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283-94.pdf_第1页
GBT15283-94.pdf_第2页
GBT15283-94.pdf_第3页
GBT15283-94.pdf_第4页
GBT15283-94.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0 . 5 , 1 和2 级交流有功电度表 G s / T 1 5 2 8 3一9 4 I E C 5 2 1 - - 1 9 8 8 代替 G B 3 9 2 4一1 9 8 3 C l a s s 0 . 5 , 1 a n d 2 a l t e r n a t i n g c u r r e n t w a t t h o u r m e t e r s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 ) 5 2 1 号出版物第二版( 1 9 8 8 年) K 0 . 5 , 1 和 2 级交流电度表 1 范围 本标准仅适用于最新制造的测量频率范围为4 5 - 6 5 H : 的交流电能的 。 . 5 , 1 , 2 级感应式电度表 ( 以下简称为仪表) 及其型式检验” 。 注: 1 ) 2 级电度表验收问题在 G B 3 9 2 5 ( I E C 5 1 4 号出版物) 中规定。 本标准也适用于仪表的组合件和附件, 包括内附电流互感器。本标准不适用于最大需量指示器( 见 I E C 2 1 1 号出版物译文) 。 本标准不适用于任一种用作遥测电能的测量装置。 本标准不适用于作测试用途的仪表或特殊型式的电度表( 例如超量表) , 多费率仪表除外。 本标准不适甩于接线端电压超过 6 0 0 V( 用于三相系统的仪表的线间电压) 的电度表。 往 携带用和室外用仪表可以有附加要求 无功电度表见G B / T 1 5 2 8 2 ( I E C 1 4 5 号出版物) 。 2 单位 本标准使用国际电工委员会使用的单位。 3 定义 F 11 定义多数取自国际电工词汇( I E V ) 第3 0 1 , 3 0 2 和3 0 3 章 I E C 5 0 号出版物( 3 0 1 , 3 0 2 , 3 0 3 ) 1 , 并 标出相应的国际电工词汇( I E C ) 条款号。 为了增强理解, 本标准中增加了某些新的定义并对部分I E V定 义给予了修改。 3 . 1 电度表w a t t - h o u r m e t e r 在一定时间内累 积有功功率的 方式来测得有功电 能的仪表( I E V 3 0 1 - 0 4 - 1 7 已 修改) 。 3 . 2 感应式仪表i n d u c t io n m e t e r 由固定线圈电流同导电可动部件( 一般是圆盘) 感应的电 流相互作用而产生转矩的仪表。 3 . 3 多费率仪表 m u l t i - r a t e m e t e r 安装有多个计度器的电能仪表, 每个计度器在相应于不同费率的规定时间中L 作( I E V 3 0 2 - 0 4 - 0 6 ) 。 3 . 4 仪表转子m e t e r r o t o r 仪表的可动部件, 固定绕组磁通和制动元件磁通作用其上并带动计度器工作。 3 . 5 仪表驱动元件 m e t e r d r i v i n g e l e m e n t 仪表的工作部件, 由它的磁通与可动部件中感应的电流作用而产生转矩。 一般由带有控制装置的电 磁铁构成。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4 一 1 2 一 0 7 批准 1 9 9 5 一 0 5 一 0 1 实施 G s / T 1 5 2 8 3 一 9 4 3 . 6 仪表制动元件 m e t e r b r a k i n g e l e m e n t 仪表部件, 由它的磁通与可动部件中感应电流作用而产生制动转矩。 由 个或几个磁铁及其调整装 置组成。 3 . 7 仪表 计度器( 计数 机构)r e g is t e r o f a m e t e r ( c o u n t i n g m e c h a n i s m ) 能确定被测量值的仪表部件( I E V 3 0 2 - 0 6 - 0 3 已修改) 。 3 . 8 仪表底座m e t e r b a s e 仪表的背部, 一般用它固定或安装基架、 接线端或接线端座和表壳。 嵌 入式 安装 仪表表 底 也可以 包括 仪表外壳的 侧 面。 3 . 8 . 1 仪表插座m e t e r s o c k e t 用于可摘挂式电度表, 带有接线端插口( 孔) 的附件, 此附件有连接线路导线终端的一些接头此附 件可以是供一只电度表用的单位置插座, 或供两只或两只以上 仪表用的多位置插座。 3 . 9 表盖m e t e r c o v e r 位于仪表前面的外壳, 由全透明材料制成, 或由设有窗口 的不透明的材料制成, 通过窗口可以看见 转子转动和读取计度器读数。 3 . 1 0 表壳m e t e r c a s e 由底座和表盖构成。 3 . 1 1 仪表基架m e t e r f r a m e 用于固定驱动部件、 转子轴承、 计度器、 通常也安装制动元件, 有时也安装调整装置。 3 . 1 2 可 触及导电 部件 a c c e s s i b l e c o n d u c t i n g p a r t 当仪表安装完供使用时, 可以用标准的试指接触到的部件。 3 . 