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沟通_听老板的就错了_第1页
激励与沟通_听老板的就错了_第2页
激励与沟通_听老板的就错了_第3页
激励与沟通_听老板的就错了_第4页
激励与沟通_听老板的就错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如果你一直空想的话,无论看多少正能量语录,也赶不走满满的负能量!你还是原地踏步的你,一直在看别人进步。听老板的就错了序 1、厉以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推荐篇 3、施振荣:突破瓶颈,才能创造出价值 4、高希均:一个“格局决定结局”的范例 5、企业如果只是一个人说了算,早晚会垮台 6、自序:再大胆一次第一部 危机就是转机 人生1 有危机才有表现机会 人生2 不按牌理出牌 人生3 精算风险 谋略闯关 人生4 善用新官三把火 第二部 从人本出发 人生1 学会糊涂 人生2 对员工忠诚 理念1 法、儒、道家的管理哲学 理念2 世界不是一条生产线 理念4 授权相对论 理念5 自我管理最省成本第三部 世界因你而不同 人生1 不一样才能当第一 人生2 不怕犯错才能创新 人生3 24小时服务不打烊 奇招1 中层主管是创意杀手 奇招2 计划跟不上变化 奇招3 最高招的服务:认错! 奇招4 客户说不买反而是机会第四部 E时代交战守则 人生1 不做跟昨天一样的事 人生2 态度决定高度 人生3 小不忍则乱大谋 守则1 成功者的四项特质 守则2 乐观是唯一的方法 守则3 永远说YES,BUT 守则4 不要比老外还老外 守则5 能影响人才是大成就1、厉以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朝对辽、金作战,讲究布阵,而阵图往往是事先拟好的,有些还直接出自中枢,将帅必须按阵布防,不得违背。至于阵图是不是适合疆场的地理人文状况,那就不知道了。这样一种作战方式,怎能不打败仗?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他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地理人文因村因乡因景而异,不从实际发出,不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必然处处被动,时时受制于敌。岳飞正由于突破了按阵图布防和出击的常规,才能屡建战功。我想,这对于商场上的竞争,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样是适用的。不久前,仔细读了著名企业家、ING安泰人寿总裁潘*!昌先生口述的听老板的就错了书稿我加深了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句至理名言的领会。潘燊昌先生提出了他自己的三C哲学。三C就是把Change(变动)视为challenge(挑战),反而有Chance(机会)开创出新的局面。这实际上就是化为主动的道理。古往今来,无论是战场上还是商场上,无论是政府的治理还是公司的经营,凡是能从容应对危局,把劣势变为优势的,都离不开“变动挑战机会”的转化,这也是潘先生所说的“危机就是转机”。他在书里列举了不少例证,读来引人入胜,对于EMBA、MBA、大学和专科学生,以及一切从事公司经营管理的人都很有启示。早在1970年,美国一位企业家伊利戈尔德斯顿在读到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K.Gabraith)的新著后,就在美国经济评论(1970年5月)上撰文对加尔布雷思进行挖苦。他说,你们这些经济学家好比是鱼类学专家,总是粘在珊瑚礁上,从水面上往下看鱼群的游动,品评一番,而我们这些企业家好比是鱼,我们在水里看到周围鱼群的游动,看他们是怎样谋求生存的,从水里看鱼群游动和从水面上看鱼群的游动完全不一样。这段嘲讽很有意思。潘先生是企业家,他对商场情况的了解,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心得体会,正同鱼在水里观察四周一样,有自己独到之处,的确要胜过经济学家许多。何况,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奥秘和制胜之道,更不是讲坛上的经济学教授所能了解的。潘先生是全香港第一位通过英国精算师资考试的香港居民,精算是他的本行。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学会糊涂”,“成天与数字交往,只要算得精就可以了。但在与业务员的相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作为精算师,要算得精确:作为企业家,又要学会胡涂。这难道不正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体现吗?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中间,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这一点?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有关法家、儒家、道家的管理哲学的阐发。他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我在所著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曾这样写道:“法治的出发点是人性恶;由于法治从性恶出发,所以强调的是告诫,是处罚,非如此不足以使社会安定、有序,所以要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由于法治从性善出发,所以强调的是道德感染与教化,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而不仅可以使社会安定、有序,而且可以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第251252页)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治,二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大到社会的治理,小到公司的治理,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潘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对儒家的管理哲学和法家的管理哲学在公司内部的运用,讲得十分透彻:一方面有赏有罚,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采用“人性化”的管理,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发挥团队精神。