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第1页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第2页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第3页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第4页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动回答法”在数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主动回答”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老师点名,自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式。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很少,尤其是到了高三,文科班的学生更是如此。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老师对答错学生的态度不是很好,使学生有种畏惧心理,怕自己出错;(数学)一轮复习课老师为赶进度,担心学生回答出错而浪费时间,索性不愿意学生回答。二是学生方面,会的同学因为别人不回答,自己回答次数多了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所以久而久之班上没有这种氛围也不愿意主动回答;当然也可能文科班女生多不如男生活跃,基础不好,会的同学也不多,不会回答。如果数学一轮复习课堂没有很好的氛围,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的话,那复习效果将是低下的。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自己得反思,所以本学期尝试以“情感投资”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变数学课堂的氛围,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做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情感投资”是指课上鼓励学生多主动发言(不点名),对答错的同学也要表扬,即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无后顾之忧;课后与学生多交流,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培养感情。“激励机制”是本学期我重点做的一项措施。即用制度来“强制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高三文科数学早就进入一轮复习,复习不是把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方法上要有提升。所以更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只能“温故”而达不到“知新”。“主动回答”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有成功的体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很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同时,由于很多知识已经学过在难度上为“主动回答”提供可行性,其实很多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只是缺少“氛围”,所以在情感上提供可行性,再加上我用“制度”来保证“主动回答”的实施的可行性。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制度化的内容之所以采取“制度”来“强制”学生主动回答起先真的是有些无奈,刚进高三的时候,或许学生对我太过熟悉,没有新鲜感;或许我教的文科班基础薄弱;也或许女生较多,总之学生课上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主动站起来回答了,课堂气氛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在班级制定了如下规定:(1)班上每人在一个月内(数学课)必须主动站起来回答至少2次问题(无论对和错)。(2)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我正好利用学校的国家课题“生涯规划”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同学回答的次数总数加以累记。由课代表每天做好记录工作,老师签字确认。(3)个人未达到2次者,要受到“惩罚”(在全班表演节目),小组累计总数最多的,小组可以得到小的奖励(譬如笔记本,数学复习资料等)。一个月算4个星期,每个星期6节数学课,每节课5个或以上的数学问题,班上50人差不多每人回答2个问题比较合理。如果没有“惩罚”机制,有些学生就不愿意回答,现在要考虑是受“惩罚”还是主动站起来。在可回答与不可回答的同学则很多为了逃避“惩罚”,都不得不回答了。奖励也是为主动回答次数多的小组几个人一种小小的鼓励,让其有不断上起来的勇气和动力。制度化下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优势经过半个学期的实施,我的课堂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思路明显比以前活跃,学习也越来越积极主动,师生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我教的也越来越轻松,当然很多人听课也不觉累,成绩在期中考试进步了很多。总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模式优势在哪?其实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激励机制”,高中学生很多要面子,(不愿表演节目而觉得“出丑”),或者也有好胜心(为自己的小组争光)。课前很多学生为了能够(主动)回答问题,预习工作做的比以前认真扎实,不像之前应付了事,甚至有人提前预习到例题。课上有种优势:(1)上课的节奏较快,内容信息量大。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就省了很多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一有问题学生就起来回答,而且回答的同学通常经过很好的思考,正确率较高,通常只要老师的点评就可解决,所以进度也较快。(2)对于主动回答的同学个人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于主动回答的同学无形中给自己的压力是力求回答正确,所以在回答之前,他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常常要酝酿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要求自己解题思路更清晰,通过这样不断的锤炼,自己无论在解题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3)课堂氛围更加和谐。由于师生活动增加,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增进了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产生良性循环,学生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老师教的也很惬意。(4)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加强。制度刚实施时,有些学生心里有些抵触(不愿意主动站起来),但更多的人表示支持。没过多久大家就很适应,全班大多数的同学都站起来过,而且参与度很高,有时一个问题下去,甚至同时起来2个或以上的同学。很多学生预习工作也比以前做的好,做事也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了。制度化下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弊端与改进当然“主动回答问题”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中得知,很多学生抱怨,有些同学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机会站起来回答(要为自己小组赢得奖励),在老师讲解例题的同时,他并未细心听讲,而是直接分析考虑下面老师要讲的例题(这样都就有时间上的优势),在我讲解下一例题时,他就能很快准备好或直接站起回答老师的提问,使他们没有机会。这种情况的出现产生了不正当的“竞争”,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同时对其个人的学习发展也是不利的。二是我也发现课堂上一些基础较好,思维敏捷的同学总是在问题提出来就站起来回答,使其他同学还没有思考的时间,而审题之后的思考锻炼是很必要和重要的。针对第一种情况在情感上教育:小组荣誉固然重要,个人的发展在此时更重要,并且正当的竞争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规劝”同学不要提前做题。至于第二种情况,为了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更多的人有思考的时间,我在问题提出后延后可以开始主动回答问题的时间。“主动回答”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一轮复习中占据主动权;在课堂上思维训练强度大,从提高学生的解题和表达能力。师生互动又能增进彼此的情感,感情融洽又能提升学生的信心,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反思问题存在原因,思考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措施。就像“主动回答”模式的想法不是突发奇想。当然任何好的想法,好的点子都有两面性,要把“利”发扬光大,把”弊”尽可能减少。“主动回答”制度的内容的确定和改善都是和我班学生商量完成的,这也是实施起来就更加顺利的原因之一。所以也应该和学生多交流,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和他们交流的同时你也会学到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下,多发挥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