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 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物使人体肌肉酸胀C. 零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合成ATP,A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B正确;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又不会冻伤果蔬,又可减少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名师点睛】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过程:(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2)2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中)(3)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中)2、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概念: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过程:(1)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2)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细胞质)或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2.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照越强,越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B. 长跑后,酒精的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C. 温室栽培保持昼夜恒温,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D. 稻田定期排水,避免根细胞无氧呼吸导致腐烂【答案】D【解析】光照太强,植物细胞气孔会关闭,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因此光照越强,不一定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酒精,B错误;温室内尽量保持昼夜温度差,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如果保持昼夜恒温,导致夜晚呼吸作用过强,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稻田定期排水,能防止植物的根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对根系造成毒害作用,D正确。3.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释放热量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甲装置中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项正确;乙装置中NaOH可吸收呼吸产生的CO2,则有色液滴左移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CO2,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项正确;种子不进行消毒处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的细胞呼吸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实验过程中的其它无关变量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项正确。4.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等质量的糖元和脂肪,后者产生的H2O更多B.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内也存在基因表达的过程C.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被H还原为乳酸,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D. 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最终散失到无机环境【答案】C【解析】与糖元相比,脂肪中的C、H比例高,耗氧多。因此通过有氧呼吸分解等质量的糖元和脂肪,后者产生的H2O更多,A正确;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内也存在基因表达的过程,B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被H还原为乳酸,不释放能量,也不合成ATP,C错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D正确。5. 如图所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ZA. 在CO2浓度低于b的环境中植物乙比植物甲生长得更好B.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右移D. 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在CO2浓度低于b的环境中乙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甲的净光合速率,所以此时植物乙比植物甲生长得更好,A正确;分析题图,由于纵坐标为CO2吸收速率,则甲植物在a点之前就进行光合作用,a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B错误;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增加光照强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变大,需要环境中提供较低浓度的CO2才能使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因此b点将左移,C错误;当CO2浓度为b点时,甲、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呼吸速率不一定相等,所以实际光合速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易错题,考生容易将纵轴的含义误理解为总光合作用,因此可能误选D项。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曲线图,图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b点表示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并且最终会达到CO2饱和点。6.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B.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只进行光反应,不进行暗反应C. 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D. 若气孔关闭,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下降【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TP和H,暗反应能够为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DP和Pi,A正确;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该过程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该过程有光无光均可,B正确;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减少,而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的反应仍在进行,所以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升高,C正确;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C5化合物的消耗降低,C5化合物的含量上升,D错误。【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7.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O2的产生停止 B. CO2的固定加快C. ATP/ADP比值下降 D. 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B【解析】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正确;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错误;光反应停止,ATP的生成减少,ATP/ADP比值下降,C正确;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正确。【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8. 关于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 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被叶绿素吸收的可见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 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来提取色素【答案】D【解析】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也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镁是构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重要元素,A正确;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被叶绿素吸收的可见光可用于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正确;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来分离色素,D错误。9.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 6 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3 mg 5.6 mg3.2 mg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24 mg【答案】C【解析】由于丙瓶为不透光的玻璃瓶,里面的浮游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由于丙瓶中生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经过一昼夜后,丙瓶中的氧气减少了43-32=11mg,B正确;一昼夜后,乙瓶中的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一定降低,水中的pH比丙瓶中的高,C错误;由于丙瓶中氧气减少了11mg为呼吸量,而乙瓶中氧气增加了5643=13(mg)为净光合量,实际上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为:净光合量+呼吸量=13+11=24(mg),D正确。【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2.4 mg10.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维持细胞的形态、保证代谢的正常进行等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水与部分细胞代谢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中,并释放大量能量B. 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此过程从遗传上讲属于翻译过程C. 过程表示蛋白质水解过程,此过程伴随肽键断裂D. 过程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此过程伴随H和ATP的产生【答案】D【解析】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正确;过程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属于翻译过程,B正确;过程表示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此过程会发生肽键的断裂;C正确;过程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此过程伴随H和ATP的产生,D错误。11.