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_第1页
永春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_第2页
永春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_第3页
永春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_第4页
永春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春永春县县“十三五十三五”生生态态宜居新型城宜居新型城镇镇 化化发发展展专项规专项规划划 福建省泉州永春福建省泉州永春县县人民政府人民政府 北京金必德城市北京金必德城市规规划划设计设计院院 2017 年年 1 月月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3 第一章第一章 发发展展现现状与状与态势态势3 第一节主要成就.3 第二节主要问题.3 第三节发展态势.3 第二章指第二章指导导思想和思想和发发展目展目标标3 第一节指导思想.3 第二节基本原则.3 第三节发展目标.3 第三章有序推第三章有序推进农业转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移人口市民化3 第一节改革人口落户制度.3 第二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3 第三节建立政府、企业、个人成本分担机制3 第四章第四章优优化城化城镇镇化布局形化布局形态态3 第一节优化全县城镇空间布局.3 第二节建立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展模式.3 第三节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3 第四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3 第五节加快建立宜居美丽的新农村格局.3 第五章第五章强强化城化城镇镇化化发发展展产业产业支撑支撑3 第一节增强产业支撑作用.3 第二节优化产业布局.3 第三节培育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战略.3 第四节培育新兴绿色产业.3 第六章加快生第六章加快生态态示范示范创创建建3 第一节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3 第二节推进生态城镇建设.3 第三节推进最美县城建设.3 第四节推进森林城镇建设.3 第七章提高城第七章提高城镇综镇综合承合承载载能力能力3 第一节健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 第二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 第三节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3 第四节城市规划和管理建设水平明显提高.3 第八章第八章创创新城新城镇镇化化发发展体制机制展体制机制3 第一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3 第二节拓宽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3 第三节完善城镇住房制度.3 第四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 第五节实施财税扶持政策.3 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九章保障措施3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3 第二节完善政策体系.3 第三节加强工作调度.3 第四节实施专项攻坚.3 第五节抓好宣传教育.3 附件:策划附件:策划项项目列表目列表3 附二:福建省特色小附二:福建省特色小镇规镇规划要求划要求3 前言前言 永春县“十三五”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规划,是以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划(20142020 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和 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永春县“十三五”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并参考永春县空间规划(20162030)。 本规划按照“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 措施要实”的要求,突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 需要产业支撑”等关键性问题,把握永春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正确处 理政府与市场、传承与创新、宜居与宜业的关系,为走出一条有深厚 内涵、有闽南特色、有现代品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行动纲领。 本规划是指导永春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期 为 20162020 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态势第一章发展现状与态势 第一节主要成就第一节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永春县提出“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 城乡建设定位,探索走出一条宜居宜游、绿色崛起的“美丽路径”打出 最美县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和桃溪流域治理“三位一体”的组合拳,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城城镇镇化率逐年提高。化率逐年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增加。城镇化水 平由 48%提高到 57.8%。到 2015 年,城镇化率达到 57.8%,处于城镇 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并且近五年平均每年增加 2%。 城城镇镇建成区面建成区面积积不断不断扩扩大。大。中心城区不断发展。城区面积由 “十一五”期末 15 平方公里扩大到 21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也逐年增加, 2015 年达到 18 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 30.5%。 城城镇综镇综合服合服务务功能不断增功能不断增强强。 。城镇水、电、气、路、通信等基 础设施水平显著改善;人均居住、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教育、医疗、 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 提高。实施县城“十大提升工程”和五期街道景观改造工程,完成“最美 县城”、“花园城市”创建,获评福建“十大醉美县城”。 小城小城镇试镇试点及特色点及特色乡镇乡镇建建设设成效成效显显著。著。