不能否认,这些正表明在公司内部德治与法治兼用的必要性。至于道家的管理哲学,我和潘先生各自从不同角度来领会和阐发。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设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哲学课程中,是这样讲授的:“道家管理哲学的要点,是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的事情。凡事都要站的高些,看得远些,待人要宽厚,缓流总比急流宽,这样,处理大事时就总会留有余地。” 潘先生在书中则写道:“世事变化无常,很多事情成功与否要看时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决策者只能尽力而为,制胜关键在于能否在于让公司的优势和环境的大趋势巧妙配合。有时要比流行领先一步,有时要和市场逆势而为,好像黑里有白,白里有黑,可能今年亏损,明年就翻身。”他还说:“了解到公司赚钱时不必太快乐,反之也不用太悲伤,有时候反而能看得更清楚。”从这里可能清楚地看到,他把道家的管理哲学运用到公司的经营管理时,结合自己的经营理念,谈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有助于使读者通过本书而进一步了解他和他所领导的公司取得成就不是偶然的。尤其需要介绍给读者的,是潘先生的下面这两段话。他说:“落到管理的现实面时,法、儒、道三家精神强一些。但总括来说,越是基层的管理,法家方法的比例越重;层级越往上,道家的比例就越重,而我最向往的,则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两段话十分精辟,无疑是潘先生长期在公司工作体会的总结,希望每一位阅读本书的人不要对这两段话一瞥而过。当读者读到这两段话的时候,不妨阖上书本,先静思一番,再往下读。道家的“无为而治”,究竟意味着什么?用潘先生的话说,就是寓“管理于无形之中”。这也许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吧!我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有幸请到潘先生来光华管理学院演讲。他在光华管理学院讲坛上发表演说时,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用词,深刻地内容,使学生们受益颇多,掌声不绝。我在会议结束时说,欢迎潘先生以后常来。可惜因他事务繁忙,不能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常到光华管理学院和同学见面。现在,这本代表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听老板的就错了一书在大陆出版了,我会对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们说,快去认真读一读这本书,从这里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学到方法,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有助于建立新的概念,对21世纪的企业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 2、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推荐篇潘燊昌先生是我执教香港大学时的学生。燊昌为人积极、主动、勇于接受挑战。毕业后他加入了公务员行列,但不久,又毅然从安稳的职位退下来,投身充满挑战性的保险行业。他的决定充分展现了他的胆识,及富有冒险、进取的精神。这些年来,看见燊昌在保险业中面对种种困难及危机时积极及正面的态度,我实在为这位出色的学生骄傲。在他的著作听老板的就错了中,他与读者分享了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经验,亦描述了个人的心路历程。燊昌在书中提及工作方面的实战经验,肯定可以帮助时下年轻人,特别是没有社会经验的一群,掌握及重整工作应有的态度。在激烈的职场上如何突出自我并争取表现的机会,以及训练创新的思维方法,都是现今年轻上班一族步向成功的要诀。燊昌凭他在保险业的丰富经验,与读者分享他怎样凭着“不一样才能当第一”、“不做跟昨天一样的事”的信念来争取骄人的成就。在职的年轻人虽然已离开校园,仍须透过终身学习来帮助自己提升竞争力。许多在工作上应持有的心态及技巧,是要透过学习加上实践,才能领会个中要诀的。只要以终身学习为目标,透过观察并汲取前人的经验,必定能于工作上有所裨益,步向成功。我诚意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年轻人,并期望读者在书中获得事业成功的良方。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 3、施振荣:突破瓶颈,才能创造出价值ING安泰公司在保险界素负盛名,我三年前就曾邀请安泰总裁潘燊昌先生来宏基,向公司经营团队传授服务业的观念和心得。半年前又安排公司同仁赴安泰参观,并派各级主管多次观摩其电话服务中心。日前潘先生计划发表新书,请我替他写序,我欣然同意,也因此对他的经营理念有进一步的了解。潘总裁强调“有危机,才有表现机会”和“不怕犯错,才能创新”的企业文化,与我一再勉励同仁“挑战困难、突破瓶颈、创造价值”的座右铭,有着相同的精神和意义。我总认为,无论个人或企业,只要能够突破瓶颈,就可达到最高效益,因为许多资源都在瓶颈处因为不敢尝试,而被浪费或耗损掉。