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有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有利于物质运输 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癌变对生物体不利,错。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改变遗传物质,错。一般来说,细胞总体衰老代表极体衰老,但不一定同步,如幼小个体也有细胞衰老,错。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下降,错。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为癌细胞诱变因素的生物因素,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正确。癌细胞分裂旺盛,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错。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2.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B. 若某细胞中检测到核糖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分化C.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 老年人皮肤出现“老年斑”,原因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答案】C【解析】未经分化的细胞只有受精卵和初期的胚胎细胞。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是经过分化的细胞,但不是高度分化,还有继续分化成其其它细胞如血细胞的能力,A错误;未分化的细胞中也含有核糖体蛋白基因表达的产物,不能通过检测该基因是否表达确定细胞分化与否,B错误;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老年人皮肤出现“老年斑”,原因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不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主要特征,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主要特征,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受基因的控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B.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 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D. 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物质运输效率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A正确;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癌细胞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分散,且糖蛋白的作用是细胞识别,糖蛋白少了,识别作用弱,便细胞与细胞间分开,C正确;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D错误。1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 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 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与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成正相关,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的二倍,视野中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时期,B正确;赤道板只是细胞的一个特定位置,不是细胞结构,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的细胞是死细胞,不能通过一个细胞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及对实验过程中有关特点的理解。15. 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细胞适度生长B.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C. 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 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由此判断各图所代表的时期;能够识记并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与联系,最好能列表进行比较,便于记忆。1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通过线粒体是否产生大量ATP来判断该细胞是否在分裂B. 分裂前期和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C. 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共有两个中心粒,位于细胞两极D. 分裂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中期、后期和末期【答案】B【解析】细胞分裂需要消耗ATP,但消耗ATP不一定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由于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在分裂后期,分裂前期和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分裂前期的两倍,B正确;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四个中心粒,位于细胞两极,C错误;分裂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中期、后期,而核仁、核膜在末期重现,D错误。17. 下列是某二倍体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有可能代表蛙红细胞B. 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 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D. 丁细胞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答案】C【解析】甲图所代表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A错误;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分离的是姐妹染色单体,说明乙为雌性的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期,两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不能称为同源染色体,B错误;由于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以判断该生物为雌性,所以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或者第二极体,C正确;等位基因A和a、B和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丁细胞是有丝分裂,所以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特点,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形分析可知: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为有丝分裂中期。18.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 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一次,DNA分子含量减半两次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C. 果蝇(染色体数2n=8)所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同源染色体D.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组合是随机进行的【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在细胞两次分裂中,细胞内DNA含量都减半,A正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是减一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导致,B正确;减数分裂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D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 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A. 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胞核B.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避免染色过度C. 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D. 盖好盖玻片后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答案】C【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A错误;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B错误;龙胆紫溶液是碱性染料,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盖好盖玻片后需要压片,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0. 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期可能发生核糖体的增生B. I时期发生染色体复制,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 一个细胞周期开始于b,终止于b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时期为细胞分裂间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故可能发生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时期发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B错误;细胞周期的起点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止点是: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可知细胞周期开始于a,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21. 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下列对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甲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甲图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丙图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G1期),C正确;丁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没有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是精细胞,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AN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22. 