1 3 保护接地端 p r o t e c t i v e e a r t h t e r m i n a l 为了安全目 的, 与仪表可触及导电部件连接的接线端。 3 . 1 4 接线端座t e r m i n a l b l o c k 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持件, 上面组装有仪表的所有或部分接线端。 3 . 1 5 接线端盖t e r mi n a l c o v e r 覆盖仪表接线端的盖, 一般也覆盖连接到接线端上的外部电线或电缆的终端。 3 . 1 6 电流线路c u r r e n t c i r c u i t 驱动元件的绕组和仪表内部接线, 经它流过仪表与其连接的线路电流。 注: 当仪表内附电流互感器时, 电流线路也包括互感器绕组。 3 . 1 7 电 压线路 。 o l t a g e c i r c u i t 驱动元件绕组和仪表内部接线, 其所加电压为连接仪表的线路电压。 3 . 1 8 辅助线路 a u x il ia r y c i r c u i t 用来连接外部设备、 时钟、 继电 器和脉冲计数器的装在仪表表壳内的元件( 绕组、 灯、 继电器等) 及其 辅助装置的接线。 11 9 基本电 流“ ( I b ) b a s i c c u r r e n t “ 。 ) 确定仪表有关特性的电流值口 3 . 2 0 额定最大电流“ ( I -) r a t e d m a x i m u m c u r r e n t ( l m) 仪表能满足本标准规定的准确度的最大电流值。 3 . 2 1 参I 匕 电压 r e f e r e n c e v o l t a g e 确定仪表有关特性的电压值。 注: 1 )电压和电流值均指方均根值, 另有规定除外。 3 . 2 2 参比 频率 r e f e r e n c e f r e q u e n c y 确定仪表有关特性的频率值。 c B / T 1 5 2 8 3 -9 4 3 . 2 3 基本转速b a s i c s p e e d 仪表在参比条件下通以基本电流和功率因数为1 时, 以每分钟转数表示的转子旋转的标称速度 3 . 2 4 基本转矩 b a s i c t o r q u e 仪表在参比 条件下通以基本电流和功率因数为1 时, 静止时的转子转矩标称值。 3 . 2 5 仪表常数m e t e r c o n s t a n t 表示仪表记录的电能和相应的转子转数之间关系的常数, 以转每千瓦小时( r / k W “ h ) 表示 或瓦时 数每转( Wh / r ) 表示。 3 - 2 6 参比 温度 r e f e r e n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作为参比条件规定的环境温度。 3 . 2 7 间隙c l e a r a n c e 导电部件之间最短空间距离。 3 . 2 8 爬电距离 c r e e p a g e d i s t a n c e 沿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3 . 2 9 绝缘i n s u l a t i o n 3 . 2 9 . 1 基本绝缘b a s i c i n s u l a t i o n 适用于带电部件的绝缘, 作为抗电冲击的基本防护。 注: 基本绝缘不必包括仅用于功能用途的绝缘。 3 . 2 9 . 2 附加绝缘 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i n s u l a t i o n 在基本绝缘上, 所附加的一种独立绝缘, 以 便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仍能抗电击。 3 . 2 9 . 3 双重绝缘d o u b l e i n s u l a t io n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二者组成的绝缘。 3 . 2 9 . 4 加强绝缘r e i n f o r c e d i n s u l a t i o n 为带电部件提供的与双重绝缘抗电击能力相同的单一绝缘系统。 注: “ 绝缘系统” 不意味着绝缘应是一个均匀质, 它可以由几层组成, 不能当作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单独测试 3 . 2 9 . 5 绝缘封闭II 类防护仪表 i n s u l a t i n g e n c a s e d m e t e r o f p r o t e c t i v e - c l a s s II 具有绝缘材料表壳的仪表, 对电击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 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安 全措施, 但对保护接地或依赖的安装条件不作规定。 3 . 3 0 型式t y p e 该项术语用于定义由一个制造者制造的特定仪表的设计, 它应具有如下特征: a . 同样的计量特性; b . 确定这些特性的相同一致的部件结构, 。 . 电流绕组在基本电流下有相同的安匝数, 电压绕组在参比电压下有相同的匝每伏; d . 最大电流与基本电流比值相同。 IN式可以有几个基本电流值和几个参比电压值。 制造者可以用一组或多组字母或数字, 或字母与数字的组合给仪表命名。