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企业研究论文浅谈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作者王漫天任荣明胡贵毅【论文关键词】企业办社会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论文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悄然兴起于世界各地,近年来在中国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令人联想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有过的国有企业办社会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乡镇企业办社会的模式。文章对这两种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得出针对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一些启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之风越吹越猛。当这股西风伴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号角吹进中国,并在中国渐成趋势之时,很多中国本土的企业才刚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企业剥离办社会的切肤之痛。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完成企业剥离社会功能的旧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要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新时代要求,倍感压力。中石化就是这些企业的典型代表,在探索中重新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在从2004年开始的国家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计划中,中石化是重点试点企业。而同时,在中国蓬勃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中石化又是开路先锋。同样在2004年,在由中国石化、清华大学和BP集团联合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中国石化副董事长王基铭作了“中国石化恪守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演讲,代表企业做出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变化和重新定位都能像中石化这么积极面对并应付自如。在经历了企业办社会之累和剥离企业社会功能之痛的中国,社会责任对很多企业来说有杯弓蛇影之嫌。这就注定了,在中国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必然会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和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国路径。一、中国特色的企业办社会一国有企业办社会“企业办社会”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外,承担很多理应由社会负担的职能,如办中小学校、公检法、医疗卫生以及一些社区服务机构等,这些存在于企业之内的非经营性职能就被称为“企业办社会”。国有企业办社会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客观必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企业大都崇尚“大而全”、“小也全”的经营模式。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国际上东西方两大阵营处于冷战之中,中国出于“备战备荒”的考虑,兴建了很多的三线企业,地处偏僻的山区,远离城市,人们“衣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的问题都需要企业来解决。还有许多工矿企业也是平地而起,社会职能因企业需要而建。在社会主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