实施“十村示范百村 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 10 亿元,创建 10 个美 丽镇区、10 个精品村、50 个县级示范村、137 个乡镇级示范村,创建 覆盖率 89%。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 县和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 示范县。 生生态态永春建永春建设设得到全面得到全面认认可。可。首创“生态优先、统筹资源,多 元治水、综合治理”模式,实施桃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377 个,完成投 资 30 亿元,实现 62 公里主河道治理全覆盖,打造了 1 个国家级、4 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全 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百个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 等称号。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20 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188 个,生态环 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承担主体功能区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三项国家级试点的县。 第二节主要问题第二节主要问题 永春县已步入城镇化的中后期。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永春县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城城镇镇化化发发展水平相展水平相对对滞后。滞后。由于地域空间特点、区位、交通、 功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全县有近 60 万人口,但是流出的多, 进县城的人少,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力仍有待提升。永春县是目前泉 州市人口集聚程度较低的县,尚未具备带动全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 力。城镇化水平低于周边省市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 年永春县 城镇化率 57.8%,较之泉州市 63.6%仍有将近 6 个百分点的差距。周 边县市中德化县为 73.6%、晋江市为 64.2%,高于永春县。在泉州市, 永春县城镇化率处于中等水平,高于安溪县、南安市、惠安县、台投区、 泉港区、洛江区等。 图图 1-2 与周与周边边地区城地区城镇镇化水平和城化水平和城镇镇化增化增长长率率对对比比 乡镇乡镇数量多、小、散、功能数量多、小、散、功能较较差。差。全县 18 镇、4 乡,人口最多 的达埔镇户籍总口 8 万多人、人口最少的乡镇 7000 人,而且大部分 乡镇与发展旅游配套的酒店、商业等还不够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尽齐全,不具备成为区域或次区域服务中心的能力。 产业发产业发展展对对城城镇镇化的化的带动带动作用作用较较弱。弱。二、三产为主要产业类 型(制造业中的轻纺鞋服、香产业、煤炭采矿业等),工业经济总量偏 小。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城城镇镇化化发发展受到空展受到空间间地形特征的限制。地形特征的限制。永春县全域山多地少, 西部系戴云山脉主体部分,整个山脉绵延全境;东部属闽东南沿海隆 起地区,呈阶梯状,以丘陵和河谷为主。空间地形地貌特征增加了永 春城镇化的成本。 第三节发展态势第三节发展态势 城城镇镇化化发发展空展空间间仍然仍然较较大。大。全县城镇化率居于全市较低水平, 而且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人口城镇化不彻底、土地城镇化 高于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式粗放、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永 春的城镇化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城城镇镇化引擎作用日益突出。化引擎作用日益突出。推进城镇化将带动永春市房地产 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加速提升对房地产、现代物流、 设计规划、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同时为养老产业、 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有利于永春县产业结构的 转型升级。 城城镇镇化化转转型型发发展渴求更加展渴求更加紧紧迫。迫。传统的城镇化以牺牲生态环 境为代价,高消耗、高污染,模式粗放,客观上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 创新发展模式。永春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从“人的需要”出发,走城 镇化引领、工业化主导、农业现代化筑基、信息化深度渗透的“产城融 合”之路,走中心县城、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之路,走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道路。 特色小特色小镇镇建建设设,将,将为为永春迎来永春迎来转转型良机。型良机。国家十三五规划 纲要中提出“发展特色小城镇。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 底蕴的小城镇”。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部委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福建省也陆续 出台了有关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文件、政策等。对于永春而言,作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小镇建设意义尤为重要。以特色小镇建设 为契机,以“绿色、融合、创新”为理念,加快香产业、醋产业等的转型 升级和小镇主题旅游+的快速发展,让旅游和产业兼顾社区功能,着 力打造一批产业强、生活优、环境美的特色小镇,践行新型城镇化建 设,带动周边城镇集群的发展。 生生态态文明制度改革背景下更多政策空文明制度改革背景下更多政策空间间。 。永春作为全国生态 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 试点示范县,在探索因地制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有更多的 政策空间。 永春在大区域格局中面永春在大区域格局中面临边缘临边缘困境。困境。永春位于泉州市域空间 结构中山海协作发展轴的末端、泉州北部,被排除在环泉州湾核心区、 泉州半小时经济圈之外。从空间布局来看,泉州的重点发展区域仍为 中心城区及沿海周边县市,永春位于泉州湾城镇密集区的边缘地带。 当前,永春虽然特色资源优势突出、潜力巨大,但是特色产业规模、品 牌、品质发展严重滞后。