每一 型式仅有一种命名 注: 型式由作为型式检验用的样表来代表, 其特性( 基本电流与 参比电压) 由制造者从给定的表中选择。 推导的安匝数为非整匝时, 绕组匝数与基本电流值的乘积可能不同于代表该型式样表的数值 为了得到整数 匝数, 可以允许选择靠近的上一个或下一个匝数值。 因此, 可以使电压绕组的匝每伏不同, 但不可大千该型式 样表的数值的2 0 0 0 相同型式的每只 仪表的转子其最高与最低基本转速之比不应超过1 . 5 3 . 3 1 型式检验 t y p e t e s t 按规定条件检验某型式仪表的某个特性而进行的检验。 3 . 3 1 . 1 1 % 式验证程序t y p e a p p r o v a l p r o c e d u r e 1 4 4 G B / r 1 5 2 8 3 一9 4 由制造厂选择的一 只或少量其有相同特性的同 一 型式的仪表, 根据该程序来进行一系列型式检验, 以检验各型式仪表是否满足标准中对各等级仪表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 3 . 3 1 . 2 鉴 定 程 序 q u a lif ic a t io n p r o c e d u r e 随机选择一只或少里具有相同特性的同一型式的仪表, 根据该程序来进行?I I 式检验, 以检验该仪表 型式有无严重的系统异常。正确的试验和被检仪表数量由双方协商。 注: 实际上, 当检验的三只仪表中的两只 满足本标准所述检验的有关要求时, 则认为不存在严重的系统异常 3 . 3 2 百分数误差 p e r c e n t a g e e r r o r 百分数误差按一 F 式确定: 百分数误差 = 仪表记录电能值 一真实电能值 真实电能值 X1 0 0 注 因为不可能测定真值, 可以用其有规定的不确定度值近似的数值, 此值可由制造厂与用户商定或由国家标准给 出 3 . 3 3 由 影响 量 引 起的 误 差 改 变 v a r ia t io n o f e r r o r d u e t o a n i n f l u e n c e q u a n t it y 仅 一 个影响量依次取两个规定值( 其一是参比值) 时仪表百分数误差之差. 3 . 3 4 影 响量或 影响因 数 i 工t f l u e n c e q u a n t i t y o r f a c t o r 通常为从仪表外部影响仪表性能的任一量或任一因数( I E V 3 o 1 - 0 8 - o 9 已修改) 。 3 . 3 5 畸 变因数 d i s t o r t io n f a c t o r 谐波分址( 非正弦交流量减去基波) 的方均根值与非正弦量方均根值之比。畸变因数通常以一百 分数 表示 3 . 3 6 平均温度系数m e a n t e m p e r a t u r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百分数误差改变量与产生此改变量的温度变化之比 3 . 3 7垂直王 作 位置 v e r t i c a l w o r k i n g p o s i t io n 转子轴垂直时的仪表位段。 3 . 3 8 等级指数 c l a s s i n d e x 当仪表按本标准所规定的参比条件( 包括参比值的允许偏差) 试验时, 对于。 . 1 1 , 和1 - , 之间的所 有电流值和功率因数为1 ( 在三 相仪表情( n卜 为平衡负载) 时给定允许的百分数误差限的数字 4 分类 本标准, “ 仪表按各自 等级指数分类, 即。5 , 1 和2 级。 5 机械要求 5 . 1 通用要求 应使仪表设计结构在T常条件一 F 和正常使用时避免引起任何危险, 尤其应保证: 一 防电击的人身安全; - 一 防过高II I 影响的人身安全; 一 防火焰蔓延的安全。 易受腐蚀的所有部件在正常L 作条件下应予以有效防护。任一保护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应由1:. 般操作而引起损坏, 也不应由于在空气甲暴露而受损。 仪表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并能承受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高温。 部件应可靠地紧固并确保免于松动 电气接线应防止断路, 包括在本标准规定的某过载条件 下 。 仪表结构应使由于布线、 螺钉等偶然松动引起的带电部位与可触及导电部件之间绝缘k路的危险 最小 G B / T 1 5 2 8 3 一 9 4 5 . 2 表壳 仪表应有适当的防尘表壳, 应能铅封, 只有在拆开铅封之后才能触及仪表内部部件。 不使用工具、 硬币或任何类似工具不能打开表盖 表壳的结构和安装, 应在任何非永久变形时不能防碍仪表顺利地 1 = 作 表壳的机械强度用弹簧锤试验 见G B 4 7 0 6 . 1 第2 1 . 1 条( I E C 8 1 7 出版物) 。 仪表以止常工作位置 放置, 弹簧锤以0 . 2 2 士。 . 0 5 N “ m的动能作用在表盖( 包括窗) 的外表面和接线端盖上 如果表壳和接线端没有出现可影响仪表功能的损伤, 试验结果是合格的。 0 . 5 级仪表的表壳应设计为当按制造厂说明书安装时, 仪表在所有方向偏离垂直位置不应大于 。 . 5 0 ( 见第 8 . 1 条表 1 0 注 2 ) 0 除另有规定外, 同供电一 线连接的仪表, 其供电干线在正常条件下对地电压为2 5 0 ti以上, 且表壳 为全部或局部的金属材料制造时, 应装有保护接地端。 