下列有关基因型为FfXDY的果蝇产生精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X、Y染色体因大小不同而不发生联会B. XD与XD、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F、f与XD、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 F与f、XD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X、Y染色体虽然大小不同,但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能发生联会,A错误;XD与XD、Y与Y由复制形成的,因此XD与XD、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F与f是等位基因,XD与Y是同源染色体,F、f与XD、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F与f是等位基因,XD与Y是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点睛】解答CD选项,关键能理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时间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时间。23. 等位基因A和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其祖父和外祖父的基因型均是XaYA,祖母和外祖母的基因型均是XAX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B. 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父C. 可以确定给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母D. 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父【答案】A【解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因此父亲和母亲中一定含有基因Xa,由于祖父基因型是XaYA,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aYA,因此父亲的基因Xa一定来自于祖母,由于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A,外祖母的基因型均是XAXa,因此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因此母亲的基因Xa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由上分析可知,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该女孩的另一个基因a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故选A。24.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与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 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C.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l的基因型D. F2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答案】D【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是F2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D正确。25.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 TT B. Tt C. tt D. TT或Tt【答案】A【解析】根据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即后代正常尾短尾=11可知短尾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子代正常尾遗传因子组成为tt,短尾遗传因子组成为Tt。又因为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遗传因子组成全为T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遗传因子组成比例应为TTTttt=121,由于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与正常之比是21,则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为TT。2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一出生就有的疾病是遗传病 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 B. C. D. 【答案】D【解析】人类遗传病不一定在出生时表现出来、可能随着个体发育过程逐渐显现,错误;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共同的生活环境引起的疾病,错误;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如隐性遗传病中的杂合子表现正常,错误;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的遗传病,错误。故选:D。27.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哪个过程 AaBb1AB:lAb:laB:l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 B. C. D. 【答案】A【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配子的产生过程中。故选:A。28.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 3:2:1 B. 1:2:1 C. 3:5:1 D. 4:4: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种子基因型为:1/3AA和2/3A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只能进行自交。1/3AA自交后代是1/3AA,而2/3Aa自交后代1/6AA、1/3Aa、1/6aa,所以AA为1/2、Aa为1/3、aa为1/6,即AA、Aa、aa之比是3:2:1,故选A。29. 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含有2个中心体 B. 含有4个染色体组C. 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D. 每一极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答案】D【解析】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所以有丝分裂后期有2组中心体,A正确;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说明该成年小鼠体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所有的子代DNA分子均含有32P,所有的染色体均含有32P,即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每一极都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D错误。30. 孟德尔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分别是A. 杂交和自交;测交 B. 自交;杂交和测交C. 测交;自交和杂交 D. 杂交和测交;自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孟德尔通过杂交和自交实验,发现F2代总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从而提出问题;验证假说时,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假说演绎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1. 如图所示曲线不能表达的是A. 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B.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的变化情况C. 处于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D. 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答案】A【解析】CO2作为暗反应的原料,其浓度的改变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当光照一定时,在CO2浓度较低的时候,增大CO2浓度可以增大光合速率,A正确;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降低,B错误;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泡的体积会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不再发生变化,C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自交的代数越多,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低,D错误。32. 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A. 全是雄株,其中12宽叶、l2狭叶B. 全是雌株,其中12宽叶、l2狭叶C. 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l:1:1:1【答案】A【解析】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产生Xb、Y两种花粉,其中Xb花粉致死,只有Y花粉参与受精,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杂合宽叶雌株同狭叶雄株杂交,其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33. 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正确的是A.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 闭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C. 显性性状: 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D.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答案】A【解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A正确;闭花传粉是指花在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而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自花传粉,B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错误;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错误。34. 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男性的X染色体可遗传给孙女 B. 性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决定性别的理论比C. 正常男性也存在2条X染色体的细胞 D. 先天愚型的个体是由于性染色体畸变导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正常男性的X染色体传给女儿,Y染色体传给儿子,所以其X染色体不能传给孙女,有可能传给外孙女,A错误。性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是因为女性只能产生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含X和含Y的配子比例为1:1,所以男女性别为1:1,B错误。正常男性进行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可能存在2条X染色体,C正确。先天愚型的个体是因为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而不是性染色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35. 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幼苗(如下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实验证明了胡萝卜细胞具有全能性 B. 此过程的整个阶段必须给予光照C. 此过程中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 D. 利用该技术获得的后代能保持亲本性状【答案】B【解析】将离体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只能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植物组织发育成植物个体体现了细胞全能性,是无性生殖的结果,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D正确。36. 孟德尔在探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规律时使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各项中,属于演绎推理环节的是A. 