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一节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县十三五规划的要求, 以“全面转型、全境美丽、全域旅游、全员招商、全速崛起、全民幸福、 全力保障”七大行动为指导,创新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乡镇就地现 代化、农业就地产业化、县城就地生态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紧 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 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县城和小城镇、美丽 乡村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 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具有闽南特 色的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山区新 型城镇化的建设,形成生态示范区基本框架,实现建设具有闽南侨乡 特色的“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战略目标,为加快建设美 丽、开放、幸福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坚持以人持以人为为本,突出城本,突出城镇镇政府的服政府的服务务性。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 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 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突出城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 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引导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坚坚持公众参与,持公众参与,优优化城化城镇镇空空间间布局。布局。突出公众参与,根据我 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居民切身 需求和生活环境为导向,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科学推 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全县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坚坚持生持生态态保保护护,适度开,适度开发发旅游旅游项项目。目。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节约集约,在 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建设低碳旅游城镇,塑造 环境整洁、生态文明的新型宜居城镇风貌。 坚坚持文化持文化传传承,彰承,彰显闽显闽南南侨乡侨乡民俗特色。民俗特色。坚持保护并传承闽 南和侨乡自然历史文化禀赋和民俗文化特征,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 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 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和乡村,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 模式。 坚坚持市持市场场主主导导,科学,科学规规划城划城镇产业镇产业布局布局发发展。展。正确处理政府 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保护生态资源,坚持使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切实科学制定规 划产业政策,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节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 县城建成区面积 24 平方千米,总人口 61 万人,中心城区人口 21 万 人,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36 万人,县域城镇化率达到 65%;逐步实现产 业升级转移和劳动力回流创业“双转移”;促进城镇集聚经济和提高人 口的综合能力。 城城镇镇化水平和化水平和质质量量稳稳步提升。步提升。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县城、小 镇等转移。到 2020 年,力争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5%,户籍人口城 镇化率达到 51%。 城城镇镇化布局和形化布局和形态态更加更加优优化。化。做大做强永春县城,提升区域 核心竞争力。依托信息网络及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架的综合交 通运输网络充分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镇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逐 年提高,形成以县城为龙头、特色小城镇为骨干、美丽乡村为依托的 城乡体系结构,县城特色化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小城镇服务功能进一 步增强。 城城镇镇生生态态宜居宜居环环境境进进一步改善。一步改善。到 2020 年,城镇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 良,饮用水安全更加保障,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 进一步提升。其中,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 42%,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 比重 50%。 城城镇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 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土地 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突破,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城镇建设融资机 制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有序流动、安居乐业的制度环境。 