5 . 3 窗口 如果表壳是非透明的, 应装有一个或多个窗口 供读计度器和观察转子, 窗口 应由透明板覆盖并日 _ 不 拆开封印不能够移开此板。 5 . 4 接线端、 接线端座、 保护接地端 接线端可以组装在一个或多个接线端座内, 接线端座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为了满足这 种要求, 在选择接线端座用的绝缘材料时, 应考虑适当的材料试验。 制造接线端座的材料应能通过G B 1 6 3 4 ( I S O第 7 5 号) 标准中规定的 1 3 5 C 温度试验。 形成接线端孔延长部分的绝缘材料的孔应有足够的尺寸, 以容纳导体的绝缘。 除用户另有指定外, 应使有关电压接线端能容易地从输入电流接线端处断开。 导 线与接线端的固定方式应保证充分持久地接触, 使其不产生松动的危险或引起发热。 传送接触力的螺钉和在仪表寿命期间内多次松紧的固定螺钉应拧入金属螺母中 电气连接应设计成使接触压力不经绝缘材料传送。 接线端座的间隙和爬电距离以及接线端一与 金属壳的周围部分之间的间隙和爬电距离, 对应于参比 条件下的_ l 几 作电压, 不应低于表 1 中规定的值。 表 1 间隙和爬电即离 电压 V间隙, m m爬电距离 I , - 2 5以一下 11 2 6 6 022 6 1 -2 5 0 一 3 ! 3 2 5 1 - - 4 5 03吐 4 5 1 - 6 0 046 对于电流线路, 该电压视为与相应的电压线路的电压相同。 相互靠近组装的带有不同电位的接线端, 应加以保护, 以防止偶然短路。可用绝缘层保护。 一 个电 流线路的各个接线端应视作具有相同电位。 各接线端, 导线紧固螺钉以及内部或外部导线均不应同金属接线端盖接触。 接线端盖如用金属材料制造时, 当接线端螺钉拧至相当于固定最大导线的位置时, 接线端盖和螺钉 的上面之间的距离, 不应低于表 1 所示的有关值 若有保护接地端时 应该: a . 同可触及金属部什电气连接; 1 , 6 G B / T 1 5 2 8 3一9 4 b . 如可能, 是表底座的组成部件; c . 最好位于接线端座附近; d容纳至少与十线电流线相等截面积的导线, 其下限为6 m m , f _ 限为1 6 m rz i ( 该尺寸 仅适用于 使用铜导线) : c . 用接地符号清楚地标记 、 注: 1 )见G B 6 7 3 8 ( I E C 4 1 4号出版物) 侮 一 接线端的所有部分应使其同任一其他金属部件相接触而产生腐蚀的危险最小 仪表安装后, 不用工具、 硬币或类似器具就不可能松动保护接地端 5 . 5 接线端盖 仪表接线端如组合于 一 个接线端座中, 应有单独的盖板, 此盖板应加上独立的铅封。 接线端盖应覆 盖实体接线端、 导线固定螺钉, 除另有规定外也应覆盖外部导线的适当长度及其绝缘。 兴仪表用作板面安装时, 不打开接线端盖的封印, 就不能触及 接线端子。 5 . 6 绝缘封闭II 类防护仪表 具有一个完全由绝缘材料制成坚固外壳的仪表( 包括接线端盖) , 对除铭牌螺钉、 挂攀和铆钉小零件 外的其余全部金属部件封闭。如果这些小零件从表壳的外部用标准试指是可触及的, 如G B 4 2 0 8 ( I E C 5 2 9 出版物) 中规定的, 这些小零件应通过附加绝缘与带电部件分离, 以防基本绝缘损坏或带电部分松 功 金属部件上的漆、 瓷、 普通棉纸、 金属部件仁 的氧化膜、 胶粘带和封填化物或类似不稳定材料, 作为 附加绝缘, 其绝缘性能是不够的。 对于此类仪表的接线端座和接线端盖, 加强绝缘才能满足要求 5 . 7 不燃性 接线端座. 接线端盖和表壳应有保证防火焰蔓延的安全措施 接线端座, 接线端盖和表壳不应该由于接触到过热的带电部件而点燃, 与带电部件接触的这些部件 应满足热丝试验条件 见G B 5 1 6 9 . 4 ( I E C 6 9 5 - 2 - 1 出版物) , 温度如下: 接线端座: 9 6 0 土1 5 C; 接线端盖和表壳: 6 5 。 士l o c o 热丝可与任意部位接触, 如果接线端座与 表底座是一个整体, 只 需在接线端座进行试验 5 . 8 计度器( 计数机构) 计度器可以是鼓轮式或指针式的 计度器记录的基本单位应是千瓦小时( k W h 、 或兆瓦小时( mw h ) o 在鼓轮式计度器中, 计度器记录的基本单位应标在与鼓轮组件相邻处。 鼓轮式计度器中, 仅最后一个鼓轮, 即最右端的鼓轮是可连续转动的 在指针式计度器中, 计度器记录的单位应以1 k W h / d i v 或i mW h / d i v 的型式标在F j 单位标 度盘邻近处, l 0 的倍数可以标到邻近标度盘处。 例如, 按千瓦小时计度的仪表, 董位标4应标以I k W h / d i v , 单位标度盘左边相邻的其他标度盘应标以1 0 -1 0 0 -1 0 0 0 等。 连续转动的鼓轮, 或指示最低值的标度盘, 应予以刻度并按 卜 个分度标以数字, 每个分度应细分为 十个部分或保证相同读数精度的任一其他排列。 指刀 ; 单位的小数部分的鼓轮式计度器的鼓轮或指针式汁度器的标度盘, 若是可读的, 应圈以彩色6 1 或本身着色 计度器应能从零开始记录至少1 5 0 0 h , 并在参比电压和功率因数为1 时额定最大电流 卜 记录电 能任一较高值可以经有关方面之间协商。 计度器标志应是不能擦掉的并便于读数 59 旋转方向和转子标志 G s / T 1 5 2 8 3 一 9 4 观测者从正面看仪表, 与 观测者最近的转子边缘从左向右旋转, 作为正向计度, 旋转方向应标.子 了 清 晰的箭头。 