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论文-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doc_第1页
水利工程论文-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doc_第2页
水利工程论文-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doc_第3页
水利工程论文-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doc_第4页
水利工程论文-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工程论文-簸箕李引黄灌区水沙分布及优化调度的经验摘要:灌区利用水沙观测所取得的资料和试验数据,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总结分析和揭示了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围绕减少骨干渠道的淤积进行探讨、研究,进而,优化水沙调度方案。该方案实施后,骨干渠道减淤效果明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关键词:水沙调度骨干渠道分布含沙量区域簸箕李1基本情况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北岸的山东滨州地区,纵贯惠民、阳信、无棣三个县,控制面积3010km2设计灌溉面积10.9km2。骨干渠道有东、西条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组成。引黄闸设计流量75m3/s。自19851998年有水沙观测资料以来,多年平均引水4.78亿m3,引沙442.6万t,引水含沙量9.26kg/m3,引水流量40m3/s。其中1989年引水引沙最多,引水达8.53亿m3,引沙1099.2万t。全灌区引水引沙分布情况(见图1)。灌区于1985年开展水沙测试工作。自1989年以来,与中国水科院泥沙所多次合作,结合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八五”攻关科技项目,开展了比较系统和规范的水沙观测。在各骨干渠道上设置了20个测沙站点,定时定点取水沙样。取水沙样抓住了点位、时机、收取三个重要环节。每个水沙样都做含沙量测定,部分水沙样进行粒径分析。在收取水沙样的同时,对引黄闸、夹河等主要站点,观测水位,实测水深,流速和过水图1灌区19851998年引水引沙分配情况DistributionconditionsofdiversionwaterandsedimentinBojiliIrrigationDistrictin19851998断面等。引水期结束后,对部分测沙站点的渠床断面进行实地测量,并取渠床淤积物,进行干么重测定和粒径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内容和科研项目要求,将测验资料和数据,运用水沙运动力学理论,进行计算、回归分析和验证,从中总结和找出灌区水沙分布规律及特点。2灌区水沙分布特点利用水沙观测资料和分析成果,结合灌区历年的渠床断面测量及清淤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和研究分析,从中显示出灌区水沙分布特点。2.1引水引沙随季节的变化特点2.1.1渠首引水引沙特性渠首引黄闸引水、引沙、受黄河来水来沙条件的制约。从19851998年实测资料可知,当黄河在大水期和洪水期,入渠含沙量小于或接近黄河平均含沙量,一般情况或小水期,入渠含沙量大于或接近黄河含沙量。究其原因是,当引水比较小时,引水对黄河水流量没有什么影响,黄河主流居中,引水主要引其边流,不存在黄河溯源冲刷和口门拉沙现象,所以大水期入渠的含沙量小于黄河平均含沙量。而小水期和每次引水的前期情况正好相反。2.1.2引水引沙随季节的变化特点灌区引水,不同的季节,引沙比例和引水比例是不同步的,从多年资料测知,春灌引水占60.4%,夏秋灌引水占21.9%,冬灌占17.7%。引沙比例则有所不同,春灌引沙占48.8%,夏秋灌占39.1%,冬灌占12.2%。显然不同季节引水和引沙的比例是不同步的(见图2)。灌区引沙直接依赖于黄河水沙变化和引水量,在同样引水量的前提下,黄河含沙量越大,其引沙量越多,会导致骨干渠道淤积严重。显然,夏秋灌引水占全年引水量的21.9%,而引沙量却占全年引沙量的40%。因此,夏秋灌时引水,应对引水含沙量的大小给予充分的考虑,同时用加大引水流量进行调剂控制。图2灌区各灌溉季节引水引沙比例RateofdiversionwaterandsedimentinBojiliIrrigationDistrictduringeachirrigatingseason2.2灌区上、中、下游区域水量分配特点灌区内不同的灌溉区域,各引水季节的引水比例有所不同,灌区上游(东条渠、总干渠、二干渠首到陈谢站),春灌引水比例为67.9%,夏秋灌为19.9%,冬灌为12.2%。而灌区下游(二干渠白扬站以下,一干渠于王桥以下等),则分别为51.5%、25%、23.5%,中游介于它们之间。这一特点说明了在含沙量较高的夏秋冬灌季节,上游渠道负担输水、输沙的任务大,此季节渠道淤积现象相对的严重。2.3灌区泥沙的区域分布区域是指骨干渠道及两侧下级渠系及所灌溉的农田面积,对19851998年的实测水沙资料与有关断面的测量和年度清淤量,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和验证。各骨干渠道来沙量与区域间的泥沙淤积分布情况(见表1)。