孟德尔预测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的结果B. 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发现F2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 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两种性状的后代,比例接近1:1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答案】A【解析】演绎推理是设计测交实验,即预测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结果应是1:1,A正确。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发现F2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提出问题的前提,B错误。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两种后代,比例接近1:1,属于验证阶段,C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是假说内容之一,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37. 下列关于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人群中男患者明显多于女患者B. 带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个体称为携带者C. 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即父亲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母亲的致病基因传给儿子D. 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即父母都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答案】A【解析】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人群中男患者明显多于女患者,A正确。如果男性带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患者,B错误。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父亲的致病基因一定会传给女儿,但母亲的致病基因也可能传给女儿,C错误。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父母都患病子女一定都患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38. 下列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C. 外界不利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变异D. 存在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2的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项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项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均可导致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复制后到着丝点分裂之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之比均为1:2:2,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9.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源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四分体 B. 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组数的增加C. G1期转录出的RNA在核内控制蛋白质合成 D. S期复制的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答案】B【解析】淋巴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四分体的形成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项错误;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导致染色体组数的增加,B项正确;G1期转录出的RNA从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发挥作用,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C项错误;复制的DNA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不能进入细胞质,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有丝分裂【名师点睛】间期三个时期的比较:时期主要时间发生部位G1期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准备物质、能量和酶细胞质S期DNA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细胞质、细胞核G2期与G1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细胞质40. 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A. 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为12B. 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为38C.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D. 三种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4【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Abd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只患甲病)和1/4aaBbdd(不患病)。这对夫妇的孩子肯定不患乙病,所以不可能同时患三种病,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同时患甲、丙两病的可能性是1/4+1/4=1/2,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后代不患病的可能性为1/4,则患病的可能性为3/4,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明确父亲和母亲都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再根据分离定律计算出子代的几种情况。41. 叶肉细胞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A. H的消耗 B. H2O的生成 C. O2的产生 D. ATP的合成【答案】C【解析】暗反应过程也消耗H,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没有膜结构,还有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消耗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也能生成水,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O2的产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C正确;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ATP,其中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42. 下图1表示夏天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2表示该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1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2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a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图2中的;b点表示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对应图2中的;c点时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对应图2中的;d点表示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对应图2中的。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和识图能力。43. 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A. 2、4和4 B. 2、8和4 C. 4、4和4 D. 2、4和8【答案】D【解析】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有两个着丝点,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所以D选项正确。44. 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公牛是红褐色的,而母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A. 雄性或雌性,aa B. 雄性,Aa C. 雌性,Aa D. 雄性,aa或Aa【答案】C【解析】由于AA的雌牛是红褐色的,而Aa和aa的雌牛是红色的,所以一头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它与一雄牛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_,由于aa的雄牛、Aa和aa的雌牛都是红色的,所以现生了一头红色小牛的基因型必定是Aa,其性别为雌性。故选:C。45. 某一年生自花受粉的植物,aa基因型的个体不育不能产生子代。用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至子四代时AA个体所占的比例是A. 15/17 B. 15/18 C. 15/19 D. 15/3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a自交一代后有因为aa不能产生子代,故能产生子代的AA占1/3,Aa占2/3,再自交至第二代时2/3Aa中有aa2/3*1/4=1/6,故AA占3/5,Aa占2/5,再自交至第三代时有aa占2/5*1/4=1/10,故此时AA占7/9,Aa占2/9,再自交至第四代aa占2/9*1/4=1/18,Aa占2/9*1/2=2/18,AA占15/18,故B正确,其余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46. 苯丙酮尿症是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和遗传方式,应采取的正确方法分别是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研究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要在具有色盲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研究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7.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 B. C. D. 【答案】D【解析】:未加石英砂,导致研磨不充分,使色素的提取量减少,正确;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使色素提取液浓度降低,正确;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不影响色素的提取,错误;放置数天的菠菜叶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减少,提取量也会减少,正确【考点定位】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名师点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应选取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48. 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它随着细胞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