圆盘的边缘和/ 或 L 面应带有易于识别的标志, 以便千记录转数。也可以附加供I助Ad 或其他试验用 的其他标 态, 这种标志的位粉不应妨碍为光电转数计数用的可见标志的使用。 6 电气要求 6 . 1 标准的基本电流 表 2 标准的基本电流 仪表标准的基本电流. A 直接接通 5 - 1 0 1 5 2 0 3 0 4 0 5 0 经电流互感器接通 o . 2 - o . 3( ) . 6-1- 1 . 5 2 . 5 5 仪表额定最大电流应 与电流互感器的额定扩展的二次电流相同 6 . 2 标准的参比电压 表 3 标准的参比电压 仪表标准的参比电压, V例外值, V 直接接通 1 2 7- 2 2 0 - - 2 3 0 - -2 4 0 - - 3 8 0 一 4 0 0 - 4 1 5 - -4 8 01 0 0 - 1 2 0 - 2 0 0一2 7 7 -5 0 0- 6 0 0 经电压互感器接涌 5 7 . 7 - - 6 3 . 51 0 0-1 1 o - - - 1 工 5 一 工 2 0 - - 1 7 3 - - - 1 9 0 2 0 0 注: 下划横线的电压与G B 1 5 6 Q E C 3 8 号出版物) 中规定的值相同 6 . 3 功率损耗 a . 电压线路 在参比电压, 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仪表每 一 电压线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损耗不应超过表 1 所 示值 表 找 功率损耗 仪表 仪表等级 口 。 5和 1 单相3 w 和 1 2 V AZ W 和 8 V 八 三相3 w 和 1 2 V A2 W 和 I O V A b电流线路 在基木电流、 参比频率和参比温度一 , 直接接通仪表每一电流线路损耗的视在功率对于草本中流低 干3 0 A的仪表不超过表 5 所示值。 在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 经电流互感器使用的仪表, 每 、 电流线路所损耗的视在功率在其电流俏 等于相应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值时不应超过表 5 所示值。 G B / T 1 5 2 8 3 一 9 4 表 5 视在功率损耗 仪表 仪表等级 0 . 51 2 单相和三相 6 v A4 V A 2 . S V A 注: 额定二次电流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值, 互感器的特性即基于此值。 额定扩展的二次电流的标准值为额定万 次电流的1 2 0 Y o , 1 5 0 %和2 0 0 6 - 4 温升 在正常使用条件 下, 绕组和绝缘不应达到对仪表工作有不利影响的温度。 对仪表每一电流线路加上额定最大电流, 对每一电压线路( 以及通电持续时间比热时间常数还k 的 辅助电压线路) 加上1 . 2 倍参比电压, 各个部件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不超过4 0 时不超过表6 所示值 试验时间应以2 h为周期, 仪表不应放在通风处和受到阳光直接照射。 完 6 混 升 仪表部件温升, 绕组 6 0 表壳的外部表面 2 5 试验后仪表不应出现损坏并满足6 . 5 . 2 条和6 . 5 . 3 条规定的电压试验。 除表6 规定的有关绕组温升要求外, 绝缘材料应满足G B 1 1 0 2 1 ( I E C 8 5 号出版物川, 的相应要求 绕组温升按电阻法测定 见G B 3 9 5 2 . 1 ( l E C 2 8 号出版物) , 应在电流绕组与各个端钮之间的连接 点上进行测量。 对于线路电阻测量, 用于给仪表通电的电缆应约有 1 m长, 其截面积应使电流密度小于4 A / m m 2 6 - 5 介电性能 仪表连同其辅助装置( 如有时)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足够的介质质量, 要考虑到大气影响和在 正常使用条件下经受不同的电压。 因而, 仪表应能经受 6 . 5 . 2 条和 6 . 5 . 3 条规定的电压试验。 应该用完整的仪表进行试验, 仪表应带有表盖( 除另有说明外) 和接线端盖, 螺钉应拧入接线端中可 固定最粗导线的位置处。 此试验按G B 3 1 1 ( I E C 6 0 号出版物) 中规定的程序对一个 仪表仅进行一次。 在t式试验中, 介电性能试验仅对经此试验的仪表的接线端的排列有效。当接线端排列不同时, 所 有介电性能试验应重新进行。 针对此项试验, “ 地” 一词有下述意义: a . 当表壳由金属制造时, “ 地” 是安装在平直导电表面上的表壳自身。 b . 当表壳全部或仅一部分用绝缘材料制造时, “ 地” 是包围仪表并同表底上的平直导电平面连接 的导电箔。在接线端盖处, 此导电箔应接近接线端和固定导线的孔, 其距离不大于 2 。 m. 在冲击电压和交流电压试验中, 非试验线路要与基架或与指明的“ 地” 连接。 首先进行冲击电压试验, 而后进行交流电压试验。 在此试验中不应出现电弧, 放电或击穿。 试验后, 仪表百分数误差的改变不应大 于 测量的不确定度。 木条款中, “ 所有接线端” 是指电流线路、 电压线路和参比电压4 0 V以上的辅助线路的接线端的全 部组合。 6 . 