要突破瓶颈,必先挑战困难,而挑战困难时,不免遭遇失败,一个人是否有面对现实、屡败屡战的勇气和毅力,就变得非常关键。我常形容一个人如果成功了,他就会更有信心,处在一个“良性循环”里;但若是失败,就要记取教训勿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负面循环”里跳脱出来。因此除了从失败中学习、不断充实之外,也不得不讲求策略;在遭遇困难时,或者暂缓、或者绕道而行,最终的目的都是突破,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终究会水到渠成。宏基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地印证这样的挑战哲学,在组织上不断地创新再造。书中提到潘总裁为了鼓励创意,刻意营造一种“领导者包容犯错”的企业文化,和我多年来在宏基内部喊出“帮员工犯错付学费”是同样的用心良苦。他采行“走动式”管理激发基层创意,并用“轮调方式”逼着高层主管再学习和创新。而我一向鼓励“公司内部能有不同的声音是件好事”,宏基内部开会时,可以说是“没大没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是无的乱放矢、为反对而反对,提出的建议必须是双赢或多赢的建设性意见。为了鼓励研发人员有创新,我鼓励他们不只在实验室里研发,还要走出实验室,将创新的精神融入到生活里。好像我们办公桌上的茶杯,每天都是放在左手边,哪一天换到右手边,说不定会带来新的心情或是新思维。从年轻时起,我的想法总是和别人不太一样,中学时大家想考医科,我就不以为然;大学时同学都想出国,我也不认同,一直是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日后宏基自创品牌、强调人性本善、摆脱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都与时下许多企业的做法“与众不同”,这点我倒是非常认同潘总裁所说的“不一样才能拿第一”。在我的经验当中,许多事情往往在正向思考中陷入困局,运用“反向思考”,反而可以出现很多活路,有助于突破人生与事业经营的盲点。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 4、高希均:一个“格局决定结局”的范例最近我常指出“台湾有三个”:一个是陷入困境、正在力争上游的“公家”台湾(Public Sector);一个是内外受逼、无商不“艰”的“企业”台湾(Corporate Sector);一个是无处不在、活力旺盛的“义工”台湾(Non-profit Sector)。在无商不艰、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台湾就必须要靠各种产业的企业领袖不断地冒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为自己树立声誉、为企业赚取利润、为经济注入冲力。传统产业中的王永庆、高清愿、刘金标,高科技产业中的张忠谋、曹兴诚、林百里,正是这些典范。可惜,在先进国家中占领导地位的服务业,在台湾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刻在保险业中终于冒出了一个受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ING安泰人寿总裁潘燊昌。这位以提倡3C变动、挑战、机会(Change、Challenge、Chance)出名的保险奇才,目前正卯足全力,要“复制台湾经验到大陆”,再为他的公司,在中国开辟另一片辽阔的天地。(二)潘总裁与其他企业领袖最大的不同,就是敢“与众不同”。“Do something different”这个理念,也正是两位管理大师杜拉克与韩第近年来所强调的。韩第在大象与跳蚤(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一书中指出:“我给企业人的忠告是:不是去做得更好,而是做得与众不同。”他的“与众不同”当然不是孤注一掷,也不是为标新立异而立异,而是经过自己精算与评估之后的新思维与新策略。敢做“与众不同”的决定,既具风险、也具高回收。他是要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划清界线。最重要的是他勇敢地放弃了稳健的“me too”策略、“老二哲学、以有“传统智能”(Conventional wisdom)。作为一个企业领袖,“敢”与“不敢”之间,常常决定了“卓越”或者“平庸”。化危机为转机就是“卓越”,把转机陷入危机就是“平庸”。潘燊昌说:“我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因为我很懒惰。因为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就没有与人一较高下的压力,更可以发挥自己。”这是他的自我调侃。事实上,他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不是因为他懒惰,而是因为他有远见。(三)在讨论“中国结”时,我终是盼望两岸能够追求双赢,并且多年来一再提出“格局决定结局”的宏观愿景。这本书使我意外地发现潘*摹案矣胫诓煌保褪撬涤辛苏庋蟾窬值乃嘉艘滴窨焖俪沙暮媒峋帧庖彩歉杖赖闹熘傧樵谒杜史濉芬皇橹谐拇档摹疤染龆叨取钡男拍睢?/p 全书分四大部分,分别讨论到作者的管理思维与实际运作,又分别以“人生”、“理念”、“脑筋急转弯”与“大哉问总裁”来细述所蕴含的管理经验与智能;并且特别请CoCo穿插了十一幅生动的漫画,提高了幽默感与吸引力。我们远见杂志副总编辑刁明芳为潘总裁整理的这本书,做了很贴近的记录,全书架构清晰,例证生动。一书在手,就想一口气读完。在当前台湾景气低迷的时刻,读者应当可以从潘总裁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他冒险与创意的实战经验中,得到知难而进的鼓舞。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荣誉教授高希均 5、企业如果只是一个人说了算,早晚会垮台刚从战火硝烟的战场上下来的人,都想把战争的残酷、失败的痛楚和胜利的喜悦告诉别人。近年闲下来了,我一直想写一本书,想把“小护士”化妆品公司这十几年的拼搏历程、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经验告诉别人。