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ppt_第1页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ppt_第2页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ppt_第3页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ppt_第4页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2010 Shanghai Expo,The Houtan Park,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小作业2,1.项目概况 Project Introduction,项目地址:上海浦东2010世博会园区 项目面积:15公顷,2.2 场地现状概况,Area Analysis,场地周边: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场地周边分析图,地形:基地地势对平坦, 部分地标高在4米到7之间 场地西南的湿地区是天然 成的缓坡,是黄江的长滩, 平均高约2米。,码头:沿黄浦江还有10 米长、8米宽的污水处理 码头和后滩轮渡站轮渡 头。码头的现有功能已 消,可进行改造利用。,构筑物:场地内有大量的构筑物,包括铁轨、龙门吊及其附属设备,码头场地及设备,高架管道,原料传送高架通道,高架排气管道,罐体等,处处体现着现状场地特征。,Area Analysis,2.2 场地现状概况,2.2 场地现状概况,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 兰、女贞、水杉、雪松、悬铃木、龙柏、棕夹竹桃、棕榈等为 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 物和标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 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Area Analysis,驳岸:驳岸分为东段桩基 防洪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 基防洪墙两种。东段的桩 基防汛墙基本为高程4.30 6.48米不等,与地面有 一定高差。较高的防汛墙 与人们亲水的需求及城市 用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 盾。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汛 墙外即是黄浦江的长滩, 亲水性较好。,植物: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湿地植物两大块。,2.3 前期个人分析,Area Analysis,通过对前期场地现状的分析,个人总结出以下如表几点。 对于后滩公园的设计和改造,就场地本身而言,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而当出于地区与 时间各方面的考究,它也是机遇与挑战同时面临。,3.问题探究 /设计策略,Q1: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注视着上海跃升为世界大都市的步伐,是一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重体验需求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问题。,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A1: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 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湿地生态景观层是黄浦江滩地景观的回归:保留滩涂、湿地,追忆渔猎文明。 农耕文明景观层是场地农耕文明遗迹的体现:借田园江水,体验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遗存层是场地工业时代文化的见证:保留工业时代遗迹,回顾工业文明。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是后工业时代特征的反映:建立便捷的、多重体验空间,畅想后工业文明。,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第一设计策略示意图,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湿地生态景观层 农耕文明景观层 工业文明遗存层 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Q2: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突出的特点就是沿江沿海大面积的滨海湿地、境内众多河流和湖泊等多样的湿地生境。但是上海社会的发展使得湿地生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滩的原生湿地就是这一现状的直接见证。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在V类左右。严重污染的水质威胁着湿地的动植物生存。现在滩地植物群落较少,标高较高的滩涂以狗尾草为主,标高较低的湿地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滨水植物群落。 如何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境,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A2: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方案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工湿地系统。,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第二设计策略示意图,外水滩地中的原生湿地保护区通过隔离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保护自然湿地免受人为干扰;滨江芦荻带则可大体分为砾石滩湿地和粗沙滩湿地两部分,它们共同完成过滤净化、防潮护坡等功能。 内河净化湿地带和梯地禾田带主要是人工湿地带,整体功能突出湿地作为自然气息地和水生系统净化的功能、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上接Answer2),Q3: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 世博会期间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而场地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 而场地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场地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因此如何合理组织会时人流交通,协调好分流、等候与疏散的关系,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A3: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方案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 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 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第三设计策略示意图,Q4: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 湿地公园内桩基防汛墙约占50%。钢筋混凝土的防汛墙束缚着江河,限制的江河滩地的发展,增加潮洪灾害的风险。 依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的防汛设计要求,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因此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之间的高差问题成为设计面临的第四大问题。,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A4: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 方案利用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的梯地禾田来消解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 场地农耕文明景观层主要由梯地禾田带构成,它位于场地的南部,是场地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梯地禾田带通过提炼“田”这一特色景观,不仅消解了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内河净化湿地之间的高差,而且反映了场地近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有利于场地与城市的融合,丰富了场地与城市交接的景观界面。