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1页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2页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3页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4页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六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赴红旗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六篇)(篇一)弘扬伟大精神开创伟大事业这次到红旗渠参加专题学习,对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洗礼,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思想认识和对今后工作的一些思考。一是对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学习主题的深刻感受。红旗渠这么大的工程,这么长的时间,付出这么大的牺牲,之所以能克服万难取得成功,是因为这个伟大工程的出发点是源自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自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汇聚起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林县的党组织履行自己的使命,他的角色是“领导”。我认为“导”是科学的规划决策和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领”,那就是带头去实践、带着去攻坚克难。红旗渠开工当天,扛着工具走在最前面的是县委书记杨贵,这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这是无声的力量。二是学校发展愿景、工作实际与红旗渠修建时代背景和工作场景的比照认识。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我们今天的情况和当年的林县大有不同,但是都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和发展的诉求。当年红旗渠工程面对的是有形的高山阻隔,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发展动力、创新活力、体制机制等问题形成的无形阻碍;当年红旗渠工程不能完成,林县就会长期面对干旱的威胁,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就无法保障。今天,我们不发展,就会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当年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手段有限,而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文化多元化、诉求多样化、思想复杂化的情况。红旗渠工程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而南航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自身独特的文化,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再难也难不过多当年的红旗渠工程,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南航的优秀文化,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三是红旗渠精神对学校工作的一些启发。首先,科学的顶层设计是对初心的正确诠释,是自力更生的力量源泉。顶层设计要以国家的意志和群众的需求为牵引,要科学论证,力求完善,只有建在自己“能”的基础上的方案,才能激发自己的“力”,实现发展目标。其次,持之以恒一干到底是艰苦创业的一种重要体现,是战胜困难的希望之光。愚公移山彰显的是决心意志,靠的是坚持不懈。青年洞等红旗渠的硬骨头工程,靠的就是常年累月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我们的学科建设、教学工作要上水平,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奋斗。再次,团结协作是集聚智慧,汇聚力量,激发潜力的基本途径。红旗渠工程中涌现出了大批的英模,但是靠的更是团结协作。排险队员是英雄,还是需要放绳牵绳的,抡大锤的是好汉,但还是需要扶钎的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更加强调的是团队作战,团结协作就是团队的灵魂。最后,无私奉献是精神境界,更是党员干部最简单最管用的工作法宝。“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坚信,全体党员、干部只要心中装着群众,真诚奉献,就会团结和凝聚起广大的群众,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篇二)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红旗渠从山西省干平顺县石镇候璧断下起步,蜿蜒1500公里,将漳河水利引向林州大地,十易春秋寒暑,它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她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挖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这是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做出的战略。是林州人民以智慧和力量造就的辉煌篇章。当我走进纪念馆,看到之前林县人民缺水干旱,土地颗粒无收,而外出逃荒。当听到有户人家该过年了,到十里外的地方担水,一整天不见担水老人回来,儿媳妇不放心出门接老人,接过水担快到家时,绊倒导致水撒了。她感到十分愧对家人,就因一桶水自杀了。一家人都盼着有一桶水过年,辛苦了一整天,结果没能吃上水。儿媳走后,老汉带着一家人也外出逃荒了。可想当年林县人民生活多么艰苦,水都吃不上,更别提洗脸洗澡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县人民为了子孙后代能吃上水,全民动员引渠入林发出号令。37000人挤在70公里的渠线上,占线太长,劳力跟不上,物资跟不上,技术跟不上,指导跟不上。有的工段来了人找不到渠线,有的工段画好了渠线没人开山,有的民工连队打了炮眼,等不了炸药。有的连队把渠底当做渠岸给崩了!很多地段的渠线产生了严重偏差,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太行山上只留下了一些坑坑洼洼。通水的日子看来瑶瑶无期。在工程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县县委敏锐地发现,当初的设想不适应现实情况,必须当机立断找出能够长远的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1960年3月6日到10日,林县县委在漳河岸边的任村公社盘阳村召开了林县“引渠入林”委员会扩大会议和健渠民工代表会议,会议决定:一、树立长远作战思想,拿出愚公移山精神,渠不引成,绝不收兵!二、调整部署,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总干渠分为四期,先把山西段20公里的分一期。三、把“引渠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要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的千难万险,修建了1条主干渠、3条干渠、10条分干渠、51条支渠、290条斗渠、4281条农渠以及不计取数的各类毛渠。在此基础上共建大小水库48座、塘堰346座、提水站45座、小型水电站45座,水浇地达54万亩,使林县人民收获了九大利益!听到那些叹为惊人的数字和感人故事,看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红旗渠为什么能建起来?就是靠的一种理想,靠的一种精神,始终保持一致,主动向党看齐,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这就是林县共产党人的信仰。我要学习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学习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习他们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这种干劲带到工作当中,为陵园的发展尽最大的力量,把办事处销售搞上去!