前不久,一位朋友把一本书放在我案头,一看听老板的就错了我当时就惊呆了,这书名就是我经常对我同事说的话。翻开里面的内容,哎呀,亲切,太亲切了,我一口气读完,太痛快了。亲切的是潘燊昌先生书中的经验就是我这十几年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们共同的感悟如果量化的话,大概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痛快的是终于有人把我想说的全说出来了,尽管我落后了,尽管这些经验不是出自我的笔下,但是我欣慰、我兴奋,在此之余不免心头有些酸溜溜的。“听老板的就错了”,我在各种会议上(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人力资源、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年度经营计划等等会议)也是这样讲的:“在座的各位每人是一票,我也是一票,大家千万别光听我的,如果光听我的就错了,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一个人说了算,早晚会垮台”。在岗位目标、企业阶段目标和企业年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也经常讲:“我只管结果,不管过程,至于如何实现目标,你们别听我的,我只认定结果。”我这样讲的目的,是希望能发掘员工的智慧,群策群力、群威群胆。“没有落伍行业、只有落伍想法。”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小护士”化妆品公司成立时,当时全国有二千多家化妆品企业,有些好心的朋友劝我,这样的行业不能进,竞争太激烈了。到现在全国发展到六千多家化妆品企业,但是小护士化妆品在这十几年的竞争中,名列全国护肤品前2名,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组织架构设立创新等等。当行业内有些人担心国内外大品牌化妆品进入中国后会对国内品牌产生强大的冲击时,我们自信只要企业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就一定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有很多国内品牌化妆品在和国外品牌的竞争中不但没有退却,反而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和战略地位。潘先生讲:“我对员工的忠诚要大过于员工对我的忠诚。”这句话我感受太深了。冷静地想一想,企业的成功就是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协作的成功。在小护士公司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有些员工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也会再给他们机会,而不是简单地放弃,甚至有些中高层管理人员给公司造成了上百万、上千万的损失,我至今也没有辞退他们,而他们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交了学费(虽然学费高了点儿),至今在公司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时有些人不理解,都说我心慈手软,没有原则,老好人,可我不这样想。我认为人犯错误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的,一种是有意的。无意者,在错误中找出失败的原因接受教训,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他们会在未来将事情做得更好。有意者,犯错误后感受到的是处罚和辞退,他们会在宽容中受感动,而悔过自新,以良好的心态和同事协同完成目标。我写序的目的是为了多一个人用不同行业的成功案例来说明听老板的就错了一书的观点和经验是宝贵的,是值得借鉴的,他决不是一本传统的理论教科书,也决非是没有参加过战争的人所论述的战争战略制定和战术实施的空头理论,而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战火的洗礼中所感悟的战争规律。作为一名读者,作为一名和潘燊昌先生有共鸣的读者,我感谢潘先生能把他几十年的心血结晶无私地奉献给大家,“为的是让一些在当前身处剧变时代的年轻人,在他们成为未来企业中坚或领袖的过程中,能减少一些迟疑,增添一些自信”。是啊,多少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多少伟人,从默默无闻到名声显赫,无不是借鉴着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而,多少成功韬略都源于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共勉吧!丽斯达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达 6、自序:再大胆一次两年多前,我出了第一本自传胆大包天,没想到,书卖得不错之外,还得到当年金鼎奖的青睐。太太、孩子和我都开心极了。“赶快出第二本吧!你这么受欢迎。”有段日子,许多朋友一见到面,就催我催个不停。刚好,出书后这两年,是我人生中工作变化最大的两年。我服务的公司被并购,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好玩”的事,让我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珍贵的学习经验,也丰富了我另一段的心路成长历程。在友人不断鼓励下,我决定再大胆一次,出一本充满个人色彩的独白。出这本书的动机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透过我个人的亲身经历,给眼前身处剧烈变动时代的年轻人一些“不安分”的建议。在他们成为未来企业中坚或领袖的过程中,能减少一些迟疑,增添一些自信。必要的时候,敢去做“与众不同”的决定。我首先要感谢为数超过十万的胆大包天读者,是他们给了我继续出书的最大信心。我也要感谢施振荣、厉以宁和李志达、高希均这几位朋友,乐意为我写序。