表表 1 永春城永春城镇镇化化发发展主要指展主要指标标 指指 标标 2015 年2020 年 户籍总人口(万人) 59.0861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5.60%51% 常住人口(万人) 525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65% 城镇总人口(万人) 3136 中心城区人口(万人) 1821 城镇建设用地(平方千米)31.19(2014 年) 39.6 中心城区城镇用地(平方千米) 19.8523.1 公路网密度(公里/百平方公里) 53 110 以上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3.50% 20%以上 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产值(万元/公顷) 306391 全县污水集中处理率(%) 31.90% 80%以上 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2.60% 90%以上 全县居民人均年用电量/人均生活年用电量 (千万时/人) 2576/795.73907.01/281.5 县城建成区绿地率(%) 39.80% 42%以上 人均绿地面积 30 平米以上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千人) 3.36 每千名户籍老人机构养老床位数(张/千人) 3135 生态红线区域一级管控区(平方公里) 201.43 生态红线区域二级管控区(平方公里) 636.71 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优良率 100%100% 地表出境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 例 100%100% 噪声环境达标率 100%100% 全县森林覆盖率 69.50%69.50% 第三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改革人口落户制度第一节改革人口落户制度 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 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落户条件,全面放开县城区、 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 度,探索推行社区公共地址管理使用办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 题。争取到 2020 年全部解决在县城就业的外来常住人口及其家属的 落户问题。着力解决专业技能人才及其家属落户问题,加大对专业技 能人才吸引力。对已经在县城买房定居的农村青年及其家属,一次性 解决其落户问题。对在县城有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的农村青年及其家属,允许其在县城落户。在县域内开展相关社会福 利和权利与户籍制度剥离的探索。对已经在县城落户并在农村有承包 土地的人员,可在一定条件下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依法享有和 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户籍制度改革要充分 尊重农民意愿,转户后要依法参加城镇社保。 第二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第二节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 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 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 受基本公共服务。 (一)加快基本公共服(一)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增强县城教育资源承载能力,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在县城 就读,并可在永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鼓励用出租屋、企业自建等市 场化方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升 级改造支持力度。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增强他们对社 区的归属感。逐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对企业 缴纳社会保险的监管。完善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做好职业技 能鉴定工作,打造集职业技能开发、实训评价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服 务基地。 (二)促(二)促进进城城乡劳动乡劳动者平等就者平等就业业 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促进体系,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将 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享受与城镇居 民同等的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实施 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开展政府补贴 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规划期内每个农民工至少得到一次免费的基本 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企业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岗位技能培训责任,足额 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 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按规定 给予职业技术鉴定补贴。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法 律援助,发挥各级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作用,维护农民工 劳动权益。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三)(三)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鼓励农业转 移人口积极参保、连续参保。依法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 合。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 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业转移人口 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健全商业保险与 社会保险合作机制,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四)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四)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权利利 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 服务。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 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纳入当地普惠性学前教 育,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的农业转移人口 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学。