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Ⅰ).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Ⅰ).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Ⅰ).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Ⅰ).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水沙流中的泥沙悬浮()摘要:近年来用于研究含沙水流中悬浮颗粒垂向浓度分布的理论已有很多。连续性假设虽然被证明在描述流体运动时非常成功,但却不足以描述含沙水流中的离散固体颗粒运动。随机模型能用于研究流动中单个颗粒的运动,但很难解释固体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对各种传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对已有的典型颗粒浓度分布的一般性解释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关键词:水沙流泥沙悬浮连续介质理论悬浮颗粒垂向浓度分布被认为是研究含沙水流中颗粒运动特性的主要指标。这项有意义的研究以Rouse经典理论的提出和随后Vanoni的实验研究为标志,并在此后取行了很大的进展1,2。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理论和公式。事实上含沙水流可以被看作一个两相流系统,其中的液相和固相遵守基本的守恒定律,各相之间由相间耦合作用而联系。固液两相流系统可用宏观或微观的方法进行描述,如连续理论或动理论312。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理论进行比较,并对已有泥沙浓度分布公式更广泛的概括形式进行讨论。1现有理论比较关于悬浮颗粒浓度垂线分布规律的研究已有很多。在众多的理论和模型中,应用较广泛的有扩散理论、混合理论、两相流理论、随机理论、动理学以及相似理论。扩散理论要求分散的颗粒对水流结构有较小的影响,这意味着该理论只适用于尺寸和比重较小的颗粒。扩散理论的运用一般基于质量守恒和均匀紊流。假定水流紊动扩散作用和颗粒重力作用达到平衡,则可得到一个简单的扩散方程1C+s(dC/dy)=0式中C为距离床面任意高度y处的悬浮颗粒浓度;为颗粒沉降速度;s为泥沙扩散系数,这里假设其等于清水紊流的动量交换系数。基于上述方程求解得到的Rouse公式(见表1)在应用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于许多后继的研究者认为在应用时仅仅需要对该理论进行简单的修正或改进即可。由于假设扩散理论在低浓度含沙水流及细颗粒条件下是有效的,所以修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泥沙扩散系数s的修正;二是对悬浮指标Z=/u*或悬浮指标中的参数(如或)的修正。尽管一些研究者指出Rouse公式能通过对参数Z、s或的简单线性修正而应用于更广的范围,但在一定范围以外这种做法是有缺陷的314。理由如下:(1)由实测数据得不到s和沿整个垂线的线性关系(见图1);(2)Zm(实测悬浮指标)比Zc(计算悬浮指标)小的设想并不总是正确,图2就是一个反例15;(3)认为值可变而对卡门常数进行修正的尝试是不可靠的,因为事实上Coleman已发现(如图3所示)是一个不变的常数16。实际上,任何在扩散理论框架内进行的修正无非是寻找泥沙扩散系数的表达式。由于扩散理论没有给出悬浮颗粒运动的动力学解释,为了能更深入地探讨悬浮颗粒的机理,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更为普遍的理论。图1实测s和的垂线分布2Verticaldistributionofsandfromthemeasureddata图2Zm和Zc的关系15RelationofZmandZcfromthemeasureddata表1悬浮颗粒浓度垂线分布的代表性公式Representativeformulasforverticalsedimentdistribution序号作者公式说明1LaneKalinskeC/Ca=exp-6(0/u*)(y/H-a/H)为距床面距离a处的颗粒浓度2AnanianGarbashianC/Ca=exp-(y/H-a/H)/AAAA=(0.0017v2/gH)P-(1+KA)/(P-)3CaiC/Ca=(C1+y/H)/(C1+a/H)-C2C1=B/A,C2=(0/u*)/A4Velikanov=H(1-y/H)ln(1+y/)为床面当量糙率5KarimKennedy=1/(1+m)(1-y/H)(y/H)1-m6LaursenLinC/Ca=exp(1+1/m)/umaxf(Iy/H-Ia/H)7Laursen8TanakaSugimoto9Barenblatt10Hunt0.995B*111Rouse12Zagustin13ItakuraKish=f(/u*)混合理论假设流体和分散的悬浮固体颗粒可分别视为连续介质17,18。尽管流体和固体颗粒具有不同的密度、速度和其它特征,但混合流中液相和固相的体积浓度可以很容易确定。具体做法是对两相分别列出动量守恒方程,随后将之叠加得到固液相混合的总体方程,以消除两相相互影响的复杂项。混合理论架建于单一流体模型的基础之上,能克服扩散理论的部分缺陷并给出低浓度颗粒垂线分布的动力学机理。然而该理论在应用上存在的困难是如何确定混合流体的本构关系。McTigue采用Drew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对应于分层模式的运动方程17。然而,经典的紊流扩散方程仍被用作一个描述雷诺平均紊流的模型,这意味着该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类似于扩散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即颗粒垂线分布的解决仍依赖于s的确定。两相流理论在处理这一复杂过程时强调流体和悬浮颗粒间的相互作用19。固液两相分别用一系列守恒方程进行描述,并以耦合项联系两相。方程的闭合依靠关于各相的本构关系模型、热力学状态方程或紊流附加方程和各相的描述。两相的耦合有不同的方法,如从紊流单颗粒运动方程修正得到,或者用其它的闭合模型20,21。然而,由于数学上的困难,很难获得方程的显式解。而且,在目前的测量水平下各相间的差别和相互作用很难精确地测量。在研究粘性颗粒运动、非均匀颗粒运动或高浓度固液两相流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随机理论的建立基于紊动流体和颗粒运动都具有随机特性的认识,它把流体中的悬浮颗粒运动看作是在液体表面到底壁之间范围内的随机徘徊22,23。随机理论的核心是确定颗粒在沿水深的垂线上任意高度和时刻向任意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停留)运动的可能性,即概率密度。通常假定连续的随机跳跃符合马尔可夫过程。应用随机理论的困难在于确定颗粒从一个高度跳到另一高度的空间和时间步长24。迄今,随机理论的应用仍仅限于均匀紊流。大的步长不易满足均匀紊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