他们不仅为本书生色添辉,也为读者做了高水平品评。口述过程中,负责文字整理的刁明芳小姐经常为我的广东国语所苦,一并在此致谢。最后,未能免俗,我要特别感谢家人这些年来对我的无尽支持。一如书中所述,我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工作,常常疏忽了近在身边的他们。希望本书多少可以弥补我在家,却话不多的遗憾。 人生1 有危机才有表现机会未来要发生的事,不是你能掌控,担心也没有用;若是你能掌控,又何必担心呢?六月天的荷兰,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我的心情也像百花绽开。这天来自全球ING集团两百多个国家的总裁和总经理们,在阿姆斯特丹近郊的一个度假胜地共聚一堂,票选出年度业绩表现最佳的国家、地区和经理人。台湾ING安泰是当天会场内,风头最健的地区,因为我们才完成并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业绩表现出奇得好,在这次企业大奖中取得头筹;我的接班人石宝忠也获得全球最佳领袖奖,台湾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地区。ING集团最高领导人、总裁EwaldKist在大会的整场演说中,前后三次提到我的名字,大为肯定与赞赏,坐在一群蓝眼金发的同侪席间,我真是觉得无比光彩,一股荣誉感油然而起。我感觉耳根烫烫的,猜想自己可能脸都红了,只是旁人很难窥视到我内心澎湃的情绪。职场生涯最大挫折两年前,同样的六月天,我飞了大半个地球,赶到康乃狄克美国安泰人寿总部,当场晴天霹雳地得知,总公司最终还是决定将我们国际寿险部“卖”给ING集团。这是我职场生涯中,感觉最错愕、也最挫折的一天。尽管从2000年初以来,ING集团并购安泰的谣传一直不断,但我始终充满信心。因为台湾安泰是个赚钱的机构,十二年来,我从零开始,将它打造为外商保险公司的第一品牌,业绩名列台湾第四,又在1998年被评为亚洲最杰出的保险公司。一片大好势头下,不但进军大陆市场,还买下一家日本公司,这么好的公司,怎会沦为作嫁他人、被“卖”掉的命运?不过就在前一年,总公司还曾评估要将金融管理部和国际寿险部合并,成立一家国际金融公司,计划日后在华尔街上市,并内定我是未来亚洲区的主管,相当于公司的二号人物,让我兴奋不已。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我从等着要高升、集团内最耀眼的大红人,变成并购易主、前途未卜、任人摆布的棋子?先前曾有台湾媒体报道说安泰想并购国泰,这下安泰反被人先买走了,我完全可以想象,同业间是怎样等着看我的笑话。被选择,也选择自己的前途从美国返回台湾的飞行途中,我看着窗外朵朵白云,哪里想到自己也会有从云端跌落万丈深渊的一天。学校毕业后,我就一直是同侪间的佼佼者。年纪轻轻就考上令人称羡的公务员;随后进入香港最大的寿险公司,成为全香港第一位精算师;外派马来西亚表现优异,是集团内最年轻的总经理;来到台湾一手打造安泰传奇我这一生几乎都是打着顺手球拍,在“稳操胜算”中不断开拓出自己的格局。安泰被并购,使我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像被缴了枪械的士兵,命运不是操控在自己的手里。长久以来,我一直奉行商业社会的竞争法则:只要努力表现,一定会被肯定。这次的并购事件,却让我深受打击:个人纵使再努力,大环境的条件不配合,也是枉然,太多变量不是你能掌控的。说来奇妙,当我这样一想,反而重新得力,心情整个都放开了。未来要发生的事,不是你能掌控的,担心也没有用;若是你能掌控,又何必担心呢?于是我解开了先前种种疑虑:“ING是真有诚意要留用我?或是过渡人选?”“未来的老板好相处吗?”“两家公司并购后的人事大权,我还能掌控吗?”我只问自己:“想不想留下来?”毕竟这个决定权,还操控在我的手里。其实人生最难面对的是抉择,一旦想清楚了,勇气和信心都会跟上来。我大概只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从谷底的情绪走了出来,主要是我想清楚了自己下一步该往哪里去。我做了一个非常“感性”的抉择:继续留在安泰。其实人生最难面对的是抉择,一旦想清楚了,勇气和信心都会跟上来。没有白吃的午餐我知道这个决定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够“理性”的,一般专业经理人面临公司被并购时,多半选择另谋高就。因为新东家大多有自己的人事布局,会重用旧人的情况很少。即使重用,也是因应过渡期,就等新的接班人培养出来,旧人被撤换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传出ING集团将并购安泰的前后时间里,曾有多家保险公司和我接触过,但我深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些公司争相挖角,所花的成本日后全部要在你身上回收,一定会逼你回头去挖更多原先公司的资源,像人力、客户之类的。这种做法,我觉得跟自己的良心很过不去。我在安泰十几年,一直标榜“要做一家很不一样的寿险公司”,很多员工为了理想进来,很多客户也赞同我们的经营理念,反而我自己破坏了那么好的公司,岂不太可惜了吗?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很清楚地告诉自己:“一旦离开安泰,绝不会继续待在保险业。”长久以来,安泰就像一个大家庭,员工们喜欢我,也很依赖我。我心想:“自己一手经营的公司,我离开后应该要更好才是,而不是从此走下坡。”就个人来说,我的确是做了一个“感情用事”的抉择,但就大局来考虑,其实是一个很“理性”的决定。越困难,越喜欢驱使我留下来的另一个强烈动机,就是越困难的工作,我越喜欢做。众人都看好我去别家公司,认为那样我会更有发展、更受重用,而我就偏要留下来证明,不管ING集团新老板怎么待我,我领导的台湾团队就是不一样。既然ING集团是靠并购起家的,我跟其他同事一样,都是ING“买”来的,同样的背景,别的专业经理人可以做下去,为什么我不行呢?何况我的能力一点也不输给他们!两年过去了,我和我的经营团队心手相连,在新东家领导下,ING安泰的业绩再创高峰。一般企业在合并之后,人心思动、主管求去、新旧文化无法相融、员工适应不良等等“并购症候群”,并没有严重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不仅主管大中华区的业务,也是亚洲区执行董事会的成员之一,职权比从前更大。