,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第四设计策略示意图,Q5:如何满足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 世博会期间和会后场地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会时的功能定位偏向于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等功能的世博绿地,会后则突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的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如何在设计时考虑相关弹性措施使其既能满足会时世博绿地的要求,又能方便、经济的转化为会后的城市湿地公园,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五大问题。,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A5: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 本着节约资源、会后尽量少的改动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会后的利用,在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铺装场地等相关方面进行会时与会后的弹性设计。 功能建筑体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结合世博会时会后统一考虑,一方面采用可拆卸、可回收的材料,另一方面可进行详细设计方便其功能转化定位;而铺装场地等因涉及面更广,可结合场地现状,选择相关可用于场地铺装的材料,如砖、石废弃物等,以及乡土材料如竹材等。砖、石废弃物等可先进行粉碎,然后在会时可作为场地铺装材料,会后则可转变为绿地的透水垫层等。竹材在会时可作为临时铺装材料,会后则可拆除、粉碎作为有机肥料。,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第五设计策略示意图,Q6:如何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营建后滩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的设计以湿地的自然复兴和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应将湿地作为生物和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实现物质的自然循环。 在作为探索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存课题的后滩湿地公园设计实践中,如何运用现代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营建出这样的湿地公园成为 设计面临的第六大问题。,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A6: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生态与人文理念贯穿于后滩湿地公园的全部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措施与技术方面、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等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以及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措施与技术等。 再造湿地公园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主要有:湿地土壤、微生物过滤等新技术的运用;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等的相关措施与技术主要有:对工业厂房、构筑物等的保护意识和技术处理手段;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措施与技术主要有:生态护岸与生态防洪设计、乡土物种与材料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材料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场地废弃物等的再利用等。,Problem Discovery /Design Strategy,Overall Planning,4.总体规划,功能需求: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 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 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 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长远目标:创造一个绿色世博,在 上海世博会期间容纳大量游客,向 游客展示绿色技术,让上海世博会 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世博 会后,后滩公园也将作为公众公园 而长驻。,公园规划效果图,4.1 规划基本概况,滨江芦荻景观,“空中花园”广场,原有工业厂房,原生湿地,梯地禾田,芦荻台,内河湿地,“五谷”休闲平台,“机器的容器”庭园,“红绸带”景观构筑,水门码头广场,水门码头,规划后滩雨水泵站,现状1#污水泵站,漂浮的花园,原有建筑(隧道通风井),总平面图(世博会中),Overall Planning,核心设计理念: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4.1 规划基本概况,Overall Planning,4.2 总体布局分析,本规划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和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次,并由它们的叠加形成总平面的总体功能布局。,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层,后工业生态文明体验层,Overall Planning,4.2.3 工业文明遗存层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场地范围内的工业遗址主要为工业厂房和货运码头,有型钢厂三车间、厚板酸洗厂房和码头等。 工业文明遗址层本着从低成本的物质循环层面出发,力图以历史为依托来挖掘当代文化价值,通过改造厂房建筑及码头遗址,运用剥离、填充、穿插等手法,强调工业时代建筑规矩简洁、空间方整、功能优先等特色,突出工业时代大生产的特征,来纪念上海后滩的工业文明。,Overall Planning,1)步道网络 依据安全、便捷和网络的原则本规划建构了一环六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湿地公园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满足后工业时代城市公园开放可达的要求。 步道网络由东西向临浦明路一侧的田际折线步道和南北向便捷通道,临黄浦江一侧的滨江休闲步道及以田埂为径的田间体验小路构成。 2)三场九园 三场九园是后滩湿地公园中的后工业生态文化节点,以生态保护、回归自然、参与体验为主线,同时给游人提供休憩、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复合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场是指公园西部的 “空中花园”广场(综合服务心)、中部的水门码头广场以及东部的漂浮的花园广场。 九园是泛指后滩湿地公园中的生态文化和当代艺术体验节点,包括机器的容器、田间体验平台、芦荻台和滨江休闲 平台等。,5.1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广场位于场地南部,是湿地公园的主 要出入口,设计保留其厂房主体结构,引入游 客服务中心的功能,重新赋予了这个场地新的 角色,使其拥有了新的生命力。 对于旧厂房,保留基本结构构件,并作艺术处 理,成为了整个入口区域的重要景观标识,同 时还将湿地的水系和植物尽可能引入到厂房空 间里去,拉进了人与湿地的关系,增强人了与 自然的交流。 新建筑多为大空间,材料主要以玻璃钢材为主, 建筑周边多植毛竹,原厂房的厚实、围合与新 建筑的简洁、通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 动静相宜的休憩空间、展示空间,穿插于新与 旧之间,游客游走其中,可以感受与时间的对 话、与空间的对话、与自然的对话。,Special Node,5.特色节点,References,7.参考文献,主题 景观+建筑1 公园 P56-P64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P100-P10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 2010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俞孔坚;建筑学报2010年7月刊 P30P35 ASLA 2010 Professional Awards /2010awards/006.html 中国园林网 上海后滩公园 /html/Project/2010-5/Yuanlin_Project_742_2.HTML 艺术中国 世博后滩公园设计专家俞孔坚:“我爱自我的野草”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