设立民办 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民办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所有高中面向农业 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开放招生。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 等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 第三节建立政府、企业、个人成本分担机制第三节建立政府、企业、个人成本分担机制 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 任。县政府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 养老、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 公共成本。努力推动企业落实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 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业转移就业人口缴纳职工养老、医 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 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提升 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第四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第四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 第一节优化全县城镇空间布局第一节优化全县城镇空间布局 在县域范围内,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四区”的紧凑式空间 发展结构,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的引导、支撑和组织 作用,强调向泉三、莆永和厦沙发展轴带的集聚。 做强做强“一主一主”:以县城为主体的县域综合发展中心。作为永春 城市综合职能发展的核心地区,整合桃城、五里街、石鼓、岵山、东平、 东关及周边乡村地区,拓展桃溪两岸发展空间,主要发展城市综合服 务、区域商贸、生活居住及旅游服务等职能。 提升提升“一副一副”:加快蓬壶达埔组团化发展,共同构成县 域发展的副中心组团,达埔镇做大做强工业物流业,蓬壶镇依 托资源优势发展商贸旅游业。强化两副中心镇的交通联络,迅 速提升城镇职能等级,将其打造成为县域重要功能板块。 双双轴带动轴带动: :沿泉三高速形成城镇发展主轴,沿莆永高速形成 城镇发展次轴,借助交通支撑优势串联沿线重要城镇、产业园 区、旅游景点景区。以高速公路干线为轴,以服务、产业双重带动, 加强城镇及周边村庄发展整合,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培育培育“四区四区”:东部生态经济引导发展区,县城核心发展 区,中部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和西部生态保护 与休闲旅游区。 范范围围定位和定位和发发展方向展方向 东部生态经 济引导发展 包括湖洋、外山 等乡镇覆盖的地 域范围 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和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基地和闽台乡村 合作基地,积极推进以湖洋金斗洋茶田和外山云河谷为主 体的旅游资源开发;合理设立产业准入门槛,科学引导镇区 的开发建设,强化其作为东部重点城镇的功能,带动东部 山区城乡协调发展。 县城核心发 展区 以桃城、五里街、 石鼓、东平、岵 山等乡镇为核心 的区域 全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核心区,县域辐射中心与增长极核, 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和外引内联的主要经济平台。是承接 农业人口进一步转移和外出人口回流的主要空间地域。应 提升其在全县的综合服务职能,承担区域现代服务、综合 旅游服务的核心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提升环境品质, 增强要素集聚能力。 中部农副产 品和特色产 品生产加工 集散区 包括蓬壶、达埔、 苏坑、吾峰、仙 夹、锦斗、介福 等乡镇覆盖的地 域范围。 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农副产品加工、香产业、特色 陶瓷加工、漆篮等特色加工产业,以及特色茶叶、名贵花卉、 精品水果、食用菌等生态农业,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打造 辐射全省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特色产品物流中心及 生产、集散基地。 西部生态保 护与休闲旅 游区 包括呈祥、下洋、 坑仔口、玉斗、 桂洋、一都、横 口等覆盖的地域 范围。 以一都、横口、玉斗等乡镇为核心区域,属戴云山脉主体部 分,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保护自然资源、保 全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自然环境的重点生态区域。在不危害 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整合各类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与生态 保护区功能相容的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特色产业。加快 下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提质,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链。 第二节建立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展模式第二节建立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展模式 培育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城镇发展,全县形成“中心城 区-中心镇-一般镇-乡集镇-中心村”五级协同、城镇村联动发 展的县域城镇化发展布局。增强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一般镇的 吸引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就近、就地集中城镇化。形成中 心城区带动、中心镇为重点依托、一般镇为基本框架、中心村 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新型城乡体系。 城城镇镇 等等级级 城城镇镇 名称名称 城城镇镇数量数量 (个)(个) 职职能能类类型型职职能定位与分工能定位与分工 一 级 中心 城区 桃城镇、五里街 镇、石鼓镇、岵 山镇、东平镇、 东关镇 6综合型 县域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信息中心,永春 旅游服务主要基地,县域工业发展中心,工业以生 物医药、纺织、服装、电子、饮料、机械等轻加工为 主,是永春县域辐射中心和增长极核 达埔镇 工贸结合型 持续扩大“中国香都”品牌影响力。