ING集团也比从前更积极部署大陆市场,继上海之后,在大连和广州分辟新据点,朝我的梦想“复制台湾经验到大陆”,更迈进了一大步。这些成就,能在“不放弃自己的道德与信念下”一一达成,是我最感到欣慰与骄傲的。尤其是我一向主张的“3C哲学”:把Change(变动)视为Challenge(挑战),反而有Chance(机会)开创出新局面,也在这场并购易主的“婚变”案中,得到最佳实践。把“变动”视为“挑战”,反而有“机会”开创出新局面。人生2 不按牌理出牌订一个人人绞尽脑汁、全力以赴,甚至熬夜加班都未必能达成的高目标,谁还有时间力气去争位子、传流言,和打小报告?许多人都知道我喜欢不按牌理出牌,即使换了新东家,我还是不改本色,公司合并后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我就向新旧同仁宣布公司“不裁员”。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司在并购之后,为了精简人事成本,一定会裁员,因应新的变局。尤其我的新老板ING集团是靠并购起家的,怎么可能答应新并入的公司“不裁员”?当初并购案在进行谈判时,有三项条件是我非常坚持的:第一,保留“安泰”的原名称;第二,不裁员;第三,照顾“91”孤儿的承诺不变。ING集团的谈判代表当场面露惊讶与不解的表情,他们过去从未处理过这种“不裁员”的要求,心中一定在想:“这个人简直是给自己找麻烦!”等着看我怎样收拾残局。结果ING安泰在我坚持“不裁员”的营运下,2001年业绩大幅跃升39%,获利营收超乎想象的好。我不按牌理出的第二张牌,是在两家公司合并不到半年,正值兵荒马乱的整合阶段,独排众议,坚持报名参加全岛的“品质奖”。这个全岛性的比赛,被业界视为卓越管理的最高荣誉,过去37年都只有制造业报名参加,台积电、华硕、IBM等都曾得奖。当时一位记者朋友很不屑地问道:“保险业也敢来参加?”同仁们也认为我们参赛的时机非常不利。结果ING安泰2001年落选,但是2002年就抱回奖杯,又在保险业写下创举。大家看我三不五时,总会出些“与众不同”的招式,以为我这个人好出风头,其实我有一套自己的战略思维。因为懒,所以想与人不同我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是因为我很懒惰。因为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就没有与人一较高下的压力,更可以发挥自己。反而是跟着前人的脚步,走相同的路线,以为这样比较容易成功,但其实必须要做得比前人更好,才能有所超越。当你做“与众不同”的事时,还可以看到更多机会,因为在你之前,从来没人做过相同的事情,没有人发现这里面其实隐含着许多契机。因此每当我想达成高目标的绩效,以“与众不同”的方法来做,成功的机会反而比较大。大部分公司在合并以后都会裁员,理由不外乎是节省成本。而我一向不主张裁员,因为公司如果要请人走路,有办法、能干的人一定先走了,剩下来的员工不知道哪天轮到自己,肯定是人心惶惶,不可能全心全意做好工作,如何能够达到新老板更高的要求?要知道新老板都是花了不少银两进行并购,势必订下更高的业绩目标,才能赚回他收购的成本。员工要加倍努力,才能让新老板满意,压力其实相当大,此时更需要稳住军心,提升士气,所以我绝不主张裁员。在ING集团与安泰的并购过程中,我不但不裁员,还极力挽留员工,并且在人事的布局上,颇费一番心思考虑,以稳住大局。心思花在“正事”上没错,安泰原先的业务员将近一万五六千人,乔治亚不过一千五六百人,两边主管的历练能耐是有些不同。但我认为合并最重要就是把人留下来,尤其要把生产单位的人心留住。安泰团队的向心力一向很高,这点我很有把握,而乔治亚因为是将被解体的公司,员工人心难免浮动,制度上也要迁就安泰作调整,这时让他们的人当主管,下面的人会比较有安全感。我记得当时乔治亚已有业务员开始松动,跟随他们原来的总经理跳槽到别家寿险公司去。人心思危之际,安泰展现的宽容气度,稳定了不少人心。常有人问我,难道你们合并后,不曾出现派系倾轧或是人事斗争的现象吗?我很坦白地回答:“彼此是要花些时间和力气去适应对方,但要花心思和时间去斗倒对方,我看很难!因为他们有太多正事都忙不完了。”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定下一个非常高目标的营业计划,让大家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个看似不可能达到的任务目标上。当人人绞尽脑汁、全力以赴,甚至熬夜加班都未必能完成新任务,谁还有时间力气去争位子、传流言和打小报告?越忙越开心外勤人员忙着冲业绩,内勤人员我也不让他们闲着。尤其我坚持不裁员,在人手充裕的情况下,如何让大家都有工作忙,而且忙得很有意义,又能在短期内看到表现绩效,实在是一门大学问。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合并之初,执意参加“品质奖”竞赛的原因。我心想,过去十几年来,安泰一直在冲业绩,目标能达成就很满意了,没有余暇检视工作的流程和品质。利用这回合并变革的时机,正好进行内部大整顿,借着参赛将企业里的人、事、制度、策略做一个总体检,等于是把企业的优缺点全都揭露出来,在短期内改善我们的工作流程。没有想到,“品质奖”过去都是发给生产导向的制造业,服务业或是金融业从来没有人来申请,更别提保险业了。安泰的参赛,确实令很多人感到错愕。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觉得保险业时有理赔纠纷,业务员不要骗人就不错了,还高谈什么服务品质?不仅一般大众不懂,就连担任评委的各大学管理教授,也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在评审过程中提的问题,常常牛头不对马嘴:“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要做那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从评委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们其实也在学习。这些在学校授课的评委,看到安泰能够将“客户导向”四个空洞的字,落实为可以量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的流程管理,和过去参观工厂的质量管理经验完全不同,眼界为之大开,当场认真做笔记,采撷实例,作为日后授课的教材。