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docx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docx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docx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docx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答案:(6分)(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答案:(6分)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3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3分,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六、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排闼(t):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200字(6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内容4分,手法2分)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十一、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注解】、外弟:表弟。、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答案:(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2)全诗采用白描手法;(3)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表述上可有差异,但必须紧扣以上三点)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从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2分)答案:(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侧(2分)(2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十三、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6分)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2分)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2分)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答案: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分)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分,景分,作用分)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分,含义与作用各分)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十五、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十六、阅读下面唐诗,完成。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答案要点:(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答案: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学亲。注:分:情分。蔡家亲:即表亲。卢纶与司空曙是表兄弟。(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前四句:悲或悲伤;后四句:喜或欣慰。十九、阅读下列唐诗,完成()()题。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关山:系乐曲(关山月)。梅花:系乐曲(梅花落)?(1)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二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示例: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二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陇西行唐朝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请写下你自己的赏析。(不超过100字)答案示例: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后两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根据要求写一段评析性的文字,150字左右。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二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a。(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二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1)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并与下文的雪字前后呼应。(2)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答:早春。根据尾句中“经冬”一词可推断(3)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二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古诗,作答: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示例:(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二十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丹阳送韦参军王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答案要点: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二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答: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答: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二十八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南乡子苏轼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梅花词和杨元素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梅”字,但通篇透露着梅花报春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二十九阅读下面宋词,回答: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潭洲(今湖南长沙)改官离开湖南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答:“满载”两句以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忽起时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三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答:“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三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沙上鹭张文姬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等高风便,非无云汉心。这是一首妻子劝勉丈夫的诗。其诗意一说是焦急期冀,一说是高旷昂扬。你同意那一种?为什么?参考答案:焦急期冀:沙头鹭并不是直上云霄的鸟,又无好风;但有抱负,如有时机,就会展翅高飞。高旷昂扬:虽为沙头鹭,但有云汉之心,积极进取,抓住时机,定能一展抱负。三十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答案要点: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分)答案要点: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三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答: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三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2分)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木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答: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乡思。三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自己比做接舆,又将裴迪比做五柳,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三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三十八、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苦,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本诗用拟人的手法寄寓了怎样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答: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决心干一番大事业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放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四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红叶唐韩氏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宫唐元稹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不完全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无可奈何,怀旧度日以了残生的情绪。四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著名的琴。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侧面重点描写听者的惑受。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示例:诗人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诗人在结尾以“碧山暮”、“秋云暗”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四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水急流”是写景,与诗中的判别情景也密切相关,响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听“人已远”(2)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3)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答: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四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答: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四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玉露:白露。他日泪:往年之泪。暮砧:黄昏时分的捣衣声。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答案示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从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郁郁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异无常和臬兀不安的前途。【对景物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能回答诗人的情感】四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西楼子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四十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1)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共3分)答案: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哪种含蓄的表现手法?答案:思想感情: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表现手法:象征。四十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仅写“思乡或思念亲人之情”不得分)(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4分)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四十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咏柳(曾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答案:喜悦、赞赏;贬斥、嘲讽。(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答案: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给1分,“后者用了拟人”给1分。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之妙不给分)四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谁在“计程”?答: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谁“今日到梁州”?答:元九(或:元稹、故人)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答: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五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李凝是一个隐士)(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以动衬静(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答案: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五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答:“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五十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答:“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答案:“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五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答:“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五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五十五、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五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五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答: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