5 - 1 介电质量试验的一般条件 G B / T 1 5 2 8 3 一9 4 此项试验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完成, 在试验中绝缘质量不应受灰尘或异常湿度而削弱 除另有规定 外. 绝缘试验的正常条件是: - 一 环境温度1 5 -2 5 C; 一相对a度4 5 % -7 5 % ; 大气压力 8 6 - 1 0 6 k P a ( 8 6 0 -1 0 6 0 m b a r ) , 652 冲击电压试验 冲击电压试验是确定仪表经受短时高电压而不损坏的能力。 注 s . 52 . 1 条试验目 的一方面是基本上保证匝间或层间电压绕组的绝缘质量, 另一方面是基本上保证在正常工作 中连接到电网上不同相位导线的仪表的不同线路之间的绝缘, 这些线路是可能发生过电压的 65 . 22 条是作为全面检验仪表所有线路对地绝缘状态的试验。 此绝缘状态表征在网络过电压时对人员的基本 安全因素。 用于此试验的发生器的电能应按照 G B 3 1 1 ( I E C 6 0 号出版物) 的有关要求。冲击波形是标准的 1 . 2 / 5 。 波形, 其峰值为6 k V。每次试验, 冲击电压施加1 0 次, 极性相同。 6 . 5 . 2 . 1 线路绝缘试验和线路间绝缘试验 应对每一条线路( 或线路组合) 单独进行试验, 该线路在正常使用中是与仪表的其他线路绝缘的。 不 经受冲击电压的线路接线端应接地。 正常使用中, 驱动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线路连接在一起时, 试验应对整体线路进行。电压线路的另一 端应接地, 而冲击电压应施加于电流线路端和地之间。当仪表的几个电压线路有一个公共点时, 此点应 接地, 冲击电压依次施加于连接的每一自由终端( 或同它连接的电流线路) 和地之间。 在正常使用中, 同一驱动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线路是分离的和适当的绝缘时 例如, 连接仪用互感器 的每一线路) , 应分别对每一线路进行试验。 当试验电流线路时, 其他线路接线端应接地, 冲击电压施加于电流线路接线端之一和地之间试验 电压线路时, 其他线路接线端和被试电压线路接线端之一应接地, 冲击电压应施加于电压线路的其他接 线端和地之问。 直接同干线接通或与仪表线路接同一电压互感器且其参比电压在4 0 V以上的辅助线路, 应按电压 线路规定的条件经受冲击电压试验。其他辅助线路不进行试验。 6 . 5 - 2 . 2 电路对地的绝缘试验 仪表电路的所有接线端, 包括参比电压4 0 V以上的辅助线路的接线端, 应相互连接。 参比电压低于或等于4 0 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 冲击电压应施加于所有电路和地之间。 6 . 5 . 3 交流电压试验 交流电压试验应按照表 7 进行。 试验电压应是实质上的正弦波, 频率在4 5 6 5 H z , 施加1 m i n 。电源至少能供给5 0 0 V A 在对基架试验中, 非被试验线路应同基架连接( 表 7 中A项) 。 在对地试验中, 低于或等于4 0 V的辅助线路应接地( 表 7 中C项) 。 c B / T 1 5 2 8 3 一 9 4 表 7 交流电压试验 试验电压( r . m. 5 . ) 试验电压施加点 2 k V( 适于a ) , b ) , c ) , d ) ) 项试验 和 5 0 0 v 适十 e ) 项试验) A .表盖和接线端盖被移开, 在下述两点上进行试验: 一点是基架, 和下述另一点之间; a ) 在正常工作中同其他线路分离开的井适当绝缘的每一电流线路, b ) 在正常工作中同其他线路分离并适当绝缘的每电压线路或有公共点的电压 线路组; ” 。 ) 每一辅助线路或有公共点的线路组, 且其参比电压在4 0 V以F 的; d )在正常工作中相互连接但同其他线路分离并适当绝缘的驱动元件其电流电压 绕组的每一组; 2 ) e ) 参比电压等于或低于 4 0 V的每一辅助线路 6 0 0 V或在参比条件下, 电压绕 组所加电压( 若高于3 0 0 V ) 的两 倍( 取高值) B 接线端盖被移开, 但金属制表盖在原位置, 电压施加于每一驱动元件的电流线 路和电压线路之间, 此线路通常是相互连接的, 为了试验, 此线路应暂时断开3 , 2 k V C .盖上表壳, 表盖和接线端盖在原位置进行试验, 所有的电流和电压线路以及参 比电压 4 0 V以上的辅助线路相互连接为一点, 另一点是地 4k V( 适于a ) 项试验) 2 k V( 适于 b ) 项试验) 4 0 V( 适于 d ) 项试验) D . 对绝缘封闭, 类防护仪表增加的试验。 a ) 所有的电流和电压线路以及参比电压4 0 V以上的辅助线路相互连接为一点, 另 点是 地; b ) 基架和地之间; c ) 直观检验应遵守5 . 6 条的条件; d ) 一点是连接在一起的表壳内部所有导电部件, 另一点是表壳外部用试指可触及 的所有导电部件连接在一起引 注: ll 电流和电压绕组之间的连接被简单的断开, 其绝缘一般不能充分确保可抗2 k V试验电压 a ) 项和b ) 项试验, 适用子经仪用互感器工作的仪表, 也适用于有单独电流和电压绕组的某种特殊仪表 2 ) 经受a ) 项和b ) 项试验的线路不经受d ) 项试验。 当三相仪表的电压线路在正常工作中有公共点时. 此公共点 应保留供试验用, 在此情况下, 驱动元件的所有线路进行单独的试验。 3 ) 严格地说这不是介电强度试验, 而是检验在接线装置开路时绝缘距离是否足够的一个方法 4 )如果对。 ) 项试验无疑问, 不必做 D部分的d ) 项试验。 了 仪表标志 7 . 1 铭牌 每只仪表应具有下列信息: a .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和制造厂地址( 如要求时) ; b . 型式名称( 见 3 . 3 0 条) 和认可标态的位置( 在需要时) ; c适于仪表的相数和线数( 例如, 单相二线, 三相三线, 三相四线) , 此标志可以由附录 A所示的 图形符号代替; d . 系列号和制造年份。如系列号标在固定于表盖 卜 的标牌上, 则此号也应标志在表底和it架上; c B / T 1 5 2 8 3 一9 4 参比电压, 按下列形式之一标志: 元件数( 如多于一个时) , 和仪表电压线路的接线端上的电压; 系统的标称电压或用于同仪表连接的仪用互感器 二 次电压。 标志例子见表 8 0 表 8 电压标志 仪表电压线路接线端上的电压标称系统电压 单相二线 1 2 7 V 单相三线 1 2 7 V ( 1 2 7 V对中间线) 三相三线二元件 ( 相ia l 电压2 2 O V ) 三相四线三元件 ( 2 2 0 V相对中性线) 1 2 7 V 2 5 4 V 2又2 2 0 V 3 X 2 2 0 ( 3 3 0 ) V 1 2 7 V 2 5 4 V 3 几 M反向连# F ) C I Ij 定误差。 两个误差之间的差的 一 半即是误差改变值。 因为外磁场相位未知, 酥试验应在。I I和功率因数为 I 以 及。 . 2 I , 功率因数为0 . 5 的条件卜 进行凸 6 . 对于三相仪表. 对。1 I 。 和功率因数为 I 进行_次测量, 在每一次测觉之后电流线路和电压线路接线要改夸 8 . 2 1 2 0, 整个相序不改变。这样测定的每 一 误差和其平均值之问的最大差即是误差改变值 误差限 仪表在第 8 . 1 条规定的参比条件 卜 , 其百分数误差不应超过表 1 1 和表 1 2 规定的有关准确度等级 的极限。 表 n百分数误差限( 单相仪表和带有平衡负载的 二 汁: 仪表夕 电流值功率因数一 一 各等级仪表的百分数l F 差限 1一一 。 . 51 0 . 0 5 I ,1+ 1 . 0丈 1 . 5+ 2 5 0 . i l e l I士0 5上1 . ( ) 于2 . 0 0 . 1 1 , 。 . 5 ( 滞后) 0 . 8 ( 超前) !一一 - - 士1 . 3 士1 3舰 .: 士之 5 0 . 2 1 n -I- 0 . 5滞后) 。8 ( 超前) 士0 . 8 士0 . 8士 :.: 1 2 0 用户特殊需要时 0 . 2 l b -l i 0 . 2 5 ( 滞后) 0 . 5 ( 超前) + 2 . 5 士 I . 5丁 :,一 表 1 2 f 1 分数误差限 ( 带有单相负载的三相仪表但电压线路加以对称三 相电压) 电流值 有关元件的 功率因数 各等级仅表的百分数误差限 厅丁于 l 勺 匕 芯 00 . 2 1 , -I 6 1士 15士2 , U 0 . 5 1 h。 . 5 ( 滞后) 士 1 。 5 l 土 2 . 。 二艺 . 日 土 3 , 0 几0 . 5 ( 滞后) I , -I . 。 二 1 土 4 . 0 仪表在基本电流和功率因数为1 带单相负载时的百 分数误差与在基本电流和功率因数为土 带三 和 平衡负载时的百 分数误差之差, 对于。 . 5 , 1 和2 级仪表分别不应超过1 %, 1 . 5 %和2 . 5 ! , 注: 当按表1 2 试验时, 试验电流应依次加人每一 元件 8 . 3 仪表常数试验 应检验仪表转子转数与计度器的指示值的比率, 其比率应是准确的 8 . q 试验结果的说明 1 三 4 G B / T 1 5 2 8 3一9 4 由j 二 测量的不确定度和其他参数可能影响到侧量, 某些试验结果可能落在表 n和表 找所小极限 的外边。 然而, 如平行移动一次零线, 移动量极限不大于表1 3 规定的极限, 所有试验结果落入表 11和表 jZ 所示极限内时. 则仪表被认为合格。 表 1 3 试验结果的说明 仪表等级 。 :一土一丁 - - 一 几 - - 一 0 . 5: 允许零线移动% 0 . 3 . 5 1 礼 ) 一 8 . 5 影啊量的影响 在测定每一影响量的影响时, 其他影响量的值和条件, 应按第 8 . 1 条规定。 为确定上述参比条件和评价其对各种试验结果的影响所考虑的影响量如下: 环境 温度; 工作位置; _ 一电 压 频率; _一 波 形 来自外部的磁感应 8 . 5 门环境温度的影响 对于给定温度的平均温度系数的测定, 应在温度范围为20C 即高于该温度 1 o C 和低 1( J C 温度范 围内完成, 但是不应使温度低于。 和高于40C 。 在所有情况下, 平均温度系数至少应对参比温度进行测定, 应不超过表 14规定的极限 表 14温度系数 各等级仪表的平均温度系数, %2 毛 电流值功率因数 0 . 11 、 一1 。 、 xn.1 ( 、 0 . Z l h 1 。 ,0 . 5 ( 滞后)0. 0 50 . 0 70.16 8 . 5 . 2 其他影响量 表 1 5 影响量 帆-15明一08叭0*7 影响量相对于参 比条 件的改变量 电流值( 平衡负 载, 另有说明除 夕 卜 ) 各等级仅表百 分数误差改变极限 功率因数 倾斜悬挂 3 0 . 0 5 入 1 卜 和 1 , q 3 . 0 厂一 一 申 压士10% 0 . I l h 0 . 5 1 二, 0 . 5 么0 . 