结果第一年我们不幸落选,我觉得有些惋惜,评委们可能并不很清楚怎么评估保险公司的品管。次年卷土重来,我特别指派一位资深副总经理负责这项工作,而且请他加入董事会做报告。我对此比赛的重视,可能又开各家保险公司的先例。总之,全公司上上下下被我“整”得很惨,又是请顾问公司训练上课,又是天天开会检讨,洋洋洒洒编出了四大本工作流程。同事们虽然叫苦连天,但原先发份公文要三天的流程,现在只要两天即可完成,“客户满意度”也比并购之初提升许多,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这份成就感比得奖还开心。人生3 精算风险 谋略闯关没有人是天生的将才,我也是从一次次的临危授命中,渐渐磨出自己的胆识,终于有机会将理想付诸实现。我年轻时任职香港友邦人寿,因为表现优异,高升外派到海外。在马来西亚工作的那七年,真是蛮值得回味的。饶富南洋情调的吉隆坡,环境舒适、物价便宜,马来人又很热情,中午的饭局永远排不完。下了班大伙就回家,工作竞争没有香港那么激烈,生活很惬意。我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都是在那儿出生,周末的时候,我常和两个儿子就在后院的空地上踢起足球来,尽享亲子之乐。工作上的磨练更是前所未有,一个接一个的挑战,难度越来越高,我也越战越勇,从一位害羞的专业精算师,历练成独当一面的管理者。而我最珍惜的经验,是和当地政府在拉锯谈判中,首开东南亚各国风气之先,开创“业务员考试制度”、“寿险训练中心”和“马来西亚精算师协会”等等,有一种拓荒者的成就感。解决问题靠变通没有人是天生的将才,我也是从一次次的临危授命中,渐渐磨出自己的胆识,终于有机会独当一面,将我的理想付诸现实。在这历练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公司都设有制度,但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是靠制度,是靠你能随机变通;公司也一定有工作手册,偏偏要你负起责任的时候,就是手册上没有写的!胆大包天、心细如丝我的大胆行事,还可以从“诈”弹事件中看出。当时马来西亚的工会仍与公司处于对峙状态,经常有人电话骚扰,威胁警告在大楼安置了炸弹,就等着看我们疏散全体员工,通知警方拆除炸弹,弄得全公司人心惶惶,无法正常上班。几次下来,大伙也知道是谎报事件,但基于安全顾虑,每次还是丢下手边的工作,全员大撤离,真的是到了不堪其扰的地步。有一天,又有电话打进来说公司被安置了炸弹,这一回我铁了心,不想再被人威胁,于是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动作,就是什么动作都没有,让全公司继续上班。事后很多同仁被我吓坏了,认为我不该拿大家的生命安全当赌注。我告诉他们我不是“枉顾”人命,而是我很笃定当天根本不可能会发生意外。因为公司已连续两天被警告说装了炸弹,人员疏散了两次,警方也做了两次大清查,并且加强戒备中,歹徒怎么可能在第三天一大早就又安置了新炸弹?众人这才明白,我虽然大胆行事,其实心思细密。别忘了,我是个精算师,我要冒的风险,一定都事先“精算”评估过。果然从此以后,公司再也没有接获“诈”弹电话的威胁。我是个精算师,我要冒的风险,一定都事先“精算”评估过。送你鱼,不如教你钓鱼我的“突出”表现,很快就赢得总部的赏识,并且在业界打响了名声。当时友邦集团在马来西亚除了一家分公司之外,也与当地人合资经营了另一家寿险公司,规模很小,只有一百多名业务员,成立了十多年都在亏损。公司于是派我过去帮忙,先是担任副总一职,不到一年光景总经理生病住院,改由我独挑大梁。我接任这家小公司的总经理后,就开始苦思如何扩大公司的业务。原来的小股东们当然不肯再投资,没有资金投入如何能够推动新业务呢?苦思良久,我想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做法,利用改变传统佣金的发放方式,让这家小公司转亏为盈我胆敢尝试这套新做法,一来因为公司小,业务员才一百多人,还能够安抚得住人心;二来我将业务重点放在招募新人上,打出的口号是“佣金虽少、训练最好”。因为我们将佣金成本花在教育训练上,所谓“送你一条鱼、不如教会你钓鱼”,对行业里的新手来说还蛮有吸引力的。过去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这样大手笔地训练新人,借着改革,我终于将多年的理想付诸实现。脑袋比口袋重要激励员工最好的方法,不是只有加薪,而是帮助他们拥有终身受用的专业能力。而且无论新旧员工,我都给他们训练课程,训练他们具有更强的销售能力。结果公司营收增加了,成本没有增加,又有财力再去扩展新据点。在我的步步为营下,一年后这家公司的业务量整个成长了一倍,业务员也扩充了三四百人。公司的股价也在一年内从一毛四飞涨到两块多,到我离开马来西亚的时候,公司股价已增值为十四块多。但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业务员和公司的关系大为改善。过去彼此只有“计算佣金”的金钱关系,现在多了一层“帮业务员赚到更多钱”的训练关系。我从业务员感激的眼神中,看到激励员工最好的方法,不是只有加薪,而是帮助他们拥有终身受用的专业能力,就是我常说的:“脑袋里的东西比口袋重要!”我一向主张,帮助员工累积智能,比累积金钱更可靠。因为智能可以换钱,钱本身没有办法再生钱,要让钱变更多的方法,就是用智能去换。智能不但可以换到金钱,还可以换到快乐,不单只是物质方面,在心灵方面也可以得到满足,投资回报率可以说是无限高。人生4 善用新官三把火1983年中英开始谈判九七的大限问题,香港人心浮动、港币贬值,移民风潮盛行,只要有办法的人都想搬离香港。我却在这时候“逆势而行”,主动向美国总部毛遂自荐,希望从马来西亚调回香港,积极争取到当时正好出缺的总经理职位。旁人替我担心,大环境动荡不安,业务恐怕很难拓展,这时候坐上总经理的位置,等于是自跳火坑。但我一向自信:“越是艰困的环境,越有挑战,也越有表现的机会。”从年轻到现在我都是如此,只要有危机出现,我就精神百倍,很兴奋。我认为这个时候调回香港,才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拼命点火求表现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大环境差,人心思变,公司上下才会寄望你来大刀阔斧做改革,把公司业绩带起来。如果景气佳、钱很好赚,大家都不想改变,当主管的就很累了,再有能力也很难发挥。我始终相信,做生意有很多种途径可以成功,坚守住自己的道德信念,企业一样可以赚到钱。