,不对应。注意计算方法。 3.年级当量: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 二、百分位常模 1.百分等级: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2.百分点: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 3.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三、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分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z分数=(原始分数-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Z=A+Bz 目的是去掉负值和小数点。 2.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计算累积百分比,有常态曲线面积表求出z值 例如:T(50,10), 标准九(5,2), 标准十(5.5,1.5), 标准二十(10,3), 离差智商(100,15),四、智商及其意义,智力 年龄,比率 智商,离差 智商,真题(单),52. 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 ) (A)低 (B)相等 (C)高 (D)以上都不正确 56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表示的标准分,通常叫( )。 AZ分数 B标准九分数 CT分数 D离差智商,真题(单),50、常模样本量一般不小于( )。 (A) 100或500 (B) 800或100 (C) 20或25 (D)30或100 51、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位100,标准差定为( )。 (A) 17 (B)15 (C) 11 (D)13,真题(单),50、( )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百分等级 (D)标准九分数,真题(多),107百分位常模包括( )。 A百分等级 B百分点 C四分位数 D十分位数,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一、转换表法 二、剖面图法,真题(单),53. ( )可以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便于直观地看出被试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位置。 (A)条形图 (B)直方图 (C)剖面图 (D)饼状图,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误差的基本知识一致性与准确性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1 1 1 1 1 111111 1111 11 1111 111111 1 1,11111 11111,11111 11111,第一单元 信度的概念,一、信度的定义 描述定义: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注意:只受随机误差影响,不受系统误差影响。 二、信度的指标 1.信度系数与信度指数:开方关系。 2.测量标准误 例题:假设韦克斯勒儿童量表中国修订版的信度为0.95,请算出其标准误。3.35,55、信度只受( )的影响。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恒定效应 (D)概化作用,第二单元 信度估计的方法(种类),一、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二、复本信度(等值系数):容易迁移、建立复本有难度。 三、内部一致性信度 1.分半信度:修正斯皮尔曼布朗公式2.同质性信度 四、评分者信度肯德尔和谐系数,真题(单),54.同质性信度主要代表测验内部( ) 间的一致性 (A)两半测验 (B)题目与分测验 (C)所有题目 (D)分测验,真题(单),52、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 )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A)0.70 (B)0.80 (C)0.90 (D) 1.00,第三单元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一、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 二、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 四、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第四单元 影响信度的因素,一、样本特征团体异质性、平均能力水平 二、测验长度一般越长,信度越高 三、测验难度0.5左右,适合于中等水平的被试 四、时间间隔间隔越长,信度系数越低。,真题(单),53、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 )。 (A)越大 (B) 越低 (C)越小(D)不变,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第一单元 效度的概念 一、效度的定义 描述定义: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 二、效度的性质 1.效度具有相对性。与测量目标直接相关。 2.效度具有连续性。不能简单地分为有效和无效。,真题(单),58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 A稳定性 B准确性 C可信度 D区分性 102.效度具有相对性,因此在评鉴测验的效度时,必须考虑测验的( ) (A)信度 (B)目的 (C)功能 (D)长度,真题(单),54、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与( )的比率。 (A)系统误差 (B)误差 (C)随机误差 (D)总方差,第二单元 效度评估的方法,一、内容效度 1.定义:测量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概念界定和题目代表性。 2.评估方法:专家评判法(双向细目表)、统计分析法(再测法)、经验推测法(试测发展变化)。 3.内容效度的特性:注意区分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外行人看来测验的有效程度 (反测验),二、构想效度 1.定义:能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 2.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对测验本身进行分析、测验间的相互比较(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因素分析法、效标效度、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三、效标效度(实证效度) 1.