表1灌区19851998年骨干渠道区域内泥沙分布表Sedimentdistributioninthedistrictofmaincanalin19851998骨干渠道下级渠系田间灌溉灌溉方式区域名称多年平均来沙量淤积量占比例淤积量占比例淤积量占比例04t104t%04t%104t%灌区442.6184.141.6137.531.1121.027.3东条渠区域126.475.359.621.517.029.623.4半自流灌溉总干渠区域73.822.530.528.638.722.730.8自流灌溉一干渠区域35.816.145.19.727.110.027.8提水灌溉二干渠区域206.670.234.077.737.658.728.4提水灌溉2.4渠道冲淤交替变化规律与含沙量及悬沙粒径组成沿程变化的关系渠道的淤积和冲刷都不是单向发展的,而是相互交替时而淤积,时而冲刷。冲刷和淤积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水流挟沙能力之间的对比关系。当进口含沙量大泥沙较粗,来水流量较小,流速较慢,渠道就会淤积,图3历年骨干渠道含沙量沿程变化Sedimentconcentrationchangealongthemaincanalfordifferentyears反之,渠道就会冲刷。从19851998年实测水沙资料计算分析得知,东条渠(自引黄闸夹河站),含沙量进出口沿程减少速率大,悬沙粒径细化,故淤积现象严重。自1995年后,含沙量进出口沿程减少速率小,渠道淤积程度显著减轻。其他骨干渠道也符合上述关系。各骨干渠道含沙量沿程变化总的趋势(见图3)。床沙粒径的变化与渠道的冲淤变化也有联系,从床沙粒径的资料分析,骨干渠道从上游到下游乃至田间是沿程细化过程,而且骨干渠道以上的床沙(淤积物)大都是粒径在0.05mm以上的粗质沙土,送到田间的几乎全是小于0.03mm的泥类土(见表2)。表2灌区床沙(淤积物)粒径沿程变化情况表Variationofmediumdiameterofbedload(deposition)alongthecanalinBojiliIrrigationDistrict位置东条渠总干渠二干渠一干渠支渠田间床沙粒径D50(mm)0.0690.0670.0480.0550.0560.0150.030.0133灌区水沙调度的经验在认识上述水沙分布特点之后,根据灌区实际情况,逐步实施下述水沙调度方案,在骨干渠道减淤中收到明显的效果,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3.1总干渠衬砌和二干渠扩建工程总干渠衬砌后,输水能力由原来的45m3/s提高到55m3/s,流速也提高了1.2倍,大大提高了输沙能力。衬砌前年平均淤积量为25.7万t,而衬砌后年平均淤积量为2.6万t,仅为衬砌前的1/10。二干渠扩建后,输水能力由原来的28m3/s,提高到40m3/s,流速和输沙能力有所提高,保证了上游的水沙输送。3.2调整东条渠比降该灌渠因受夹河涵洞底板的限制,原设计有三段不同的比降,其中尾部有800m的倒比降。此比降的分段方式,虽然不能增大条渠的纵比降,但可以改变水面线和泥沙淤积分布。导致条渠上游段,输沙能力大,较粗的泥沙首先淤积下来,但淤积量较少。下游段输沙能力小,较多较细的泥沙淤积在尾部,反过来,又影响上游渠道的输沙能力,发生溯源淤积。为此,1995年清淤时对上述比降调整为两段,尾部倒比降调整为1/7000。比降调整后,东条渠淤积量明显减少。由1995年前的年平均淤积量为130万t,降为近3年年均淤积量为60万t,减淤1/2还多。3.3重视水沙调度,实施最佳方案所谓水沙最佳调度方案,就本灌区而言,就是将东条渠的水流泥沙输送到二干渠的最下游,把一干渠及支级渠系的水流泥沙送至田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灌区自80年代末,十分重视水沙调度,并为此多次试验,一直探讨并实施最佳方案。我们将近期水沙调度方案分述如下。3.3.1以实测含沙量调度引水流量渠道的冲淤都与含沙水流的流速,引水流量,含沙量大小及泥沙粒径有关。通过多年的水沙观测资料和各级渠道断面的实测的数据分析可知,各骨干渠道不冲不淤状态下,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界限。(见表3)根据本表界限,以实测含沙量,调度引水流量,尽可能的达到渠道不冲不淤状态。表3骨干渠道不冲不淤状态下流速、流量及含沙量的关系界限表Relationshipsamongflowdischarge,velocity,andsedimentconcentrationinconditionofequilibriumoferosion/depositionofthemaincanal渠道名称渠道状态流速(m/s)含沙量(kg/m3)引水流量(m3/s)泥沙粒径D50(mm)东条渠不冲不淤0.550.8081535500.010.03总干渠不冲不淤0.800.95102530400.010.03一干渠不冲不淤0.650.80310100.0080.025二干渠微冲0.851.00102525300.0080.0253.3.2按季节实施不同的引水调度方案(1)春灌期,我们抓住了“抢早抓晚”和“冬蓄春用”的水沙调度措施。在含沙量不超过5kg/m3时,只要引黄闸能引出20m3/s,就坚持提闸引水。如黄河水情好,引水流量尽可能接近设计流量,以6070m3/s为最好。(2)夏秋灌期,此期黄河来水多,同时含沙量也大。所以引水时对含沙量的大小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当含沙量超过25kg/m3时,不能引水。如急需引水抗旱,应以大流量引水为主,且速引速停。(3)冬灌期,此期黄河水较丰,含沙量一般在815kg/m3,正是引水的好时机,引水除满足农田灌溉外,可以集中蓄满水库、池塘、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