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土工充泥袋抛坝促淤试验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土工充泥袋抛坝促淤试验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土工充泥袋抛坝促淤试验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土工充泥袋抛坝促淤试验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土工充泥袋抛坝促淤试验研究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土工充泥袋抛坝促淤试验研究与实践摘要:作者对土工充泥袋代替块石作为建筑材料,在水流作用下袋体的保沙性能和充泥袋的稳定性能等关键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外试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根据土工充泥袋稳定要求而研制的新型袋体“沙垫”现已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关键词:土工充泥袋漏沙率保沙率袋体稳定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公路、铁路、海港以及军工等各个领域。黄河因泥沙颗粒较细,洪水流速较大,土工充泥袋应用于护岸工程时,保沙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土工充泥袋外层用聚丙烯充泥袋布,内层用聚乙烯薄膜复合制成土工复合袋,然后,把袋体安装在抛枕架内,由人工把泥沙装入袋中,封住袋口后,扳动抛枕架,将袋体抛入加固堤段。实践表明,土工复合袋人工装沙用于黄河大堤防冲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省绍兴、萧山等地于20世纪90年代初用泥浆泵充填土工长管袋在钱塘江河口高滩上进行围垦筑堤。实践表明,在治河抢险等水利工程中用土工充泥袋代替石方具有施工进度快、造价低、又能就地取材和便于机械化施工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钱塘江河口泥沙颗粒细,涨、落潮流速大,能否用土工充泥袋代替石方作为钱塘江南股槽整治工程材料,土工充泥袋在水流作用下的保沙性能和袋体的稳定性能等是关键问题。对此,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室内、外试验研究。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得知,解决袋体的保沙问题,首先应根据泥沙的粗细情况合理地选择袋布,用泥浆泵充填土工充泥袋结束后,其外侧及时加抛石渣和块石,或者在袋体外加包塑料薄膜使袋体免受水流和风浪的淘刷,从而达到保沙目的。至于袋体稳定问题,宜采用大体积的袋体,但袋体的长宽比(L/B)应在2.03.5之间。根据这一要求,在钱塘江南股槽整治实践中,研制出大体积土工“沙垫”代替长管袋。这种大体积“沙垫”现已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土工充泥袋布的选择1.1现场泥沙颗粒级配及其物理特性试验现场位于钱塘江尖山河湾南岸曹娥江口东侧(图1)。现场土样经颗粒分析,泥沙粒径:d500.03mm,d100.014mm,d60=0.033mm,曲率系数Cc=d230/(d60*d10)=1.25,不均匀系数Cu=d60/d10=2.36,属颗粒较均匀的细粉沙。泥沙起动流速为0.30.5m/s,干容重1.121.58t/m3,渗透系数1.2110-41.3810-5cm/s,内摩擦角2027。1.2土工充泥袋布的选择1.2.1土工充泥袋布的选择选择充泥袋布的原则是:用泥浆泵进行充填时,袋布应满足抗拉强度、透水保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由于用量很大,所以又要求所选用的土工布价格低廉。我们根据就近的原则,选用了常州塑料编织总厂和杭州新丰塑料厂生产的土工充泥袋布。其基本特性见表1。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用泥浆泵充填土工充泥袋时,袋布的抗拉强度应每50mm大于750N。表1所列的土工充泥袋布的抗拉强度基本上能满足这一要求。表1土工充泥袋布的基本特性产地物理特性力学特性水力特性经纬密度(丝/寸)单位面积质量/(g/m2)厚度/mm拉抗强度/(N/mm)顶破强度/N延伸率(%)当量孔径O90/mm渗透系数K/(cm/s)经向纬向经向纬向常州141614151202100.510.571531.981637.46183141892618.61317.80.290.082.6210-25.910-2新丰1000.3800250.1410-21.2.2土工充泥袋的保沙效果试验用泥浆泵充填土工充泥袋,透水与保沙是相互矛盾的。