建设海西最 具影响力的香产业集聚区、泉州独具魅力的海丝文 化体验区、永春最具活力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 级 中心 镇 蓬壶镇 2 综合型,农村 产业融合发展 试点示范镇 着力发展花卉苗木、食用菌、农产品交给你服 务以及生态观光、温泉养生旅游、宗教朝圣、乡村 旅游、文化体验等“旅游+”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 下洋镇 工贸结合型 永春西部的中心城镇(带动坑仔口、一都、横口、 桂洋等乡镇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和资源型 深加工产业,形成泉州新能源新材料重要产业基地 湖洋镇 农旅结合型 永春东部中心城镇(带动介福、外山)。重点发 展生态休闲及生态观光农业,适度发展纺织服装和 食品饮料等无污染加工业 坑仔口镇 工贸结合型 永春西部重镇,积极发展资源型深加工,形成 与下洋互动的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特色农副产品深 加工等产业基地。 锦斗镇 旅游服务型 把乌髻岩打造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旅游 重镇、集贸型小城镇 玉斗镇 农旅结合型生态小城镇,教育名镇,佛手茶生产名镇 一都镇 旅游服务型 谋划成为永春西部风情小镇,打造“山歌小镇” 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红色人文、红色精神、绿色 生态、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 乡村生态游,推动服务产业发展 吾峰镇 农旅结合型美丽乡村示范镇、商贸型小城镇 桂洋镇 农旅结合型为农业、农村服务的集贸型小城镇 苏坑镇 工贸结合型 永春工贸型小城镇,积极对接德化陶瓷产业的 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交通条件的提升,发展工艺陶 瓷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三 级 一般 镇 仙夹镇 10 旅游服务型 提升美丽乡村档次,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优势和 乡村旅游资源,谋划最永春南部最美片区旅游,发 展旅游服务型小城镇 介福乡 工贸结合型 工贸型小城镇,发展陶瓷工业园,做大日用陶 瓷、工艺陶瓷、卫生洁具、高新陶瓷、环保瓷等陶瓷 产业,建设陶瓷特色小镇 第三节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第三节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 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县城,增强中心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具备 “联合国人居奖”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内涵的美丽永春山水宜居名 城。对县城的改造升级,将重点围绕县城城市管理升城市管理升级级、旅游、旅游环环境塑境塑 造、造、乡乡愁文化建愁文化建设设、宜居、宜居环环境提升、生境提升、生态环态环境保境保护护等方面进行。以桃溪 生态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老城区的提升改造;依托产业园区建设, 做优做强生态产业;依托山水格局、特色村落,打造生态休闲城区。 到 2020 年人口发展目标 21 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 23.1 平方公里。 构建“一主一副、两轴五区”的空间布局。 定位定位范范围围及及发发展思路展思路 一主一主 综综合服合服 务务中心中心 完善提升行政管理、商贸金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信息咨询、休闲 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水平,成为辐射县域的 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提升,提升城区人居环境。依托桃溪生 态建设,打造独特的景观资源和文化旅游场所,增强“宜居宜游”功能。 一副一副 新城服新城服 务务中心中心 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新城服务中心,主要发展科研教育、文化体 育等职能,同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未来作为永春中心城区东部新城 服务中心、产城融合中心、科研教育中心。 城市城市发发 展主展主轴轴 依托桃溪滨水资源,打造生态型城市发展轴。加快推进桃溪生态建设, 充分发挥桃溪两岸环境资源优势,将生态资源引入城中,作为城市改造提 升的重要抓手。 两两轴轴 产业发产业发 展次展次轴轴 依托工业园区发展,沿迎宾路-南环路-轻工大道,打造产业发展次轴。 呈祥乡 旅游服务型 以东溪大峡谷、雪山岩和风雅颂景点为特色, 策划“雪山呈祥”旅游品牌,建设永春西北部生态旅 游乡镇,雪山呈祥避暑休闲旅游小镇 横口乡 旅游服务型 特色旅游集镇,农林产品加工基地、茶叶贸易 平台。 外山乡 农旅结合型农业发展、旅游集贸型小城镇 五 级 中心 村 30 加快推进岵山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中心城区产业配套,合理布局探花工业 园、榜德工业园、轻功新城,提高产业进驻门槛,推进产业转型,打造成为 永春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城东产东产 城融合城融合 发发展区展区 是永春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片区。重点加快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 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门槛,打造生态产业园区。 城西休城西休 闲闲居住居住 区区 该片区建设用地较多,且山水资源丰富,规划作为中心城区的主要居 住区,加快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依托桃溪、 魁星岩、象山寨等山水资源,打造“山、水、城”互动的生态休闲居住区。 城北生城北生 态态居住居住 区区 该片区地形条件较好,且距离综合服务中心较近,是提升中心城区综 合竞争力的重点地区。规划依托山体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城市设计,打造 城与山的互动关系,高起点建设生态养生住区。 东东关休关休 闲闲养生养生 区区 依托永春优良的生态环境,以及休闲养生文化,延桃溪两侧打造休闲 健康养生区。 五区五区 岵山文岵山文 化休化休闲闲 和商和商贸贸 服服务务区区 位于永春南大门,以金溪河为主轴,两侧依托古镇古村落为支撑,构 建闽南典型传统村落保护区为抓手,打造岵山文化休闲区。同时,依托高 速公路出入口优势,在永泉公路两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 1、推、推进进城市管理升城市管理升级级。 。快节奏推进联合国人居奖创建。同步推进 国家节水型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创建 工作,进一步彰显优势、打造亮点。围绕打造“新农村建设”范例,突出 “有貌、有形、有质、有魂”,连线成片、全域推进,抓精品、推示范,注 重与美丽镇区、美丽景观带等相融合,提高建设品位、彰显个性特色。 