而且赚钱中不忘道德,才是企业真正的成功。充分准备,不生烦恼看到周遭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我习惯同步思考:如果发生在自己的公司或工作上,我该怎么办?我平常就这样自我训练、做妥准备,不会等到问题发生了才烦恼。因此我敢大胆地说,在台湾寿险界里面,任何人向我提出疑难杂症,我脑海里都有答案。也许并非上上策,也许方法很笨,但是一定有一套自己仿真观察、深思熟虑后的应变之道。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信心满满,不怕任何挑战的原因!我建议年轻人:1.多观察其他人怎么做。2.自己进一步分析。3.仿真情境,如果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怎么处理?4.因人因事变通。综合以上四个步骤,自信心慢慢就能培养出来,一旦突发事件出现,也会应付得比别人妥帖。平常就这样自我训练、做妥准备,不要等到问题发生了才烦恼当年日本关西大地震后,日本有家银行的资料全部损毁,根本无法招架客户的提存款。我当时就引以为戒:台湾也处在地震带,如果遇上大地震怎么应变?尤其是资料遗失、计算机系统毁损,纵有光盘也无用武之地。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立“异地后援中心”,一点也不用担心资料流失。当时全台湾金融业只有安泰和台湾银行设有“后援中心”,走在同业的最前面。“91”地震时,安泰能快速反应,积极投入救援工作,是因为我们平常就做好了危机应变。因此地震发生时,我们无需担心内部是否遭到破坏,比别人更有余力去思考如何帮助人。策略1 把损失加倍“赚”回来安泰的员工都知道,我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有危机发生,正是让你表现的机会!”一般人碰到危机或损失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想法子降低损失!”能做到这一步就觉得很庆幸了,很少想到:“再多花一点钱,很有可能将损失加倍赚回来。”我记得在安泰开业的头一两年,曾发生赠品出现瑕疵的问题。当时客户买保单时,我们会附上一份意见表,客户填写寄回之后,公司就寄送一份赠品。那时的礼物是可以靠在椅背上撑住头部的吹气枕头,很适合坐长途车或搭飞机时使用。没想到礼物送出去后,却接到客户投诉:“枕头会漏气!”怎么处理呢?一般公司都是换个枕头再寄给客户就是了,但是,我认为这样还不够,万一再寄去的吹气枕头又是瑕疵品怎么办?而且这批赠品既然把关不严,可能还有其他客户也收到了瑕疵品,但没来投诉。因此我做出了决定:1.这批吹气枕头既然出现问题,不计损失,就此全面淘汰,以后改送其他新赠品。2.已经收过赠品的客户,无论所收到的是否为瑕疵品,全部补寄一份新赠品。但是附上说明:“前项产品可能有瑕疵,因此再奉送一份新赠品给您。”很多同仁都被我的决定吓了一跳,因为真的收到漏气枕头的客户可能微乎其微,有必要这样大手笔弥补吗?赠品事小,形象事大我分析给同仁听:“赠品事小,公司形象事大。”试想,当年的安泰刚刚打入台湾市场,正值建立公司品牌形象之际,寄出的赠品有瑕疵,客户会怎么看待你这家公司?假设客户先前收到的赠品没有问题,但收到“如此贴心、在乎客户感受”的新赠品,对安泰的评价一定大大提高,比你做任何广告宣传都有效。这就是我所谓的“多花一些钱,可以将损失加倍赚回来”的例子。这个因为“危机处理”才有的“表现机会”,不是天天都会发生,就在一念之间,看你如何化解。策略2 用真情战胜危机在我眼里,业务员一直是全世界最可爱、最单纯的一群人!你对他们好,他们一定也对你好;反之,你若不拿出诚意善待他们,也会被整得很惨。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第一线处理业务员的情绪,最近碰到一件相当棘手的事,几位主管束手无策,不得已转而上呈向我求援,考验我“危机处理”的能耐。起因是一位离职的业务经理。她在安泰工作超过十年,手下有五六十名业务员。十几年来她挪用了不少“管理费用”,公司对她相当头疼。有关“管理费用”的问题,多年来安泰一直睁只眼、闭只眼。房租由总公司支付,其他行政上琐碎的支出,就由各服务处自行负责。因为业务经理手下带领许多业务员,顾及他们的领导权威,公司不太出面干涉各服务处的运作。一旦严格查办的话,怕其他经理看在眼里会担心:“不知何时轮到来抓我?”如果有污点就要抓、就要调查,而且所检举的又都是过去的事,业务单位的士气难免会受影响。因此这类事件处理起来要特别谨慎。例如这位业务员,要“叫她走”很麻烦,搞不好她还可能反过来跟公司打官司。最好是能不伤和气“请她走”。毕竟十多年的业务经理,在公司的职位也不低,为了让她的面子挂得住,公司特地出了一份公文给她即将任职的新单位,说此人在安泰十几年,对公司也有贡献,“业务品质”不错。为了这四个字,撰写公文的主管伤透脑筋,心想写的是“业务品质”不错,而非“个人品质”好,明眼人应该都看得懂是怎么回事。而且刻意发这种公文,对方多半也会起疑心,猜测这个人是不是很有问题。其实这位业务经理的“业务品质”的确不错,她对客户的服务也是很好的。原以为事情就此善了,孰料这名业务经理去了新公司后,四处放话说安泰原先业绩不好,都是她一手带起来的。这话传回她原先的服务处,五六十位业务员气得不得了,情绪一发不可收拾,纷纷反弹批评公司处理不公:“安泰高喊的道德标准在哪儿?我们是冲着这个理想进来的,为什么主管贪钱公司不管,业务员挪用一点保费就拼命追究?”那天我去到现场才知道,业务员的情绪非常激动,尽管高层主管再三沟通,公司已加强管理,今后再也无须担心中阶主管搞鬼或巧立名目,还是不能安抚人心。有的吵着说要搬家,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有的抱怨说,服务处要更名,不再以那位业务经理的名字命名;更有的闹说“就是将被贪的钱还给我们,也不要”,他们要讨回的是公道!吵闹沸腾声中,我站上讲台,拍胸脯保证:“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处理得让大家开开心心!”台下的喧闹声才开始安静下来,我继续说道:“既然大家不甘心被人这样欺负,我们就不必忍这口气。要搬家,没问题,我支持你们!而且新的服务处就用我的名字*忝谴蠹宜岛貌缓茫俊苯峁禄逗羯钠穑滴裨狈芰恼疲牡貌坏昧恕?/p 闹了好几个月的离职风波,业务员憋在心中许久的怨气,一时间烟消云散,大家破涕为笑。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