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摘要】时至今日,我国媒介产业改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由于这一产业所拥有的独特属性,使得在其改革进程中,研究我国政府行为与资本力量的相互作用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图通过对政府与资本力量相互博弈的相关分析,探讨其对于我国媒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关键词】媒介产业政府行为资本力量一、引言“在约束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我想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现时我国的媒介产业似乎很是恰当。政府权威与追逐资本利益的博弈使得我国的媒介业发展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而其独特的产业属性,亦使分析政府政策行为与资本因素的相互影响成为研究我国媒介产业深入发展的焦点所在。尽管有关“媒介”可否用“产业”一词来限定,业界仍有争论,其原因在于传统意识中,中国的传媒业更多地与政治、权力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然而,短短的数年或十数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传媒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传媒业也散发出越来越浓的产业特征,其蕴含的巨大产业利润甚至已令业外资本“垂涎欲滴”。因此,有关媒介是否归属于“产业”的争论已非焦点,而研究政府的强势与资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媒介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似乎已引起更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二、发展掠影在媒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媒介是处于政治大环境中的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既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也同时受到政治或“公众干预”的制约。比较复杂的媒介经济学还认为,媒介存在于一个极复杂的政治经济空间中,并且与过去自身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问“中国广播、电视、报纸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按以往的新闻学常识就会毫不迟疑的回答:党和政府的喉舌。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种制度安排,更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复杂的经济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报刊还是广播、电视的市场准入权都掌握在国家权力机关手中,新闻媒体几乎全部由国家独资创办,业外资本不允许进入传媒业,从而确保传媒业的所有权归属国家。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是以制度安排来确保新闻媒体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整个新闻传媒业的性质非常单纯而清晰,它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与此相适应,新闻媒体基本上不从事经营活动。到80年代初期以后,这种状况才逐渐改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力度逐年加大,经营活动逐步展开,但也到90年代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传媒经营,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中国的媒体从数量到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据统计,到2003年底,在广电系统专业化组建完成以后,我国拥有报纸2137家、电视频道2058套,电台频率1933套(中国新闻出版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之后,传媒业确定了“既具有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的双重属性,以及“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的运行模式。从此,传媒业大踏步地走向市场。传媒业的广告收入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38亿人民币到2002年底变为903亿,平均年增长达20%左右。三、政府的作用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波兰尼说过,尽管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建立却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为的。媒介制度,特别是媒介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要求一种政治和法律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个有权威的、具有同一性的公正的法律制度;一个能够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媒介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仅靠市场选择,即使是在市场经济和媒介产业都最为发达的美国,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首先不是由市场,而是由市场规则所决定,即国家有关的公共政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游戏规则”。美国国家有关媒介产业的法律和政策之多、之细远远超乎我们许多国内媒介同仁的想象。其中有关所有制成分、市场覆盖范围和规模、技术标准、产业供应链格局、内容规范、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保障等许多方面的规定相当详细。而在我国,媒介产业特殊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表现在媒介的核心领导由来自上层建筑的行政权力来决定。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媒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诸多条件不可能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孕育成熟,我们也不能以足够的耐性和时间等待其一步步按照历史、逻辑的程序自行生成和成熟。且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依赖于媒介的意向性行为亦是不现实的,由政府恰当地运用其权威,会大大降低因“壁垒”所可能带来的资源重组要耗费的庞大交易费用。因此,历史将政府推上了培育并催生诸多媒介发展必需因素的主体位置。另一方面,作为精神产品生产者的媒介,会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但如果一味搞“市场决定论”,就可能违背新闻规律,背弃意识形态属性与社会责任,这时亦需要政府出面填补市场的“失控地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监督管理。因此,政府就成为媒介产业化改革的宏观发动者、决策者、组织者和监督调控者。政府行为可算是这一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与主导性力量。作为我国媒介业管理改革的宏观主体,政府所具有的强势作用无疑对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集团化”已成为我国媒介产业深入发展的关键词,我国媒介产业的集团化进程的独特性就在于:通过非市场化的渠道,表现为行政主导下的合并与划拨。“行政整合”的选择,表明我国媒介集团化的改革不能超越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主体远未发育成熟的历史条件。作为主办主管媒体以及资产重组极为重要的主体政府,它所采用的行政手段对于集团草创时期的国有资本重组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在媒体产业化中,宣传实体自身完全由市场机制来促其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有影响的产业集团,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利于当前主动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以及赶超目标的实现,现时国有资产所有者一元化的结构,保证了政府有条件也有必要,最起码能以出资人的角色对有关媒体进行重组,并适当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扶持。二是中国媒介业有系无统,现时体制条块分割严重,重组整合必然要触及分割的广播电视管理格局,必然要涉及不同级别政府或部门的利益关系,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入和干预,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加以推动,恐怕会为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而纷争不休。四、资本的力量诺斯曾言:“经济制度之所以发生创新是因为在社会中的个人或集团看来这些变迁的成本是有利可图的。其目的在于创新者能获得一些在旧的安排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润。”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于一种尴尬状态:一面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强势力量,以及推行至今已是相互矛盾的一种典型二元化结构的运行体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对于媒介发展的诸多限制因素;另一面则是媒介走向市场化之后,追求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日益凸现,就连党政部门对媒体收入亦是年年定有指标,并且作为考核媒体领导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由此可见,在我国媒介业发展的轨迹中,资本因素已渐渐展露台前,并向政府这一强势力量发出挑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实现媒介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受经济因素的驱动,有些媒介在政治因素未明的情况下,甚至会采取渐进式、擦边球的策略,主动寻求经营改革的边缘突破。边缘突破行为发生后,来自党和政府的政治决策会根据实际效果对某些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在保证“喉舌”职能的前提下以增加媒介经济效益为评判指标,如此一来,“突破”便获得了政治和政策认同的空间。某种条件下,这种“突破”甚至具有革命性意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