构建智慧城市体系。构建智慧城市体系。在现有条件下,按需规划分阶段创建智慧城 市体系,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 息技术,促进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 模式,建设智慧城市体系,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的高度融合,提升全县城市品位。一是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加 快推进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和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二是构建宜 居化生活环境,实施桃溪等河道、工业园区排污口、重点企业、污染源 智能化远程监测并为城镇居民搭建统一的社会信息服务平台,便于居 民随时共享;三是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和商贸物 流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建设以桃溪流域为代表 的全过程智能水务管理系统和饮用水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完善主城区 路段以及桃城工业园区路段、路面白改黑工程,改善道路周边绿化环 境,建设交通诱导、出行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综合客运枢纽、综合运 行协调指挥等智能系统,让全县人民出行更安全、更便利、更省时。 2、加快旅游、加快旅游环环境塑造。境塑造。进一步强化县城中心区主街区建筑 “立 面改造”工程效果,强化“卫生、文明、好客”的城市形象,大力促进县 城“美化和香化”工作,打造夜游永春灯光工程,抓好城区停车场、购 物街区、夜市、美食街、香品街、茶吧酒店和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 加快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展览馆,完善城区休闲、文化娱乐等 配套功能,加快旅游环境塑造,建设山水宜居永春。结合桃溪流域整 治工程,配合建设白鹤广场、绿地公园、文化主题公园等沿岸景观,融 入永春文化元素,塑造“人跟着水走,文化从心里流过”的特色人文景 观。 改造桃溪生改造桃溪生态态流域景流域景观观。 。围绕打造“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范 例,拓展桃溪流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效应,加 快实施景点开发、绿化美化、设施配套、软件完善等景观提升工程,凝 练水内涵,彰显水神韵。 打造打造“情迷香都情迷香都”休休闲闲体体验验游。游。沿桃溪县城路段规划设计“中国香 都”香道体验馆、熏香药浴养生馆、名品国香展示中心、永春佛手“茶 香”文化馆、永春“果香”(芦柑、荔枝、琵琶、葡萄等精品水果)超市、永 春“药香”(销售石斛、金线莲、辣木、沉香等保健药材)健康服务馆和 永春“书香”(永春白鹤拳文化书屋)体验馆,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永春逛 香都、买香产、品香茶、悟香道、食香果,打造名副其实的“情迷香都” 休闲旅游体验,用旅游体验带动县城服务业消费发展。 3、做好、做好乡乡愁文化建愁文化建设设。 。推进闽南文化基础保护网络建设,重点实 施岵山镇、桃城镇、五里街镇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范例,以岵山传统古村落、五里街旧街区等为载体, 突出抓好“一园一馆一戏”,加快中国乡愁公园建设,重点做好乡愁文 化建设工作。 紧紧围绕余光中作为永春籍著名的乡愁诗人,以及余光中文学馆 和乡愁诗歌的文化情愫,将永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诠释到具体的民宿怀旧项目之中。一要推动特色小戏印象乡愁故里 美丽永春实现常态化演出,塑造“游园、赏文、看戏”的文化旅游精 品。二要依托余光中文学馆策划周末乡愁音乐会、乡愁诗歌朗诵 会、乡愁话剧等“乡愁系列”文化节目,吸引休闲度假游客前往余 光中文学馆欣赏体验;三要将永春城市规划展览馆、永春图书馆、永 春影剧院、香都广场作为乡愁文化传承的载体,提炼“恋恋永春,思思 乡愁,住住民宿”的文化脉络;四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将岵山、仙夹、 东关的“乡愁古民居”和吾峰的“梁氏乡愁馆”等作为“乡愁”美丽乡村线 路进行规划布局。 4、加快宜居、加快宜居环环境提升。境提升。进一步完善县城宜居城市战略布局,重点 在城市配套功能、人文环境提升、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等方 面先行先试,率先发展。 规规划划县县城休城休闲闲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围绕香都广场功能的延伸与拓展,规划 设计具有闽南民俗风情的科技馆、规划馆、游泳馆和图书馆等城市配 套功能建设,增加“乡愁”文化内涵的文化小品与景观,定期举办中国 香都时尚香道生活表演,鼓励民众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和加强身体 素质锻炼。 进进一步改善居住一步改善居住环环境。境。加快碧桂园、富临国际、桃源华庭、宝龙城 市广场、福信财富中心、温泉小区、北环企业总部会馆等精品小区项 目建设,带动新兴业态和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推进县城城中 村和危旧房改造,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相结合,规划社区养老中心、分 时养老公寓、保障性住房等新业态的房屋改造计划。 加加强强生活品生活品质质提升。提升。围绕县城中心区主街区建筑“立面改造,街 景美化”工程,强化居民卫生文明意识和文化内涵修养,鼓励居民日 常消费意识,以县城中心、五里街、蓬壶为区域,引入万达、泰禾等集 团,规划 2 至 3 个以万兴商旅文创城为代表的集住宅、办公、商贸、娱 乐、影视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提升商贸消费档次。同时,进一步提 升高端酒店、品牌餐饮、特色农家乐的服务品质,更好地为居民和外 来游客服务。 打造人文宜居打造人文宜居环环境。境。未来五年,以碧桂园、宝龙城等精品地产项 目为标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品质,完善社区生活娱乐休闲配 套设施,总结宣传富有正能量和谐共处的人文精神和社区文化,建设 具有永春特色的人文精品社区。同时,搭建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 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 综合信息服务。逐步推广智慧家庭,鼓励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等 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5、 、坚坚持生持生态环态环境保境保护护。一要。一要大力度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抓好 城乡环境整治,不搞“削山、砍树、填湖、截流”等工程,注重城镇建设 的留白、透绿,构建“绿水逶迤过、青山相向开”的城市山水格局。做好 全县水系普查工作,整合、包装、生成一批项目,积极对接水利、环保 工程包,着手全面治水。