(篇三)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4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公司组织的红旗渠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第一次亲眼见到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红旗渠工程,在传承优秀红色基因的红旗渠纪念馆,亲身感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我心中感到无比震撼,感触良多,以自强奋斗为核心的红旗渠精神与中石化传承的“铁人精神”有诸多共通之处,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在面临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天斗地,用双手奉献祖国和创造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时代发展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但红旗渠精神和铁人精神并没有过时,尤其对于我们青年团员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守红旗渠精神,要注重发挥自身模范作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临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生存压力,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首先站了出来,他们身先士卒,前赴后继,始终走在最前面,承担最繁重最艰苦的工作,带领着广大群众披荆斩棘,用血汗铸就了伟大的红旗渠。这是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青年团员积极投身建设的最直观体现。坚守红旗渠精神,要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也促使各种思潮泛滥,纷纭复杂,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牢固树立“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价格观,正确指导自身行为,始终做积极向上奉献祖国的新时代青年。坚守红旗渠精神,要立足岗位投身事业。做为一名石化基层员工,我在台前县公司已经工作了7年,历练了多个岗位,见证了公司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也深刻感悟了石化“铁人精神”“三老四严”精神内涵,陶冶了自身情操,引导自己树立了踏实、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当前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改革发展压力巨大,市公司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四大攻坚战”目标,身为一名青年团职工,我要以目标为导向,立足自身本职岗位,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为加油站经营管理做好监督服务。并且发挥团支部书记职责,带领和引导周围的青年职工积极投身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台前县公司的青年职工团队爆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以实际行动和优良业绩为市公司早日实现“四大攻坚战”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篇四)初心不忘,奋斗不止,实现国际教育新作为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进修班,来到太行山脉的红旗渠畔,从过去对红旗渠的简单了解,到亲身感受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人间天河”,心灵受到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这两天我们一行实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走过了“红飘带”、“水长城”,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听取了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专题辅导讲座,还观看了话剧红旗渠,真切感受到林州人民不畏艰难,誓把山河重安排的豪迈情怀,受益匪浅。从1960年2月10日动员令发布到1969年7月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林县人民用十年光阴,开山劈路、跨坎架桥。削平了1250山头,钻凿了21个隧洞,动用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终于建成了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显示出太行儿女的信心和勇气。红旗渠灌溉区总干渠和三条干渠全长172.1千米,干渠和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千米;支渠51条,总长524.1千米;斗渠290条,总长697.3千米,农渠4281条,总长2488千米;沿渠兴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类建筑物12408座。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辉煌的壮举背后,是一段段辛酸而又感人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丈深渊,林州人不畏艰险,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用铁锤、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正如红旗渠纪念馆的结束语中所说,红旗渠,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来说,都不啻为中国治水史、新中国当代建筑史上的经典,是中国当代建筑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辉煌典范。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诠释了“实干兴邦”的箴言。党的十九大报告聚焦到了一个字“新”,那就是“新时代”、“新历史”、“新理论”、“新方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也赋予了红旗渠新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敢挑重担、敢负责任的勇气以及脚踏实地、亲民爱民的情怀。两个时代的精神一渠共通,一水相连,是传承与弘扬。周恩来总理曾经对外国友人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事实上,过去很多的国际友人在感受过红旗渠的伟大之后,深深的受到震撼。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说:“红旗渠真是人间奇迹”;西班牙工程学会前主席费尔南德斯率说:“红旗渠是珍宝,是历史上最稀有的工程”;索马里共和国前副总统说:“红旗渠是当代世界的奇迹”。作为学校国际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也更希望能将红旗渠的新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国际友人,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学校第16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一个中心、五路并举”的战略布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对照学校五路并举的发展路径,每一个战略方向上都需要国际教育的积极作为。例如,现有的航空工程、机械工程等全英文授课专业在留学生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从留学生的口碑和社会的反响能明显感受到各方面对我校这些特色品牌专业的认可。因此,依据不同学科的基础、特色和优势,打造既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又能满足发展需要的国际教育品牌,增强“留学南航”品牌影响力,将使我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又例如,近年来,我们有诸多的南航留学生校友在中国工作,并被当地政府授予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等荣誉。