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_第1页
重庆地区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_第2页
重庆地区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建筑第 31 卷 5 期201110 重 庆 地 区 乡 土 建 筑 气 候 适 应 性 研 究 王文婧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45) 【摘要】 乡土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密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重庆地区是传统聚落和乡土建筑资源较丰 富地区。气候表现为冬暖夏热, 潮湿温暖的大陆性气候。重庆地区的乡土建筑作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建筑 形态不仅满足经济、 耐用的原则, 还改善小气候环境, 满足通风防潮和保温隔热要求。为此, 当地乡土建筑在 建筑选址布局, 空间形态, 建筑选材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理念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值得学习 研究 。 【关键词】 重庆地区; 乡土建筑; 气候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X321【文献标识码】 A 定稿日期 20101105 作者简介 王文婧( 1985 ) , 女, 硕士研究生。 乡土建筑是基于顺应自然的朴素的生态观, 结合当地的 经济、 文化背景, 采用最合理有效、 因地制宜的技术和手段创 造出宜人的建筑、 生活环境。重庆地区是典型的潮湿温热的 气候, 是当地乡土建筑需要应对的环境。在经济条件十分有 限的环境下, 为了创造出宜人的以及对建筑有利的小环境, 各种技术手段被应用于传统的乡土建筑建设中, 明显提高了 乡土建筑的舒适度并形成可一整套适合当地行之有效的建 造手法。 对于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的综合研究, 国外的理论与实 践发展较早。希腊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就对起特有的古 希腊建筑进行研究和探讨, 美洲的一些建筑师在 20 世纪 90 年代纷纷对自己的工业遗产建筑进行保护和规划。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 我国在传统的乡土建筑的理论 研究上有了长足发展, 国内涌现出王其亨, 阮仪三等一大批 建筑历史研究学者。在继承梁思成等老一辈学者理论的基 础上, 进一步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和技术特征进行研究, 并且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重庆地区是乡土建筑资源 较为丰富的地区。鉴于对这一地区的乡土建筑研究尚浅, 而 乡土建筑的前景又不容乐观。本文对重庆地区乡土建筑在 建筑选址布局, 空间形态, 建筑选材等方面的气候适应性做 出初步解析。 1重庆地区乡土建筑与气候适应性 1. 1重庆地区乡土建筑形态与气候适应性 1. 1. 1封闭的外界面 重庆地区乡土建筑采用的是天井( 合院) 式布局。这种 乡土建筑形式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建筑样式, 从南至北, 以汉文化为背景的地区多采用这种建筑样式, 这种建筑样式 以庭院为公共中心内向的家庭组合体, 一座完整的建筑不论 规模大小都组成严谨清晰的格局。 不论天井还是院落, 都是无顶, 向上开敞的空间, 相对于 建筑内向的开敞, 外围界面通常围合的较为封闭、 密实( 图 1) 。合院式乡土建筑进深较大, 建筑体型规整, 建筑体量集 中。使得建筑的体型系数较小, 相对的外墙面积也较小, 热 交换也相对的减少, 并且采用厚重、 热工性能较好的材料。 这样就使得内部空间尽量与外界多变的不适的气候环境相 隔绝, 而与风、 水、 光等外界自然元素的交换可以更多的通过 天井空间来进行。 图 1封闭的外墙面 1. 1. 2天井的调节功能 在西南地区的场镇建筑中, 天井是组织院落空间最常用 的方式。与庭院的宽广开敞不同, 天井相对小巧紧凑, 在平 面上也较为自由。天井多为方形, 但由于具体应用上的见缝 插针, 其宽窄变化较多, 往往还出现凹凸或斜边; 而剖面上的 高宽比一般在 1 1 以上, 加之深远的出檐, 天井在空间尺度 上更是显得小巧紧凑( 图 2) 。 一般认为天井的广泛使用是用地紧凑所致, 事实上, 最 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气候的适应。西南地区夏季炎热, 且空气 潮湿而散热较慢, 因此建筑的隔热和通风十分重要。院落开 口越小, 房屋的暴露面就越少, 同时抽风效果也越显著, 综合 起来就能起到一定的隔热和通风作用。 1. 1. 3屋顶的调节功能 01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四川建筑第 31 卷 5 期201110 图 2天井通风示意 重庆地区雨量充沛, 全年降水日数由南向北减少, 为适 应雨期长的气候, 重庆地区建筑大多出檐深远( 多为 1. 5 2 m, 宽者可达 3 m 左右) , 当出檐到一定距离时, 形成了檐廊 空间, 尺度宽大的檐廊空间又形成西南地区特有的“凉厅 子” , 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遮蔽。 1. 1. 3. 1挑檐与凉厅子 四川盆地多雨湿润地区的民居一般都有尺度深远的挑 檐, 这种 “大出檐” 既可以保护墙体少受雨水侵蚀, 又能为居 民提供多功能活动空间。在重庆场镇中还有一种独具特色 的街檐空间 凉厅子。凉厅子是临街檐廊的俗称, 与廊街 相比, 其特征是街道两边屋檐没有接触。凉厅子宽度在二至 四架不等, 檐柱之外还用挑檐, 因此其下的空间非常宽敞。 如涪陵区大顺场, 街道两侧的凉厅子几乎把整个街道都遮蔽 起来了。这些可以遮阳避雨的街檐空间不仅是居民延伸的 生活空间, 还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为商业贸易活动服务。 