5(滞后) 一 土_ G R / T 1 5 2 8 3 一 9 4 续 表 1 5 YO响量相对于参比条 件的改变量 电流值( 平衡负 载, 另有说明除 夕 F ) 各等级仪表百分数误派改变汲限 功率因数 七 ) 5 频率 士5 %. l ThS I , 0. 7 : .: . ,R 0 . 5 了 m 。0 . 5 ( X 后) 心门一一官 来 自外部的磁感强度 0 . S m T I , 电流波形中只次谐波 1 0 %2 川脚一曰一扒 逆相序 0 . 5 1 , -l 、二 0 . 5 1 , ( 单相负 载 ) 附件磁场3 , 0 . 0 5 1 , 单费率或多费率计度 器的机械载引 0 . 0 5 几 0 . 5 1 . 5 艺 0 0 . 3 0 . 8 注: ll与加于仪表的电压同频率的电 流产生的。5 m T的外磁场磁感强度, 在相位和方向最不利的条件下, 不应引 起仪表百分数误差改变超过表1 5 所示值 此磁感强度值可通过将仪表放置圆形线圈中心处获得, 该线圈平均直径1 m, 矩形截面, 相对十f 径有较小 的径向 厚度, 线圈为4 0 0 安匝 2 )电压畸变因数应小于1 % 在同基波比较, 电流三次谐波在最不利的相位移条件下测量百分数误差改变址 3 ) 指封装在表壳内的间歇通电的附件, 例如多费率计度器的电磁铁 最好标出辅助装置的连接方法 若连接是用 插件或插座的方式. 则这些连接应是不可逆的 但是, 在无上述标志或无不可逆连接情况, 若仪表是在最不利条件的连接下进行试验时. i差改变也不 应超 过表 1 5 指示值。 4 ) 在校准仪表时, 此影响已被补偿。 8 . 6 短时过电流 试验线路应是实际上非感性的。 在接线端上保持电 压, 在施加短时过电流之后, 仪表应能回到电压线路通电时的初始温度( 约1 h ) 8 . 6 门直接接通仪表 仪表应能加载冲击电流, , 其峰值等于5 0 倍额定最大电流( 或7 O O O A, 取低值) . 井保持2 5 倍最大 额定电流( 或 3 5 0 0 A, 取低值) 1 m s o 注; 1 ) 可用电容器放电或硅可控整流器电源获得脉冲电流 经此试验后, 误差改变不应超过表1 6 所示值。 B - 6 . 2 经电流互感器接通的仪表 仪表应能加载 0 . 5 、 , 电流等于 2 。 倍额定最大电流。 经此试验后, 误差改变不应超过表 1 6 所示值。 G B / T 1 5 2 8 3 一9 4 表 1 6 短时过电流引起的改变 仪表用 于电流值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的百分数误差极限 粤 一 一 一 下 0 . 5 1 直接接通1 111 . 5 经电流互感器接通 I d10 . 30 . 51 . 0 8了 自热影响 电流线路无电流, 电压线路按参比电压分别通电至少4 h ( 0 . 5 级) , 2 h ( 1 级) 和1 h ( 2 级) 后, 将额 定最大电流加于电流线路, 施加电流后, 在功率因数为1 时L 刻测量仪表误差. 然后以足够短的时间间 隔画出正确的以时间为函数的误差变化曲线。 此项试验应进行至少1 h , 无论如何, 应进行直到在2 0 m i n 内误差变化不超过 。 . 2 %为止。 在功率因数等于 。 . 5 ( 滞后) 时进行同样的试验。 按规定测量的误差改变不应超过表 1 7 规定值。 表 1 7 自 热影响引起的改变 电流值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以百分数误差表示的改变量极限 0 . 512 1 m 10 . 5 0 . 71 . 0 0 . 5 ( 滞后) 0 . 71 . 0 1 . 5 9 起动和潜动 本试验条件和影响量值按 8 . 1 条规定, 除下述规定外。 9 门起动 在表 1 8 所示电流值下, 仪表转子应起动和连续旋转。 表 1 8 起动电流 各等级仪表基本电流的百分数 功率川数 0 . 512 无1 1 - 逆器单费率仪表 0 . 30 . 4O 51 所有其他仪表 0 . 40 . 4(. 51 检查转子, 应使转子至少完整的旋转一转。 带有鼓轮式计度器的仪表, 应在不超过两个鼓轮转动时进行试验。 9 . 2 潜动 电流线路无电流, 仪表转子在参比电压的s o % 和 1 1 0 %之间的任一电压值时不应旋转完整的 一 转 对于鼓轮式计度器, 此条件仅适于一个鼓轮转动。 1 0 调整 一般情况, 应提供有适当的调整装置。经用户和制造厂协议, 制造厂可生产无进 一 步调整装i i 的仪 装有调整装I 的仪表, 以及按本标准已调整完好的仪表, 至少应能按表1 9 所示范$ 1 进行进 一 步的 G B / T 1 5 2 8 3 一 9 4 调整。 试验应按第 8 . 1 条规定的条件进行 表 1 9 调整的最低范围 调整电流值功率因数 各等级仪表用百分数表示的转子转速调整的最低范围 0 . 5l3 制动元件0 . 5 1 二 , 1士2士 2士 4 轻载 0 . 0 5 1 。士2士 2 二 丰 士工 感性负载 0 . 5 1 0 . 5 1 、, 。 . 双滞后) 0 . 5 ( 滞后) 1t 1 注: 对干二相仪表, 应对每一驱动元件进行感性负 载调整范围的检验, 并在每一元件电流线路中的电流为。 . 5 八, 并 滞后于该元件的接线端电压6 o . 的条件下 测定, 所有驱动元件的所有电压线路带兰相对称电压. 其方 均根值等 干参比电压, 相序按接线图所示。 ) 5 吕 G B / T 1 5 2 8 3 一 9 4 附录A 电度表图形符号 ( 补充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