他们在介绍自己时都会说毕业于南航,利益于南航文化的熏陶,也痴迷于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更坚定了我们倾力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人才,把坚持传承和发展南航优秀文化融入国际教育的全过程,在世界舞台上唱响南航精神、彰显南航价值和南航力量的信心。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和践行校十六次党代会的精神和要求,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让更多的国际学生近距离的感受红旗渠精神和中国的时代精神,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南航文化走进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架起更多的文化交流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更多的正能量”。长渠如歌,高山是碑。红旗渠精神作为一座丰碑将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正能量传递给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推进南航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实现国际教育新作为,为南航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五)双手凿渠精神永传常人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九三学社一行人走进林县,感受了浓浓的红旗渠精神,见证了早一代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境内,地处豫,晋,冀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奇险秀丽,人文景观底蕴丰富,是人文与自然完美组合的最佳典范。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十万开山者,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2座,开凿隧洞211个,其长度可纵贯祖国南北,将南国的广州与北国的哈尔滨连接起来。虽然红旗渠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条件极其艰苦的60年代,但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彰显的劳动人民群众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是述说党和人民图存发展,追梦圆梦的中国故事。修渠过程中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早已浸润在林县人的血液里。坚持艰苦奋斗,这是红旗渠一直保留下来的红色精神,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来到红旗渠,身临其境感受当年艰苦环境下完成奇迹的民族魄力,灵魂与精神得到净化和洗礼。红旗渠展馆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震撼,整体形态犹如舞动的红色飘带,造型似灵动渠水。新馆陈展充分体现红旗渠特色,运用真实山体塑形,场景再现等表现手法,用大量实物铺陈,将红旗渠纪念馆新馆打造成为收藏,研究,展示红旗渠历史,传承红旗渠精神的精神高地。展厅由“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等五部分组成,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从而不忘艰难困苦,不负使命重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倾力浇灌祖国的花朵;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的成员,重温这一段艰苦卓著,战天斗地的历史,我将忆苦思甜,自力更生,践行艰苦创业的精神。红旗渠,是人们多么喜欢的字眼。参观红旗渠,又是多么令人欣喜的活动,它能够使我在周而复始的凡人琐事中,暂时远离平凡俗气的生活,领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增长见闻,解悟释惑。走进红旗渠,走近自己的内心,红旗渠畔的儿女们踏着霜花,调剂着步调,向着全新的目标再次进发。(篇六)纪在法先勇于担当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早就听说林县红旗渠是人工天河,凝聚着林县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是林县共产党员不惧艰难,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精神象征。*年6月23日,我和我院党员干警一起来到了林州市红旗渠进行参观学习。林州市即为上世纪60年代的林县,在这里曾经孕育了一代平凡而又伟大的林县人,造就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大奇迹,成就了举世文明的红旗渠精神。现在的林州市,生机勃勃,景色优美,拥有峭壁险峻的大山,郁郁葱葱的丛林,如练似银的瀑布,山川俊美,景罕物奇,那里的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勤劳睿智,一派温润祥和之象。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山没有水的滋润,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林县人民的生活更是艰难,农民缺吃少穿,没有水喝,生存是首要问题。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林县之贫穷,根源于缺水,便多次组织林县党员干部和百姓,建坝修渠,抗争旱魔,然而林县缺水严重,河渠常常干涸。杨贵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在国家缺钱少粮,不能给予钱粮,没有机器设备,没有专业建设团队支持的情况下,大胆做出从几十公里外的山西平顺县引漳河水进入林县的决定,“引漳入林”工程浩大,中间又隔着太行山,更需要从太行山腰修建河渠。在那样的背景下,杨贵书记誓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带领数万林县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修渠大军中。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联心,共患难,书记县长齐上阵,深入一线指挥,不谈报酬,不怕丢官,不顾危险,不怕牺牲。红旗渠的修建,证明了是党员干部只要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着人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群众同甘共苦,就一定能取得百姓的爱戴,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一块大石头写着:“劈开太行山”,这句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异常艰难,“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历时十年,共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2000多万立方米,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制,修建总长达1500公里,仅仅这些数据,就足以震撼人心。当我实地走进太行山之时,更是被它奇险、陡峭、一望无边的情景震惊了,在这样峰峦叠嶂的大山,仅仅凭借着手中的铁撬、铁锤,凭借着绑在腰间的绳索,一次一次撬,一下一下锤,硬是在太行山的半山腰开渠挖隧,还能保质保量保进度,何其艰难,何其危险,我至今都难以想象,林县人民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将自己的生命,将家人的安危,将林县的未来,交给了党,在毛泽东精神的支撑下,与共产党员一道,完成了惊世骇俗的壮举,这使我更加深刻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深层含义。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面对错误,敢于纠正,注重调查,尊重规律,杨贵书记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实事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