深入推进水环境生态链综合治理,抓好山美 水库生态保护、白濑水库、马跳水库、五一水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 项目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建设,进一步贯通水利工 程的“动脉导管”和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加快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 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让碧水 清流扮靓美丽永春。 二要高品位抓好城市园林系统建设。开展全城植绿,大力推进 “四绿”工程建设,加快沿高速公路、省道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古树名 木保护,抓好香都广场、九福山公园、大鹏生态公园及留安山、魁星岩、 万春寨等城市公园、山体的建设保护,完善机关学校、住宅小区等区 域绿地生态系统,推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建设一批有品位、有特色、 有内涵的城市雕塑、街头小品、文化景观,营造集林荫、绿地、花海于 一体的“万紫千红花不谢”景象,促进园林结构向多元化转变、园林效 果向艺术化转变。 第四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第四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根据不同镇发展定位,有重点的发展特色小城镇,在完善镇公共 服务能力供给的基础上,做好镇域特色文化体系构建。重点镇设置省 级综合文化广播服务示范站、乡镇图书馆、文艺中心(影剧院)、文化 活动中心等设施,为镇域及周边地区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按照福建 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我县 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乡镇,以中国 香都达埔镇、南洋华侨乡愁古镇(岵山镇、仙夹镇)、永春白鹤拳武术 名镇(五里街镇)、养生农业小镇(蓬壶镇)、下洋能源名镇、高山陶瓷 小镇(介福乡、苏坑镇)、呈祥避暑休闲旅游小镇等为重点,进行重点 规划改造和布局,打造让省内外游客体验感受的福建省特色小镇。 (一)(一)规规划建划建设设达埔达埔中国香都中国香都 以达埔镇为主,制定“魅力永春,情迷香都”的设计理念,延伸产 业链条,融合一、二、三产业,规划建设中国最具特色的香料产业集群。 围绕创建知名的“中国香都”,加快整合香产业资源,力争到 2020 年 永春香产品市场占有率达 38%以上,全县香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初 步建成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香都”。具体规划思路如下: ( (1)交通区位:)交通区位:香都小镇位于永春县达埔镇,距离永春县城 14.9 公里,距离泉三高速达埔出口 1.2 公里,省道 206 线、306 线以及联三 线从规划区内经过,兴泉铁路经过规划区西侧并设有火车站点,是永 春县重要的区位枢纽。 ( (2)范)范围围面面积积: :总规划区面积 3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水面 1830 亩,建设用地 2250 亩,拓展用地 420 亩。 ( (3) )产业导产业导向:向:以香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 ,形成集种植、生产、加 工、展览、采购、观光、休闲、养生、创意、文研和网络于一体的国内首 家“中国香都”智能产业平台。 ( (4)空)空间间布局:布局:以香产业综合发展、现状用地条件、自然生态环境 及相关规划,将规划区划分为“一心一轴一廊两区”。 一心:即香都服务中心。主要用于布置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中心, 重点建设为香产业提供配送、展示、贸易等辅助功能的物流中心、商 贸中心,为产业园员工提供住宿及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为一体的的优 质生活区。 一轴:香产业发展轴。沿联三线,串联香品生产区、服务区、香文 化旅游区以及培训基地,形成香产业发展轴。 一廊:香脉历史文化景观长廊。依托桃溪及滨溪绿道建设,构筑 开放性生态景观,结合香要素塑造文化景观节点,展现永春香起源、 发展的文化脉络。 两区:即香品生产区和香文化旅游区。 香品生香品生产产区:区:重点发展香品制造、创意研发、香料种植及加 工等相关产业,主要用于建设香企业厂房、香品研发、管理办公商务 中心。 香文化旅游区:香文化旅游区:以生态为底,桃溪为带,香文化为脉,串联汉 口香起源点、香培训基地以及沿线景观节点,形成以香文化为特质的 休闲旅游区。主要用于建设旅游服务区、汉口香源博览园、香道培训 基地。 (二)(二)规规划建划建设设五里街白五里街白鹤鹤拳武拳武术术名名镇镇 “白鹤展翅,天下永春”。“十三五”期间,五里街作为全国重点城 镇,全面打造白鹤拳“祖根地”、“传承地”和“体验地”,要以永春白鹤拳 文化为核心,发挥作为全县宜居商贸教育重点区域的战略优势,依托 大羽村武术文化名村、仰贤社区宜居住宅等美丽乡村特色,按照“山 上禅修静养、山腰习武练拳、山下温泉疗养”的理念,实行馆(文化味 武馆)、舍(主题式民宿)、产(个性化产品)三合一的发展模式,建设集 学习互动、体验参与、习武健身、禅修养生等于一体的武术文化旅游 名镇。 ( (1)交通区位:)交通区位:五里街毗邻永春县城,是县城商贸宜居交通重镇。 据永春县志称,民国初以其地距离县城五华里而改称五里街,是永 春、德化、大田一带货物集散地,繁荣盛况为全县第一,也是闽南著名 集镇之一。 ( (2) )规规划面划面积积: :总规划面积 3-5 平方公里,包含大羽村、仰贤村等 片区面积。 ( (3) )产业导产业导向:向:是白鹤拳武术文化发源地,具备发展以武术文化为 核心的武术研习、武术培训、武术旅游、武术影视、武术创意、休闲宜 居等产业项目。 ( (4)空)空间间布局:布局:按照白鹤拳武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市场需求,依 托五里街的历史和区位特点,大力发展武术旅游产业发展。 一区:一区:白鹤拳武术文化核心展示区。以大羽村白鹤拳“发源地”核 心文化展示为重点,吸引文化创意、宜居休闲、养生养老等人群长期 生活,构建白鹤拳武术文化核心展示区。 武武术术文化文化产业产业园。园。一是大力发展以武校教育、武术表演、美丽乡 村等为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二是扩大发展全县最优质的宜 居社区、度假别墅、度假酒店等宜居宜业项目,同时联合发展精品餐 饮、娱乐、休闲项目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产业;三是招商引入动漫设计、 武术产品设计、影视动漫拍摄、体育赛事等为主导的文化创意项目落 地发展;四是积极对接发展全县银行、金融、教育、商贸等第三产业。 图:五里街武术小镇效果图 (三)(三)规规划建划建设设岵山南洋岵山南洋华侨乡华侨乡愁古愁古镇镇 岵山是永春的著名侨乡,旅居海外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胞近 6 万人,是本地人口的 2.5 倍。发挥岵山镇毗邻高速路道口的区位优 势,依托丰富的永春华侨和华侨古村、古厝资源及独一无二岵山荔枝 为代表的生态资源,发挥茂霞村、塘溪村、铺上村、铺下村四个传统古 村落资源以及北溪旅游景区资源优势,进行整体规划和旅游推介,打 造具有南洋风情的岵山魅力侨乡和乡愁古镇。 ( (1)交通区位:)交通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