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1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2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3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4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比及求比值。2、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4、渗透知识源于实践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并在此基础上求比值教学关键: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创新情境、复习迁移创新情境:六(1)班参加电子计算小组男生人数有5人,女生有4人。同学们看到这些信息,你们知道哪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六种以上比较的方法: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人。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人。3、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倍。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4、男生比女生多25%。6、女生人数比男生少20%。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某些数量进行比较。除了以上六种比较的方法,你还知道其他比较的方法吗?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量比较的方法。揭示课题:比的意义(板书)同学们,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二) 探索发现、学习新知(1) 概括比的意义A:出示例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倍,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5÷4= 两数相除(板书)5 、4和 分别表示什么?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倍,是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比4 两个数的比(板书)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怎样求?谁和谁进行比较?4÷5= (板书)4 、5和 分别表示什么?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是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又可以说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比5 (板书)B:出示例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求这辆车的速度。180÷3=60(千米) (板书)180 、3和60分别表示什么?谁把它能说成两个数量的比?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又可以说成: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180比3(板书)。60千米是谁与谁的比的结果?概括比的意义:5÷4= 5比44÷5= 4比5 讨论: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180÷3=60(千米) 180比3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练习:试一试1、 李强植树6棵,张明植树5棵。说出李强和张明植树棵数的比。2、 3支圆珠笔的总价是6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说出圆珠笔总价和数量的比。练一练甲 (1)甲、乙两个长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 )。3米 (2)甲、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 )。乙 1米5米 8米3、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每分钟转25转,小齿轮每分钟转92转。大、小两个齿轮转数的比是( )。4、六(2)班有男生24人,女生23人,写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再分别写出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2) 学习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是除号。那么表示的比的符号叫什么呢?(比号)我们来写一个比号。5比4写作 5:4,读作 5比4。前项 后项比号练习:练一练读出下面各个比:120: :1 1.6:1.8(3) 学习求比值的方法既然两个数相除叫做比,那第5:4如何进行计算呢?5:4=5÷4= 计算结果叫做什么?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完善各部分名称)比值讨论:比和比值一样吗?练习:练一练求出下列各个比的比值:45:135 0.42:0.14 :1 1.8:2(4) 探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学习和探索,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比,了解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了如何来求比值,请大家想一想,比跟什么关系最密切?(除法、分数)比还可写成分数形式,5:4可以写成 ,还读成5比4,说一说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分数形式的比与分数的写法也不一样,教师示范写法。板书: 比号练习:把下列比写成分数形式的比:21:100 32:15请你与分数 作一下比较,有什么联系和不同?(比的前项、比号、后项、比值相当于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联 系 区 别5:4 前项(5) 比号(:) 后项(4) 比值一种关系5÷4 被除数(5) 除号(÷) 除数(4) 商一种运算分子(5) 分数线( )分母(4) 分数值一个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体育比赛的比分和我们今天的学习的比一样吗?(三) 反馈矫正,贯穿全课综合练习:1、有4只羊共重140千克,羊的总重量和只数比是( ):( ),比值是( )。2、3÷8=( ):( )=( )÷( )=( ):( )23:8=( )÷(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甲数是乙数的6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小康村今年粮食比去年增产10%,今年与去年粮食产量的比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6、 1小时: 15分钟的比值是(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四) 全课小结“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