从施工角度考虑,要求土工充泥袋布有较好的透水性,使充填的泥浆在袋体内排水快,泥沙固结时间短,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目的,但相应保沙效果较差。一般土工充泥袋布都有一定的透水能力,其透水(或保沙)性与土工充泥袋布的单位面积孔的数量及其大小(当量孔径O90)有关。表2所列土工充泥袋布的渗透系数均大于施工现场土料的渗透系数。在施工现场测试表明,泥浆泵充填常州产1#土工充泥袋时,充入袋的含沙量为550kg/m3,析出袋的含沙量为20kg/m3,保沙率为96。由此说明,在渗透压力作用下土工充泥袋的漏沙量是不大的,能满足施工要求。表1中,杭州新丰塑料厂生产的袋布虽然渗透系数大一些,但浙江省绍兴县的围垦实践表明,该厂生产的袋布一般也能满足渗透压力作用下的保沙要求。表2土工充泥袋漏沙率试验编号生产厂家规格单位面积重量/(g/m2)漏沙率(%)备注1#常州厂1416120100.0袋体纵轴顺水流2#3#4#5#6#常州厂常州厂杭州新丰厂杭州新丰厂杭州新丰厂1414121313131313141515019520024021053.83.879.8100.01.40方向摆放如图1.2.3水流作用下土工充泥袋的保沙试验土工充泥袋在水流作用下的保沙性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但难以通过模型试验得到,一般需在土工充泥袋内装入天然泥沙,然后在接近天然流速的情况下进行冲刷试验。有人把沙袋悬挂在船尾,船在水中行驶,据此测得袋体保沙率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本项试验是在活动水槽内进行的。活动水槽长16.0m、宽0.5m、高0.6m,最大坡度24%,最大流量0.05m3/s,最大流速2.0m/s。为了增大活动水槽内的流速,又将试验段面宽缩窄至0.35m,使最大流速提高到2.2m/s。充泥袋试件的长20cm、宽10cm、厚5cm,为偏平长方体。用不同规格的袋布制成6种试验袋体。将试件安置在水槽底板轴线上,然后放水冲刷,并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产的智能流速仪施测流速。土工充泥袋的保沙性能指标用漏沙率表示,即(1)式中:为试验袋体的漏沙率(%);w0为水流冲刷前的充泥袋重量,单位:N;w1为水流冲刷后的充泥袋重量,单位:N。当水槽试验流速为2.0m/s,冲刷时间2h,测得漏沙率如表2。从表2看出,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常州厂生产的3#、6#土工充泥袋试件的漏沙率较小(50%;1#、5#试件的漏沙率更大(=100%),袋体内泥沙全部漏失。可见,后4种土工充泥袋在流速m/s左右的水域中难以满足保沙要求。为了进一步探明土工充泥袋漏沙率与流速和冲刷时间之间的关系,用表中1#土工充泥袋试件在水槽内进行了不同流速作用下、持续时间为2h的冲刷试验。其漏沙率与冲刷流速间的关系见图2。从图看出,l#土工充泥袋试件的漏沙率与冲刷流速成正比。当流速为1.0m/s时,漏沙率约10%;当冲刷流速大于1.5m/s时漏沙率快速增大。1#土工充泥袋试件在水槽内进行保沙试验,试验流速为1.0m/s,其漏沙率与冲刷时间的关系见图3。结果表明,随着冲刷时间的增长,漏沙率也逐渐增大,冲刷3h后漏沙率大约稳定在20%左右。由此可知,1#土工充泥袋适用于流速小于1.0m/s的水域中。试验现场用1#土工充泥袋筑坝,由于袋体外测未经石渣、块石保护,经过四天大潮流速(每潮流速约2.0m/s、持续时间约0.5h)的淘刷作用,袋体内的泥沙几乎漏光。现场试验时,对于流速大于1.0m/s的水域,用泥浆泵充填1#土工充泥袋时,在袋体外侧及时加抛石渣和块石,既防止了水流、风浪对袋体的淘刷,又能有效地防止袋布的老化。图21#袋布流速与漏沙率关系曲线图31#袋布受流速1.0m/s作用与冲刷历时关系表2中3#、6#两种袋布的漏沙率较小。我们用这两种土工充泥袋试件在水槽中进行试验,在2.0m/s的流速作用下,其充泥袋漏沙率随时间变化如图4。从图可知,当袋体纵轴与水流方向平行时,大约经8h冲刷后,漏沙率趋于稳定(=20%);而袋体纵轴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漏沙率大于前一种情况的漏沙率。试验后,将这两种不同摆放的试件切开,对比分析可知,漏沙最严重处位于试件迎流面,此处因水流紊乱,袋体内泥沙易被吸出带走。试件纵轴与水流方向垂直时,其迎流面积较大,因而漏沙率较大。为减少土工充泥袋的漏沙量,现场施工时土工充泥袋纵轴宜与水流方向平行摆放。拟建工程水域钱塘江南股槽内涨潮流速(3.0m/s以上)大于落潮流速(约1.0m/s),根据这种水流特性,对土工充泥袋迎涨潮流侧用漏沙率较小的土工布料予以保护,收到较好的保沙效果。表1中漏沙率最大的常州产1#土工充泥袋布缝制成30cm15cm的试件,受水流作用的袋体头部用不透水的膜保护,在水槽内受到流速2.0m/s作用,冲刷历时2h,其漏沙率仅为9%。此值大大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