1. 1. 3. 2老虎窗与猫儿钻 川渝地区气候潮湿、 多阴雨, 夏季闷热, 加之城镇建筑密 集, 民居建筑面宽窄而进深大, 通风采光尤为重要, 因此传统 建筑多利用屋面的一些细部处理来帮助缓解这些问题 。“猫 儿钻” 是在屋顶用瓦片搭接出的一个出气口, 构造简单, 尺度 大约容一只猫钻过, 可使建筑内空气流通, 加强透气性, 一般 设置在厨房的屋顶上, 利用抽风效果改善室内小气候 。“老 虎窗” 属于阁楼空间, 形态做法上较复杂, 尺度也较大, 可以 加强采光通风。这些屋面的细部构造, 都体现出对地域气候 的敏锐应对。 1. 1. 4通道、 门窗的调节功能 在重庆地区乡土建筑聚落的布局中, 有意识的利用建筑 高大严实的外墙形成狭窄的有导风效应的小巷。在这些厚 实的外墙上还会开一些门窗。与这些门和窗相通的, 有些是 开敞明亮的天井和厅堂, 还有些是窄小贯通的过道。在具有 一定规模的建筑中, 房间之间的连通非常多, 各进天井和院 落之间都形成室内外贯通的空间, 将自然风导入宅内。 重庆地区的潮湿环境也给建筑带来一定的威胁, 因为重 庆地区建筑采用的材料并不是十分耐潮的。例如山墙顶端 内屋角和木地板下等地方容易形成潮气聚集的死角, 因此除 门窗外, 在墙基, 封火山墙也多设孔洞、 小窗。比如房屋里铺 设架高木地板, 但地下不断渗出的湿气很容易导致木地板腐 坏。在墙基贴地的高度便挖有铜板状小孔, 就是专门为室内 架高木地板下部通风而设。自地里渗出的潮气就能被流动 的空气带走, 不会淤积在木地板下, 缓解木地板受潮的状况。 山墙面顶角开小窗和洞口同样也是通风除潮。 1. 2重庆地区乡土建筑主要材料特性 1. 2. 1土坯 在重庆地区, 应对外界多变的气候环境, 隔热性能良好 的外墙材料是建筑良好的掩体。土坯就是这样一种热工性 能良好又十分廉价的材料, 所以重庆地区乡土建筑就大量使 用土坯砖( 图 3) 。土坯作为建筑材料有很多优点: 制作简 单, 成本低廉, 技术成熟, 施工简便, 节约资源, 热工性能良 好, 可塑性好等。同时, 土坯非常生态, 可以循环利用。总体 来说, 对于乡土建筑而言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材料。 图 3土坯墙 1. 2. 2木材 木材是中国传统建筑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 除了林木 资源丰富, 建筑就地取材的原因之外, 也与木材本身的特性 有关( 图 4) 。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诸多优点: 容易获得、 质 轻, 易加工, 建造灵活, 形式多样, 抗震性好, 适应性强, 但是 木材本身也存在着天然的缺陷: 主要是自然因素( 易腐蚀、 易 蛀、 易燃) 以及社会因素( 战乱、 人为破坏等) 。因此, 古建筑 保护中木材的保护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图 4建筑木构架 1. 2. 3石材 石材是乡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应用的部位有: 柱础、 墙基、 墙身、 台阶、 天井、 排水沟等( 图 5) 。石材经久耐 用, 用于柱础和墙基等部位可以隔去潮气, 延长房屋的寿命。 但是由于技术不发达, 所以只在重要建筑和建筑关键部位才 应用。随着近代机械工业的发展, 采石技术越来越容易, 石 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上。 11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四川建筑第 31 卷 5 期201110 图 5石质柱础 1. 2. 4砖 实心和空心的砖是乡土建筑中常用材料, 古人很早就掌 握了烧砖技术。重庆地区乡土建筑一般用青砖( 图 6) 。青 砖的颜色, 庄重古朴, 庄严大方。重庆地区最常用的砖墙所 采用的是空斗砖墙。其砌筑方式不仅仅是为了立面上的美 观, 更是为了潮湿季节建筑的通风和隔热效用。 图 6空斗砖墙 2总结 乡土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使自己能够适应气候、 适应环境 的一种工具, 最本质的乡土建筑具备工具般高效的外形, 不 带任何形式上无意义的附加功能和装饰, 它是人类适应气候 的手段, 也是创造人工小气候的工具。乡土建筑针对不同的 气候, 基于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背景, 表现出对气 候加工手段的多样性。重庆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冬暖夏热 潮湿气候, 乡土建筑利用天井的构造和空间的组织缓解冬季 的严寒和夏季的酷热。其选用的建筑材料, 例如生土和木 材, 是耗能少、 可降解、 可循环利用的生态材料。重庆地区乡 土建筑就是依靠这些建筑手法、 措施和技术, 达到调节小气 候和防潮的效果, 又兼顾经济和耐久的原则, 并维持了周边 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 看待这些传统乡土建筑中采用 的技术和手段, 以及乡土建筑与自然环境数千年以来保持稳 定的状态和气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正是现代建筑师在 盲目追求建筑外观, 而忽略了高昂的建筑成本、 能耗和污染 的现代思潮下值得反思和学习的。 参 考 文 献 1张乾 生态建筑技术的适应性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2杨宇振 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 D 重庆大学, 2002 3王淼 传统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D 北京 工业大学, 2003 4王朝霞 地域技术与建筑形态 四川盆地传统民居营建技 术与空间构成 D 重庆大学, 2004 5孙兴芳 湖北地区传统建筑节能的思想及技术研究D 武汉 理工大学, 2009 6周知 西南传统建筑屋顶空间形态研究 D 重庆大学, 2008 7王江 重庆江北老城历史建筑特色探索 D 重庆大学,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 殘 殘 殘 殘 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