定义: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2.估计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正命中率 总命中率,真题(多),105、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有( )。 (A)专家判断法 (B)双向细目表法 (C)统计分析法 (D)经验推测法 105、构想效度的估计方法包括( ) (A)对测验本身的分析 (B)测验间的相互比较 (C)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 (D)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真题(多),105效标效度的主要评估方法有( )。 A相关法 B区分法 C失误法 D命中率法,第三单元 效度的功能,一、预测误差 二、预测效标分数:通过回归方程。 三、预测效率指数,第四单元 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代表性、长度、题型、难度、区分度、编排方式。 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主试、被试、样本团体的性质(异质性、干涉变量)、效标的性质,效标的相关性 效标的可测性 便于收集,真题(多),104. 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包括 ( ) (A)主试者的影响因素 (B)测验情境 (C)被试者的影响因素 (D)其他干扰因素,第五节 项目分析,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 一、定义:项目的难易程度。 二、计算方法: 1.二分法计分的项目(选择题) P=R/N 易度 P=(PH+PL)/2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率的平均值。 例:某个测题高分组有80%的被试通过,低分组12%的被试通过,其难度是多少?,第一单元 项目的难度,2.非二值计分的项目(简答或论述) 得分率:P=x/xmax 三、难度水平的确定 1.项目的难度: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选拔和诊断时,选择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选择题P值一般应大于概率水平。 2.测验的难度:由测验分数的分布推断测验的难度。(注意正偏态、负偏态和正态的对比),真题(单),52、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 )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A)正偏态 (B)峰态 (C)负偏态 (D)正态,真题(单),53、在能力测验中通常有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中类似的指标称为( )。 (A)流畅性 (B)灵活性 (C)通俗性 (D)相似性,第二单元 项目的区分度 一、定义:也叫鉴别力,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1(负相关)+1(正相关) 二、计算方法: 1.鉴别指数 D=PH-PL 鉴别指数评价标准 0.4 p371 例:已知某测题高分组通过人数是70,低分组通过人数38,其鉴别指数是多少?该鉴别指数能否被接受? 2.相关法:某一项目分数与测验总分的相关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难度越接近0.50,项目潜在的区分度越大,而难度越接近1或0时,项目的潜在区分度越小。,真题(单),54、项目区分度也叫( ),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A)难度 (B)鉴别力 (C)信度 (D)效度,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一单元 测验的目标分析 一、测验的对象团体的性质(性别、城乡等) 二、测验的用途 1.显示(描述)性测验(测量的题目和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相似的测验):样本测验(题目取自很明确的总体)和标记测验(题目取自全开放的总体) 2.预测性测验(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三、测验的目标: 1.工作分析(预测性测验):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有效预测、成功的标准 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双向细目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第二单元 测题的编写,一、搜集资料(注意来源) 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3.临床观察和记录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 1.内容方面(符合测验目的、有代表性、相互独立) 2.文字方面 3.理解方面 4.社会敏感方面(投射、转换),三、测题的编制要领(测题可以分为提供型和选择型) 1.选择题(题干简明、选项扼要、答案唯一、选项等长、题干选项用词不一致、选项同一形式) 2.是非题(言之有据、每题一个概念、避免否定和双重否定、表达意见说明来源、“是”“非”基本相等) 3.简答题(用问句、空格不宜过多、只有一个简短答案) 4.操作题(操作化、项目的真实性、指导语简明、制定评分标准),真题(多),103、编制操作测验的原则有( )。 (A)将测量目标操作化 (B)尽量选逼真度高的项目 (C)指导语要简明扼要 (D)制订评分的方法与标准,第三节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一、合成测验 1.选择与审定试题选择试题形式(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各种实际因素)、审定题目(题目范围与双向细目标一致、题量多一倍至几倍、难度恰当、题目说明清楚) 2.测题的编排:难度逐步上升、同类型题目组合在一起、根据测题本身的特点排列题目。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二、预测与项目分析 1.预测(时间、地点、人物、记录) 2.项目分析 三、信度和效度考察 四、常模制订 五、编写指导手册,真题(多),106测验题目常见的排列方式有( )。 A并列直进式 B专列式 C混合螺旋式 D公共汽车式,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单元 主试的资格 一、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二、专业理论知识(测量学)和专业技能(施测) 三、职业道德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2.测验中个人隐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